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4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932
一、道德法庭——统治合法性的转移
革命被两种冲突的成份撕裂。用法国史学家贝尔纳。克罗蒂桑的话来说:
一个倾向于整体主义,一个倾向于个人权力。
一个追求按照人权宣言捍卫个人的不可侵犯性,另一个追求建立一个超个人的国家,成为公民的至高无上的实体。
后一种追求,就来源于卢梭的著作②。
后一种革命追求,要求建立新的统治合法性——道德合法性,用以取代先前所追求的法理合法性。
这就意味着波旁王朝传统型统治崩溃以后,取而代之的统治将暂时不是法理型统治,而是奇理斯玛型统治。
这一合法性转移在雅各宾执政前即已悄悄开始。初见端倪者,是1792年的9月屠杀事件。
1792年9月2日至5日,巴黎市民在前线告急、后方空虚的恐慌气氛中,害怕监狱在押犯及嫌疑犯暴动,自发组成私刑队伍,冲进各监狱杀人。在未有任何司法程序审判的情况下,处死1,100多名囚犯,包括许多教士。
这一事件是否合法?
议会辩论时,议员普遍承认,这一行动难以寻证司法合法性。
然而,群众的“直接干预”
又不能不得到批准,哪怕是事后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布列坦尼的一个议员说:
-- 265
04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不,我不怜悯他们,那些狂热的教士。他们对祖国做的坏事太多了。
我重复一遍:少数人总是有罪的。
尽管从权力上说,他们有法律保护③。
这就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少数人总是有罪,居于人类中的少数这一事实本身,就是邪恶的证据,邪恶者不受法律保护。
内政大臣罗兰于事变当天写信给议会,显然接受了这一逻辑。他用道德正义来为屠杀行为辩护:“我知道人民报复虽属可怕,但仍有相当的正义”
④。
罗伯斯庇尔11月5日在议会中发言,打断议会中有关司法合法性的辩论:“让我们为更令人激动的灾难掉些眼泪吧!
几乎仅仅为自由的敌人叹息,我认为这种情感是可疑的“。
⑤
这种高调逻辑,即为罗伯斯庇尔的“语言魔力”
,以后曾反复出现。
高调逻辑的作用在于,每当政治进程遭遇制度安排的技术性困难,它总能从高处奔泻而下,以道德激情冲破障碍,以政治上的道德判断转换政治上的技术讨论。高调逻辑作用频繁,则意味着法律权威岌岌可危。
一种新的合法性理论迟早要在法理权威之旁抬头,并取而代之。
如果说9月屠杀案的道德合法性,尚属事后批准,那么在两个月后的国王审判案中,则可以看到道德合法性与法理合法性的当场辩论。到这个时候,道德合法性已不是事后批准,而是从后台走上前台,公开论证非程序化、非理性化的“正义”
行动了。
92年11月13日,议会进入辩论,国王是否能够受审?
这
-- 266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142
一问题又遭遇司法障碍。按照1791年宪法规定,国王不受审判,但是,革命若须深入,则国王又不能不审判。
这种两难局面使议会陷于胶着状态。一个议员叫道:“难道让我们到旁的行星上去找裁判官吗?”
⑥
12月27日,圣鞠斯特发言,突发惊人之语,把这一问题从司法范围一下子转移到道德范围来讨论;
纯洁是人民的基本天性,罪恶是人民之敌不可避免的污迹。
国王的辩护士们,你们要为他做什么?如果他是纯洁的,那末人民就是罪恶的⑦!
这样尖锐、逼仄的善恶对立,使得议会只能在善、恶两元中选择“善”
,而不是在合法、非法中选择“合法”。法律陷于尴尬,新的合法资源——道德,在法理尴尬中堂皇升起。如同他所崇拜的卢梭一样,圣鞠斯特在这场司法困窘中,是以语言转换来摆脱危机,把司法逻辑换算为道德逻辑,一冲而过,冲破了这场折磨众多议员的合法性危机。
罗伯斯庇尔的立场更彻底,他要求的不仅仅是道德审判。
他推动议员们道德原点,而不是面对司法程序来考虑问题,甚至回复到国王和人民在缔结社会契约前的自然状态来考虑问题,以道德法庭来处死国王,而不是审判国王。
因此,他的理论向着先验原理升华了一大步,他的要求则向着激进主张大大跨进了一步。卢梭之论辩风格在他的下述发言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 267
24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公民们,大会不知不觉地离开了问题的本质。
在这里。。
没有什么提出诉讼的理由。……你们的任务不是对某人。。。。。
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而是采取拯救社会的措施,起到。。
国民先知的作用……。。。。。。。
在自然法庭里所进行的这一巨大诉讼案,犯罪和善。。。。
行之间、自由与暴政之间的诉讼案,最终的裁决将有利于犯罪和暴政。
人民的审判不同于法庭的审判,他们不作判决,他们。。。。。。。。。。。。。
像闪电一样地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
为乌有。。。。
路易应该死,因为祖国需要生。
⑧(着重号为本书作者所加)
据陈崇武先生考证,“罗伯斯庇尔的这次演说非常成功。
大厅里的听众像被魔法缠住了一样,寂静无声。
当他的演说结束时,突然掌声雷动“。罗伯斯庇尔的演说通常都具有这种效果。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魔法“?科班在《法国革命面面观》中评论此事,对这一”魔法“
的后果说得很准确:“国王受审并处死一案,开启了一个先例:从此,出现了一系列政治性的审判和指控,在这些审判和指控中,所有司法公正的观念统统废黜了”。
⑨
问题并不在于国王是否应该受审或处死。
极而言之,诚如罗伯斯庇尔所言——“路易应该死,因为人民需要生”
,能否既让路易死,又让法理权威活呢?换言之,当法律程序发生障碍
-- 268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342
时,能否通过修改具体法律程序的手段,既适应情境逻辑的需要,又维护整个法理系统的尊严,而不是“不作判决,像闪电一样地予以打击”?法国人似乎不习惯这样的思路。与此相对,美国人则擅长于修宪的补充手段,一部成文宪法不变,却后缀有200多次补充条款;英国人则连成文宪法也没有,却通过尊重前案惯例之习惯,有效维护了法理之尊严。
按照法国革命的逻辑,美国人既有200多次补充条款,即应有200多次宪法危机;英国人连宪法都没有,则更应该不断起义。
这样“闪电式打击”
的政治思维实在是太危险了,无怪法国著名史学家勒费弗尔悲叹:“司法权的次要地位和立法权的纯代表性,这是法国公法中两项永不变更的原则。”
D E如此辩论之结果,罗伯斯庇尔获胜,一方面是“国王化为乌有”
,另一方面则是“法理化为乌有”。自然状态战胜了司法程序,道德法庭战胜了理性法庭,启蒙运动积三代人努力筑起的反对宗教法庭的理性堤坝,在道德良知的滔滔雄辩中化为乌有。
国王审判及国王之死,再好不过地说明法国革命前期追求理性统治的努力归于失败。
道德动员取代理性权威,奇理斯玛式的道德统治升出了地平线。
二、道德救赎——重组市民社会
奇理斯玛升出了地平线。这是一次辉煌的日出吗?在它化为日落之前,确实是。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说:“在法国革命最初的几年里,社会固有的那种自我神话或创造神明的倾向空前显著地表现了出来。这种宗教有自己的殉道者和传道
-- 269
4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者,深深感化了广大群众,最终还产生了一些伟大的事物“。
D F道德救赎之扩张,当务之急是观念先行,倒果为因,把塑造道德新人的教育革命放在首位。
1793年6月23日,雅各宾执政的第一个月,即公布教育体制改革的法令。
围绕着塑造新人和教改方案,国民公会展开了激烈辩论。
雅各宾党人俾约。瓦伦出版了一本《共和主义基础知识》的小册子,提出革命者必须承担起“提高人民道德”
的责任,国家必须代替父权,抓起年轻一代的教育。
否则,“你们必将失去年轻的一代”。他盛赞斯巴达教育“是转向道德的一个明显例证,这一例证说明,从腐败道德向简朴道德的转化能够进行,而且要比败坏一颗正常心灵更容易、更迅速。
人们如何能够怀疑,人生来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天性,倾向于追求并崇尚美德?“
孔多塞,杰出的数学家,百科全书派当时仅存的一个活着的成员,也提出了一个教改计划,却遭到雅各宾派议员迪朗。
马来纳的讽刺。后者说孔多塞的这一计划是推行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非道德主义和无神论,而不是追随卢梭的教诲。
迪朗。马来纳的发言又遭到百科全书派的崇拜者雅科。
杜邦的反驳:“迪朗。马来纳竟敢在8月10日以后重复那位日内瓦哲学家的怀疑和谬论。那位哲学家说什么科学与艺术败坏了道德。我请问迪朗。马来纳先生,所谓道德的败坏,说得如此夸张,以致人们如果按照我们的批评家的看法,是否要考虑一下,应该把道德和诚实马上从这块自由的土地上驱逐出境?
迪朗。马来纳主张限制人的理性,甚至追随专制者的榜样,限定人的思想和能力,而不是让人的思想和能力在共和制
-- 270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542
度下,进入所有方面,探索所有可能的方式,以扩展人的领域,这种主张实在是太荒谬了“
D G .杜邦攻击卢梭,当然不为雅各宾派所容。
国民公会拒绝了杜邦意见,将雅各宾一派的佩蒂埃所提出的教改方案提上了议事日程。佩蒂埃的方案充满道德理想:“所有的孩子都从父亲身边领走,交由国家教育:教育免费;男孩从5岁到11岁,女孩从5岁到12岁,穿同样的衣服,受同样的教育;饮食菜谱有严格规定,禁绝酒和肉类;他们必须割掉与家庭的联系,形成新的人种,爱劳动,有规范,守纪律;他们形成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与我们已经腐烂的那一部分人类隔离开来。”
D H有人指责上述方案是“乌托邦”
,佩蒂埃的兄弟费里克斯大声争辩说:“乌托邦?他们如此贬低柏拉图和托马斯。莫尔的高尚思想?”
与此同时,圣鞠斯特提出了一份更为彻底的方案,勾画了一幅完美的民粹主义社会蓝图。
佩蒂埃的方案仅仅规划了孩子从5岁到11岁或12岁的教育。
接下来的岁月怎么办呢?
或者说,共和国如何规划成年人的道德生活呢?
圣鞠斯特写有《共和主义制度》一书,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这本小册子里,最重要的是这三大方面:教育,道德监护官和抚养与继承,至于经济和政治则从属于道德问题。
他比佩蒂埃更为彻底之处在于:
母亲抚养孩子,5岁而止。在此之后,孩子交给共和国,直至老死;那种从未哺育过孩子的母亲,在祖国看来,已不能作为母亲而存在;孩子5岁后进学校,只能穿布
-- 271
64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衣,吃蔬菜、水果,只能饮水,不能喝酒;每晚在地席上睡八小时;他们得学习阅读,写作和游泳,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学会坚强;他们将被教育成热爱沉默,厌弃聒絮,他们只学一些简约的词汇;从10岁到16岁,孩子的教育是军事和农艺;逢收获季节则要下乡支援农业;从16岁到20岁,孩子们必须学会一门精湛的工业技术或农艺技术。
20岁至25岁,他们必须去服兵役,为祖国而战……。
D I以上所说都是男孩。
至于女孩,圣鞠斯特只用两句话就打发了:女孩归母方家庭抚养;一过10岁,她们没有父母或其它监护人的陪同,则不能在公开场合露面。
“每一个人到了25岁,就必须到神庙里去,向众人宣布他的朋友是哪些人。这一宣布必须在每年的风月里更新一次。
(如果一个人与朋友断交,他必须向众人说明理由,否则当受惩罚!“)
卢梭生前所设想的透明社会,也就不过如此?还有甚者:“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的朋友也应受惩。
因为他朋友不知情,等于说这个朋友在友谊中不受信任,也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朋友了,因此,他必须受惩“
D J .这岂不是一种连坐法?
但圣鞠斯特之初衷却是,当着瓦解家庭联系的时候,应该代之以公民之间紧密的道德联系,以此奠定新型道德国家的社会基础。
为了维持民族的道德联系,还必须对外国人保持警惕:“正是外来者,一代又一代地引导我们走向他们的目标;外国影响造成了叛国者,使得邪恶受到尊
-- 272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742
崇,美德受到蔑视;他们使我们不得安宁“!
D K最后,在这个民粹主义道德理想国中,还要选举道德模范,设立道德监护:
在每一场革命中,都需要有独裁者来拯救国家,监护。。。。。。。。。。
者来拯救道德;D L。。。。。。
监护者从年满60岁的男性公民中选出。
他们在每年的老人节那天去神庙朝拜,让众人评议。如无非议,他就可以佩上白色值星带,标志他已当选,从此履行对美德的监护职责;这些佩戴白色值星带的监护者要维护神庙里的烛火长明不灭,重点监督对象是那些官员、军官和议员代表的道德行为。
这些人一旦被发现腐败行为,立刻从高位上撤换下来。监护者要使人敬畏,在公共场合,他们通常是缄默不语,这是一条禁令,任何人不得违反。
D M热月政变后,在圣鞠斯特的文件堆里发现有一个法令提纲,宣布建立监护者阶级。
圣鞠斯特写道:“救国委员会责成我来宣布下列法令:在法兰西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建立监护人……监护制作用于政府,决不能作用于不可腐蚀的人民……”
D N该法令几乎逐字不漏地抄录了他在《共和主义制度》中的那些狂热设想。至此,似应承认,雅各宾派并不仅仅崇信行政权力改造市民社会的威力。他们不也有权力制约意识?只是他们所设计的权力制约,原来是以道德监督权力,而不是以权
-- 273
84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力制约权力。
在这场教改大辩伦——实际上也是再造新人重组市民社会的大辩论中,罗伯斯庇尔态度如何?
1793年7月13日,也就是与圣鞠斯特写作上述小册子的日期同时,罗伯斯庇尔从费里克斯那儿接过佩蒂埃的方案,略加修改后,作为他的提议,向国民公会提出。他的演说词是这样开头的:
国民公会给历史将留下三项足堪纪念的伟业:宪法、市民法典和公共教育。
征服和胜利的荣耀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美好的制度能够长存,并且德化所有的民族。
我承认,直到目前为止,人们所议论的东西并不符合我长久以来的一个理想: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
我已经领受了一套庞大的思想体系,并且考虑过究竟是在。。。。。。。。。。。。。。。。。。。
哪一关键点上,人类被我们旧的社会制度的罪恶所腐蚀。。。。。。。。。。。。。。。。。。
我确信,必须来一次全盘更新。
如果让我以这种方式来表。。。。。。。。。
达我的意见,那就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人!。。。。。。。。
罗伯斯庇尔把制度和教育作了区分,教育作为观念先行,优先于制度建设:
教育联系每一个人,并且泽被天下。然而,现在却被人们忽视了。
就我而言,我坚信,我们在确立一种制度以前,必须。。。。。。。。。。
-- 274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942
确立这种制度的基础。
制度只能播益于少数人,教育却能。。。。。。。
播益于所有人。
O E着重号是我加的。
很显然,那套庞大的教育体系领受于卢梭。人类被社会罪恶所腐蚀,必须全盘更新社会制度等,也非卢梭莫属。更重要的是,卢梭“倒果为因,观点先行”
的危险观点,在这里开始进入了实践层面。
这场旷日持久的教育改革重塑新人的辩论,幸亏被战争危机所打断。
但是,雅各宾派执意贯彻卢梭教化新人哲学主张的热忱,却未中断。在危机年代里,他们抓紧了另一方面的教化——对于既成年人的教化。
1793年,国民公会成立“国民教育委员会”
,面向社会成人,以新的教化手段推进法兰西社会再生的伟大工程。
新人教化全面铺开,是一幅极其宏伟的社会改造图景:1共和历。
B与民更始,启新正朔,历来是各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必然现象。
但是,雅各宾派超越了一般统治者在这种时候的狭隘眼界。
他们以全民族甚至全人类的代表面目出现,从最原始的时间概念开始,启发人类自然状态,从中吸取道德能源。
1793年10月5日出台的共和新历,就打上了这一鲜明的自然与美德的烙印。
新历完全顺应自然秩序,每三个月为一个自然季节。12个月的月名废弃罗马诸神的名字,而是随当月的自然物候命名: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每月30天,每年多余5天最初被定名为“无套裤
-- 275
052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日“
,后来又分别定为“才智节”
、“劳动节”
、“美德节”
、“舆论节”
和“报酬节”。
饶有趣味的是,共和历比共和宪法还要持久。
法国革命全过程共有5部宪法,每部宪法都很短命。而共和历一经启用,则延续12年之久,而且在革命后还常被人们重新采纳。如1848年革命中,志士仁人称他们的斗争为“共和五十六年革命”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社员们使用的是“共和七十九年”
的年号,甚至进入20世纪后,1968年的“五月风暴”
,还曾激起人们对共和历的怀旧情绪。法兰西政治文化于大革命时期形成的战斗风格,在法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在此可略见一斑。
2文艺和演出。
B1794年5月16日,救国委员会曾专门颁布法令,号召文学家大写革命的主旋律。
据统计,十年革命中所产生的革命歌曲多达3,00多首。
流传较广的有《马赛曲》、《出征歌》、《就这么办》等。
戏剧方面,巴黎剧院从卢梭时代的3座,一度激增至近50座。
1793年8月2日,国民公会下令,在巴黎市府指定的一些剧院,必须每周上演三次描写布鲁图斯、威廉。泰尔的悲剧,或其他表现革命题材的剧目;其中可由国家负担一次演出费用,戏票免费发放,时间规定在下午5:30至9点之间,以方便劳动者。
当时有议员认为只要看过《布鲁图斯》一剧,人人心脉贲张,都会成为刺杀暴君的壮士。据统计,革命时期共创作和上演的戏剧达2,00余部。政府还曾试图创造一种类似于中国街头活报剧那样的政治性鼓动剧,每逢节日庆典,就在广场上演出,以此烘托和强化革命气氛。
与此同时,不破不立。在雅各宾派最终禁绝戏剧以前,
-- 276
第七章 从雅各宾派到雅各宾专政:道德理想国的实践历程 152
1793年8月2日的法令已规定,不得上演败坏道德和宣扬王权迷信的旧戏、坏戏。
政府成立的专门审查剧目的委员会多达12个,它们在两个月内就查禁了150部戏剧,其中33部被禁演,25部被勒令修改。
1794年5月,拉辛和高乃依的古典风格作品被查禁。
其他如谢尼埃这样最著名的革命剧作家,他创作的《蒂投莱昂》等作品,也因一两句台词被认为有反革命意味而被撤消。
3图书和文物。
B雅各宾派真诚地希望图书和文物能为全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