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二卷〔俄〕戈

_22 普列汉诺夫 (俄)
试举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关于一般责任、特别是对祖国的。。。。。。。。。。。。。
责任的观点为例。这是我们常常在苏马罗科夫悲剧角色的独。。。。。
白里听到的。且看其在那里的色调如何。
舒斯基公爵的女儿克谢尼娅受到僭王季米特里的死的威胁,公爵对女儿说:②
为了祖国的城市,女公爵呀,死吧!
同样,诺夫戈罗德市行政长官戈斯托梅斯尔教训他的女儿伊利梅娜说:③
在责任说话,或应表达对人民的爱的地方,那里没有情人,
①《苏马罗科夫》,第146页。
②《僭王季米特里》,第5幕最后一场。
③《西纳夫和特鲁沃尔》,第3幕第1场。
-- 300
892
那里便没有父亲,那里也没有亲族。
谁能负起自己的责任,纵受灾祸,亦所安心。
哈姆雷特表示过一种信念,认为:无论是被俘,无论是自由,……高贵的心,都应是正大光明①。
我们在温柔的奥费利娅那里也听到:我不愿拿耻辱去寻求光荣。
私情和责任的斗争是苏马罗科夫的悲剧《霍列夫》的第一个(在时间上)
“情感的高潮”
俄国公爵基伊的兄弟——霍列夫,爱上了被基伊推翻的前公爵扎夫洛赫的女儿奥斯涅利达。她以俘虏的身分住在基辅,也对霍列夫表示相爱。但他是她的父亲的死敌,所以她认为不应该顺从自己的感情。
她在第1章第3场里承认爱他,但否定任何同他结婚的想法,因为这是道德所不允许的。
我的公爵呀,不要再抱着这种希望吧!
①《哈姆雷特》,第1幕第2场。
(这里指的是苏马罗科夫所写的《哈姆雷特》一剧,而不是莎士比亚所写的。——译者
-- 301
92
命运要我受这苦难,命运已把我你永远分开,爱情空自将我们联在一起。
斯涅利达怎能同这样一个人结婚:他的哥哥推翻了我父亲的王位,无耻地把我同胞的尸骨堆积成堆,扎夫洛霍夫野兽般坐上王位,同胞们遭受无情的屠戮和摧毁,我们的碧血染红了整个城市,奥斯涅利达也被俘成为奴隶。
皮龙啊!
你为什么免我于一死?
你留给我生命,可你怎能使我感到光荣?
或者你是为了使我更艰难地忍受压迫?
我与其存活在这沉重的不自由中,眼看强盗坐在我父亲的王位上,倒不如就此死去!
在奥斯涅利达的心中,爱情与责任感斗争着,这同在柯尔涅尔那里,希曼娜心中的爱情与责任感斗争着一样。而无论在这里或者那里,斗争的心理过程是没有任何被歪曲之处的。
无论在希曼娜或奥斯涅利达那里,责任感都战胜了爱情。
这丝毫并不证明歪曲。
霍列夫的心情也丝毫没有被歪曲。在他那里也进行着同样的情感的斗争:“责任感驱使他去同逼近基辅的敌人作战。
-- 302
03
但这敌人是他所钟爱的女儿的父亲。
因此,霍列夫不仅动摇,而且感到剧痛。
这时,道德上的折磨使他发生深沉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于我们的时代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基伊对他说:拿起武器吧,你的责任在召唤,战场上的光荣,期待你以胜利。
霍列夫回答说,他早就学会了不害怕敌人并忍受疆场上的痛苦,但他不能不想到战争的牺牲:但贪婪的死神吞噬了多少战士啊!
寡妇怎能赞美她的丈夫倒在敌人的血泊里勇敢地手握刀剑长眠?
唉!多少死于刀剑的父亲、丈夫和子弟成为禽兽的食料,多少灵魂被抓进了地狱!
怎么办呢?难道这一战士会想到任何时候都不应用暴力去对抗罪恶?否。他只是要确定自卫和对别人进行侵略之间。。。。。。。。。。
的区别。他不认为对扎夫洛赫作战是正义的,因为扎夫洛赫只是想把他的女儿从俘虏中解放出来。霍列夫说:当责任要我们作凶死的牺牲的时候,我们就去死,但现在并没有这一要求。
当非死不能拯救人民的时候,我们将一齐跳下深渊,
-- 303
103
我将首先跳下。
但现在人民和王位都未受到威胁啊,而给我们剑又只是为了自卫。
他不只是举出了这一卓越的差别,他痛苦地认识到扎夫洛赫的合理要求可能导致可怕的流血,因而想起人们一般在军事冲突中带来大量不必要的残忍:当我们出于责任而与敌人作战并且不区分自卫与报复的时候,我们彼此本来都在流血,我们貌似勇敢,却比恶兽还要凶狠;低贱的阿谀给恶行以什么名义?
杀人抢劫被称为英雄,我们结束了战争,报复已获胜,眼看贫苦人痛哭悲啼,却不怜悯。
结果,在霍列夫那里,责任对爱情也占了上风。当刚刚要实行自杀的奥斯涅利达要求他给她以逃到父亲那里的可能时,——必须指出,她的父亲也是反对她同霍列夫结婚的,而且已在进攻基辅,——他拒绝了。按照他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这种行为将是叛变,而叛变的行为是奥斯涅利达本人也不会赞同的。
……你想想,考虑一下,我能这样恢复你的自由吗?
-- 304
203
那时全城将对我有什么议论?
你自己也将说些什么?
…………
奥斯涅利达能够爱一个叛逆吗?
不,应该公正!应该给我国18世纪文学以应有的地位。
是时候了,应该否定那种在我国流行的以为这时期的文学无内容的意见。它是有内容的,当然,是它自己特有的调子。
旧莫斯科罗斯的居民,如果不能逃往“美丽的荒原”
,必须负担这样那样的赋税,如果不能借口“不知下落”而躲避,便必须为皇帝服务。但他们是很少想起他们对祖国的“责任”的,也极少想到一旦与别国居民发生敌对冲突,应如何自处的。他们完全心安理得地从事烧毁、掠夺,甚至对与他们同血统、同宗教的立陶宛罗斯的城市和村庄,也用各种方法夷为废墟。彼得改革后产生的文学很快就看出了从旧时代遗留下来的概念的贫乏,并想方设法予以补充。一切文学部门,就是人所共见的颂歌也不排除在外,都曾致力于此①。
讽刺作品的影响完全可能比所有其他各类文学的影响更大。然而一般悲剧,特别是苏马罗科夫的悲剧还是作了不少贡献②。
这就是文学在罗斯欧化的伟大事业中的伟大功绩。
①只有我所引录过的那类故事才是例外。但这完全是一种特殊的文学。
②苏马罗科夫的学生克尼亚日宁所写悲剧,应认为差不多是我国18世纪上半期的最有思想的悲剧。
-- 305
303
Ⅷ在国家的利益要求死的时候,一般的死者应该忘记他本身的利益、悲剧就是这样教导的。至于登上王位的人物,悲剧则要求他们首先尊重法律。我们已经知道的俄国公爵基伊的兄弟霍列夫就说:那些创造了法律的人,对于自己的法律自己也要服从。
他又详细举出了一个统治者应有的品质:君主应多深谋远虑,如果他想戴上王冠不受毁诋;如果他想光荣不朽,他应是公正而慈悲①。
上面提到的女公爵克谢尼娅祷告上帝:让我们看看一个在位君主,服从真理弃绝非法的意志吧!
暴君只以他的意愿为法律,真理已经泯灭了!
但公正的沙皇为了他们的光荣不朽,应在臣民幸福的基础上
①苏马罗科夫:《哈姆雷特》,第5幕,第1场。
-- 306
403
建立各式法律规章①。
我们感到惊奇的是,这位对政治表示了深切兴趣的少女,竟要求信仰自由,要求统治当局对臣民采取宽容的态度。
世界上只有这样有皇帝身分的男子是幸福的:他不使我们的灵魂受到束缚,他把社会利益看得高于自己,他由于宽容而美化了沙皇的高位,他给臣民以平安的时日,只是对恶行奋战不息②。
严厉,但公正的公爵基伊在解释他为什么一点也不担心他的臣民会叛变时,指出了他对臣民的态度。他向大贵族斯塔尔韦尔赫说:试想,叛徒能搞出什么名堂?
在无数人民中许多人真心矢忠于我,难道他能引起他们的愤恨?
我的统治建立在仁爱之上,人民自然地对我崇敬。
他们视我为慈父,由衷地对我忠诚③。
戈斯托梅斯尔的女儿伊利梅娜劝告西纳夫公爵说:你已开始慷慨无私地统治这个国家,
①《僭王季米特里》,第2幕,第1场。
②《霍列夫》,第2幕,第1场。
③《西纳夫和特鲁沃尔》,第2幕,第6场。
-- 307
503
人民显得平安幸福;自然所以产生了你,就是要使你的智慧臻于真理,要你揩去哭泣着的奴隶们的眼泪①。
这措词是多么值得注意啊!臣民是统治者的子女。但同。。
时他们又是他的奴隶。不仅伊尔梅娜一人这样说。在同一幕。。
的第1场里,西纳夫从他的兄弟特鲁沃尔那里也听到这样的劝告:啊,公爵呀!
对于你的奴隶,你的亲爱的子女,不要用别的方式去统治啊!
在《哈姆雷特》一剧里,波洛尼所宣扬的是毫无掩饰的独裁制度。
谁来宽恕皇帝?
人民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皇帝是上帝,不是从属国家的人,谁穿上了王袍、戴上了王冠,他便是全部真理、权力,对他说来,没有法律。
但赫尔特鲁达完全以伊尔梅娜——即苏马罗科夫本人的精神反对他的这种意见:聪明公正的皇帝不应这样,
①同上,第2幕,第5场。
-- 308
603
英明的皇帝应在各方面成为榜样,他比所有臣民更遵守真理,在真理的基础上建立所有的法律。
应永远铭记:人的一生都是短暂的,皇帝也是这样的人。
殷勤的奴隶都是他的子女,从他的节杖里流出无穷的欢乐。
皇帝遵守真理,从他的节杖里流出快乐,然而他的子女——臣民,却仍是他的奴隶!这是当时(先进的!)俄国意识形态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或许,可以说像18世纪的所有先进作家一样,苏马罗科夫是开明的专制制度的拥护者。然而问题就在这里:他的悲剧所说的,实质上就是开明的专制制度的一种,除称之为开明的君主独裁制外,便无其他名称。。。。。。。。。。
俄国的悲剧是模仿法国悲剧的。
然而我们往后便可看到,法国悲剧里没有把独裁制(哪怕是开明的独裁制)
理想化。
而。。。
且就是无限制君权制的以前坚决拥护者波修埃,也认为必须声明臣民对君主的奴隶式服从,是同法国道德相抵触的。这。。。
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这一问题上,思想的秩序也是同事物的秩序相符合的。
罗蒙诺索夫说:“因为我国的诗创作是刚刚才开始的,所以不适宜的东西不应吸取,好的东西不应抛弃。应该注意仿效什么,仿效谁。”比他更早一些时候,。沙尔特科夫在英国研j究欧洲各国的“规章制度”时,也只是挑选了“适合于君主专制的东西,而不是选择了适合于共和制或议会制的东西”

-- 309
703
以备本国之用。
我国18世纪的文艺作品也是这样。
它也是力求不吸收不适用的东西的。它从西欧社会政治思想的丰富宝库中,仅仅选择了“适合君主制度,而不曾选择适合共和制或议会制的东西”。而且对于“君主专制”这一概念,它也赋予本国的色调。思想的秩序取决于事物的秩序。
尊重法律,对自己的子女——奴隶应该“宽容”
,保护被欺凌的人,……这些要求同上“十字架请愿书”的人们对莫斯科君主提出的要求有何区别?任何区别也没有。这一点应该记住。
彼得改革没有变更了臣民对俄国君主所提要求的范围,而臣民因种种原故是和“俄国现实”不妥协的。彼得改革不能改变它,因为改革的直接政治后果是使社会力量的变动无。
损而有利于中央政权。唯一的差别是,“十字架请愿书”的要。。。。
求是由一个业已衰朽的社会阶层——大贵族提出的,而对开明的独裁制发出的关于尊重法律和对臣民采取“宽容”态度的谏言,则是来自俄国拥护西方启蒙运动的阶层。这个阶层命定要成长和巩固起来,尽管这种成长和巩固的过程是迟缓的,有时还要使其中的贵族门第的代表失望。
苏马罗科夫在所写《哈姆雷特》一剧中,通过赫尔特鲁达之口提醒君主要注意人生是短暂的,也就是要注意死后对恶行的责任,但赫尔特鲁达只是顺便提到这一问题。而僭王季米特里——也是完全意外地!——却详细地谈了这个问题。他梦见他在地狱中受折磨的可怕情景:莫斯科周围的美好地方消失了,地狱从深渊中向我张开大口,
-- 310
803
在地狱里我看到阴森的台阶①,在地狱里我看到悲惨的情景。
在地狱里我也在火焰中燃烧……
针对这种可怕的情景,还是这一残酷的暴君把仁慈的皇帝享受天堂幸福的极为美好情景与之对立:我再仰望天空,看见了天堂的村落,在那里——自然界的仁慈皇帝无限优美,天使向他们飞洒天堂的玫瑰。……
这种对比的目的是很明显的:使统治者知所警惕,向他们提出警告,让他们知道他们本身的利益——并且不是暂时的,而是永久的利益!——要求他们尊重法律,表现“宽容”
、或(完全一样)
“仁慈”。我们试一回忆库尔布斯基曾用阴间的审判来恐吓伊凡,那我们便可相信,彼得改革在这一最后论据(ultimaratio)的意义上,也没有在神圣罗斯引起任何直接的改变,因为罗斯居民在他们的君主表现得过于不“宽容”时,就曾诉之于这一论据。
我还想指出苏马罗科夫悲剧的另一特点。
像18世纪的法国悲剧一样,他的悲剧也攻击天主教。有些地方,这种攻击还是很激烈的。对于僭王季米特里关于俄国不愿服从罗马教皇的神圣性的意见,他的心腹之臣帕尔缅反驳说:我认为人与我有如兄弟,伪教士为了向愚民宣扬他们的伪神圣,为了谋取私利而使他们的神话受到崇敬,
-- 311
903
却散布了堕落荒淫。
………
英国、荷兰和德国半壁,都已卸除这一重负;整个欧洲完全排除以往恐惧的时期,很快就要到来,这过分傲慢的僧侣把自己看得与凡人完全不同,愚民对他像上帝般崇敬,也将从宝座上推翻下来。
僭王季米特里认为这种言论是“大胆”的。但这种“大胆”却由于一种情况而趋于缓和,即苏马罗科夫剧中的主角虽激烈地攻击西方的教会,但对东方的教会却是极为尊敬的。。。。。
在同一悲剧(《僭王季米特里》)里,格奥尔吉。加里茨公爵祷告上帝,请不要让天主教战胜东正教:啊,上帝!
请为罗斯排除这一灾难吧!
妙极了,无论在苏马罗科夫的讽刺作品或“寓言”
里,都看不到对俄国宗教界的攻击,而这在康捷米尔那里却是屡见不鲜的。这是因康捷米尔的情绪同彼得大帝的情绪要接近得多,而彼得一世是很看不起“大胡子”的。在苏马罗科夫的时代,当局对这种大胡子的态度要“宽容”得多。而大胡子方面就连过去对彼得改造活动的那种消极反对态度,也完全放弃了。像阿尔谢尼。马齐耶维奇那样的反对派行动只是例外,不能算数,它只能证明常规的正确。
-- 312
013
无论苏马罗科夫的政治思想的界限由于时代的条件,是多么狭隘,但其发表在诗、特别是在悲剧中者,都完全没有曲解当时俄国人的概念,而只是澄清了这些概念,因为它毕竟向统治当局提出了若干同莫斯科独裁制的规则相违反的要求,这个规则就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屠杀或赏赐我的奴隶。谁也不会说,像苏马罗科夫剧中一位主角(姆斯季斯拉夫公爵)关于高贵的那种见解,对于苏马罗科夫的同代人的政治发展,是毫无补益的:啊!高贵是我们光荣的唯一来源,法规便建立在这个真理上面,你是英勇行为和公共福利之母,唯有你才有力量把沙皇的高位支撑。
沙皇没有你便对人民大为怨怒,你的节杖便成为反对自由的利剑。……
-- 313
13
第六章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代社会力量的相互斗争

关于俄国经济发展在18世纪下半期达到了多么高的水平问题,在我国学术界的著作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以切丘林先生为其最显著的代表,另一种意见则是由E。
B。
塔尔列提出的。
按照切丘林的说法,“必须承认,在整个(18——著者)
世纪里,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是极为微弱的“。
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没有形成任何新的东西,它仍然停留在很低的经济水平上①。
与此相反,塔尔列则断言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朝代,甚至同欧洲大陆的最先进国家,如法国相比,俄国也全然不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关于自然经济在这个时代独特统治的“神话”
,应予否定。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朝代的末期,我国的工厂和作坊“完全不是温室中的植物,而制造工业亦已大有发展,
①切丘林:《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朝代俄国财政史》圣彼得堡1906年版,第374、376、378页。
-- 314
213
即令不是俄国输出的主要项目,无论如何也使俄国——根据外国人屡次的论断,——成为一个经济上不依赖邻国的国。。。。。。。。。。。。
家。“
①。Z这两种相反的意见中的每一种意见,都有它的极端性,因此要求作重要改正。
当然,18世纪后半期的俄国早已不是一个“仅有”自然。。
经济的国家。我们知道,在大俄罗斯的黑土地带,当时还盛行地主对农奴剥削的代役租制度。自然,农民是用货币来偿付代役租的。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和(教会财产收归国有。。。。。。
后)
经济农民向国家缴纳的代役税也都是用货币交付的②。。。。。
这一切要求出外营生和相当大规模的货币交换。观察俄国生活的外国人早就指出,19世纪初期的俄国农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同时从事其他手工业。这位观察家说,曾看到整个农村全部由手工业者,即实际上由家庭手工业者组成。属于这类农村的有梅德韦季茨克和基姆雷村,这里几乎完全住着鞋匠。在莫斯科和特韦尔省,有许多织布工,在下戈罗德省,整个村子从事制铁;在通航河流的两岸,大力地发展着造船业。
在莫斯科罗斯时期就已大有发展的手工业,18
①见他的报告:《叶卡捷琳娜朝代的俄国是否经济落后的国家?
》这个报告于1909年10月作于彼得堡大学历史学会,载《现代世界》1910年5月号。
②的确,也有例外。
1794年按每口征70戈比的人头税,提高到一卢布,就中增加额30戈比,在维亚特省和托波尔省均以半数征收粮食(B。
N。谢梅夫斯基:叶卡捷琳娜二世朝代的农民》,圣彼得堡1901年版,第676页)。但是,我们看到,这种例外是很少的。
-- 315
313
世纪下半期发展得更为迅速。同时,大规模工业亦大有进展——不过,主要是在数量方面。在叶卡捷琳娜登位时,共有984座工厂和作坊(矿场除外)
,而在她统治的末期,这个数字增为3161个。
切丘林先生没有说,当时的俄国居统治地位的,只有自然经济。但是,应该承认他的意见是同塔尔列的意见直接对立的,因为他否认俄国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
这是他的不对。
向前的发展无疑是有的。真理在塔尔列这边,因为他承认这种发展。但当这一有才华的学者断言,叶卡捷琳娜的俄国即使同法国相比,也不是一个落后国家的时候,他又太偏到相反的方面去了。
按照他的说法,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朝代的末期,我国的制造工业已经发展到即使它不是我国输出的主要项目,但无论如何也使俄国——根据外国人的屡次论断——成为一个在。
经济上不依赖于邻国的国家了①。。。。。。。。。。。。。。
这是错误的。首先,外国的评论,远不如我们尊敬的史学家所感到的那样肯定。
例如比申,这是他在报告中不只一次引证的一个外国人。
根据塔尔列先生所引述的比申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比俄国人更欢喜商业。但如我在我的《思想史》第1卷里所指出,许多外国旅行家也对中国人作过同样的评语。旅行家的这种评语,能否证明人们说中国与西欧相比在经济上是落后的等等,是犯了错误呢?显然不能。其次,比申承认俄国
①《现代世界》,1910年5月,第28页。着重点是塔尔列加的。
-- 316
413
人不但善于经商,而且善于经营制造工业。同时,他还指出了俄国自彼得大帝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他以为这些成就表明,俄国人以前所缺少的是(更先进的外国人)指导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