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俄国社会思想史第三卷

_4 普列汉诺夫(俄)
③可是,狄德罗没有丧失说服她的希望。离开彼得堡,在回巴黎途中,他在海牙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在那里,很无礼貌地(用他自己的话说)
,手里拿着笔,读完了叶卡捷琳娜的《敕令》,说得简单些,就是在《敕令》上写了他的反对意见。就中第一条说:“除了人民,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国王。”
在一条反驳意见中说:一部写得好的法典应该这样开始:“我们,人民,和我们,人民的国王共同宣誓忠于法律。
①Maurice
Tourneux,Diderot
et
CathérineⅡ(莫里斯。图尔努:《狄德罗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巴黎,1899年版,第144页)。
②同上书:第150页。
③她后来将她的这一看法转告了塞究尔(Ségur)
-- 36
43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按照法律,我们都受同一法庭审判。
如果我们国王破坏法律,因而成为人民的敌人,则人民完全可以不再信守效忠的誓言,而仇视我们,追究我们,废除我们,甚至在必要时判处我们的死刑。“
请看,这已经够激烈的了。但是,狄德罗并不以此为满足。
他直接了当地、尖锐地说明了他对俄国政治制度的看法。
他写道:“叶卡捷琳娜毫无疑问具有君主独裁制权力(est
une
despote)。她是想保持这一权力并将其传给她的继位者,还是想截断它呢?如果她想保持它,那就让她随心所欲地草拟她的《法典》罢,她是不需要国人通过的。而如果她想放弃它,那就要把她的否定意见写进文件。
①“
狄德罗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将他的反驳意见寄给叶卡捷琳娜。可能因为他知道:骆驼穿过针眼是千难万难的。这些意见是在他死后才到达叶卡捷琳娜手里的。毋须补述,这位“伏尔泰的女弟子”
丝毫没有同意这些意见。
在给格里姆(M。)的信中,她评价这些意见是“真正的空谈,对事物无V J R W知,不慎重,无洞察力”。她补充说:“如果我的《敕令》适合狄德罗的胃口,那它就将一切都颠倒了”
②。从那以后,在她同格里姆的通讯里,就很少看到这位鲁莽哲学家的名字了。
这一事例,显示了在18世纪先进法国哲学家和他们同代的“开明君主”之间的思想分歧。启蒙思想家中的优秀代表
①图尔努:《狄德罗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第563—564页。
②同上书,第519—520页。
-- 37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53
人物决心支持君主的专制权力,因为希望他们尽快地利用这一权力去解放自己的臣民,也就是去消灭专制权力。而“开。。。。。。。。。。。。。
明“君主则相反,他们讨好启蒙哲学家,是因为想在他们的帮助下更加巩固这个权力,消灭一切使这一权力受到约束的旧制度。
在这样的思想分歧之下,要达成协议是不可能的。
他们相互之间尽管恭维备至,然而恭维愈多,对于双方的活动却愈少发生重大影响。

叶卡捷琳娜为了给自己的《敕令》辩护,反对忘恩负义的百科全书派的粗暴批评,在给格里姆的同一书简中写道:“我断言,我的《敕令》不仅是好的,而且甚至是卓越的,极合时宜的,因为贯穿其存在的18年,它不仅未产生任何的恶,而且一切由它引起的,有口皆碑的善,都来自它所确定的原则”
①。
叶卡捷琳娜自己也承认,《敕令》中确定的原则,都是从法国启蒙思想家那里抄袭得来的。
既然这些原则都是“好的,甚至是卓越的”
,那么,这就不是对她、而是对法国解放哲学的颂扬了。叶卡捷琳娜的荣誉,只是实施了这些“好的、甚。。
至是卓越的原则“罢了。她是很了解这一点的。在给若弗莲夫人的信中,她写道:”请您告诉达朗贝,我很快就给他寄去
①图尔努:《狄德罗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第320页。
-- 38
63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笔记。他会从那里看到,天才作家的著作,只要愿意加以应用,就能产生多好的效果。我希望他会满意这一著作,虽然它是一位新手写的,但其在实践中的执行,却是由我负责的。“
这里所说的就是那个《敕令》。尽管叶卡捷琳娜对《敕令》所根据的原则的实行,作出了保证,但是她深切知道,就在那时,她的实践已与原则分歧。
“天才作家的著作”要求自由,。。。。。。。。。。
而叶卡捷琳娜却在即位之际,就发布了1762年7月3日诏书,庄严承担保持地主对农民权力不受侵犯的义务。她甚至超出限度地履行了这个义务,因为她不仅保持了农奴制,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它的范围。
这一情况是达朗贝所不能知道的,正如他不能知道叶卡捷琳娜的自由主义《敕令》很快就被禁止——当然是在她的同意之下被禁止的——一样。1767年9月24日参政院的命令规定,向最高机关分发《敕令》57份;同时说明,《敕令》的内容仅供出席者参考,不仅对于外人,就是对于办公室人员,也都不准分发,不准抄录,不准阅读。与切丘林的意见相反,“统治着”劳动群众的,无论如何,不是启蒙思想家,而是他们的对立面:汉日希之流,斯科季平之流,普罗斯塔科娃之流。
在方-维津的剧作里,普罗斯塔科娃对于贵族不能随便鞭打他的仆役的思想,表示愤慨。她质问:“给我们发布的所谓贵族自由的诏书有何用处?”
关于这个问题,斯塔罗杜姆幽默地指出:“这真是个解释诏书的能手!”在这里,援引有关
-- 39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73
贵族自由的诏书是不合适的。可是,这位开明的女王有先见之明,她还发布了大量的其他诏书,完全确认贵族有鞭打其仆役的“自由”。因此,普罗斯塔科娃并不象方-维津所暗示。。
的那样的大错而特错①。
叶卡捷琳娜由于是在俄国生活条件之外受到教育的,所以对于统治着当时俄国的劳动剥削形式,自不能有何偏好。
她是不反对减轻这种剥削形式的。但是,她从来没有对这一点费劲。同时,她很快就考虑到,这不为贵族所乐意,而她的一贯守则,则是避免不必要的惹祸。
彼得三世被推翻不久,法国公使布列特勒评论她道:“很奇怪,这位一向号称勇敢的女王,在需要解决任何足以引起国内矛盾的极小问题时,却是那样优柔寡断。”
她在新的位置上巩固起来之后,虽然年复一年地增加了自信,但是,对于她的贵族近卫军怎样也不会让她超越的界限,她都从来不曾忘记。她在同狄德罗谈话中提到的那张以极大的敏感为特点的人皮,是贵族的皮,而不是。。。。。。。。
农民的皮。。。。。
每当提出改善农奴命运这个“该死的问题”时,贵族的皮确乎表现了巨大的敏感。这在极大的程度上解释了叶卡捷琳娜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显著矛盾。叶卡捷琳娜不是一个能
①“在《纨绔子弟》初次上演那年(1782)
,整个农业人口的一半以上(53%)
,都登记为贵族所有“——克柳切夫斯基在所写《方-维津的”纨绔子弟“
》一文(见《随笔和演词合编》,莫斯科1913年版,第304页)中,很恰当地指出了这一点。
-- 40
83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让自身的实际利益去为理论而冒险的人①。
狄德罗以为她会为了对人民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而自愿放弃其无限的权力。他又是大错特错了。权力对于她象空气一样必要;为了权力,她可以无所不为。用布列特勒的话说,“伏尔泰的女弟子”
只要看到哪怕是极小的危险,足以使她丧失她敢于夺取的东西,她的自由主义的本能,便会立即销声匿迹。
例如,在《敕令》里,叶卡捷琳娜追随贝卡利亚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谴责刑讯。毫无疑问,她发表对刑讯的理论谴责,远在制订《敕令》之前。但在处理古列夫和赫鲁晓夫等对她阴谋反叛案件时,她却违反先进的理论,甚至违反侦查委员会的决定,命令对被告人进行刑讯。
“1762年10月6日,根据女王陛下的上谕,对彼德。赫鲁晓夫,违反审讯及对质所获真相,进行笞刑拷问”。西门。古里耶夫也受同样的刑拷②。
孟德斯鸠,贝卡里亚和狄德罗,他们的伟大思想和高贵心肠,断然不会同意笞刑。然而开明的女王哪管他们!
①叶卡捷琳娜即位后,慷慨地奖赏了她的支持者,给他们分发了农奴和金钱。呼吁她“迅即登上俄国王位,借以挽救祖国于危难”的40人,获奖52万6千卢布及18,00名农奴。在废黜彼得三世的上谕里,把事情说成这样,仿佛这些人是以被忠实臣民选出的人民身份来谒贝她的。这样,对“当选者”的奖赏,就是将他们的“选民”的一部分发给他们作奴隶。对于选民,新女王也未忘记。她给他们的奖赏是降低盐价,每普特10戈比,比利巴索夫说得好:“必须吃掉一普特盐,才能感觉到女王的10戈比的恩惠”
(见《叶卡捷琳娜二世传》第2卷第92页)。
②B。
A。
比利巴索夫:《叶卡捷琳娜二世传》伦敦1895年版,第2卷,第174页。
-- 41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93
人们断言,叶卡捷琳娜在其统治的末期,特别是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有很大的变化。的确,法国革命迫使她放弃以前乐于使用的自由主义词藻。但是说她对其过去的观点业已失望,却是完全错误的。如果她有过什么失望,那不过是她已不能得心应手地把自己装扮为自由主义——有时甚至是“共和派”
观点的坚决拥护者,同时却一贯力图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力而已。
M。
谢尔巴托夫公爵论及她时写道:“使她最为苦恼的是,当她听到关于某些案件的法律决定违反她的意志的报告时,她脱口而出地回答:‘难道我不能不顾法律而执行我的意志吗?
‘“她所以变成这样,全然不是由于任何失望的影响。她从来就是这样,无限的权力追求,——用谢尔巴托夫公爵的话说,独断专横的倾向使她成为这样。。。。。
她在1762年10月19日上谕中宣布:“秘密侦讯办公厅从现在起永远废除。”
她的臣民热烈欢迎了废除可怕的侦讯机关。然而庄严宣布的改革,却只限于名称的改换而已①。
伏尔泰的女弟子对方-维津所提的问题:为什么过去打诨者,弄臣,小丑都无官衔,而现在却都有,而且有很大的官衔等等的答复,是人所共知的。她的答复是:“我们的祖先并不都识字。”这不明确。但是答复的下文却较明确:“这个问题是从自由谈论中产生的。我们的祖先是没有这个问题的。”方-维津很懂得这些话的意思,因而决定“取消他准备
①叶卡捷琳娜统治下,秘密侦讯办公厅改称秘密审讯处,其主持人为笃信宗教的舍什科夫斯基,此人于审讯被告——甚至“知名人士”时,曾用棍棒打击下巴,以致牙齿碎裂,甚至脱落。
-- 42
04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提出的其他问题,以免给他人以发表鲁莽的自由谈论的借口。“也许可以说,叶卡捷琳娜在作出这个答复时,已是感到失望了。但是,根据她对自由谈论的批评,草拟一篇她自己。。。。
称之为“关于缄默”
的上谕,这篇上谕约莫于20年前发布了。
这篇于1763年6月4日在莫斯科街道的咚咚鼓声中宣读的上谕,通告全国说,在叶卡捷琳娜的臣民当中,有一些“道德和思想败坏的人”
竟然议论与他们全然无关的事情。
仁慈的女王劝告这种人缄默,专心致力于他们自己的事情。
“如果我们这种慈母般的告诫有关怀不能对这些堕落腐化分子的心灵发生作用,不能使其走上真正幸福(原文如此!)
的道路,那么,这种无知之徒中的任何一人都会懂得,我们那时将依法严惩,罪犯们将无可幸免地感受到我们雷霆之怒的严重后果,因为他们破坏安宁,蔑视我国陛下的意志“
①。
这一严厉的“缄默”要求,是由于希特罗夫案件引起了纷纷议论,而向俄国小市民发出的。希特罗夫认为必须用一切方法来反对女王与奥尔洛夫伯爵结婚。
叶卡捷琳娜长篇累牍地谈到国民教育的必要,可是实际上,她为国民教育很少尽力。为了普及教育事业,她聘请了包括著名的塞尔维亚人扬科维奇-德-米里耶沃(即米里耶夫)在内的各式人物。但她没有邀请热情无私、主动自愿为这一事业工作的诺维科夫。对她说来,诺维科夫是一个过于独立自主的人物。
①比利巴索夫,书见前,第267—268页。参阅索洛维约夫:《俄国史》,第5卷、第1457页。上谕在帝国所有城市中公布。
-- 43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14
方-维津向《真事和谎言的作者》问道:“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特性呢?”
“作者”
(即叶卡捷琳娜)答道:我们的民族特性“在于对一切事物的深刻而敏捷的理解,在于模范的服从,在于具有创世主给予人类的一切德行。”
伏尔泰女弟子的这个答复,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尼古拉一世所赞许的那种民族特性理解,而尼古拉一世却是对任何哲学都是没有兴趣的。
不要以为叶卡捷琳娜是由于受某种偶发的情绪的影响而这样回答方-维津的。
否。
她经常要求她的臣民“模范地”
服从。至于她对这种服从怎样理解,可从她所说的皇太子费微的故事中看出。费微按照父王的命令,勤勤恳恳地给干枯的树枝浇水。
对于嘲笑他的这种毫无意义举动的人们他驳斥道:“只有下命令的人,才能发表议论,而我们的事情,则是服从,驯服无怨地执行命令,不发议论。”
这就是叶卡捷琳娜所愿望的模范臣民!
如果我们注意到理论对于叶卡捷琳娜只是达到个人目的手段,则她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就毫不足怪了。
图马诺夫说得好:“她的政府措施的主要动机是个人虚荣,而不是考虑社会和国家利益的任何见解。”
即使某些措施给国家带来某种好处,那也只是由于她“希望不仅使俄国,而且使整个欧洲对她表示热烈的称颂。总之,叶卡捷琳娜的所有轰传一时的堂皇创举,几乎从未贯彻始终。它们都失败得
-- 44
24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很快,就象它们开始得很仓促一样“
①。
在叶卡捷琳娜的性格里,有许多使她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暴君相接近的特点:她同他们都一样有才华,一样没有“陈腐观念”
,一样能够关切文化的成就,一样精力充沛,一样冷静自制,一样冷酷无情,一样追求权力,一样丝毫不择手段。谈论她的什么理想和失望,是同谈论某一路易。莫罗或某一凯撒。波尔吉亚的理想和失望,毫无两样。

了解18世纪先进启蒙思想家的意图的俄国人,都看到叶卡捷琳娜的理论和她的实践之间的矛盾,并为此感到恼怒。
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很少的。
最大多数的人看不到这种矛盾,即使看到了,也不认为必须把它消除。他们都满足了。
卡拉姆津后来写道:“如果将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俄国时代加以比较,我们当中几乎任何人都会说,叶卡捷琳娜时代是俄国公民的最幸福的时代,我们当中几乎任何人都愿意生活
①《18世纪下半期俄国文学的影响》,载《俄国语文分离论文集》《XKRYFRHⅩⅧ》《。
Z T [ \ E ] ^ R G H N G T J _ Q G E J E ] Q H \ N Q ` a E J F R \ H E G P H K H F R Y J T [ \ Y O _ \ N R》,帝国科学院出版,第75卷,第9页杰尔扎温的评语:“她更多地按[ K E Q H [ F E [ G R照政治或她的意志,而不是根据神圣的真理来管理国家和一般司法”
,《全集》,科学院版,第6卷,626—627页。我们为了对杰尔侠芬表示尊敬,有权补充,他的这个严格的评语是在他写了颂扬叶卡捷琳娜的颂诗以后作的。他自己说过,当他写这些颂诗时,他还不知道女王的性格。
-- 45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34
在那个时代,而不是别的时代“
①。
当然,这里所谓俄国公民,自应理解为俄国贵族。如果。。
说,那时劳动群众的情况是很艰苦的,那么,贵族却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确实生活得好些。叶卡捷琳娜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虽然很大,但为地主所喜爱,因为这意味着农奴制的。。。。。。。。。。
保持和扩大。至于“独断专横”
,那也必须记住,无论她是多。。。。。
么爱好它,但是,作为一个善于知人和极有分寸的妇女,叶卡捷琳娜处事面面俱到,既使狼吃得饱,又使羊过得不坏。
她完满无缺地保持了专制权力,但对待贵族的态度,却与以前的皇帝或女王不同。
在安娜女王时,切尔卡斯基公爵抱怨说:“现在活着危险,对所有人都随便无端猜疑。”在叶卡捷琳娜的统治下,随便猜疑没有了。谁对女王不违反她的意旨,谁遵守关于“缄默”的上谕不干预同他无关的事情,谁就可以平安无事。叶卡捷琳娜是善于矫揉造作的。同以前各个朝代相比,甚至与伊丽沙白朝代相比,她的统治也显得——仍然是对贵族而言——既温和又宽大②。颂诗作者热情地歌颂了这一变化:
①见札记《论古代和近代俄国》。
②M。
M。
波果斯洛夫斯基说:“整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从上到下,都打上了农奴制的烙印,因为所有的社会阶级都被奴役了。
安娜和伊丽莎白时代的皇宫,按照西方样式安排陈设,以外国式的豪华富丽而令人惊叹。在俄国社会中,它成为西欧情调的传导处所,而究其实,它不过是一处广阔的地主庄园。这两位女王都是18世纪的典型俄国地主——农奴主。“
(见《18世纪上半期俄国贵族的生活和道德风尚》,《科学论坛》,莫斯科,1904年,第6卷,第37—38页)。在这里,叶卡捷琳娜可以完全不放弃她的无限制的权力,而轻易地扮演一个自由主义的角色。
-- 46
44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欢乐的泪河,从心灵深处奔流!
啊,温良的天使,和平的天使,您身披紫红色的霞光,手持权杖,从无际的天边下降,人尽幸福无疆!
在那里——接谈时,可以低声细语:午宴上,不祝福万寿沙皇;不害怕杀头遭殃。
在那里——女王的名字错写了可以刮去,女王的肖像也可以不慎落在地上。
在那里——不流行丑角式的婚姻,不使用峻法和酷刑,达官们不吹胡子瞪眼,公爵们不老母鸡似地咯咯有声,宠儿不哈哈大笑,煤烟不污损颜面。
-- 47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54
………………
耻辱啊,把伟大的人物讹传为可怕,可憎……
卡拉姆津在前引札记里更简短地表达了同一个思想。他写道:“叶卡捷琳娜使君主专制清除了暴政的杂质。”谢尔巴托夫公爵有好多保留地接受此说。他比大部分贵族等级要求严格得多。大部分贵族等级认为他们事实上已摆脱暴政。最高当局对他们的态度的改变,是官宦等级逐步解放的自然结果①。
然而正是这一情况使对这一改变的精神需要,变得迫不及待。
正好,法国解放哲学对于俄国官宦等级的解放事业可以大有补益。这个哲学在已将消除——哪怕只是部分地消除——“暴虐统治”问题提到日程上来的一切地方,都是有利的精神武器。俄国贵族的思想代表人物尽管拒绝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所有不与他们的特权协调的观点,然而对于那些可以用来“从君主制中清除暴君杂质”的观点,反而是欣然接受的。例如,他们很欣赏孟德斯鸠关于欧洲君主向臣民发出呼。。。。。。。。。。
吁和亚洲暴君靠恐怖而统治之间的差别的议论。孟德斯鸠在。。。。。。。。。。。。
①对官宦等级人物的态度改变,从以下情况中已可看出:这就是叶卡捷琳娜把她推翻彼得三世说成是对饱受暴政灾难的俄国人的真正悲天悯人的丰功伟绩。她在1762年7月7日上谕中写道:“大权在握的君主,独断专横,不以爱人类的善良品质来限制自己,这是一种巨大的罪恶,是造成许多灾难后果的直接原因。”因此,她必须表明:她虽取得君主权力,却善于克制自己。
-- 48
64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确定这一差别时,发表了我们所熟知的波丹的观点①。可是,当波丹写成他的著作时,俄国的官宦等级还看不到欧洲的政治文献,所以当孟德斯鸠复述波丹的思想时,这个思想便深为这个等级的欧化分子所爱好。由于这个思想复述在《敕令》中,所以俄国贵族对于《敕令》大加赞扬,而且不能不大加赞扬。
《敕令》指出土耳其各国对臣民的财产、生命和荣誉很少注意,而且以“温和的国家”与之对立:指明在“温和的国家里,最下等的公民的财产与荣誉,也都受到尊重②。
俄国的欧化贵族深信,叶卡捷琳娜所谓下等的公民,绝不是农奴;所以对于将“土耳其各国”与“温和的国家”相对立,他们只能拍手称快。这种对立等于约许在俄国实行这些“温和的国家”所特有的政治体制③。
《敕令》说,在温和的国家里,“不伤害任何人的生命,除非祖国反对它。然而祖国是不伤害任何人的,祖国首先给他们以一切自卫的手段”
④。事情不能再好了。俄国官宦阶级不是在俄国历史的莫斯科时期就已梦想这种温和的政治体制吗!在某些沙皇所颁发的证书里,所谈的就是国家管理体制
①象波丹一样,孟德斯鸠(见《法的精神》1,ⅩⅤ;章Ⅵ)说,“莫斯科人”是一个受治于君主独裁制的民族。
②《敕令》,第113,14章。
③“地主的仆役都无私产,他们所有的财物,都属于主人。在18世纪,还有什么比贵族的财产、动产和不动产更无保障和更不稳固的呢?
他们的财产是每分钟都可以被没收的。“
(博戈斯洛夫斯基:书见前,41页。)
④《敕令》,第114章。
-- 49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74
而不是政体。证书里所说的最高当局的权力,仍旧是漫无限。。
制的:只是采取措施避免滥用这些权力罢了。以往,由于官。。。。。。。。。。
宦阶级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冲突,即新兴贵族和大贵族之间的冲突,这种措施方案是不能实现的。但在现在,大贵族已不再是新兴贵族的威胁了,官宦阶级已可使用其各个阶层的联合力量去争取某些让步。他们感觉到这一点;他们愿望取得让步,因而对于女王自由主义言论中的一切让步暗示,都热烈表示欢迎。
叶卡捷琳娜装腔作势地承认,她在《敕令》里“剽窃”了孟德斯鸠。但是,不要以为她在“剽窃”时不是小心谨慎的。
她在一切方面都有分寸,而且从来不忘记自己。
柳特什说得对,孟德斯鸠是有限制的等级君主制的拥护者,而“叶卡捷琳娜则信奉所谓合法的,但是官僚制的君主制理想”
①。这里有着巨大差别。然而俄国贵族的政治要求并不苛刻。他们准备满足于“合法性”。

喜剧《啊,时间!
》的作者在给《绘画》杂志出版人(诺维科夫)的信中,对于这一喜剧所引起的社会评论,作了有趣的“注释”。剧中人之一受到殴打。剧作者(叶卡捷琳娜)
承认:“我听说,某些评论家对于剧中猥亵地安排菲尔利弗留。。。。。
①《十八世纪俄国的总结》论文集(《ⅩⅧ》)
,莫` a E J F R \ b G E S R Q H \ N Q J E [ R斯科1910年版,第16页。
-- 50
84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什科夫先生由于说了些下流话(由于多次不如约偿付赌债。。。。。
——著者)而受到鞭笞,有所议论。他们说:‘怎么!贵族竟。。。。。
因不名誉的事情而受鞭笞?
‘①。。。。。。。。。。。叶卡捷琳娜为了辩解,援引刑法典说:’批评家先生可从刑法典中看到,人们由于下流的言论和游手好闲,会受到怎样的处分。
‘但是,这样的援引不能使贵族满意,因为他们的新的意图已非旧法律的范围所能包括。叶卡捷琳娜懂得,在这样的情形下,必须让步,也可以让步。
在颁发给贵族的特权证书里,她豁免了对他们的体罚。
对贵族施用笞刑,——尽管只是由于不名誉的事故,——毫无疑问,是与贵族荣誉的概念不相称的。但这一概念在俄国贵族庸人的头脑中缩小到什么程度,可从以下一个例子中看出:卢金写的喜剧《慈爱的阔人》,其主角多布洛舍尔多夫——一个轻率的,但并不凶恶的人——在谈到他的仆人华西里时说道:“尽管他是一个好的庄稼汉,却仍存留着凝结于他们那类人身上的仇恨和恶意。”后来,他相信,在忠于他的华西里的心灵里,既无仇恨,也无恶意,又赞叹道:“至于你,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在你们同类人中所罕见的品德。不要怜惜我罢!请揭露,控诉,斥责,制止我的傲慢和骄横罢!”激动的老爷甚至想给自己的农奴以自由,而当农奴表示拒绝时,老爷的惊异是无限的:“啊!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