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这个世界如此险恶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

_5 石勇(现代)
  ---
  
  我一直强调知识、理性对于心理强大的重大意义,这个问题我已在回复中重复了多次了,而一般我不想就一个问题重复超过三次。
  
  之所以我没有讲“训练”知识,是因为这主要是个人的事,一个人多看点有用的书就行了,谈不上他人能有多大指导。
  
  而也恰恰是因为知识如此厉害,下面我要先讲的,就是让一个训练自己心理强大的人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
  
  另外,欲望不是痛苦的源泉,自己控制不了欲望或欲望让他人控制才是痛苦的源泉。压抑欲望是太多的训练心灵平静的宗教、灵修方法所强调的一个共同点,但它有点出世色彩,我不主张这样。我们毕竟活在这个险恶的世界。
  
  
时间:2009-01-24 13:48
  作者:设计变更单 回复日期:2009-01-24 10:11:46 
  
  
  谢谢你。
  
  想说一下:你老婆的心理并不是很强大。她也不是通过我所要说的这些方法让自己能够随时能排解情绪。她能够做到这一点,靠的是和现实的高度认同,而且从很早就开始。换言之,你老婆已是现实的一部分,没有什么自我,因此也就能够随时化解情绪,谈不上会“受伤”。
  
  有两种可以避免痛苦或可以让心理变得强大的看似方向相反的方法:一是无限扩充自我,把世界纳入自我结构,一是消解自我,让自己变成现实的一部分。
  
  “自大狂”是前者。极为现实的所谓“正常人”是后者。
  
  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因为伴生的结果是人的心理畸变,它会在一个人的其它方面表现出来,甚至当一个人在黑暗深处独自面对自己时,他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空虚。
  
  我个人不想作价值判断。但在精神分析的视野里,你实际上比你老婆在精神上更为健康。
  
  希望如果你老婆看了这个帖子,不要介意。如果她心理强大,是不会在意这一点的。我也不希望这样能影响你们的关系。对不起,有些话我必须说出来,在一些假象面前,我不想给人以误导。
  
  你真正的问题不是其它东西,而是你不想放弃你的自我。外界太强大太凶险,你的自我显得很弱小,所以你感觉自己失败了。
  
  但不要紧,你想变得强大,你想获得成功,并不需要你消除自我,也不需要你伤害别人。伤害别人不叫强大,恰恰叫懦弱。
  
  你现在需要开始做的不是动摇你的自我,而是坚持自我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可以让你不受他人的影响,它需要获得的力量除了我以上讲的方法外,还有知识的力量、理性分析能力的力量。有了这些东西,你根本就不可能被别人所伤害,而且能够看穿很多对你有利或不利的东西。
时间:2009-01-24 14:35
  作者:未肯平原浅草飞 回复日期:2009-01-23 18:34:38 
    你好楼主,突然想起看过的七宗罪,那个杀手就是集宗教狂热和冷血杀手为一体的男人,心理极端的强大,尽管只是电影,但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会有,现在或者未来,一定会出现。对于这样一种强大,如果在现实中发生了,楼主是怎么看的呢?
  
  
  作者:amily_lee 回复日期:2009-01-23 22:32:14 
    作者:未肯平原浅草飞 回复日期:2009-01-23 18:34:38 
      你好楼主,突然想起看过的七宗罪,那个杀手就是集宗教狂热和冷血杀手为一体的男人,心理极端的强大,尽管只是电影,但我相信这样的人一定会有,现在或者未来,一定会出现。对于这样一种强大,如果在现实中发生了,楼主是怎么看的呢?
    
    ---排,我想表达的里面也有这一层,希望楼主发表看法。
  
  
  
  宗教极端分子或冷血杀手,或二者集于一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
  
  这类人的心理的确强大,尽管我在帖子里说我们要唾弃这种心理强大,也不打算讲解,但既然在这里说起了,我也就解答一下。
  
  这类人强悍在哪儿?恰恰就在于他们两点:一,他们心中充满了愤怒;二,他们已经战胜了死亡恐惧。
  
  要在最后我才会讲到:只要一个人还没有战胜死亡恐惧,他的心理的强大就只局限于社会范畴。克服死亡恐惧同样是可以训练的,当然不是像宗教极端分子和冷血杀手那样训练,而是像哲学家和佛教大师们那样训练。训练的结果是我们保持我们的人性,但并不惧怕死亡。
  
  在这里我还需要先强调一下:克服死亡恐惧是心理强大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人并不害怕死,但他们在心理上却很弱。恰恰相反,选择死亡是他们心理弱小的结果,是心理上不能生存后的一种逃避。比如一些非理性的自杀者。
  
  对于宗教极端分子来说,要做到心理强大必须满足这几点:1、他所信仰的对象必须被设定具有万能的力量,而他彻底依附于这个对象,分沾了这个对象的属性,让自己感觉到了这种力量;2、这种信仰必须设定至少一个“异端”或“敌人”,信徒有神圣的义务消灭他们;3、消灭这些“异端”和“敌人”,是一个人履行神圣的信徒义务,由此将获得信仰的最高褒奖。
  
  看到没有?这三点分别给宗教极端分子以力量感、愤怒和对死亡恐惧的克服,它们一个比一个强大。他在心理上都不强悍,那这种宗教的洗脑术也太差了。
  
  冷血杀手与此稍有不同。第一,他没有一个万能的信仰对象给他力量感。但他同样有两个可怕的武器:愤怒和对死亡的克服。
  
  愤怒很好理解。冷血杀手对社会充满了愤怒和仇恨,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从心理上来说,愤怒是对恐惧的克服,当一个人体验到愤怒,他就体验不到恐惧,从而,他就只体验到由愤怒带来的力量感,而体验不到由恐惧带来的无力感。他如果具有攻击性,那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具有主动性的主体,力由他指向世界外部,而外部世界则是他的力的承受者,相对就处于弱势,如果这种力的强度很大,外部世界相对就更弱,他在心理上就更强。
  
  对死亡的克服稍微复杂些。由于没有个归案,我不好说一个冷血杀手是不是属于“恋尸癖”,即对死亡有一种强烈的偏好。但几乎可以说,冷血杀手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至少经历过以下事件中的一件:
  
  1、不能超越儿童期的破坏性,它变成了一种神经症人格。我们都知道儿童喜欢破坏,拆一些玩具之类。这是人类对有生命物和非生命物的好奇。但由于儿童的力量是如此弱小,他无法通过创造,无法通过思考,而只能通过破坏来破解这些东西的奥秘。绝大多数人会安然超越这个阶段,但少数人却难以超越(具体取决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这种破坏性由此形成一种可怕的神经症人格。生命让他们畏惧,生命的奥秘让他们不适,他们需要破坏生命,才能克服这种畏惧和不适。
  
  2、(待续)
  
  
  
时间:2009-01-24 15:51
  (续上)
  2、在长成时经历过某种影响到其人格、性格的心理创伤,比如被别人欺侮过。仇恨由此播下。一种心理反应形成,他体验过别人的破坏给他带来的无力感,他就只有破坏他人才能让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如果无法超越这点,这种心理反应就变成一种心理机制:A让我痛苦,我要加倍让他痛苦,并,因为A是他人,是他人让我痛苦,所以我也要让他人痛苦--而当然,破坏生命,是让他人痛苦的最彻底的方式,也只有这种最彻底的方式才能让他获得满足的快感。
  
  3、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目睹过死亡事件。他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死亡的情境渗透进了他的心理结构。如果无法超越这一点,对生命的敬畏在他那儿就荡然无存。他由此变成冷血。加上仇恨、挫折或其它刺激,一个人要成为冷血杀手,几乎没有心理障碍。
  
  4、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各种非生命的教条所灌输,生命的奥秘在他那儿荡然无存,还原为一系列生物学的事实性描述。正因为消解了生命的奥秘,死亡也就不再让人恐惧。这类渗透进他的人格、性格结构的不带价值判断的教条左右着他的思维和心理反应,因此杀人同样不存在多大的心理障碍。这类人恐怕我们并不陌生,那些被不带价值判断的科技理性所驯化的杀手就属于这样的人。
  
  5、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挫折,生命力受挫,遂转化为一种破坏性。这种人实际上还是惧怕死亡,还是有道德焦虑的,但是,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弱小感,他形成了一种想像出并保持愤怒的心理机制,把一切归咎于外界,并要“报复”。他并不是很“冷静”,但在某种特殊刺激中,他的破坏性让他变成冷血杀手。
时间:2009-01-24 17:07
  作者:设计变更单 回复日期:2009-01-24 15:46:39  
  
  呵呵,从你身上,我隐约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我能够理解像你老婆这种人在社会上有滋有味而像你这样的人却活得不那么快乐对于你的心理的影响。实际上,我也太清楚像你老婆这类人到底用的是什么方法,心理结构又如何。
  
  不好意思,在这里我没有贬斥的意思。
  
  在这个帖子里我不想分析“现实人”的心理,这超出了我的内容。
  
  我想向你描述这样两幅图景,但愿你从中得到启发:
  
  第一幅:整个社会就是一个迷宫。迷宫里有金银财宝。当然,你也知道,这些财宝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从生下来的第一天开始,大家就在这个迷宫里想占有金银财宝。可惜,只有那些认识迷宫的道路,或拥有便利条件的人才能得到它们,绝大多数人要么不认识路,要么根本没有便利条件。便利条件我就不想谈了,因为这不适合大多数人的情况,比如你是国家主席的儿子,那你还没有条件么?我想谈的是“路”。这个“路”就是决定资源分配的社会游戏规则。谁看清、掌握、能够影响游戏规则,谁就能够占到那些金银财宝。这个游戏规则及其内容是什么,我想我没必要说了,无非是权力、金钱、名气、关系、文凭,以及努力、不放弃、聪明、心理强悍、厚颜无耻、吹牛拍马、拉帮结派......
  
  哪些人能够拿到金银财宝,大家都看到了,是特权阶层、聪明人、有能力的努力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真正具有“孟德斯鸠、黑格尔或是弗洛伊德”的价值理念和心理结构的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可以拿到这些金银财宝。早在哲学的最初期,哲学之父泰勒斯就证明过,哲学家要想赚钱,比谁都可赚得更多,但他不屑于这么做,因为这在他那儿根本不重要。
  
  所以,我要在这里强调一下,在社会这个迷宫里,哲学家非常清楚金银财宝在哪儿。但他仅仅是身体在这个社会,心灵却在高空。他实际上超越了这个社会结构与情境,而是储瞰着这个社会,正由于此他心理极为强悍。对迷宫里的路他看得一清二楚,但他并不会下来拿。
  
  哲学家强悍在哪儿呢,强悍在他已超越了既定社会历史的局限。他和我们相比,就像天上的雄鹰,而我们不过是地上蠕动的动物。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被定死了,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就被规定成什么样子。
  
  但既然你知道“孟德斯鸠、黑格尔或是弗洛伊德”,为何还觉得不爽呢,原因在于,第一,你并没有真正知道“孟德斯鸠、黑格尔或是弗洛伊德”,那最多只是你的一种用来包装自己的知识,你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此这种作为包装一个人的身份的知识仍然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第二,你不具备与“孟德斯鸠、黑格尔或是弗洛伊德”相对应的价值坚守,当然更谈不上具有这样的大脑结构(可以让你在高空俯瞰)和心理结构(让你在心理上不为所动,保持巨大的心理优势)。这让你在道德上认为,好处根本就不能让那些无知而极其现实的人分有。你由此不能保持心理的平衡。
  
  在这里,我想向你描述第二幅图画。
  
  第二幅:在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条河。河水湍急,过河艰难。河的此岸是我们的出发点,而河的对岸则是终极关系、解放、自由之类东西。这个社会中的多数人,要么根本没有意识到有彼岸的存在,要么根本就不敢下河,要么虽然下河了,但由于过河太艰难,而又留恋此岸的舒适,因此退了回来。你也看到了,呆在此岸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包括你老婆在内。
  
  在哲学的视野里,留在此岸而从不敢下河的人是纯粹的俗人;已经下河而又退回的人是意识到真理、终极关怀在哪儿但没有勇气去追求的懦夫;在河里痛苦地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是存在主义者;达到了对岸的则是宗教圣徒、佛教大师、苏格拉底之类哲学家、真正的隐修者。
  
  在精神分析的视野里,留在此岸而从不敢下河的人是纯粹的“正常的变态者”,他们在心理上从来没有诞生,或诞生一段时间已经死亡了,他们只有靠高度认同于既定社会给予他们的东西,附着于这些东西上面才能确认自己的价值;已经下河而又退回的人是意识到真理、终极关怀在哪儿但没有勇气去追求的“退行者”,在异化中,他们的退行使他们可能比那些正常的变态者更疯狂;在河里痛苦地挣扎,既无法退,也无法一下子达到对岸的人是神经症患者,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们在心理上比那些未下河和下河马上退回的人更健康;达到对岸的则是真正克服了自我的分裂、照亮了无意识的黑暗,触摸到了人性和世界真相的人。
  
  我不想阻止你退回去。事实上,我的这个帖子所要讲的恰恰就是:一个人可以把他的身体留在彼岸,但他的心却可以在对岸。
  
  上面我已经回复过,你的问题是有自我,你不肯放弃你坚守的价值。但是,一旦你认为这种价值已构成你的障碍,那么,所带来的结果,恰恰是让你变得更为分裂,因为你必须狠狠地唾弃原来的自己,你将陷于严重的自我冲突之中,说难听点会陷入变态。
  
  但你并不明白,你的这个自我和价值,只要坚守,恰恰是你的一种优势。无论社会怎么评价,也无论一个人是否意识到,一个懂“孟德斯鸠、黑格尔或是弗洛伊德”的人,比一个不懂的人,在价值排序上更高,更有道德优势。毕竟,社会的文明有它的一个价值序列,而思想及价值观念恰恰是文明的核心。说来也许扯远了,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不懂哲学的民族,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一个人也一样。
  
  坚守自我价值并不需要你直接拿它和社会的游戏规则公开较量(我之所以说你的问题是自我,恰恰就是你拿它和社会的游戏规则公开较量),恰恰相反,你是把自我内藏于心,以理性能力来和社会游戏规公开较量。不需要你屈服于它,而是熟悉并掌握它。你投身进去,但心在那边。
  
  
时间:2009-01-24 17:26
  作者:一直向北行 提交日期:2009-1-23 17:27:00
  
    
    
    楼主,我想问你几个问题,希望你回答,先谢谢了
    
    上面发过一次,但是好像你没看见
      
      ************************************************
      1.如果一个人强行因为自己某个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的优势而保持高傲或者自信(例如没落贵族的血统,其实社会上的其他人早就无所谓这个血统了,例如信奉某种受众稀少的宗教而因为自己是高贵的神之子民,正如希特勒吹捧雅利安—日尔曼人是亚特兰蒂斯古大陆的外星人后代等等)
      
      这个算不算真正的心理强大?为什么?是否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
      假如我祖上是某个朝代的世袭士大夫之族的话,可以一用?假如我信仰某种宗教的话可否一用?当然了,走火入魔狂热了就不好了
      
      
      ********************************************
      2.狼的性格是属于坚韧,不屈,有毅力,敢拼敢杀,不畏困难,非常有种的那种,很拽的,这个大家都有所了解
      
      猫的性格,高贵优雅,特立独行,时而亲切时而孤傲,正如《波斯猫》歌词里那样:“想出现就出现,想不见就不见,想睡就睡一天,不理任何人,不回电,不上线,不会和任何人争辩”“它可以一成不变,也可以瞬息万变,但是它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也属于很拽的那种
      
      两种很拽的动物的性格,放在人身上来说的话,哪种更强大?为什么?
      
      **************************************************
      
      3.平时我在生活中性格很平和的,但是到了网络上,无论是网络有戏里,还是QQ上还是BBS上,我看见一些脑残就来气
      
      主要是那种非常幼稚的小P孩还觉得自己很深沉很成熟的(例如非主流)
      
      还有那种脑子被CCAV洗白了成天喊着灭日灭美,当了奴才还得意洋洋的愤青
      
      等等
      
      原来很容易激动的,现在已经好多了,但是我希望知道这样心理的来源和对应策略
      
    
  
  
  
  不好意思,现在回复你。
  
  
  1、一般来说,贵族在社会的价值排序上偏高,无论有没有贵族制度及其文化影响,大多数人都屈服于这一点(因为主要是屈服于贵族对应的权力地位财富势力),所以你如果说自己具有这一血缘属性,似乎可以获得心理优势,但是,如果你在现实中的处境和这一高贵血统有点不对称,并且这个祖先也超过了两代人,那是没有用的。这不是心理强大。不建设你一试。
  
  2、动物的性格不能和人附会类比,因为它们没有自我与他者的意识。如果非要放在人身上,那都属于心理强大。这不能比较,因为心理强大对应多种反应和表现。
  
  3、恐怕你的性格在现实中也并不平和,之所以平和是因为你发作出来的话有危险。但网络就没这种危险了。
  
  你提供给我的信息很少,我无法分析你这种性格的心理来源。但反应策略倒是简单。你喜欢教训那些人是因为你在他们的观点和表现(无论你是否认为他们被洗了脑)面前还没有心理优势。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你都不知道自己信奉某种观点的理由和别人持那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换言之,你对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都没有理性的审视,你只是想像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如果仔细地思考一下别人错在哪里自己对在哪里,找出无可辨的理由来支持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是错的,我想你不会那么激动了,而是会付之一笑。
时间:2009-01-24 17:38
  下面开始进入正题,对于我还没有回复的提供案例的朋友,我会回复的,请放心。
时间:2009-01-24 18:10
  (复制)从现在开始,我暂时中断对方法的讲解。我感觉到,那些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更有必要先予以阐述。
    
  讲完了这些原理与规律后,我相信对于你来说非常重要的反思意识已经可以唤醒,你也将拥有对付你的心理弱小的重要知识力量。那个时候我再来讲方法,将更有效果。
    
  非常有必要先记住以下几点:
    
  1、人不是机器,但非常容易变成机器。从你踏入社会的第一天起,你的心理就常常会脱离你的控制。也就是说,你的心理经常被一些你从未意识到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原理、规律所操纵--当然,有时也难以避免地被那些了解和掌握这些原理与规律的人操纵。
    
  2、面对任何让你在心理上自卑、屈辱、窝囊、无能、愤怒、恐惧。。。的人和事,你的对手绝对不是他们(它们),也不是你自己,而是这些原理和规律。因此,要想让自己在心理上变得强大,你不是在与他人作战,也不是与自己作战,而是与这些原理、规律作战。
    
  3、你之所以在心理上很弱小,重要原因当然是那些控制你的情绪、情感的原理、规律的强大,但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意识到、揭破它们。也就是说,你是否强大,主要取决于你是否具有对于他们的认知能力。
    
  (复制完毕,接上)
  
  4、牢记住这一点:正如我们第一眼看上去的世界只是世界的表象,而不是世界本身一样,事实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我们心理上如何。是“事实在我们的心理上如何”激起了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而不是其它东西。在心理上,我们是柏拉图的“洞穴人”,而不是禅宗中的开悟者。也就是说,在这个社会里生活,在很多时候我们是睡着的,但我们从未意识到自己是昏睡的。
  
  5、恰恰由于此,修改我们的认知结构,我们面前的世界将是另一种样子。而修改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对于世界将作出不同的反应。
  
  6、修改我们的心理结构,会碰到“自我”这一心理功能。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取消自我的存在。没有自我的人,指的是他的自我是虚假的,他把社会、他人的东西看成了他的自我,因此他人的看法极大地操纵了他。而有自我的人,是指他的自我与人性相连,并能保持独立性。佛教中的无我绝不是指消灭了自我,而是看穿了虚假的自我的虚妄,并不执着它。
  
  7、心理的第一铁律是人在心理上必须生存,正如在生理上人必须生存一样。它和自我一起,成为破解我们的心理秘密的密码。
  
  8、人是社会动物,具有诸多社会属性,比如职业、朋友关系、地域、信仰、价值观念等,这些东西构筑了一个人的存在的确认,并形成他的认同。这些认同本身,既可以是他“强大”的来源,也可以成为控制他的心理的武器。
  
  
  
时间:2009-01-24 18:40
  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一:对确定性的寻求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请首先想一下,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迷信那么流行?是因为人们的智力低下吗?还是有某种东西干扰或干脆越过人的智力结构而影响人们的判断?好,暂时这样认为,那么,即使是在当代,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倾向于把很多不能解释的现象视为神仙或魔鬼所为?为什么在黑暗之中,当我们看到一个恐怖的黑影时,我们像自动的机器一样把它反应为“鬼”?
  
  也许这些问题太玄了。但这样的情境你肯定不陌生:假设你和你的朋友正在一个地方谈话,突然有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你们中间并且短时间并不会离去。在这个时候,你和你的朋友(至少是你)会感觉到一种不适和莫名的焦虑,对吧?为什么?
  
  我们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捕捉到大量这类现象。一个可能不会让很多人陌生的现象是:当你加入某个团体时,团体的价值观念、游戏规则总会对你构成压力,换言之,他们一定要同化你。而如果同化不成,你就要遭到排斥。你要么投降,要么付出代价,也就是说,要么把“我”融入“他们”,要么让“我”成为“他们”的敌人,没有中间道路可走(这个例子同时有几个原理和规律在起作用,在后面我会讲到)。
  
  二、原理、规律阐述:
  
  你对以上现象可以找出种种解释。但是,如果一一拿掉让你的解释赖以成立的条件而问题仍然存在,你的解释就是不充分的。比如,你可以认为一个陌生人闯进你和你的朋友中间,你之所以感到不适和莫名的焦虑是因为他对你们构成威胁,比如他的长相、表情、穿着、等透露出来的信息。但是,假如我把这些信息都拿掉呢?显而易见,你的不适和焦虑仍然没有消去。
  
  那么,你的不适和焦虑,就不是因为这些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本身,而仅仅是这一点:他对于你们来说是一个陌生人。正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你无法判断他的出现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换言之,你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不是一种威胁性的存在。因为在你们那儿,他是不透明的,相形之下你们对于他保持着某种透明性。正是这一点,你们感受到了威胁。但这种威胁无法确定。你们的不适和焦虑,恰恰是不能确定威胁的心理结果。
  
  (待续)
时间:2009-01-24 19:54
  (续上)
  
  你或许知道了,一个陌生人的出现,激发了你的不适和焦虑,这种无意识的心理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提醒你注意并界定那个闯入你和你的朋友世界里的人。
  
  换言之,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你一定要确定他对于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除非你把他看成有威胁的或没有威胁的,否则你就无法防御,无法放心。
  
  一定要给自己寻找一个确定性,一个方向感,是我们存在的一条重要的规律。对确定性的寻求,乃是我们的先验渴望。
  
  这个无意识地支配我们的规律来自哪里?它来自我们存在的独特性。
  
  人类自豪地说自己是“高级动物”,至少不屑于与猪狗之类相提并论。这不算狂妄,而是有理由的。就存在的定位来说,动物被他们的生理机能限制死了,他们没有意识,受着本能支配。它们嵌入这个世界,其结果是固定的,由生到死,没有超越性。但人则不一样了,你有意识,有思想,本能并没有能完全主宰人类。
  
  但好处也不能让人全享有,他也要付出代价。的确,不完全受本能支配是人超过动物的地方,但这种不同于动物的存在同样也受一定的规律支配。同时,也还要受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支配。
  
  抽象来说就是:动物因为它的生理构造及反应方式,它与世界在存在结构上是非常协调的,它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它与世界处于自在的同一之中,没有主体-客体的二元设定与分别。这种没有分裂的同一当然不可能让动物感受到痛苦(因为它没有引发痛苦的意识机能),除非你打它,引发它的神经反应。
  
  但人就不一样了,他因为能够通过意识反思世界,由此在存在定位上超越了动物,摆脱了像动物那样的被规定性,而可以通过思想及活动来规定自己。动物被定死了,但人却是可以自由的。而也因为这样,他的意识产生了分裂,分为一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也即,他和外部世界,甚至他本身之内具有了一个主体-客体的二元设定与分别。他从世界中分裂出来了。
  
  这一主体-客体结构带来了两个深远的后果:
  
  1、具有主体-客体结构,意味着人被从世界的秩序中剥离,被丢弃在这个星球上(《圣经》中的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正由于他意识到自己与世界的不同,而世界对于他来说并不是熟悉的,因此由分裂感所施加的孤独和恐惧将威胁到他。一从世界中分裂出来,他就没有了安全感。而他注定既退不回动物状态,也变不成神仙(所有这类努力都注定失败,在后面,我还要分析诸多人想退回动物状态以获得安全感的心理),注定要承受存在的重负。我们的痛苦,大多数都是精神上而不是肉体上的,正在于此。
  
  2、这一主体-客体结构让人的存在有一个方向感,方向由他指向世界,他就有力量感,而如果由世界指向他,他就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如果瓦解这一主体-客体结构,他就丧失了作出反应的能力,精神中枢将陷于瘫痪。这是不可忍受的。你知道你的敌人在哪儿,那么无论如何你都可以进攻和防守,但是,如果你在明处,敌人在暗处,那么你的存在就完全裸露,你将陷入歇斯底里。正由于此,人一定要寻找一个确定性,由此恢复主体-客体这一结构,否则,他就会疯狂。
  
  (待续)
时间:2009-01-24 20:36
  
  
  作者:好吃的面包圈 回复日期:2009-01-21 01:18:29 
    
    看到楼主能坦诚的把自己过去的经历当做案例分析给大家看,让我觉得很受鼓舞,我这里也把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希望楼主能指点一下,也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吧
    
    我的童年生活比较不幸,我爸爸妈妈多年来经常吵架,过去甚至会打架.这和我父母的经历有关系
    
    我妈的童年应该是不幸的,家里孩子多,她不受重视,听说外婆对妈妈不好.因此导致的结果是我妈的心理状况不大好,她很容易发脾气,对我爸,对我们几个孩子.并且因为我姐姐小时候被别人带大,和我妈缺少婴儿时感情的培养,我妈对我姐姐就是一恶毒的后母,她经常折磨和虐待她.这是我心理的一个阴影,因为我一直在旁看着却无能为力,也是我现在很懦弱的一个原因.
    
    我爸爸因为在很小的时候爷爷去世了,由非常善良的奶奶带大,所以性情非常的和善,但是也比较不自信.在和我妈争吵时也经常忍让,但有时也会用刻薄的语言来对付我妈.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我一直很没安全感,我在家要时常看我妈的脸色,也使得我像楼主说的缺乏独立的自我.
    
    导致我不自信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我爸妈过分的节俭.
    
    我爸妈因为早年贫困的经历和赚钱的艰辛所以非常的节俭,其实我们家的经济情况一直是不错的,但是我爸妈一直在各方面比较计较.
    
    我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情,那应该是在我6,7岁的时候吧,我爸爸带我去冷饮店玩,我很想喝冷饮,可是我爸爸只点了一杯我们两个人一起喝,旁边好象有爸爸的朋友在,我记得自己那时候就觉得很不好意思.
    
    类似的事情挺多的,我爸妈在我小时候一直没告诉过我我们家的经济情况,使得在挺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我们家挺穷的,因为我们过的生活比我们的经济状况要差了不少.
    
    这就导致我在后来的人际交往中很不自信,我在心理还是觉得自己贫困,弱势,看到衣着很光鲜的人就会觉得自卑,然后到了大场面也一样.
    
    初中的时候时常被同学嘲笑,欺负.高中因为成绩很好,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和同学的关系也很好.但是到了大学,因为从来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也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使得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直受到挫折,饱受困饶.时常因为一个同学的一句话而难过一整天甚至几天.很愤怒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明明觉得应该要发火的情况可是又发不起火,只能自己生闷气.
    
    幸运的是现在家庭环境比过去好多了,在家里面感受到了不少童年时感受不到的温暖.可是我胆小懦弱自卑的性格已经养成,很不自信,比如走在大街上都会觉得很不自在,老是会在街上和同龄人比较,看到英俊的或者衣着很时髦的就会觉得自惭形愧,上一次街都会弄的神经紧张.
    
    我觉得能有好的工作和财富会让我更自信些,但我也知道改变不了根本问题,希望能从楼主得到一些指点.谢谢
    
  
  
  回复较迟,请你原谅。
  
  我相信,你写下这些文字时,一定感到比以前轻松一些。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渲泄疗法”。
  
  你自己也看出来了,你的不自信、自卑基于童年时的不安全感、无力感。而恰恰又没有可以显示在外的物质上的享受通过对比来进行补偿。
  
  同时,你也知道,好的工作和财富同样只是一个补偿。它们可以是你的力量来源,但不是力量本身。
  
  怎么办?当然要追求好工作和财富,但同时知识和理性分析能力对于你来说太重要了。前者只是补偿,建立于对比之上,但后者却是建立于你的“看穿”上面。你可以想一下:一个人穿的衣服比你好,你找不到自信仅仅是因为可以追溯到小时的无力感和自卑吗?
  
  
  
时间:2009-01-25 02:43
  作者:设计变更单 回复日期:2009-01-25 00:58:53 
  
  
  
  
  之所以暂时中断对训练方法的讲解,而是先讲一下那些有助于一个人了解自己心理弱小的原理与规律,正是为了让训练更为有效。我在上面已说过了。
  
  感谢你的提醒。因材施教需要更为具体的信息,所以我也一再请提供详细的案例。心理分析需要掌握的信息比进行成功指导的信息更多。同时,一边作普遍性意义上的讲解,一边单独针对个人回复,这并不矛盾。
  
  我乐于欣赏你对自己很功利的承认。但是,我已提供了六种训练方法,这起码在一段时间内可以适用于训练,我不知你是否批判性地对此进行了考察并付诸实践。所以我真是不明白你为何还有“你就告诉我们,怎么强大?怎么与险恶的世界抗争就行?”这样的疑问。
  
  换言之,我讲原理和规律实际上没有构成你学习的障碍,除非你的确认为以上方法不适合你,还有更适合你的。如果是这样,我想在这里提醒一下:方法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我在一开头就已讲明,以为会忘几句语录或学得一招两式就能让心理强大,那是不可能的。世上从没有这样简单的事。我不是商人,基于对人的智力的尊重,无法这样推销。
  
  也许我应该阐明这一点:我要讲一下原理与规律以作为训练的知识背景,恰恰是在看了很多人的回复之后才进行选择的。我体会到,不阐述一下置我们于心理弱小的东西是什么,无论对于洞察还是训练都显得不够。
  
  我想我已尽可能做到了通俗化处理,尽管第一个原理的确有点深,因为讲的是存在,比之其它我要讲的原理更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没有办法,还得讲,因为它无法绕过,除非我只想提供心灵鸡汤。我很遗憾你读不懂。在我的经验中,一个懂“孟德斯鸠、黑格尔或是弗洛伊德”的人读本心帖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不需要心理健康,我只能请你从不浪费时间起见,终止对这个帖子的关注和阅读,因为没有心理健康,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心理强大。而你需要的那些成功,应该去教人成功的人那儿寻找指导,而不是我。
  
  特别是,你说你“没必要总是自行烦恼的往圣人、先知的概念上去靠”,而且“原来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但除了平添痛苦、郁郁寡欢外”,不知道得到什么,这让我更加觉得你把时间浪费在本帖实在可惜。我当然不想说你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哲学问题或曾经走到哲学的门边,有很多人无论在价值上还是智力结构上都无法搞哲学,所以趁早与哲学划清界限对双方都有好处。但我还是想说,训练心理强大,哲学的指导无法缺少(事实上你看一下各种讲创意讲成功讲静心的书籍,有几本不会到哲学那儿寻找智慧),因此我肯定会在通俗化处理的情况下讲解一个人如何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如果这样做你会觉得是自寻烦恼,那么,何不终止阅读,以免日后烦恼呢?
  
  在这里,我也想预先劝告一下:如果一提到哲学就头疼的朋友,或者准确地说最基本的对生活的反思都觉得不可忍受的朋友,可以马上终止阅读。因为你们要的首先都不是心理强大,而是世俗上的那种成功,并且认为这种世俗的成功可以绕过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不作价值判断,在这里也不想进行心理分析意义上的描述,因此当然不会说你人格分裂。
  
  感谢你的回复。同时也感谢你的提醒,我会尽量做到用最通俗化的语言把一些原理讲出来,不让本帖沦为小众帖,而是适合大多数人的要求,这一点从一开始写帖,我就有明确的意识,会一直保持下去。当然,看一本书或一个帖子,也不需要所有人都对它的内容全看懂,忽略一些不感兴趣或看不懂的内容完全是正常情况。同时,每个人也各取所需,没有一个帖子能够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此,请原谅我不能只是按照你的需要这样写。
  
  随后的内容会更加精彩。我想说一下,一个人真的有必要知道是哪些东西在操纵自己而让自己心理弱小的。如果这一点真的不想知道,那么,你的训练无论效果如何,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也许你的确可以在心理上强大,但它不一定在别的方面能帮上你的忙。改变,乃是一种全面的、深刻的改变。
  
  
  
  
  
时间:2009-01-25 03:00
  对了,有必要清楚地阐述一下,以免造成误导:
  
  了解一些哲学原理,学会思考并不是让一个人成为圣人或哲学家(姑且无论价值和智力结构是否让一个人具有这样的潜质,世上哪有这么容易的事),而是让一个世俗中的人在头脑上超越俗人之见,看清置自己于弱小的东西的秘密。如果这一点都不想做,总是幻想照两个招式一练,一切就OK,那还是别学了,因为我所要讲的训练方法,恰恰就是以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原理作为指导的,并且不是练一两招就能做到的。
  
  
时间:2009-01-25 18:00
  向所有打开过这个帖的朋友拜个年,谢谢你们!
  
  
时间:2009-01-25 18:56
  作者:我就是捷捷 回复日期:2009-01-25 18:14:36 
    
    
    强帖留名 ,如果把心里强悍分为10级,以范跑跑为6级之标准,敢问楼主你认为自己达到了多少级?
  
  
  
  
  准确地说缺乏比较的标准,因为大家的经历不同,并且没有“共同经历过某个事件”,所以无法比较“表现”。
  
  不过,我想我的心理强悍,至少不低于范跑跑,在这点上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因为我仔细观察过他在一虎一席谈里的表现,并分析过他对自己的辩护。当然,我比苏格拉底之类哲学家要低几个等级,如果把他定为10的话。
  
  因此还必须继续完善。事实上,最强悍的心理必须是彻底看穿死亡,无所畏惧死亡。
  
  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法做到,也许没有必要做到。但是,我的经验和我对一些哲学家的了解告诉我,即使我们无法做到,思考死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死亡恐惧也太重要了。因为死亡恐惧是最深远最严重的恐惧,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很怕它,那么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根本无法威胁我们。
  
  心理之所以不强悍,就是因为有恐惧。这种恐惧来自很多东西:一是存在上的(所以我必须讲一些控制我们的心理学哲学原理与规律),我们害怕不确定性,我们害怕虚无化,我们害怕死亡;一是社会比较上的,我们害怕我们得不到一些东西,或失去一些东西;一是心理结构上的,他人对我们的攻击总是让我们变得无助...
  
  以我的经验和思考,一个在心理强悍上达到了7级以上的标准,必须做到: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