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61121031751122

西尔枭(现代)
用心理学分析人类的谎言:揭开谎言的秘密_
前 言
前 言
谎言与诚实表面上看是背道而驰,但是有时它们又是相辅相成、相伴相随的,正所谓“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那么一些人,表面上诚实谦恭,骨子里都是欺世盗名,在他们身上每个毛孔都流淌着谎言。这一类人皆是道德水准极差的人,而生活中却每每见他们扬眉于欢场的酒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敢于造谎,善于造谎。
其实,谎言要是撇开道德的标准后,就是一种智慧了。这智慧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子,深深隐藏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舍之则藏,用时便会亮闪闪地伸出刀尖。政治家利用它捭阖纵横,军事家利用它运筹帷幄,生意人靠它发财致富,读书人靠它飞黄腾达。善于使用谎言的,能使治世变乱,乱世变治,穷变富,贱变贵,颓局可以扭转,晴天能起风雪。
人生就是战斗,战斗必有权谋,所有的权谋都离不开造谎。每个人每一天都站在自己的战斗序列中,每一行事都在明争暗斗之中,稍一疏忽便会被人挤倒。所以,在人生的舞台上,你要么善于造谎,要么善于破谎,不然,你无法占据主动地位。
上至庙堂,下至市井,谎言可以说无处不在,无往不通。像春秋时的范蠡那样,他在朝堂上能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卒能报勾践之仇,使越国亡而复霸。及至功成身退,泛舟五湖,他把过去在官场上修炼的造谎本领用到商场上去,积聚生息,竟能于十九年内三聚三散家财,造福一方,成为后代世世传颂的商人模范陶朱公。
有人肯定不同意上述观点。不管怎么说,造谎毕竟不是一件多么光彩的事,有德之士肯定耻于这么做。那么识谎、破谎的本领则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吧,不然你就会常常被小人暗算。如果说造谎是火,破谎就是水,水能灭火。所以,掌握一下识谎、破谎的本领,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作者写此拙作的良苦用心,也是你读此拙作的最终目的。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谎言,人类精心炮制的一种文化现象
谎言产生于何时?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谎言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精心制造出来的。
一、人类为什么说谎
二、谎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三、谎言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四、男人:为金钱和美女而构筑谎言
五、女人:为猛男和金钱而编织谎言
六、谎言能为虚妄的人生架设充实的桥梁
第二章 无处不在的谎言
谎言无孔不入,认清它有时还真需要几番功夫。记住它的一张张面孔,将来遇见了,你就会用力抓住它。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
二、谎言的科学面纱
三、谎言的文学外衣
四、谎言的新闻迷雾
五、谎言的道德身影
第三章 生活中的谎言
谎言充斥了我们的生活,这大可不必紧张。细想想,我们就是在说谎与反说谎中成长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谎言充实了我们的生活。
一、谎言,美好生活的滋补品
二、谎言与谣言的目的性
三、商业,一个谎言短兵相接的世界
四、爱情,“我”字当头如何无私
五、友谊,一朵也需要谎言浇灌的美丽之花
六、谎言,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
七、谎言的智慧
八、谎言的罪与罚
第四章 造谎有术
谎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造”出来的。造谎方式各种各样,万变不离其宗,本章十余节,将所有造谎之术已全部囊括。不过,千万不可在现实中依样画葫芦。
一、沉着冷静,不动声色
二、天衣无缝,滴水不漏
三、虚实相间,出其不意
四、声东击西,浑水摸鱼
五、编造数据,煞有介事
六、三人成虎,借鸡下蛋
七、笑里藏刀,移花接木
八、暗渡陈仓,指桑骂槐
九、明知故昧,欲擒故纵
十、见人说人,见鬼说鬼
十一、一万不成,一万零一
十二、弥天蔽日,始见真功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1)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1)
谎言,也就是假话;说谎,也就是说假话。这似乎是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但真正明白谎言的内涵与外延、谎言为什么会产生、谎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不是小学生能够做到的了。
有人对谎言下了这样的定义:
谎言是指有意冒充真实而提出的虚假陈述或信息,任何意在欺骗或给人错误印象的事物。
这个解释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下面我们对谎言和说谎的分析、探讨,将主要依据这一定义来进行。
先看一看这样的两则小故事,也许你就会更加留意身边的谎言了。
有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对小学三年级的同学说:“一个人从小就要养成勤俭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你们现在这样就不行,生活在大都市,吃得太好了。我们上小学时,每天早晨也就是吃点山芋,这对锻炼人有好处。同学们不妨回去也吃点山芋,试试看。”
第二天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刚上课就问:“今天早晨同学们都吃山芋了吗?吃的请举手。”结果,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看来,你们的品质真不行。”语文老师说,“现在刚刚过完六一节,就是农村也难找到山芋,况且是我们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中呢?”
另一则故事讲的则是一位神父在弥撒结束时对众教徒说,下个礼拜日他将作一次关于撒谎者的讲道,请众教徒先回去预读一下《圣经》律法书第6卷,以便更好地接受下次讲道。到了下个礼拜日,神父在讲道前说:“读过《圣经》律法书第6卷的教徒举手。”很多人举起手来。有些人看看别人,也举起手来。最后所有人都举起手来。神父看到这么多人举手,眉头一皱,在胸前连连画起十字:“主啊,宽恕他们。”众教徒愣住了,神父睁开眼,看着他们说:“你们正是我要讲的人。《圣经》律法书里根本没有第6卷,你们到什么地方去看?”
从这两个随意列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类存在,其实就会不停地出现谎言。随意地说谎、谨慎地说谎、为自尊说谎、为自强说谎、为自信说谎、为自爱说谎、为自卑说谎、为虚荣说谎,为掩饰羞愧说谎、为掩饰失败说谎、为谋私利说谎、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说谎,还有为女人说谎、为男人说谎、为金钱说谎、为地位说谎、为名声说谎,等等,不胜枚举。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信等都成为人们说谎的工具。人们不但要对别人说谎,由于种种特殊原因,人们还要对自己说谎。
谎言成了人们永远无法摆脱的伴侣,谎言成为人们对付真理最精妙的武器。由于说谎,常常使人类离真理更加遥远;由于说谎,人们往往无法了解事实真相而做出错误的选择;由于说谎,我们的利益接连受到损失,感情不时遭受伤害。谎言令尊严*衣服,像*一样任人玩弄;谎言让崇高跪地乞求,使智慧变得毫无价值;谎言让纯真和信仰屡屡遭受奸污。一切罪恶的身边,都可以看见谎言或浓或淡的阴影。
但是,谎言也常常为自己进行争辩。是不是谎言就没有一点积极的意义?难道所有的谎言都充满恶意吗?
十几年前,著名评书演员刘兰芳到我所生活的这个城市演出,我的同学王勇用自行车带着他母亲前往观看。不幸的是,在过铁路道口时,母子双双被飞驰而过的火车撞倒,王勇当场死亡,其母受重伤,住进医院。母亲醒来后,第一句话就问:“勇儿呢?”“王勇伤势太重,被送往南京去了。”不知谁先这么说了一句谎话。“他在南京已经醒过来了,还问你呢。”有人又接着撒谎。这位母亲就这样在谎言中坚持与伤残搏斗,最后痊愈。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2)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2)
不用再多举例,我们可以看出,以上的这个谎言比诚实要可爱多少倍,撒这样的谎显得多么应该和必要。可见,谎言有些时候并非就是邪恶的。
也许人类的天性中就有着说谎的动因。这种动因在社会生活的影响下,向两极分化,最终形成两个层面的东西:一面是狡诈的伎俩,通俗一点说,就是一肚子坏水;另一面是卓越的智慧,通俗一点说,就是满脑子子。
许多神话传说中,谈及人类起源时,往往都牵涉到撒谎的事。
《圣经》中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也是三个主角骗人的谎言。《圣经?创世纪》上记载:上帝创造人后,让其生活在富饶美丽的伊甸园中,蛇骗夏娃说,她有权吃智慧之树上的果实,夏娃接着又骗亚当吃了果子,后来亚当又对上帝撒谎,隐瞒了自己在这起违反上帝戒律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从这些神话与传说中,我们可以判断出,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说谎就很普遍了。而且,谎言使人类付出过惨重的代价,丧失掉许多美好的东西。因而,可以肯定地说,人类的天性中就有着说谎的动因。
不过,从人类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对世界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就对世界进行不断地探索,执著地寻求真理。也就是说,人类在自觉和不自觉地编织谎言的同时,又在凭着生命生生不已的本能去跨越自己设置的谎言的栅栏。
一位名叫洛特蒙德的美国心理学家指出:“说谎是人类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可以说,说谎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大‘成就’”。据他在北美和西欧抽样调查,每个成年人平均每周至少要撒十五次左右较大的谎。
当然,这些谎话是形形色色的,有无奈的说谎,有慌张的掩饰,有虚假的誓言,有高尚的借口,有狡猾的欺骗,有冷酷的恐吓,有矫情的劝慰。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一个伟大的人还是一个渺小的人,他的生活都无法与谎言分离。人生需要一些谎言,人生也不能完全离开谎言。
一个大龄姑娘对自己的年龄讳莫如深;一个政府官员对自己的隐性收入矢口否认;一个商人对自己赚的钱闪烁其词;一个老是借钱不还的人找你借钱时,你肯定要说“正巧我身边没有钱”……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撒谎的例子,仔细想想,人就是生活在谎言之中。
其实,从古到今,诚实一直是被认为是人类的美德,各种社会准则、伦理道德、法律法规、宗教教义、书籍报刊都把诚实奉为至高无上的美德。人们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受要忠诚、老实的教育,但人生却常常与谎言相伴终生。
人为什么要说谎?
心理学家通过对人类说谎的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游戏。人总是耐不住寂寞的,因而游戏是必不可少的。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需要娱乐,因而有时难免说谎。谎言有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放羊小孩,撒谎时其实也并没有任何恶意,只不过是觉得太寂寞,想寻点刺激,找点开心,仅仅是出于一种好玩的心理或者恶作剧而已,结果后果很严重。事实上,生活中这种出于游戏目的的谎言很多,因无恶意,我们常常便只当它是玩笑,听过便罢,纵是谎言,也不去多想。
二是避害趋利。这是大多数人撒谎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很明显,生活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谁不避害趋利呢?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3)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3)
当一个窃贼想盗窃你家的财物,想从你的口中打探你家中有没有数量可观的现金时,你家明明放着刚发下来的一万元奖金,你也会说:“我今天中午买青菜的钱还是向单位的人借的呢。”为了避害,撒谎是应该的。
如果诚实将使财产、名誉以及生命受到损害与威胁,我们以谎言应对的时候必然居多。如果你如实道出自己的年龄,可能会在一次提拔中被打入冷宫;如果你如实申报自己的年收入,可能得多缴数千乃至数万元的所得税;如果你在简历中如实写出自己大学期间因作弊记过的处分,就不会有一个公司提供给你工作的机会……很多人在这个时候选择撒谎。在现实利益面前,谎言乘虚而入。
这种为了避害趋利而制造的谎言随处可见,我们很难用“好”或“坏”来总结它,它是我们生活中必须面临的一种选择,只能是“是”或“不是”,没有中间的道路可走。对此,我们只能更多的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它,顺其自然,而不是简单机械地用道德原则或法律准绳来度量它。
三是病态说谎。有一类说谎者常常漫无目的地随便撒谎。他们内心深处爱谎如命,嘴一张,流淌出来的就全是谎言。也许他自己都意识不到,他自己就生活在用谎言构成的幻想世界中。
有一篇外国笑话就描绘了这一类的说谎者。
约翰和玛丽是一对恩爱夫妻,他们都渴望能够成为贵族,过贵族的生活。他们有一个八岁的儿子贝利。这个家庭中,大家平日对话、称呼,全是贵族方式的,尽管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贵族,却依然坚决地使用贵族方式。他们彼此常常说自己的庄园、自己的族徽等,外人听了,觉得全是一派胡言。
这年秋天,玛丽突然患病死亡。临死前,她向约翰忏悔,说:“亲爱的,我对不起你。”
约翰说:“亲爱的,你没有。”
“有。”玛丽说,“你看我们的小贝利,他可爱吗?”
“可爱,可爱极了。”
“可是,他是我和爱伦堡伯爵在一起后生下的,他不是你的儿子。亲爱的,你必须答应我,你要一如既往地爱他。”
“我答应。”约翰激动地说。其实,爱伦堡伯爵十年前就已经到美国去了。十年来,他一直生活在大洋彼岸,从未回来过,而约翰夫妇也从未去过美国。小贝利不可能是玛丽与爱伦堡伯爵生的,这一点,约翰十分清楚。
玛丽死后,约翰常常得意洋洋地对别人说:“你们看看小贝利气质多高贵。也难怪,他是地道的伯爵后代嘛!”
(第一章插图1)
这是一个典型的病态说谎者的故事,他们自欺欺人,相互说谎。这类人与其说他们是说谎者,倒不如说他们是幻想者。这种幻想,如同是一种创作活动,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展开。这些展开的故事中,他们总是以他们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出现。当然,这角色往往比他们原本的社会地位有着很大的提高。
他们在吹得得意忘形、神乎其神时,也许会像演戏那样夸张他们的表情,看上去令人感到很不自然。偶尔间,有些人也会表现得忧郁,但在演戏这一点上绝没有什么两样。
对于这类人来说,因为毫无顾忌地到处说谎已成习惯,甚至连他自己也搞不清那样到处胡编乱造是为了什么目的。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这类人很自卑,往往事业上不成功,试图用谎言为自己填平现实与愿望之间的鸿沟,以满足理想得以实现的*。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4)
一、人类为什么要说谎(4)
说谎的原因可能还有很多,我不能一一列举。不过,现在已经很清楚了,不管是什么动机、什么缘由,有意还是无意,人生都离不开谎言。
有一位军事将领曾说过:“不说谎话办不成大事。”他也许是从多年的军事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他认为,那些办成大事的人都说过谎。这可能有些危言耸听,但现实生活却往往是这样。
在仕途上青云直上者,谁没借助过谎言?在商战中大把赚取钞票者,谁不依靠谎言?在情场上左右逢源,让一个又一个美女倒在自己身下的登徒子,谁没说过谎言?
在国外,政客被视为“职业撒谎家”。美国波灵顿俱乐部每年举办一次的撒谎大赛,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唯独拒绝政客,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职业的撒谎者。他们作为“职业者”去和“业余者”比赛,胜者当然是他们。的确是这样,在美国竞选的时节,美国人常常能在电视上看见政客们慷慨陈词,如果我当选,将如何如何。但一旦他当选,原先的许诺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什么也不算数了。政客们就是这样利用谎言来赢得民众的信赖,使自己获得选票的。
西方有这样的一句格言:“在爱情与战争中,一切都是合理的。”
纵观古今中外的战争,哪一场战争中没有尔虞我诈的骗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说过,“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诡道”与“诈”就是明目张胆地说谎。中国古代的诸侯纷争,《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大战中的“木马计”,都充满了谎言。像《子鱼论战》中的宋襄公那样不懂得诡诈和骗术的领兵者,是愚蠢的代名词。可以说,一部人类战争史,是人类不断制造谎言的历史。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文学是庄严的谎言。”古今中外的作家都不停地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心目中的世界。这种描绘的过程并非真实描绘,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解或为一个无情无趣的世界涂抹玫瑰色的光晕,或把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得一片灰暗浑浊,仿佛人间地狱。这些全是不折不扣的谎言。但它们却总是能够感染人,是不朽的谎言。
在现代社会,制造能感染人的谎言的手段与方法就更多。电影应当说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美国好莱坞这个巨大的电影工厂,每年都要制造数量惊人的“谎言”来蒙骗人们的感情。有些很明显,人们知道它是在撒谎,却依然为它喜怒哀乐。《史密斯夫妇》便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这部电影很显然是在说谎,但人们一看了开头,还是照样受它蒙骗。布莱德?皮特和安吉莉娜?朱莉饰演的史密斯夫妇是两位超一流的杀手,六年来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夫妻,在还未互相识破身份之前,他们在哥伦比亚一见倾心并共度良宵。他骗她说他是一个工程师,她骗他说她是毕业自耶鲁大学的高材生。黄蜂J与毒蝎Q,彼此好像没被揭开的底牌,都被对方背面的花花绿绿而神魂颠倒。他为她着了迷,她为他发了狂,继而水到渠成地结婚。两个世界超一流的杀手像平凡人一样生活,他依旧绅士优雅,是每年社区高尔夫球赛的不二霸主;她还那么风情靓丽,偶尔也会为增加屋子的情趣与别人为一块窗帘布争执半天。可这平常的生活毕竟不能妨碍他们的“工作”,于是微笑吻别之后,男人装成嗜赌的酒鬼,女人变做冷艳的交际花,一出门竟各自奔去杀人。
看似同床异梦,实则深爱于心。当两人接到的最新任务是刺杀彼此的时候,他们展现了在谎言背后那深深的感情,携手并肩,戳破了一个他们需要共同去面对的更大的谎言。
二、谎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二、谎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共学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诚谦厚。
一天, 庞涓听说魏国正在高薪招贤,访求将相,不觉心动,就辞行下山。临行,孙膑相送话别,庞涓说:“我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若有进身机会,必为兄举荐,共立大业。”庞涓到了魏国,魏惠王见他一表人才,韬略出众,便拜为军师。此后,庞涓东征西讨,屡建奇功,败齐一役,声震诸侯,诸侯忙相约来朝。庞涓之名,惊动各国。
庞涓虽声名显赫,不可一世,却还顾忌一个人,那就是他的义兄孙膑,他认为孙膑具有祖传的《孙子十三篇》兵法,胜己甚长,一旦给予机会,必将会压倒自己,故始终不予举荐。
鬼谷子与墨翟(墨子)相好,时相过从。一次,墨翟往访鬼谷子,见到孙膑,交谈之下,叹为兵学奇才。
墨翟到了魏国之后,在魏惠王面前举荐孙膑,说他独得其祖孙武之秘传,天下无有对手。惠王大喜,知孙膑与庞涓是同窗兄弟,就命庞涓修书聘请。
庞涓明知若孙膑一来,必然夺宠,但魏王之命,又不敢不依,乃遵命修书,遣使往迎。
鬼谷子深通阴阳之术,算知孙膑此行有遭髌刑之险,但天机不可泄漏,只好在他名上加一“月”字(孙膑,本来叫孙宾的),并给其锦囊一个,吩咐必须到最危急时候方可拆看。
孙膑拜辞先生,随魏王使者下山,登车而去。见了魏王,叩问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魏王大悦,欲拜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
庞涓却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实臣之兄,岂可以兄为副?不如权拜客卿,候有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于是拜孙膑为客卿。
从此,孙庞两人又频相往来了。但此时相处,没有当年那样真挚。庞涓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却以孙膑熟读孙武兵法,欲待其传授后再下毒手。
不久,孙庞二人在魏王面前摆演了一次阵法,庞涓不及孙膑,就怀恨在心,制造了孙膑私通齐国的假象,并报告给魏王。魏王一听,大怒,乃削去孙膑官职,又削去其一对膝盖。
孙膑并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庞涓所为,他还为庞涓在魏王面前为自己求情而感激万分呢,就答应庞涓的要求,在竹简上刻祖传的《孙子兵法》。
不料,庞涓派去照料孙膑的仆人成岸是个仗义之人,把这一切全告诉了孙膑。
孙膑听了,大吃一惊,兵法当然不能继续刻了,但若不刻,必死无疑。情急之中,孙膑打开了临别时鬼谷子送的锦囊,见里面有一幅黄绢,上写“诈疯魔”三字。孙膑顿时有了主意。
晚上,饭送了上来,孙膑正举着筷子,忽然扑倒在地上,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声叫喊:“你何以要毒害我?”接着把饭盒打翻在地,把写过的木简全扔进火炉,口里语无伦次。
看守不知是诈,慌忙奔告庞涓。
次日庞涓来看,见孙膑痰涎满面,伏地哈哈大笑,忽然又大哭。
庞涓问:“兄长为何又哭又笑呢?”
孙膑说:“我笑的是魏王想害我命,而不知我有十万天兵保护;我哭的是魏国除我孙膑之外,无人可当大将。”说完,瞪眼盯住庞涓,复叩头不已,口叫,“鬼谷先生,你救我一命吧!”
庞涓说:“我是庞涓,你不要认错人!”
孙膑拉住他的袍子,不肯放手,乱叫道:“先生救我!”
庞涓无法脱身,只好命左右将孙膑扯脱。
庞涓回到住地,心中还是很疑惑,认为孙膑很可能是作癫扮傻,想试探其真假。他命令左右把孙膑拖入猪栏里。猪栏中粪秽狼藉,臭不可闻。孙膑披头散发,若无其事地倒身卧在屎尿中。
使者把情况回报给庞涓,庞涓说:“他已真狂了,不足为虑矣。”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
这时,墨翟游学到了齐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其弟子禽滑也从魏国来。墨翟问他:“孙膑在魏国得意与否?”
“可惨了,已经疯了。”禽滑遂将孙膑被刖膝之事说了一遍。
墨翟听后大惊,说:“我当时是想推荐他,没想到反而把他害惨了。”
他把孙膑的才华及庞涓妒忌之事,告知田忌,田忌又告知齐威王。齐威王于是令客卿淳于髡为使,禽滑作随从,以进贡茶叶为借口,到魏国去相机行事。
淳于髡到了魏国见过惠王,说了齐王对他的敬意,惠王大喜,把他们安顿到迎宾馆住下。随从禽滑私下去找孙膑。
次日,淳于髡一行要回国了,魏王置酒相待,庞涓也在长亭置酒饯行,但禽滑已先一夜把孙膑藏在温车里,叫随从王义穿上孙膑的衣服装作孙膑的模样在街边坐着,也瞒过了庞涓。
禽滑驱车速行,淳于髡押后,很快就把孙膑载回了齐国。过了几天,那位假孙膑也偷跑回国。跟踪的人见孙膑的脏衣服散在河边,报告庞涓,都认为他已投水死了,根本没想到他已经回齐国去了。
孙膑秘密回国,仍不出名,不露面。后来赵魏交战,孙膑以“围魏救赵”之计,大败庞涓。韩魏之役,孙膑再以“增兵减灶”之计,诱敌深入,终于把庞涓射死在马陵道上。
依靠谎言,孙膑得以骗过庞涓,并最终战败了他。谎言成为了他通向成功的台阶。而以谎言作为通行证的成功者在历史上俯拾皆是。司马懿装病骗曹爽、王允献貂蝉除董卓、燕王朱棣装疯起兵、蔡锷*不羁骗袁世凯,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谎言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三、谎言是失败者的墓志铭
中国有句俗话:“玩火者必*。”
中国又有句俗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中国还有两句俗话:“善使刀者死于刀下,善使剑者死于剑下。”“打死会拳的,淹死会水的。”
说谎也是这样。你对别人说谎,别人也可以对你说谎。经常用谎言对付别人的人,他自己也一定会被别人的谎言所欺骗而遭遇失败。
至于那些用谎言获得声名荣耀的人,他们的声名本来就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旦谎言被人识破揭穿,立刻就会声名狼藉,为人所不齿。还有那些利用欺诈行不义之事的人,作恶多端,早晚必然败露,结局或身陷囹圄,或人头落地。
这样的事情,古今中外也是屡见不鲜的。
墨索里尼统治意大利达23年之久,他最喜欢装腔作势、阉割真理、编造谎言。这位法西斯头子认为,宣传是一个国家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曾经成立了一个宣传部,后来因为撒谎太多,臭名昭著。
墨索里尼吹牛从不脸红,在谈到意大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情况时,他吹牛几乎吓倒了希特勒,这最终也给他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在整个战争时期,墨索里尼不停地吹牛撒谎。1936年8月,他宣称他可以在几小时内动员800万人。在以后的几年中,这个数字不断增加:900万、1000万、1200万。
意大利的报纸在墨索里尼的授意下,说意大利陆军在欧洲是最强大的,空军和海军也战无不胜,意大利在军事方面没有什么需要向德国或任何国家学习的。墨索里尼曾暗示过,意大利有三个精锐的装甲师团,装备有最先进的重27吨的坦克。然而,这些装甲师团只存在于纸面上或墨索里尼的想象中。意大利的装甲部队只有一种仿美的吨重的装甲车,上面只装备有机关枪,普通的步兵火器就能将其击穿。
战争开始的时候,意大利宣称它有8530架飞机,而实际上它却只有454架轰炸机和129架战斗机,其中大多数飞机同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比较起来,已经过时。
墨索里尼在1940年告诉希特勒,在必要时,意大利可以出动800万士兵,计70个师团。如果德国提供装备,这个数字还会增加。其实墨索里尼很清楚,事实与之相去甚远。意大利能够参加作战的只有不到20个师团的力量,他至多也只能动员100万人。超出这个数字,军装、军营和武器装备是无法满足的。
1940年3月10日,墨索里尼在罗马对来访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意大利人民将全部投入到战备之中。”
然而,就在“领袖”骗“元首”的时候,“元首”也在骗“领袖”。为了稳住意大利这个盟友,希特勒在1940年初意大利参战前告诉墨索里尼,德军已有200个装备精良的装甲师正准备向西线进攻,战争在当年夏季便可望结束。墨索里尼听了德军的准备情况和希特勒对战局的估计后很高兴,因为他知道意大利军队在战争中最多只能顶几个月。希特勒有意识设置这一骗局是因为他知道墨索里尼无从查核。
准备不足的意大利很快输掉了这场战争,法西斯*者墨索里尼丢掉了性命,被意大利爱国者倒挂尸体于街头。
用谎言骗取名誉在体育界最为风行,以至于每一次世界体育大赛,为对付运动员服用兴奋剂骗取奖牌和高额奖金都必须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1904年圣路易斯第三届奥运会美国马拉松运动员托马斯?希克斯首次服药,至汉城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的丑闻被揭露,这期间不知有多少运动员服用过违禁药物。
众所周知,当今运动员一旦获得世界冠军,巨额的奖金、广告收入将使其骤然暴富,财富的巨大诱惑使大量运动员不惜铤而走险,明知服用违禁药品一旦查出,将取消名次、没收奖牌,甚至被罚数年不得参加世界大赛,但他们还是常常抱着侥幸心理,放胆一试。
当然,大多数违禁运动员必然在现代化的药检措施和设备前露馅。取得汉城奥运会百米跑金牌的约翰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得不把骗到手的金牌乖乖交出来。
谎言,一旦被揭穿,使用者就变得体无完肤了。对那些因谎言而走向死亡的人来说,谎言如一曲曲挽歌,令人哀叹,令人惶恐;有时,它又如一篇篇墓志铭,让后来者警醒。
四、男人:为金钱和美女而构筑谎言
四、男人:为金钱和美女而构筑谎言
几千年来男人们一直在历史上占据主导地位,世界是男人的,因而,男人要常常撒谎。
男人撒谎的目的很明确,归结到最后,也就是两种:钱和色。捞权也是为了拥有钱和色,争名也是为了赢得钱和色。
2008年9月11日,传奇人物、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被捕,并由此引出一个可能长达20年、高达500亿美元的投资骗局。
1938年,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60年,22岁的麦道夫创立了伯纳德?麦道夫证券投资公司。1970年,他的弟弟彼得也加入了这家公司,他的侄儿、侄女和两个儿子后来也都为他工作。在很长的时间里,这家公司主要在股票买家和卖家之间充当撮合交易的中间人。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家公司已经成为美国证券业最大的独立交易公司之一,到2000年前,该公司已经拥有3亿美元左右的资产。麦道夫的公司是纳斯达克(NASDAQ)成长的主要推动者之一。麦道夫与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NASD)关系密切,而NASD建立了全美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协会(NASDAQ)。作为NASD最活跃的公司之一,麦道夫极力倡导证券交易的电子化。1990年,麦道夫成为了NASDAQ的主席。他还担任过NASD副主席、NASD董事会成员以及NASD纽约地区主席。这段辉煌岁月,为麦道夫赢得了极高声望。
一个拥有近半个世纪“白璧无瑕” 式从业记录的投资专家,一种并不新鲜的欺骗手段,一大批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受害者,完美演绎了华尔街的多面性。
多年来,麦道夫对外宣称的投资记录非常成功。持续的高回报是麦道夫欺诈持续多年的重要因素。他从来不说明他的投资方法,也不解释他是如何利用投资者的资金获得回报。不论市场好坏,他每年都可以支付10%以上的投资回报利润。面对投资者的疑问,他曾经这样回应:“这是通过恰当的投资策略产生的,我不能详细予以解释。”有时候他就干脆以“内幕消息”作为回答。一名投资者多年来对麦道夫的投资回报都十分满意,他说:“即使是见识广博的人也不能真正说清他在做什么。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他总是现金充裕。”据说,麦道夫还告诉他的客户:“如果你在我这里投资,就不能告诉任何人。这儿发生的事情跟任何人都无关。”
其实,麦道夫使用的是很简单的“庞氏骗局”,就是把新投资者的钱用来支付给老投资者。这一招,使数千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银行和富有的个人都成了麦道夫的受害者。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查尔斯?庞齐是一位生活在19—20世纪的意大利裔投机商,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狡猾的庞齐开始策划一个阴谋,他骗人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投资者将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利润回报。然后,他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齐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这场阴谋持续了一年之久,才让被利益冲昏头脑的人们清醒过来。
这个众人眼中高尚、敬业的麦道夫,多年来利用自己公司的投资顾问业务悉心设计了这个惊人的骗局。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直到因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而无法再撑下去,他才向两个儿子(也是其公司高管)坦白,其实自己“一无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巨大的谎言”。两个儿子当晚便告发了老爸,一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这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以下就是麦道夫案主要受害人名单:
1. 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法菲尔德-格林威治集团(Fairfield Greenwich Group ),损失75亿美元
2. 对冲基金公司(Tremont Group Holdings,Inc.),损失33亿美元
3. 西班牙国家银行(Banco Santander SA),损失31亿美元
4. 奥地利梅迪西银行(Bank Medici),损失21亿美元
5. 阿斯科特合伙人对冲基金(Ascot Partners LP),损失18亿美元
6. 阿塞斯国际投资顾问公司(Access International Advisors),损失14亿美元
7. 富通银行荷兰分部(Fortis Bank Nederland),损失亿美元
8. 瑞士联合私立银行(Union Bancaire Privée),损失10亿美元
9. 汇丰银行(HSBC),损失10亿美元
10.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损失亿美元
麦道夫因为其身上的光环让这些投资界的大鳄们刮目相看我们还可以理解,毕竟人家是纳斯达克的前主席。而下面这则报道中100多位知识女性被骗,则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据长沙媒体2009年4月23日报道,长沙一名网络骗色高手在730天内,共诱骗168名女性与之发生性关系,其中60%是教师、白领等知识女性。
这位网络骗色高手相貌普通,并非“师奶杀手”般让女人心动的模样。他的行骗手法也并不高明,一般先在某网站登记会员,留下联系方式,放下“钓饵”,然后主动出击或守株待兔。但是,他的目标定位相当准确:35—42岁的离异女性。这些女性大部分有体面的工作和地位,但是感情空虚,容易让人乘虚而入。他的伪装术也颇高明:在网上,他用单行线、蒹葭苍苍、青花瓷等做网名,让对*得他很有文化素养;在女人面前,他冒充教授、老板、官员等,让对方以为他是一位成功人士。因此,他的成功率相当高,每一周就会有一位女性上钩。
面对这样一位心机老辣的骗色高手,众多体面的知识女性显然不是对手,她们纷纷中箭倒下。其实,知识女性在爱情方面比非知识女性还要弱智,她们大都并不太斤斤计较柴米油盐等经济方面的小事,但往往更单纯,更渴望浪漫,更相信一见钟情。因此,如果遇到一个高明的爱情骗子,对方看透了她们的心理,对症下药,因人施计,她们很轻易就会被骗。
在现实生活中,男人们常常要撒谎,因为金钱和美女就在他们身边。他们有时经不住诱惑,依靠正常方式又得不到,只好构筑谎言来骗得。
五、女人:为猛男和金钱而编织谎言
五、女人:为猛男和金钱而编织谎言
男人们占据了大半个的外部世界,女人们是不甘心的。随着妇女解放口号的提出,女人们更加迫切希望与男人一同占据这个世界。她们以为,既然男人们构筑谎言猎取权势、地位、金钱、女人,女人们只要编织谎言获取男人就行,男人一旦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他们的一切也就成为女人的了,包括男人已牢牢占据的世界。
因此,女人编织谎言首先是针对获取男人而来的。有时,她们也采取迂回战术,先获得金钱,然后再用金钱辅助,最终击倒男人。中国有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郎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女人必须通过男人来和这个世界周旋。
而女人编谎言的技巧又是相当高超的,最有名的要算北朝乐府民歌中流传的那位代父从军的女英雄木兰。当时,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但仍被可汗(国王)点兵,按照法律,父亲如果不能从军,家中有年龄适合的儿子也可顶替,但木兰家中,却没有年长的哥哥,只有一个年纪幼小的弟弟。为了不让年迈的父亲上前线,木兰毅然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戎马征战十几年,木兰屡建奇功。班师回朝后,可汗要对木兰论功行赏,木兰说:“我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高官,只求可汗将我送还故乡父母身边就行了。”
木兰带着随从回到家乡,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恢复女儿妆,出门和随从相见,两位随从惊得目瞪口呆。木兰幽然地对两位随从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焉能辨我为雄雌?”
还有一则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的女主人公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一起读书,其间同床共枕整整三年,梁山伯竟然不知道祝英台是女子。祝英台的谎言已编织得天衣无缝了。
而貂蝉以谎言戏董卓和吕布的故事则更为经典了。
东汉末年,董卓专权,滥施杀戮,有篡位之心。司徒王允忧心如焚。这时在王府中,正巧有一名歌妓貂蝉,色艺俱佳,王允视之为女儿。想到貂蝉,他心生一计。一日他请董卓的义子吕布来家喝酒,让女儿出来敬酒。貂蝉此时打扮得如天仙一样,分外娇艳,吕布一见,顷刻迷倒。王允乘势将貂婵许给吕布,说选一良辰吉日,送小女到府上。
过了几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饮酒,极尽巴结。同时叫貂婵歌唱一曲,引得董卓大加赞叹。王允立命人备下毡车,将貂蝉送到太师府去。
吕布闻讯暴怒,即刻跑去揪住王允,厉声责问。王允辩称:“昨天,太师在朝堂上对我说,有事要到我家谈谈,于闲谈中问:‘听说你有一女,名唤貂蝉,许配了吾儿奉先,我怕你言未准,特来相求,并见一见未来儿媳。’老夫不敢有违,便叫小女出来拜见公公。但太师说:‘今日是良辰吉日,我要带媳妇回府去与奉先成亲。’将军你想,老夫怎敢有违呢?你还是快回去吧。”
吕布回府中,要找太师,侍妾回道:“太师下午与新美人貂蝉共寝,任何人都不见。”
吕布差点疯狂,整整一夜,他在太师府外徘徊。第二天早晨,日上三竿,他潜人后房窥探,见貂蝉正起身在窗下梳头。貂蝉见了吕布在张望,故意装出忧愁的样子。一会儿,吕布出去了,顷刻又入,侍立董卓旁边,偷眼向帘内张望。卓见此情景,心中犯疑。
董卓自从宠爱貂蝉之后,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有一天,吕布入内向董卓问安。适董卓睁开眼,见床前的吕布正目不转睛地望着床后的貂蝉,即叱骂曰:“畜生!你想调戏我爱姬!”唤左右将吕布赶出,今后不准入堂,吕布怒恨而归。后来,董卓后悔,急赏赐吕布金帛。此时吕布虽身在董卓左右,心实贴在貂蝉身上了。
当董卓上朝议事,吕布执戟相随,董卓在与汉献帝谈话的时候,吕布乘机跑出门,上马回相府。他找到貂蝉,貂蝉来到外屋,说此地谈话不便,叫他先到后园的凤仪亭去等待着。
吕布等了一会儿,方见貂蝉翩翩而来,一见面,貂蝉即泣告吕布:“我虽非王司徒亲生,但待如己出,自许配将军,觉已偿平生之愿,谁知太师立心不良,将我奸污一日又一日,我恨不得早死,只因未见将军一面,故含垢忍辱,今见了将军,死亦无憾了。我身已被污,不得再事英雄,愿死在君前,以明我志。”说罢就手攀曲栏,作势要向荷池中跳。
吕布慌忙把她抱住,频用好言相慰。两人喁喁细语,难舍难离。
却说董卓和献帝在殿上谈话时,回头不见了吕布,心下怀疑,即辞别献帝,登车回府。他步入后园,见吕布和貂蝉两人抱在一起,顿时无名火起,抢到画戟就冲上前去。吕布见状慌忙而逃,董卓挺身追赶,并将戟向吕布掷去,吕布拨戟落地远远逃开了。董卓拼命追,忽一人飞奔前来,和董卓撞个满怀,原来是谋士李儒。
董卓气呼呼地说:“此小子居然敢调戏我的爱姬,誓必杀死他。”
李儒连忙说:“恩相差了,从前楚庄王的绝缨会上,不追究调戏爱姬的蒋雄,后被秦兵围困时,得蒋雄死力相救,才免于难。今貂蝉不过一名歌妓而已,吕布又是太师的心腹猛将,不如趁此机会把貂蝉赐给他,他必知恩报德,死心随侍太师了,还请太师三思。”
李儒离开后,董卓即入后堂,责问貂蝉为何与吕布私通。貂蝉推说是吕布欲辱未逞。董卓松了一口气,安慰一番,问貂蝉:“我想将你赐给吕布,你看怎样?”
貂蝉大惊,哭着说:“妾身已属贵人,奈何要下赐家奴?妾宁死不从!”即倒在董卓怀里,掩面大骂起来:“此必李儒之计,不顾太师体面和贱妾性命,妾当生啖其肉。”董卓便依然相信貂婵,将她送出京城,吕布气得要死。
王允伺机对吕布挑拨,说动了吕布,两人歃血盟誓,同心协力为国除奸贼。王允趁热打铁,假传圣旨邀董卓回朝受禅,董卓大模大样入朝的时候,突被吕布从旁边一戟把他刺死。
貂蝉凭着自己倾国倾城的美色,以谎言为武器,杀掉了文武百官、千军万马奈何不了的董卓。
六、谎言能为虚妄的人生架设充实的桥梁
六、谎言能为虚妄的人生架设充实的桥梁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很多年前,古人就觉人生苦短,常常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活着真是太艰难了。这种人生的十字架,人们至今依然不得不背负着。
如何摆脱这种人生的重负,是人们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古往今来,人们都力图通过各种途径来使短暂而虚妄的人生变得充实。
在现代社会,制造能感染人的谎言的手段与方法就更多,电影应当说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代表。很多电影明显是在撒谎,但人们却依然为它喜怒哀乐。比如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人生》便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但它却让人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主人公基多和他的儿子约书亚作为犹太人而被关入集中营。因为不愿意儿子小小年纪就蒙上悲惨的阴影,从最开始上路到在残酷的集中营里,基多为约书亚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只有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才有可能赢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小男孩约书亚天真地以为,这场灾难只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玩着一个夺取“真坦克”的游戏。
在恶劣的环境中,基多想方设法来圆这个薄如纸片的谎言,以使孩子保持童年的天真和快乐。因为活在为别人或者是为自己编造的谎言中,基多是快乐的,他的快乐不仅仅带给了他的妻子儿子,也带给了身边那些一起在集中营受难的人们。当战争即将结束时,基多没能逃脱死亡,但约书亚在集中营里迎来了盟军的坦克。
电影《美丽人生》让我们很多人相信:人生如此美好,哪怕一时被黑暗所笼罩,我们依然能够找到美之所在。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1)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1)
乔?马金尼斯在《出售总统》一书中说:“政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直就是一场欺骗的竞技。”这话可能有些过激,但细想想不无道理,政客们有几个是诚实的?*中什么时候不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
“政治与道德无关。君主必须懂得如何巧妙地掩饰自己的本来面目,懂得如何做一个出色的伪善家和两面派。因为人类的头脑太简单,他们太容易见利忘义,因此骗子永远不愁找不到欺骗的对象。”这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说的。
政客们总是把政界搅得缤纷多彩,使政治或多或少地带上迷幻色彩,以求浑水摸鱼。就政坛的本身说,一方面统治者总是想办法赢得百姓的尊重,他们或到处标榜自己清正廉洁,或对选民信誓旦旦,让老百姓不得不把他的谎言当做真理。另一方面,芸芸众生在心理上总觉得自己很渺小,对站在自己头顶上的人就觉得伟大,希望他们能代表大家把国家治理好,成为圣君贤相,成为青天大老爷。
但是,历朝历代的历史告诉我们,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些时候,我们明明亲耳听见、亲眼看见了,却并未达到本质。因为政治和搞政治的人都太善于伪装了。无论是政客们的互相争斗,还是他们在赢得权力后对大众许下的种种诺言,无一不是在欺骗中进行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的这句话的确是说到政客们的心坎之中了,他不是政客,却道出了政治策略的精髓,这可能正是孔老夫子的伟大之处。
政客们为谎言勾画的面孔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会因时因地因事而选择不同的面具。
三国时期,曹操长子曹丕和三子曹植,水平各有所长。曹丕做事坚决果断,富有魄力;曹植才华横溢,机敏睿智。由于曹操本人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才华出众,因此同气相通,他更喜爱诗文不凡的曹植,经常带着他游览赋诗。
按照古代惯例,王位应由长子继承,一旦长子成人,即举行专门仪式,立为世子。曹丕成人后,被立为世子,但曹操却多次有意废长立幼。
曹丕得知曹操的心思后,就请朝歌县令吴质到府商议,因怕有人看到,于是用装丝绢的大竹筐将吴质藏于其中,带进府里。
杨修和曹植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报告曹操。
曹操说:“过几天我差人把他抓起来。”
很快就有人向曹丕通风报信,曹丕很紧张地问吴质:“怎么办?”
吴质说:“不必忧虑。明天用大竹筐装绢再送入府里,借此迷惑他们。”
第二天,杨修又向曹操报告。曹操就派人搜索竹筐,果然都是绢。曹操因此怀疑是杨修想害曹丕,不但不再打算改立世子,反而有了想杀杨修的念头。
谎言的政治面孔最成功的表现莫过于那些欺骗君主、蒙蔽天下的行为了。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期作恶多端、养乱启祸的头号大奸臣。他于开元初年以宗室身份入仕,蝇营狗苟二十余年,在开元二十二年时当上大唐宰相,一任就是十九年。 李林甫本是个“无学术,仅能秉笔”的官吏。他之所以能够久居要津,一是因为他善于逢迎君主,二是因为他善于玩弄阴谋诡计,多方蒙蔽君主视听。
李林甫虽然没有什么经邦治国的本事,但他却用尽心思,在玄宗面前制造出一副执政宽平、虑事缜密、精明干练的假象。为此,他“常厚以金帛赂上左右”,“中官妃家,皆厚结托”,甚至连玄宗身边的伙夫、婢女也都“皆所款厚”。他这样舍得花钱,是为了在玄宗周围安插眼线、坐探。靠着这些人,他既可以使皇帝日闻其善,又可以随时掌握玄宗的举止动态。每次上奏前,他还要“先赂遗左右”,彻底摸清玄宗的心思,然后才投其所好,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这样经年累月,事事见称,不由得玄宗不把他当成一个称心如意、堪委重任的辅佐之臣。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2)
一、谎言的政治面孔(2)
李林甫生来忌刻霸道,但在玄宗面前,却总是装出一副为人谨厚公允的君子相。开元二十四年,玄宗打算提拔庸碌无能的牛仙客为相,为人耿直的宰相张九龄极力反对。李林甫当然愿意拉牛仙客进入中枢,但他却不和张九龄当面争辩。张九龄与玄宗因意见不合不欢而散,李林甫却在退朝之后私下奏言玄宗说:“天子用人,何有不可!”他吹捧牛仙客有宰相之才,诋毁张九龄“拘古义,失大体”。玄宗不但未能识破李林甫的小人之心,反而认为李林甫心胸宽阔,不专权护势,有宰相的度量。
为了蒙蔽皇上,李林甫千方百计地压制群下,杜绝言路。开元二十四年,他唆使玄宗将裴耀卿、张九龄罢相,自己开始独揽大权。为了最大限度地阻断皇帝与朝臣的联系,防止玄宗听到不利于自己的言论,他将朝廷所有的谏官召集起来训话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此后,李林甫对所有敢于违背他的命令、上书揭发其罪状的官员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连他的那些同党,也不许别人提出异议。有人上书玄宗指责牛仙客“滥登相位”,惹怒了李林甫,竟然被问罪处死。在他的淫威下,不仅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以致“谏言路绝”,而且迫使“朝廷之士皆容身自保,无复直言”。一朝之中,竟出现了李林甫一手遮天的局面。
从唐太宗起,逐渐形成了皇帝面试取士的制度。天宝六年,唐玄宗为了“广求天下之士”,下诏“命通一艺以上皆诣京师”,打算亲自出面策问取士,选拔人才。李林甫虽然不敢违旨,但内心却是惶惶不安,担心“草野之士对策斥言其奸恶”,所以千方百计地阻遏其事。他先是花言巧语地欺骗玄宗说“举人多卑贱愚聩,恐有俚言污浊圣听”,提议先由各地长官对应试者进行淘汰筛选,把其中“灼然超绝者”送至京师,然后再由尚书省对他们进行复试。为了防止营私舞弊,复试时最好让御史中丞严格监督。待到那些“名实相副”的贤能人士被选出后,再由皇帝廷试策问。玄宗不察李林甫的用心,反而认为他言之有理,便准奏执行。谁知在李林甫的严格控制下,最后居然出现了“无一人及第”、天子无士可问的局面。李林甫为此向唐玄宗上表祝贺“野无遗贤”之喜,实际上是在自庆其阻断朝廷言路的成功。
李林甫虽然惯于欺上压下,但内心始终都非常虚弱,总担心有朝一日会机关败露,前功尽弃。所以,他充分利用自己身兼吏部尚书,总揽增补铨选官员大权的职务之便,极尽假公济私之能事。一方面,他玩弄各种手段害贤,压贤,“公卿之进有不出其门者,必以罪去之”;另一方面大量提拔、重用那些和他气味相投的官吏,使他们把持朝廷的各要害部门。同时,他还“苟用可专制者,引与共政”,对那些只知对他俯首听命的庸弱之辈大加青睐。与他同任宰相的牛仙客和陈希烈,一个“目不知书”,在位“独善其身,唯诺而已”,一个“柔佞易制”,对待“台司机务”始终“不敢参议”。这两人除了给李林甫当点缀、作走卒之外,别无他用。正是靠着他们,李林甫为自己织起了一张严密的防护网。
政治和战争一样,只以成败论英雄,全然不在于过程如何。谎言的背后,往往是凛凛的杀机,“伴君如伴虎”,的确是这样,别以为替政客撒谎你能捞到什么,聪明人千万不要干这种傻事。
二、谎言的科学面纱
二、谎言的科学面纱
看了这个标题,有的人肯定会说:你研究谎言走火入魔了,信口雌黄,鬼话连篇,科学是严谨的事实,是真知灼见,怎么能成为谎言的面纱?其实,这种谎言的蒙人之处也就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任何科学的结果所揭示的都是一定阶段和一定层面上的物质世界的秘密,相对于后面的新发现,前一个阶段的结果往往就成为“谎言”了,更不用说科学家也会出于一己之私而编造谎言了。
托勒密在长达十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被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他连续30年进行天文观测,并将他的发现写入13卷的著作《大综合论》中。除上述情况外,人们对托勒密的其他事情知之甚少。他关于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理论,统治天文界1500年之久。
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央,太阳和其他行星均围绕着它做周期性运转。他的这一学说在长达1500年的漫长岁月里没有人提出过异议,因而连教会也坚定不移地支持它。
但研究证明,不仅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误的,而且他大量剽窃古希腊天文学成果作为自己著书立说的基础,这一欺骗行径也被逐渐揭露出来。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室的罗伯特?牛顿,在其撰写的名为《托勒密的罪状》一书中,也多次指出托勒密发表的观测结果与他实际观测到的结果不一致。因而,罗伯特?牛顿对影响巨大、流传广泛的欺骗十分气愤,他断言:“在我们检验的范围内,托勒密在《大综合论》中所用的观察资料都是虚假的,他自己做的声称‘精确’的观测同样靠不住……因此,托勒密不是古代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但他在一些事情上仍然是不平凡的——他是科学史上最成功的骗子。”
以科学名义弄虚作假的事情屡见不鲜。
一位名叫萨默林的免疫学者称自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解决了异体移植时的免疫排斥问题。他说,他能够把老鼠的黑色皮毛移植到小白鼠身上,从而使小白鼠变成“黑白花”的老鼠。他的这个发现轰动了科学界,因为这个成果是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它意味着将能成功地移植人体器官,使那些因器官损坏而难以治愈的患者获得新生。但是没过多久,人们发现,萨默林做过实验的小白鼠身上的黑毛渐渐变白,原来这些黑毛竟然是用黑色颜料染成的。
黄禹锡,韩国国宝级的科学家。近年来,韩国在克隆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过了原本领先的英国、日本和美国,引起世界瞩目,而领军人物就是黄禹锡,他因此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2005年5月19日,黄禹锡及其合作者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首次成功利用11名不同疾病患者身上的体细胞克隆出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了11个干细胞系。
2005年12月15日,米兹麦迪医院院长、黄禹锡的合作者卢圣一向媒体披露,黄禹锡宣称其成功培育出的11个干细胞系中有9个是假的,另2个也真假难辨。
2006年1月17日,一位神秘举报人在清华大学BBS上发布了一则题为《汉芯内幕》的帖子,其笔锋直指被视为中国IT产业界的骄傲的“汉芯”系列芯片发明人——陈进。该则帖子中,神秘举报人痛斥陈进在汉芯研制中完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拨款。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调查显示,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
诸如此类的科学谎言在世界各地都层出不穷。从编造统计数字、“抹掉”实验中的数据,到有意无意地取得欺骗性成果,都屡见不鲜。
谎言为什么会具有科学的面纱?因为欺骗的诱惑力来自科学的职业性,这种职业推崇的是著书立说、大笔的研究经费以及各种各样的奖赏。另外,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在专业领域中撒谎而被揭穿的几率极小,因此他们不断地编造统计数字和实验结果。
三、谎言的文学外衣
三、谎言的文学外衣
我们常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告诉我们,文学是不真实的,是虚构的。
法国最有影响和威望的出版社创始人和负责人加斯东?加利马尔说:“除了出版商之外,没有人比作家更不诚实了。”文学,是虚构想象的产物,文学中的小说在英语词汇中为“fiction”,它本身也是虚构的意思。虚构就是谎言。其他文艺种类如戏剧、电影,也都致力于假戏真做。
的确,文学作品是作家把感情用一种思想加以统一,创造出的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虽是虚假的,但让人读来却觉得比真实的世界更加真实。在阅读中,我们常常会把作家虚构出的生活与人物命运当成生活中实有的事实,为其中的人物喜、怒、哀、乐,这是因为作家虚构的人物与情节更符合生活本质的真实。所以,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明知是谎言却依然会被感动。
贾宝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于连等一系列文学形象常常让人感动,如果我们把他们当作现实生活中的人去寻找,必会犯堂吉诃德的错误。
《红楼梦》成书后,大家争相传阅。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开言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不但男人谈,女人也谈。杭州一大家闺秀,躲在绣楼上天天看《红楼梦》,茶饭不思,面黄肌瘦,家人夺走《红楼梦》,她竟大叫:“勿伤我宝贝!”最后抑郁而死。
另外,在文学创作中,作者还常常东拼西凑,张冠李戴,以拔高人物形象,使得故事生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了,但是在历史上真正使用空城计的,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魏将文聘。据《魏略》记载,有一回,孙权带领五万兵马袭击魏将文聘镇守之地石阳。当时,石阳一带刚下完连绵大雨,防御工事受损,还没来得及修缮,而兵丁们正在田间劳动,未及返回。文聘苦思良久,忽得奇计,即“空城计”。
作家们即使宣称是忠实地描述自己的生活,里面往往也谎言连篇。如卢梭的《忏悔录》,实际上就隐瞒了他生活中不少见不得人的大事。
这两年,中国文坛上流行“新体验小说”和“新状态小说”,作者都宣称所写故事的“亲历性”、“真实性”,但又有几个是真实的呢?很多人还是按照小说创作规律的本身进行虚构,这些作品依然是谎言的世界。所谓“亲历性”、“真实性”,不过是作者借此吸引读者的噱头罢了。
四、谎言的新闻迷雾
四、谎言的新闻迷雾
1958年9月5日,中国《南方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广东省比较贫瘠的北部山区连县星子乡田北社的亩中稻,共产干谷64849斤。这颗“卫星”的创造者,是*田北社支部书记兼主任徐明芳、副主任黄孟常、青年突击队队长河经亮、副队长黄信宽和190名队员。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曾通过挪威情报部门制造了这样一张照片: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讲台上手执一只皮鞋,满脸怒气,飞扬跋扈。就因为这张照片,“农民出身的赫鲁晓夫粗鲁无礼”之说传遍全球。
1993年6月30日,英国《太阳报》登载了一篇题为《55岁的牧师拐走了我25岁的美丽情人》的文章,讲述了一位牧师与一位漂亮姑娘的桃色新闻,文章还配发了老牧师和年轻姑娘的亲密合影。此文一经刊出即轰动了英伦三岛。
2008年7月31日,中国《新快报》报道说,韩国成均馆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朴芬庆经过对孙氏族谱的仔细研究,发现中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身上流的是韩国人的血。
上面引述的四则新闻都是通过正规的新闻媒体发布的,有图片、有数字、有地点、有人物、有时间,新闻的五个W(who,where,when,why,what)几乎一个不缺,言之凿凿,谁能不信服呢?
但是这里不得不郑重地告诉你,上面四则新闻全是假的。
第一条新闻中的粮食产量纯属弥天大谎。
第二条新闻中的照片是在暗房里制作而成的。
第三条新闻是一个好搞恶作剧的记者编造的,照片是用电脑制作的。
第四条新闻是记者根据天涯社区一篇题为《朝鲜日报:孙中山原来是韩国人》的帖子改编的。
谁能说上面四条消息不是新闻?它们是新闻,但全是由谎言构成的新闻。
(第二章插图2)
新闻的要求上,“真实”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但是事实上由于不同的现实条件的牵制却又是很难完全做到真实的。
首先,任何一个新闻机构一定从属于某一个利益集团,这个集团可能是政府,可能是教会,也可能是政党或公司,还可能是某军事机关或协会、联合会。如果它谁都不从属,一定还会从属于它的头头,反正最终少不掉一个归属。
“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阶级说什么样的话。”这是一句老话,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听,但它说的的确是真理。任何新闻机构当然只为自己所从属的利益集团说话,这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谁会拿钱养一张报纸或一家电台整天来揭自己的短,兜自家见不得人的老底?如果新闻不能为自己说话,为什么每个国家的政府电台、电视台门前还要壁垒森严地布满岗哨呢?非洲、中美洲的那些小国政变时,为什么首先要抢占电台、电视台呢?道理很简单,占领了电台、电视台就是使其从属于我,以便发表于我有利的公告、宣言以及新闻。
于我有利、为我所用却并不一定要真实。
其次,新闻从事件现场到报纸上的文字、电台里的声音、电视上的画面,都必须有两道人工的过程,这就是记者与编辑人工处理的过程。
这种处理就大有讲究了,我可以让现场中的一些事纤毫毕见,也可以对一些事视而不见,笔墨轻一点或重一点,很容易办到。电视画面有人认为是客观的,但我认为重要的画面可以让其多停留几秒,甲方的损失我可以从头拍到尾,而乙方的我可以一点不拍,有些画面要是对我不利,我在编辑中还可以把它抹掉,你有什么办法?
我们看到报纸或电视、听到广播,以为是了解到了事件的真相,殊不知我们看到的只是新闻记者手中的笔及笔下的文字、话筒、摄影机的取景框,至于真实与现场,就不知道还能有几分了。
托马斯?杰斐逊在保障新闻自由的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他当上总统,成为报纸攻击对象的时候,他对报纸则抱了另外一种态度。他曾经宣称报纸应由四部分组成,标题分别为“真话”、“可能”、“大概”和“谎言”。至于后两部分,杰斐逊说:“它们显然是为那些宁愿花钱看谎言的读者预备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高度发达,利用新闻,什么样的谎言都可以制造出来。可怕的是,即使没有撒谎的意愿,有时也可能导出谎言。
但是,我们怎么也无法不要新闻,即使新闻有时有一副谎言的面孔,我们依然还得亲近它,关心它。因为现代人的生活实在太离不开新闻了。
五、谎言的道德身影
五、谎言的道德身影
谎言常常会戴上一副道德的面孔与我们对话。因为它有了这张道德的面孔,往往更能使人上当。
王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个篡政夺权的外戚。千百年来,史家同声责骂他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最大叛逆,是乱臣贼子的典型。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西汉末年,王莽却被人视为集忠、孝、节、义、慈、友、信、廉等各种美德于一身的圣贤君子。这自然是和王莽非同寻常的虚伪奸诈、娴熟高超的两面派手腕和他几十年如一日克己伪饰、猎取令誉分不开的。这里只须摘取他在“孝”与“忠”两个方面的部分言行,就得以看出他道德方面的虚伪奸诈。
汉代统治者自称“以孝治天下”,王莽伪饰邀名,首先在“孝”字上下功夫。他13岁时,伯父王凤官至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家族开始垄断朝政。但王莽最初因父亲王曼的早死而颇受冷遇,年过20仍然无官无爵。王莽不甘寂寞,便卑身事上,对官高位重的伯父、叔父们刻意逢迎。
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时,王凤生病,王莽亲自守候在病榻前,煎药尝汤,殷勤备至,“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简直比王凤的亲生儿女还要孝顺。
由此,他不仅在社会上孝名鹊起,而且也深深感动了伯父。王凤临死之前,特地嘱咐要给王莽以官职。果然,在王凤死后不久,王莽便做了黄门郎,很快又升为射声校尉。
其实,王莽“曲有礼意”去侍奉“诸父”,完全出于功利的目的,并无多少亲情。他在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重掌大权后,因担心叔父王立、王仁对他构成威胁,便捏造罪名,逼迫他们离开京师,回到各自的封地,丝毫不以他们的年迈体衰和苦苦哀求为念。
王莽在他母亲身上,也捞了不少孝名。他恭谨事母,并经常借此大肆宣扬自己的孝行,唯恐别人不知。其中自然不能说毫无真心,但更多的是虚情假意。一次,他在家中大宴群朋,觥筹交错之间,不断有侍者来告诉王莽,他的母亲哪儿感到不舒服,需要服什么药。于是,身为主人的王莽就一次又一次地向宾客郑重道歉,离席到后堂探视,服侍母亲用药,其刻意表演的痕迹一眼可见。
居摄三年(公元8年),王莽的母亲病故,有大孝美名的王莽此时竟然“意不在哀”,因为他此时已经是大汉王朝的“摄皇帝”了,而他母亲却只有一个“功显君”的封号。王莽唯恐自己一日无权,事有意外,便不肯按照传统的葬俗为其母服丧三年。他指使手下人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新的葬仪:王莽因为是“奉汉大宗”,所以不能再“顾其私亲”,只能以“王为诸侯缌缞”、“弁而加环绖”的礼节为其母服丧。这在当时实际上等于要求王莽不认亲娘,与生母断绝母子关系,但王莽却欣然接受,“凡一吊再会”,在母亲的灵柩前露了一下脸,就算完事。他的孙子王宗成为正式的丧主,为其曾祖母服丧三年,代替王莽行孝。
这说明,在权力、地位、名誉与孝行的关系上,王莽是要权不要孝的。孝对他来说,只能是谋权得势的工具,而不能反过来成为障碍。
封建道德的最高准则,是“臣事君以忠”,王莽虽然早有篡汉的野心,但为了确保代汉的成功,更为了自己能以“受天明命”的圣人形象载入史册,他采用滴水穿石的渗透方式,从长实施计划,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撕下忠于汉室的伪装。
元寿二年六月,汉哀帝病死,王莽为了独揽朝权,舍长立少,让年仅九岁的中山王为帝,是为汉平帝。
王莽此举的本意在“危汉”,但他为了掩饰自己,暗示手下纷起上书,给自己封了个“安汉公”的名号,宣扬自己的所谓“安汉”之功和忠于汉室之诚。
当时,王莽的姑姑(元后)作为汉室的代表与化身临朝称制。在表面上王莽仍然维护元后的崇高地位和无上权力,每有重大决策,一律由元后下诏宣布。他还利用各种阿谀逢迎的手段来讨好元后,以表示自己对汉室的忠心。
为了控制宫闱,王莽决计让自己13岁的女儿做年仅11岁的汉平帝的皇后,但在表面上,他却一再阻挠推辞。为了表示自己谋国的大公和至诚,他在事情已经确定下来的情况下,又假惺惺地上书元后,建议多采外姓少女充后宫、广子嗣,使汉统博厚。
王莽极力把自己打扮成辅政的一代名臣周公。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生病,王莽模仿周公,“作策请命于泰畤,戴璧秉圭,愿以身代”,并且还郑重其事地“藏策金縢,置于前殿”。但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八日,他用毒酒害死了汉平帝。
居摄二年(公元7年)九月,翟义起兵反莽。惶惶不安的王莽抱着年仅四岁的小皇帝孺子婴“告祷郊庙”,又仿周公《大诰》作策颁行天下,“谕以摄位当反政孺子之意”,欺骗天下。
就在正式宣布代汉的前一天,王莽还上奏元后,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学习周公,一旦孺子婴长大成人,自己就交权还政,退居臣位。但第二天一早,他就通知元后说,他要从“假皇帝”变为真皇帝,随即正式颁布了即天子位的诏书。最虚伪而可笑的是,在登基大典上,他还泪水涟涟地拉着孺子婴的手,哭诉自己的哀情:“昔周公摄位,终得复子明辟。今予独迫皇天威命,不得如意!”他把自己的篡国,说成是上迫于天威,下迫于民意,不敢不为,不得不为。其奸诈、无耻,真是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王莽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欺世盗名的谎言编织的一生。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能把亲生母亲、亲生子女当成政治投机的工具。他的虚伪、无耻和奸诈并不仅仅是其个人品质的恶劣,更是统治阶级各种丑恶本质的集中体现。汉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封建道德,本来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但王莽把谎言描绘上道德的面孔,就把道德变成了推翻汉朝统治的武器,这本身就是对封建道德谎言本质的绝妙讽刺。
其实,历史上像王莽这样把谎言描绘出道德的面孔而欺蒙天下的,东西方历史上都有过,只是谎言的面孔不同而已。
一、谎言,美好生活的滋补品
一、谎言,美好生活的滋补品
在第一章中,我们说过人生离不开谎言,因为社会进入文明化的运行机制后,谎言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生活中,在有些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些必然的谎言。也就是说,有些时候,你不能不说谎。在一些非常时刻,甚至只能说谎,事情才能够更为完满。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短篇小说,它的故事是这样的:
在某医院的一个病房里,身患重病的病人房间外有一棵树,树叶被秋风一刮,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那位病人望着落叶萧萧、凄风苦雨,身体状况也随之每况愈下。她想,当树叶全部掉完时,她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被这样的悲泣深深打动了,他用画的树叶去装饰那位病人病房外的树枝,使那位濒临死亡的女病人坚强地活了下来。
作为小说,可能有点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事例应当是不少的。这种谎言,就是生活中必要的谎言。没有这个谎言,那位女病人就会死去,要救活她,只能制造谎言。
在医疗上,这种谎言是最多的。
作为医生,对患者故意说谎,有时就是他们职业道德的一部分。比如对一个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的病人,医生就不能将真相告诉病人。“什么病?”“肝炎,有些严重。不过,你配合治疗,很快会好的。”这就是在撒谎,但这种谎言是必要的。
有的病人虽然患的不是晚期肝癌,是其他危及生命的病,再治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了,医生同样也不能对病人说:“你根本没有希望了,就等着死吧!”这样的一句真话,还没有一万句谎言来得必要。
同样,作为病人的亲友,在去探望病人时,即使知道他活不了几天了,但也要与医生配合,把谎撒下去,让病人满怀信心地接受治疗。因为生命本身有时会创造奇迹。即使没有奇迹出现,让病人充满希望地多活两天也是一种人道精神的表现。这个时候,你不撒谎,还能怎么办?
笔者曾经当过八年中学教师,多少万遍地教育学生要诚实,但对学生,我本人有时却不得不说谎。有一个学生在初二时曾拿着一篇散文习作问我写得如何,我看了后说:“有才气、有激情,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其实,那篇所谓的散文里不过是堆砌了一些华丽辞藻,空洞无物。但在我的谎言的鼓励下,他一直坚持在课余时间写作,到上大学时,已发表长篇小说了。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表明,教师如果善用美好的谎言鼓励学生,学生则会树立信心,进而取得进步。
我的一位女同事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
她把能力相等的同一年级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经常给予表扬和称赞;第二组,经常给以责备和批评;第三组,既不给予表扬和称赞,也不给以责备和批评。
她给三个组做相同难度的数学练习题。
实验做了一个星期,得出的结果是:第一组学生的成绩在不断上升;第二组学生一开始有进步,但中途就停滞不前了;第三组学生前三天成绩上升,以后成绩变得直线下降。可见,能使学生内心受到鼓舞的谎言格外受到欢迎。
大学教授们经常要给自己的学生写推荐信,这些推荐信可能被用来向国外学校申请奖学金,可能被用来到人才市场上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如果学生的确是顶尖的人才,那便不必多说,教授们照实写来就是了。倘若教授诚实地指出该学生不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通常接受推荐的一方就可能理解为该学生是个差劲的学生。如果这样做,就可能伤害这个学生,使其失去深造的机会或难以找到工作,甚至对其一生的命运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教授们提笔写推荐信的时候,必然在其中夸大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你可以认为这是在撒谎,但这样的谎是有必要撒的。
还有一类谎言,那就是我们在社交礼仪中必须说的奉承话,这些话里大都有水分,套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虽然人们听来心里并不一定十分愉快,但若缺少这些空话与谎话,礼仪就无法成立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
王员外家添了个孙子,在满月酒的那天,来了许多贺喜的宾客。
李秀才说:“令孙将来一定福禄寿全、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罗秀才说:“人都是一样的,这孩子将来也会长大、变老、死去!”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