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王立群读史记之吕后

_2 王立群(现代)
再一个,就是齐国是刘邦诸子中间,人丁最旺的一支,你看其他那几支,那个汉惠帝,他死了,只有六个后宫,没有嫡子,刘如意死的时候才十来岁,还没有成亲,也没有,所以,在刘邦的孙子辈中间,人丁最旺的就是齐王刘肥这一直,人丁兴旺是了不得的事,弟兄三个人,抱成一个团,在齐地的是举兵,在京城的是内应,哥仨搁到一块儿,力量是很大的,人丁兴旺,他有人啊,有人好办事,这是第二个原因。但是这个齐王的举兵,并不是那么顺利,刘襄举兵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刘邦建汉以后,他有一整套严密的统治体制,他虽然封了诸侯王,但是,诸侯王都由中央政府任命了宰相,这个宰相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对中央政府负责,而且负责诸侯国的军政大权,诸侯王没有兵权,所以,刘襄举兵这个事儿,刘襄和他舅舅在一块儿商量,这个事刚一商量,就被齐国的宰相知道了,齐国的宰相是忠于吕后的中央政府,所以,他立即带领军队把刘襄的王府给包围了,这个时候情况非常紧急,他不但不能起兵,而且刘襄有生命之虞。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齐国有一个中尉,就是管京城治安的,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齐国的公安部长,这个中尉去找到齐国的丞相,说了,先说这个齐王刘襄,他这个举兵没有中央政府调军的虎符,不合法,你包围他是对的,我是负责治安的,不用您动手,交给我,我去把他灭了,这个齐国的丞相一听,很有道理,他也就相信了这个中尉,就把军权交给他。这个中尉拿到军权以后,立即倒戈,把那个包围王府的军队撤回来,一下把相府给包围了,这一下子,相国大呼上当,来不及了,只好自杀。然后,刘襄这才得以举兵成功。所以,刘襄这个举兵,它中间有这么一个曲折。但是这个曲折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刘襄举兵,去反吕这件事情,它是得到了齐国大多数人的支持的,否则这个中尉怎么会去帮刘襄呢?因为刘襄这件事情,明摆做的是违法的事情,你没有中央政府的政令,私自调兵,按吕氏政权看,这叫造反啊,但是,人心所向,他成功了。所以,刘襄一举兵以后,他就立即发布,向天下发布诏书,这个诏书,他讲的中心,讲了几条。第一,他说我齐王,是惠帝封的,是惠帝亲自派张良封的,我是合法的,这是第一点;再一点,诸吕,擅立皇帝,擅废皇帝,然后,杀皇子,封诸吕,这都是违法的行为;第三,现在的皇帝太年幼,需要大臣们来辅佐他;第四,最关键的一条,他提出一个口号,我这一次举兵,不是为别的,我要专杀那些不应当封王而当王的人,他把他的目标定位定得很准,我就杀那个不该当王的人。所以,刘襄举兵这件事立即引起了一个轩然大波。
第一个反应,当然,这个时候,吕禄是上将军,掌握北军,吕产是相国,掌握南军,但是这两个人,谁都不敢离开京城,他俩守住京城都战战兢兢不敢出来,所以他只能派人领兵去出征。选来选去,选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刘邦手下的骑兵司令,最后带领五千骑兵追杀的项羽的那个开国功臣灌婴。把灌婴给找到了。他为什么选择灌婴呢?灌婴本来是个卖布的,跟着刘邦起义以后,最后当骑兵司令,最后也封侯了,也立功了。灌婴有一个很大的优势,灌婴是15岁跟刘邦打天下,属于小兵,年龄很小,韩信在,彭越在,黥布在,这些老将在,灌婴轮不着,灌婴属于小字辈,但是,灌婴有一个大优势,年龄小,他能熬啊,把韩信熬死了,彭越熬死了,黥布熬死了,都熬死了,数着他了。你算算刘邦那些开国大将,到吕后死的时候,都死光了,几乎没有人了,当年的小不点,现在成了开国功臣了,所以,灌婴领兵。灌婴带兵这是一件大事情,这件大事情是因为刘襄举兵,吕氏才不得不把重兵派给了灌婴,他没有人啊,吕氏家族是没有人的,派给灌婴,灌婴是个什么身份呢?灌婴属于元老功臣派,他跟吕氏不是一派,但是,吕氏为什么用他呢?第一,灌婴能打仗,他确实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将军,最后追杀项羽的就是灌婴,能打,这个是很重要的,他有实地的作战经验;第二点,更重要的,是灌婴在惠帝执政的七年,吕后称制的八年,这15年中间,灌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没有一点动静,就是你看不出来灌婴有任何一点对吕后的不满,所以,灌婴这个人,倒还是挺有城府的一个人,他的立场那是毫无疑问,是功臣派的立场,但是,他没有一点表现。就这一点,蒙住了他们,所以把这个权,交给了灌婴。当然灌婴拿到这个权是有多种因素的,我刚才讲过的。
灌婴一拿到权,这可就好了,等于功臣派手里有了兵权了,所以,灌婴的军队,走到荥阳,这个荥阳我们大家非常熟悉了,荥阳会战是在这儿打的,灌婴带军队又走到荥阳,因为荥阳是一个战略要地,它是河南省豫东平原和豫西丘陵山脉的一个分界处,走到这儿,灌婴就把军队停下来,不走了。灌婴不走有他的考虑,灌婴怎么想呢?吕氏掌权这么多来,为非作歹,危及刘姓江山,我要是打败了齐王刘襄,那岂不是帮了吕氏的忙?我死活不能够帮吕氏啊。所以,灌婴到了荥阳以后,灌婴闹了一件事,临阵倒戈,这一下子厉害了,他临阵倒戈,第一,他不前进了,第二,他派人去给那个起兵的刘襄,两个人联合,刘襄代表的是皇族派,灌婴代表的是功臣派,他俩的联手,就意味着功臣派和皇族派,两派联手,共谋诸吕,这个是天下的大局,就基本上定了,因为这个灌婴倒戈这件事情是了不得的事情,当然,促成灌婴倒戈的首先是刘襄举兵,刘襄不举兵,你想想,吕禄、吕产,敢把军队给灌婴吗?不可能的。给他就是让他去平定刘襄的,所以才给他,他拿到君权,他就倒戈,这就说明人心的背向。其实他俩原来并没有串,串的是刘襄跟刘章,他兄弟俩串,没有串到灌婴那儿,灌婴临阵倒戈。灌婴倒戈,刘襄举兵,形成了函谷关以外,汉族派跟功臣派联手灭吕的局面。但是,要真正地除掉吕氏集团的势力,必须在京城把双吕除掉,就是大将军吕禄,掌管北军的;相国吕产,掌管南军的,如果你不把这两个人拿掉,中央政府还在他们的手里,所以,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来除掉双虑,就是吕禄、吕产,怎么能把他除掉。
除双吕,这双吕之中第一个被选中的,当然双刘襄举兵、灌婴倒戈以后,对京城的功臣派、皇族派,是个极大的鼓舞,对吕氏外戚派是个沉重的心理压力,所以,在吕禄跟吕产中间,这时候就该显出来两个人了,一个是右丞相陈平,一个是太尉周勃,这两个人,开始在一块儿商议了。陈平原来是一个劲地讨好吕后,一个劲地讨好,他公然提出来要把君权交给双吕,所以,陈平是个典型的政治投机商,他一看,吕后也死了,关外的功臣派跟皇族派联手要灭诸吕了,他这个时候,如果再没有一点积极的表现,那将来秋后算帐,他陈平吃不了兜着走,所以,陈平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动脑筋了,他需要什么呢?要站队站过来,从原来站到吕氏派,现在赶快180度转弯,站到刘氏派这儿来,他找周勃商量,吕禄、吕产两个人,先把谁做掉,想来想去,吕禄好哄,所以,他们就先下手就掐吕禄。吕禄是上将军,长官北军,南军,北军中间来说,北军的军力更强,南军的军力比北军还要少,而吕禄虽然是个上将军,但这个人政治上比较糊涂,他有一个朋友叫郦寄,然后,陈平跟周勃两个人一商量,先把郦寄的爹劫持了,劫持了人家的爹,让郦寄去蒙吕禄,郦寄他爹被劫了,所以,郦寄就去找吕禄了,因为他俩是好朋友。
到那儿以后呢,就对吕禄讲,第一,天下从汉朝建国以来,封了九个刘姓王,封了三个吕姓王,这是天下大臣们公认的,谁都没有疑义,说你们这三个吕王,是大臣们认可的,不会找事找到你们头上来。问题在哪呢?问题,比如说你大将军吕禄,你是大将军,你佩戴着赵国国王的印信,可是你不到赵国的封地去,你在这儿掌军权,大臣们怀疑你,别有期徒,所以他才起兵要反你,你怎么办?你最好的办法,你要解除别人对你的怀疑,你把你的军权交出来,军权一交,大臣们也不怀疑你了,你安安稳稳做你的赵王,管辖你那个千里赵地,这才是长治久安之计啊。这番话一说,而且是出自吕禄最好的朋友郦寄给他讲的,所以,吕禄信啊。吕禄一信,就拿不定主意,就找一些姓吕的商量,因为他对关外两派两手的局面,他已经知道了,他感到压力很大,吕氏家族的人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乱嚷嚷的,他最后去见他的一个小姑姑,吕媭,就是吕后的亲**,樊哙的妻子,见他的小姑姑吕媭了。他那个小姑姑一听他这个说法,这时候樊哙已经死了,吕媭是勃然大怒,说你是身为大将军,你擅自离开军营,我们姓吕的这一族人,再没有一点希望了,这个吕媭一生气,把家里藏的金银珠宝拿出来,全部摔到地上,任凭手下的仆从们、家人们去拿,没有必要再保存这些东西了,都保存有什么用?吕氏这一族就要完了,我保存再好的东西,将来都是人家的,还不如叫我手下的人拿走,把这个吕禄给臭骂了一顿。所以我读史记,我读到这儿,觉得吕氏家族中间,女性都了不得,你看她姐姐吕后,多精明啊,她这个**吕媭,又是极其精明,这个吕家的男的都不行,她家是典型的阴胜阳衰,一个吕媭,一个吕后都是政治上精明强干之人。
吕禄回到他的军营中间,郦寄又去找他了,郦寄说,你赶快交权,再不交权,就来不及了,这个时候,吕禄被郦寄说得也就心动了,外面风声一天比一天紧,所以,吕禄叫这么一说,尽管挨了他小姑姑一顿臭骂,他还是把大将军的印信交出来,让人转交给太尉周勃,这就叫智取吕禄,吕禄这个人,政治上不行,他觉得交出权没事。
而同时呢,太尉周勃正在想办法进入北军的军营大门,军营大门是没有皇帝的节信是不能进的,恰恰在这个时候,有这么一个机会,专门给皇帝为后少帝管印信的一个大臣,他拿着皇帝的印信,假称,传了一个皇帝的命令,让北军的军营放周勃进去了,周勃是这么骗进去的。进去以后,周勃当场就对着士兵们下了个命令,意思就是,我来接管北军的军权了,全体将士听命,谁愿意协助刘姓的,把左胳膊露出来,协助吕姓的露出右胳膊,这就是很有名的左袒右袒,就是露胳膊,结果令一下,士兵一下子把左胳膊全露出来了,表明北军的士兵的军心,也是向着刘姓的,而这个时候,大将军吕禄又把印信交出来了,这样,周勃就堂而皇之地控制了北军,而这个时候,南军还在吕产的手中,相国吕产这个时候也知道情况很紧急,但是,他还不知道吕禄已经交出北军来了,他不知道。他们虽然都在京城,他俩不知道,我就读到这儿,我就感到,当时看来就是通讯联系不好,如果当时有手机,那这事儿就全解决了。通讯联系不好,他不知道北军的军权交出来了,所以,他只带了少数人,他想进宫中,到皇宫里面干什么呢?去挟持皇帝,大家知道,在乱世时候,挟天子以令天下,这是上策,所以,吕产想到的,吕产这个人很难对付,他比吕禄要精明。他想着去劫持皇帝,但是走到皇宫的宫门,被挡住了,皇宫的宫门的人,已经接到周勃的军令,不让吕产进,所以,吕产在外面徘徊,而这个时候,我们再一次提到齐王刘肥的那个次子,朱虚侯刘章这个人是立大功的人,刘章奉周勃之命,带了一千名北军士兵,赶到宫门中间来了,一进那个侧门,就看见吕产,刘章这个人是敢作敢为,他带领一千士兵,就立即攻击吕产,吕产因为不知道北军已经落到了周勃手里面,所以他带的军队很少,他要是知道的话,那吕产可能让南军倾巢而出,京城就可能成为南军跟北军的一场血战,这两军要交战的话,整个京城马上就血流成河了,但是,吕产不知道消息,他带的人很少,所以,刘章这一千多士兵就把他打败了,吕产就逃,然后,朱虚侯刘章就追,一直追到郎中令的厕所里边,在那个厕所里边,把吕产给杀了。这就是勇诛吕产,除双吕。
双吕一被除,刘章就赶快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太尉周勃,太尉一听,对着刘章是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大事成矣,我最担心的是相国吕产,你把吕产出了,天下大定,所以,周勃立即发令,叫北军的士兵出来,按图索骥,只要是吕后家姓吕的,无论男女,无论长幼,一律杀掉,这就是族诛,把她这一族整个杀掉了。当天下了命令,第二天,就把交出印信,准备回去当赵王的吕禄的给杀了。把那个金银珠宝扔一地的吕媭,第二天被乱棍打死,吕氏家族满门被灭,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荡平诸吕,吕氏满门被灭,整个吕氏在朝中的势力,完全被扫平了,然后,做善后工作,周勃就派了朱虚侯刘章,因为他是刘襄的亲弟弟,派刘章亲自到齐国去,把详细的经过,给他哥哥刘襄说了一下,让刘襄撤兵,因为他弟弟去说了,刘襄很相信,刘襄就撤兵了,然后就下令,叫灌婴回军,荥阳也不要待了,因为周勃跟灌婴的关系,都属于功臣派,所以,灌婴也回来了。这样,诸吕的事情,就被彻底平掉了。两派联手,双吕无能,导致了整个吕氏家族在吕后死后两个月,灰飞烟灭,这是吕后始料不及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对她一生的功过是非,该怎么评价?请看下集,功过是非。
[百家讲坛讲稿][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之吕后]第11讲 功过是非
第11讲 功过是非
吕后的一生非常复杂,她有许多秽政,比如说,杀功臣,诛皇子,虐杀戚姬,但是,她还有一些德政,就是她也为当时汉代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做了一些好事。那么这么一个人物,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人物,我们该怎么评价她?该怎么认识她?我觉得这里边首先我们应当注意到的就是在吕后和惠帝执政的这15年期间,整个社会的政局是稳定的,斗争的激烈,主要是表现在上层权力集团,而整个社会它是稳定的。
这是我们今天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高祖12年,刘邦在平定黥布之乱以后,病情是日渐沉重,在他最后拒绝医生为他看病的时候,吕后开始询问他了,因为刘邦一生中间,我们在史书上见到的,两次重伤都是箭伤,一次是荥阳会战,一次是平定黥布,这个箭伤很重,所以,他平黥布回来以后,他已经到他的生命的最后了,他这个时候,病得很重,吕后请医生给他看病,医生问了病情,刘邦问,能不能治?医生说可以治。刘邦这个时候就把医生给骂了一顿。高祖骂曰,我提三尺箭起义,有了今天,这是天命,那么我今天的病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天命,拒绝吃药,然后,给医生赏了一笔钱,打发医生走了,最后不治了。这在刘邦一生中间是从来没有过的,伤得那么重,病得那么重,拒绝治疗,吕后已经有预感了,所以在最后刘邦弥留之际,吕后就向刘邦问了几个问题,说陛下万岁之后,萧相国,箫何如果去世了,谁可以继任?刘邦回答,曹参可以。吕后又问,如果曹相国去世了,谁可以继任务?刘邦说,王陵可以,但是王陵这个人有一点耿直,认死理,可以让陈平辅佐他,陈平这个人智谋有余,但是不能独挡全面,还有一个人,周勃,这个人厚重少文,但是,安刘氏者必勃也,这个人虽然不善于言辞,但是他很忠诚,最后能够安定刘姓江山的,一定是这个周勃。
这个话我读起来,我总觉得有点后人追记的意思,刘邦临死时候怎么能想到周勃最后能够安刘氏?刘氏怎么会出现那么大的危机呢?所以,史书上说的东西,我认为有时候也不可全信。吕后又问了,再往后那呢?那意思就是王陵、陈平、周勃,再往后呢?刘邦说,再往后,也有不着你管了,那意思是再往后,你也不在了,这个故事说明在刘邦弥留之际,吕后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相国的人选,汉代的相国权力非常重,我们前面讲大封诸吕大家知道,吕后想封诸吕为王,她问王陵,王陵就以白马盟约为理由拒绝她,吕后就没有办法,封不了,吕后那么大的权力,她想封,王陵一个宰相不同意,她就封不了,最后吕后没有办法,还是把王陵的官升了一下,升去做后少帝的太傅,这样腾出位置来,然后,又补了一个丞相,这才能完事,这个事情你可以看出来,汉代的相权非常重要。因为当时皇帝有时候有一些具体事件都是由相国来处理的,而这个相国的人选是刘邦在遗言中间留下来的,正像我前面讲的那个垂帘制和顾命制的时候,这几个大臣实际上是刘邦的顾命他留下来的,这说明,吕后这个时候,考虑的是整个相权的平稳交接,而相权利的平稳交接,又意味着政治的连续性,政策的连续性,意味着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当时这15年间,经过是上层斗争如此激烈,但是,整个社会却是稳定的。同时也说明,吕后这个时候,并没有野心,至少说,她没有篡夺刘姓江山的野心。所以要叫我来看,吕后这个人有私心而无野心,她有私心,而且有时候她私心很重,特别是在惠帝去世以后,她觉得孤立无援了,她恨不得把姓吕的都给拎上来,做她的左右臂膀,她私心很重,但是,她并没有篡夺刘氏江山的野心,所以,这几个事件,说明她对汉初的政治稳定,她是起作用了,而且刘邦这个遗言吕后是执行了,所以刘邦死以后,箫何任相国,箫何死了以后,曹参任相国,曹参死了以后,王陵是右边丞相,陈平是左丞相,周勃是太尉,一直到什么时候才改变这个遗言呢?惠帝死了以后,吕后要封诸吕为王,王陵是坚决抵制,这个时候,她才把王陵调开了,在这之前,她整个是按照刘邦的遗言去做的,这个应当说,这是当时政局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吕后能在刘邦弥留之际,什么都不问,只问相国人选,也说明吕后这个人,的确是个政治家,她只有政治家的眼光,眼看着这老头要死了,临死之前,你问他什么,你有点什么钱存到哪儿去,什么都不问,她问的就是相国的人选,谁来继任,这是问到点子上去了,这说明吕后这个人政治眼光是有的,这个人还是个政治家,这是我们首先应当肯定的,她对稳定汉初的政局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前面讲的都是她干的那些坏事,这里面我们还是要客观地讲一下,这里面,我要特别提出来的就是废除苛法,就是废除秦朝的苛法。
秦朝的灭亡对汉初人的震动非常之大,秦王朝多强大,那么强大的秦王朝,就陈胜领着几百个庶卒,振臂一呼,天下人一响应,三年亡秦,所以,从刘邦建国一直到吕后这个时代,很多有头脑的人,特别是政治家和一些具有政治头脑的文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秦为什么亡,汉为什么兴,秦亡汉兴,到底是为什么?当时人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人们普遍认为,秦朝灭亡是两大原因,一是暴政,二是苛法,秦朝的法律太苛刻了,所以我们看刘邦他打到关中以后,刘邦最得人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个约法三章讲得很清楚,他把秦朝所有的法律都废除,就定为三条,当然,这个约法三章在当时,是个临时性的措施,秦朝的法律,它是有一个很详细的法典记载的,一个约法三章根本管不了那么多,当时做法就是为了争取关中父老的支持,争取民心,刘邦这个举措是大得民心,所以,刘邦的约法三章,就是针对着秦朝的苛法来的,但是,刘邦太仓促了,他没有来得及把所有的秦朝苛法都废除掉,结果,从刘邦称汉王开始,一直到刘邦高祖12年去世,这12年间,很多法律沿用的是秦朝的法律,秦法一直沿用到汉初,最著名的一个法律,就是我们在上一集提到过的夷三族罪,就是诛灭三族的罪,这个罪,在历史上,在刑法上,我们叫族诛,就是把这一族,或者若干个族灭掉,这叫族诛,逐个族诛是在当时刑法中间最残酷的一种,它一杀就是多少族人,当然,最有名的是灭三族,刘邦在世的时候,谁被灭三族了呢?韩信,彭越,都是灭三族,灭三族,不光是杀人多,灭三族那个刑罚,是非常苛刻的,灭三族可不是一刀杀了就了断,灭三族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黥,先在你的额头和面部先刺字,这叫黥。第二步,劓,把你鼻子割掉,第三步,斩左右止,把你的左右手和脚的趾头剁掉,第四步,笞杀之,就是用乱棍打死,第五步,削其手,人死了以后,把头砍掉,第六步,已经到这个程度了,还要把死者的尸体制成肉酱,我们讲过,彭越死的时候,把肉酱分给诸侯们吃,那不是临时想出来的,而是秦朝的法典记载的,那个夷三族罪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把人杀死的,所以,一个夷三族罪,不但是杀人多,而且杀人的刑法,一步一步让人这么受罪而死。所以,这个法律是极其残酷的。越是在上古时代,这个夷三族罪越残酷。据历史记载,最早的族诛,商代就有了,夏商周的商朝就有了,秦朝就是夷三族,当然,韩信彭越受夷三族罪是很让人同情的,所以,韩信的死并不是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骑,那个说法不准确,他是夷三族,是按照这么一步一步这么被杀死的。
那么这里边就有一个,这个夷三族到底范围有多大,三族包括什么?这个历史上说法不一。比较早的,有一种说法,比如像周礼,讲的是父子孙,父亲这一代,自身这一代,和你的儿子这一代,这是三族,这是第一种说法,是周礼的说法,周礼是汉代人郑玄做的注,汉人郑玄做的注就是指这三族;第二种说法是大戴礼记的记载,大戴礼记的鲁辨的注,这个说法很普遍,叫父族,母族,妻族,这是三族,当然这个范围就很大了,和父亲有关系的,和母亲有关系的,和妻子有关系的,这三族全要灭族,这是第二种说法。第三种说法,是史记的秦本纪,其中,记载了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张晏他的注释,他说这个三族,指的是父母、妻子、同产,什么叫同产呢?同产就是同一个母亲生下来的就是兄弟,他这里就少了一点,有父母,有妻子,当然这个妻子是包括妻和子,还有兄弟,三种说法。后来,发展到三族杀得不过瘾,五族,五族不过瘾,七族,七族还不过瘾,九族,九族最后发展到明成祖大家知道,明成祖杀方孝孺,杀了多少?十族。灭十族,这个明成祖是登峰造极。
明成祖朱棣本来不该他继位,是他的侄子,朱元璋死了以后,这个朱棣就起兵造反,朱棣是燕王,骑兵造反,然后,四年时间打到南京,占了南京以后,朱允文就是建文帝不知下落了,然后,明成祖朱棣,他就要降服方孝孺,因为方孝孺在南京政府中间是个威望非常高的人,他叫方孝孺写一个诏书,因为写诏书就等于为他服务了,方孝孺就写了四个字,燕贼篡位,燕贼就是指的燕王朱棣篡位,叫他改他不改,然后,朱棣就火了,说你不怕死吧?我不怕。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说,别说灭九族,灭十族我也不怕,明成祖一恼火,在九族之外,又加上了他的学生,他的门生,合起来十族,一下子灭了十族,杀了837个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灭十族,这就是封建帝制的它的一个产物。而文明进步以后,你不能这样随意来杀,那么,有罪的人,他应当受到处罚,但是,他的家属,是不能诛连的,而在古代,在所有的罪中间,只要丈夫犯了罪,妻子一定得跟着被杀,这个就毫无道理了。所以,吕后能够废三族罪,应当说是她的德政。当然,吕后废除不光是三族罪了,还有妖言令,妖言令也是秦始皇兴的,秦始皇兴这个妖言令,妖言的范围很广,什么叫妖言?就是你这个话说得不合适,我听得不顺耳,妖言,所以,那个妖言令,就太厉害了,它等于是透明胶布,把你的嘴巴全封住了,你任何人,钳制你的舆论,谁也不能讲话,谁一讲话,妖言,妖言惑众,这个就要杀,所以她废了很多秦朝的苛法,所以,吕后在她主政期间,她废除的秦朝的苛法,目的她是为了缓和当时统治阶级和百姓的矛盾,她客观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
另外,她废除了对商人的很多限制,刘邦在世的时候,对商人有很多的限制,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商人不能乘车,吕后都给它废除了,中国古代社会历来对商人压制得很厉害,而这个压制商人,商品经济不能发展,实际上对老百姓没有好处,所以,吕后的德政还是不少的。
但是这个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点,就是吕后的德政,我发现老百姓都没有记住,吕后的秽政人们都记得可清楚了,这个历史的记忆,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我在读史记,读吕太后本记的时候,我总觉得,吕后这个人特别恶毒,她特别坏,但是这个人她还做过一些好事,但是她的好事谁都记不住,我一今天不在这儿替她说两句,我觉得对这个人有点冤枉了,但这个人确实很坏,所以,当我站在这儿评价吕后的时候,其实,我心里也很矛盾,要作为一个人来说,她不是这个人,但是她确实也做过一些好事,这样的人,该怎么评价她?特别是为什么她的好事大家记不住,她那些秽事,坏事,人们记得可清,一提到吕后,大家想到第一个词,人彘,马上就想到人彘,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我觉得,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历来有两种评价,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民间评价,历史评价,是对一个人一生的功过是非,都要说到,不能只说这个人坏了,坏极了,坏透了,同时还要顾及到她在历史上的一些功劳。但是,民间评价不一样,民间评价,看重的是人和人性,特别重视人性,而吕后的民间形象非常恶劣,民间谈到吕后,大家都认为吕后这个人很坏。
那么,她的民间评价这么恶劣,什么原因造成的?我觉得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牝鸡司晨,牝鸡就是母鸡,司就是主管,晨就是那个鸡早上打鸣,牝鸡司晨翻成话,就是母鸡报晓,我首先说明一下,这是有性别歧视的,它专门讽刺什么呢?讽刺女性主政,因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个传统的男权社会,所以,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的称制者,所以她的作为特别受人关注。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刘邦有八个儿子,那么说,刘邦至少有八个妻子,其实,远不止如此。但是,吕后呢?据说有一个宠幸的臣子,叫审食其,我曾经讲过这个问题,但是,刘邦有那么多妻妾,大家觉得正常,很正常,吕后要有一个,那觉得这不得了,这个审食其就有人说他是中国十大男宠之首,这个不公平。所以,女主主政,是特别容易受到人们的诟病、批评,所以,女性的领导人,她在一举一动上,是特别受别人的关注。
第二个原因,人性缺失。民间评价最看重的是人性,而吕后做事,她最大的失误,就是人性的缺失。我们可以分析分析她三件事。比如说,杀功臣。杀功臣这件事情上,她刚好和民间的一个评价相背离,民间评价中间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叫知恩报恩。韩信是吕后的恩公啊,韩信也是大汉王朝的恩公,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王朝,你想想当时韩信在齐国,统领30万大军的时候,他帮助刘邦,项羽就灭了,他帮助项羽,刘邦就灭了,他谁都不帮,三分天下,他是汉朝最大的功臣,把韩信杀了。
而且民间还流传一个杀韩信三不见,上不见天,下不见地,杀人还不见铁器,据说是吕后把韩信用一个布袋兜起来,悬起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然后用竹签字,一点一点把他刺死,这个说法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纯属民间文学。但是,民间文学的创作,它是有来头的,这个民间文学,它的来源,是来源于对吕后残忍的这个认识,吕后残忍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杜撰出来的,如果吕后是一个很贤惠的人,你杜撰这个没有人相信,而现在这个三不见,流传很广,很多人知道这个故事,甚至以为,这就是正史的记载,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绝无其事,这正说明吕后的民间形象非常恶劣,你知恩不但不图报,而且是以怨报德,你这么一个以怨报德的人,怎么能够得到民间的百姓的善评呢?不可能。这是杀功臣。
我们再看,她杀戚夫人,杀戚姬。戚夫人确有取死之道,我们前面讲过,戚夫人她最大的失误,就是她不应当仰仗着刘邦的宠爱,挑战吕后和太子的位置,这是她的失误。但是,这个失误最不至诛,不至于死,而且她是怎么死的呢?是人彘。这个人彘事件发生以后,你看,史书的记载,吕后让她的儿子去看人彘,她儿子汉惠帝是她亲生儿子,她儿子竟说了一句话,此非人所为。这个话,这就不是人办的事。连她亲生的儿子都这样看,你想想,老百姓如果知道这件事情,会怎么看待吕后?吕后在所有的事件中间,这个人彘事件,是她人生最大的败笔。你可以杀,可以囚,这都可以,但是,你非要制**彘,还要她的儿子来看,向她的儿子来炫耀,这一下子把她的儿子吓傻了,这个事情,在吕后的人生中间,是最残忍,也最不为后人所认可的事件。所以,人彘事件,是吕后一生的最大的败笔。
民间有一个很强的心理,就是同情弱者,戚夫人固然有取死之道,戚夫人在挑战失败以后,她已经是弱者了,她作为一个弱者,你这样残酷地虐待她,最后把她致死,把赵王刘如意杀死,你能得到民间的善评吗?不可能啊,所以民间的善评绝不可能给吕后,这就是吕后形象恶劣的又一个原因,她在人性缺失的这个方面,这一点说,她已经不是人性缺失了,可以说是丧尽天良,毫无人性,如果她这样做不是对戚姬一个人,是对很多人,那么我们今天就有一个新的罪名,叫反人类罪,那就更重了,因为你这个做法是极不人道的做法,所以她不可能得到善评。
吕后做的第三件错误的事情就是封诸吕。这个封诸吕也得不到民间的善评。因为人们在民间评价中间,除了我刚才说的同情弱者,以德报德,知恩报恩以外,民间评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节是民间评价中间,非常强调的是正统观念,汉朝的江山姓什么?姓刘,天下人公认姓刘,你姓吕的去拿,姓刘的人就不答应,天下的百姓不认可,后世的人也不认可,你这叫什么?这叫窃国,他不认可,因为这个正统观念在中国民间,是流传非常广,所以,你是没有功劳,如果你立了功,封侯,或者你是刘姓封王,大家无可厚非,你没有立功,非要占那个王,民间不认可,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说,她违反了民间评价的重要原则,就是正统思想。她这个做法和正统思想是背道而驰,所以,她也得不到民间评价的认可,所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吕后她的一生,很大的一个失误就是人性缺失,这个人性缺失导致她的民间性极其丑陋。
讲到这里,我倒是真想为吕后提个建议,就是为她设个谋,其实吕后她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一个就是想让吕姓富贵,再一个,能够世代富贵,吕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两条,但是,就这富贵二字,吕后选择有误,你可以给他钱,给他地,给他钱,但是,不一定非要他去做王,特别是不要杀了一个姓刘的,安排一个姓吕的,再杀一个姓刘的,再安排一个姓吕的,这你就得不到善评,如果你给他钱,给他个侯,你不给他个王,因为汉代那个封侯是拿一个县封给你的,比如把顺义县封给你,顺义侯,就诸有此类的,你给他一个昌平侯,顺义侯,哪怕是一群侯,他也不会引起天下大乱,一旦封王就犯了大忌,你让他富,不让他贵,这样吕氏就可以世代延续下去,你非要他既富且贵,那不可能,既富且贵是错的,你办不到,这叫逆势而行,所以,吕后当然她听不见我这个建议了,我觉得要给她提个建议的话,四个字,富而不贵,她就能够延续下去了。
最后我还要谈一点,就是为什么她的民间形象如此恶劣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吕后倒是有一些德政,也有一些秽政,但是她的德政是面对全国老百姓的,不是对哪一个人的,所以,不容易被人们记住,而她的秽政是对着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戚姬,韩信,彭越,刘如意,对着一个一个的人,而且又有很生动的故事,所以特别容易被人们记住,这恐怕也是一个原因。你给所有的人,每个人一百块钱,谁也记不住,但是你要给一个人,你给他一百万,大家马上就记住了,你做最高君王的人,你惠及天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记不住你,但是反过来,你对某一个人特别破格,违反了常规,人们就记住了,这应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吕后她所以有德政,有秽政,德政人们都记不住,她那些孬事啊,坏事啊,人都记住了,所以,这一点上说,吕后也有点冤枉,确实有点冤枉。
以上我们对吕后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就是我认为的所谓全面的一个评价,这个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的女主,她为稳定汉初的社会,推动汉初经济发展,废除秦朝的苛法做了不少事情,这些事情,应当得到肯定,但是这个人,也做了许多丧尽天良,人性缺失的事情,但是历史却非常奇怪,历史只记住了她的秽政,却很少想到她的德政,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今天深思的。有关吕后,我的讲解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