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个人的德意志

_5 孙世龙 (德)
烟雨后面会说到,这个史里芬也算是名将一枚。不过,他的这句话基本上就是事后诸葛亮,用来教教军校学生还行,用来批评腓特烈大帝基本上就是扯淡了——如果腓特烈能在1756年10月出兵时,就算出来从1757年下半年开始法国人进攻乏力,那他就不是大帝了,整个一个大神。
法国人进展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兵的黎塞留元帅是个花花公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一举攻入普鲁士的机会,以至于整个七年战争里,都没能给腓特烈大帝造成什么真正的麻烦。
三国联军尽管也没能速胜,但是仗着人数比普鲁士多得太多,还是步步紧逼,逼得腓特烈不断后退。到了1757年11月5日,4.1万人的三国联军在萨尔河北面的罗斯巴赫进攻2.1万普军,罗斯巴赫战役就此打响。
不服输的腓特烈准备拼死一搏,由于人数差不多只是对方的一半,腓特烈不得不采取守势。上午11点,处在战场西边的联军正式出击,兵分三路,浩浩荡荡进攻东边的普军。
由于联军阵地和普军阵地距离有点远,联军走了一个中午还没能跟普军交上火。等到下午3点多,浩浩荡荡的联军总算接近了普军,可是还没等到三路联军完全展开,普鲁士左翼的四千先锋骑兵就突然发动了攻击。走了一中午的联军对此毫无防备,先头部队一下子被打懵了,溃不成军。
可是普军并没有乘胜追击,相反见好就收,主动后撤。
(50)
等到联军稳住阵脚,整理好队伍开始追击普军的左翼先头骑兵时,普军的步兵主力却在右路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了联军阵线的最北端,7个步兵营突然冲入法军阵地,乱砍乱杀。正当法军乱成一团的时候,普军的左翼骑兵又突然绕到了联军的背后,从西南方向发起了进攻。
联军这下子倒了大霉:这一仗一共才打了一个半小时,但是法军作为联军的主力就被打残了:死伤3000多人,被俘5000多人,可人家普鲁士呢,才阵亡165人,受伤376人,不算俄军和奥军的损失,单看普法双方的损失比,就差不多是1比15。
罗斯巴赫就此成为了腓特烈大帝一生最经典的战役之一,用后来拿破仑的话评价他,就是:“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出他的伟大。”美国的西点军校也把这一仗看成近代的经典战役之一,在军校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这一仗的大型沙盘,一直保留到今天。
腓特烈大帝尽管打赢了这么神奇的一场仗,但是三国联军的实力实在是比普鲁士要强很多,就在罗斯巴赫战役之后不久,联军占领了西里西亚。
当时的腓特烈大帝正在西南方向追击战败的法军,得到西里西亚失陷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军北上,1745年12月5日,也就是罗斯巴赫战役后整整一个月,腓特烈大帝率领的3.5万普军和查理亲王、道恩元帅统领的6.5万奥军又展开了罗腾战役。
对于腓特烈大帝来说,罗腾战役是罗斯巴赫战役之后的又一经典:开战时奥军在东南,采取守势;普军在西北,采取攻势。战役一开始,普军的前哨就击溃了最北端的奥军,占领了一个高地。奥军错误地把普军的这支前哨当成了普军的主力,就集中全力向北进攻。
没想到普军的主力这时正偷偷绕过高地南下,在下午1点钟前后突然进攻向奥军左翼(也就是南翼)发起了进攻。奥军左翼本来也不弱,可是主力已经被抽调到北面支援去了,所以已经虚弱了很多。这样一来,半个小时之内,奥军左翼就被击溃。
奥军到这时候才知道,普军的主力是在南边,于是又急急忙忙地掉头,集中兵力向南,死守战场的中心——罗滕村。
正当双方主力在罗滕村苦苦纠缠之际,早早就被腓特烈大帝埋伏好的40个骑兵中队突然出现在战场西北,向处在南边的刚刚被调走了主力的奥军右翼(也就是北翼)发动进攻。
奥军阵脚大乱,可就在此时,嫌奥军乱得还不够的腓特烈大帝本人,又亲率骑兵从战场正东迂回到了奥军中路的背后,向西南方向的奥军中路发起了进攻。
就这样,腓特烈大帝的三支机动部队神出鬼没,把奥军打了个晕头转向。
奥地利军队这叫一个惨啊,才一个下午就被杀死1万人,另有1.2万人被俘。普鲁士军队也损失了6382人,但是士气极其高涨。得胜的普军不顾疲劳,连夜喊着口号继续追击。
奥军这就倒了更大的霉。
第24节
(51)
被用兵如神的腓特烈大帝吓破了胆的奥军,逃跑也逃不快,几天内又被普军俘虏了2千人。
还没完,罗腾战役还有一个间接结果:占领了西里西亚首府布雷斯劳的奥地利军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1.7万人向普鲁士投降,整个西里西亚也就此被腓特烈大帝一举收复。算起来,罗腾这一仗腓特烈消灭的奥军总数超过了整整4万人。
烟雨算了笔帐:腓特烈大帝这一辈子发动过三场战争,亲身上阵的大战役大约15个,取得了12胜3败的成绩,胜率达到80%。可以说除了传说中某些“百战百胜”的神人之外,堪称现实生活中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可是即便不算他打的那么多胜仗,光算1745年底这一个月之内的这两场以少胜多、神出鬼没的胜仗,他就足够被列入有史以来最伟大名将的行列。
在德国人的心目中,他老人家更是已经达到了神的境界,被誉为“普鲁士永远的军事神话”,以至于很多人连他老爹(就是那个抽劣质烟啃土豆的士兵国王)都忘了,一提到普鲁士军队,就是“腓特烈大帝亲手缔造和指挥的”。
尽管打赢了这两场神话般的胜仗,小国普鲁士被俄奥法三面包围的战略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进入1758年之后,随着三国联军实力的不断加强,普鲁士作为一个小国的劣势就越来越明显了——后备兵源不足,前线的损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除了英国以外没有盟友,国际上相对孤立;财政上、后勤上都越来越捉衿见肘,等等等等。因此,尽管有腓特烈大帝这么一个全德国上千年也出不了几个的战术天才领军,尽管普鲁士军队一次又一次赢得了以少打多的战役,但普鲁士整体的态势却越来越不乐观。
1758年8月25日到9月1日,腓特烈大帝统帅的3.7万普军在东线和5.7万俄军打了曹恩道夫战役。尽管普鲁士军队消灭了1.8万俄军,最终击退了对手,但自己也付出了1.28万人的损失。
10月14日,腓特烈大帝统帅的3万普军又在南线和10万奥军打了霍克齐战役。这一仗,腓特烈被奥地利的道恩元帅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了包括两名元帅在内的9000人部队,被迫撤退。
1759年8月12日,普军和俄奥联军又打响了库勒斯道夫战役,这次双方的交战人数是5万对6.4万。由于不熟悉地形,再加上连年战争导致普军的精华丧失殆尽,军队中有很多奥地利和德意志其它邦国的俘虏兵滥竽充数,整体战斗力严重下降,这一仗就成了腓特烈一辈子最大的一场败仗:总计损失1.9万人,在战场上被迫退却。
接下来,三国联军零敲碎打,在一个又一个小战役中有效地消耗着普军的兵力。腓特烈大帝尽管在1760年8月14日的李格尼茨战役和11月3日的托尔高战役中取得了战术胜利,可是面对着数量差不多达到自己五、六倍的三国联军,腓特烈大帝只好步步后退。到了1761年底,七年战争初期参战的所有普鲁士老元帅全部阵亡,全军5500名军官能打仗的只剩下了1500人,西里西亚被奥地利占领,连普鲁士的首都柏林都被俄国和后来参战的瑞典的联军团团围住,一筹莫展的腓特烈大帝随身揣着毒药,准备一旦柏林城被攻破,就自杀殉国。
眼看“永远的军事神话”就要破产的时候,真正的神话发生了。
(52)
1762年1月5日,俄国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病死,她的外甥彼得继位。
这位新沙皇的大名叫做彼得.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他本来是德意志人,叫卡尔.彼得.乌尔里希,按出身来算应该是瑞典的王位继承人,可是1741年,他姨妈伊莉莎白发动了宫廷政变,当上了俄罗斯女皇。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女皇就选了这么个连俄语都不会说的外甥当了俄国王储。就在柏林被俄瑞联军围得水泄不通的时候,彼得登基,成为了俄罗斯的第七任沙皇,彼得三世。
穷途末路的腓特烈大帝做梦都没想到,这位新沙皇彼得三世是自己的超级粉丝。
彼得三世即位之后,立刻下令俄军全线停火,把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还给普鲁士,5月5日他又单独与普鲁士媾和,还把2万俄国军队交给腓特烈大帝指挥。好人做到底,彼得三世还出面说服了瑞典退出反普鲁士的联盟。据说,彼得三世还曾经表示,他本人希望接受腓特烈大帝的指挥,领兵去前线作战。
前面说过,腓特烈大帝本来已经穷途末路,正准备服毒自尽去见霍亨佐仑家族的列祖列宗了,谁曾想现在天上居然掉下了这么一个比至尊比萨还香甜的新沙皇,不知道霍亨佐仑他们家攒了几辈子的人品,才迎来了这么一次大爆发。他迅速整顿兵马,在7月21日打响博克施道夫战役,一举击退丧失了盟友的奥地利军队,随后收复了西里西亚,从悬崖边上把普鲁士拉了回来。
腓特烈大帝的这次人品大爆发挽救了他自己,也挽救了普鲁士,可是它也给后来的德国带来了一个很坏的影响:
1945年4月,腓特烈大帝的另一个超级粉丝阿道夫.希特勒也遭遇了跟腓特烈大帝当年一样的绝境,就在这时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突然死了。希特勒一下子觉得运气来了,坚决不投降,希望老天爷再给德国扔一个至尊比萨。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别说美国这种总统一个人说了不算的国家死了大当家的,就是苏联的斯大林死了也没用。希特勒没想到,如果当年的腓特烈大帝也跟他一样,在俄罗斯烧杀抢掠,祸害了人家好几亿人的话,那甭说他了,就算是查理曼转世、红胡子重生,再加上腓特烈大帝显灵,也救不了他那个第三帝国。
俄罗斯超级至尊比萨彼得三世是腓特烈大帝和普鲁士的大救星,可是他自己却是个倒霉蛋:由于本来在俄国宫廷里的威信就不高,这次又一下子放弃了俄国六年来的战争成果,搞得俄国上下天怒人怨,没过半年就被他老婆,同样来自德意志的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给夺了权,然后在10月底就被毒死了,(这个谋杀亲夫的凶婆娘就是俄国后来跟彼得大帝齐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但腓特烈大帝毕竟是靠着他的帮助,挺过了七年战争最难的阶段。
谋杀亲夫以后,叶卡捷琳娜忙于稳定国内,也没心思打仗,俄国就此退出了七年战争。接下来,由于在和英国进行的全球殖民地掐架战里到处处于劣势,法国也退出了战争。奥地利一看,当年威风八面的三国同盟只剩下了自己这么一家,也只好在1763年2月和普鲁士签订了和约。双方各让一步:普鲁士退出萨克森,奥地利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
旷日持久的七年战争总算结束了。
第25节
(53)
战争结束后,腓特烈大帝又把精力转移到了国内建设方面,继续统治普鲁士长达23年。
凡是在鬼门关上走过一圈的人,看事情就会更豁达。就像烟雨的几个卖肺癌药的朋友,由于天天见人得肺癌挂掉,反倒见怪不怪,抽烟一个比一个凶。打完这七年,作为政治家的腓特烈大帝进一步成熟了。他意识到,单靠武力无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要想普鲁士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内则要靠老百姓,外则要搞好邦交。
内政方面,腓特烈大帝救助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老百姓,给老人办养老院,给穷人发食物。他还颁布了新的法典,引入了陪审团制度。比如在1777年,他在给司法部长的信里是这么写的:
“我很不高兴,那些在柏林吃上官司的穷人,处境是如此艰难。还有他们动辄就会被拘捕,比如来自东普鲁士的雅各.特雷赫,他因为一次诉讼要在柏林逗留,警察就将他逮捕了。后来我让警察释放了他。我想清楚的告诉你们,在我的眼中,一个穷困的农民和一个最显赫的公爵或一个最有钱的贵族没有丝毫高低之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外交方面,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曾经跟普鲁士打得你死我活的俄国,还有奥地利都跟腓特烈大帝改善了关系。1772年,三个国家的老大凑到一起,第一次瓜分了倒霉蛋波兰,腓特烈大帝得到了西普鲁士地区。于是,他理所当然地把国王名号里的“im”换成了“von”,正式自称“K-nigvonPreu-en(普鲁士国王)”。
腓特烈大帝是个全才,除了文治武功,他在个人修养方面也是建树颇丰:他能讲六国语言,能听懂九国外语,还写了四部交响曲,一百多首长笛曲,被称为近代长笛演奏的第一人。
霍亨佐仑家族统治德国的中心,座落在波茨坦附近的世界文化遗产无愁宫,也是腓特烈大帝亲自设计,主持施工的。
关于腓特烈大帝一辈子的丰功伟绩,烟雨说得差不多了。那么现在就总结一下这位大帝吧:
首先,毫无疑问,腓特烈是普鲁士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而且没有“之一”:论武功,三战三胜,为普鲁士夺取了西里西亚;论文治,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哪方面的成就都是可圈可点;论个人修养,文学、音乐、艺术、哲学,甚至是建筑设计都无所不精,简直就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德才兼备、文武全能的超人。
其次,他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军事家和战术家之一。他在战场上的那些神迹,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在他那个时代,无论是普鲁士自己还是他的对手们,都以为他的军事天才就是那个“斜线战术”——就是强化某个侧翼的进攻。
可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腓特烈大帝的军事天才其实在于,他天才地运用了一个亘古不变的军事原则:灵活机动地把握战机,集中我方优势兵力攻击对方薄弱环节,以某一点的突破实现全局的胜利。
第一个真正了解腓特烈战术精髓的人,是比他晚出生57年的拿破仑。所以几十年后,腓特烈大帝的真正学生拿破仑就在耶拿—奥尔施泰特会战中,把抱定斜线战术不放的差劲学生普鲁士军队给打了个落花流水。
当然,腓特烈大帝远远不是无懈可击的完人。
(54)
第三,腓特烈大帝尽管是一个天才,一个全才,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超人或者神话,但他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
他戎马一生,发动了三场大战,可战略目标不过就是西里西亚这么一个省,这跟后来那些在全欧洲,乃至于在全世界纵横捭阖的战略家们相比,就差了不只一两个数量级。可就是图谋西里西亚这么一个省,腓特烈大帝还引来了俄奥法三国的围攻,要不是天上掉下来一个馅饼沙皇,普鲁士和后来在普鲁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统一德国也就提前完蛋了。
细说起来,普鲁士也好,后来的统一德国也好,跟日本有个地方很像:因为地小、人多、资源少,所以做事很精细,体现在军事上就是单兵的素质非常的高,战斗指挥和战役指挥很出色,往往能够以少打多,不落下风;但是由于地方实在太小,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上升到战略层面就不行了,动不动就两线作战甚至三线作战,最后彻底完蛋。算起来,德意志两千来年的历史上,真正的战略家总共就出过那么一个半。容烟雨卖个关子,在后面再细说那一个半人吧!
最后,腓特烈大帝的内政改革并不彻底。在18世纪末,英国早就完成了民主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也已经开始了革命,但腓特烈大帝统治下的普鲁士,仍然是一个老旧的封建国家,农奴制盛行,没有一部成文的宪法,公民权更是闻所未闻。这就为拿破仑在法国掌权后,普鲁士的迅速失败埋下了伏笔。
不管怎么说,瑕不掩瑜,腓特烈大帝毕竟是普鲁士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也是德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古往今来,他老人家的粉丝遍布德国内外,有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1786年,在冒雨坚持检阅部队长达6个小时之后,74岁的老国王病倒了。8月17日,他在无愁宫的沙发座椅上安详去世,临终遗言是“我将毫无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是的,他继位时继承的是一个领土和人口排在欧洲前十名以外,军费开支超过国家岁入80%,很多人要靠土豆这种粗粮为生的贫穷小国,身后留下的却是一个领土和人口都增长了60%,拥有大军20万,国库存银5100万塔勒,与俄国、法国和奥地利并称欧陆四强之一的新普鲁士。
——伟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