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M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听众中即有救国委员会成员,当时一片沉默。罗伯斯庇尔是个真诚的人,惟其真诚,他才会坦露他进入执政状态时的胸襟,后人才得以从这里看到他夜半临池却又不知不觉的危险;惟其真诚,他在这里所预兆的一些后来失误,才分外令人同情:——他的角色身份发生了变化,他的道德逻辑却没有发生变化。他带着他的道德逻辑跨过了边界。卢梭当年越界筑路,曾露出天才的马脚。
罗伯斯庇尔本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政治角色,但是,他的道德逻辑却必须有一个合理边界。他个人可以跨过边界,但是他不能带着道德二分法的逻辑跨过边界。
一旦他这样跨过来,作为社会批判、良心监督的道德理想主义与边界这边的巨大权力相结合,则很难避免不走向危险的方向,不走向政治乌托邦的设计,不走向道德嗜血的客观趋势。
他本人也就难免以实践的形式,重演他先师当年以理论形式出现过的悲剧。
发表这篇演说的第二天,他当选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又过了十天,他被推选为国民公会主席。
当时众人都明白这一身三职的含义,但众人都默不作声。
罗伯斯庇尔进入救国委员会签署的第一道法令,就是逮
-- 290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562
捕令。
罗伯斯庇尔在救国委员会总共签署542项法令,其中最多的也是逮捕令。
P N罗伯斯庇尔遇难后,人们发现了他在这一时期的一份私人笔记,即所谓“9月笔记”。
这份笔记中有哪些至关重要的内容?
从瓦尔特《罗伯斯庇尔》和饶勒斯《法国革命社会史》中,人们分别读到这两段文字:
这次起义(指6月2日马拉发动的起义——本书作者)
必须继续下去,必须逐步全面展开……内患来自资产阶级……QE谁将是我们的敌人?邪恶者与富人。我们必须处死或放逐那些引诱人民误入歧途唯利是图的文人作家。
Q F在这里,人们可以释读出罗伯斯庇尔悲剧的逻辑根源:在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中,视资产阶级本身为“内患”
;要求这场革命成为“反”
革命,革“革命”
的命——反对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把“富人”
与“邪恶者”
并列,不仅打击财富对象,而且打击道德对象,打击精神对象,以道德革命深化社会革命,以道德革命禁锢文化领域内一切异己现象。
罗伯斯庇尔以己度人,以己度世界,把自身道德律令外化为革命的客观进程。
他“带球越位”
,他的道德理想主义在这里大大越位。
它不仅越出了自我律令的个人之位,也越出了这场革命所属时代这一更大的历史之位。
他是大难临头了。
-- 291
6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五、内外禁锢——舆论划一与道德对抗
罗伯斯庇尔上台之时,正是巴黎经受革命道德清洗之际。
在革命上层,人们推举出比马拉更具道德热忱的罗伯斯庇尔;在革命下层,人们点火焚烧一切不合道德标准的文化“奢侈品”
:烧书,烧画,烧锦旗,烧旧制度文献,烧所有从私人住宅抄检出来的带有贵族气息的文化作品。
据《导报》记载,从1793年至1794年,不断有爱国者结队冲进国民公会底楼,自发地进行焚书活动。浓烟时常从国民公会的各个窗户内飘逸而出,法国议会就在这种腾腾烈焰之上,大声辩论他们的革命进程。
1793年10月23日,一位革命前的精神贵族——主教蒂博实在心疼这些文化精品毁于一炬,询问议会:
爱国者有什么权力烧毁这些从邻居家里抄检来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证明是保皇主义或封建主义的标志?
雅各宾党人约瑟夫。德。谢尼埃平静地回答说:
不是有一些被公认是伟大的共和主义者的书籍吗?
比如说,他们之中有西尼和让。雅克。卢梭。
Q G卢梭的著作和思想到了这种时候,就不限于一种无形的语言暴力了。它已与强大的群众暴力、行政暴力相结合,形成
-- 292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762
一种公开的政教合一的政治暴力。1793年6月19日,《世界信使报》公然载文说:“人,仅仅是政府塑造的模样。在一个民主政体下,在一种如此纯洁的空气里,在一个如此美好的政府下,母亲毫无生产痛苦就生下了她的孩子”。
这正是卢梭改造新人思想,从哲学推行到政治实践的关键点。卢梭当年曾抱恨没有一个优秀的政府来塑造他所设计的至善人性,现在轻而易举地由一家革命报纸堂皇说出,而且正在一个革命政府的行政推动下,轻而易举地进入了社会实践。
罗伯斯庇尔当然信奉这一主张。但是,他考虑得更为深远。报纸虽有宣传卢梭思想的这一作用,但是报纸七嘴八舌,有时可能争夺政府对塑造人性的社会影响。1789年8月24日,他在三级议会上的发言曾反对限制出版自由。但是到了1793年他显然改变了这一看法。
他更相信由政府来直接塑造人,也就是说,直接钳制舆论,在此之后,扫荡一切政府之外的文化媒体、知识分子。
6月24日先发出警报,他指出:
有一种最简单最有力的力量,能把公共舆论引入各种主张和各色人等的混乱,这就是报纸为何在革命中总是扮演一种重要角色的原因。
敌人在出钱收买一些作者。
Q H一个月后,罗伯斯庇尔进入救国委员会。8月8日,国民公会公布法令:“查禁所有阳奉阴违的学院、学术机构、医学机构、艺术团体、法律机构。”
8月10日起,逮捕所有“反革命”
的
-- 293
86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作家、记者。
《巴黎新闻报》的迪罗苏瓦于8月25日被推上断头台,这是革命法庭处死的第一个新闻记者。
Q I 根据这个月公布的监护者法令:民间街头报纸要么被封闭,要么成为雅各宾派的喉舌。
9月5日,在忿激派武装示威要求下,国民公会决定把恐怖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救国委员会命令:关闭法兰西剧院,逮捕所有演员。
下一步清洗的,是司法系统。这年圣诞节,罗伯斯庇尔签署文件,由救国委员会发至各省,仅剩无几的法理程序、科层制过程都被废止。
“加强革命,只能在一个自由的空间进行,这就是立法者之所以要清除阻碍道路的所有事物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我们清洗了不少人,但是还存在着很多有待清洗的任务。
……革命法律的智慧只有在毫无阻碍的高空飞翔,如果增加它周围的限制,它就会逐渐停顿下来“。
Q J进入1794年春,恐怖主义呼声更加高涨。马赛军事委员会宣称:“法律的刀刃每天都应切下一些罪恶的头颅,断头台工作得越繁忙,共和国就越巩固。”
(3月26日)
处死丹东派当日,奥布省来的议员说:“如果我们清洗了自己,我们就有权力去清洗法兰西。我们不能让异质团体再留在共和国躯体之内。”
处死丹东派后,圣鞠斯特也催促国民公会:“消灭所有帮派,只有这样,共和国内才能只剩下人民和你们自己”。
Q K当时的国民公会形同虚设,大权已经集中在救国委员会少数人手中。罗伯斯庇尔等人进一步实践卢梭政治哲学之真谛:让人民的一盘散沙与最高寡头的集权直接对位,中间削平一切社会团体。
1794年4月至5月,雅各宾派开始清洗巴黎各区的民众
-- 294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962
团体。
39个区的民众团体被迫解散。除限定每十天集会两次的区会议以外,只有雅各宾俱乐部一个组织可以自由集会。
雅各宾派俱乐部经多次清洗、分裂,此时亦办成了官办机关,成为政府之工具。即使如此,每逢集会,讲坛上下亦派人严密监视。
在这一清洗民间团体的过程中,最具典型意义、亦具讽刺意义的是妇女参政命运的起落。
1789年三级会议所收到的民间陈情书中,有33份要求改进妇女的命运。有一份称为“法兰西妇女的陈情书”
写道:“三级会议的组成,就概念来说,它既然能代表整个民族,也就应该代表我们。
可是,民族一半以上的人口却被排斥在外。
先生们,这是一个问题,而这一问题伤害的是我们这个性别。“
专门研究卢梭妇女观与妇女运动关系的西方史学家保罗。费里兹和理查德。莫顿整理总结这批陈情书说:
妇女的陈情书虽不登大雅之堂,但正是这些陈情书提醒人们注意,妇女是被排斥三级会议之外的。1789年的法兰西,危机四伏,也正是妇女们提出了一个治疗药方:卢梭的道德或伦理更新。
Q L妇女对卢梭的呼唤,在革命前夕和初期的卢梭热中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革命前半阶段的民众运动中,妇女参政权确实大大推进了一步。包括雅各宾俱乐部在内的许多政治性俱乐部都吸收了女性。
《铁嘴报》上也不断鼓吹女权。
但是,卢梭道德理想普及之时,恰恰正是妇女重回厨房之日。
-- 295
07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法国大革命中,轻视妇女的封建传统始终没有全部消退。
《人权宣言》中的“人”
,指的是“男性”
,而不是“女性”。
1791年宪法中,亦将妇女划入消极公民,这种观念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不仅没有克服,反而由于卢梭幽闭妇女的理论影响,大大增加。
1793年1月25日,雅各宾党人普律多姆反对里昂妇女组建政治俱乐部,首先发难:“里昂妇女俱乐部当她们这么做时,是怎么考虑让。雅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教育年轻女公民的那些完整章节呢?
(原文如此,这些章节在该书中没有,只出现在《致达朗贝尔——论观赏》中)
……妇女俱乐部将是家政的苦难渊源……。
我们恳求里昂的那些好公民,留在家里吧,好好照看你们的子女吧,而不是妄称什么懂得《社会契约论》!“
有妇女代表用孟德斯鸠观点反驳他:“在亚洲,从最古老的年代起,我们就被束缚在家务劳动中,用以配合专制统治!”
普律多姆用卢梭回敬孟德斯鸠:“有一个圣人曾经不断重申,最好的妇女是说得最少的妇女,当他听到这番高论时,恐怕会愁眉苦脸,顿生不快。
卢梭断断不会喜欢一个妇女有如此高超的才智。
如果妇女们也加入一个俱乐部,我们可就要把我们曾说要遵循自然、遵循理性、遵循卢梭所说的一切统统收回了“。
Q M1793年10月,雅各宾专政出现反妇女参政高潮。
10月1日,王后受审,审讯中出现污秽不堪的性侮辱和性歧视。
Q N10月24日,罗兰夫人受审,31日处死。
10月29日,国民公会前出现请愿者,要求“关闭所有的妇女社团”
,“因为正是这些娘们才让法兰西受苦遭罪。”
次日,阿马尔以救国委员会名义在
-- 296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172
国民公会发言,提出三个问题,然后一一加以否定:1是否应允许妇女在那种特殊的社团里集会?
B2妇女们能否掌握政治权力,在政府中任要职?
B3妇女们在政治生活或公共集会中能否保持头脑冷静,B深思熟虑?
他的否定理由是,“公共舆论拒绝承认”
,以及卢梭的理论如此规定——“男人们创造道德统治,女人们使得美德受人爱戴”。
经过一番辩论,接下来通过的法令是:“以任何名义建立的妇女俱乐部、妇女公众团体,一律禁止。”
12月31日,又发布补充法令:“妇女们只有在丈夫和孩子一起出席的情况下,才能参加社会活动。”
从此,曾热烈呼唤过卢梭道德救国主张的法兰西妇女,在雅各宾专政时期销声匿迹。
如此清洗,制镇住国内舆论后,还有最后一笔,就是闭锁国门,强化与外界的道德对抗。
法国大革命初期以世界主义面貌著称。它曾以宽广博大的胸怀,接纳过欧洲各国的倾慕者和参加者。
国民公会曾授予华盛顿、潘恩、克劳茨等外国革命家以“法兰西荣誉公民”
称号,选举潘恩为法国议会的正式议员。以世界主义为号召,法国革命甚至一度出现向外输出革命的冲动。
但是,这种世界主义和输出革命,本身就存在着道德优越和道德泛化的底色,一旦形势逆转,同样的底色很快变幻为紧闭国门,排斥外人,关起门来实行“道德净化”
的另一面目。
1793至1794年冬天,英国作出和平试探。
接受或拒绝这
-- 297
27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一和平机会,一度成为丹东与罗伯斯庇尔的争辩焦点。
罗伯斯庇尔宣称:“有必要注意英国的罪恶”。科洛。德布瓦说,在英法两国政府间没有共同的基础,“他不想拿英国的政府与法国的政府作比较,那就导致在所有美德的清单旁边罗列一长串邪恶的清单。”
巴雷尔宣称和平是腐败的根本动力,“君主制需要和平,共和国需要战争精神;奴隶们需要和平,共和主义者则需要自由的酵母。”
在牧月法令通过前几个星期,罗伯斯庇尔签署了一个报复英国的法令:狱中的英格兰人和汉诺威人一律处死。
英国随之通过了一个对应法令。
这样,双方都废止了旧时代战争规则中不虐杀战俘的人道规定。约克公爵呼吁对双方战俘都施仁政,罗伯斯庇尔以道德逻辑拒斥说——
自由与专制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美德与罪恶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那些与专制主义作战的士兵应该得到救援,让他们重回医院,这是可以理解的;奴隶宽待奴隶,暴君宽待暴君,这是可以想象的。然而,一个自由人与一个暴君或暴君的仆从相妥协,勇敢与怯懦相妥协,美德与罪恶相妥协,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决不可能的!
S E这就把圣鞠斯特在国王审判案中的道德逻辑,延伸到外交事务中来了。
卢梭抗英情结发展至此,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实践历程行进于此,道德逻辑不仅磁化了国内事务,而且也磁化了国际事务。整个世界划分为道德与非道德的两个国际
-- 298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372
阵营,意识形态纷争压倒了民族利益,法兰西政治文化的内战风格延续到外部世界,不仅给法国人民造成长期的战争苦难,而且给近现代国际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注释:①王养冲、陈崇武选编:《罗伯斯庇尔选集》,P231。
B②贝尔纳。贝罗蒂桑:《法国革命的哲学》,巴黎1956年版,P253。
B③转引自布罗姆:《卢梭和道德共和国》,P171。
B④马迪厄:《法国革命史》,上卷,P219。
⑤陈崇武:《罗伯斯庇尔评传》,P124。
⑥同④,P305。
B⑦《圣鞠斯特全集》,巴黎1908年版,第1卷,P396。
B⑧同⑤P130—132。
⑨科班:《法国革命面面观》,纽约1968年版,P171。
B勒费弗尔:《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P136。
D E B转引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政治文化》,P191。
D F B饶勒斯:《法国革命社会史》,第8卷,P10—12。
D G B同上,P25。
D H《圣鞠斯特全集》,第2卷,P516—517。
D I B同上,P519。
D J B同上,P509。
D K B同上,P520。
D L B同上,P531。
D M B同上,P538。
D N B《罗伯斯庇尔全集》第10卷,法兰西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O E
-- 299
47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P31。
B以上大部分材料引用,P18、P180—181、P182、P183、O F D F BP217。
B比昂奇:《共和二年的文化革命》,巴黎1928年版。
O G雨果:《九三年》。
P118—125。
“沙依拉”
:Caira,即革命歌曲《就O H B这办!
》。
转引自饶勒斯:《法国革命社会史》,第4卷。
P284。查卢梭论O I B公意的各处论述,不见以上原文。但是,德塞兹所言并未违背卢梭论公意之要旨。卢梭此意可参见《社会契约论》第3卷第4章。
转引自,P215—216,P220。
O J D F B转引自巴奈:《法国革命中的卢梭》,P6029。
O K B路易。高特谢克:《让。保罗。马拉》,纽约1966年版,P1927。
O L B《马拉全集》,巴黎1896年版,P44。转引自布罗姆:《卢梭和道O M B德共和国》,P231。
B编织妇:国民公会中的平民妇女,她们一边旁听议会辩论,一边O N编织手中活计。
F。方纳:《托马斯。潘恩全集》,纽约1945年版,第2卷,P EP556—558。
B米涅:《法国革命史》,P179。
P F B同上,P203。
P G B安德烈。舍尼埃,大革命时期保皇党诗人。
咏科黛诗见《舍尼埃P H全集》,巴黎1958年版。
P180。
B马迪厄:《法国革命史》,P416。
P I B《罗伯斯庇尔全集》,第5卷,P17。
P J B饶勒斯:《法国革命社会史》,第8卷,P258。
P K B陈崇武:《罗伯斯庇尔评传》,P151。
P L B《罗伯斯庇尔全集》第10卷,P65。
P M B
-- 300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572
第一道逮捕令是7月29日发出的,逮捕令总数是75项。数据P N出自陈崇武先生在《罗伯斯庇尔评传》中的考证,见该书P152至153。
B瓦尔特:《罗伯斯庇尔》,P370。
Q E B饶勒斯:《法国革命社会史》,第8卷,P125。
Q F B同③,P220—221。西尼(AlgeronSydney162—1683)
,英国Q G B政论家,曾参加英国革命,独立派领袖之一,复辟时被处决,着有《论政府》。
《罗伯斯庇尔全集》第10卷,P503。
Q H B吉尔克里斯特、玛瑞合著:《法国革命中的出版界》,伦敦1971Q I年版,P12。
BJM汤姆逊编:《法国革命文件集(1789—1794)
》,牛津1948Q J B年版,P275—27。
B《圣鞠斯特全集》第2卷,P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