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这个世界如此险恶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

_6 石勇(现代)
  1、对于这个世界有心理优势,能够看穿很多东西的秘密,一些事情的发生没有逃过他的盘算;
  
  2、不会有一个人让他感到自卑。也许在某些人面前他还感到不足,但这不是自卑,而是意识到自己与一些人比起来还很无知;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应对,不为环境和他人所操纵,并且能快速地作出判断;
  
  4、在很大的打击面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理智,因此从未被什么所打倒;
  
  5、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一直坚守自己内心的信念,从未动摇;
  
  6、绝不患得患失;
  
  7、能理性地梳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情;
  
  8、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有什么潜力,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9、宠辱不惊。
  
  
  
  
  
    
  
  
  
  
时间:2009-01-25 19:38
  作者:jianwwww 回复日期:2009-01-25 11:54:53 
    
    感谢楼主!本人已经在此贴中获益非浅!
    
    还要感谢的是:楼主的良苦用心。我想楼主的本意,是要保护在如此险恶的世界里已经占少数的善良人们,保护他们不要在心理上乃至世间利益上受到损害。
    
    当道德已经被世间的人们逐步抛弃的时候,那些少数的道德坚持者非常容易被世间疯狂的掠夺所伤害,也面临内心的道德挑战。请问楼主:在不放弃我们道德坚持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世间利益的争夺,还能在心理上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目标如何去达到???
    
    谢谢!
  
  
  
  
  
  非常感谢你提出这个话题。让我们来先来分析一下:
  
  自古讲道德的人就干不过不讲道德的人。不过这并不是道德的错,也不是讲道德的人就比不讲道德的人笨,而是有复杂的原因,比如惩罚不讲道德者的社会与法律机制有缺陷或反应太慢,因此讲道德要付出巨大的成本,而不讲道德反而能获益。这种失衡导致很多原本讲道德的人也不想讲道德了。
  
  但就心理强大的训练来说,在这里我们不考察它们,而是集中于问题本身:为什么讲道德的人干不过不讲道德的人?
  
  1、道德表征着一套规则,这套规则是可以确定和判断的(比如“不可以说他人的坏话”),因此一个讲道德的人,其行为也就可以预测和判断。但不讲道德的人,因为他的行为不遵守规则,因此也就很难预测和判断。这样,当讲道德和不讲道德的人碰在一起进行博弈时,你可想而知不讲道德的人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前者在明处,后者在暗处,后者能够预测前者要做什么,而前者却无法预测后者的行为。一个按规则出牌的人在不按规则出牌的人面前,显然是要吃亏的。
  
  2、一个讲道德的人有这么一些特点:关注于做事的能力、做事的效果等,认为这是博取资源或成功的合法性手段;更关注内心的操守,对他人很少有进攻性。这样,他对他人的防御常常松驰,甚至随时暴露于他人的火力之下。但一个不讲道德的人,无论有没有本事,却恰恰从不拒绝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来博取资源,如果暗算一个人能够让他们享有利益的话,他们会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这么干,因为这样做成本很低。因此,讲道德的人在这方面也处于劣势,他们不盯着别人,但别人却随时盯着他们。
  
  总结起来说就是:讲道德的人一直是不讲道德的人的客体,在明处被躲在暗处的后者盯着,因此承受着威胁。力是由后者指向前者,仅仅这一点,讲道德的人在心理上就被置于弱小者的位置,这种弱小甚至都无法用“我有道德”这一存在价值的确认来弥补。因此,讲道德的人经常在不讲道德的小人、人渣们面前感到气恼。这是被置于他人随时可以进攻的客体地位的人的心理反应。而不讲道德的小人、人渣们则很有心理快感,因为在暗处窥视或暴露在明处的他人,是人类的一种变态癖好。
  
  所以,仅仅靠个人的博弈,讲道德者在不讲道德的人面前,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利益上都难以避免输的结局。
  
  (待续)
  
时间:2009-01-25 19:57
   作者:jianwwww 回复日期:2009-01-25 11:54:53 
  
  
  (续上)
  那么包括你在内的人一定会问,讲道德的人就投降了吗?在不放弃我们道德坚持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世间利益的争夺,还能在心理上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目标如何去达到?
  
  可以在这里肯定地回答:不需要放弃道德操守就可以参与对利益的争夺。但是,心理强大不是它的结果,而是它的手段。
  
  你想一下,在与不道德者博弈时,你输在什么地方?不是输在你的智力上,而是输在这一点上:你的行为可以预测,你不把不讲道德者当成解剖的客体,而恰恰是他把你当成客体。
  
  那么,改变的方法从原则上讲就很简单:
  
  1、你有必要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能够敏锐地判断一个人到底是个什么人,从他的既往言行中预测他的行为,并判断哪些是他要做的,哪些可能是假像。这种能力其实也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能力,不仅仅用在对付不道德者上;
  
  2、在任何单位任何环境,你首先都要保持防御心理,判断出哪些人可能会和你有利益冲突,可能会通过什么方式暗算你;
  
  3、你要腾出一点时间用你的这个能力来解剖已被确认的不讲道德者。尽管因为他们不遵守规则而似乎无从捕捉他们的行为,但如果你看穿了他的为人,他的行为还是有迹可寻的,因为“不道德”也是一种规则,它们有一些固有的表现;
  
  4、在博弈时,你要预先判断他可能做什么,并做好防御和反击的准备。
时间:2009-01-25 20:05
  作者:我就是捷捷 回复日期:2009-01-25 19:15:01 
    我的问题比较多,再问楼主:按照你以上所说的心理强悍的标准,我试着想象一下,惊恐的发现,我们的心理越强悍,就意味着我们对越多的东西不在乎,即最后的终点就是连自己的生命也不在乎。
    如果是这样的话,
    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们没有喜怒哀乐,因为我们宠辱不惊。我们没有任何目标,因为我们绝不患得患失。
    更可怕的是,当我们面对失去朋友,爱人,甚至亲人的时候我们依然固执于所谓的心理强悍。
    那么敢问楼主这所谓的心理强悍和心理麻木有什么区别?
  
  
  
  事情不是你这样理解的。
  
  即使你无法理解心理的逻辑,也要记住几个普通的形式逻辑常识:不受制于什么,并不等于不要什么;不怕什么,并不等于不在乎它的反面;情绪没有受到操纵,并不等于麻木...
  
  如果你还没有理解,那就记住这个最基本的常识:越想忘记某个东西,反而忘不了它,而不去想忘记它,则可能把它忘记。
  
  
时间:2009-01-26 13:50
  
  
  作者:野风秋 回复日期:2009-01-24 17:35:25 
    不完全赞同楼主的理论
    楼主有看低哲学以外的人的嫌疑,呵呵
    认识世界和自我
    不是只能通过哲学
    原始野人当中也有心理强大的家伙和心理懦弱的家伙
    
    但是
    精彩没得说
    继续支持!
  
  
  
  感谢支持。祝春节愉快。
  
  没有看低哲学以外的人。但是,哲学的认识和方法实在太重要了,对于我们的心理强大训练来说尤其如此。
  
  原始人的心理强大与懦弱和我们现在的心理强大与懦弱不一样。他们所受到的威胁主要是生命威胁,但我们则更多的是社会结构所造成的威胁。
时间:2009-01-26 14:12
  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二:认同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楼上“野风秋”朋友讲到,谦卑的人心理强大,是因为他们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这很有道理。但这是一种预先的心理防御,先把自己设想成一个不牛的人,并对此进行暗示性的认同。有了心理准备,即使事情的发生真是自己设想的这样,那也是不怕的;如果事情更好一点,当然更不怕了。
  
  同时,“野风秋”朋友还说到,大学生的心理之所以弱,在于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看不清自己,这也可谓目光敏锐。这其实也是诉诸于认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转化成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别人认为他们是那么一回事,于是,他们也真的认为自己是这么一回事,而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然而社会的现实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他们的自我认同要遭受到社会结构的冲击。
  
  这样的例子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
  
  (待续)
  
  
  
时间:2009-01-29 00:06
  谢谢各位参与讨论!
时间:2009-01-29 00:13
  作者:绝望的业余 回复日期:2009-01-27 01:00:21 
    
     假如我们为了不自卑,在看待别人的时候,剥离了其社会价值排序,那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要不要 剥掉这个符号价值呢?
    
     假如我很坦然地也剥掉了这些社会结构赋予的价值,那么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我很想知道,在lz看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奋斗?追求什么?
    
  
  
  剥掉这些价值排序下的价值属性是为了让你超脱而不受控于它,因为它常常变成他人、社会对你的压力,并不是为了让你不要它。一个人看穿了生死,难道他无所谓活不活了?并不是这样。
  
  我已经说过,我只是教人如何做到心理强大,至于强大后干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时间:2009-01-29 01:11
  
  
  作者:yaoaic 回复日期:2009-01-27 11:10:08 
    
    作者:绝望的业余 回复日期:2009-01-27 01:00:21 
    
      
       假如我们为了不自卑,在看待别人的时候,剥离了其社会价值排序,那我们在看待自己的时候,要不要 剥掉这个符号价值呢?
      
       假如我很坦然地也剥掉了这些社会结构赋予的价值,那么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
      
       我很想知道,在lz看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奋斗?追求什么?
    ================================================
    不知道楼主怎么回答。
    我个人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意义都是强加上去的,因为出于某种目的,国家,社会都有意无意的渲染一些“意义”。
    所以,要抛开各种束缚,各种外壳,去看待人生。
    其实仔细想想,就人类目前的知识来说,所有的生物,不都是一大堆原子的组合吗?
  
  
  
  
  
  说得不错,人生本没意义,意义上加上去的。但这只是就人的社会性而言,就人的存在来说,它有一个规范性的命令,就是,你应该这样存在,不应该那样存在,如果违反了,成为“存在的败笔”,你就会受到自我的谴责。
  
  所以,人生没有意义,存在仍有意义。
  
  另外,人是原子组合这是还原论,可惜人不能还原成这一堆东西。
    
  
时间:2009-01-29 22:29
  作者:庐陵三莫 回复日期:2009-01-29 09:39:54 
    楼主,麻烦你解释一下“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这句话在哲学,心理学中该怎么解释?麻烦了。一定要回帖。
  
  
  
  
  我比较欣赏这两句话,实在太牛B了,只有心理强悍的人才可能说出这种话:
  
  一是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是陆九渊的“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说一下后者吧。这是陆九渊的重要哲学命题,大家都知道他玩“心学”的。这是一个本体论-认识论的命题,它的意思是心乃宇宙的本体,从而在认识论上,把握了心即把握了宇宙,宇宙的变动都是心在变动。庸俗的哲学教科书把这句话斥为“主观唯心主义”,这不全是胡说。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作认真的解读的,这句话毕竟在哲学上很深刻。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存在者本身具有巨大的缺陷,因为我们是靠我们的存在属性得到确认的,比如我姓甚名谁,哪地方人,高矮胖瘦,信仰什么...这意味着我被加上了一些绳索,被特定时代和社会所规定了,因此眼睛在看待世界时都难免受这些东西的影响,常常沦为无知、盲目和偏见。如果能够打破这一点,把我的存在融入宇宙,把宇宙拉到我的心里,我就能够超越,领会宇宙苍生。
  
  在心理学上,这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这意味着你要打破自我的狭隘,看穿“社会自我”的假象,让心灵向宇宙开放,空旷辽远,这样就能摆脱世间痛苦。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在心理上是非常强悍的。有的佛教高僧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时间:2009-01-29 22:59
  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二:认同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楼上“野风秋”朋友讲到,谦卑的人心理强大,是因为他们能放下自己的身段,这很有道理。但这是一种预先的心理防御,先把自己设想成一个不牛的人,并对此进行暗示性的认同。有了心理准备,即使事情的发生真是自己设想的这样,那也是不怕的;如果事情更好一点,当然更不怕了。
    
  同时,“野风秋”朋友还说到,大学生的心理之所以弱,在于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看不清自己,这也可谓目光敏锐。这其实也是诉诸于认同: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转化成了他们的自我认同。别人认为他们是那么一回事,于是,他们也真的认为自己是这么一回事,而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然而社会的现实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因此他们的自我认同要遭受到社会结构的冲击。
    
  这样的例子或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俯拾皆是。楼上“xuehu102”朋友就是一个实例。他从小学一直到中学毕业考上大学,都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学习好,听话,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因此已经习惯于以这种形象出现。他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光环,做任何事都尽力做到最好,得到别人的认同。不过,这种认同显然因不符合内心而是一种负担。结果是因某次紧张而全盘暴露它对内心的重压,使工作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在这里要先讲一下,我所指的认同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自我认同,二是社会认同。因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常常纠缠在一起,作为一种心理机制控制着我们,所以我没有分开讲。
  
  “xuehu102”朋友的问题在于,他一开始把社会认同转化为自我认同,这是主动的,毕竟,学习好很听话在这个社会得到欣赏,会给人一种价值感。随着他人对他的这种“形象”的认同,他的自我认同就不是主动的了,因为他是靠别人的认同来确证自己“我的确是这样”,以此来维护自我的价值感。对这种已经得到确证的自我价值感的执着慢慢变成了恐惧,害怕失去它,因此不管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多么累,多么不符合内心,都要表现出来。这个时候,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他只是以社会的认同来构筑自我的认同而已,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以维护自己的心理生存。
  
  因此,问题已经蜕变为:在恐惧之下一个人身不由已地被认同的力量所操纵,痛苦不堪。
  
  但这么做是永远无法欺骗自己的。不想这么做的想法哪怕一次次压抑,它也要通过生理和心理的症状表现出来。其结果就是“xuehu102”朋友所描述的。
  
  (待续)
  
  
时间:2009-01-30 18:03
  抱歉,各位朋友,这两天太忙,更新较慢,质量也不高,敬请原谅。
  
  从今天晚上开始,我会争取更新得快一些,并尽可能解答朋友们的问题。
  
  请得回帖的哪位朋友说过,高人是很多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把他的经和验思考整理出来。而我所做的仅仅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把它们整理出来,以期能够对尚在跋涉中的人有所帮助,少走点弯路。另外,我也欢迎讨论。
  
  看到大家真诚地探讨,我很感动。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谢谢你们!
时间:2009-01-30 18:23
  作者:xuehu102 回复日期:2009-01-30 16:24:16 
    作者:发帖回帖专用马甲 回复日期:2009-01-29 22:59:41 
    
    “xuehu102”朋友的问题在于,他一开始把社会认同转化为自我认同,这是主动的,毕竟,学习好很听话在这个社会得到欣赏,会给人一种价值感。随着他人对他的这种“形象”的认同,他的自我认同就不是主动的了,因为他是靠别人的认同来确证自己“我的确是这样”,以此来维护自我的价值感。对这种已经得到确证的自我价值感的执着慢慢变成了恐惧,害怕失去它,因此不管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多么累,多么不符合内心,都要表现出来。这个时候,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他只是以社会的认同来构筑自我的认同而已,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形象,以维护自己的心理生存。
      
      因此,问题已经蜕变为:在恐惧之下一个人身不由已地被认同的力量所操纵,痛苦不堪。
      
      但这么做是永远无法欺骗自己的。不想这么做的想法哪怕一次次压抑,它也要通过生理和心理的症状表现出来。其结果就是“xuehu102”朋友所描述的
    
    -------------------------------------------------
    
    谢谢楼主的分析,我觉得非常有道理!
    我也在努力的提醒自己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管是好的也好,不好的也罢,不要在背着这个驱壳来折磨自己了。其实,我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紧张感会减少很多。我还想请教楼主的是,有没有一些锻炼的方法让自己完全摆脱这种恐惧感。就象您之前讲过的那样,我现在可能是在“意识”上已经认知了,可是在“心理”上还未必可以做到。
    您在前面还讲过“没有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迷惑不解。其实很简单,大师们或许认为没有必要说出来:就是把你带回了当初的情境,只要你的心理与当初的认知一致,你多年的内心冲突就消失了。而内心冲突的消失就是症状的消失。”我想,我只有找到当时那个饭局时我内心的认知,才会根本让这样的紧张感消失,是么?我当时的认知是什么呢?或许是认知到我在交流口才方面不如别人,或许是认知到别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比自己强,因为在这些方面我确实是比较弱的。
  
  
  
  
  我想对你专门回答的,但你比我抢先一步先发言了。回复较迟,请你原谅。
  
  你很清楚自己的问题,就是说认知上可以做到,但在心理上做不到--那么,你就不适合用精神分析的通过回忆寻找到当初的“致病情景”,然后利用情绪的发泄把被压抑的东西驱逐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主要是用在对造成自己的问题的原因已经没有意识的情况,而你不是。
  
  我建设你用“行为疗法”,就是故意用与“保持形象”相反的行为来克服这种怕“形象毁坏”的恐惧。比如,你可以适当地在一些人面前说一下粗话,并先预想一下它的后果,并且告诉自己可以承受。说了之后,观察他人的反应和注意自己的感受,无论如何鼓励自己不要怕。如果他人反应让你还是难受,别介意,再坚持。如果你觉得轻松松,那就继续。当然,不再是说粗话,而是做什么事不要以他人对你的反应为标准,而是以你的想法为标准。
  
  同时,在认知上也非常重要。你可以这样思考,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必要为他人而活。活在他人的眼光里是很荒谬的。你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对过去的自己付之一笑,能够有荒谬感是最好的。
  
  在心里告诉自己:从现在开始,我是一个新的自我。
  
  
时间:2009-01-30 18:32
  作者:摹刻副 回复日期:2009-01-30 17:19:59 
    我觉得LZ的思路是对的,但真正心灵上的解放不是依靠LZ的那些强迫训练,而是真正的自我理解,或者说一种哲学方式的领悟.如果你达不到这种哲学水平,也就不可能达到那样的结果,所以才会有佛教等这些宗教去教育人们究竟该如何去领悟.中国古代一直强调的"修心"也就是这一点.一旦你领悟了,那么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和佛教一样,如果仅仅满足于繁杂的戒律而不去真正提高思考水平,那么其最高阶段也不过就是所谓的"枯禅"罢了,当年释迦牟尼禁欲多年,最后也领悟到了这并不是最佳的方法.
    
    其实我觉得LZ的这一点才是根本:
    
    两年后,某一天坐公交车从郊区到市里。看着窗外的农地,及时不时出现的远处一栋栋高楼,我突然想到:那些看起来气派的房子,其材料不最终都是来自于那些泥土吗?
    
    我个人觉得其实这本身就是佛教里面"色即使空"或者说"四大皆空"的真实含义.也就是说,LZ终于领悟到一种"空"了.但我并不赞同LZ所说的那些完全是强迫的训练方法,那会带来很不好的作用.要么陷入LZ所说的第三种宗教狂热中去,我个人觉得范跑跑就是这样.其他的也不用多说了.
  
  
  
  佛教对我影响确实很大。
  
  在现实中生活的人,毕竟不可能达到佛教的那种境界,甚至,佛门弟子,又有多少达到,很多人不过是徒具修行的形式而已。因此我进行心理强大的讲解,立足的还是现实,就是一个人在入世的情况下,怎么让心理强悍,摆脱掉各种神秘力量对自己的操纵,为成功打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所以,我的讲解同时注重两个方面:知识和训练,既要看穿奴役自己让自己的心灵弱小的力量,同时又必须用实践对抗它们。这些方法不会造成你所说的那种后果,与范跑跑更是毫不搭界。
  
  
时间:2009-01-31 00:51
  (续上)
  原理、规律阐述
  
  认同之所以是一种控制我们的神秘的力量,我们几乎在劫难逃,它的秘密就在于我们有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的很多内容不一定真是我们的,而很可能是社会赋予或强加给我们的。它本来不是我们内心想要或从我们的内心里产生出来,但社会通过种种机制,让它在我们的自我结构里内化,变成了我们的东西,以致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无形中它对我们心灵的奴役。
  
  在讨论“自我”之前,我想请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记不起3、4岁以前的事?而3、4岁以后,或者7、8岁以后,经过努力的回忆我们为何总有印象?
  
  请别用“因为3、4岁前大脑神经发育如何如何”这样的话来回答我。这完全走错了方向。答案非常简单:3、4岁前人的意识基本上混沌一片,根本没有“自我”的意识――“我”又怎么可能回忆得起还没有“我”的时候的事情呢?
  
  婴儿的世界就是母亲,母亲就是整个世界,婴儿完全和这个世界融合,体验不到有“我”存在。心理学家公认,一般来说,儿童要到3、4岁以后,才能明显地把自己与外界分开。此时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我”的表达—这时其“自我意识”虽没有涉入他的存在所置身的社会情境而使自己与外界完全分裂开,但他有了“我”和“他人”之别的意识。
  
  这就是自我的产生。而一旦产生,它就会贪婪地吸纳很多社会的东西,纳入它的结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人的生存真正需要的,而有的则是垃圾,是用来控制人的。
  
  还记得我以上讲的存在属性吗?想一下,你靠什么来确认你的那个“我”?是因为你是一个男人,你是哪地方的人,你身高多少,你喜欢什么,你什么性格,你什么职业,你的亲人是谁,你的相貌如何,你信仰什么......对不对?那么,你一定知道,所有的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生物和社会属性,它们变成了你的“自我”。那么,假如我现在把它们全部抽掉,你还是什么?你靠什么来确认你的存在?
  
  显然,你被抽空了。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在心理上将无法生存。你会体验到一种虚无化的恐惧。
  
  所以,自我是一种心理功能,你必须依赖于它来生存。而这就意味着,你如果不认同于你的自我,或者你的自我心理能量投注的对象,你在心理上将无法生存。
  
  但是,问题也恰恰在这里。你的自我并不一定能够帮你,你所认同的东西,恰恰可能是用来控制你、奴役你的心灵的。甚至,你根本就已经没有了自我,你的那个自我压根是假的,换言之,是社会和他人所强加给你的,你已经把自己的那个真正的自我杀死了。这个假的自我就像他人派来驻扎在你的心灵里的占领军一样,你屈服于他,听它的摆布。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上面我说过,自我一旦产生,它就会贪婪地吸纳很多社会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结构里面,就是说它总是要扩大自己的地盘。然而,吸纳的这些东西,有些是用来让人更好地生存,而有的则可能是垃圾,恰恰对人的心理结构有害。换言之,是社会和他人在你没有意识或有意识但却只能屈服的情况下灌输给你的。它内化成了你的自我的一部分。
  
  社会通过哪些方式把它的东西用来灌输给你,内化成你的自我呢?
  
  大家都知道有几种重要的方式。一是社会化,这是没有人能够逃脱的宿命,除非你不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社会化可以让你掌握一定的社会生存技能,但如果一个社会实在不那么美妙,它也会把很多有害的东西灌输给你。一是社会互动,就是“再社会化”,你通过奖惩机制发现,只有这样做这样想才能带来好处,于是你便努力做到符合它的要求。一是意识形态的规训,比如叫你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一是权威的训导。
  
  无论怎样,一些东西只要变成你的自我,利用认同的力量控制你就非常容易。即使是一些有利于你的生存,并且不威胁你的心理结构的东西,也往往会成为你的弱点。而如果他人想要利用你、操纵你,只要打探清楚或制造出你的认同即可。
  
  在外地,为什么老乡骗老乡很好骗?它诉诸于你的地域这一属性对不对?而因为你身上有这一属性,你对此有认同,自然而然地,这种认同投射在一个陌生人身上,便变成了你的亲近感,于是,你的防御相形之下解除了。
  
  在这样的时候,你压根就没有明白,我和他之间的关系根本就和你与其它陌生人的关系一样。这一属性把你们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心理的产物。而同时,你实际上和他还有很多属性的联系,比如你们是男人,你们是中国人,你们是......同样,你和其它人也一样。在两个人之间,我们可以找出太多的相似性,也可以找出太多的差别。
  
  
  (待续)
  
  
  
时间:2009-01-31 01:10
  作者:好吃的面包圈 回复日期:2009-01-31 00:26:44 
    
    马甲,我的一些问题不知道你看到没有
    
    先帮我分析下这个问题吧
    
    我在官员面前并不会觉得自卑,因为我对权力还是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在些作家学者面前也不会觉得自卑,因为我对文学,对一些学术问题
    
    自己的思考,不客气的说一句,说些专家学者只是哗众取宠,并没什么
    
    才实学.
    
    但是我在流氓混混,或者看起来很凶悍的人面前就会觉得很害怕.比
    
    大学里有一个同学,人高马大,练过功夫,还有暴力倾向,我就特别怕
    
    他,发展到后来,他一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就会觉得紧张.在我的意识
    
    里,我特别怕这些强壮的人会伤害我,因为我手无缚鸡之力.马甲,帮
    
    分析一下这个情况吧.看了你的一些言论之后,对我有很多帮助,我
    
    已经有了不少进步,就是这个问题我还是不能解决.
  
  
  
  要克服这个,必须克服死亡恐惧。但这个在难度上是最大的,我打算要到最后才讲解。毕竟,心理强大的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你的问题我只能先这样回答:
  
  仔细思考一下:你到底是害怕被打的后果,还是害怕于这个害怕?可以这么说,你开始是害怕被打的后果,但慢慢地,你也害怕于这个害怕。也就是说,想像出来的后果作为一种观念本身就让你害怕。
  
  从现实的角度考虑,我不建议你去惹这些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说,你真的没有必要去让人打一顿,借此说服自己“我并不害怕,因为也无非是这个后果”。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