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风云人物汉武帝

_5 张正忠 (西汉)
霍去病一路所向披靡,横穿匈奴臣属的五个小王国如入无人之境,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祁连山一峰,在今甘肃境内),又前进了一千余里,斩杀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俘虏浑邪王的王子、相国和都尉,捕获斩杀匈奴共八千九百余人。霍去病还把休屠王用来祭祀上天的金人神像也夺了过来。陇西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
汉武帝闻讯大喜,下诏加封霍去病食邑两千两百户,并在云阳甘泉山下修祠,来放置休屠王的祭天金人,以夸耀汉朝所取得的赫赫战功。
转眼夏季又来到了,汉武帝再次下令对匈奴汗国发动攻击。他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从北地(甘肃省宁县)出塞,卫尉张骞与郎中令李广从右北平(河北省平泉县)出塞,与霍去病所部遥相呼应。两军领诏,分道向北挺进。
李广和张骞从东路进兵主要是追歼进入代郡和雁门两郡抢掠之后撤退的匈奴左贤王的部队。汉武帝调给他们一万四千人。李广带领四千骑兵作为开路先锋,张骞率领其余的人马作为后援。李广率领四千骑兵向北搜索前进。张骞在后面慢行,两者之间相距数百里路程。李广的冒进,使他的处境十分危险。
左贤王得知李广仅仅领四千人马冒进,就集合了手下全部的人马共四万人埋伏在李广前进的路上。李广只顾挥师猛进,一头撞入了左贤王的包围圈。
四万匈奴骑兵将四千多人的汉军团团包围,李广部下军心震恐,面对十倍于己的匈奴军队,束手无策。
李广心中虽有些紧张,但脸上不露声色。他叫来自己的小儿子李敢,让他带上几十个人先去探探匈奴的虚实。
李敢挑选了一批精壮的士兵,他们装束停当,发起一小股旋风,如同猛虎下山,杀开一条血路,冲破匈奴的防线,突出了匈奴的包围圈。李敢提剑一挥,手下人又一起往回杀,再次冲破了匈奴的包围,回到汉军阵中。李敢喘着粗气对他父亲李广说:“别看匈奴人多,但并没有多大战斗力,我们用不着担心。”
听了这话,李广稍稍地放下了心,手下的汉兵们也都壮起胆子准备战斗。李广把汉军们布置成一个圆形阵式,每个人都面朝外而立,这样就可以抵御四面八方来的敌兵。匈奴兵一看无处下手,也不敢靠近,就在远处用弓箭进攻,万箭齐发,密如骤雨。汉军尽管使用了挡箭牌,但也死伤过半。李广令手下还击,双方箭矢互飞,匈奴也有大量伤亡,但不幸的是汉军的箭矢即将告罄。
李广见形势紧急,下令手下持箭上弦,全力拉满,但不要发射。然后,李广令手下人拿来他特制的称为“大黄”的连弩弓,专门瞄准匈奴将领,射杀数人。匈奴兵见势不妙,纷纷后退。他们在周围围成圈子,既不敢冲过来,也不甘心离开,一心想用长时间的围困使得汉军不战自溃,然后便可以乘势掩杀,夺取最后的胜利。
李广令手下士兵弓箭不离手,分批休息,与匈奴人僵持。
这时候,天渐黄昏,气温急剧下降,汉兵们个个惊恐,面容失色。只有李广镇定自若,言谈举止与平日无异。他的镇定起到了安稳军心的作用。李广马上又巡视阵地,调整部署,部下也苦苦支撑,这样与匈奴整整对峙了一天一夜。
第二天,匈奴兵又发动了凶猛的攻击,力图致李广部于死地。李广率军苦战支持,又死亡过半,只剩下不到一千人苟延残喘,有些还已经带了伤。而汉军的顽强抵抗也杀伤了大量的匈奴兵。匈奴方面所损折的人数大大的超过了汉军,
浑邪王降汉(2)
正当汉军防线即将崩溃的时候,南部包围圈的匈奴阵势大乱,原来是张骞率领着一万汉军有生力量赶到了。左贤王一看形势不好,马上下令解围撤退。这时李广的军队已经丧失元气,而张骞的部下又刚经过长途跋涉,所以均力不从心,就放弃了对匈奴左贤王部的追歼。汉军遂班师回朝。
汉武帝对于张骞和李广出师不利,做出了处理意见。他认为李广的兵马虽然损失过半,但是匈奴人却付出了更沉重的代价。这样功过相抵消,汉武帝免除了对李广的处罚。张骞本应配合李广的进军,但是行军迟缓,耽误了时间,因而使李广孤军奋战,同时也丧失了追歼左贤王的良机。汉武帝认为应定他为死罪,但是念张骞救李广有功,准许他出钱赎罪。张骞自赎罪为平民。
东部的北进遇到挫折,而西部的进军却是捷报频传。骠骑将军霍去病和合骑侯公孙敖率军分路从陇西出塞。霍去病率部狂飙突进匈奴境内两千余里,与公孙敖所部失去了联系,两支军队无法会合。
在这种困难情况下,霍去病毅然孤军挺进,跨越居延海,穿过小月氏部落,兵锋直抵祁连山下。汉军一路追亡逐北,生擒匈奴的单桓王和酋涂王以及相国和都尉等高级官员。霍去病共斩杀和俘虏匈奴共三万零二百人,其中有五个匈奴王,以及王母、王妻和王子共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共六十三人。匈奴方面的损失十分惨重。
当时,一些老资格的将军所率领的部队战果都不如霍去病部队。骠骑将军霍去病挑选的部下都是汉军中的精锐,而且霍去病有胆有识,经常率小部骑兵远离大军,深入匈奴腹地寻找战机。似乎上天的格外恩赐,从没有使他遇到过危险,而且每次总会有所斩获。而那些老资格的将军常常不是延误迷路,就是搜索不到匈奴主力空手而归。有的也有胆量,但常因孤军冒进遭到匈奴人主力的合击而土崩瓦解。赵信投降、李广败军都是明证。
汉武帝因为霍去病在祁连山一役中又获大捷,加封他食邑五千户,并对他的部下进行封赏。凡是跟从骠骑将军一直攻打到小月氏的人均拜爵为左庶长。
鹰击司马赵破奴,两次跟从骠骑将军北伐,斩杀匈奴遨濮王,捕获匈奴稽且王,左千骑将王、王母各一人。此外还有匈奴王子以下的贵族四十一人,士兵三千三百三十人。作为骠骑将军先锋时又捕虏匈奴一千四百人。汉武帝封赵破奴为“从骠侯”,从骠就是跟从骠骑将军的意思。校尉高不识跟从骠骑将军捕得匈奴呼于耆王王子以下十一人,捕虏匈奴一千七百六十八人,被封为宜冠侯。校尉仆多也因军功封为辉渠侯。
合骑侯公孙敖因为出师缓慢,没有能与骠骑将军会合上,按军法应当处斩。汉武帝念他立有旧功,准许他自赎死罪,革去官职。
这时候骠骑将军霍去病更得汉武帝的宠信,几乎和他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平起平坐。汉武帝特地为霍去病盖了一座豪华气派的大宅院,想让霍去病去看看房子。霍去病推辞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不觉得肃然起敬。
卫青和霍去病率军对匈奴连续的沉重打击使得伊稚斜单于恼羞成怒。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又新遭惨败,被霍去病杀得人仰马翻,伊稚斜单于更加怒不可遏。他派出使者让浑邪王和休屠王到王庭来一趟。
浑邪王和休屠王打听到伊稚斜单于有诛杀他们的意思,心中大为恐慌。他们这几次战役中损失了数万人马,自知不能被饶恕,就拒绝前往王庭送死。他们又害怕伊稚斜单于前来攻击,就想一起投降汉朝。他们派人在边境上拦阻汉朝人,请他们转告大汉皇帝。当时,大行李息正在黄河岸上筑城防守。浑邪王派来使者,到李息营中转达浑邪王和休屠王的意思。李息认为此事重大,不敢怠慢,立刻用驿车马,把匈奴的使者送到京城长安。
未央宫中,汉武帝听到报告之后,召见了浑邪王的使者。他来回踱步,心中判断浑邪王使者是否说实话,因为他担心匈奴人诈降,而真正目的却在于突击边塞。汉武帝犹豫半晌,又害怕因不予回信而失去一次不战而获的机会。汉武帝最终下定决心,开关塞迎降。随即,他又召来骠骑将军霍去病,吩咐他做一些必要的防备措施,并见机行事。
霍去病受诏率领一万骑兵和两万辆车子到黄河边上迎接休屠王和浑邪王及其各自部众,并让休屠王的使者回到河西地让他们作好南下的准备。
浑邪王一心降汉,接到汉武帝同意归降的消息后,他马上派使者去催休屠王率部下一同进关。休屠王担心汉朝薄待自己,就有些犹豫,推三阻四地打发走了浑邪王的使者。
休屠王不肯动身,使浑邪王骑虎难下。他对部下说:“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事就由不得他了。”于是,浑邪王带着手下兵马突然对休屠王部发动袭击,杀死了休屠王,抓住了休屠王的太子和全家,收拢了休屠王的部下,一同向东南移动,准备归降汉朝。
霍去病命令关塞做好应急的准备,自己率部渡过黄河,恰逢浑邪王率领部下也赶来会合。两军遥遥相望,只有数里之隔。
浑邪王部众中突然烟尘四起,有许多人往北面跑去。浑邪王部众顿时乱成一团。原来,浑邪王的一些部下看到威武雄壮的汉军,心里感到恐惧。他们中有的人本不想投降汉朝,所以一看到汉军就勒转马头落荒而逃。浑邪王大声呵叱也无济于事,部众四散而逃。浑邪王大为气恼。
浑邪王降汉(3)
当霍去病在远处看到匈奴人炸了营,也不知道是匈奴人诈降还是浑邪王无法控制局面,便当机立断,径直率军冲入匈奴人群中,直接找到了浑邪王。霍去病问明了情况之后,让浑邪王安定身边的部众。他则率军对逃跑的匈奴人进行了惩罚,共追杀了八千多逃跑的匈奴人,混乱的局势才得到了控制。
投奔汉朝的匈奴人一共有四万多人,都由霍去病和浑邪王率领着渡过了黄河到了汉朝境内。霍去病先行遣送浑邪王乘驿车马到汉武帝出巡时的行在所拜谒,然后用车子把全部匈奴投降部落送到汉境,安置在北部边郡等候汉武帝的处理。
汉武帝对远方来降大肆赏赐,他不能在夷蛮之邦面前显得太小气。汉武帝封浑邪王为漯阴侯,食邑一万户,并额外给了数百万的赏钱。浑邪王手下的四个小王也被封侯,呼毒尼为下摩侯,雁疵为辉渠侯,禽黎为河綦侯,调虽为常东侯。皇恩浩荡,主客均大感满意,皆大欢喜。
霍去病收虏出兵,处理混乱局面决断有功,被汉武帝加封食邑一千七百户。
浑邪王归附时,汉朝廷动员民间车辆两万乘,前往迎接。各郡县一级都摊派到了任务,但多年战争,均是府库羞涩,无力购备车辆,只好向富庶起来的小农们租借马匹。小农们担心马匹一去不返,不相信政府,都把马匹藏匿起来。地方官们无可奈何,上报汉武帝说马匹不够用。
汉武帝闻讯后十分生气,就要诛杀长安令。右内史汲黯却看不惯汉武帝劳民伤财的做法,他对汉武帝说:“长安令何罪之有?浑邪王背叛他的主人,投降汉朝,陛下只要吩咐各县用驿站车马把他一站站地送来也就可以了,何必搞得天下大乱?加剧汉朝的贫困,去奉承一个投降的蛮族,不能说这是个明智之举。”汉武帝心中气恼,但又无法发作,只好哑口无言。
不久之后,汉武帝把投降过来的浑邪王和休屠王的部下分别安置在沿边的陇西郡、北地郡、上郡、朔方郡和云中郡的北部。其具体位置在秦王朝时代所修筑的要塞之外和黄河以南的地区。汉武帝允许他们仍旧保持匈奴原有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居住的地区叫属国,建制与汉朝的郡平级,在上述五个边郡之中各安排有一个属国,史称“五属国”。
由于对陇西匈奴的沉重打击和浑邪王的投降,匈奴西边的势力大衰。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河西(河西走廊、甘肃中部),西至祁连山,一直到盐泽(今罗布泊)成为真空地带,没有匈奴人的踪迹。偶尔有匈奴人的斥侯,但也来去匆匆。汉武帝经过廷议,决定在黄河以西地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等地区)设置武威郡和酒泉郡。从此河西一带正式成为汉朝的领土。汉朝官府不断招募人民和输送罪犯到那里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河西得到了迅速的开发。
由于休屠王中途反悔拒不降汉,浑邪王杀了休屠王,把休屠王太子曰磾和休屠王妻阏氏,以及休屠王的弟弟伦全部关押在营中带到汉朝交给汉武帝处理。汉武帝罚他们为官家奴婢。曰磾被派到负责宫廷供应的少府中给汉武帝养马。
有一天,汉武帝欢宴之余,忽然心血来潮,要去看看自己苑中的马匹。汉武帝移驾上林苑行宫之中,随行也有大群陪臣。汉武帝是一时也离不开美色的,就是看苑马,成群的美貌宫女姬妾也跟在身旁。曰磾等数十名养马的奴仆,牵着马走过殿下,满堂的美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别的人都偷偷地往殿上看几眼。只有曰磾不为所动,眼观鼻,鼻朝心,目不斜视,径直走过堂下。
曰磾那年只有十几岁,身高一米八十多,长得容貌庄严。他养的马膘肥体壮。汉武帝大为惊异,便把曰磾召到殿上询问。曰磾把自己的身世做了报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很得体。汉武帝十分欣赏这位异国的少年王子,就令手下人取来官服官帽赐给他,并除去他的奴籍,任命他为负责苑马场的马监。不久后,又擢升为侍中,后来又擢升为驸马都尉和光禄大夫。
汉武帝把曰磾当做自己人看待。曰磾虽然受到宠爱,却从不敢有半点过失。汉武帝更加信任他,前后赏赐有一千金之多。汉武帝让曰磾在身边伺候,有时还带他一同出去,让他赶车。皇亲国戚们很是眼红,纷纷议论,认为皇上不应该这样信任一个俘虏。汉武帝听了这些话,不为所动,反而更加优待他。因为曰磾的父亲休屠王曾用金人来祭祀天上的神仙,于是汉武帝就赐曰磾姓金。从此他就叫金日,成了汉武帝的心腹。
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的两次出击是汉匈之间重要的两次战役。匈奴单于伊稚斜在丧师失地大怒之余,要向浑邪王、休屠王追究责任,逼使局势急转直下。浑邪王投降了汉朝,对匈奴汗国是一个沉重打击。他们痛心地编了山歌,挺难受地唱着:
亡我祁连山,
使我牲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祁连山下的河西地区,是一片水草丰盛的大牧场,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宝地。失去了祁连山就失去了使牲畜繁息的大牧场。焉支山出产一种红色染料,是当时匈奴妇女所喜爱的“高级化妆品”,中国的“胭脂”一词即源于此。霍去病率领汉军占有河西,使得匈奴妇女没有了化妆的颜料。这首哀婉的民歌反映了匈奴的战斗力已经受到沉重的打击,在心理上有些沉沦。
浑邪王降汉(4)
从此之后,汉朝的西疆向西北推进一千八百多里之遥,直抵西域(新疆及中亚细亚东部)。浑邪王呈献的这块广袤的狭长地带,后世称之为“河西走廊”,成为汉朝通往西域和向西用兵的战略基地。
漠北大决战(1)
经过多次打击和浑邪王的投降,匈奴西边的势力一蹶不振,但东边的势力并没有遭受损失。看到西线失利,伊稚斜单于就命令左贤王加强了对汉朝东部边境地区的压力。
失去河西地的第二年春天,伊稚斜单于率兵大规模入侵汉朝,意图报复;匈奴兵入侵右北平和定襄两地,杀掠汉人一千余人。
汉武帝开始转移战略重点。他看到西线压力减轻,又有浑邪王的五属国作为匈奴与汉朝之间的缓冲地区,就放松了西部的战备。陇西郡、北地郡和上郡越来越没有了匈奴入侵的危险。汉武帝就下诏:“三郡戍卒减少一半。”用以减轻国家的压力,同时也可以腾出力量来对付东线的匈奴。
汉武帝解决了河西的匈奴,就等于折断了匈奴的右臂。汉武帝下一个攻击的目标就是匈奴东部的左贤王和中部的伊稚斜单于的部队。接到右北平和定襄两郡传来的告急奏报,汉武帝就立即召集高级将领举行了军事会议,讨论对匈奴下一步的用兵问题。
汉武帝在会上说:“匈奴伊稚斜单于采纳了赵信的建议,远走沙漠以北,认为朝廷的军队没有远途奔袭横越沙漠的作战能力。他们还设想,即令汉军长途北进穿过沙漠,也不会作稍久的停留。此次朕还想发动一次更大规模的攻势,一定要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将领们也大受鼓舞,纷纷献计献策,制定了与匈奴东部和中部主力的决战计划。
汉武帝挑选出用黍米饲养的战马十万匹。马的普通饲料是草,而这些马都是用黍米饲养大的,体格强壮,耐劲强。这十万匹特别饲养的马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舅甥两人平分,各配备精锐骑兵五万人。这次汉军出击和以前大相径庭。除了十万骑兵以外,官兵们另带自己的私马又有四万余匹。
汉武帝下令把骁勇善战、敢于深入搏斗的精壮士兵都交给了霍去病,以示对他的格外恩宠和所寄予的厚望。汉武帝把攻击中部匈奴伊稚斜单于部的艰巨任务交给了霍去病,希望他能取得成功。
霍去病受诏从定襄出塞,直接攻击遇到的匈奴小股武装。他从俘虏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远在东方。霍去病便回军休整,重新布置行动计划。汉武帝改命霍去病从东边的代郡出塞,而让卫青从定襄出塞,目的仍是让霍去病率精锐攻击伊稚斜单于的主力。
郎中令李广屡次向汉武帝请缨出征。但汉武帝正宠信卫青和霍去病二位将军,而且这两人又是他的亲戚。卫青娶了平阳公主,成了汉武帝的姐夫,霍去病又是卫青的外甥。汉武帝不宠信他们又宠信谁呢?汉武帝也深知李广能征善战,只是心中有些忌讳李广功劳太大会压过卫青和霍去病。为了让卫青和霍去病在战场上再次露脸,汉武帝就有心阻挠李广参加这次的大战。汉武帝先推说:“将军年纪太大,就不必再受鞍马之劳苦了。”李广求战心切,不肯罢休。汉武帝觉得也没有什么别的理由阻拦李广参战请求,就勉强地同意了。李广被汉武帝安排在卫青军中。
霍去病所率的五万人马并没有配备副将,而卫青部则有四位大将辖属。汉武帝任命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都尉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他们全部隶属于大将军卫青指挥。
汉武帝一声令下,汉军又开始了向北的第二次推进。这是汉武帝第十一次对匈奴的用兵。尽管汉武帝战前深思熟虑,但战场上的情况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原定霍去病寻找伊稚斜单于的主力,卫青则主要应付左贤王的部属,不想两支汉军向北推进,各自搜索对手时,情况却出人意料之外。卫青部队碰上了伊稚斜单于的主力,而霍去病捕捉到的却是左贤王所率的人马。
汉军准备充分,一心想找匈奴的主力决战,所以这次战役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在交锋之前,赵信安慰伊稚斜单于说:“即使汉兵越过了大沙漠,人马再精壮也一定会疲惫不堪,到时候我们可以坐着收拾他们。”于是,伊稚斜单于下令把辎重和所有部落都向北再行撤退,把所有的精兵都留下来,布置在大沙漠以北,等待汉军的到来。
卫青率大军既出定襄,获悉伊稚斜单于王庭在漠北的情报,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王庭挺进。卫青命将军李广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所部合并,担任大军右翼护卫,定下期限到漠北合击匈奴主力。右翼进军必须从东面绕道行军,路远而且水草又少。李广请求说:“我的任务本是前锋,大将军却改变部署,调我到东面担任右翼,我自从十六岁时,便与匈奴交锋,直到今天才有机会跟匈奴单于单独对面。我愿仍担任先锋,效死而取单于的人头。”
卫青对于李广的请求毫不理睬。他之所以如此变更部署,主要因为汉武帝已经暗中吩咐过,说大功不可落到外人头上。卫青领会了汉武帝的意思,对外就说李广年纪太大,而且用兵运气不好,所以不让他面对单于担任前锋,主要是怕劳而无功,使单于逃遁,达不到擒获的目的。而且大将军卫青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公孙敖因行军误期,被汉武帝革去了侯位。他是卫青的好朋友,曾经从馆陶长公主手下救过卫青的命。卫青一心想让他随自己立功,以便恢复救命恩人的爵位,所以卫青调开了先锋李广,打算让公孙敖当先锋。李广也听说了一些内情,心中愤恨,一再坚持要卫青准许他担任先锋,但卫青一概予以拒绝。李广数次请求不成,知道事已无望,也不行礼,转身就走,毫不掩饰对卫青的愤怒。
漠北大决战(2)
李广心中虽有怨气,但还得服从军令领兵从右路北上。卫青从定襄出塞,向北疾走一千余里,横越沙漠。伊稚斜单于听从赵信的计策.转移辎重,陈精兵严阵以待,以逸待劳。两军士兵都感到了临战前的紧张。
卫青见伊稚斜单于以逸待劳,也不从正面冲击,以免造成太大的损失。卫青想出了一条诱敌之计,只要匈奴人离开营垒,对于汉军的攻击会格外的有利。卫青下令士兵们用顶上有帷布的武刚车围成阵营,叫五千骑兵抵挡住匈奴人的正面,其余军队在武刚车阵后面和两翼埋伏起来。
伊稚斜单于求战心切,看到汉军用五千人防守正面,以为汉军还没有恢复长途行军的疲劳,只有少数汉军能够投入战斗。他便命令一万骑兵出击汉军武刚车阵。
两军都是精锐,所以战斗场面十分惨烈,往来厮杀,一直到黄昏时分。这时候,忽然从沙漠中刮起旋风,沙砾被卷入到半空之中,撞击着人脸。整个战场上尘土滚滚,一片昏暗。两军互相不能辨别,只能凭着感觉一顿乱杀乱砍。
卫青见时机已到,下令留守在武刚车阵后面的大军分别从左右两翼迅速展开,用大迂回的办法攻击匈奴主力的后卫部队。汉军趁着夜色昏暗,迅速地完成了对伊稚斜单于的主力的包围。
伊稚斜单于这才发现中了圈套。他发现汉军的数量竟是如此之多,而且兵强马壮,心中大为震惊。何况匈奴士兵不习惯于夜战,难以抵挡汉军的凶猛攻击。伊稚斜单于知道无法取胜,于是骑上有耐力的健骡,在数百名精锐骑兵的保护之下,杀开一条血路,突出了汉军的重围,趁着昏暗的夜色,向着西北方向落荒而逃。
大将军卫青正在指挥将士猛攻,忽然听说单于逃出包围圈,急忙派轻骑兵追击。这时,战场上的汉匈士兵仍喋血黄沙,奋力搏斗,喊杀声震天动地。沙场上正在苦战的匈奴官兵,发现被单于遗弃,军心大乱,顿时瓦解,四散逃命。卫青挥军掩杀,并乘夜向西北方向挺进。轻骑兵追击了两百多里路,直到天明也没有追上伊稚斜单于。后面卫青也领着大军逐渐赶了上来。这两百多里路程没有遇到匈奴的兵力,所以没有什么收获。但昨夜的一场恶战,双方伤亡都很大。汉军取得了胜利,共斩杀和俘虏匈奴官兵一万九千余人。沙漠之上尸首狼藉,鲜血染红了黄沙,在朝阳照耀下发出了惨淡的红光。
卫青集合汉军稍作休整又向前进发,一直进抵到置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市西),城中的匈奴早以四散逃命。汉军冲进城内时,发现赵信城中积存有匈奴人的大量粮草。原来这里是匈奴人的一个粮草储存处。卫青将汉军在赵信城驻扎下来,并派出人马四处去搜索匈奴兵,但都没有收获。大军在赵信城居留了一日,卫青担心孤军深入,夜长梦多,就下令班师回朝。临行之前,卫青下令放火烧城。顿时,赵信城中火光冲天,在几十里外的沙漠中都可以看到那滚滚的浓烟。房舍以及匈奴人囤积的大批粮秣被熊熊的烈火吞噬,化作一片焦土。
卫青领着人马踏着黄沙,再次横穿沙漠。他们春风满面,一心估算着这一次汉武帝又要给他们多少赏赐。人马正在急行间,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支人马,汉军不由得大吃一惊。卫青急忙命令汉军摆好阵形,向南推进。走到近前,他们才发现原来是李广和赵食其所统领的汉军右翼部队。
李广和赵食其自知延误了日期,姗姗来迟,一定不能被放过,脸色阴沉等待着大将军卫青的处罚。
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率军从东路进兵,路途遥远,而且卫青没有给他们配备向导,所以两人领军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好不容易才转出来,而时间也已经耽搁了。卫青派长史去诘问二人误期的原因。李广无言以对,不吭一声。长史就叱斥李广的随军幕府到大将军营中听候审讯。李广腾的站起来,对长史说:“我的部下没有什么罪过,是我自己迷失了方向。我亲自到大将军营中认罪。”长史见李广怒气冲冲也不敢吱声,就回去复命去了。
李广含泪对部下说:“我李广从十六岁开始参加对匈奴的战争,至今已历经大小七十多次战斗。而现在,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本应充当先锋直扑单于。而大将军却把我调到右卫,路途遥远,又因为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这可能是天意安排吧。我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怎么能去面对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军法官之类的家伙。”说罢,拔刀自刎而死。
李广,为人廉洁慷慨,得到的赏赐都分给部下,饮食住宿和兵士们一样同甘共苦。身为两千石的高官四十余年,身死之后,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产。部队行军中遭到困难,李广总是享受在后。发现水源,士兵没有全体喝完,李广一滴水也不沾唇。士兵没有吃饱,李广也不进食。他深受手下官兵的爱戴,士兵们都乐于接受他的驱使。李广的死讯传出,全军痛哭。民间听到这个消息,都知道李广是一员良将,无论习武与否,也不管年纪大小,都垂泪流涕。李广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大多数人的感情。右将军赵食其没有自杀的勇气。他被单独交付审判后,缴纳了一笔赎金,免去死罪,被贬作平民。
匈奴汗国伊稚斜单于突围后,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汉朝轻骑兵的追击,他只好找个地方先隐藏起来,战场上匈奴士兵有组织的战斗瓦解后,士兵四散逃奔,往往远远地跟在汉朝进攻部队的后面,一同前进,希望能找到他们的单于。而伊稚斜单于大战之后却下落不明,群龙无首,各部落震撼。匈奴右谷蠡王误以为伊稚斜单于已经死了,于是自称单于。直到十余天之后,伊稚斜单于听说汉朝已撤兵回去才在惊魂初定后出现,集合他的残部。右谷蠡王这才去掉单于的称号。
漠北大决战(3)
暂且放下卫青这路不提,再说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情况。霍去病从东边的代郡出发。他所率领部队的人数,辎重与大将军卫青所部相同,但士卒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骁勇善战之士,而且汉武帝也没有在霍去病手下配备副将。霍去病直接指挥的都是手下的校尉,兵权完全集中在自己手里,所以他的部队兵力集中,攻击力很强。李广的儿子李敢就在霍去病麾下担任校尉一职。
霍去病带领手下五万大军,一齐出动,行动异常迅速,从代郡和右北平出塞,向北挺进了两千余里。
霍去病领军横越瀚海沙漠,捕捉到了匈奴左贤王的主力。霍去病命手下人马不停蹄,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发起了猛烈攻击。这五万汉军个个骁勇善战,合在一起如同一只巨拳,直捣左贤王的部队。左贤王从没有经历过这么沉重的冲击,还没能站稳脚跟,就被汉军打得七零八落,根本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兵败如山倒,匈奴人一看大势不好,状如惊弓之鸟,伏马落荒而逃。
霍去病下令尾追掩杀。匈奴人疲于奔命,被汉军杀得人仰马翻。霍去病俘虏了屯头王、韩王等三位匈奴亲王,以及将军、相国、当户和都尉等匈奴高级官员,一共八十三人。
霍去病一路追亡逐北,不觉大军踏上了狼居胥山。他们在山上用石头和泥土堆起了祭台,祭祀上天,又到较矮的姑衍山上举行禅礼,祭祀地神。他们一是为了向匈奴示威,二也是为感激神灵的庇护,使他们连战连捷。汉军将士站立在高山之巅,回头遥望瀚海沙漠,心中豪气直冲霄汉。他们封狼居胥山,禅姑衍后,满面喜色班师回朝。
霍去病这次取得了较大的战果,一共斩杀和俘虏了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之多,匈奴左贤王所部主力损失殆尽。
汉军东西两路均告大捷,汉武帝照例又是大赏三军。他加封霍去病食邑五千八百户,又封右北平郡太守路博德为邳离侯,卫山为义阳侯,复陆支为杜侯,伊即靬为众利侯。从骠侯赵破奴,加封食邑三百户。校尉李敢赐爵关内侯,封食邑两百户。军中小吏、士兵也得到封赏和武功爵。而大将军卫青不再封赏,部将之中也没有人晋封侯爵,获得赏赐。
这次漠北大决战,汉朝两支军队都大获全胜。尽管汉军是胜利者,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军出发时,军马及私马共十四万匹,班师入塞时只剩下不到三万匹。马匹尚且如此,由此可以推测汉军伤亡也不轻。
汉武帝为了安排霍去病,就设立了指挥全部武装的大司马一职,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甥舅二人共同担任。汉武帝还下令,擢升骠骑将军的官位和俸禄,待遇与大将军卫青完全相同。主要因为这次大决战中,霍去病的功劳已经远远超过了卫青,所以汉武帝就格外赏赐他。
这次漠北决战,使匈奴的主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前几年汉武帝接连不断地派大军对匈奴用兵,匈奴人也是疲于奔命,转移部落,因而牲畜惊恐堕胎,加上其中还有几次大天灾,所以在经济上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此后,伊稚斜单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也不敢带领军队到大沙漠以南,匈奴的各个王也不敢在大漠以南建立王庭。“漠南无王庭”,汉朝边境也稳定了一段时间。
汉军也有相当大的损失,士兵死亡一万多人,战马损失十一万多匹。在短时间内,双方都难以恢复元气。这才是双方以后停战十余年的一个因素。
汉武帝的显著武功是和选用了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统帅分不开的。这两位汉军统帅对汉武帝固然是忠心耿耿,对国家、民族在客观上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卫青和霍去病(1)
卫青是平阳公主家的一个骑奴,被汉武帝一级级地提拔上来,一直官至大司马大将军。而霍去病出身富贵,他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生活磨难,汉武帝重用了这个锦衣少年,使他立功报国,最终提拔他为大司马大将军。
卫青是个私生子,生父对他百般虐待,让他和奴仆们一起放羊。卫青在苦难中长大,后来因为同母姐姐卫子夫受宠宫中,他才得到出头之日奇-_-書--*--网-QISuu.cOm,从宫监、侍中一直擢升为太中大夫。他为人谨慎、虚心、干练和勇敢,所以被汉武帝提拔为将军,旗开得胜,被封为关内侯。后来又屡立战功,汉武帝派使者捧大将军金印在军中封他为大将军,权势炙手可热。
卫青做大将军之后,大臣们见了他,都跪着拜见,只有汲黯从来不趋炎附势,他见了大将军卫青时只是客气地拱拱手,并不做些阿谀奉承的礼节。有人就对汲黯说:“大将军杀敌保国,功劳最大、而且皇上给了他那么高的爵位,我们对他应该尊敬一些。”汲黯回答说:“大将军位尊权重,要是他手底下还有只肯作揖的人,这不是更显示出大将军的美德吗?”汲黯所说的这番话,正是大将军卫青的长处,他不但不怪罪汲黯,而且对他格外尊敬,显示出他宽厚的胸襟。
卫青原来是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看马的奴仆。平阳公主早早就死了丈夫,她喜欢卫青的纯朴有为,也不顾以前主仆之分,向卫青的姐姐卫皇后说了自己的想法。卫子夫一听大喜过望,马上做媒撮合。平阳公主再作新娘,嫁给了大将军卫青。大将军卫青和汉武帝之间更是亲上加亲了。
霍去病也是个私生子。霍仲孺是平阳侯曹寿家臣,跟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因为卫子夫和卫青在宫中和朝中受宠信的关系,霍去病到十八岁时,就担任了侍中这一职务。
霍去病第一次精选了八百人组成了一支特种部队,远离大军数百里,寻求战果,有胆有识,斩杀俘虏匈奴两千多人并抓住了一些匈奴的重要官员,名冠三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由于他的成长道路一帆风顺,而且由于少年富贵,有些不同于卫青的性格。
漠北决战,霍去病的功劳超过了他舅舅卫青,共斩首和俘虏匈奴七万零四百四十三人。霍去病除了得到五千八百户的封邑外,手下的四员部将也被封侯,而且军中小吏、士兵升官的也很多。而卫青却没有被封赏,部将中也没有谁晋封侯爵。
这以后,汉武帝又设大司马一职,霍去病得到了与大将军卫青同等的官位和俸禄。自此以后,卫青的权势日渐消退,而霍去病却日益尊贵。大将军卫青的旧部,一些老友、门客中很多人见风使舵,前往投靠霍去病,这样可以弄个一官半职。只有任安一个人傲骨立世,不趋炎附势,仍出入卫青门下。
霍去病为人稳重沉着,不多说话,但果敢而随心所欲。汉武帝曾对他说:“做一个将军应该学习古代兵法。”劝他学习孙子和吴起用兵策略。霍去病不以为然地说:“作战只在随时的谋略考虑,不应该受古代兵法的约束。”他就是不学过去的兵法。但每次战斗,他都能根据战场的情况,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从实际情况出发,因而每战必胜。
霍去病从小富贵,不知道民间和社会底层的苦痛,所以他对于部属并不体恤,完全是一个纨绔子弟的作风。大军出战时,霍去病把军中精壮全部挑到自己手下。汉武帝为了显示对他的宠爱,支持他这样做,而且派出宫廷膳食官率领厨房车数十辆,跟随出征,供应霍去病酒食。每次班师回朝时,他的随军厨房车队中还剩下不少的粮食和肉类以及美酒。而士兵们有时却因军粮接济不上而忍饥挨饿。
在塞外行军时,粮草补给不易,大军经常断粮,霍去病并不体恤部下。士卒疲惫不堪,又累又饿,走都走不动了。霍去病却下令兴建临时球场,供他踢球玩乐。
卫青却与他相反,为人仁慈,遇事谦让,一团和气,以博取汉武帝的好感。有一次,他新立战功,汉武帝赏赐他千金,卫青拿出五百金给汉武帝的宠姬王美人上寿,深得汉武帝的欢心,认为卫青是个谦谦君子。
卫青也做过一件憾事,就是逼死了李广。尽管大将军卫青本无意要李广自杀,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为了顺从汉武帝的心意,加上要照顾恩人公孙敖立功,就把李广派到路远且易迷路的右翼,造成了李广的误期。他怕李广有过激的举动,就派手下人拿酒食去安慰,并让李广手下幕府到大将军营中受讯问。不想李广不甘受辱,自刎而死。卫青应对李广的死负有一定的责任。
李广的儿子李敢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也久经沙场,战后担任了郎中令一职。他怨恨大将军卫青逼死了他父亲李广。就找个机会用刀偷袭大将军卫青,幸亏卫青的随从们手疾眼快,抱住了李敢,夺下他的刀,卫青还是受了伤。但卫青为人敦厚,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冤死的李广,就把这件事给压下了,命令手下人不许告诉别人。
过了不久,这事传到了霍去病的耳朵里,他听说舅父受辱,心中难忍这口气,一心图谋报复。过了一段时间,郎中令李敢随从汉武帝到甘泉宫去狩猎。霍去病也在随行行列中。等到李敢去追逐猎物时,霍去病偷偷摘下弓箭,趁汉武帝没注意,把这支恶毒的箭射了出去,李敢当时中箭落马,魂归九泉。
卫青和霍去病(2)
汉武帝刚想阻拦已经来不及了,他觉得这件事很棘手。这时霍去病和卫青正受汉武帝宠爱,汉武帝就不再追究这件事,特别吩咐手下人掩饰这件丑闻,对外只是宣称郎中令李敢在狩猎时不慎被鹿撞死。
尽管卫青和霍去病在性格上各有优劣,但在军事才能上,他们舅甥二人却是两颗一齐闪耀的明星。
卫青进攻河南地时,匈奴的楼烦王、白羊王在那里盘踞。这里水草丰美,背靠阴山,形势险要,因地近长安,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当时匈奴兵进攻汉朝东部的上谷、渔阳,卫青采取避实击虚、声东击西的方法,带四万精骑突袭河南地。
卫青认真分析了当时的作战形势,认识到如果直接从南面攻打河南地,匈奴人势必退至石门水(今内蒙包头市西)和高阙这两个隘口,凭险据守,南抗汉军,等待单于王庭和右贤王的增援。因此卫青采用了“迂回侧击”的策略。他绕道敌后,迅速夺取了石门水和高阙,切断了匈奴人的退路。接着,又乘匈奴人惊魂未定之际,沿黄河迅速南下,挥师直进到陇西,形成了对河南地匈奴的围歼之势。由于采用了正确的策略,卫青收复了河南地,造成匈奴中部与左右翼的隔绝,有利于汉军对匈奴的各个击破。
在对右贤王的战斗中,卫青采用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战术,率领部下连续数日长途急行军,突然包围了右贤王的王庭。右贤王只带着一名宠妾和数百随从狼狈北逃。在漠北决战时,卫青面对伊稚斜单于的稳固防守,采取了诱敌的方法,用五千人引出匈奴人,再用后续部队从两翼包围的策略,迫使匈奴单于狼狈逃离战场。
从公元前129年至公元前119年这十年间,卫青亲自参加和指挥了七次反击匈奴的大战。在这些极其艰苦的战斗中,他作战英勇顽强,身先士卒,遇敌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并且善于利用机动灵活的策略,取得了较大的战果。
霍去病的战功不亚于卫青。霍去病是员勇将,他手下都是经过挑选的精壮士兵,个个身手不凡,他们所经历的往往都是一些硬仗和恶仗。
霍去病率部的战略就是进攻,用凶猛的打击使匈奴人无法立足,然后乘势随后掩杀。他们连续不停的追击常常使匈奴人喘不上气来,只好束手就擒。第一次出击,他只带了八百壮士,追歼匈奴兵数百里,一路狂杀,共歼获匈奴两千零二十八人,还抓住了来不及逃走的单于的叔父、相国等人,名冠三军。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带一万人,不畏艰险,越过乌戾山,攻击了匈奴的速濮部,接着横渡孤奴河,连闯匈奴五个王国,在匈奴腹地转战六日,冲过了焉支山北一千多里,与匈奴主力短兵格斗,苦战于皋兰山下,杀死匈奴折兰王和卢侯王,活捉了浑邪王手下共八千九百六十人。
在受降浑邪王一事上,霍去病显示了他的才略。他先让边塞作好应急准备,自己带人迎过黄河,看到匈奴降众乱成一团时,并没有发动贸然攻击,而是勇敢地闯入匈奴营中,问明情况,坚决地追杀了八千多个想逃跑的匈奴人,稳定了局势,顺利地完成了受降任务。
漠北决战,汉武帝并没有给他配备副将,所以霍去病把五万精骑直接归到自己手下指挥,发挥了较大的攻击力。他任用了一些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作校尉,这些人熟知匈奴内情,又了解漠北的地理情况,因此汉军顺利进击、攻无不克。最终消灭匈奴兵七万多人,匈奴的主力损失殆尽。
匈奴自此十年之内不敢南下牧马,漠南无王庭,汉朝基本上解除了匈奴人的威胁,这是和汉武帝识才用才,任用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名将是分不开的。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年仅二十四岁的霍去病不幸病死,这使汉武帝非常悲伤。为了表彰霍去病的军功,汉武帝发动霍去病攻占河西地时设置的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的匈奴移民,让他们全部披上黑甲,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护送霍去病的灵柩,安葬在为自己准备的茂陵旁边。并在霍去病的坟墓上筑了一座形状像祁连山的封土,以示他的不朽武功如群山巍峨。
又过了十一年,到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也与世长辞,他也被葬在茂陵旁边,封土的形状如庐山,喻示他温和谦虚的人品和永远不灭的战功。
凿空西域
张骞两次通西域(1)
汉武帝除了在正面战场上和匈奴展开激战之外,还在外交上对匈奴人采取了攻势,希望寻找些盟友,夹攻匈奴,这样可以使匈奴人左右难顾,以便从根本上削弱匈奴人的实力。为了这个目标,汉武帝先后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刚刚即位三年,就开始考虑到和匈奴的不可避免的未来战争。但当时黄老无为治国派占有主要权位,所以汉武帝也不敢贸然就开始以武力北击匈奴。他觉得以汉朝独自的力量,将来也不容易制服匈奴,就想到要再找一个盟友。汉武帝想到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合作伙伴就是被匈奴逼得到处迁移的大月氏国。
原先月氏国在匈奴西边,汉朝本来跟月氏就不通音信,现在月氏被匈奴人赶到更远的地方,这样离汉朝更远了。谁也不知道月氏现在的确切位置,而且要找它还必须得经过匈奴境内。所以,出使大月氏是个极为艰巨而危险的任务。
汉武帝想派人去联合大月氏国,由于这个任务很艰巨,没有一个大臣敢去。汉武帝只好下诏招募使者。汉中人(今陕西汉中)张骞,在汉武帝即位初年做过郎中一官,他有胆有识,第一个应征出使月氏。
汉武帝很赞赏张骞的胆识,任命他为大汉的使者,同时给他配置了一百多个随从人员。
出了陇西,他们一行人进入了匈奴的境内。因为这时候尽管汉匈之间正在和亲,但关系仍很紧张。况且这次出使又没有通知匈奴方面,所以张骞领着这些人急速地向西前进,心中祈祷着不要碰上匈奴人。
突然,一片土岗后面出现了匈奴人的骑兵,他们早就盯上了这支一百多人的队伍,一看后面没有汉军的大部队,就放心大胆地拦住了张骞他们一伙人的去路。张骞和手下人冲也冲不过去,想往回逃跑又离汉境太远了,双方也没发生冲突,张骞他们全都成了匈奴兵的俘虏,被送给了匈奴单于处理。
当时由于汉匈之间和亲关系还在维持,所以匈奴单于也就没有杀掉汉使团成员。单于把张骞和他的手下扣留下来,不让他们实现与月氏的联盟。为了拴住张骞,单于特地赏赐给他一个匈奴女子为妻。
张骞被困在匈奴,而且成立了家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转眼草枯草青,过了六个年头,匈奴妻子为张骞生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这时候,汉匈之间关系却发生了重大转折,汉武帝开始了对匈奴的反击战争,汉匈之间的关系正式破裂,相互兵戈相见,开始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时期。
这时候的张骞对外界情况略有所知,他心中颇为紧张。而匈奴人一心关心边境战争,也无人顾及张骞,只是加强了对他的监视。单于看到张骞已经成家生子,也就没有杀掉他。
张骞又眼巴巴地等了几年,他心里一直为没能完成使命而焦急,但有匈奴人的严密监视,张骞又不敢轻举妄动,他心里默算着,他被困居在匈奴已有十个年头了。奇Qisuu.com书这时候张骞已经从外表上看不出和匈奴人有什么两样了,日常生活也比以前自由了许多。
尽管张骞在匈奴生活挺安定,其实内心里一直在寻找一个逃跑的机会。他暗地里召集他的手下,商议逃跑的计划。在一个深夜里,他们偷出了匈奴人的马匹,趁着匈奴人没有注意他们,快马加鞭,向西逃去。因为匈奴人让他们居住在匈奴的西部,这样,正好缩短了去西边的路程。这些人虽然不知道月氏国到底在哪,但他们也抱着一个信条,只要往西去,一定错不了。他们跑了几十天,吃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匈奴地界。
张骞拦住一个过路人一打听,原来前面并不是月氏国,他们闯到了大宛国的境内来了。但总算逃出匈奴的牢笼,他们都松了口气。
大宛国在月氏的北面,是西域列国之中的一块宝地,出产快马、苜蓿和葡萄。大宛是匈奴的邻国,所以国人会说匈奴语。张骞就和大宛国的士兵讲明白是汉朝的使节。
大宛王早就听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个汉帝国,地方很富庶,听从匈奴那边过来的人讲,汉朝的金银财宝,绸缎布帛多得用不完。大宛王十分羡慕这个富庶的大国,一心想交结,只是苦于路程太远,加上中间有匈奴的阻隔,没有办法往来,
大宛王听了卫兵的报告,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远方的来使,表示了热情的欢迎。
张骞持汉节恭敬地对大宛王说:“我们是奉大汉皇帝的诏令前往月氏国通好的使者,现在途经贵国。如果大王能够派人送我们去月氏,将来回到中原,我们的皇上一定会感激大王的美意,会拿最好的礼物来答谢。”大宛王一听事情好办又有利可图,马上一口答应下来。他为了表示诚意,就对张骞说:“从这到月氏还要经过康居国。康居人和月氏人语言相同,但你们可听不懂,我派一个能说月氏话的人给你们做翻译吧。”
张骞一行辞谢了大宛王,在大宛国的军队护送下,出了大宛进入康居境内。康居和大宛素来相好,又有大宛王的介绍,康居王对张骞一行十分热情,也派人护送他们到了月氏。
不想张骞一行人的满腔喜悦,迎头却让月氏人浇上了一盆凉水。
原来月氏国被匈奴攻破以后,大部分月氏人向西迁移,只有小部分人留在故地。西迁的月氏人进攻大夏国,占领了大夏的大部分土地,并使大夏臣服。西迁的这支叫大月氏,留在故地的是小月氏。张骞所联系的是大月氏国。
张骞两次通西域(2)
大月氏国占领的新领地十分肥沃,物产丰饶,大月氏人十分满意新的居住地,又没有匈奴人的骚扰,日子过得挺惬意。所以根本也没有收复失地的想法了。听了张骞的来意,正当权的一位大月氏女王只是推说:“汉朝离我们太远了,只怕匈奴人再打过来,汉朝也无法救助。”于是她不愿意和汉朝结成反匈奴的联盟。
张骞一行还不死心,又在月氏国住了一年,等待大月氏女王回心转意。而大月氏人报仇的念头已经被舒适的生活冲得干干净净,他们对于再与匈奴打仗不感兴趣,但对张骞他们还是比较客气,当做一个大国的使者,挺有礼貌地招待着他们。
张骞在月氏国活动了一年,也没有结果,知道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计划已经完全不行了。他拜见了大月氏王,提出了回国的请求,大月氏王也没有挽留。张骞一行悻悻地踏上归程。
返回汉朝还要从匈奴国中经过。张骞等人害怕再次被匈奴抓住,就从南道绕道回国,他们沿着祁连山南麓潜行,准备从羌族部落之间穿过去,这样可以避免从匈奴境内通过。
正当张骞等人快到羌族部落时,却又遇到了四处掠劫的匈奴兵,又成了匈奴人的阶下囚。匈奴人又把他们送回原看押地。
过了一年多时间,匈奴国中大乱,伊稚斜和於单叔侄二人为争夺匈奴单于位置大打出手。趁着这般乱劲,张骞领着匈奴妻子和堂邑父从匈奴国中逃了出来,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汉朝。
在逃回途中,多亏堂邑父的一把弓箭,射猎野味权以充饥。这样,张骞原来带了一百多位勇士出使,在外面整整度过了十三个春秋,最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人回来,其他人有的殉职,有的不知所终。
汉武帝热烈欢迎张骞和堂邑父的归来。他想不到去国十三载、杳无音讯的使者张骞又回来了。他饶有兴趣地听张骞谈论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的情况,以及张骞所说的有关安息、条支、身毒等国的趣闻。汉武帝大开眼界,这才知道,在汉朝以外,除了周围的蛮夷世界,还有那么多文明的种族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国家。张骞这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的目的,但使汉武帝第一次了解了西域的许多地理、风俗、物产、政治和军事情况,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收获。
由于张骞等人立下大功,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出使西域和勇于探险的精神。
张骞回国后,受到汉武帝的赏识。不久,汉匈之间又爆发了较大规模的冲突。张骞因为在匈奴生活了十多年,熟悉匈奴境内的地形和水草的分布。汉武帝就命令他随同大将军卫青一同北击匈奴。
张骞熟悉匈奴的情况,这次出兵,全靠他在前面领路,人马才不至于受渴挨饿。卫青单独地向汉武帝奏明了张骞的功劳,汉武帝马上封张骞为博望侯。
张骞后来在对匈奴战争中因为误时被夺去了侯位,被贬为庶人,但汉武帝还是常常召见他到宫中,询问有关西域的事。
西域各国原先饱受匈奴人的欺压,看到汉朝把匈奴人打败了,他们就开始动摇了对匈奴的畏惧感。一等到匈奴退到漠北,失了势,有的国家就准备不再向匈奴人进贡。
汉武帝看到去西域的道路已经打通,而且听说西域小国都有与汉通好的愿望就准备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宣扬汉朝的国威。
张骞听说汉武帝再派他去西域,求之不得。他先向汉武帝提供了这次出使的大略意义。张骞说:“在匈奴人的西边有个乌孙国(新疆温宿县以北、伊宁县以南的地区),也受匈奴压制的。乌孙王国的国王昆莫本来是匈奴汗国的藩属,后来逐渐强盛起来,不肯再接受匈奴人的支配。匈奴人屡次进攻都不能得手,因而舍它而去。而今,匈奴受到了大汉的重创,而故浑邪王居住的地区已成真空。这里本是乌孙王国的故土,后来被月氏人赶到西边。少数民族的习俗是依恋旧居,又贪图中国赏赐的财物。如果趁着这个机会,用厚重的礼物去诱惑他们,请他们重返故土,与大汉结盟;成为友邦,势将听从大汉,那样的话,无疑是切断了匈奴汗国的右臂。而且只要乌孙一归附,那样乌孙以西的小国,和大宛、康居、大月氏等国就更容易结交了。”
汉武帝一听到有这么多国家都能内附,而且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匈奴,觉得就是多送些金钱礼物也值得一试。
汉武帝赞成了张骞的看法,立即恢复其政治地位,让张骞做了中郎将一职,再一次出使西域。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荒凉的河西走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汉朝使者队伍。喧闹的人声、马铃声和牲畜的叫声响彻塞外原野,人群一直缓缓向西流去。
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走在队伍的前面,他们手持汉节,神色庄严,后面紧跟着三百名勇士,每人两匹马,一个骑人,一个载物,后面还有牛、羊一万多头,以及载满黄金、钱币、绸缎和布帛等价值几千万的礼物的车队。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持有汉节的副使,以便到西域后可分头出使各小国。
庞大的汉朝使团的第一站就是乌孙王国,他们一路没有遇到匈奴人的骚扰,到了乌孙国。乌孙王惊讶地迎接了这个庞大的使团。张骞代表汉武帝送给乌孙王很厚重的礼物,乌孙王更加惊喜,他狐疑不解地想听汉使有什么要求。
张骞两次通西域(3)
张骞对乌孙王说:“要是大王能够依靠汉朝,搬到东边来,汉朝皇帝愿意把那边的土地全部封给大王,还会把公主嫁给大王为夫人,给大王不少的礼物。这样两国结为亲戚,共同对付匈奴,这是个最好的出路。”
乌孙王一时不能决定。当时乌孙国中处于分裂状态,自己说了也不算,他就请汉朝使者先休息几天,自己召集了大臣商量怎么办。
然而乌孙国距汉朝太远,大臣们对汉朝并不了解。他们对汉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汉朝的兵力到底有多强等实质性问题一无所知。他们归附匈奴人已经很久了,而且匈奴人近在咫尺。大臣们对于匈奴,心中仍深怀恐惧。而且现在也满足于在他们已熟悉而又肥沃的新国土上安居,也没什么心思重返故土。但他们又想得到汉朝的财物,因此,君臣犹豫不决,商议了好几天,还是举棋不定。
张骞发现他又遇到了第二个大月氏王国。他在乌孙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张骞恐怕耽误时间,就先打发他的副手们拿着汉节,带上礼物,分头去联络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和于阗(在葱岭以北,今新疆和阗县)等国家。乌孙王也派出了几个翻译去帮助他们。
副使们还没有回来,乌孙王倒先想派几个人去汉朝看看情况再说。张骞一看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让这些乌孙王的使者亲眼看到大汉的强大,才能摆脱匈奴,投入汉朝的怀抱,就答应了下来。乌孙王很有礼貌,他派遣使者一路送张骞回国,同时向汉武帝敬献了上等好马几十匹作为谢礼。
张骞带着乌孙的使者和几十个随从的人来见汉武帝。汉武帝一看外族的使者为大汉的气势所慑服,心中已经很是得意。他看到张骞手下牵上来的乌孙赠送的几十匹高头大马,更是欢喜异常。因为汉武帝一生酷爱良马,所以这一次分外称心。他吩呼手下重赏乌孙的使者,让他们到各处走走。
汉武帝回过头来,提拔张骞为大行令,负责管理与外国的一切事务。在张骞的带动下,汉朝和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大大密切起来。陇西荒原上各国的使者络绎不绝。
张骞的两次通西域,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打通了中西之间的交通线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在人类文明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汉朝人把这件事称为“凿空”,就是“探险”之意,赞扬张骞打开中国与西方往来的大门。
过了一年,大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因为辛劳过度,猝然离开人世。汉武帝为失去这样一个外交天才而郁闷了好几天。
一年以后,张骞派到各国的副使,完成使命也陆陆续续地回到长安,有些副使也带来了异国报聘的使者。从此之后,西域门户洞开,中西交通频繁起来。
汉武帝同样欢迎这些归国的副使们,随同回来的各国使者又送来了各色各样的礼物,汉武帝非常高兴,把这些人当做贵客给予优待。
乌孙王只希望得到汉朝的礼物,并不愿意搬到他们的故地来。汉武帝无奈,就把原来浑邪王的地盘改成二郡,一个叫酒泉郡,另一个叫武威郡。这个地区直接归中央管辖,填补了浑邪王留下的真空地带,而且断绝了匈奴汗国和祁连山以南羌族部落的联系。
汉武帝为了抵抗匈奴,不叫西域各国变心,而且也迷恋西域的良马和一些特产,就加强了和西域各国的联系。他陆续派出一批又一批的使者分别到各国加强联系。西域三十六国都知道博望侯张骞的大名,称赞他是一个真正的朋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到西域去的汉朝使者都不说张骞的死讯,而是强调说自己是张骞派来的,这样西域各国对他们也格外尊敬。
汉朝和西域的沟通,有利于汉朝和西域各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从汉朝运去的货物经过天山南路的主要是丝织品,即后人所谓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从汉都长安开始,经过甘肃的河西走廊,分为南北两道穿过塔里木盆地南北的绿洲,越过帕米尔高原,经过中亚和西亚,直达地中海的东岸,全长约七千公里。
在人类文明史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商业上的重要性,而且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自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朝每岁派遣使节出使西域各国,中亚及西亚各族、各国的使节和商人,也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云集汉朝边塞。
随着东西客商的频繁往来,中国的先进技术亦随之传入西域各国。中国的铁兵器制造技术、以炼钢技术、凿井技术和利用渠道引水的方法在当时居于先进水平。这些技术传到了大宛,进而传到西域各国和欧洲,提高了这些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
对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和北非等地人民来说,他们最喜爱的还是各种精美的中国丝织品。正如后来的一位罗马僧侣曾这样说过:“汉朝丝绸,纤细如蛛丝、灿烂若云霞,色泽之鲜艳可爱赛过野花。”同时,汉长安城也因为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而蜚声西土。
大宛国盛产葡萄,那里的人用葡萄酿成美酒,而且嗜酒之风极盛。而大宛又盛产苜蓿,这是一种很好的牧草,苜蓿养育了大宛的良马。汉朝使者回来后,带回了葡萄和苜蓿的种子。汉武帝开始在长安城中大量种植。等到外国使者到长安城里看到离官别馆旁都种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葡萄和苜蓿,都感到很吃惊。汉武帝在城郊的上林苑中还以葡萄命名了一座离宫叫“葡萄台”。在城南的乐游苑,种植了许多苜蓿。当时长安人称苜蓿为“怀风”,又称之为“光风”,因为风行苜蓿丛中,常发出萧萧之声;而阳光照射其花,又有美丽的光采,因而得名。长安远郊的茂陵邑也种植苜蓿,当地人称之为“连枝草”。至今关中地区,还普遍栽植苜蓿,汉长安故城内随处可见,兴平茂陵一带尤多。
张骞两次通西域(4)
每次使者从西域回来,或者西域的使者到来,汉武帝总是喜气洋洋的。他不但喜欢从西域带来的东西,如:葡萄酒、葡萄、胡桃,蚕豆、石榴、苜蓿之类,还有珊瑚、琥珀、玳瑁、玻璃、象牙等等,而且汉武帝特别喜欢听使者们报告异域的奇闻异趣、风土人情。
张骞凿通了西域,方便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商业往来。但这只是暂时的平静,随之而起的又是战争的烽烟。汉朝为了大宛的汗血马,开始了对西域的用兵,数万士兵的生命只换来了汉武帝想要的几百匹大宛的良马。为了自己的贪欲,汉武帝是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
西征楼兰姑师(1)
汉武帝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收罗各地的良马,他对良马可算是到了酷爱的程度,只要听说哪里有良马宝驹,就想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代价地把马搞到手。
西域是个盛产良马的地方。西域的良好的气候和丰美的苜蓿培育出了日行千里的宝马,这其中尤其以乌孙国和大宛国的宝马良驹最为有名。
当年张骞出使乌孙国时,给乌孙王带去不少礼物,并劝说他东迁和汉朝合作共同对付匈奴人。因为乌孙王有难处,所以只好先派使者到汉朝报聘,并送给汉武帝几十匹好马。汉武帝看到这些乌孙马体格雄健、线条优美,心中很是喜欢。乌孙国的使者得到了汉武帝的大量赏赐。
尽管使者们把汉朝说得天花乱坠,乌孙王还是迟迟下不了与汉朝通好结亲、向东迁移的决心。
当时乌孙王昆莫也有难言之隐。昆莫年纪很大,而且大臣们都害怕近在咫尺的匈奴,所以不敢贸然决定附汉。昆莫一共有十几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叫大禄,身体强悍,会领兵打仗,他率领着一万多人马驻屯在别处。大禄的哥哥被昆莫立为太子,太子有个儿子叫岑陬。太子死得很早,临死之前,恳求他父亲昆莫说:“一定叫岑陬为太子,切勿叫其他人代替。”昆莫答应了太子的请求。
太子死了,昆莫果真立了岑陬为太子,这下子把大禄气坏了。他愤慨自己不能得到太子的位置,就联合了其他心怀不满的兄弟,带着各自的手下发动了叛乱,图谋进攻昆莫和岑陬这一老一小爷孙俩。
昆莫老了,经常担心大禄会杀了岑陬,就给了岑陬一万多人马,让他找个地方居住去了。昆莫手下还留有一万多人马自卫。这样,乌孙国军队一分为三,所以昆莫不敢一个人做出什么比较重大的决定。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