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曾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过两年的人事资源部的经理,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需要接触一些在公司的人。其间,王琴给公司招来了不少员工,同时也送走了不少员工,当然送走的大部分是不太适合公司发展的。期间,遇到了一个姓王的员工,他在公司是做市场营销的,而且这一干就是八年,当然他能在公司干八年,自有他的能力,所以当他主动提出辞职的时候,王琴确实不舍,他辞职的理由很简单:他在公司干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晋升!后来王琴专门查了一下这几年他在公司的记录。其实,说句实话,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员工,业务能力突出,出于对人才的爱护,王琴专门找他谈了一次,当然他也为真诚所打动,所以在离开公司之际,把压抑在心头的话都给这位经理说了。以下是他的一番话:
他是八年前,进这家公司的,在当时,这份工作确实让身边的同学羡慕不已,都认为他以后会前途无量。
自从进公司那天他就给自己暗下决心,好好的干一番。可能是他积极工作态度的影响,在他进公司半年不到的时间,他们市场营销,需要做一个大型的促销活动,领导非常相信他,点名要他来筹划整件事。他当时确实很感动,听公司的老员工讲,这是公司以前从没有过的事,然而,正当他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营销主任的脸色好像不是很好看。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经过一夜的思考,觉得自己刚到公司不久,不应该树敌太多,这次活动虽然公司领导要他做,但是他不能不顾其他员工的感受,所以第二天他就给那位信任他的领导说了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最好有陆主任来主持,我负责具体事宜就行了!"领导见他这么说了,也就没有多说了。活动自然搞得很成功,受到了总公司的表扬,但是更多的赞扬是给他们的陆主任,此事之后的半年时间,就升了一级,而他只得到了五千块钱的奖金。在这件事上,其实起到主要作用的是他,这个只有陆主任心里最清楚了,也不知道晋升之后的陆经理还记得他这鞍前马后的士卒吗?
第三部分 第64节:第六章:谦让也要追求艺术(9)
事隔五年之后,一天公司的总经理找到了他,这位经理是这家外资企业的在中国的外方代表,他说有个出国培训的机会,问他是否感兴趣。当然这样的机会对任何一个员工都是很宝贵的,但是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这几年有一个同事比他还更想出国,而且他和他的关系还真是不错。所以,他就顺口把他的想法说了一下:"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愿意去,不过我觉得MrLiu(他的那位同事)可能会更合适些。至于我个人服从公司的安排!"后来他的那位同事出去了,那段时间也没有觉得这事会怎么着,但是后来的事确实大出他的意料,他的那位同事,自此就平步青云,一直在晋升,而他自己在原来的位置就没有动过地方,说起来,人比人,会欺死人!他忍了。
可是这一段时间以来,他觉得在公司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心里很不是滋味。很想和人聊一聊,后来他找到了他当年的恩师,把这几年的经历跟老师说了,老师当时跟他说得第一句话就是:"你还记得你在离校之际,我和你说的话吗?"他陷入了沉思:记得在他离校之际,他的恩师还特意找他谈了一次,其间大部分的话是祝贺和勉励的话了,至于具体内容不是很清楚,但是一句话,当时他不是太明白,"以后到了社会上,就不要再那么含蓄了,直接点,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你若是块金子的话,能把自己摆在一个显眼的地方,发光会更快些!至于该怎么做,最好还是自己学吧!这是你的另一堂人生必修课!"他当时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往心里去。今天他的恩师又提起了这个话题,他一下就醒悟过来了,原来他这几年并不得志,是自己出了点问题。他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才使得他这块金子始终没有发光。
有句话说的不错:"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人生苦短,若能早点发光的话,岂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吗?
"让"使得痛失胜利
赢得了的小组赛,经受住了淘汰赛的考验,作为东道主的A国,本想再加把劲,冠军也就这么顺利成章的拿下来了,可谁想风云突变,在冠军争夺战中,导致A国失败的原因不是自己的实力不如人,而是他们的退让和大度,没有在比赛中争回那个本来属于他们的点球,而且事实上,只要他们在当时再跟裁判相持下去,比赛的结局可能就要重新书写了,但是考虑到自己是东道主,应该大度一点,但是,就是因为他们的大度,他们的妥协退让,才把金灿灿的奖杯拱手相让,留给自己的是无限的痛苦和遗憾。直到事后,在场的球员和在场的球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要是那个点球争取下来的话,冠军就是我们的了。"
作为东道主的风度是显示出来了,但是东道主的风度不能换来比赛的胜利,就像比赛结束之后,一位颁奖的高官所评论的那样:"当时禁区里很混乱,主裁和边裁可能都没看清,只有通过慢镜头才知道那是手球。但你们的球员没有坚持,否则主裁肯定会询问边裁和第四官员,那时我们就会明确告诉他那是个手球。可惜,你们没有这么做。"
当然事情是没有如果的,但是可以回顾一下当时的比赛:这场比赛的技术委员会安排两名官员守着主席台上的一部小型红色转播机,一旦比赛场上发生什么争议,这两名官员将通过电视慢动作看清真相,然后第一时间报告给第四官员,由他再转告给主裁判。在主席台南侧的角落上,两名技术委员会的官员整场比赛都在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转播机。当时,这两名官员通过慢镜头马上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手球,他们的神经马上就紧张了起来,密切注意场上的形势,如果一旦裁判的判罚出现问题时,本来该判罚点球的球没有判罚的话,A国球员提出抗议而导致场上出现长时间争议,他们将飞快跑下主席台告诉场边第四官员电视慢镜头显示的内容。
尽管A国球员都向主裁判申诉这是一个手球,但他们并没有坚持而是很快放弃了。而且更巧的是,当时转播实际上是延时半分钟直播,当发现这是手球的A国组委会官员冲出来时,距离开球已经有1分钟时间,他们想拉两名亚足联技术委员会官员一起下主席台,可是比赛已经重新开始了,只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念头。
第三部分 第65节:第六章:谦让也要追求艺术(10)
"你们的球员还是太老实了,缺乏大赛经验。现在的比赛跟之前已经有所不同,现代化的电视转播技术已经运用到比赛中,当赛场上出现大的争议时,除非主裁判非常坚持,否则他都会征询第四官员的意见,这时电视慢动作就派上了用场。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你们球员坚持那是个手球,运用比赛合理的规则持续向主裁判抗议,那结果就可能会是完全两样。尽管那的的确确是一个手球,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更改了。"赛后的一位足联技术委员会官员说,"其实你们的队员老实还不仅仅只表现在这个点球上,他们并没有完全利用好东道主应有的优势,在身体明显好过对手的情况下也没有运用好这方面的优势。"
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曾说过:"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其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竞争是没有办法回避的
住在俄罗斯某小镇上的卡里尼奇是一个裁缝,他绝妙的手艺主要体现在做裤子上,堪称一绝,所以小镇上的人们都来找他做裤子。
他住在地下室里,房间里向着大街开了一扇窗,透过窗户向街上看去,只能看到行人腰以下的部位,他能够从裤子上认出所有的人。他在这个地方已生活了很多年,有很多老相识。
周围的邻居,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裤子不是他亲手制作的,所以,他常常能从窗户里欣赏到自己的手艺。一条条裤子穿在人们的腿上都显得那样合身。
他是个忙人,因为他活做得好,用的料也好,收费也不太高,因此值得人信赖。如果他能按时完成工作,他决不拖延,保证准时交活;如果他不能完成,从来都会以实相告,从不寻找借口。所以他远近闻名,总有干不完的活。
卡里尼奇因他的手艺而改变了他自己生活状况,因此,他的生活变得平和而充满欢乐。
卡里尼奇一直是个好人,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更多地开始考虑灵魂方面的事,因此与上帝靠得越来越近了。
当他忙碌了一天之后,把油灯从墙上取下来,放在桌上,然后从书架上取下《圣经》,便坐下来阅读。他读得越多,就了解得越深,心里就越清楚,越幸福。此时,他感觉到上帝与他同在。
一次,他读到很晚,他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书中讲了一个富有的法利赛人邀请主进她的家,那个有罪的女人用嘴亲吻了主的脚,并用自己的泪水给主洗了脚,最后又用香膏抹了主的脚,女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主饶恕她的罪行,结果主真的被感动了,最后赦免了她。
他想了想,如果主到了我家,我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欢迎他呢?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想着想着,他头枕着双臂睡着了。
在睡梦中,他仿佛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卡里尼奇",便在朦胧中问道:"谁呀?"
他醒后转头看看周围,看看大门,没有看见一个人。于是,他又问了一声。然后他清清楚楚地听见:"卡里尼奇,卡里尼奇!明天你看着街上,你会看见我的。"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他就起床了。他做了祷告,生上火,做了一些菜汤和荞麦粥,点燃茶炉,系上围裙,开始工作了。他不停地抬头看着街上,他看到有个穿着新裤子的人走过去,很明显,他清楚这条裤子不是他做的,接着又是一个挑水的,现在又来了一个尼古拉王朝时期的老兵,这些人穿的都不是他做的裤子。他想,这些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难道这小镇上有了别的裁缝?
这个老兵手里拿着铁锹,靠在了卡里尼奇的窗户前。卡里尼奇刚坐下,又忍不住站起,扒在窗户上往外看。老兵因干的活太多而累了,把铁锹扔在一边坐在地上休息,看来已经老了,显然他已无力清除窗外的积雪了。
卡里尼奇想:我为什么不请他进来喝杯茶呢?茶炉上的茶已经煮开了。他把手中的活放下,站起身,把茶壶拿到桌上。他用手指敲着窗上玻璃,老兵掉过身子向屋里看,卡里尼奇一手指着茶杯,一手示意老兵进来:"进来,喝杯茶,暖和暖和吧!"
第三部分 第66节:第六章:谦让也要追求艺术(11)
老兵进屋后,两人坐到一起,卡里尼奇倒满了两杯茶,把其中一杯给了客人,自己那杯放在茶碟里,客人端起茶杯轻轻地吹着,并问道:"生意好吧?"
卡里尼奇答道:"还行,你这条裤子是在哪里做的?"
老兵答道:"我家主人在小镇的北边做的,听说那边的裁缝叫玛丽娅,是镇长的小姨子,手艺不怎么好,但一些爱巴结的人畏于镇长的权势都到她那里做,尽管这样,她的生意还不如你。不过你可得注意了,我听说玛丽娅要把她的铺子搬到你旁边来和你竞争。"老兵话说完了,喝完两杯茶,站起身就走了。
这老兵刚走一会儿,这时街上一阵喧闹,一辆马车停在街上,卡里尼奇站起身,透过窗户一看,镇长正好从马车里边钻了出来,径直来到卡里尼奇的门前,他过去把门打开。
镇长走进屋来:"你叫卡里尼奇吗?"
"是的。"卡里尼奇诚惶诚恐地回答道。
"今天早上有人去镇里向我告你,说你在这里尽做坏事,很令人反感,他们要求你在今晚之前搬出这个镇子,听到了没有?"
卡里尼奇虽然认为这对他不公平,但慑于镇长的权威,只好说:"好的,好的。"
晚上,他把东西收拾停当,正准备离去,屋子外挤满左邻右舍的老街坊们。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进来说:"尊敬的卡里尼奇先生,请你不要走,情况我们都了解到了,我们所有的人都支持你,我们会和你一起去与镇长斗的,他也太不像话了。"
正说着,镇长来了:"怎么还没走呢,快点吧!"
这时只听到所有人一齐喊:"不能走!我们不让他走!"
有一个老太太站出来说道:"镇长大人,你可以让玛丽娅来这里和他竞争,但一定要公平。"镇长看着这么多人为卡里尼奇说话,怕激起民愤,只好作罢,悻然离去。
就在当天夜里,卡里尼奇看了一会儿《圣经》后睡着了。在梦中,他梦见自己在做很多很多的裤子,而且每条裤子都做得非常认真、仔细,几乎每条裤子都像一件艺术品那样精美……同时他看到了主的笑脸,主仿佛在对他说:"我会保佑你的。"
第二天,卡里尼奇和玛丽娅开始用同一种面料为同一个人做裤子,由于他有高超的手艺,不长的时间同一条让任何人都无可挑剔的裤子便做好了,而玛丽娅虽然有漂亮的脸蛋和当姐夫的镇长撑腰,但她做出的裤子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无奈之下,她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在人生历程中,竞争是无法避免的,要生存就必须得面对竞争。既然竞争是社会发展得必然趋势,是我们无法回避得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只有勇敢地去面对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取胜。就像卡里尼奇那样,若他听从了镇长的话,忍气吞声的就搬出镇子,那么他就不能再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做裤子了,好在他没有回避玛丽娅向他发出的挑战,而是正面的接受了这次竞争,依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这次竞争,捍卫了自己的荣誉!
害怕竞争的人,一见到竞争就主动回避的人,一遇到强劲的对手,就主动的退让,息事宁人,他们只能是生活的弱者,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只是诸多的不便和遗憾。他们的退让,他们的不争取,只能使机会一次又一次的在他们面前溜走,就算是有机会送上门来,也会被善于竞争的人抢去,他们无法体会到竞争给人带来的乐趣,就更不用说,能做出多大的成绩!
竞争无法回避,也是不容回避!
人生在世,竞争是无处不在、无法回避的,每个人都应该投身到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去。
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唐代武则天专权时,为了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道路,先后重用了武三思、武承嗣、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
一次,酷吏来俊臣诬陷平章事狄仁杰等人有谋反的行为。来俊臣出其不意地先将狄仁杰逮捕入狱,然后上书武则天,建议武则天降旨诱供,说什么如果罪犯承认谋反,可以减刑免死。狄仁杰突然遭到监禁,既来不及与家里人通气,也没有机会面奏武后说明事实,心中不由焦急万分。审讯的日期到了,来俊臣在大堂上宣读完武后诱供的诏书,就见狄仁杰已伏地告饶。他趴在地上一个劲地磕头,嘴里还不停地说:"罪臣该死,罪臣该死?选大周革命使得万物更新,我仍坚持做唐室的旧臣,理应受诛。"狄仁杰不打自招的这一手,反倒使来俊臣弄不懂他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戏了。既然狄仁杰已经招供,来俊臣将计就计,判了他个"谋反是实",免去死罪,听候发落。
第三部分 第67节:第六章:谦让也要追求艺术(12)
来俊臣退堂后,坐在一旁的判官王德寿悄悄地对狄仁杰说:"你也可再诬告几个人,如把平章事杨执柔等几个人牵扯进来,就可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了。"狄仁杰听后,感叹地说:"皇天在上,后土在下,我既没有干这样的事,更与别人无关,怎能再加害他人?芽"说完一头向大堂中央的顶柱撞去,顿时血流满面。王德寿见状,吓得急忙上前将狄仁杰扶起,送到旁边的厢房里休息,又赶紧处理柱子上和地上的血渍。狄仁杰见王德寿出去了,急忙从袖中抽出手绢,蘸着身上的血,将自己的冤屈都写在上面,写好后,又将棉衣里子撕开,把状子藏了进去。一会儿,王德寿进来了,见狄仁杰一切正常,这才放下心来。
狄仁杰对王德寿说:"天气这么热了,烦请您将我的这件棉衣带出去,交给我家里人,让他们将棉絮拆了洗洗,再给我送来。"王德寿答应了他的要求。狄仁杰的儿子接到棉衣,听说父亲要他将棉絮拆了,就想:这里面一定有文章。他送走王德寿后,急忙将棉衣拆开,看了血书,才知道父亲遭人诬陷。他几经周折,托人将状子递到武则天那里,武则天看后,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就派人把来俊臣召来询问。来俊臣做贼心虚,一听说太后要召见他,知道事情不好,急忙找人伪造了一张狄仁杰的"谢死表"奏上,并编造了一大堆谎话,将武则天应付过去。
又过了一段时间,曾被来俊臣妄杀的平章事乐思晦的儿子也出来替父伸冤,并得到武则大的召见。他在回答武则天的询问后说:"现在我父亲已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但可惜的是太后的法律却被来俊臣等人给玩弄了。如果太后不相信我说的话,可以吩咐一个忠厚清廉,你平时信赖的朝臣假造一篇某人谋反的状子,交给来俊臣处理,我敢担保,在他酷虐的刑讯下,那人没有不承认的。"武则天听了这话,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杰一案,忙把狄仁杰召来,不解地问道:"你既然有冤,为何又承认谋反呢?芽"狄仁杰回答说:"我若不承认,可能早就死于严刑酷法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又写-谢死表-上奏呢?芽"狄仁杰断然否认说:"根本没这事,请太后明察。"武则天拿出"谢死表"核对了狄仁杰的笔迹,发觉完全不同,才知道是来俊臣从中做了手脚,于是下令将狄厂杰释放。
狄仁杰忍耐住刚强直率的性格与对手周旋,终于使自己得到昭雪。在人生复杂的竞技场中,若遭受一些不公待遇,也不妨先忍一忍,这是斗争中的良策,相反以硬碰硬,不是大声疾呼,就是恼羞成怒,会让自己吃大亏的。
当你处于弱势时,要忍住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暴露自己,而要凭借着良好的外界形势,壮大自己的力量。当然,在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强势的同时,还要学会装糊涂,尽量掩饰自己表面的强壮,隐忍以行,以退为进。
"先下手为强"
中国人将"先下手"、"赶早班车"看成了生活经验,无论是分房、长级、评职称,还是要指标、办手续、搞调动,没有不着急的。在国内抢惯了,到了海外也改不了这毛病。就拿乘飞机来说,本来人手一票,客舱中谁都有座,用不着急。可就是不行,只要您留神观看,无论是检票登机,还是降落出舱,中国人还是挤来挤去。刚刚办完边防和海关手续,就见许多中国乘客拿着登机牌,提着大包小裹,猫着腰,一溜儿小跑地忙着往前赶,这回上飞机,倒不是占座位,而是抢座位上方的行李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若是作君子,你说你岂有不吃亏的理由,就不说我们自己了,就连老外有时叫苦不止。
一次,从中国飞往法国的航班,机上有一个旅游团,都是中国人,同行的当然还有不少外国人了。中国人乘飞机普遍有随身携带行李的习惯,很少办理托运。一来怕丢,总认为行李放在身边保险;二来嫌麻烦,觉得办理托运手续罗嗦,到头来还得等行李,太费事。因此,只要飞机上的中国乘客一多,座位上方的行李箱一准儿不够用。
老外乘飞机图个舒服,大件行李全都托运。一般来说,男士随身带个公文包或手提电脑,女士则挎个化妆包,很少像咱们中国人拎着这么多的东西。登机时间还没到,中国乘客早就挤在登机的入口处排起了长队,空乘人员检完登机牌,"呼啦"一下子,机舱里涌上来的全是中国人。等到那些不慌不忙,循规蹈矩地排在检票队伍后面的老外们走进机舱时,中国乘客早已都安顿好行李,一边儿兴高采烈地聊着天,一边儿舒舒服服地看着杂志了。这时,一个老外找到了自己的座位,随手拉开头顶上的行李箱,往里一瞅,里面早就装得满满当当,再拉开相邻的行李箱一看,也是如此。老外有些恼火,叫来乘务员,当着空中小姐的面,将自己座位上方行李箱中的物品,全都搬下来,交给了空姐。然后,把自己的公文箱放了进去。这下,行李的主人——中国人不干了,冲着老外嚷嚷,欺负人呐,还有个先来后到没有?!
老外也挺生气,叽里咕噜地对空姐发着怨气。最后,还是空中小姐当机立断,将中国客人的行李摆放在了后面的乘务舱,才平息这场争吵。
虽说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这确实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你想,你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你只能将你行礼抱在怀里,飞到欧洲去了。其实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一个例子,像这样的事在生活中还不止于此呢?
这是某地旅游就餐时所见到的一幕:
由于正赶上旅游的黄金时间,来此地游玩的游客特别的多,附近的餐厅和宾馆爆满。正值午餐时间,餐厅里人声鼎沸,餐桌前坐满了前来吃饭的游客,绝大多数都是中国人。这些人一进餐厅便直奔餐桌而去,纷纷把遮阳伞、旅行帽、塑料水壶、报纸杂志一股脑儿堆放在餐桌旁边的座位上抢占位置,同时,又赶紧旁若无人地大声招呼自己的同伴。随后,他们又一窝蜂似地挤向餐台,端盘找碗,挑选菜肴。绅士风度和淑女仪态不见了,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把餐台围得密不透风,往往你盛菜的叉子还没松手,我的手就迫不及待地伸了过去。有的人盛好菜后,一边小心翼翼地向外挤,一边还得向周围的人打着招呼,您多留神,别碰着!不一会儿,餐台上的各种菜肴就被食客们风卷残云般地扫荡一光,餐厅的服务员里里外外,跑前跑后地忙着上菜添饭。
面对此情此景,善让的游客难道只能是饿着肚子,继续自己下午的旅行?那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放下自己的风度,先把肚子填饱再说。
所以说有些事在别的国家可能是行的通,但要是换了是在中国的话,问题可能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放弃"先下手为强",想一想"先下手为弱",活用"该下手为强"!这样更能显出你的风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