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二卷〔俄〕戈

_23 普列汉诺夫 (俄)
塔尔列完全正确地指出:比申夸奖了某些俄国工厂出品并认为亚麻织品在俄国是最好的。此外,应该补充说,根据也是这个比申的意见,当时俄国出产的“只有粗亚麻布,还不会纺织细亚麻布和大麻纱。”
他在这一般情况中只知道一个例外,即雅罗斯拉夫尔的纺织厂纺织和漂白了很好的细纱②。
既然按照他的意见,亚麻布在俄国为最好,则在他看来,其他俄国制造工业部门,应该是较落后了。
因此,毫不奇怪,他对俄国同西方各国的关系作了如下的判断:“由此可见,俄国人还不能没有外国制造业和工厂的援助”
③。
我们看到,与塔尔列相反。比申根本不以为俄国是一个能够成为经济上不依赖邻国的国家。。。。。。。。。
塔尔列还指点斯托尔赫。
但斯托尔赫同比申并无分歧。
他同样不认为俄国可以对本国产品感到满意。为求不再依赖外
①我手头使用的书籍中有比申写的《世界地理》法文译本。
书中写道:“Onvoitquelesrusesontdelacapacitépourlesartsetlesmétiersetqu‘ilneleurmanquaitqued’êtreguidés”
(《Géographieuniversele》,traduitedel‘alemandeBüsching。
Strasburg,1783,t。
Ⅱl-epartie,Contenantl‘EmpiredeRusie,p。
47)(我们发现,俄国人在工艺方面有能力,他们只是缺乏指导〔《世界地理》,比申译自法文,1983年斯特拉斯堡版,第2卷,第一编,内容包括俄罗斯帝国,第47页〕)。
②同上书,第48页。
③同上书,第49页。
-- 317
513
国人,按照他的意见,俄国还需要大约100年①。
比申所引用的关于俄国贸易情况数字只是强调他的信念,即俄国尚不能没有外国工厂和制造业的援助。他说,俄国有许多“有用的商品”
②,可以“让给”开始对这种商品有。。
需求的国家。接着,他列举了这些“有用的商品”
,原来它们都是人民劳动的原料产品③。。。
比申断言,我国主要城市之间道路,都是很好的(sontrèsbons)。这一意外的评语虽然由于他提出的另一种意见,说它们特别是冬季好(surtoutenhiver)
④而分量有所减轻,但就是在这一减轻的形式上,它也仍可以证明比申是一个大乐观主义者,他全然不愿对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作不好的批评。然而他的乐观主义却没有妨碍他注意到我们这“庞大的帝国总共仅有数百座城市,而且这些城市大多数是木筑的”
⑤。他还说:德国人会很容易地把这种建造很差的城市
①《十八世纪末俄国历史统计概况》,第3卷,第46—47页》Historisch-Statisti-schesGema]ldesRusischenReichsamEndedesachtzchntenJahrhunEderts,3Theil,p46—47)。参阅第259,260,280,287,29,305等页。斯托尔赫在305—306页上论及我国制铁工业时,甚至谈到我国对其他民族的工业的“可耻依赖”。
②见法文译本:《MarchandisesUtiles》(《有用商品》)。
③同上书,第49—50页。参阅Büschings-Magazin(《毕尔申哥杂志》)
,第9卷,第210—225页的较为详细的货单。
必须指出,塔尔列所发现的卡隆札记证明,法国向俄国输入了制造工业的成品,而输出的则是原料。
④同上书,第14页。
⑤同上书,第15页。
-- 318
613
“看作大村庄”
①。
他对俄国城市的可怜相毫不感到奇怪,因为他知道,“俄国的资产者也是农民出身的新人”⑥。
假如将比申对俄国经济状况的所有这些评语拿来同他对法国工业的描写加以对照,我们定会承认,他觉得法国的状况完全不同。他说“无数的”法国工厂和制造厂,在各方面都是赫赫有名的,法国的玻璃制品和镜子比威尼斯的还要好②。
他指出,与俄国的输出品不同,法国输出品是大量制造工业的成品③。

塔尔列还曾欣然引证帕拉斯。实在说,我们从这位当然是极为认真的学者那里了解的有关俄国植物的知识,实较关于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知识要多得多。虽然如此,当帕拉斯。。。。
谈到他足迹所到的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时,读者一定会从他的记述里得出一种大大落后的沉重印象。。。。。
塔尔列认为,帕拉斯对于阿尔扎马斯的批评具有重大意义。他说,阿尔扎马斯虽然很不清洁、外貌也不好看,但
①这句话的原文是:《Lesbourgeoisrusesontnouveauxetsortentdespaysans“
,同上,第28页。
②①《GéographieUniversele》(《世界地理》)
,第Ⅳ册,第47,52,54页。
必须指出,这种制品是法国人从威尼斯学来的。
③同上书,第55—56页。
1788年由托诺赞收集并经莫罗。德。热涅斯引用的数字(见《法国工业统计》《Statistiquedel‘industriedelaFrance》,巴黎,1856年,第149,165,191,234页)无疑地表明,法国工业实际上在当时已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而对俄国工业还不能这样说。
-- 319
713
“帕拉斯觉得它非常安静幸福和人口稠密,而且它的繁荣就是。。
由于制造工业的发展。他甚至举出这个城市来证明工厂和制造业对于整个国家的巨大利益“
①。
事情就是这样。
阿尔扎马斯确曾给帕拉斯以强烈印象。
但是为什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这位旅行家关于阿尔扎马斯的工业到底说了一些什么。
他写道:“在阿尔扎马斯只制造普通的皮革;不过那里有若干厂也制作黑色软革。
……那里只制作普通的肥皂“
,……
染坊“几乎只是出厂所谓染色土布,这种布大都由普通妇女。。。。
买去②。
除染色土布外。
它们还制造土黄布,也是在这种妇女中推销的。这一点必须记住。“
在斯托尔赫那里,我们也随处看到他指出,俄国工业只是供应低质量的产品。高级产品,按照他的描写,都是从国外输入的③。
当然,我国制造业如果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的工作,是能有广阔销路的。但在当时条件下却非如此。事实上,这种需要的范围一方面因为农民的贫穷,同时由于农民自己也制作了所需用品的很大部分,而大受限制。斯托尔赫曾断然肯定这一点④。所以,这样看来,自然经济在我国虽非居于“独特的”统治地位,但毕竟还是很普遍的。
①《现代世界》,1910年5月,第24页。
②见《帕拉斯游记》的法文译本(1783年巴黎版)
,第1卷,第71—72页。
③例如同上书第3卷第250页(以及其他各页)上关于呢绒业的估计。
④同上书,第2卷,第117页。
-- 320
813
如所周知,对于经济学者,重要的不仅是生产什么,而。。
尤其是怎样生产,即用什么劳动工具和在什么生产关系之下。。。。。。。。。。。。。。
生产。但在这个场合里,阿尔扎马斯的工厂所生产的倒底是什么,无疑地也有重大意义。我们看到,它们几乎完全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上“普通人民”的需求而生产。这种需求由于俄国农民用其自己的经济的产品满足了最大部分的需要而受到极大限制。此外,这种需求是简朴的,所以易于用手工。。
业制品来满足。但手工业是一种落后的工业。它的生产技术。。。
在我国直到现在还是原始的。当然促使商品生产转变为资本。。。。
主义生产的内在逻辑,对于手工业也不例外;但这种转变在。。
手工业里是完成得极为迟缓的。转变的迟缓在这里是落后的结果,同时又是巩固落后的原因。甚至在逐渐从手工业中产。。。。
生的比较大的企业里,也经常留有这种落后的深刻印记。帕拉斯在阿尔扎马斯看到的那些企业,是都留有这一印记的。
我们听他说过,这些企业只是制造低级或中级质量的产品。现在应该补充:按照这位旅行家的说法,这些企业的技术也是极为落后的①。
在谈到18世纪俄国的经济制度时,一刻也不能忘记,我国当时农奴制整个地居统治地位。根据第3次人口普查(1762—1766年)
的数字,地主所属农民占大罗斯和西伯利亚全部农民人口之52。
9%。
这个比率差不多到该世纪末都无变
①《帕拉斯游记》,第72页。
阿尔扎马斯的钾碱工厂建造得很好,但它们都属于公家(《帕拉斯游记》,第89—90页)。
-- 321
913
动①。
农奴禁止用自己的名字购买住房和店铺。
他们只能在得到地主批准时才能借钱。农奴经商,甚至暂时离开地主的领地,必须得到批准。当然,经济强于法律。地主本身的利益促使他们准许其农奴从事一切可能的工商业活动。某些农奴甚至发了大财②。
不难想到,农奴制的锁链使工商业的成就遇到多么大的限制。农奴制极端妨碍了我国自由工人阶级的产生。我们以后研究臭名昭著的制法委员会的城市代表向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政府提出的请愿书时,便可明显地看到自由人工的缺乏怎样妨碍了我国商工阶层的自觉心的发展。现在已可指出,凡在没有自由工人阶级的地方,也必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较发达的形式上)
,而在没有这种生产关系的地方,其经济的落后,盖属必然。。。。。。
也许有人要反驳我,难道法国不也是只有革命才排除了各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法律残余吗?
这的确是如此。但尽人皆知,量的差别会转化为质的差。。。。
别。法国居民历来都比莫斯科国家和罗斯帝国的居民少受束缚。
这是波丹,克里扎尼奇和其他许多人都给我们指出的。
18世纪法国的“旧秩序”虽然对第三等级极尽束缚之能事,但毕竟远远不及俄国的“严峻占有制”和“吃人制度”
,这种制。。。。。。。。。
度在彼得改革后的猖獗并不亚于彼得改革之前,它既已在我
①根据第4次人口普查,这个比率为53。
3%,但根据第5次普查,则为53。
1%。
②见B。
N。
谢梅夫斯基:《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朝代的农民》,第1卷,第32,3,34页。
-- 322
023
国经济落后的基础上产生,便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也成为这种落后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如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叶卡捷琳娜的俄国会赶上——更不要说超过!——与其同代的法国,那就是咄咄怪事了。
还是在莫斯科国家时期,农民便宁可作“国王”的奴隶。。
而不愿作地主的奴隶。各种名称的“国王”农民,虽然比地。。
主的农民生活得略微好一点,但不能说“国王”的农民——耕种国有土地的农民,“公有”农民,无论怎样称呼他们都好——仍然是多少有些自由的农民。关于“公有”农民的状况,斯佩兰斯基于1826年写道:“全国的县警察局长还都是那些地主,唯一的差别是他们可以更换,对他们有某些管束”
①变其可变(Mutatismutandis)
,对18世纪来说,这也是完全公正的。
“公有”农民所以受官吏的奴役,其唯一原因是因为他们这种无权的短工,早就是国家的奴隶。在祖布左夫县的国。。。。。
有农民给他们的出席制法委员会的代表的委托书里,有下列几句意义深长的话:“按照我们国有农民的状况,我们不仅为名门贵族,且亦为最微末的官吏所鄙视,……当一人仰承别人鼻息,别人要怎样欺侮便怎样欺侮的时候,难道不会难受!”
对他们侮辱得特别厉害的是“军职人员”
,波索什科夫就已对这种军人表示辛辣的控诉了。
①谢梅夫斯基:《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农民问题》,圣彼得堡183年版,第1卷,第193页,注释2。
-- 323
123
国家把这种无保障的、手足都受束缚的劳动群众完全看做自己的私产。国家根据自己的裁定,将这些“公有”的农民任意迁移,将他们发给地主,将他们派到工厂及作坊去。
国家对“公有”农民的奴役愈是无边无际,他们当中的经济前进运动便愈是困难。图甘-巴拉诺夫斯基在所著《农奴工厂》一文中说,俄国的社会制度使18世纪产生的制造业能够获得所需的工人。他认为这是我国当时的制造业对西方制造业的一个重要优点,因为西方制造业很难获得充分数目的(自由)工人①。但是谁都知道,曾经为取得这种“优点”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啊!
农奴劳动总是要比雇佣劳动生产效能少些。这一点,也是熟悉俄国人民经济活动的外国人所不曾忽略的②。
塔尔列恰好对于那些仅能很肤浅地了解俄国工业状况的外国人的证词,也没有忽视。这方面他是对的。在这个问题上,就是外国旅行家一瞬息间的印象,也对我们不无重要性。
既然这样,那就很可惜,塔尔列不曾注意狄德罗关于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条件的议论。自然,狄德罗主要是一位哲学。。
家——就这个词在18世纪法国的意义说。
他在政治经济学方。。。。。。
面是弱的。但在这个范围里,他完全不是一个瞎子。所以当他在向叶卡捷琳娜提出的建议里坚持必须发展俄国的生产力和增加产业工人的数目时我们就会感到我们的祖国给这位天
①《伟大的改革》(纪念册)
,第3卷,第142、143页。
②例如,列维克在《俄国史》(《HistoiredeRusie》,巴黎1792年版,第Ⅳ卷)里指出俄国农奴生产者在工作中缺乏精细认真。
-- 324
23
才的法国人的印象是一个经济极端落后的国家的印象了①。
同时,可以明显看出,他很理解农奴制关系的统治,对于俄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么强大的阻碍。
再说一遍:像切丘林的意见一样,塔尔列的意见也是一种极端。真理在这两种意见的中间。但我并不认为真理同这两种意见的距离是相等的。塔尔列是太偏了,可能真理同他的意见的距离要比同切丘林的意见的距离来得更远一些。

“如果私人能够了解国王的思想,普通人能够理解天才者的计划,那么,我就看到陛下正在悄悄地致力于建立第三等级。”
狄德罗这样向叶卡捷琳娜二世说过②。
然而他错了;只是因为事实上爱好虚荣的女皇在我国采取培养“中等人”的措施,不是“悄悄地”
,而是大喊大叫。其实,她也很难“悄悄地”采取这种措施。所有由于某种原因愿望叶卡捷琳娜取得成功或其臣民得到幸福的人们,都对这种措施发生兴趣,并力争其实行。非常有名的修福元夫人——在她的客厅里对当时时髦政治经济问题多所议论,——很亲切地提到北方的西米拉米达③,说她没有第三等级是不行的。
俄国驻法国宫廷的
①MauriceTourneux:《DiderotetCatherineⅡ》(《狄德罗与叶卡捷琳娜二世》)
,巴黎1899年版,第284,288等页。彼得堡给予狄德罗的印象是很有意思的(第284—285页)。
②《狄德罗与叶捷琳娜二世》,第183页。
③传说中的亚述女皇,希腊文学作品说她曾建造空中花园。——译者
-- 325
323
公使。
A。
戈利岑公爵在其给副首相A。
M。
戈利岑公爵的Z信里,也以不同的词句说了同一意思。这些信叶卡捷琳娜都很仔细地看过,信中讨论了承认农奴的私有财产权的利益。。
A。
戈利岑写道:“私有权是形成第三等级所必要的。
Z没有它,科学和艺术永远不能繁荣。“
在“沃龙佐夫公爵档案”里,印有《关于法国贵族的自由和第三等级的利益的简要说明》一书,所论亦属于18世纪。
“说明”显然暗示俄国说:“任何大国无论其如何强大,如无第三等级,皆不得谓为完善,这一点是必须明确地看到的。在这种国家里,奴隶的恐惧代替了鼓励;贵族所制订的严厉制度,苛求无度,是没有效力的,因为没有其他鼓励的动因。对于一个被剥夺了希望,不可能有进取心的人民,还能要求什么呢?但是对于有第三等级的国家,这种话就不能说了。在那里,第三等级的人只要他应该得到,便没有不能得到的地位。第三等级是伟大人物的学校,在这个等级里教育着各种善良的臣民,国王在必要时可从他们当中找到具有各种才能的人”
①。
为了使祖国趋于“完善”
,《说明》的作者认为必须“在俄国建立第三等级”。基于这一目的,他主张“对所有著名的商人和光荣的艺术家出售解放”。一切“艺术”都应分为各种行会,而且每一行会都应为其全体会员购买解放。此外,必须把所有受过高等教育并取得必要证书的人们从奴隶依附地位中解放出来。
①《沃龙佐夫公爵档案》,莫斯科182年版,24卷,第322页。
-- 326
423
《说明》的作者说:“当每人都能按其才能各司其职的时候,则大家便可与其他已获解放的人们无形地组成一个第三等级的集团。”国库可从这一集团的产生中获得利益:“第三等级一经成立,其地位因解放而提高,从而在商业或工业中巩固地站住了脚,便更能偿付国家的租税,按照以前那样偿付,或如认为应当,也可改变租税的数目①。”
我们已经知道,国库利益的论点早就注定要在俄国政论家的议论中占一重要地位。
这种关于“中等人”可给国家带来利益的意见,表明对于第三等级在西欧社会发展史中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相当深刻的理解。而对于在俄国培植第三等级的关怀,更显示出人们业已意识到这一等级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微弱的。叶卡捷琳娜答像前述修福元夫人的信,也明确地表明对这后一种情况的理解。信中说:“我再次答应您,夫人,我将对此关怀,但在俄国建立第三等级对我该有多难啊!”
顺便说一句:一个学者在讨论我们在这里所考虑的问题,即叶卡捷琳娜朝代的俄国是否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问题时,对于当时的活动家——无论是俄国的,还是外国的——的这些意见,是不能不加注意的。
关于当时俄国的工业状况。我们已经知道的数字证明那时的活动家的意见是正确的。此外,我们还有一些统计数字更能证明他们的意见是有根有据的。
第一次人口普查表明,属于商工等级的居民(商人、行
①同上书,第323页。
-- 327
523
会会员及小市民)不及纳税居民的3%(2。
9%)。
1769年即约半世纪后,这两类居民的比率仍旧是商工等级仅占俄国本部纳税居民之134。这当然不是说,俄国的经济没有任何进B展。在将近半世纪里,为出卖而进行的生产扩大了,手工业发展了,制造工业的数目增加了。
这一切虽然进展得很慢,但还是进展了。这一切无疑地引起了俄国生产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某些改变。那些利于保持过去情况的人们甚至开始表示为未来担忧①。但是当时在上述关系上所完成的改革还过于微小,不足以比较显著地影响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仍旧是取决于贵族和农民这两个。。。。。。。。
主要社会力量的对比。贵族不仅没有丧失其在国家中的统治。。。。。。。。。
地位;相反,他们的等级优势恰恰是在18世纪下半期才形成并终于巩固起来的。这一情况自然对农民阶层的地位有不利的影响。当贵族争取解除其对国家的强制服务时,农民也希。。。。。。。。
望国家解除其对贵族的强制服务。这同旧莫斯科国家的内部。。。。。。。。
关系的逻辑是完全符合的。但在新的俄罗斯国家。在“彼得堡时期”的国家里,却是另一种逻辑居主导地位。最高等级利用贵族近卫军也积极参加了的宫廷政变来准备摆脱强制服役,现在却开始把领有人烟稠密的地产看作一种与服务国家毫无因果联系的“贵族”权利。他们竭尽全力地为自己巩固这一权利,而剥夺其他等级的这一权利。的确,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早在他们得到解放自己以前便几乎获得完全胜利。
如果彼得一世时曾允许商人为工厂和作坊购买有居民的土
①因为贵族的地产在我国在18世纪下半期已开始负债累累了。
-- 328
623
地,那么,在伊丽莎白时则根据1746年的法令,规定“以后商人……高级僧正和寺庙执事,大贵族等,拨给商人行会的农民,以及哥萨克,驿站车夫和其他交纳人头税的平民知识分子,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购买人口和有地和无地农民(除根据法律和命令准许保有大庄园,世袭领地和农奴者外)
,并不得写这种地契。“
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时,购买带有农奴的土地的权利,几乎完全属于世袭贵族。几乎只有他们才有购买无地农奴的权利①。
这样一来,能够成为农奴制的主体的人们的范围,是缩。。。
小了。与这一过程相平行,能够成为农奴制对象的人们的范。。。。
围,则扩大了。。。
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登记归各种人名下的,也就是登记为奴隶的有:1)被自由释放和过去为奴隶的人们,他们自由地生活着,但不适宜于服兵役;2)不能记忆其血统关系由十岁以下幼年(登记为收养人的奴隶)
;3)地主村庄中的被遗弃者和私生子;4)无实际职位的神职人员的子女,以及多余的教堂低级职员及其子女(登记为他们居住处所的世袭领主的奴隶)。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根据塔季谢夫的见证,许多教堂执司亦依附地主为奴隶,前自地主村庄征调入伍,退伍后回归故乡的退伍士兵的子女,亦登记属于地主。最后,农奴数目的增加还由于俘虏的被奴役,东方异族人之被购买,以
①见B。。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