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是想教训教训不知好歹的人,否则,你想的是反击,证明你的心理并没有强悍
时间:2009-03-14 15:17
作者:落叶出品 回复日期:2009-3-10 12:14:35
马甲兄:我以前有个同事,很有闯劲儿,做事从不思考后果,想到什么直接就做,搞砸了扔下烂坛子就走人,她为什么就没有事情到来后不知道做什么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感?我不是说她这种行为好,但对我这种做事总要有几成把握才敢去做的人来说,对于一些做砸了也没太严重的后果的事情,我应该有点儿她这种“不想后果,先做了再说”的精神,按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先假设自己能做成,然后直接去做,出了问题再想办法解决”,做为年轻人我应该有点儿她的这种开拓精神,应该怎么做呢?
看来你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既害怕失去或打破自己的现有生活状态(这是一个已经与你的心理同构的秩序,这个秩序可以给你安全感),又害怕面对某件事情发生后你无法把握的未来的不确定性(你对这个未来的可能秩序缺乏把握)。
前面我讲过,没有一个人对未来是没有恐惧感的,除非他一无所有或应有尽有。但有些人为什么可以不惧怕未来的不确定性?
原因太多,列举一下:
1、他对现有生活极为厌倦,烦闷,不管改变后的现实是什么,他需要改变;
2、现实给他以强烈的刺激,他的心理生存受到威胁,他需要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在他看来朝向他预想的目标;
3、他喜欢冒险;
4、他认为改变后自己所拥有的要比现在的多;
。。。。。。
而一个人不想改变,也有很多原因,我只列举几个:
1、他占有很多,非常害怕失去它们(比如富人);
2、他占有得不多,但却严重依赖于现有的一切维持自己的心理生存,因此,他也害怕改变(比如较穷但也没多少能力的人);
3、现有的给他以满足感;
4、性格懦弱。
。。。。。
由于信息不多,我只能猜想你属于这种情况:你对自己的存在缺乏把握感,你把它等同于你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上面了,因此把握这些似乎就是把握你的存在。而一旦离开熟悉的这些东西,你就会找不着北。
时间:2009-03-14 16:01
作者:落叶出品 回复日期:2009-03-10 15:21:52
、假设你在内心里真的不想要这件事情,只是认为或想像自己想要,那么,当它快要到来时,只要你的内心声音没有被扼杀,你会恐惧于它的到来,所以你会找理由放弃。
-----------------------------------------------------------
马甲兄,这点我没想明白,
到底什么是“内心里真的不想要这件事情,只是认为或想像自己想要”的事?
什么又是“你确实想要”的s事呢?
请马甲兄具体的讲一下好吗?谢谢!
所谓“内心里真的不想要这件事情,只是认为或想像自己想要”,是指,从你内心的需求来讲,你并不需要它,但在外界的影响下,你的心理起反应,他脱离了这种内在的需求,而把你的需求纳入了与他人、社会的比较。这样,你的需求不是建立在你本人的内心想法之上,而是建立在你与他人、社会的比较上。你无法分析自己的想法是内心声音的结果还是社会、他人对你催眠的结果。
这是一种虚假的需要。所谓虚假的需要是指由意识形态或心理竞争唤起的需要。在以后我会详细讨论这一需要对人的心理操纵。
比如,可能你实际上并不需要一个漂亮的女友,你只需要他对你好即可。然而,拥有一位漂亮的女友会迎来他人羡慕的目光。假如你的女友相貌平平,在某些场合里你可能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所以你认为你想要一位美女。
你确实想要的是指,从你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不是与他人的比较上,你需要它。比如,你需要上网,一台电脑就是你确实要想的。但如果你并不需要很多功能,一台价格很贵的电脑就不是你真的想要的,你买它只是想获得爽的感觉而已。
时间:2009-03-22 23:44
我真的感到很抱歉,诸位,让大家久等了。特别是面吃的面包圈,我更要对你说一声对不起。
我不会放弃。但我的确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这是没有理由可以辩护的。作为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我为自己感到遗憾。
下周仍然没有时间及时更新,所以请朋友们不要等待。但在下周六开始,我会持续进行更新。
另外,我正在考虑系统地进行整理、添加所有这些思考。对于前面的某些讲解,我有了更成熟更系统的想法。
时间:2009-03-22 23:54
作者:好吃的面包圈 回复日期:2009-03-19 15:49:48
觉得自己虽然看了些理论,但是却几乎不能够实践,在遇到这样重大的事情时仍然觉得紧张的不能自己.
我太看中这个结果了,我身边的人也很看重这个结果.这个结果不仅仅是满足我虚荣心的,他还能极大的改变我的物质生活.这个时候我除了紧张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
上帝啊
心理结构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慢慢来,最关键的是你是否已经上路。
时间:2009-03-23 02:47
说句实话,看到大头妹1的事情,我无法再保持心灵的平静,也突然感觉到失去了分析的可能。我只感觉到了悲悯。
这种悲悯和我走在街头,看到老年妇女乞讨,总忍不住要丢下一两块钱一样。
遥想大千世界,无数悲惨的人们,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真的希望心理弱小或受过伤害的人们,大家在一起抱团取暧。除了讨论之外,这个帖子能够有这个效果。
让我们用心灵相互安慰。
如果大头妹1还上这儿来看,我想给你讲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N多年前,我在一个城市读书。有一天晚上去一个地方玩。大约在晚10点左右,天上下起了暴雨。由于我是去两个姑娘(其中一个是我介绍去打工的老乡)打工的店面玩,所以肯定不方便在那儿呆一晚上。我想等雨停再走,但雨一直下。
在焦急的等待之中,我大脑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其实主动被雨狂淋一次,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啊。很多人可能还没有这样体验过。如果我体验过,我将领略到被雨淋的滋味。我的人生将多一种感受。
就是这样简单的念头,我走了。在暴雨中走了一个多小时。那天晚上,我突然体会到,很多痛苦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那只是一种人生体验,而且因为这种体验,一个人更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
这并不是要一个人主动去体验痛苦。而是说,当痛苦已经来临,或已经发生过,如何看待痛苦,就非常关键。
如果把痛苦当成一种人生体验,由此,你的感受比没有这种痛苦体验的人更深,那么,你有可能平静地看待痛苦,让心灵也平静下来。
在哲学,这就是一种存在的勇气,一个人敢于欣然承担存在的悲剧命运,而不逃避。而当一个人能够承担,他的勇气会给他以心灵的解放。
最深的痛苦你已经体验过,你并没有垮,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垮呢?
时间:2009-03-28 22:58
下面再把“自我憎恨”讲完,再接着讲其它的。
我在前面一直没有明确地说明我为什么要讲“自我憎恨”,这看起来与心理强大的训练无多大关系。但这是一个错觉。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史上最疯狂的粉丝杨丽娟?在当时,通过分析我就断定,她对刘德华并没有“爱”。当她的“爱”受挫后,她就会“恨”刘德华。但这种“恨”实际也是没有的。她恨的是自己,是自我憎恨。
换言之,无论“爱”还是“恨”,刘德华仅仅是她逃避对自己责任的一个投射对象。
她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自我憎恨。她内心里有一种声音,告诉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存在不负责任,但她害怕,把这个声音扼杀了。因此,对外界的所谓爱或恨成了一个人成功地逃避对自己对自己的谴责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碰到大量这样的人,这些人都有可能攻击你。要想在心理上强大,你就要看穿他们的心理机制。
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一个人之所以有自我憎恨,是因为他为了利益或别的东西,出卖了自我。一开始他会压抑,认同于现实,认为自己应该这样。久而久之,当他的心理结构已经和利益结构捆绑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必须仇视当初的自我,以及唤起这一自我的人或事。因为,任何一个唤起他的自我谴责的符号,都不仅会威胁到他的利益,也会严重地威胁到他的心理生存。
这类人是典型的所谓“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口头禅是“如果你不能改变现实,你就要适应它”。这是一些顺应者。
我相信,你在现实生活中肯定遇到喜欢说别人坏话的人、打小报告的人、疯狂追逐权力的人、有一小点权力就喜欢整人的人、看着别人倒霉心里就很高兴的人……他们都是顺应者,充满了自我憎恨。
如果你想保持健全的人格,你极有可能成为这类人发泄自我憎恨的对象。即他们把自我憎恨变成恨你。
时间:2009-04-01 12:32
很抱歉,本来星期天要讲,耽误了。
下面讲一下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七:移情和投射。
时间:2009-04-01 14:18
一、思想实验或例子
移情和投射是精神分析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破译很多心理现象的密码。它们是两种普遍存在于人身上的心理防御机制。即使是在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中,它们也可能混合出现,因此我不分开讲,而是一起分析。
这两种心理防御机制与心理强大也有很大的关系:当你以自己对移情和投射的了解而看穿别人对你的攻击时,这种攻击在你的心理上将不再有效。而同时,如果你在你的移情和投射刚一冒出就能反思到时,你就超越了心理奴隶的档次。
在用例子来说明什么叫移情和投射前,我想先请你思考一下:你是不是莫明其妙地对某一个人或物有好感或有恨意?你是不是经常发现有些人喜欢指责别人?
进而,我还想请你思考这样的问题:同性恋是怎样产生的?他们(或她们)有怎样的心理世界?为什么在国家、民族、正义、真理的号召下,一群最怯懦的人也可能在瞬间变得英勇无比,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慷慨赴死?
时间:2009-04-13 18:54
我从各位的回帖中也受益非浅,在此表示感谢。
我有足够的理由自责。所说的更新总是一再推迟。这让我甚至对各位产生愧疚感。请原谅。
时间:2009-04-15 22:47
作者:好吃的面包圈 回复日期:2009-04-12 07:03:46
------
好的,我会在这段时间先讲怎么战胜死亡恐惧。可能期待的不止你一个。
时间:2009-04-15 23:00
由于我生活中的一些变故以及工作,牵扯去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从而导致这个帖子有虎头蛇尾之感。它甚至给人造成一种我已经不想更新或没有能力更新的印象。
这是我这几年来从未有过的变故。
所以,在此不是矫情。我真的有必要向朋友们表示抱歉。
在前面我已经预告,对这个帖子我将要作系统的重新梳理,在逻辑性上和可读性上,以及字数上都有所改变。这些思考不一定帖出来,而会以书的形式写出来。静请期待。
时间:2009-04-16 00:08
下面开始写怎样克服死亡恐惧。边讲述我个人的体会边讲述理论。
我想请有志于改变自己的朋友们注意,我现在就开始讲怎样克服死亡恐惧,是违反心理强大的训练步骤的,它纯粹就是应好吃的面包圈等极少数人的要求。所以,你先只可做知识性的了解,并有一个心态上的接受。如果自己真的的想改变,只能循序渐进慢慢来,这方面我摸索了几年时间,而解决我的死亡恐惧,用了十几年。我的教训是:只有你在理性能力上,也就是你的自我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上达到一定程度,你的心理已经强悍,你才可能真的看穿死亡恐惧的虚弱,否则,你只是在暗示自己或强迫自己而已,它并不是一个心理常态。所以,一旦受挫(这是难免的),你甚至会怀疑你是否可以在心理上强悍,你的修炼也有可能化为乌有。
所以,我在讲这个部分时,要留一手,以后再讲。我想先强调,真要战胜死亡恐惧,绝不那么简单。事实上我都没有完全做到。我的头脑和心理结构中的一部分做到了,但另一部分仍然没有做到。
引言:
当一个人偶然被抛到这个世界上,在他的整个一生中只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那就是死亡。他必死无疑。
我们的存在终将消逝。一切将化归虚无。死亡是绝对的虚无和空虚。它是不可穿透的黑暗。
我们想一下,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只有人类有死亡恐惧?也许你会说,动物也怕死。的确,我们看见过一些动物对死亡的逃避,以及当人宰杀它们时,那种凄惨的哀嚎。但是,这并不是死亡恐惧,而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动物没有人类的这种意识,它们对死的害怕完全是本能运作的结果。
但人类则不一样,人类知道他必死的命运。即使他没有面对死亡,他也对死感到害怕。事实上,折磨他的,更多地是对死的想像。
时间:2009-04-29 18:23
作者:allenin001 回复日期:2009-04-28 00:41:31
在我看来,做到心理强大只需要做以下两点:
一、解构世俗价值观,任何事情解构成基本元素时都是普通的,无所谓高低之分,也就无所谓优劣。这一点就是要把人看透!
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在你所关注东西以外的任何东西对你都是可有可无的,那么他人的社会价值造就的外衣就不肯能对你构成心理优势
关于第一点。最难的是你的认知如何转化为你的心理机制?毕竟,只是头脑的认知,而不是心理的正常状态,事情是没有解决的,那只是意味着头脑的否认。
我关于第二点。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意思?这很可能带来危险的后果,即让一个人变得唯我主义和极度的偏执。
时间:2009-04-29 18:37
作者:落叶出品 回复日期:2009-04-29 12:54:36
太监了!哎~
作者:cnnetcn 回复日期:2009-04-29 17:48:34
作者:落叶出品 回复日期:2009-04-29 12:54:36
太监了!哎~
=============
最低也已经是半个太监了
抱歉。更新会继续,但还要拖一段时间。
时间:2009-04-30 13:19
作者:马假的马甲 回复日期:2009-04-30 0:51:31
偏执狂,极度的唯心主义者,我越来越有这方面的倾向了。说说今天在图书馆上自习的事情,我对面两男生一直在说话,声音不大也不好说什么,然后我换位到后面空桌上,旁边坐我朋友,另一旁一女生,她的包在凳子上放着,我很礼貌问下这个是你的包吗?她冷冷看我一眼,不说话,我以为听不到,又说一遍加上一句我要坐这里,你才她说什么?“哼,坐这里就是为跟旁边的人(我同学)说话!”很鄙视的语气,我当时就把楼主的绕过心理结构,在智力结构思考的方法丢掉,心想就你他妈是好学生啊(我在那刚才确实和同学很低声说了不到五分钟的话,因为烦对面两人一直低语,有半个小时了)。火大,骂了句“什么玩意”,这一句算是我俩歌剧开场白,她的桑音顿时提高了八个分贝“你说谁玩意儿,再说一遍!”很恶啊,当时自习室几白人呢,我本身学法律的,知道不可能跟着她走,也知道她色厉内荏,看她的穿着打扮就知道她的自信是建立在鄙视我的基础上,而不是自身家世外貌的基础上,看她的图书证又是护理学院的,思想层次可以估测下。吵了几句,我在内心深处还是觉得在几百人注视下又是学习的环境中对吵有失人品,再加上我是男的。她结尾来个“你就是个玩意”。我这个人把妖精级的美女都看成一堆肉(建立心里强大的极端方法),别说是这么丑的女的了,但我很生气很生气,不过还是坐她旁边,时不时侧脸看她,盯着有五秒左右,很贱吧,呵呵,我发现她转笔很快,而我也好不到哪去,紧张。破除虚假的自我我也试了,可是还是觉得不够强大,反击后显得虚弱。我写这么多就是想问下有没有朋友在她说第一句话的时候换成你的话会怎么做?
我在这个帖子里一直或明或暗地鼓吹用两种方法来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和智力进攻,好像是9月初8网友已经提到它们的有效性,那就是精神分析和认知哲学。它们至少可以产生两种功能:
1、没有谁可以伤害到你的心灵,因为你在心理上没有被激起情绪;
2、你可以掌控或操纵局势,因为你保持着冷静的头脑,而且你可以看穿这个局的各种态势。
很显然在这里,你没有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分析她为何在你面前那么冲。故而,她的冲激起了你的情绪。
精神分析方法有一个特点:越过人的语言、行为、表情等直窥动机。如果你一开始就用这个方法,你应该知道她的冲只是在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时间:2009-04-30 13:24 作者:allenin001 回复日期:2009-04-30 12:30:14
打个比方,世俗之人在一个高僧面前就不会有任何的心理优势,但是这个高僧会在佛法高于他的人面前处于心理弱势,而当一个人无欲无求时才真正心理强大,任何人和事对他都不可能取得心理优势
世人之所以大多数人无法保持心理强大,是因为欲求太多,甚至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该要什么,这种人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什么都想要。所以这种人更不可能有什么心理优势可言。
这么理解是对的。但一个高僧在佛法同于他的人面前并不是处于心理劣势。事实上,他们已经超越了心理竞争。
就以一个真正搞学术的人来说,他面对比他在学术上厉害的人,并没有心理劣势,他有的只是自己还需要努力的紧迫感。他不是在比他厉害的人面前臣服,而是把后者当成他自我超越的方向。 时间:2009-04-30 13:27 今天我会一直在线,欢迎朋友们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另外,以前的提问有许多我还没有回答,请原谅,我会抽时间解答的(如果你今天在线,欢迎重新复制下来让我看到,现在要一个一个地找有点麻烦)。
时间:2009-04-30 13:53 作者:该抓一抓了 回复日期:2009-04-16 11:58:32
楼主写的很好!
有一个问题,想请楼主解释原理,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存在:
面对别人的客气、“尊敬”,如早上上班时,新来的同事给我们倒水、给我们擦桌子,再如我们的供应商唯唯诺诺的给我们开车门、给我们点烟等,我们会感觉不必要、不舒服等。
这是什么原因、什么心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如何解决?
1、原因:这是在社会潜规则影响下基于利益的个人选择,也是一种社会表演。新同事不得不装着尊敬你们,因为你们所拥有的资源可以合法地伤害他,他希望借此得到你们的容纳。
2、心理:对于你来说,你并没有把这一社会潜规则看成天经地义,从而总觉得同事的表演有点虚假;对于你的同事来说,则是恐惧。
3、你永远无法解决这一现象,因为你这种类型的人在这个社会并不占多数。正确的看待方式只是你仔细观察进行这种社会表演的人,他这么做到底是基于恐惧还是基于野心更大的投机。 时间:2009-04-30 14:09 作者:花菇龙 回复日期:2009-04-30 13:51:30
LZ,终于等到你现身了,你不常上QQ吗?我给你的收信你看到了吗?
抱歉,不知你的信发在哪儿?今天我QQ在线。 时间:2009-04-30 14:50
作者:怪就怪不该 回复日期:2009-1-9 4:26:44
先顶一个 留记号,楼主从事的是心理医生职业吗?还是业余爱好?
可以帮我解答一个一直困扰我很久的心理疑惑吗?不管楼主回复与否 都先谢谢楼主 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一直习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 依懒外界因素逃避不敢正视自己的失败 听不得贬语,请问楼主我应该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好的思想呢?再次谢谢楼主
这不是不好的思想,而是无法承担自己作为一个主体的责任。可以谈得仔细一点吗? 时间:2009-04-30 17:06 作者:孙商人 回复日期:2009-04-30 16:26:28
楼主,问个比较幼稚的问题。
你看恐怖片、惊悚片是不是一点都没感觉?还有日本的虐待片比如《恶魔实验》能从头看到尾也没什么波动?
有感觉,但不怕。 时间:2009-04-30 17:18
作者:绝望的业余 回复日期:2009-01-27 00:36:32
lz的帖子我是这样理解的:
要在心理上强于别人,首先要在认知上高远和深刻。
思考清楚人类自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根源和作用方式,我们就能跳出潜意识,清晰从容地观看世俗运作和自己的心理流程,从而摒除不良影响。
lz这页谈到的原理(比如不确定性)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这些情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我认为很受用。
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关于不确定性,这确实是恐惧和烦躁的来源。而恐惧则是“好人病”的最大成因。
好人病,不敢为自己的利益伸张,总怕得罪人,影响自己的形象,凡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行事一想再想,慎之又慎,社交唯唯诺诺,紧张自卑等等。
好人病应追溯到童年,家庭不和,争吵频繁,父母情绪极不稳定(指时间和状态),对孩子任意打骂,做错一点小事便借机发泄怒气,导致孩子内心长时期的惶惑不安,担惊受怕,并因此而行事畏缩(这是懦弱的来源)。孩子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又会发怒,不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不会惹父母发怒等等——这就是不确定性,这样的家庭给孩子形成一个不确定性的环境,人类本来就对不确定性产生恐惧,而父母的所为,则加剧了孩子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恐惧。
为了解除这种身心不安,也是为了减少父母情绪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孩子尽自己所力来使父母的情绪安稳良好,因此孩子尽力迎合父母。
比如眼神迎合,当父母看向孩子时,孩子顺从地接合,以此来讨好父母,确保自己的安全。语言迎合,行为迎合(不敢做任何有可能令父母发怒的行为)等等,都是为了获得心理安稳,减少恐惧。
这就是以迎合来获得心理安稳的行为模式产生的根源。
这种行为模式会不自觉的被孩子应用到其他社交:
比如在学校里,孩子期获得自身的心理安稳,迎合老师,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考试高分,而这确实获得老师的喜爱和表扬,这一反应链获得固化。
而在同学的相处中,为了获得心理安稳,迎合同学,不敢拒绝别人的要求,尽力做好事来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誉,而这确实得到同学的好评,同学会说这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反应链又得到固化。
此种行为从家庭延伸到社会,幼年伴随至成人,一而再的得到验证固化,反应链不断加强,就会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强烈的潜意识的心理反应流程:
迎合——获得心理安稳。
一旦反驳了别人,顶撞了别人,冲突了别人,潜意识就会有一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就会感觉忐忑不安。这就是成病的整个过程。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次因素在里面。
而现在利用楼主的心理强大训练思想,认清“好人病”的根源,然后让自己的理智凌驾于心理反应流程之上,并截止它,改善它。这具体的过程又可以另成章篇。
在这里借lz的地方说这么多,主要是想让自己理清思路,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好人病患者。
而且我也越来越感觉到lz的思路、方法对我很起作用。
事实上,一个人颓废的时候,很容易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糟糕,可是认真研究起来,人们的负面情绪来来去去也是那几个,而根源更是可以弄清楚的,我觉得有目标地各个击破是可行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感觉lz所讨论的只是一种消极防御,或者说消极改进,或许是我站的不够高,了解的不深刻,我陷入了这样的困惑:
你理解的非常准确。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各种社会、心理规律的支配,像一架机器一样运转,这就是心理弱小的根源。而如果我们认识它,超越于它,就会产生两种结果:1、对于世界和其它人有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能看穿我们所置身的局;2、摆脱外界对我们情绪的控制,反过来我们能够控制情境。这就是心理强大。
在心理上我们注定是防御的,如果你在心理上总想进攻,证明你的心理还是受自卑、恐惧、愤怒等情绪支配,实际上你的心理还很弱。进攻是指智力上的进攻,这个时候,你在心理上已经站稳脚跟,你的智力进攻有着你的盘算,或是教训某人,或是为了其它目的。 时间:2009-04-30 17:30
作者:大花尾巴公鸡 回复日期:2009-04-19 04:23:53
看了楼上很多人的发言,很有收获,在此处。我想提供一个案例,让大伙分析分析。
我们寝室有一男生x同学(大学),城市人,父母离异,随其母生活,他母亲是沃尔玛里的销售员,家境不太好。可是我觉得他在内心上是很强大的,为什么呢?比如说寝室里有个人买了好东西,我在心里或多或少都会羡慕一下,心里想要是我也有了该多好,但是X就是无所谓的态度,他不羡慕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他好,也不在乎我们拥有比他好很多的东西。当我们在为学校的发给我们的各种荣誉争的头破血流的时候,他表现出来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
说实话,我有时候很欣赏这种心态,但是大多数时候我认为这是种不求上进,我从来就没有看见X抱怨过什么,也没看见他努力追求过什么,反正每天很平常地过,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们都还没找到工作,其实我心里是很焦急的,他是他确出奇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