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这个世界如此险恶你需要有强大的内心

_12 石勇(现代)
  
  二、步骤
  
  1、前奏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隐喻”,指没有哲学智慧的世人都是“洞穴人”,把幻像当成真实。
  
  笛卡尔更绝,他甚至想:我所看到的这一切,是不是在做梦呢?或者有一个魔鬼在操纵我?
  
  除非你害怕思考,否则你必须承认,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在做梦,而且一些人一辈子都没有醒过来,它们也非常害怕醒来。我们对自身和社会其实都非常缺乏觉知。我们大多数人基本上就是受两种本能(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驱动。离开了经验,我们将手足无措。既定的秩序崩溃,我们将找不着北。
  
  有一个比喻是人的眼睛向外,永远看不到自己。不错,正因为我们的心理反应已经遵循着生物和社会本能所赋予我们的模式,所以我们成了一架心理机器。我们只是活在这种心理模式(及认知模式、感知模式)之中,而并没有真的觉知到自己的整个存在。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
  
  
  (待续)
时间:2009-03-04 20:04
  作者:yaoaic 回复日期:2009-03-03 17:52:09 
    “这个世界不会在乎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期望你先做出成绩,再去强调自己的感受。”
    这是很有名的一句话,可是我非常讨厌这句话,我认为是错误的,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楼主认为是对是错呢?
  
  
  这句话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判断,描述着残酷的现实。
  
  正因为它是事实判断,而且描述现实,所以这个命题是一个真命题。
  
  但真命题并不就是对的。
  
  毫无疑问,因为残酷的现实给我们以强大的压力,所以这句话也给我们以压力。但我们可以用认知和心理优势战胜它。   
  
时间:2009-03-04 20:38
   作者:浆糊疯云 回复日期:2009-03-02 06:32:48  
    
  
  
  
  从你的描述中,我有点怀疑不止是你岳父敲诈你一笔钱而警察不管这事让你看到无序的事情就极度不爽。可以回想一下,在你的成长经历中,还有哪些事情让你有过心理创伤,或让你对讲不讲规范、秩序非常敏感吗?
  
  你岳父敲诈你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想到对你的打击有多大。出自亲人的这种行为,以及警察不能保护你的行为让你的世界倾覆了。这个世界在你的心里已经没有规范和秩序。它严重威胁到你的心理生存。
  
  故而,在心理上,当你看到不讲规范和秩序的行为时,总难以忍住愤怒。这些人恍惹就是你岳父。他们的行为复活了你岳父对你的伤害。
  
  我相信,在这些人面前,你有道德上的优越感。它本可以成为心理上的优势的。之所以没有形成,是因为你还没有在心理上超越当初伤害你的那个情境,你还没有真正做到蔑视这一切。
  
  如果我猜得不错,你实际上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看不惯人间不公,有时或许会打抱不平。
  
  正因为这样,你的愤怒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被伤害的反应,二是有一种道德的感召让你看不惯这些丑恶。
  
  但无论是哪一层意思,你都无能为力。这种巨大的痛苦让你想到了死。当然你绝不甘心,因为死就是屈服。
  
  就是在这种精神撕裂的煎熬中,你被焦虑吞没。
  
  我建议你好好地看一下我前面的讲述,另外,用认知来强化你的道德优势,从而使它转变成心理优势,而不成为一种负担(上一讲我就讲到了这个问题)
  
  这很简单:
  
  1、想一下这个世界,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你岳父、警察及那些不讲秩序的人在“生物多样性上”都不跳为怪;
  
  2、想一下人生来难道就是变成这样吗?他们本不应该这样存在的,但不幸他们把自己变成了这样。这是一种“存在的败笔”;
  
  3、想一下他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剖析一下他们个人及社会原因;
  
  4、如果你的思考能够深入一点的话,慢慢地你会在认知上和道德上超越不讲秩序的社会情境,进而在心理上超越。这些人也就伤害不了你,而只是受到你的怜悯。
  
  
  
  
  
  
时间:2009-03-04 21:57
  
  
  作者:szgiga 回复日期:2009-03-03 22:53:08 
    心理强大是支撑外面世界的基石,楼主的文章很有意义。
    
    再提供个案例请楼主帮忙分析下,希望可以帮到我的朋友。
    关于我一个以前同事的老公(老陈)的故事,老陈和我同事结婚6年,有个小孩4岁了,2008年上半年家庭合睦,生活有滋有味。2008年下半年因为一桩生意没做成的原因,对老陈打击很大,从此和我同事沟通减少,也不回家吃饭,害怕与我同事说话,变得像陌生人一样(一点也不夸张,这是我同事的讲述)。现在我同事与小孩回到老家,与老陈分开居住大概半年了,主要是考虑在一起住给老陈的压力更大。分开住之前老陈有提出过离婚,理由是不能给母子幸福,我同事没有同意离婚是因为老陈的人品没有问题,主要是没钱的原因才造成这种状况,所以分开住愿意等老陈哪天生意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
    
    背景1:老陈计划2008年下半年要买房,但由于那桩生意没做成所以买房的计划也就泡汤了,这让老陈很内疚,感觉很对不起母子,应该是不小的心病。我同事并没有要求一定要买房,只要生活在一起开心就好,但在老陈的心理是买房后就可以让母子过上舒服的日子,结果愿望落空就造成了很害怕面对我同事。
    
    背景2:老陈性恪有点内向,也不是绝对内向,如果绝对内向就没办法做业务了。但比较固执,认定的事不会轻易改变。还有一点是死要面子。
    
    老陈现在的心理状况是身边朋友及家人的话都听不进去,比较封闭。分开半年时间不会给我同事主动打电话,只有他儿子打电话给他,但没说几分钟就挂了。工作现状是还在努力去赚钱,感情方面没有第三者。我同事现在过得比较苦,唯一希望是老陈尽快赚点钱能走出心理的阴影,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想请教楼主,
    1、老陈这种人的心理结构是什么样的。
    2、我同事认可的主要是钱的原因造成的,如果哪天钱的问题解决了,老陈还能回到原来的老陈吗?
    3、如何才能让老陈走出现在的心理困境。
    
    希望楼主有时间帮忙分析下,再此先谢过了。
  
  
  
  
  
  
  
  
  
  
  我想,从表象上看,了解点心理学的人(特别是心理咨询师)甚至不了解心理学的人都会这样给老陈下一个结论,那就是老陈具有责任感,追求一种一家之主的角色担当,希望能给家庭带来幸福。他在心里认同这是自己的道德义务,以此来维持自我认同。但因为没有能力履行好这种义务,他无法获得自我认同,即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没有面子,所以采取了逃避的方式。只要他和老婆在一起,老婆的存在本身就会给他压力,因为这等于老婆在说他不称职,这会刺痛他。
  
  然而,我想说,这只是表象。
  
  首先,我想请问一下:既然是为了家族幸福,在老婆并没有逼他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分居?难道他不知道这样实际上会导致老婆孩子痛苦吗?
  
  可见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我想说,老陈属于那种自我中心主义较强的人,但这种自我中心主义,却不是与个性的张扬联系在一起,而恰恰是与社会价值排序联系在一起。
  
  我们承认,他对家庭的确具有角色担当,他认同于一家之主的角色,并且想要履行好。但是,把自我认同押于这种角色担当上,却暴露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的目的并不是追求这种角色担当,而是把角色担当成了他确认自己价值的手段。
  
  显而易见,老陈是很认同于这个社会的价值排序的。他想成功,想买房,不仅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确认自己的地位价值,也是为了在老婆面前这样做。这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而恰恰是因为自我中心主义和认同于社会的价值排序,所以在他有钱之前,当然不可能听谁的劝和老婆在一起。
  
  如果他的偏执是有个性就好了,有个性就意味着他可以一定程度游离于这个社会价值排序,并且不只是以地位有钱之类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可以相信,老陈这种人不会有第三者。
  
  1、老陈的心理结构就是我以上所分析的:自我中心主义极强,高度认同于这个社会的价值排序,并以这种价值排序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角色担当,构筑自我认同。
  
  2、你同事的判断是对的。但你同事显然并没有真的了解老陈。没钱只是他的这种行为的媒介而已,而不是原因。原因是以上的心理结构。所以,如果钱的问题解决,老陈可以回到当初没有钱的问题未发生前的状态,但不能逻辑地推导出其它问题来了,状态不被打破。
  
  3、很难让老陈走出现在的困境,除非他马上发财,让他找到了自我价值感。老陈不是不对老婆孩子有感情,但他的自我中心主义如此之强,以致更受自己的心理结构支配,而不是受家庭感情感召。
  
  当然,不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老陈不是有责任感吗?可以这样做:
  
  A,你同事不是直接喊他回来,而是鼓励他,以让他感受到自己和老婆孩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因此,在老婆面前,没什么丢脸的;
  
  B,你同事间接地暗示他家庭有太多的困难之处(不是金钱上的困难),激起他关爱家庭(不是通过买房子有钱之类,而是通过男人对家的照顾)的责任感;
  
  C,无论你同事,还是老陈的朋友,千万不要和他谈钱房子或生意的事,可以多谈一些悲惨的人,让老陈找到安慰,同样暗示性地抨击一下社会价值排序。
  
时间:2009-03-04 22:00
  作者:Whx19790602 回复日期:2009-3-4 21:36:55 
  
  
  看到你这样想,我很欣慰。祝福你!
时间:2009-03-04 22:37
  作者:Whx19790602 回复日期:2009-3-4 22:13:46 
    谢楼主您的感召。我不知以后该怎么样去做?我是说以我现在的知识结构怎么样思考我以后的人生?
  
  
  
  你可以想一下自己在这一生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你想要什么,你适合干什么。
时间:2009-03-04 23:24
  (续上)前奏
  
  正因为我们是自己的陌生人,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心理机制一无所知。弗洛伊德说过,我们在自我的家里,都不能自为主宰。
  
  我们的心理能量,由此盲目地驱动我们这架心理机器。
  
  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记得中学物理学上有一个“能量守恒定律”?我上面已经说过,我们的欲望、追求、志向等在我们的心理结构的体现都是一种心理能量,它投注入外部世界。而能量只要被激起,就不会消失。但它可以转移。所以,精神分析有一个术语叫“升华”,指的就是能量转移,比如一个人失恋了,就发狂地把能量用在学习上,结果取得好的成绩。
  
  “愤怒出诗人”也是这个意思。这意味着把愤怒的能量投注到了对某件事的感性把握上。
  
  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给困扰我们、把我们置于弱小和痛苦的情绪寻找一个通道,或者把它转移,或者在转移之后倾注出去。
  
  这就需要通过静观这一技术来训练。
  
  A、在遇到危险时,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冷静,别害怕!”事实上,你害怕了就无法冷静,而冷静,达到你对害怕这一情绪的觉知,你就不再害怕,因为它消失了。
  
  所以,作为我们训练的一个选择项,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种情绪:
  
  当一种情绪刚刚涌上来的时候,马上就静观它,不要压抑;
  
  B、不要去想引起你情绪的原因,也不要推想情绪的后果,在这个时候,要斩断你的观念联想之链;
  
  C;一开始你必然是无法“静”下来的,你会感觉到头脑混乱,情绪繁杂,而你生起的那个情绪在你的心里到处冲撞。没关系,这是你打破心理模式的第一步,它必然要引起一些混沌;
  
  D、一直坚持,你会慢慢感觉到,情绪消退甚至消失了,因为通过你对它的静观,它已经转移到了你的觉知上,你会感觉非常清醒。因为你不再是一架盲目的心理机器。
  
  E、至少训练十五次。
时间:2009-03-05 14:20
  谢谢大头妹1的帖子,我会抽时间专门回复你的。
  
  同时也希望网友有问题在这里帖出来,能具体一点更有利于分析。我会回复的。
  
  
时间:2009-03-09 01:08
  作者:芙蓉七 回复日期:2009-03-07 22:21:36 
    心理强大有几个等级,到某个等级,可以不受伤害,心理健康,再到某个等级,可以助自己获得社会地位,财富,再到更高的级别,可以完全精神自由,像庄子织鞋为生,老子隐居关外,苏格拉底慷慨赴死。。。
    如果按照楼主的训练方法,是不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就训练到一定的等级为止,像追求财富和地位的,如果一直训练下去万一哲学思考获得成果,反而放弃了先前的追求,不知这样的结果对他们而言是不是有点可笑,还是他们真正的获得了精神自由?这才是人类心灵的终极之路?
  
  
  我想,无论一个人是追求财富、精神解放、还是心理健康,都不要放弃哲学思考。
  
  哲学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最重要的武器。前面我说过,没有多少哲学头脑的民族,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怎么样的。
  
  对于一个人同样如此。
  
  至于一个人若进行哲学思考达到一定的深度,就不会再追求地位财富,这个不用担心。有的人具有哲学天赋,可以以哲学为职业或志业,而有的人的天赋或潜力在别的方面,对于哲学他只是智力上的运用,没有价值上的关怀。
  
  在古代,哲学即是生活方式,现在不是。
  
  
  
时间:2009-03-09 01:15
  作者:拖延症 回复日期:2009-03-07 19:30:19 
      求助楼主!
      求助楼主!
      求助楼主!
      求助楼主!
      求助楼主!
      求助楼主!
      有一个问题,困扰了我30年,快要死了。
      我有一种病,它叫做“拖延症”。
        它在我身上已经有30年了,把我折磨的人不像人,鬼不似鬼,容颜未老,心已沧桑。
         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是让人感觉到享受的事情,总是一拖再拖,总是想等到一个时间点再做,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心里非常轻松,而且相信到了那个时间点后我就会去做,而且会做的很好。随着离那个时间点越来越近,我的心也显得越来越焦虑......最后,终于到那个时间点了,我肯定会再找出一个理由把这个时间点推后,然后,在一种极为沮丧又再次轻松的复杂情绪中,我再次重复这个拖延的过程。
         另外,我能够用极大的毅力来做一些准备工作,满怀激情与希望,但一旦要实际去操作时,就......
         我想,也许是我的潜意识害怕困难?也许是我总在追求完美?也许是我非常懒惰?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个病基本上把我拖进了地狱!如果没有这个病,凭我的智商,应该会比现在的境况好上十倍不止。有时候,觉得自己不像个男人!
         也曾经祈求神佛给我力量,但没有一点用,神佛似乎只帮助那些行动力强,意志坚定的人,我是它抛弃不管的那种垃圾。
      
      我好困惑,我真觉得自己垃圾不如,楼主,我该怎么办?
      我太没有底气了,请楼主点拨,我终身感谢!
    
    补充一下:我是个业务员,主要是通过电话和客户联系,我总是在给客户打电话这件事情上进行拖延,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还不够,怕自己做不好,其实我不害怕客户(他不可能通过电话掐死我),但就是拿不起来电话。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看了很多电话业务技巧方面的书,但总是无法战胜自己!很多条件比我差的人,现在都已经走在了我前面。我急啊!!!!!!!!!!!语言无法形容!!!!!
  
  
  
  
  
  你对未来某件心里预想要发生的事情有某种恐惧。我不知道在你的过去发生过什么,让你对某件要发生的事情感到害怕?
  
  你之所以拖延,在某个时间点到来之前不去做事情,是设置这么一个时间点把你和未来隔绝起来,在这个时间点之前,你是安全的。而当它真的到来了,你的恐惧感又促使你设置一个新的时间点,从而又用它来维持自己的安全感。
  
  能回忆一下过去有什么事情,让你对未来的某件事感到害怕吗?
时间:2009-03-09 01:25
  作者:落叶出品 回复日期:2009-03-08 22:14:36 
    求助马甲兄:
     我最近发现自己有一种“对成功的恐惧”,请马甲兄帮助解救。。。
    
    我总是在一件事情到成功的边缘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情绪和理由让自己放弃,或者亲手把已经做出的成绩搞砸,然后“理所当然”的放弃!
     我发现自己对成功之后随之带来的压力和责任感到恐惧!
    
    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1、最近我打算做一个成人教育演说家培训,自己先去做了一天市场调查,结果还不错,第二天我再去做市场调查时,自己突然有了一种恐惧感,不敢再去调研,内心有一种情绪在让自己放弃。。。
    
    当我调研结果不错时,我大脑里就开始产生这些想法:
    如果调研反映不错,我就需要去找合作伙伴,我从来没找人谈判合作过,如果我表现不好,被对方取笑怎么办?
    即使合作伙伴谈成了,如果我课程内容没研发好,被客户取笑怎么办?被合作者取笑怎么办?
    如果因为我没做好,合作者跟着我受损失怎么办?
    这些想法就会从我大脑里跳出来,阻止我继续调研下去
    
    2、年前寒假我也是打算做“演说家培训”,当时也是一切都顺利后,内心有产生了恐惧感,然后自己给自己找了个“教室太冷,不适合学生上课”为由放弃了!
    当自己“名正言顺”的放弃那一个刻,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3、这种行为也表现在追女朋友上,每次当双方发展的顺风顺水,快到进行质的变化时,自己就会不自觉的给自己找理由减少和对方的联系,比如:“今天很忙,明天再联系她”之类的,一拖拖1、2月,然后对自己说:“都这么长时间没联系了,没有可能了,算了!”,“理所当然“的放弃!
     或者,快到进行质的变化时,自己的自信就开始动摇,原先那种果断、自信、幽默、主导一切的气势就会消失,开始变的缩手缩脚,瞻前顾后,让对方原先跟自己在一起的那种安全感消失。。。
    
    这使我想起了一年前一个同事给我提的缺点:“在关键时刻没有自信”,当时我还不服。。。
    
    马甲兄帮帮我,我该怎么解决自己的这种心理?
  
  
  我不知道你对自己要做成功的事情的心理欲求怎样,因此,现在只能推测:
  
  一、假设你在内心里真的不想要这件事情,只是认为或想像自己想要,那么,当它快要到来时,只要你的内心声音没有被扼杀,你会恐惧于它的到来,所以你会找理由放弃。
  
  二、在无法判断你到底想不想要的情况下,你恐惧于某件事情的做成,是因为你一开始并没有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它,你没有心理预期它的到来,这就给了你一种它到来后你怎么办的不确定的恐惧,所以你也要找理由放弃它。
  
  三、你属于一个过分讲究秩序的人,既定秩序让你有安全感,你的生活状态被打破让你有某种恐惧感。
  
  四、由于对整个事情你缺乏把握感,你的心理难以承受万一做不成功的后果。
  
  
  
  综上所述,我觉得你最需要的就是思考两点:
  
  一、这件事情真的是我想要和需要做的吗?
  
  二、我要做成这件事情,需要该怎么做,出现了偏差,我该怎么办?
  
  想清楚了,我相信你的问题可以解决。
时间:2009-03-09 01:26
  感谢9月初8的参与分析和讨论。同时也欢迎“到底起个啥名字”等朋友一起讨论分析。
时间:2009-03-09 01:47
   Anson1986朋友,9月初8对你的分析已经到位,我就不说了。
  
  我想说的是:性格是人的“第二天性”,只要不是天性,就是可以改变的。
  
  性格之难改变,乃是因为它是在小时候养成的,也就是说,它是在你的心理结构刚刚建构的时候形成的,因此,此后要改变性格,意味着要打破旧有的心理结构,所以有些难度。
  
  改变性格需要全方位的训练,包括9月初8所讲的重塑环境,认知,实践。
  
  
时间:2009-03-09 01:58
  感谢9月初8的参与讨论和分析。我希望诸位向9月初8学习。你现在就可以开始通过分析改变自己的。
  
  也欢迎“到底起个啥名字”等朋友一起参与分析讨论。
时间:2009-03-09 02:12
  下面我要讲一下支配我们的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原理和规律六:自我憎恨。
  
  这个原理严格来说不一定控制善良的你,所以和我前面讲的原理的性质不一样。但它的确控制太多的人,特别是心理上有某种畸形,但却被社会认为正常的人。
  
  你总要面对这样的人,所以你必须了解。
  
  我在这里要先说一下,我们平常所说的“正常人”是就社会学意义上而言的,指一个人能够履行他的社会角色,行为不太偏离“社会常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他和大多数人具有一样的行为模式、观念模式和认知模式。
  
  但我要告诉你,这种“正常”在心理学上不一定就是正常,甚至根本就是不正常。一个人变态了也许是变态,但一亿人变态,从来不可能把变态变为正常。但社会学意义上的正常,就可以因为人多,而把变态看成正常。
  
  所以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一句激愤的话:这个世界太疯狂了,以致于一个根本不疯的人,不得不以装疯的形式来证明自己并没有发疯。也就说是,你要想和一帮疯狂但视为正常的人区别开来,不得不真正装疯。
  
  这是一个颠倒的世界。
  
  最关键的是,你要洞悉人们的心理模式和一些“正常行为”的心理动机。这对于你保护自己非常重要,因为,有时候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原因,你就受到了伤害。
  
  
时间:2009-03-09 02:21
  在讲原理之前,我要先讲一下一个朋友的亲身经历。
  
  他读书的时候学的是理工科,不是哲学专业。但他非常热爱哲学,也喜欢思考,在他人面前有时不加掩饰。两年前,他应聘去了一家国有公司。在和同事的聊天中,他有时暴露了他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的自我。不久,他就发现,本来欣赏他的老总在碰到他时脸上总是一副不屑的样子,并有语言上的攻击性,比如嘲笑他“哲学家”。发展到后来,老总甚至故意刁难他。
  
  我朋友很不理解,他工作上无可挑剔,而且他也没有得罪过老总,为什么老总要对他这样?而且,可能是听到了他和同事聊天的一些话后(他记得自己只是说了哲学如何如何的,并说了一句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为何对他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我问他,他老总当年是学什么的,他说是学哲学的。
  
  我告诉他,只要这个老总还在这个公司,他的发展就死定了。这一切不为什么,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哲学爱好者”。如果要说他有什么错,那就是他被老总看出了是一个有时用哲学的逻辑,而不是现实的逻辑来思考世界的人。
  
  我告诉他,他老总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也热衷于那种与现实格格不入的哲学的“价值判断”,但最后为了利益,扼杀了“哲学的自己”。因此,当他以“哲学爱好者”的身份出现时,无异于当年的老总的复活。老总在他身上认出了已被扼杀的当年的自己,这让老总在心理上陷入恐惧和负罪感,因为扼杀自我是“有罪”的,一个扼杀自我的人,对当初的自己实际上非常害怕。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老总的自我已经对应于现在的利益结构,它们已经捆绑在一起,因此,任何一个当初自我的魂归人间,在心理上都会威胁到他现在的利益结构。
  
  基于心理防御,老总对于过去的自我存在着巨大的憎恨,但他不允许自己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会把憎恨转移到任何一个会唤起他过去自我的人。
  
  因此,朋友的存在对老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为了心理上的生存,为了证明自己当年扼杀自我的正确,老总必须仇恨作为自己过去的“替身”的他,即使不能让他消失,也要在语言上攻击他,而攻击就是否定。
  
  除了怪自己不能隐藏自己,或者怪自己倒霉外,我朋友还能怪什么呢?
  
  但如果遇到的是另一个人,我朋友的发展前景就一片看好了。
  
  我们假设还是这位当年学过哲学的老总。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他的确也屈服了,但他只是假装屈服,他只是掩饰那个哲学的自己,而并没有杀死它。这样,老总就不会存在对过去的自己有恐惧的问题。他有不算强烈的负罪感,因为他表面上还是屈服了,但这种负罪感,恰恰需要补偿,也就是暗自给自己安慰,或寻找“替身”,通过对“替身”表达好感或给予好处来达到。这样,我朋友作为一个“哲学爱好者”的出现恰恰给了老总的“坚持自我”以心理上的支持,让他引为同类,并且作为一个对自己的负罪感进行补偿的“替身”。
  
  这样,越是肯定我的朋友,老总也就越是在肯定自己。而我的朋友越是有发展,老总为了生存、利益假装屈服的选择就越被证明是正确的。
  
  
时间:2009-03-14 14:09
  抱歉,我现在来回复更新。
时间:2009-03-14 14:20
  作者:凝固在风中 回复日期:2009-03-14 00:09:36 
    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帖,令人眼前一亮,迅速浏览了所有楼主发的主帖,却一直没找着我想要了解并学习的方法。。。。这么说吧,对外界的防御,我已经做的足够好了,但你也应该知道,仅有防御并不代表就能够占据优势,我的问题就在这里,防御之后无法及时进行适当的反击从而占到上风,这可是件令人感到很不爽的并且头疼的事情,我一直把这问题归咎于自己的反应力,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的反应力并不是敏捷,那么,楼主,你对此怎么看呢,并且有什么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呢?
  
  
  
  
  
  我的教程是这样:从一开始为了保护自己的心理,要调动自己的智力结构有意识地进行防御;经过自己的训练,在认知上有了很大提高,然后不受外界的伤害的心理结构慢慢成为一种平常状态。此后,你对很多东西的反应非常灵敏,对既定的情境洞若观火,不受其控制。你并不需要去攻击别人。所谓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可以适用于这种情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