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瓦洛夫——著者)
,也只听他一人的话,对什么都不关心,而且继续保持其A习惯的生活方式。她简直是听任她的国家毁灭“。见《百年前的俄国宫廷》,第70页。
-- 189
781
够了。而为了看出彼得改革和伊丽莎白朝代的黑暗面,则需要具有对重大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的意愿;然而这种意愿却是罗蒙诺索夫所从来没有过的。
他是一个博学的自然科学家,在政治方面仍旧保持着天真的稚气①。
罗蒙诺索夫提出一种见解,认为思想家能够在俄国找到比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安全的庇护所。为了证实这一见解,他申述俄国由于“女皇的高瞻远瞩,”似乎享有特殊的安定,又指出俄国幅员辽阔,因而地理特点亦属多种多样。例如,“太阳的运行,整整一半都是在女皇陛下的广阔国土上完成的,这里可以在同一刹那之间看到每一星球的升起和降落,”
——罗蒙诺索夫问道,“研究天文地理,难道还有比这更方便的地方吗?”
②毋须证明,从文化史的观点看,这种论点是软弱无力的③。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几乎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一种思想,以为俄国的位置使他具有逐渐超过西欧国家的特殊优点。
这一思想后来时常被人提及。梦想实行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政治改革的我国革新家们对这种思想尤为重视,尽管这种思想并不是他们的特殊所有物。罗蒙诺索夫全然不想对这一思想作任何哲学—历史的论证。但是我们往后即将看到,方-维
①罗蒙诺索夫在歌颂伊丽莎白前,还曾歌颂其他前朝皇帝,如在攻克霍亭颂歌中歌颂了安娜女皇和其他一些人。在1741年11年政变后,他却完全心安理得地忘记了这件事,这就非常天真幼稚了。
②《文集》,第4卷,第268页。
③罗蒙诺索夫所提出的地理论点,使人想起果戈里对俄国的赞词(见《死魂灵》第一篇)
:“你本身既是无边无垠,在这里你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思想?既然有英雄用武之地,这里怎能没有英雄?”
-- 190
81
津却利用一些甚至在19世纪也为一切唯心史观的拥护者所信服的理由来维护它。
凡读过《论贫富》一书的人,都会感到波索什科夫对负担沉重的罗斯的苦难,是多么痛心疾首。这种心情是在罗蒙诺索夫的任何著作中都看不到的。他爱俄国和俄国人民,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他的童年印象,却与波索什科夫有所不同。
他不是想通过改正重大的社会“错误”
,而是想通过教育的普。。
及来服务俄国的。
他的思想在这个方向上作了不懈的努力。
甚至他对彼得的女儿的过分颂扬,也最少是部分地为了尽可能使她对教育事业多些照顾。
在1747年11月26日女皇即位周年大典时,罗蒙诺索夫的颂词把她捧到天上,同时却提出了一个广泛的启蒙活动纲领。
他说:“我们不仅满意女皇陛下的恩赐,而且在发现自然界的秘密和在研究绝顶智慧的造物主的奇迹中,享受安宁;在向学生传授教言时,欣然感到我们劳动的成果。不仅学生得到陛下的巨大援助,毋须为自己的需要操心,而只要努力学。。
业,则公共福利,亦皆齐备。在彼得所教育的俄国,没有一。。
处使科学得不到成果,没有一人不能享受科学的利益“
①。
在这样一般的形式上,——即通过普及科学以谋取祖国的福利,——就是所有各国的启蒙思想家为自己提出的纲领。但在每一个别国家之内,由于社会政治情况的影响,其具体措施,互有差异。我国18世纪上半期的启蒙思想家,在社会改革方面没有对纲领提出任何愿望。在这方面,罗蒙诺
①《文集》,第4卷,第266页。
-- 191
981
索夫用他自己的话说,时常由于出身农民而受人奚落,但也许是他们当中的最典型代表。
他热情地教育了本国的居民,但从来不敢教育女皇的政府。
同这位彼得堡的启蒙思想家相比,莫斯科的进步分子波索什科夫要求改正错误并因此瘐死狱中,真可算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了。然而,就是罗蒙诺索夫亦曾引起当局的不满。
俄国只是在不久以前才走上西欧教育的道路。政府邀请了一些外国学者来到俄国。但是请来的学者并不都是无私地爱好科学、而且也并不都是真正的学者。
他们鄙视俄国人,力图使俄国人屈从他们,把教育变成他们的垄断事业。像波索什科夫一样,罗蒙诺索夫看到了外国商人的这种剥削意图;而且也像波索什科夫一样,力图使俄国人摆脱对外国的屈服。
这种意图在他思想发展那种过程中,不能对其世界观引起民族主义的反应,但却给他许多烦恼。他虽然心情平静地看待地主所加于农奴的压迫,但发自内心地证明外国人对俄国的教育事业是抱有野心,又无善意。由于激动和不能自制,他有时以为他为教育事业而进行的斗争的结局,将是“体刑”
,甚至“死罪”。假如这两种刑罚他都逃躲过了,唯一的原因便是因为他是“饱学”之士。
在前面引录的献给伊丽莎白的颂词中,他用女皇的名义号召“俄罗斯青年”为俄国的利益而学习:“我愿见俄罗斯学院由俄罗斯的子弟组成;尽快在科学上臻于完善吧!
这是祖国的利益与光荣,这是我们父母的意愿,这是我的意愿的要求。“
然后,他又用同一女皇的名义向俄国青年学生指出了一
-- 192
091
系列有待解决的任务。
“我们祖先的事业尚无记述,彼得的伟大光荣尚无应有的歌颂。努力丰富你们的智能,美化俄罗斯的语言吧”。这是未来的历史家和文学家的课题。至于未来的技术家亦有其迫切的业务,“在我的广阔大国中,蕴藏着不可估价的宝藏,它们是自然的赐予,但迄未开发,只是等待着技术人才。你们应该以极大的努力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你们应竭尽全力以报答我的恩典”
①。
俄国人应该学会自立更生,在科学和技术上成为独立的工作人员——这个思想,罗蒙诺索夫是念念不忘的。在1747年献给伊丽莎白的颂歌里,有著名的一段:啊,您,祖国从内心期待着您,愿望看到外国怎样称道您的幸福岁月!
勇敢些吧,今天受到鼓舞的人们,用满腔的热情向您表明:俄罗斯的大地能够产生自己的柏拉图,也能够产生才思敏捷的牛顿。
在这同一颂诗里,重弹了罗蒙诺索夫所同样重视,而且无疑地为波索什科夫所热烈赞同的思想:即俄国人学好科学知识,应该促进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①《文集》,第4卷,第269页。
-- 193
191
这科学艺术的女神,献出了里菲山巅的矿场。
你代代继承,在这里寻找金银。
深位矿压碎在山岩的裂罅里,俄国人随手便可获得。
贵重金属从山中采出,自然将它们藏在那里,白天的星体使它们闪闪发光,强烈地阻挡人们的目光观望。……
罗蒙诺索夫在患着致命的病症的时候,还对派遣俄国大学毕业生出国,极表关怀。总之,必须看到他对科学和教育问题的重视,远远超过“学术侍从”。坎捷米尔以为执行公务比从事文学活动更为重要。而在罗蒙诺索夫看来,执行公务便是要为俄国科学和俄国教育孜孜不倦地工作。读者当能同意,这位“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庄稼汉”
的观点的这一特点,是值得大加赞扬的。
我的计划不包括对罗蒙诺索夫的文学著作作出评价。虽然如此,我却不得不指出他喜欢写“宇宙诗”的倾向①。现在让我想到别林斯基的评语。他指出罗蒙诺索夫的诗,在当时是非常好的;在他的同代人中,谁也没有写过这样好的诗。
别林斯基又说:杰尔扎温只是在这位伟大先驱者之后前进了很
①焦尔丹诺。布鲁诺极喜欢写宇宙诗。但与罗蒙诺索夫不同,他是一个泛神论者,这使他的宇宙灵感具有一种特殊的形式。
-- 194
291
小的一步,而这也只是就他的最佳作品而言;至于他的较差作品,则远不及罗蒙诺索夫①。但是,我们知道,文学从来不是罗蒙诺索夫的主要志趣。
史学从来不仅不是罗蒙诺索夫的主要志向,而且一般说来,也不是他认真从事的一门学问,虽然他认为俄国学者必须记述伊丽莎白的祖先、特别是彼得一世的事业。当伊丽莎白亲自向他表示“愿意看到一部用他的笔调写成的俄国史”
时,他按照他平素的习惯、努力研究了各种资料。但是他研究资料的结果,却未产生任何优秀的东西。他的思想并未对现在或过去的社会生活,有何深切了解。他不了解史学家的任务;索洛维约夫说,他是从纯粹文学的观点去研究历史的,因而在俄国历史科学中造成一种文学流派,这个流派在他以后长期支配了俄国历史科学②。罗蒙诺索夫认为他应该“揭开”俄罗斯民族的“古代”和我国历代君主的光荣事业。因此,他所著《俄国古代史》便成为一种新的颂词。不过,按照索洛维约夫的说法,在这部史书里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关于斯拉夫人历史的个别问题的正确的、甚至精彩的意见③。
罗蒙诺索夫在致力于历史研究时,对于有学识的外国人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的高傲的、使他痛心的看法,不曾一刻或忘。他想好好地粉饰我国历史、希望“任何人都能从俄罗斯
①参阅《别林斯基文集》,第7篇论术尔扎温的著作一文,莫斯科183年版,第87页。
②《索洛维约夫文集》,第1391页。另参阅。。
米柳科夫:《主要流派》,C S第24页。
③同上书,第1355页。
-- 195
391
的古代传说中看到可与希腊及罗马媲美的事业与英雄,而再无理由使我们在他们面前相形见拙。“
我想,波索什科夫在这里也会完全理解和完全同意罗蒙诺索夫的。罗蒙诺索夫将俄国与罗马史作了比较,他发觉两者之间,用他自己的话说,有着确乎不大的“相似之处”。罗马王时代(“领地”)相当于最早的俄罗斯大公割据专制时代。共和国时期(“共和制”)
类似“我国之划分为不同的大公国和自由市,在某种形式上构成一种共和政权”。最后,帝国时期,罗蒙诺索夫认为“相当于莫斯科君主的专制制度”。
唯一的差别在于罗马国家由于共和制而兴盛起来,但由于君主专制而趋于衰落;而俄国则相反,各种意义不同的自由使它濒于极度的破坏,但君主专制却使它昌盛,巩固和获得光荣。读者看到,在这种历史比较里,有许多幼稚的东西,而很少有启发性的东西。索洛维约夫很正当地称之为奇谈怪论。
按照罗蒙诺索夫的说法,彼得把俄国提高到光荣的顶峰。
在这种观点之下,他自然要把以后的全部希望寄托于俄国君主的开明活动。罗蒙诺索夫同“学术侍从”一样,认为在我国,进步活动的倡导只能属于政府。许多俄国进步人士,都在他以后长期地这样设想。
再说一次:罗蒙诺索夫的主要志趣是自然科学,就在女皇要求他用适当的“笔调”编写俄国历史时,他也不愿放弃这方面的研究。
在19世纪我国自然科学家都把许多极端重要的发明归功于罗蒙诺索夫。例如,他们说罗蒙诺索夫是对煤的形成和琥珀的产生提出正确观点的第一人。柳比莫夫教授断言,罗蒙诺索夫在研究大气电时所构成的理论,也许超过
-- 196
491
了所有同代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见解。但是在他的所有物理理论中,最重要的是他否认热素论,而将热当作一种特殊运动形态的学说。如果专家们能够对罗蒙诺索夫的自然科学功绩重新作出批评的估计,那将是一件大好事。然而就在现在也很明显,罗蒙诺索夫确乎是一位异常卓越的自然科学家。他的同代人之一、著名科学家艾勒写道:“罗蒙诺索夫关于物理及化学的一切记述,不但好,而且极好,因为他对最奇异的、完全未曾研究过的、且为最伟大的天才所不能解释的问题,作了极为认真严肃的记述,所以我完全相信他的解释的正确。”
不过,罗蒙诺索夫的自然科学贡献问题,应由俄国自然。。
科学史家来研究。
在俄国社会思想史和我们祖国欧化史中,当。。。。。。。。。。。
以研究罗蒙诺索夫的学术著作所遭遇的骤然看来不完全可以理解的命运问题,更为合适。
布利奇提过这一问题,他忧郁地指出:这些著作对我国科学发展过程,没有发生影响,它们只是在1865年(即罗蒙诺索夫死后百年)举行罗蒙诺索夫纪念时,才引起俄国自然科学家的注意。
布利奇问道:“为什么现代欧洲科学没有利用他的天才发明呢?为什么同罗蒙诺索夫走着同一道路的俄国学者不会注意他的著作呢?研究这些著作岂不可以一下子就给他们提供正确的科学概念,而避免对欧洲的拙劣旧调重弹进行艰巨和不必要的研究吗?”
①
在探讨这个问题以前,不妨先说几点一般性意见。
①C。
A。
文格罗夫出版的论文集《俄国诗》中的论文《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圣彼得堡1893年版,第94页。
-- 197
591
试想有两个国家,其文化发展的程度各不相同。落后的国家向先进的国家学习,逐渐在各种不同的科学和文学领域里涌现出自己的人物。某些人物可能具有特殊的才能。但是一般说来,落后国家在若干时期之内还将必然成就不大,因而先进国家的知识界对之完全没有,或者很少有兴趣。
例如,。。
德国在十三年战争以后,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故在整个18世纪、特别是在该世纪上半期,必须向这些国家学习许多东西。因此,德国的哲学和文学虽已获得巨大成就,却仍为这些国家的知识界所不甚知悉。另一例子是,当俄国文学中已有第一流天才从事写作时,西欧(包括德国)的读者却完全不知道俄国文学。不仅如此。落后国家的优秀人物如未。。。。
在先进国家中得到承认,亦不能在本国得到承认,他们的同。。。。
胞会对“土生土长的”力量抱着相当大的不信任(《我们哪能比得上啊!
》)。
不能否认,俄国人只是在西欧对俄国文学表示折服以后,才重视其文学的巨大意义的①。
我不问这是好还是坏?我只是说:过去如此,将来也会是如此。由于非常明白的社会心理原因,过去如此,将来也会是如此。如果我们注意到这一原因,我们便会明白,为什么(如布利奇所设问)罗蒙诺索夫的学术活动不曾对西方科学的发展过程发生影响?为什么这种活动甚至很少引起与他走在同一条道路上的俄国学者的注意?他是第一个俄国人,既不曾在国外,也。。。
不曾在国内取得理应属于他这样一个具有罕见的才能的人的
①我们不久前才确信,多亏凯尔文勋爵,我国的列别杰夫才成为物理学的伟人。
-- 198
691
影响。
然而论其遭遇,如俄国古话所说,他“在其同类中,并非最后一人”。
像书籍一样,卓越的思想家也是有其命运的。
不能说,他们的命运是他们“自作自受”的。他们的命运是由他们的祖。。。。。
国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
然而这还不是一切。罗蒙诺索夫的自然科学著作是很出色的;但他远远没有能够为自然科学尽其力之所能。他的生活环境迫使他分散了自己的精力。他必须在那些预定的喜庆场合,在各种极为隆重的集会上发表散文和诗;还有各种颂歌、祝词以及“题词”
,都占用了他的不少时间,更不用说;他的一些重要职务,也都妨碍他全力以赴地从事他认为重于一切的事业。但他不仅是学者。他同时是教育家。他曾写信。。。。。
给舒瓦洛夫说:“我的唯一愿望就是要使大学成为我们所热望的潮流,从这里能够产生无数罗蒙诺索夫。”
尽人皆知,他为莫斯科大学的建立尽力奔走,并为整顿。。。
该校的教学工作,作了许多贡献。其后不久,罗蒙诺索夫又要求对彼得堡大学进行根本改造,这个大学当时附属于科学。。。
院,苟延残喘,很难维持下去。他主张这所大学应脱离科学院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他的这一主张,直到亚历山大一世时才得到实现。
但是教育机关必须有教科书和教材。
于是,罗蒙诺索夫着手编订。
他写了《修辞学简明教程》(1744年)
、《雄辩学简明教程》(1748年)
、《俄语语法》(1755年)
、《论
-- 199
791
宗教书在俄文中的用处》①。这一切不足以概括他的教育活动,但任何人都能理解,这一切需要很多的时间,而在其他条件下,这些时间是可以用于自然科学的。在罗蒙诺索夫的身上,教育家与学者发生矛盾,从而妨碍他充分发挥他的天才的科学智能。
然而罗蒙诺索夫不能放弃他的教育家的活动。
他对祖国的热爱不允许他放弃。
我国社会思想史中的主要人物是启蒙思想家。其中某些人物具有巨大的理论力量。但是实在说,启蒙活动差不多经常使他们脱离“纯科学”
的研究。
他们自己也很知道这点。
在俄国启蒙思想家中居有极为光荣地位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先进俄国人到底应该怎样为祖国服务问题,提出以下值得注意的观点。
他在《俄国文学的果戈里时代概论》中写道:“德、法、
①他对于俄文的意见如何,下面一段话里表现出来:“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常说:西班牙文宜用来同上帝接谈,法文宜用来同朋友接谈,德文宜用来与敌人接谈,意大利文宜用来与女性接谈。但他如知道俄文的精巧,他当然会补充说,用所有这些语文来谈话都是不适当的,因为他会发现在俄文里有西班牙文的华丽,法文的生动,德文的严谨,意大利文的温柔,此外,还有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丰富和在表达上的简洁。这一切的详尽论证,需要在别的地方和其他场合去作,我对俄文的长期琢磨,使我对此深信不疑。西塞罗的雄辩,维琪尔的华丽,奥维德的口才,都不会在俄文里丧失其优点。最精微的哲学想像和判断,宇宙结构及人类交往中的多种多样的自然特性和变迁,都在俄文中有适当表达词汇。如果对某事未能准确表达,则其责任不在于俄国文字,而在于对俄文没有掌握充分的技巧”。
《文集》,第4卷,第10页,见献给保罗。彼得罗维奇大公的《语法》一书。这段话很像屠格涅夫对俄文的热情评语。罗蒙诺索夫不象屠格涅夫说得那样简洁,但却是同样真诚。
-- 200
891
英等国的许多伟大人物所致力的目标,虽与其祖国的福利无直接关系,却享有自己的荣誉。
例如,……许多伟大学者、诗人、艺术家所注意的只是服务于纯科学或纯艺术,而不是某种特殊的祖国需要。“这种情形在俄国是不可能的。
“将来在我国、也如在其他国家,会有专门为科学与艺术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但在我们还未能在学识上与最先进国家并驾齐驱的时候,我们每人都有另一更急切的事情要办,这就是尽其力之所及,促进彼得一世所开创的事业的继续发展①。
这一事业迄今仍在要求,而且可能将长期要求祖国的所有最有禀赋的思想和道德力量去全力以赴。“
②
这一见解不但对罗蒙诺索夫的命运,而且对许多俄国其他启蒙思想家、包括车尔尼雪夫斯基本人的命运,在很多方面作出了解释。每当怀疑某一特别有天才的俄国人何以没有在“纯”科学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时,想起这些见解是可大有教益的:时常会发现,这是因为他除了从事“纯”理论的研究外,还须承担其比这种研究更为迫切的任务。
3。农民的控诉——农民及哥萨克的骚动
在施特林写的罗蒙诺索夫颂大纲里,关于罗蒙诺索夫的“性格”提出了以下意见:“生活方式与平民相同,热爱科学,力求发明”
:“粗暴,对下级和家人甚严,求显达,鄙视同
①即在俄国传播西欧科学及哲学的丰硕成就的启蒙思想家的活动。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文集》,第2卷,圣彼得堡1906年版,第120—122页。
-- 201
91
侪“
①。
这只是在大纲里写出的一些简括意见,还没有发挥成文。
假如施特林写成了他的罗蒙诺索夫颂,则这些简括的意见可能会得到相应的发挥,我们也就可以更加明白这一天才的滨海居民到底怎样鄙视“同侪”
,又到底在什么意义上欲求显达。。。。。。。。。。。。。。。。。
罗蒙诺索夫的同事们,在官阶上与他相等,在才能上却是与。。。。。。。
他不相等的。他们不了解他,并时常妨碍他为俄国启蒙事业。。。
而工作。他怎能不鄙视他们呢?至于求显达,即在官阶上求升迁,这对于一个力求服务祖国、而由于出身卑贱、没有达官显贵的支持便不能实现这种高贵意图的人,乃是很自然的事情。他迁升得愈高,便可愈加不需要这种庇护。由此观之,求显达的愿望也可能是出自最理想的动机。当然,这种愿望的根子也可能部分地在于虚荣心。
环境的影响总是很强的,罗蒙诺索夫生活的环境是习于按官阶的高下来评论人的。尽管他的“生活方式与平民相同”
,尽管他的性格“粗暴”
,但他还是变成官宦阶级的一员了。罗蒙诺索夫服务于“学术”机关,死时却是一名五等文官,甚至是一名地主:伊丽莎白为了酬劳他的一篇颂词,把科罗瓦多庄园赏赐给他。他同人民的关系割断了。在他以后很久,有学问的非贵族出身知识分子同人民群众格格不入,而人民也不以为他们同真正的“老爷”有何差别。后来,有学识的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和附和着他们的“悔悟贵族”开始痛感其自身脱离人民,而渴求
①见《吉洪拉沃夫文集》,第3卷,第2部分,关于罗蒙诺索夫的第2篇论文。第30—31页。
-- 202
02
找到与人民接近的道路。但在罗蒙诺索夫时代,任何人对此都没有何设想。有学问的非贵族出身的知识分子都比较热情地在不同部门服务。贵族毫无悔悟之意。至于劳动群众,则无人予以关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彼得改革所造成的对他们说来的新环境。的确,“在俄罗斯的深处”
,几乎还是一切照旧。但是改革给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而前此只是勒紧农奴制的绳索。因此,人民比在阿列克谢。米海伊洛维奇朝代时,更频繁、更响亮地发出了愤怨之声。在触目惊心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司令部档案里,保存着许多有趣的人事文件,明白显示出当时的人民情绪。例如,我们在档案里看到农民有如下怨言:“自从上帝派他(彼得——著者)来到王国,我们就看不到光明的日子;给村社增加负担,交纳卢布,出大车,使我们农民弟兄得不到休息。”没有丈夫在身边的活寡妇,士兵的妻子也跟着说:“他算什么沙皇!
他使农民家业衰败,把我们的丈夫抓去当兵,使我们和孩子们孤苦伶仃,永世悲啼“。奴隶在这方面也不亚于农民。其中一人说:”假如他(彼得)长此活着,我们就会被他消灭。我奇怪,他为什么还不退位。他迟早会众叛亲离,孤家寡人……他算什么沙皇?
他是村社的敌人;不管他在莫斯科怎样手舞足蹈,他终将会人头落地“
①。
人民的不满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我在前面一章里摘录的拉林。多库金的那一篇“令人愤懑的信”
,对此作了明确的说明:
①引自索洛维约夫:《俄国史》,第3卷,第1368—1369页。
-- 203
102
“我们到处需用的木材被禁止使用,许多渔业、商业和作坊被夺走,遍地都是灾祸,严刑拷打逼交巨额不堪负担的租税,……许多人因此枉死,家业荡然无存,神圣的教堂长年失修,木石结构腐朽倒塌,……对从异教民族来的人,像亲人一般慷慨接待,对他们大事赏赐;而对穷苦的基督教徒,则严刑追偿租税,使其饥饿而死。大家彻底破产”
①。
索洛维约夫公正地指出,在阿列克谢。米海伊洛维奇朝代,人民爱护沙皇,将一切过错推在大贵族身上,但现在,人民对于沙皇却已开始作出非常不尊敬的评论了。然而必须看到这种对沙皇态度的改变,丝毫不意味着人民的政治概念的。。。。。。。
变革。在许多人民群众代表的心目中,彼得并不是真正的沙。。。。。。
皇,就是说,不是莫斯科国家中央政权的主要代表所应表现。
的那种沙皇。对于彼得这样的沙皇可以大发怨言,而对沙皇制度则丝毫不丧失尊敬。另一种假定,以为彼得并非沙皇出身,则这种怨言,更是可以容许的了。根据同一普列奥布任斯基司令部的材料,村妇们洗衣时议论:“他是什么沙皇!
他是德国女人的私生子,是换来的。纳塔利娅。基里洛夫娜皇后临死时对他说过:你不是我的儿子,你是换来的。“
有时,关于“调换”沙皇的事情,在民间有另外一种说法。
人们虽承认彼得是阿列克谢。米海伊洛维奇的亲生儿子,但又说彼得在旅居外国时已经死去,代替他回到俄国的是一
①这封信载叶西波夫所著《十八世纪的分裂派事件》,1861年版,第182—184页。文字仍照叶西波夫书中原样。
-- 204
202
个德国鬼子。无论对这件事情在民间是怎样说法,但结果总是认定统治俄国的是一个“换来的”沙皇,一个冒名顶替的沙皇。
只要在旁边没有沙皇的暗探,人们是可以信口雌黄的。
顿河一带的人们时常想起双重政权时代。据说,伊凡。
阿列克谢维奇沙皇仍然健在,现住耶路撒冷,“因此,大贵族肆行盗窃”。
“他爱老百姓”
,而彼得则爱大贵族。由此可见,这里群众的想像是将一个沙皇同另一个沙皇对立起来的;但这里群众的思想也未涉及沙皇制度本身。。。
如果“调换”之说可以解释彼得之倾向于德国人,即可以解释彼得何以坚决实行这种加重人民负担的转向西方,那它当然不能解除与这一转向有关的新的压迫。农民的骚乱遍及各地。彼得看到了这种骚乱的原因何在。他用其惯常的残酷手段去镇压农民,同时采取了某些措施,以减轻农民的悲惨遭遇。
1719年他下令各省省长:“由于有些无用的人将他们自己的乡村弄到衰败不堪的地步,他们酗酒、生活反常,不但不顾及乡村的需要,或对乡村加以保护,而且实行破坏,将各种不堪的负担加于农民,殴打他们,折磨他们,致使他们相率逃亡,十室九空,而对国家税赋,积欠日增。为此,特责成省长和地方官员严加监督,不使这种破坏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