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橡胶林的回忆》

_5 风牌575 (现代)
为的是从人道的角度来对待这些死去的躯体,他们也是士兵啊。
为的是统计战斗结果,了解对手的情况。
可是在第一天的战斗中,没有时间让我们来完成这些工作。
这是我们入越以来第一次干清剿阵地的活儿,也是我不愿意干的事。为什么呢?因为我最不愿意去拖那些越军的尸体,不愿意看到那些战亡了的对手他们那痛苦的表情,不愿意去触摸他们的身体。或许是小时候听恐怖的故事听多了,产生对死尸的恐惧,总认为有鬼魂依附在他们身上。
我们第一天的战斗,容不得我们在战后来清剿战场,因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打死了多少越军,以及那些越军都是在一种什么情况下被我们干掉的。其实这些内容我也挺好奇的。但现在让我们来清剿人家部队打下来的阵地,我这股子好奇劲儿已经没有了。
我们四周搜索着越军的尸体,他们很多都是在战壕里被打死的。
我很不情愿地来到一个尸体旁,他倒在战壕里,头侧靠在战壕的后壁上,军帽遮住了他的脸,身边的武器早已被战友拿去当了战利品。
我和我的战友两人才把那家伙拖了出来。你别看越南人个子不大,但他睡在那战壕里,你要把他拖上来还是需要一些力气的。
我们把他拉上来放在战壕的边上,然后开始搜缴他身上的东西。可当我们搜遍了全身,什么也没有搜出来,只在上衣的左边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小纸片。这张纸片就象我们现在用的名片一样大小,纸张的质量就不要提了,很差的一张发黄的纸片上面记载着两排越南文字。
“阿关!林权!过来看看这上面写了些什么!”我喊着我们的翻译。
两个翻译猫着腰来到我的身边,看着纸片上的文字,很快就告诉我的答案。
“这是他们的名片,上面写的是黄连山省军区192团2营,黄文欢”。
“我靠,怎么是越南总理的名字!”
“还有什么?有职务吗?”我问到。
“没有!什么也没了,就只有这些!”他们一口同声的答到。
“怎么连个血型也没有?”我真是感到奇怪。
其实也不奇怪,两国、两军毕竟是有很大差别的。
拿越军对士兵身份的要求这事儿和我军相比,已经差了很大一截。想想我们军队的要求,从你的头上到衣服上,全是你个人的信息;越军却只有一张小纸片,不要说被打伤了流血会模糊上面的信息,就是下雨或者过河弄湿了,谁也无法看清上面写的什么内容。
难道越军不重视抢救伤员吗?
越军对自己的战士很熟悉吗?
越军没有条件做好吗?
难道他们认为自己战无不胜吗?
单从这点很容易看出越军的战伤救护水平,也很容易了解越军后勤的保障能力,他们不象我们那么重视自己的战士。
想不到这只打了十多年仗的部队在这个方面就只有这个水平。如果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我想我军要比越军考虑的周到多了,已经是非常重视战士的生命,并对战斗的伤亡做了充分的准备,体现了我军尽力在提高自己的战场救护能力。
电影里看到美军士兵用的名牌,挂在脖子上,字迹清晰,用现在的话说是:很酷!也很美观,但我不认为会有多么实用。(不知我们今天的军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会用布条来做标记吗?)
进入越南两天了,也和越军交手了那么长时间,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们对手的真实情况,才知道我们对手的部队番号。
“原来是地方部队呀!怪不得没有什么战斗力。第一道防御就那么容易被我们给突破了。”在我们连队里,不少人有这样的想法,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我们掩埋完了越军的尸体,清理完了阵地。在305这个不大的高地上坚守着我们的阵地。
战后我才知道,从第一天战斗后,我们的连队和整个步兵营的任务,已经由我们当时担任的部队突击营转换为团预备队了。
预备队,是部队为了保持持续的攻击能力而留下的战斗储备,它没有直接的任务,而是在主力进攻序列后跟进,其任务让我们所有的战斗员此时感到相对的轻松。
当我们在战壕中等待任务时,我们看到了这一天整个战场的情况。在我们的前后左右都不时的有战斗的枪声传来,有的激烈、有的稀疏,包括我们昨天攻下的滩头阵地,也传来了枪声和爆炸声。
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奇怪。昨天这些高地不是都被我们控制了吗?而且是整整一天,很安全,怎么现在又打开了?
我们纷纷猜测我们身后高地发生战斗的原因,想不明白为什么?如果有越军袭击,那他们是在我们的包围之中,他们有那么大的胆量和我们战斗吗?他们有那种能力夺回他们失去的阵地吗?
很显然,他们没有这个能力。但为什么会有战斗呢?
那战斗不是很激烈,明显的是一种清剿战斗的枪声。听的出来就是几只枪在射击,爆炸声也不多,没有双方对射的那种火爆劲。
连长看大家好奇,便向上级求证结果,其实他自己也纳闷。
原来确是在清剿残敌。那些昨天被我们打散了的越军,他们躲在山腰的丛林中,无处可走,还有的被堵在了坑道里的越军,没有办法出来,只能冒死抵抗。战斗持续了不长时间,随着枪声的平静,清剿战斗也很快的结束了。
在我们右后方的远处也有战斗的枪声传来,那是越南的坝洒县城,是我军38师的攻击目标,也出现了敌人反扑的情况。
我军的炮火不停地从我们国内的方向射来,从我们的头顶上向越南纵深飞去。那个时候大口径的火炮还不需要过界,它们直接可以在国内向越军射击,一会儿是齐射、一会儿是急速射,很壮观、也很激动人心。(想必同学孙大头和晶军那会儿也在那个行列里吧!)
下午时分,老街方向又传来了激烈的枪声,听那枪声可以感觉到战斗是异常的惨烈,战斗一直在持续,几乎是打打停停,象持续时间这么长、又这么激烈的战斗两天来还第一次看到。
我们看着老街上空那激烈的硝烟,都觉得奇怪?老街不是在第一天就拿下了吗?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又打起来了?
老街是越南的一个省会城市,由我军的14军担任攻击任务,听那枪声,看那硝烟,可以感受到战斗进行的异常残酷。
“要把它拿下一定不容易”,我心里想着。脑子里不时地闪现出电影《攻克柏林》里的情景,打街头巷战,苏军当年费了很大的劲,今天我们的友军攻击老街会简单吗?
看来越南人并没有象我们所感觉到的那样一打就垮,而是伺机反扑和我们打游击战啊!
据说他们学我们毛老人家的军事思想学的非常好,什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战原则更是能灵活运用。
第四集 【攻坚不能停止】
2月18日这一天,自上级把我们编为了团预备队后,确实给了我们不少歇息之机,使我们担任突击营的战士们得到了应有的休息和弹药、食品的补充。
虽然第一天的渡河战斗我们打的非常成功和顺利,但毕竟我们是轻装上阵,每人所带的食物只有400克饼干和一壶水,按理来说只能维持半天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但我们坚持了17号这一天,直到深夜也没能给我们进行补充。
弹药到是不缺,战前携带的一个基数大多没有用完,越军阵地上也有不少,我们一点也不担心那些子弹的质量,都进行了自我补充,因为那些弹药都是我国援助给他们的,可我们最缺的是食物。
是啊!后勤根本上不来,每个师的两座桥过部队都来不及,还会让你什么后勤上吗?想想第一天很多伤员都被堵在了桥的这一边,那边的后勤供应根本就上不来,咳!别提了!
我记得在第二天上午,仍然有很多人缺少食物,战友们此时没有一个人是只顾自己的,大家发挥了比平时更团结、更友爱的帮助,谁有多余的饼干都是拿出来,那怕一人只能咬一口呢,也要大家共同分享,饼干两个人吃一块,好歹这饼干的营养还不错。
水也是异常地缺乏,虽然越南水网发达,河流纵横。可是在山上,很难找到充足、干净的水源,我们都是就近采集。从那些低洼处和小水沟里淘来的一些水,量少不说还不干净,因而我们第一次用上了所带的净水片。
我记得我们在山上挖了个水坑,从水坑里我灌了一壶泥水,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我的净水片药瓶,可那药瓶早以被我连续卧倒动作压碎了。
那种玻璃的小药瓶现在已经看不见了。我把药片清理出来,放了两片进水壶,然后清空了口袋里的玻璃渣,又把那些散乱的药片放进了上衣口袋。
那水充满了药味,没有谁会说那水好喝,但它保证了我们身体的需要,保证了我们不至于水的问题而发生非战斗减员。
我感觉不到很饥饿,直到干粮供应上来后我也没有出现想猛吃一顿的感觉。因为两天来就吃那压缩饼干,实在让人有些受不了。可许多人在那会儿,也只顾能填饱肚子,再也不会去选择什么721还是761的饼干类别了。
老街方向仍然传来激烈的战斗声,攻占老街的战斗还在进行,我们也只能从那枪炮声中为我们攻克老街的友邻部队担心,从那不时升起的硝烟中为我军士兵的命运而祈祷。
下午时分,我们前方高地上战斗进行的异常激烈,我们又接到命令,要我们离开305高地下山,准备继续向前跃进。
这一天下来,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把越军尸体身上那“名片”保存起来,咳!当时怎么就没有一点“保护文物”意识呢?那怕拣一个越军帽徽留下来多好啊,要是在今天拿出来,它的纪念意义一点也不比“泰坦尼克”电影中那老太太手中的那颗名叫“海洋之星”的钻石差!
我们离开305高地向山下走去,又回到了我们看见越军女兵尸体的那条路上。不免大家又想起了越南女兵,逐个过去探头张望。这一望不要紧,引发了我们全体士兵的震惊。
从前面战友看过后那惊讶和诡秘的表情看出,一定又有什么新内容出现了。
我走了过去,眼前出现的不再是原先的两个女兵,而是两具没有了上衣的女性裸体,原来我看到的两具“安然入睡”的越军女兵,模样已经面目全非。
至于她们的身体和形状,我在这里也不花笔墨过多描写了,反正不是大波美女,也不是什么好莱坞的热辣女子身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性,她们裸露出的肌肤呈现出蜡黄色,蚊虫、苍蝇在上面乱飞,实在令人作呕,一点也让你感受不到那裸露女性的人体美和异性裸体的刺激。
咳!我们的士兵,今天看来是典型的性饥渴的表现。怎么把人家的衣服也给扒开了?
我们分不清是谁干的这事,这条路上过往的部队很多,每个过往的人知道了这有越军女兵的尸体都会上来看一下。
光用眼看能把衣服给看开吗?肯定是不行的,如是那样的话,士兵们的眼睛也“太毒了”。有人动手了吗?我不敢肯定。但我知道他们手中都有武器,不管是他们手中的“56半”还是“56冲”都有刺刀,那是他们“脱衣”最好的工具。
既然前面的人有为,后面的弟兄也不示弱。
用枪刺一挑,很容易挑开她们身上的衣物。据后面的弟兄说,他们看到的景象已经不是半裸,而是全裸了,以至于他们根本分不清死者是兵还是民,当他们知道是越南女兵还很惊讶!
可以想象,裸体的姑娘人人都想看,但我们的士兵更想看的是那身穿军装的越军女兵啊!
我们继续向前,前面高地的战斗还在进行,枪炮声非常密集。没走几步路边又出现好几具越军的尸体,看来前面走这条路的友军在这里还发生了不少的战斗。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四周的战斗也逐渐地停止,我们又被命令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原地待命”对我们当时的战士来说,就意味着修工事、挖掩体,这个命令与短暂的休息和停留不一样,经过两天来的战斗,我们似乎已经适应了这一命令,因而只要此命令一下达,大家就会很自觉地操起铁锹,动手挖起掩体来。
“看来我们今天晚上要在这里睡觉了!”有战友边挖边说道。
“先别管睡不睡,挖好了在说!”有战友提醒道。
没过多久,就传来命令,让我们原地休息。
“二分之一的人担任警戒,二分之一的人休息!”连长又传来了与昨晚同样的休息命令。
“我说嘛!我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走不了!”先前那位予知要在这里休息的战士得意的说。
“行啊!如果你没死,到时我第一个推荐你当排长!”战友们互相开着玩笑。
平时战友们之间开玩笑,是很忌讳说“谁死了”这个词,可在战场上,“死亡”这个词已不那么可怕、也不那么刺耳了。战友们那时认为“死”是迟早的事,谁能在战场上不死,反到是造化深,福气大了。
“行了,大家早点休息吧!还不知明天会是什么样呢!”班长提醒着大家。
我又裹上了那件雨衣,卧在我自己挖的不深的土坑里闭上了眼睛。
我们停下来的地方是在一个山腰间的一片竹林里。
连队按行进队形展开,前后左右各派有一个班担任警戒。可是我怎么也睡不着,这是我们来到越南的第二个晚上,不是我不困,只是那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尸臭,非常恶心,让人窒息。不是我一人有这样的感觉,而是我们所有的战士都被那腐烂的尸体气味熏的透不过气来。
“太臭了!是不是我们睡在尸体中间啊!”有人发问了。
“你身边有尸体吗?”有人问。
“没有!”
“我也没看见!”我附和着说。
“别瞎忙了!天那么黑,可能在我们附近有越军尸体,你还要去找吗?”旁边的战友打趣道。
“不会又是女兵吧?”
“哈哈!”大家轻松地笑了起来。
“戴上防毒面具吧!这样好多了!”有人在黑暗中提醒着。
这个主意不错!大家纷纷地掏出面具戴了起来,的确好多了,没有了臭味,也让人能安静下来。
我戴了一会儿便把它摘了下来。我并没有戴着那面具睡觉,不是我不想戴,也不是戴上不舒服。而是我觉得在这黑夜里,如果有越军偷袭怎么办?如果遇上敌情,你戴着面具,突然从梦中醒来,你能看见什么?太影响视线了!我不能因为臭的不能呼吸而把命丢了吧。
“臭就让它臭吧,反正又毒不死人!我不能让那面具遮挡了我的视线!”
我摘掉了防毒面具,用我的军帽盖住了我的鼻子,在臭气弥漫的夜色中获得了短暂的休息。
这一夜,远处的枪声不断,或者说到处都在战斗,可我们已经习惯,心情已不象第一天晚上那么紧张,天气也没有第一天晚上那么寒冷了。
我在后半夜被人叫醒担任警戒,交班的战友告诉我注意的方向和火器打击的地段。我按方向标定好射击位置,让我们的火力能够互相形成交叉,随即我打开手中武器的保险,两眼死死地注视着我的右前方的竹林。
其实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口令也早以换过,但现在我的记忆里已经找不到那个词了,不是象第一天对口令的记忆那么深刻。
天色就在我的注视中慢慢明亮了起来,战友们也开始闲谈起来。许多人都醒了,但也有人对周围的一切不理不睬,仍然蒙头大睡。
那个时候,没有人要求你几点起来,只要没有命令,只要你不担任警戒,你就可以任意地睡吧!大家的心里想的都是想让战友抓紧时间多睡一会儿,这样对每个人都有好处。
空气中尸体腐烂的气味依然很浓,可大伙儿已经适应,早已没人再用防毒面具来阻挡呼吸了。
大家开始吃东西,这个时候肚子确实有些饿了。没有谁再去计较那难闻的尸臭,我打开了背囊,拿出了干粮,我一口气吃了200克,喝了些水,感觉有劲多了。这个时候我有400克饼干,它足以维持我一天的能量。
这时有人喊到:“尸体在这!他XX的,臭了我们一晚上!”
啊,果不其然,左侧的山坡上倒着4具越军尸体,间隔都不远。很显然不是被炮弹炸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周围没有爆炸的痕迹,尸体上也没有被炸的伤口。我心里直纳闷,怎么这一路看到的越军尸体都是一群一群的被击毙呢?
没隔多长时间,传来我军炮火射击的声音,炸点就落在我们左前方一公里远的高地上,由于落点较远,虽然很猛烈,但我们体会不到那炮火打击时震耳欲聋的气势。
由于我们在树林中,根本看不见炸点,只感觉到炮火十分密集,射击时间也不短,从炮弹飞翔的声音和炮弹的爆炸声中很容易让人判断出这是师属炮兵所为,是不是孙大头他们干的我就不知道啦。
我们听着这炮声,非常让人兴奋!那声音象催人奋进的鼓点,打的非常有节奏。“轰!咚咚、咚、咚!”“轰!咚咚、咚、咚!”
大家都喜形于色,高兴地叫着:
“好!打的好!XXXX的打死他们!炮兵万岁!”
我们在后方的士兵就象是在足球场上的拉拉队,为友邻部队的进攻叫好、助威!
其实,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非常熟悉了我军的炮声,不管是122榴弹,还是130火箭,每当我军的炮火射击时,所有的步兵都会叫好!为那振奋的声音,为那排山倒海的威力!
“炮兵万岁!”是我们步兵为那‘战争之神’发自肺腑的欢呼!
随着炮火声的停止,枪声大起。只要当过步兵的人都知道,是步兵在炮火准备后开始进攻了。
战斗持续了一个多钟头后,枪声平息了下来,看来前方的战斗结束了。
“全体出发!”我记不得是在上午几点传来了出发的命令,我们全体人员又踏上了征途。目标是我们左前方的387高地,我们两天来没有前进多少,就是因为在这个方向上遇到的阻力太大,据说它是越军第二道防御体系的支撑点。
这一次的前进我们走了很长的路,一直是爬山,再没有出现象前两天那样走走停停的状况。
一路上到处可见我军和越军战斗的痕迹:炮弹炸开了丛林,碗口粗的树木被弹片砍断,燃烧的树林还冒着烟,西瓜皮大小的弹片楔在林中大树上显露出渗人的寒气。地上随处可见散落的物品:打坏的枪支、子弹和弹匣、手榴弹的木柄、弹匣里的弹簧,急救包、带血的三角巾、衣物、鞋帽更是不计其数,我军的多,越军的少。
可当我们上了387高地后,看到的情况又不一样了。这个高地的主峰有二个多篮球场那么大,在主峰周围工事也很完备,四周有很深的茅草,四周斜面上的树木和灌木丛林被越军砍倒,那是越军为了扫清障碍,开阔视线所做的,看得出越军防御阵地的决心。
在阵地上,越军的尸体千姿百态,不说遍地都是,但也是足够多的了,那是我第一次在阵地上看到这么多越军尸体。奇怪的是这些越军尸体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在运动中被击毙的,而没有死在战壕里。
我们看着眼前的一切,直叹战斗之惨烈!
其实387高地,在昨天下午就被我们师6团1营给攻克了,我们在昨天下午听到的战斗声就来源与此。
387高地,在我军的地图上也标出了它的名字叫岳山,是那片地区中较高的山头,它的四面都有高地相连,在与西侧高地相连的鞍部上是一条连接越南周登到登尚两个村庄的主要通道。
战后我们才知道,以387高地为代表的整个岳山地区,是越军345师的一个战术训练场,平时越军就在这个地区进行战术训练。难怪我们在305时,见到的工事修的那么好,那么规范。
“快!快!做好战斗准备!”队伍前方传来了命令。
我抬眼向前望去,在高地的主峰上,连长已在示意我们后面的弟兄尽快地向他靠拢,准备加入战斗。
我们迅速地向连长所在的位置赶去,弟兄们大致地按照各排的建制围绕在连长的周围。
连长见队伍到齐,边开始讲话了:“这里是387高地,据团里的战斗简报讲,这里是越军的第二道防线,已经被我们6团攻克,6团打的很好,也很艰苦,其中一个叫山达的干部被前指记为一等功!(后来我们知道,他被军委授予了战斗英雄称号!)我们团的二、三营已经打到前面去了,现在我们要接替三营的任务,继续向前进攻。”
“现在大家放下背囊,检查武器,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连长向我们下达了命令。
“二连的!把背囊放到这边!”副政指刘增武向我们喊到。
大家纷纷地向他走去,边走边放下身上的背囊,并检查着自己的武器和弹药。
还记得前面说的电影《大兵》吗?他们在攻击那个雷达站之前不是也是这样的吗?上尉要大家放下身上的背包,由那位德语翻译留守,那情景与我们是多么的相似啊,都是放下身上的负重,集中在一起,然后分别开始行动,虽然那个镜头很短,但对我来说真是触景生情啊!
这两天来,我们作为团的预备队,在第一天的战斗后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休息,弹药和粮草也做好了补充,除了牺牲一名和负伤两名战士外,我们连应该是齐装满员,战斗力充沛的分队。
至于我们营其他两个连队,虽然我没有看见他们在什么位置,但我知道,只有三连比我们连队伤亡略多几人外,一连几乎还没有在战斗中使用。
我们把背囊往地上一放,把枪从肩上取下端在手中,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说到这准备武器,那操持的方法真是千姿百态,由于没有战斗情况,又是在行进中爬山,许多人都把武器背在肩上,那是正常的肩枪动作。
可大部分的人喜欢将背带挎在右肩,用右手扶住握把,让弹匣卡在右跨上,或许这样出枪更快。
也有人把枪干脆横在背囊上背着,便于登山。
只有少部分战士把枪背带放的长长的,挂在脖子上,双手握着枪,就象电影里德国兵那样。
奇怪的是几乎没有人一直端着枪前进。
是啊,那样实在太累了,谁有劲整天端着枪走路啊,就是把枪挂在脖子上那动作,看着好象出枪又快、又省劲儿,可那脖子受不了呀。现在有战斗命令下达,每个人都把武器端在了手中。
“按一排、二排、配属分队、三排、炮班的序列前进!大家注意跟好,不要掉队!”
“出发!”连长下达了口令。
我们全连依次从连长身边经过向山下冲去,大家行进的速度明显要快的多,几乎是在小跑。
此时,我并不知道上级要我们干什么?更不知要我们向什么目标进攻,只感觉到我们很快就要投入新的战斗了,所以只能一味地跟着队伍向前。
我们来到了前方一个高地上,遇上了我们团三营的弟兄,他们一个个兴高采烈,正扛着他们的战利品往后方走。其他的东西我们并不希奇,可他们扛的那“家伙”有两米来长,用细长的木箱装着很神秘。
“三营打掉了一个越军导弹阵地,缴获了越军的防空导弹!”有人叫着。
“啊!什么导弹?”大家都十分惊奇。
“哈哈!打掉了导弹阵地,这下他们立大功了!”有人赞美地说到。
导弹阵地?导弹?那真是牛皮的不得了!
记得在战前准备时,连长给我们讲战例就曾说到在62年中印反击战中,有三个步兵与自己的连队在山中走失,于是三人为了寻找部队,在林中穿梭,突遇前方有炮声,经过观察,是印军的一门榴炮在射击,三人立即组织进攻,很快将敌人消灭。经三人合计,榴弹炮都是群射,怎么会只是一门炮呢?一定是一门试射炮,还有更多的敌炮在附近。于是三人继续向前搜索,果然发现一个榴弹炮连,三人一分工,便向敌人开火,印军根本不知是从哪里来的部队,纷纷丢下火炮逃命。结果,这三人击毙十多个印军,俘虏了不少,最关键的是缴获了好几门印军的榴弹炮。被称为中印反击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著名战例。
“难道三营的弟兄也是这样的吗?”
“不是什么导弹!是火箭!”有一个穿“四个口袋”的人更正了大伙儿的说法。
连长后来给我们说,那个人是团里的一个参谋。他认出了这个火器的种类。
看着三营的弟兄抬着那“火箭”从我们身边走过,连长实在有些羡慕。
“嘿!老兵!把你们这东西放下来,让我们的同志们看看,以后我们也好识别!”连长叫住了其中两个抬“火箭”的战士。
抬火箭的战士停下了脚步,放下肩上的火箭箱,打开箱盖,里面的东西露出了它的真实面目。
细长的弹体,有十多厘米粗的直径,草绿色的油漆上面用黑色印着俄文,在中部有一个“Ⅱ”的罗马数字特别显眼,尾部还有些“高科技”的导线和开关,另有一个箱子装的是脚架。那个参谋说:这是苏制“冰雹二式火箭”,用脚架支起来发射,应该是防空用的。
我们那个时候谁见过这些高科技的武器?自己能把我们步兵分队里装备的武器认完了就算是不错的士兵了。更别说这是外军的东西,又是在自己的眼前。啊,那个稀罕劲儿从每个士兵的眼神里都能看到。
三营的弟兄并不是象中印反击战中打跨了敌人炮阵地那样也打垮了越军的防空火箭阵地,而是在阵地收缴中发现了越军这个来不及撤离的火箭阵地。他们没有进行战斗,没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那么多“冰雹二式火箭”。
当然,要说内心里想的最多的是我们的连长,那个羡慕劲儿就别提了!嘴里不停地说:“妈的,要老子早点上来就好了!”“嘿,他们可是拣着便宜了!”从他那表情中无不透露出莫大的遗憾!
部队继续向前的快速前进,在那个时候,听到最多的命令是“向前!快,向前!”
我们并没有沉浸在友邻部队缴获特殊武器的快乐之中,而是牢记自己的任务,不断地向前运动,在连绵的山岳丛林中穿梭,一个高地一个高地的跃进。
在当时,我心里就经常犯嘀咕:人家部队都是攻打城市,要么是老街,要么是坝洒,要么是谷柳。先别管城市有多大,起码能看见街道吧,起码有商店、邮局吧,银行我就不用想了,那会儿连我们国家都没有什么银行,只有储蓄所。
我们可好,什么城市也没有,就在这丛林里钻来钻去,什么也看不见,你在战前还想到人家办公楼里去捡东西,做梦吧!
看姑娘?你不是想看看“琛姑娘”吗?哈哈!你以为自己是去昆明啊!别说你在这山上看不着,就是你去了老街、谷柳,未必能看见越南姑娘,在这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林子里连鸟都看不见,城市里还会有姑娘吗?
的确,自我们第一天攻打滩头阵地开始,到此时我们又重新向前进攻,我们全部都是在山上走来走去,不是上就是下,就没有离开过这越南的山岳丛林,就没有听到过一声鸟叫,他XXXX的,难道这里的林中没有鸟吗?。
我们从387高地离开后,一直沿着山脊向越方丛深挺进,在跨过一个叫369标高的高地后,我们连已经到了我们团正面的最前方。换句话说,我们已经从团序列中的最后运动到了最前。
在我们的前方再没有我们的部队,只有越军在等着我们进攻。
由于我们连队又成为了团的先头部队,又要进行进攻作战,团里专门为我们连队配备了有线通信,以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两套系统来保障与一线分队的通信。
两个通信班的战士背着被复线圈和电话机来到我们连队,跟着连长走,随时连接着电话线,连长也不再用那884向营里呼叫了。
“铃铃铃、铃铃铃……”,电话声响了,是营长胡天顺要我们连长听电话。
“二连长吗?你们现在到了什么位置?”
“我们现在正在向266高地方向运动,刚到369与266之间的鞍部位置。”连长回答。
“现在令你部加快运动,迅速向占领266,尔后经登高寨向左前方的登朱高地进攻,协助友邻部队攻占登朱高地!”营长在电话里布置了战斗任务。
其实这个电话内容我哪里能听得见?只不过大家听到通信兵叫连长接电话都停了下来。因为那个时候,再苯的人在都知道:电话铃声一响,准保有任务来了。
那会儿谁没事会打电话啊!象现在这样,有事没事抓起电话就打,没说正事之前先说一通废话:“你好吗?现在怎么样?工作很忙吧?我们这里现在很热,昨天东南亚的热浪又过来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会持续高温……等等”,这都是现代人的科技病。
我看见连长停下来,蹲在地上,叫通信员拿出了地图,边听电话边在地图上找着、指着,拿着一支红蓝铅笔在图上画着,嘴里还不停地说:“好!好!明白了!向登朱进攻!”
连长放下电话,随即把各排长叫了过来,交代任务:
“现在营指挥所命令我们向登高寨运动,协助友军进攻登朱高地,一排在前,其余在后,迅速向266攻击前进!”
命令下达后,我们几乎是在跑步前进了,顺着山上的一条小路,那路是越南山民踩出来的还是越军在山上运动留下来的我们不知道,但路很窄,只有两个脚印宽。
由于我们从高往下,基本上能看到266上的情况,山上没有敌情,因而我们速度极快,很快就通过了266高地来到登高寨上方的山头上,进入了几乎是原始丛林的密林中。
部队的速度一下慢了下来,我们在前方开路的战士不得不掏出砍刀,左右挥舞,为部队开辟道路。
前方的山头上,战斗已经打响,那正是友邻部队在向登朱高地进攻。
进攻的是我军37师的一个分队,我们随着那枪声望去,前方的登朱高地战斗呈现在我们面前。
登朱高地是一个长长缓坡的高地,直线距离我们所在的位置有700、800米远。在高地的正斜面上部可以清楚地看到越军修筑的工事,工事呈矩形环状连接,中间还有交通壕。越军在工事前与387高地工事前的状况一样,都把工事前方100多米的地段的植物全部砍倒,便于留出开阔的射击视野。
我们要赶到那个高地必须要穿越一道沟谷,才能到达对面的登朱。由于原始的丛林茂密,很难想象部队能在短时间内赶到,那启不失去了增援的意义!
上级知道了这一情况,立即要我们停止前进,我们只能站在登高寨的高地上,看着友军的进攻。
友邻部队由下往上进攻,他们被压制在未砍倒的植物中,双方距离100多米。
由于我们是俯视,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到越军在战壕内的情况。他们在战壕中不停地变换射击位置,兵力应该是一个步兵排。
我军进攻的是连级单位,由于受地形限制,未能全部展开,都被压制在越军阵地的正面。
双方对射,由于我军仰式攻击,并没有很好的判断越军的距离,战士们投出的手榴弹都在越军阵地前的空地上爆炸,没有对敌形成有力的打击。 
第四集【攻坚不能停止】(下)
 “停止前进,在原地用火力支援!”上级向我们传来了命令。
战士们没有犹豫,站在丛林中举枪就射!
旁边战友自动枪弹出的弹壳打在我的头上,生疼!
我们站在丛林中,全部立姿无依托射击。
“哒哒哒、哒哒哒”,射击对越军毫无影响。56冲的点射基本上都是在吓唬人,别说长点射,就是你的两发短点,第一发可能还有目标,后面的一发你根本就找不着了。
冲锋枪的立姿无依托射击,谁都知道那是什么效果。
越军仍然在不停地变换位置,阻击着我友邻部队的进攻,还分别以班为单位从后面的战壕中撤离,他们撒开两腿,跑的可真快啊!
连长看着大伙儿的射击对越军毫无影响,高声喊到:“停止射击!”“不要打了!浪费子弹!”
“距离太远了!”
是啊!距离太远了,800米的距离,又是无依托射击,就是给你200发子弹,你能打着一个人就算不错了!可那样有什么用呢?后勤要给你们送多少弹药啊!
“重机枪给我打!”连长狠声的叫到。
重机枪的班长哭丧着脸说道:“连长,我们的枪架在地上根本就看不出去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