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这个世界如此险恶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

_8 石勇(现代)
  
  我们无法无视这样的事实:脱了衣服,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区别。这一哲学命题我们同样无法反驳:抽象的人与人之间根本无法在价值上进行比较(所以才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民主才真正具有合法性)。但是,我们更是无法忽视这样的事实:人与之间,在我们的视野里确实是有“低档”、“高档”之别的,用正式的说法就是有“上等人”、“下等人”的区别。
  
  那么,在茅台与散酒的比较中,是喝茅台的人的身份让茅台显得高档,还是喝茅台的人因茅台而让他高档?似乎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但我们还是发现了这一点:价格。也就是说,钱。是标价那么多和出得起那么多钱让茅台和那个喝茅台的人之间在“价值”相互支撑。换言之,他和它之间是同构性的共生关系,舍此一方,无以确认另一方的“高档”。
  
  而钱就是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我们看出来了,高档与否,恰恰就在于一个人是否占有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这些稀缺资源可以是金钱,可以是权力,可以是名气,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荣誉,可以是军事暴力,可以是容貌,可以是血统...而它们,通过社会交换机制,完全可以相互转换,并构成一个同盟。
  
  稀缺资源都是些有“力量”的东西,因为你没有这些,而又缺乏其它同样有力量的东西的支撑,所以你心理弱小。所以你在这些东西和占有这些东西的人面前感到没有价值。而你努力的目标,不也是这些东西吗?
  
  那么,价值排序又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操纵你?
  
  (待续)
时间:2009-02-01 19:43
  二、原理、规律阐述
  
  社会的价值排序的秘密到底在哪?
  
  上面我们讲了,社会的价值排序是根据社会稀缺资源在人们中间的分配状态来确定的,占有多的人就高档,占有少的人就低档。每一个社会的资源都有一定的分布状态,而决定着这一资源分布状态的,牵涉到复杂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政策安排、个人努力、社会排斥机制(利用文凭、证书等把没有这些东西的人排掉)等。这不是我在这里要讲的。
  
  但占有不同的资源,怎么可能让人在价值上分等分级?
  
  根据我上面的讲解,一个人要确证自我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一定要和他人进行比较。社会就是这么运作的。存在本身是无法比较的,所幸大多数人的存在方式都是“占有式的”,所以可以通过他们的占有物对他们进行价值上的比较。
  
  占有物本身又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工作、社会分工,他的社会地位。而他的工作和社会地位等又可以推出他的装饰、面容、礼仪等。它们的差别被纳入了社会的比较性结构,成为一个高低有别的价值序列。
  
  社会的这个比较性结构所运用的原理,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所说的“歧视性对比”。他认为,歧视性对比的存在是因为有一个“有闲阶级制度”。在古代,一个人从事的侵占性工作(表征的是力量)具有荣誉性,有价值性,而一个人从事生产劳动则是低贱的。现代的价值排序只是这一区别的变种。
  
  我们不追问“歧视性对比”的社会历史。但有必要记住它的规则:力与美永远排在最高位置。
  
  因此,在从事的工作上,离泥土最近的工作永远是最低贱的。
  
  这种价值排序是如何做到让一个人屈服的?
  
  姑且不说古代在阶级或阶层上的隔离和禁忌(比如某种衣服只准上等人穿,下等人穿了就要受惩罚),从而保持上等人与下等人的身份分野,以利于识别,从而维护价值排序不被颠覆,事实上,大多数人即使没有这种隔离和禁忌,也会屈从于它。
  
  原因仍然是前面我们所讲的人确认自己的存在的方式。
  
  大多数人的存在方式是“占有式”的,就是“他是他所拥有的东西”,如果他失去了他所占有的东西,他就失去了自己。他一无所有,也就一无所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只有两种人才无所畏惧:一无所有和应有尽有。
  
  一些当官的退下来,之所以会感觉到沉痛的失落,悲叹于“人走茶”,因为一旦他不是那个官,他就什么都不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都以他是那个官来确认他的存在的,如果不当官了,他的这种“存在”也就消失了。
  
  根据我们所讲的存在展开为存在属性的启发,我们可以发现:
  
  一、我们的存在属性本身就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价值排序中的位置,而它恰恰就是我们的“自我”的一部分,我们就是通过所占有的这一存在属性来确认我们的自我的,并且也通过他人的存在属性来确认他。一个城里人和一个农民,仅仅因为他们作为“城里人”和“农民”的存在属性的区别,利用“城里人”和“农民”所占有资源的不同以及在这基础上的歧视性对比,似乎在价值上就一个高档些一个低档些。你似乎无法反抗,因为这不仅是社会的观念,也是你的体验--你的确就是这样体验自我和他人的。
  
  二、你是以你所占有的东西来体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在社会中的价值如何,这不仅发生在你的存在属性上,也发生在你的心理结构中。也就是说,你靠占有一个东西来确认你的自我和自我的价值,这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心理上和社会同构,你屈服于社会的价值排序。你穿一件高档衣服,并不只是用它来遮羞取暧,而恰恰是为了用它来包装你的身份。换言之,你对这种衣服的占有不是功能性的,而主要是为了占有它的社会价值属性--这件衣服本身就对应于一种身份。
  
  正因为社会的价值排序内化为你的心理结构,你屈服于它,所以,你无意识地按社会价值排序对自我和他人进行价值评判。因此,你注定有身份的焦虑。一旦你不占有什么东西,你的心理就注定弱小。
  
  简单地总结一下以上的讲解:
  
  人确认自我的存在及存在的价值这一深远的内驱力,通过人“占有式的”的存在方式及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社会价值排序。然后,社会价值排序通过人“占有式的”存在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灌输→人屈服于这一价值排序→人有身份焦虑,以及心理上弱小。
时间:2009-02-02 20:33
  作者:依依菲儿 回复日期:2009-02-02 18:58:14 
     我对自己的认识就是:我是一个代有儿童心理的人,虽然早已到了做父母的年龄,但是还非常幼稚;我也是一个心理不太健康的人,经常 都会担心、恐慌、强迫、忧郁,我总是仰视别人,总是让别人的思想来影响我,我不能与大家交谈,我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跟别人交往,所以至到现在身边也没有可以讲话的对象。我的生活一团着,但是我没能力去改变它,有时候我怀疑自己是有心理障碍的弱智人,我该怎么办哟?
     我很软弱,但是无法强迫自己向前迈进一步;
     我担心以后的生活无法继续,但是还是在这里原地不动;
     我害怕失败,所以原地不动
    我就生活在这样的心理不幸中
  
  
  不知道在你小时发生过什么。你这种性格应该是受小的时候的环境影响颇大。
  
  你能正视自己,这已经是非常可喜的一步,这也意味着改变完全可以做到。还有很多人不敢正视现实呢。
  
  你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现状,我想,一样有勇气看看自己是怎么成这个样子的。
  
  另外,如果你在改变自己上实在没有信心,那就从生活中的细节开始。比如,要求自己什么时间干什么,努力做到。
  
  慢慢来。
  
时间:2009-02-02 20:35
  作者:061120 回复日期:2009-2-2 19:13:52 
    谢谢楼主,我也希望自己不被情绪或者欲望所控制,但是真的可以嘛?我今天刚被领导狠狠的训了一顿,还是觉得非常委曲,我无法只是去分析领导训话时所承载的心理分析意义。如何真正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能不被他人所左右?事实上没有话语权的人永远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只能在社会中委曲生存,怎么能那么平和以待?还有生活的压力。如果失业了,你还有房贷还有孩子,你还能心里若无其事?每天入不覆出,如何还笑对?只有有钱才是一切心理的根基
  
  
  
  钱不是一切心理的基础,因为有钱后照样会有其它的心理负担。但对于很多人来说钱的确是一些心理的基础。
  
  只是,强大的心理素质,其实也是钱的基础啊。
时间:2009-02-02 20:37
  改变自己让自己强大一点不是简单的事情。无论在前言还是在技术读解中,我都有所提示。
时间:2009-02-05 22:47
  感谢各位的讨论。近日较忙,因此没有更新和回答问题。对于等待的朋友,请你们原谅,我会抽时间更新和答复。
时间:2009-02-06 01:50
  作者:无名不具 回复日期:2009-02-05 01:27:44 
    我是比较反对LZ的观点的,当然,我承认LZ的方法是有效的,但也走入另一种与啊Q异曲同工的歧途。
    
    比如面对上司吧,LZ的方法基本是要人们不去注意对方强大于自己的地方,而注意对方等同或低于自己的地方。
  
  作者:歪嘴小狗熊 回复日期:2009-02-05 23:05:02 
    好文!感觉遗憾的是楼主的标题起的好象不配所要表述的核心内容,难道是为了吸引眼球的缘故,^^
    标题"险恶"一词一下把人和社会对立起来,其实真正能让人快乐满意的生活是学会接受与接纳自我从而进一步来接受社会不完美,,
  
  ......
  
  
  我非常希望看到有价值的质疑和商榷。但希望以后回复质疑的朋友,能够强化一下阅读理解能力,把你们的观点建立在对他人的观点了解上,而不要犯那种我在帖子中已说过多次的错误:不是正视别人说了什么,而是想像或想要从而认为别人说了什么。
  
  
  
  除非他人有术语的生硬、表达的晦涩、就一事件阐述理论却略去至关重要的背景,以及语句的逻辑毛病等现象,否则要理解别人要说什么并不难。
  
  要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此我可以提示一下:就是你在思考一个人的观点时,第一要分析它的逻辑结构,看它的预设是什么,可以推出什么和不可以推出什么;第二,要展开想像,把这一观点和现实中的场景或你所想像到的事物对应、联系起来(因为观点恰恰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为了加深理解,要把它还原)。
  
  比如,当我说“只有克服死亡恐惧一个才可能在心理上真正强大”,这个时候,你就要分析我的语句的逻辑结构。
  
  先看我有什么样的预设,我的预设就是:1、人是一种会死的生物;2、人有死亡恐惧(两个预设对于我的语句来说是“逻辑在先”的,它们是支撑我这句话的前提,否证了它们我的表述就被推翻)。
  
  再看我语句的逻辑结构:我说克服死亡恐惧一个人才可能在心理上真正强大在逻辑上蕴涵着这几点:1、死亡恐惧是最深远最可怕的恐惧(想像一下自己);2、克服死亡恐惧是心理强大训练中最困难的;3、克服死亡恐惧可以让一个人真正在心理上强大(想像一下唐睢的“布衣之怒”),但并不一定克服了死亡恐惧一个人就真正心理强大(想像一下那些不堪压力而自杀的人),也就是说,克服死亡恐惧是真正的心理强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针对以上两位网友的质疑。对于“无名不具”网友来说,你难道不会想到,一个人可以在不面对对方时想到对方所拥有的相对于自己有优势的东西(一认个具有自我认知能力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劣势,同时也知道他人),而这种对现实的承认只是有利于一个人行动,而无法干扰到他的心理结构?甚至,一个认知能力好而心理也强悍的人,即使面对对方消解掉对方强大的属性时,也从不回避对方这些属性的存在,但它们绝不会进入自己的心理结构对自己造成干扰。
  
  一个具有认知能力的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智力上极为敏感,但心理上始终保持着优势。把只是受心理防御机制支配的心理奴隶阿Q拉来胡乱类比,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对于网友“歪嘴小狗熊”来说,你难道不明白“在这个险恶的世界上”这一表述乃是一种事实判断?现实难道没有险恶的内容?它从逻辑上如何蕴涵“标题‘险恶’一词一下把人和社会对立起来”?
  
  
  可以说,类似的这种我感到遗憾的“质疑”太多,几无回复价值。这竟然让我产生一种感觉:我不仅仅是要教大家心理强大,而且居然都要先教如何学会思考。毕竟,我在这里已多次提到哲学家,我的潜台词就是,拥有强大的认知和思考能力,能让一个人具有巨大的心理优势。因为你如果能够理解和看穿很多东西,它在你面前真的没有多少力量。
  
  所以,尽管我在讲解时一直在强调认知能力,并且也有意讲解,但我真的没想到,在有些人那儿,它会沦为这个地步。
  
  我现在并没有把“如何学会思考”,即认知哲学作通俗讲解并占主角的打算,因此,写下这个回复,算是一种提醒。还有类似的这种“质疑”,我不会考虑回复。
  
  
时间:2009-02-06 01:57
  作者:醉眼看猪 回复日期:2009-02-04 17:31:56 
    看了四页,做个记号
    
    个人觉得
    楼主的那些训练方法
    需要具备一定的人生境界
    或者说哲学的思辨能力
    必须对“跳出三界外不再五行中”有一定的基本认识后
    这些训练才能成功
  
  
  很佩服你看得比较准。但是,我不预设这么高的难度,我毕竟是为普通人而写,因此是从具操作性的简单方法开始。但是,随着难度的提高,一个人必须掌握一些知识,所以我暂时中断方法的讲解而些讲一些原理、规律。
时间:2009-02-06 02:09
  感谢好吃的面包圈、湖湘蛮夷、天外有仙、MSN春虫虫等积极回帖讨论并“代答”的朋友。我也从你们那儿学到东西。
  
  
时间:2009-02-06 02:51
  作者:秋风微冷 回复日期:2009-02-04 23:13:42 
     楼主你好,希望你能分析一下我的问题,其实也就是老生常谈的事,失恋!
     我认识了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人,就像所有第一次陷入爱河的人一样,喜欢一个人就傻傻的用自己的方式对他好。我告诉他,如果有一天不想跟我在一起了,就直说!后来这一天终于到了,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人的意识都被抽空了,平生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食不知味!分开一年里的时间,一想到他,过去的点滴就真的会心痛,以至于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绞痛了,偷偷买过消心痛用过后也没效。我断绝了与他的任何联系,刻意不打听他的消息。每到心痛不能已时我就告诉自己,前面肯定有些难受,时间长了就会好的。有时候走在大街上,我就说,你看这川流不息的人群哪个不是有故事的人?现在也还是结婚育子平淡幸福的过来,我一定能忘掉他。可是现在已经过了两年半了,我仍然会念叨他的名字至少5次,每日如是。他已经刻入我的骨髓,想把他彻底从我身体里分开真的太难。我发现这一点了就不再强迫自己忘记他,我想有时候回忆一下过去也行,就像啃甘蔗一样甜蜜都啃光了自然就忘了!可事实证明这方法在我现在这个时候是不适用的,因为我现在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而我一空下来就自然的想起他,以至于让我心灰意懒不想做正经事。
     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善于分析自己的心理的,可我试了很多方法就是没有用!比如前两个月我发现自己突然喜欢看两个相互喜欢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表白而愁肠百转让人怅然若失一类情节的电视(不管他们最后是不是走到了一起我都喜欢),我仔细分析了一下,是因为本我是希望他仍然是喜欢我的,而自我和超我都不断告诉自己他是不喜欢我的,而这一类情节的电视正可以让本我沉醉在其中陶醉意淫一把。发现这点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个噩耗!我无法改变我现在很闲的现状,就只有尽快忘掉他恢复我的正常生活一条路了。楼上说,想清楚了就没那么痛苦了。可对于这件事,我明白我已经想得很清楚,却仍然很痛苦。
     另再附一句,如何培养独立的自我?
     希望楼主能帮我支支招,万分感谢!
  
  
  
  
  
  
  谢谢。我想我暂时不帮你出主意,而是简单而通俗地讲述一下我的一个“爱情理论”,看你能否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注意,我的理论不具很强的规范性(因为大多数人不可能做到),只是有助于人们思考,看清爱情是什么:
  
  
  按《圣经》所说,人原本是一体(亚当),后来分裂为男人和女人(亚当的肋骨造出夏娃)。
  
  意识到分裂给人带来孤独、痛苦和不安全感。人渴望重新合一。
  
  于是,男人的一女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爱成了重新统一的最重要方式。所谓“结合”。
  
  这意味着,每一个男人来到世上,总有一个女人是为他而来的;女人同样如此。
  
  从踏上这个世界开始,男人和女人便开始了相互的寻找。但他们对于对方只有朦胧而模糊的印象或直观,并不准确地知道对方是谁。同时,由于人类的相似性,以及在社会中的人习惯把对方具体化或标识化为某种类型,某个男人或女人可能认为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但是,他们不明白,自己可能只是找到了那一类中的某一个,而并不是自己真正的那一个。
  
  这就像在大街上找人,有可能找错人。
  
  这出现了几种结局:
  
  第一就是发现自己找错了人,然后继续寻找,也许可以找到真正的归宿,也许永远也找不到。有的人最后终于放弃,随便找一个,但有的人一生都在路上;
  
  第二就是认为自己没有找错人,但他或她终于发现,自己找的也许不过是某一自己喜欢的类型中的一个,而这个人并不真正属于他或她。他或她以后的失落感,以及对方的背叛会自然地告诉他或她这个信息;
  
  第三就是发现找错了人,但被纠缠,也就认命了。一生麻木。
  
  第四就是两个相互寻找的人终于幸运地汇合。这样的两个男女一生的幸福难以用语言形容。
  
  在以上四类人中,第四类的人所占的比例极少。可以这样说,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叫爱情。他或她的那些爱情,不过是在性与寻求合一的终极力量综合作用下的心理体验。
  
  婚姻还有很形式。但我在这里只说爱情。
  
  如何判断真正的爱情,判断某个人就是你一生要找的人?说实话不好判断。但有一点可以大致确认:当双方都有一种“他(她)就是我一生要找的人”的感觉,并且不会短时间消逝时,大抵上就是。如果只有一个人有,可以断定,对于爱情来说,对方只是自己的人生过客。即使结婚,也不是结合,而是完全“人生任务”而已。
  
  再强调一下:这一爱情理论规范性不强,只是提供给人们思考。
  
时间:2009-02-07 13:12
  作者:科比也怕鬼 回复日期:2009-02-07 00:03:20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客套话就不说了。希望楼主可以帮我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通讯行业的中层。我的中学是在当地出名的贵族学校度过的。您可以想象到那种环境,充斥着利益。在当时我因为打球不错,在学校有一定的人缘,是同学眼中的焦点,但有些时候在别人攀比的同时,我也有些自卑活着逃避。可还不是很严重。自从高中毕业后,我没有如愿考上本科院校,在当地上了所普通大专院校,我的心里就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愿意接触原来的同学,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朋友圈也在逐渐的缩小,但是朋友圈中依然有家庭条件非常出色的,我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人,而且比较虚荣。很多同学都以为我消失了。可是在大学里我还是生活的游刃有余。一个好朋友把我这种避而不见的态度,认为是一种自卑。而且这种现象的确影响到了我的生活,无处不在。
    我也承认,而我把这种现象理解成一个卧薪尝胆的过程,我希望再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是横空出世。我现在只是一个大学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对自己有很高的期望。
    期待您的指点。谢谢
  
  
  
  
  
  你已看到了自己问题的所在,而且有了打算。我就不说了,你只是需要一方面坚信目标,另一方面问一下自己,不好的后果能否承受而已。
时间:2009-02-07 14:14
  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四:自恋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在讲自恋之前,请记住:
  
  1、人有“自我”,并不一定就有自恋,自恋乃是对自我的执着;
  
  2、自私乃是自恋的性格表现,它的根源是人无以确保自己的存在不受威胁,在心理上害怕失去什么。不肯掏一个子儿的人,害怕的并不是失去那个子儿,而是害怕失去他所拥有的东西,因为这个子儿代表了这些东西。也就是说,自私的人没有安全感。
  
  3、过度的自恋是一种人格失调,它会让一个人对世界进行歪曲;
  
  4、自恋是一层心理保护的外衣,但是,恰恰因为这样,自恋在现实中总会让人遭遇挫折。所以,除非消除自恋,让它在心理结构上表现为对自我的肯定(因此变成自信),或者彻底放大自恋,以致自我吞没世界(从而陷入疯狂),否则,你的自恋就是你的一个软肋。
  
  (待续)
时间:2009-02-07 14:27
  在这里要说几点:
  
  一、无价值的“质疑”我不再回复,因为根本就不是质疑,而是与我的观点无涉的自说自话。当然,我感谢以此形式作出了提帖贡献的朋友;
  
  二、关于社会政治问题和社会心理危机,我都有相关的文章和著作。但我在这里只谈心理强大的知识讲解与方法训练。
  
  三、我请真正对我的帖子有兴趣的朋友,多作点思考,而且不是空对空,而是在讲逻辑的基本扎扎实实地演绎一番,只有这样才有用。因为,你知道什么,它并不会变成你的东西,只有当你搞清楚了它为什么是这样,它才可能变成你的东西。
时间:2009-02-07 15:38
  作者:神B抖抖 回复日期:2009-02-07 15:17:42 
    楼主你好,我在使用你教授的方法进行训练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令自己困惑的问题,希望你能帮忙解答一下
    
    就是如果自己对社会价值排序认同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还怎么可以让自己进行理性思考来打破之?比如,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于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差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建立心理上的强大,而同时面对相对自己位高权重的人就显得自卑和懦弱。自己很多时候也参与了社会价值排序和社会规则的制定,怎么可以把它剥离出来分别对待?或者怎么才可以对自己也参与制定的社会游戏规则进行全面的打破?
    我知道这样的人可谓之虚伪,但我已决心不再以势利的眼睛看待任何人,希望楼主给予方法的帮助!
  
  
  
  你还没有体验。而且,也忘记了我在讲方法时强调的要点“至少两次以上”。
  
  这意味着你太偷懒。
  
  而你的问题其实好好读帖子好好思考,都不需要再问我的。
  
  无论你对社会价值排序的认同程度如何,只要你不让它进入你的心理结构,而只是用智力结构解读它,这个时候它就是外在于你的,不是你的一部分。而如果你不能用智力结构阻挡它,你就被它所控制。
  
  就是说,当你用理性而不是用情绪、情感对外界信息作出反应时,它就成了你审视的客体,这个客体对于你的心理所拥有的力量就消失了--你能够看清楚它,而不受情绪、情感的影响。这个时候,你就打破了它。只要它不能够操纵你的心理,就是你在打破它,因为经过你的理性审视,你不再是社会价值排序作用下的作为承受者的客体,而是成了主体,依赖于理性的阻挡和屏蔽,社会价值排序和心理结构的同构性被你打破了。
  
  至于你参与社会价值排序的制定,根本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你没有办法在行动、思想上摆脱这一参与,但是,在心理上完全可以摆脱。就是说,你在认知上和实践上认识到它,做的事情也是这样,但
  你可以超越于它,在它面前具有心理优势。
时间:2009-02-07 15:39
  作者:sjd0577 回复日期:2009-02-07 15:23:35 
    楼主啊 我发的信息你有没收到
    我可是一直在关注这个帖子的
    希望你注意一下啊
  
  
  收到。但有什么问题在这说吧,好吗?
时间:2009-02-07 21:52
  (续上)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关于自恋最经典的例子,毫无疑问是古希腊的这个神话:
  
  那喀索斯是个美少年。他不爱仙女而只爱自己在水中的倒影。神为了惩罚他,使他伸手去摘树上的果实时树自动长高,低头喝池中之水时水位自动下降。他死后,神把他变成了水仙花。
  
  在心理学上,那喀索斯这个词乃自恋者的代称。
  
  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轻易忽视这个神话。它不仅仅是个神话。人类先民的神话传说远不是胡说,而是带有某种本体论和形而上色彩,表现着对人的存在困境的探寻。
  
  人为何有自恋?过度自恋的结果为何就是“死亡”?
  
  正如我们在前面说过,人在这个世界上是软弱无力的。真正可怕的不是人有自我,而是他有自我意识,这让他暴露在强大而凶险的世界面前;真正可怕的不是他孤独,而是意识到他的孤独,这种感觉把他置于焦虑之中。
  
  怎么办?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否认自己的软弱,发现并想像、眷恋自己身上的优点,不仅仅是肯定自己,而且是崇拜自己。这就是基本的自恋。你肯定在现实生活中看过太多具有这类自恋特点的人。
  
  当然,在中国,这种自恋在公共领域里,最经典的是芙蓉姐姐。
  
  还有一种变形的自恋,即不是恋自己,而是恋偶像、神、上帝、民族、金钱、商品、民族、国家等“外在物”。这并不是不爱恋自己,而是把自己的这种爱恋投射了出去。同时,这些承载他的投射的人或东西又被他纳入了自己的心理结构。
  
  这种变形的自恋你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可以找出一大堆,他们是形形色色的粉丝,形形色色的偶像崇拜者。
  
  最为人所知的例子,恐惧是杨丽娟。
  
  (待续)
时间:2009-02-07 22:57
  作者:天外有仙 回复日期:2009-02-07 20:50:30 
    社团老大被逼吃屎。OK,按照你的逻辑,吃屎是可以在心理层面解决的,不就吃屎吗?没掉一分钱,没少一份肉。
    但事实不是像你设计的完美模型一样就此结束。这事还有一系列的后续厉害:
    老大被逼吃屎,然后小弟看不起老大,然后老大混不下去了,最后老大没饭吃了
    ------------------------------------------------------------
    
    其实。中国历史上真有被逼吃屎的老大。
    就是吴越争霸时候的勾践。。
    最终勾践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
    
    人。都是被自己的负面心理毁掉的(只有生命还在),
    而不是艰难和逆境。。。
  
  
  
  
  感谢这位朋友(是谁)所举出的这个例子和质疑,非常有价值。
  
  老大被逼吃屎的事情如天外有仙所说的,勾践玩过一把。当然,如果把“吃屎”理解成只是一种比喻,那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更多了。黑社会火拼时有的老大是经常遇到被迫“吃屎”(跪下喴爷爷等)的事情的,总之就是要被羞辱。
  
  江湖不仅是肉体搏杀的场所,也是心理残酷博弈的空间。按照江湖规矩,被羞辱而又被迫承受了羞辱也就丧失了混的资本。因为讲的就是一个面子,一个号召力,一个气势,而这些都建立在老大要“狠”上,丝毫不能露怯。这时候,在心理上输了,的确就是输了。
  
  那么这个老大该不该吃屎?涉及到博弈的复杂问题。
  
  一、假如双方实力极不对等,那么,势力弱的老大被强迫吃屎,实际上羞辱不是太大,还是有某种“合理性”的,因为实力如此不对等,不吃屎在人们看来可以理解。同时,在这种实力对比下,吃屎可以获得“能忍他人所不能忍,方能成他人所不能成”以及“大丈夫能屈能伸”等观念的辩护。所以,这个老大如果不想快点玩完,吃一下屎似乎并无不可,因为他可以忍受羞辱,以图东山再起。
  
  同时,吃屎不一定就只是呈现给在场的人这种解读:这位老大已经被击垮,老大的雄风荡然无存。事实上,吃屎不一定就是表现为已经被击垮,它仍然可以表现这位老大心理上的强悍,老大的精神不倒。
  
  请注意我上面讲的,最关键是不露怯,这不露怯不一定就只是不怕死,它还表现为不怕砍断自己的手指,不怕吃屎等。关键是表现出果断,敢于承担任何后果。
  
  请想像一下电影电视中的镜头:当一个老大被强迫吃屎时,他眼睛丝毫不露怯,直盯着另一老大的眼睛,抓起一把屎就往嘴里送,一口吞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气慨?在场的人,包括对方老大,是不是也受到他的心理震慑?
  
  屎是吃了,但是,老大雄风还在,气势还在。当然兄弟也还在了。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不吃屎的,那这个老大也就无法当了。
  
  
  二、双方实力大致对等
  
  这种时候,一般不会有一方老大叫另一方老大吃屎的可能性发生,因为,如果有一方这样进逼另一方,双方的火拼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对谁都没好处。
  
  其实这个时候实力的较量已退居成背景,心理较量凸显到了前台。这时候真正是在心理上输了,也就输了。
  
  当两个实力大致相当的黑帮有磨擦时,一般老大是不会出面的,甚至还要装模作样地以兄弟相称,因为无论脚底下动作如何,双方表面上都不能撕破脸。撕破脸也就意味着进入了全面对抗,对谁都没好处。
  
  所以,无论是抢地盘,还是做其它手脚,一般都是小混混或马仔在做,而且双方都要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力。因为,如果有一方因为对方的抢地盘或砍杀马仔而不敢回应,那就是露怯,会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时间:2009-02-07 23:04
  
  
  作者:sjd0577 回复日期:2009-02-07 16:03:57 
    我前面已经说了
    那我再发一次吧
     看了LZ的帖子,我心里上感到震撼。
      在我眼里LZ是个真正实际意义上的哲学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我26岁。3本毕业工作快2年,在一个电子厂里写程序。
      我家里现在的情况是哥哥得了所谓的躁郁症,我老爸得了脑溢血而偏瘫,我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我哥大一岁,我大二时候,他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感到自卑,还有恋爱问题躁郁症。我爸在我大三的时候,12点夜里打麻将回了,躺床上睡觉就脑溢血而偏瘫。自卑是从小就伴随着我的,就是感觉自己家里穷,胆小不敢说话。现在因为家里这个状况更感自卑。
    我失望楼主能够分析一下 也可以具体的问我的经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