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是根据H。。
帕宁的指示而写的,在H。。
帕宁死后,b由方-维津交给。。帕宁。。。帕宁不打算把他哥哥e b e b的遗嘱交给王位继承人,他在给保罗的信中写道,“因为不幸的是,根据我们祖国的可怕先例,只要对君主独裁制发出反对的议论(哪怕这种议论是以全部宗教法规和自然法律为根据的)
,便会给祖国儿女的整个世系,造成可怕的灾难。他认为更慎重的是在继位人成为君主之前,将这一危险的文件保存在自己的手里。由于他不希望活过叶卡捷琳娜,所以他采取了相应的办法,在他死后将H。。
帕宁的遗嘱连同上述信b件一同交给收信人,在这封信里,他已称保罗为全俄君主。
①。。。。“
这一切使我们有理由设想,帕宁兄弟经过1762年12月的失败,已不想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朝代实现他们的计划了。
H。。
帕宁的遗嘱开始就叙明了我在论方-维津的一章里所b指出的思想,即认为“授予君主以最高权力只是为了谋求他。。
的臣民的福利“
,而君主在这一真理的启迪下自己懂得,一个“作恶的政权”是多么不完善。遗嘱的作者继续写道:“直接的专权,只有在杜绝任何作恶时,才是真正伟大”。接着,H。。
帕宁断言,在国内尚无根本国家法时,君主和国家的地位,b仍然是不巩固的。
他说:“没有君主和国家的共同力量所赖以确立的这个支柱,所有制订最有益的规定的意图,都是没有基础的。谁能维护它们的巩固性?谁能保证继位者不会在一小时内就将前朝的全部规定予以废除?谁能担保立法者自己由于受到掩盖
①信写于杜金村,注明日期为1784年10月1日。
-- 257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552
真理的人们的纠缠和包围,不会在今天就毁坏昨天所创造的一切?“
H。
帕宁认为,在独断独行统治着的地方,是没有巩固的社会(“共同的”)联系的;“那里有国家,但无祖国;有臣民,但无公民;也没有那种用相互权利和义务的纽带将其成员联合起来的政治整体。”他的这个意见,是值得重视的。他对于“宠臣”统治所造成的社会道德风尚败坏的描写,也很不坏。按照H。。帕宁的说法:“滥用权力在这里达到难以b置信的程度。在国家和国王、国王和宠臣之间,已经毫无差。。。。
别。
宠臣的专断决定一切。
每一个人的财产和安全都动摇了。
精神沮丧,心灵堕落,思想方式既低下又卑鄙。“
可以看出,帕宁在这里是作了一幅写生画①。
为了避免发生上述一切,需要有些基本法律。但是帕宁不曾立即说明这些法律应该是怎样的法律,却长篇大论地讨论君主是多么需要保持公正和温良。
他训导他的学生说:“公正使君主受到尊敬;而温良则使君主受人爱戴”。
就其政治意义说,这种训导是毫无内容的。但当H。。
帕宁转而为“自b由人”
下定义时,遗嘱的语调重新在政治上变得严肃起来了:“自由的人是不仰承任何人鼻息的人;与此相反,专制君主的奴隶则对本身和财产,都不能处理;除君主的恩典和赏识外,。。
①当时,最少在首都,对于宠臣的痛恨是极为强烈的。
174年3月,。。
e b帕宁伯爵为波将金晋爵事写信给A。。
库尔兹金公爵说:“现时如果不是全体公m众,也是公众的很大一部分,都极为痛恨和憎恶宠臣。所有接受这一称呼,或希图获致这一称呼的人们,除了让所有俄国人看到他们受到正义的裁判,成为老弓箭手射击的目标外,不能有其他希望”。
(《俄国旧闻》,1873年9月,第342页)。
-- 258
652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对所领有的一切,都无任何其他权利。“
从这里得出的结论是:政治自由同财产权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作者断言,不侵犯财。。。。
产权,就不可能侵犯自由;相反,不侵犯自由也不可能侵犯财产。
所谓基本法律,按照他的理解,首先是对财产和自由作出“安排”的法律。他将“规定公共政权行使形式的法律”
,也列入基本法律之内。
在谈过这些一般性观点之后,H。。
帕宁请保罗对这个b最辽阔,而按面积计算又为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国家略加思考。这个国家只有两个城市:“就中一个城市里,大部分住着穷人;而在另一个城市里,大部分住着穷奢极欲的人”。这个国家的强盛和光荣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但这同一国家可以在几小时内陷于灭亡的边缘,“庄稼汉只是在人的面貌上有别于牲畜,谁也不能领导”。
“这个国家给外国提供了沙皇,但其自己的皇位,却听命于兽性暴徒的乌合之众(原文如此!)
,他们保卫着沙皇权贵。“
在这个国家里,虽有一切政治等级人物,但按照帕宁的意见,没有一人有任何优点;他们相互间的差别,只在于空洞的头衔。在这个国家里,本应只能因对国家有功而取得,因而应成为高贵灵魂的唯一目的的贵族身分,已在“尽情争宠的宠臣面前黯然失色”。贵族阶层名存实亡,他们卖身给掠夺祖国的无耻之徒。最后,帕宁还将这个国家里人奴役人,以及某一等级的人可以成为另一等级的人的原告和法官等等情况,列为这个辽阔的、但世界上人口相对地最稀少的国家的弱点。
H。。
帕宁完全正确地从这里得出结论:b“因此,在这个国家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永远要么成为暴君要
-- 259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752
么成为牺牲品。“
这一关于两个等级的相互关系的卓越说明,是同帕宁关于在他所说的国家里所有等级的差别只在于空洞的头衔的意见,极相矛盾的。此外,这个说明使我们可以断定,他最少是反对当时统治着俄国的那种农奴对地主的依附形式的。
H。。
帕宁所描写的国家、很同波丹所描写的封君采邑b君主制相似。
但是H。。
帕宁未能给这种国家以确定的名称。
b按照他的说法,它不是君主制,因为它没有基本法律;但它又不是君主独裁制,“因为一个民族从来不曾让君主独断专横地进行治理”
;又不能称它为贵族国家,原因是它的最高统治机关是一部没有灵魂的机器,是由君主的独断专横来推动的。。。
最后,“一个使其人民在极端愚昧的黑暗中爬行,默默地负担着残酷奴隶制压迫的国家,是不象民主制的”。。。。
由于我国的完全政治混乱,任何一个开明的有德行的君主,按照H。。帕宁的说法,“都会利用确定不移的法律来b保障公共的安宁”。
H。。
帕宁的见解就是如此。可惜,死亡使他不能草拟b他所希望的俄国宪法草案①。他未及完成的事业由。。
帕e b宁负责完成了。。。
帕宁显然是完全同情他的哥哥的计划e b的。但是,这一著名的“平定普加乔夫起义的人物”所写的,却是一些不很明白的东西。
①他生于1718年,死于1783年3月31日。
-- 260
852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Ⅲ
他起草了三种文件:1)
对于帕宁伯爵部长死后遗留的意见的补充;2)在保罗依法登极后预定公布的两件诏书草案。
这第一个文件,只是明确地表明了一点:即“帕宁伯爵将军”完全不主张对异教的宽容。他的草案宣布东正教教会为俄国的统治教会,自不用说;但他还主张对吸收这个教会的教徒去信仰另一种宗教者,处以死刑。至于俄国各个不同等级的权利问题,则在有关的章节里,写得令人遗憾的简略。
例如,在第15节写着:“关于贵族的权利”
,第16节写着“关于宗教界的权利”
,等等,直到第19节(这一节本应谈到“农民的权利”的)
,都是如此。但是。。
帕宁究竟要求一e b些什么权利,——始终秘而未宣。
第一篇诏书最少比较详细地谈到最高等级。其第七点宣布高贵的贵族等级是国家的首要成员,是君主和国家抵御国内外敌人的支柱和防卫力量。但他们的优越地位只归结为一个权利:即“继承土地和臣民”的权利。关于贵族等级的政治权利,连提都不提,恰恰相反,贵族是君主和祖国的防卫力量这一事实,似乎表示作者对贵族业已获得的“自由”
,对彼得三世业已给予他们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准备予以确认的免除强制兵役的自由,想要实行某种限制①。
最初,。。
帕宁泛论贵族等级服兵役为道德上所必须。
e b①《诏书草案》是。。
帕宁在1784年写的,而叶卡捷琳娜发给贵族权利e b证书,则是1785年的事情。
-- 261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952
后来,为了准备根据,他在第11点里宣布,“以单一薪饷为生活来源”的贵族,非经父母允准,无权辞职。
第一篇诏书草案纵谈我国道德风尚的败坏,却完全不提基本法律。关于这种法律,。。
帕宁准备在第2篇诏书草。。e b案里写,而这个草案,他在向君主提出时所用语调是最少信心的①。
但在第2篇诏书草案里,基本法律问题也是说得非常不确切的。读了这个草案,会以为最基本的基本法,是保卫专制君主权利的法律。
事实上,诏书第1条写道:“所有未经本条明文规定,未在我们往后为祖国提出的基本法条文以及国家政体中明确规定的一切,都无例外地在依法行使权力的君主及其后的全俄王位继承者的全部统治期。。
间,予以保留,并确认为不可改变,不可侵犯。“
在其余的6条中,有3条专谈王位继承问题,其余3条重复我们所熟知的关于基本法的必要性的理由,不过,这些基本法的措词,在这里也是扑朔迷离,不可捉摸,这位一股劲儿想要克服其长兄遗作缺陷的作者,怎样也无法把它写得明确。
H。。
帕宁本人虽然真诚地仇视独断专横,并坚决地谴b责了它,但他却无充分确定的政治思想方式。
他不很明白,为了对独断专横加以限制并在我国建立西欧意义上的君主制。。。。。。。。。
①“如果可能,请在即位时首先只批准这里所写的七条,这便是为诏书提出的格式。”
-- 262
062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度,到底需要一些什么。至于。。
帕宁,他虽同情其长兄。e b的政治观点,却在政治思想上更少明确性。他在这方面可能更为胆小。不管怎样,这位“平定普加乔夫起义的人物”
,其政治创作结局是完全失败的①。。。
帕宁的失败使我们想起方-维津观点中的大量矛e b盾,这些矛盾我在专论他的一章里已予指出。方-维津碰巧作过H。。
帕宁的秘书。
他根据后者的指示而写的那些论独b断专横的危害的作品,是很欠思考的,这一方面是因为H。。
b帕宁的不完全明确的政治思想,经不起逻辑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位《纨袴子弟》的作者对于政治完全缺乏修养。
这就是为什么他会在给一位帕宁的信中说俄国制度优于西欧政治制度,而根据另一位帕宁的指示起草的文件,又宣布俄国是一个缺乏任何统治形式的国家②。
保罗在做了国王之后,当然立即看到了。。
帕宁的这e b一失败的著作。但当他还是王位继承人时,他便常常听到帕宁兄弟谈论基本法律问题。这是可以从他对于我国缺少基本法律,时常表示惋惜中看得出来的。有一次,他把从帕宁兄
①有关H。。
帕宁政治遗嘱的问题,请参阅舒米戈尔斯基所著《保罗一世b皇帝》一书,第53页,及附录。
②H。。
帕宁不患那种寒酸的爱国主义的毛病,他没有夸耀俄国的秩序而b贬低西欧秩序,这还可由下列事实来证明。某次,他在同他的学生保罗。彼得罗维奇共进午餐时提到托尔涅奥,并对这个城市作了不好的评价。
亲王问道:“那里的国王比我们坏些,还是好些?”
H。。
帕宁答道:“国王吆,当然是我们的好些。
b但是,老兄,谈什么都不能拿来同自己比。
可以认为那里的国王不好。
这很好。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都行。我们会在这种比拟中迷失方向的“。
(《波罗申札记》,第2版,圣彼得堡187年,第175页)
-- 263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162
弟那里听到的东西,回敬帕宁兄弟。例如,178年秋,他在给。。帕宁的便条中写道:e b“国内的安宁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安宁。
为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安宁,必须制止对他本人和与他类似的人的折磨;除了依靠法律,还能依靠什么来制止呢?
他们彼此连结,所以必须考虑公共安宁的这一基础“
①。
这里一眼就可看出H。。帕宁所津津乐道的一些思b想。有趣的是,保罗没有说出所谓基本法律究竟是指哪些法律。似乎他这样作是出于慎重的考虑:他不允许自己“更多地谈到这一问题,因为这会使我不知不觉地接触到法律的稳固性和不可动摇性所赖以决定之点,断言每一个人及其世系的存在和状况永远不变”
②。
然而可以设想,如果事情真是接触到这一非常重要之“点”
,则皇太子会比H。。帕宁伯爵将军更加束手无策。
后b来,这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太子非常令人信服地表示,他所重视的只是两个基本法律:1)直系继承皇位法,他是通过自己的沉痛经验才对这个法律有所理解的;2)
关于一切人都须柔顺地服从他的君主意志的法律。这后一个法律,他在他的短促统治的整个过程中,都坚决贯彻执行。然而正是这一法律,在实践上取消了君主制和独断专横之间差别,而这一差
①科别科:《保罗。彼得罗维奇皇太子》(Koeko:《a n H [ N J H Q R j e N Q H K》)
,圣彼得堡187年,第175页。
e H G J E Q R j②科别科:《保罗。彼得罗维奇皇太子》,圣彼得堡187年,第175—176页。
-- 264
262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别则是保罗的教养者H。。帕宁在理论上规定的(不过并b无充分根据)
,并且基本法律的要求,也是根据这一差别提出的。
178年秋,保罗将他豁免贵族服兵役的下述看法通知了。,帕宁:e b“自由当然是任何人的最宝贵的东西,但对它应有真正的理解,这种理解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又只有通过基本法律才能加以控制(使其为善)。由于没有基本法律,所以不可能有象样的教育,从而产生了对事物的种种不正确理解,产生了滥用权力以及种种怪事”
①。
这种看法所以值得注意,因为第一,它重复了当时在欧化贵族中相当流行的所谓教育农民的思想,以为这是解放农民的先决条件。很显然,贵族所以保持这种思想,是因为他们并不想在他们的农奴村庄,颁布任何基本法律。
此外,保罗的看法的特点还在于它表明,在他的头脑里,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对他最关重要的兵役问题。
帕宁兄弟在说服王位继承人相信颁布基本法律的必要时,也许过于迁就了我刚刚指出的保罗的心理特点。最低限度,就。。帕宁说,这一假定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e b178年秋,保罗一方面不很合时宜地引述基本法律可能产生的利益,同时又在给。,帕宁的信中,对俄国贵族滥e b用其豁免兵役的自由,表示不满。而在1784年秋,。。
帕e b宁为了补充其长兄的政治遗嘱,在筹备保罗登极大典时,起
①同上书,第179页。
-- 265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362
草了一篇诏书草案,除了颇为含混地谈论基本法律的利益外,完全确定地提出必须收回贵族豁免服役的自由,或予以某种限制。因此,不禁要问:谁对谁更有影响?是。。
帕宁对e b保罗,还是保罗对。。帕宁?
e b这样,帕宁兄弟的政治反对派立场在实际意义上是极端脆弱的,在理论上也是殊少令人满意的。
这一切都很显然。
尽管这样,这种立场对于俄国解放思想的发展,却不是没有积极影响的。我们不要忘记,某些同代人,特别是后代人,都把它看得比实际上更有力,更活跃。
十二月党人M。
A。
方-维津的父亲,对他谈过我在上面提到的所谓以推翻叶卡捷琳娜和拥立保罗为目的的密谋,以及保罗发誓要颁布宪法,等等。
关于密谋的消息是不可信的。
但是关于密谋的各种传说,却给十二月党人以模仿的榜样(虽然,这只是为数颇多的榜样之一)。我们知道,许多十二月党人读过。。
方-维津所写的H。。
帕宁的政治遗嘱①。
U b由于M。
A。方-维津从他的父亲那里听到的有关密谋的传说,那篇谦逊的遗嘱遂成为他们的完备的制宪法案的导言,似乎这个法案是参加密谋的人们所草拟,并经保罗签字的②。
这当然可以增强他们的立宪意图。如果我们将亚历山大时期的这些活动家的观点拿来同帕宁兄弟的意图作一比较,则政治思想的继承性就会显得更加明显了。
①见谢梅夫斯基:《十二月党人的政治社会思想》,第231页。
②见方-维津:《俄国政治生活现象述评》,重印于《十二月党人丛书》,第5卷,莫斯科1907版,第30页及以下各页。
-- 266
462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Ⅳ
在叶卡捷琳娜时代的俄国贵族中,帕宁兄弟及其关于基本法律的巨大意义的观点,虽然是少见的,但毕竟不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我们所熟知的谢尔巴托夫公爵也想过这种法律,并称之为根本法。他认为“根本法律是君主制①。。。区别于独断专横或君主独裁制的必要特征,后者只是听凭自己一人的愿望,……而”破坏一切法律“。谢尔巴托夫一般说来,是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天才的政论家的。
关于独断专横或君主独裁制,他写过一些真正优秀的篇章。
按照他的说法,君主独裁制“毫无顾忌地……在一切方面扰乱每一公民的生活和安宁。
只要碰上这一肮脏的东西,便会中毒,便会成为社会危害。
君主独裁制甚至不能称为政体,因为它是一种折磨,除了独裁君主的愚笨的刚愎自用之外,别无任何法律和规章的。在专横的政体里,人民是为君主而创造的“。为了造福于自己的人民,专制君主必须首先消灭”独断专横“。谢尔巴托夫问道:”实际上如果人民只是在专制君主让他们享用自己的生命时才有生命,那么,怎样的法律才能加惠于这种人民呢?“
谢尔巴托夫把呻吟在独断专横压迫下的人民比作在狂风恶浪中乘船航行的旅客,桅杆倒了,风帆和罗盘都没有了,“船仍在行驶,但制不住暴风的狂吼,不知道哪儿是浅滩,哪儿有暗礁,也不知道飘流的地点”。就令它达到了码头,这也
①他写道:“君主制必须有根本法律,必须保持一切已有的规定”。
-- 267
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562
只是一种幸运的偶然,而不是常规。独断专横的统治者不奖励有功,反而嫉忌有功的臣民。在封官时,他只是一意孤行,随心所欲。卡里古拉封他的马为执政官。谢尔巴托夫挖苦地说:“也许很多比马还不如的人,独断专横的君主也要任命他们为最高官吏罢!”在君主独裁制的国家里,德行不受尊敬,因为有德行的人本身便是对独裁君主的活针砭。在那里,理性被迫害,“因为它有害于专横独断,因为谁要探讨那些构成社会基础的外来道德风尚,他就会用聪明的眼光观察自己的情况。”
谢尔巴托夫认为“君主独裁制”
的危害已是这样明显,所以它不可能在开明的国家中存在,或最低限度,不可能在这些国家长期存在。
“因为事实上,任何人只要考虑到自己对神圣的法律,对祖国,对自己,对家庭和亲属的义务,都会认为他的责任和幸福将驱使他去推翻这一没有任何巩固基础的偶像。”
这样,在建立了专横统治的国家里,居民不仅有权、而且有义务尽可能迅速地推翻它。在较为开明的人们看来,同它实行任何妥协迁就,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请问,在把它推翻以后,应该建立什么政治制度呢?
这位世袭名门贵族的思想家不可能是民主制的拥护者。。。。。。。。。。
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不错,他承认,初看来民主制是一种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政体。
“既然人都是同样的父亲所生,难道他们不应求得在现社会中已被铲除的地位平等?”
然而,谢尔巴托夫保证说,如果仔细考察,则民主制是一种最难使人满意的政体。它为不断的派系斗争敞开大门;在民主制下不可能保持国家机密;人民利用其政治权力拒付国家必需的税款;
-- 268
62俄国社会思想史 第三卷
而且由于不能重视真正的功绩,把不值得尊重、但善于钻营的人提居高位。
看来,谢尔巴托夫出于对贵族世系的同情,是要以贵族制为最好的制度了。
他的确承认贵族制有许多优点。
他写道,例如在贵族政体下,国家事务的进行不是以一个人(君主)
的专断,而是以国家最有聪明才智的人们的最健全的考虑为根据;阿谀奉承在这里不能得逞;军队不是由善于钻营的宫廷贵胄,而是由最老练的又最勇敢的指挥官来统领;青少年受到社会公德规章的教育。
贵族制的这些优点,都是很重大的。
但虽然如此,贵族制也有它很大的弊病。
如果在贵族制里,事情是由大多数决定的,那就不应忘记,“多数并不经常都更优秀”。
此外,由于在贵族制下无可避免的争论,事情办得很慢,这在战时是很危险的。
个别的达官显贵由于追求私利,“力求永远保持爵位和财富”。总之,在贵族制下,易于发展过分的享受追求,给国家带来危害。
关于政治权力的起源问题,谢尔巴托夫和他的有教养的同时代人一样,都主张契约论:人们牺牲其原有自由的某一部分,是为了保证安宁地享受其余的部分。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按照谢尔巴托夫的意见,决定于我们现在称之为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那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