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世界名城名楼经典故事》作者:佚名

_6 佚名(现代)
  “只要您设计得出来,我一定敢住,”百万富翁挑衅地大声嚷道。因为他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四面朝南的房子。
  “好吧,我们一言为定,现在我就告诉您设计方案。”贝聿铭微笑着说。
  自以为是的百万富翁一听这话不禁嘲笑道:“嗯,先生是不是想把房子设计在南面的画中,那倒是四面朝南罗。”
  贝聿铭不慌不忙说道:“只要把房子设计在地球的北极点上,岂不是四面朝南吗?先生敢不敢去住呢?”
  百万富翁一听愣住了,因为住何人都知道北极的极点就是地球的最北端的点,也就是地球纬线的北面汇聚点。就这点而讲,整个地球的其他部分都是它的南面。故假设在北极点上建房子,房屋的四面岂不都是朝南。
  这一下他哑然了,但不失风度地向贝聿铭赔礼道歉,这一下他不得不对贝聿铭另眼相待也正是他推荐贝聿铭去设计波士顿人寿保险公司。
  当然贝聿铭也不负众望,设计出了一流的大厦。
  该大厦底层平面是梯形。入口门厅就高达三层,这在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整个大厦虽然只有63层,但其交通设计得十分便利,30部电梯分五组服务于不同的楼层,第一组服务于1到16层,第二组服务于15到26层,三组25到36层,四组35到48,五组47到60层,奇数层由门厅上电梯,偶数层由门厅夹层上电梯,门厅和夹层之间有电动扶梯相连。
  这座大厦最大特点就是整个外墙全部采用浅蓝色的镜面玻璃包镶,远远看去,大厦就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耸立在波士顿中心。当阳光照射,这里就色彩斑斓,云蒸霞蔚,时移景异,变化无穷,呈现出一片奇妙的图案。这些镜面玻璃共有10344块,每块面积就达4.27平方米,每块重大500多磅,当它落成后轰动一时。可是不幸的是1973年在一次风暴中有十余块玻璃随风而下,在1975年又有两千多块玻璃碎裂,破裂的窗户不得不用木板堵起来。于是一幢漂亮的玻璃大厦一时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夷,并且在下面过往的行人都唯恐玻璃落在头上。后来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最后决定加强框架的刚性,对中心塔进一步加固,以抵抗最大的风暴的袭击,并重新更换另一种强度较高的玻璃,这时大厦才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不管怎样,波士顿人寿保险公司大厦形体简洁,玻璃墙像一面镜子反射着周围景物,给游人造成一种如幻如真的奇妙感觉,引起许多人的兴叹,博得世人的好评,为此美国建筑协会授予贝聿铭“全国优秀设计师”的称号。
  ------------------
  
建筑师的丰碑——西格拉姆大厦
  提起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我们就会想起西格姆大厦,提起西格姆大厦,我们就会想起范斯沃斯住宅。这些建筑不但体现了这位建筑师一贯的主张,用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结构构件,讲究的结构逻辑表现,使之产生没有屏障可供自由划分的大空间,也就是“少”就是“多”的建筑原理。而且是开创了人类用玻璃作幕墙的先例,说起这些事情,就不得不提建筑史上那个有趣的故事。
  那是1950年,女医生范斯沃斯聘请密斯为她设计一座小住宅。这座面积不到200平方米的建筑物在建筑史上却名气不小。因为这座小屋就是第一个用玻璃作幕墙的房子,在建成后,显得晶莹夺目,艳丽非凡,仿若一座“水晶宫”。可惜,这种玻璃透明有余,隔热不行,骄阳晒得女医生热汗淋漓,冬天的寒气又透过玻璃冻得她直打寒颤,晴天的日子强烈的阳光刺得她目眩难忍,不久就生起病来。这样透明的房子叫独身女确感不便,而造价比原计划超出了85%,所以她向法院提出控诉。站在被告席上的密斯不得不为自己的想法尽力辩解。在坐的听众都被他那口若悬河的精辟论断所感染:“……当我们徘徊于古老传统时,我们将永远不能超出那古老的框子,特别是我们物质高度发展和城市繁荣的今天,就会对房子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空间的结构和用材的选择。第一个要求就是把建筑物的功能作为建筑物设计的出发点,空间内部的开放和灵活,这对现代人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的重要……这座房子有如此多的缺点,我只能说声对不起了,愿承担一切损失。”众人被他诚实的态度感动了,特别是这位医生,最后她主动要求撤回起诉,这场官司就这样不了了之。
  就因为这座住宅的风波,再没有人敢冒这样大的风险来请密斯,因为人们不需要可看不可“往”的房子。但不甘失败的密斯,下了一番苦功,终于找到了一种染色玻璃来代替原来的无色玻璃。经过一番努力和宣传,1952年他终于再次设计和建造了一幢38层的玻璃幕墙高层大厦——美国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这幢雄立于纽约曼哈顿区花园街的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座豪华的办公楼,总高达158米,建筑物底部,除中央的交通设备电梯用地处,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大空间,这样就便于交通,使它显得清高,不同凡响,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昂贵的建材,和密斯精心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
  虽然密斯·凡·德罗去逝二十多年了,但他那种讲求技术的精美的风格和那种以“少”就是“多”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建筑艺术,西格拉姆大厦就成了他最好的纪念碑。每当人们看到这座大厦,就会想起这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师。
  ------------------
  
梦露破案——斯泰特希尔顿旅馆
  一天,玛莉莲·梦露拍摄电影《绅士爱金发女郎》后回到住宅,因白天拍电影的辛苦,她一下就睡着了。当她醒来时,楼上房间“哗哗”的自来水声还在响个不停,这是怎么啦?淋浴也不需流这么久,于是她打电话要求公寓管理员去干预一下。
  几分钟后管理员来了,说:“真奇怪,她好像还是在淋浴,我敲了一阵,里面就是不答应,门还反锁着。”
  玛莉莲·梦露跟管理员一起上楼,撞开浴室门后,只见一位金发的女郎赤裸裸的躺倒在地上,脊背上插着一把刀。淋浴的热水龙头仍在“哗哗”地往外喷水,热气弥漫了整个浴室。房门是反锁着的,窗户也紧闭着,是谁杀了这个女郎又从容地逃走呢?
  “瞧,这儿拴着一根金发,”玛莉莲·梦露指着房门的背面说。门的铁栓原卡在门钩中,现在经过猛力撞门,铁栓已经脱落了,门栓的一端拴着一根金发,门的上面和下面都各按有一只图钉,下面的图钉上,金发还打了一个结。
  管理员说:“这显然是被害人的头发,但为什么会挂在门上呢?”
  梦露这时想起了有一个摄影师告诉她头发遇热会伸长,遇冷会缩短,特别是金发,遇到热每米能伸长2.5厘米。看来,杀人犯就是利用金发的这种性能,在杀人后,从她头上拔下几根金发,连接起来,一头接在门栓的尖端,一头挂在门上面的图钉上,再接在门下面的图钉上。这样做好后,凶手打开淋浴的水龙头,让水放出来,把门关上逃走了。这时,门栓还斜吊着,没落入门钩。但一会儿后,由于热水的水蒸汽的作用,浴室内的温度上升,头发伸长,门栓就往下落入门钩,造成反锁的现象,不至于被别人发觉女郎被他杀,而可以从容地躲避了。
  管理员听到玛莉莲·梦露的分析,恍然大悟,第二天凶手被追获,果如梦露分析的一样。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斯泰博希尔顿旅馆,这旅馆并不是因为这个故事而出名,而是它那巧妙的结构在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那时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国的旅游业也开始起步了,许多富翁们纷纷投资建起旅馆,但如何使旅馆集团从有限的投资中赚起更多的利润,如何使旅馆安排出尽可能多的客房成了当时非常重要的问题。斯泰特希尔顿旅馆,正是本着这一种精神由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泰伯勒设计的。
  这是一幢17层的旅馆。底层是公共设施,以上各层都是旅客住宿的客房。客房层的平面是一个巨大的“Y”形。这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每一个客房层都有一个服务员管理用的服务中心和布置电梯的交通中心。它们都位于“Y形的中心,从那里可以看到三个方向的三条走廊的情形,便于照顾。对比其他形状的平面来说。这种“Y”形平面可以服务最大数量的客房。同时,三条翼上的客房到达服务、交通中心的距离都不长,使用起来很方便,每条翼上客房的相互间的视线干扰也很少。建筑物因此更加别致了,于是这幢拥有1001间客房的旅馆,比起其他形状的旅馆来说就有根本性的区别。
  这里室内的装修和家具设备都是别具一格的精心设计。在那1001间客房中,67%的房间布置的是沙发床,白天作沙发,晚上可以作床用。这样,客房的面积又可以相应地缩小一些。只有27%的客房里布置了正规的双人床。客房的高度虽然只有2.35米,稍微高的个子踮起脚就可以摸到顶。但由于设计得很精巧,感觉上并不觉得矮。这样空间费用因此有所节约,正是采用上述措施,这个旅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说比同时建一个同样规模和水平的旅馆,平均每间客房就节约了好几千美元。
  这家旅馆在使用灵活性上也考虑得非常周详,以便满足不同住宿对象的需求。这1001间客房共有5种不同的宽度和两种不同的深度,深度和宽度一组合,就可以形成十种不同大小的房间,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客房的出租率。有人或许会问,有不同的宽度和高度是不是会使建筑物的外立面看起来混乱不堪呢?这其实是多余的一问,在外立面只有一种宽度的柱子,一种宽度的窗子,一种宽度的墙面,只是由于内墙分割位置不同,就自然形成了十种不同规格的客房。
  ------------------
  
俯视摩天楼——多伦多塔
  多伦多城位于世界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安大略湖北岸,它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商业金融中心。它不仅以雄伟壮观的尼亚加拉大瀑布闻名于世,还以拥有当今世界的最高建筑物之一的多伦多塔而闻名遐迩。
  说到高层建筑不能不谈到美国——摩天大楼的故乡。美国依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建造了一幢又一幢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自称20年内无人超过。作为美国近邻的加拿大人很不服气,加拿大地广人稀,经济长期依靠美国,被称为美国的小伙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加,加人决心改变这种事事不如美国的形象,决定造一高塔超过美国,建塔消息一传出,加人欢呼沸腾,纷纷表示愿出钱或出力,据传,建塔规划是加拿大自己设计的,材料也打算用国产的,但经专家分析论证建这样高的电视塔,本国的技术和材料很难达到。于是请求美国帮助,开始遭拒绝,加拿大只好采用国外招标的方式,因有利可图,美商也纷纷加入,这样难题就解决了。
  矗立在市中心的多伦多塔,建于1976年6月26日,高553米,远超过美国的西尔西斯大厦,成为当时世界第一高建筑,被视为先进建筑技术的代表。
  该塔在建筑设计上确有独到之处,塔基用500吨钢筋和18000吨混凝土,厚达7米,其平面呈“Y’形。塔身底部外缘由三片支柱翼组成巨腿,下宽上窄,簇拥而上,变成六角形。它既是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发射塔,也是世界最高的观景台。全塔由下而上,分成四个部分。地面层设有餐厅、商店,塔外有花园和水池环绕。在325—365米之间,高悬一个外形酷似横卧轮胎的高空楼阁,共分七层,第一层为微波传播仪器房,二、三层是个能容纳600人的瞭望台;第四层是旋转餐厅,每小时旋转一周;第五层是电视广播台;第六、七层为电源动力房。位于446米处是个专为游客观景而设置的塔楼,称“太空甲板”,是世界最高的观赏点。
  游客要登塔观景,须购买门票。在入口处,发给每人一个自动解说器,充当“导游”。该器犹如耳机,戴在头上,就可以听到用英文介绍高塔的历史和有关情况。快速电梯可把游客送到“太空甲板”。站在这世界最高观赏点,整个多伦多市尽收眼底,一座座高楼大厦都成了火柴盒似的,大路上行驶的汽车,则像一只只小甲壳虫。放眼远望,南面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依稀可见。
  ------------------
 
栩栩如生的历史——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
  中国古老的神话这样流传道:在遥远的年代里,女娲忽然从梦中惊醒,她觉得百无聊赖,就随意走到海边,跪下一足掬起一把带水的软泥,接着就顺手用泥捏了几个和自己差不多的小东西出来。那小东西会对她笑,还围着她又叫又跳,女娲好高兴,有一种初为人母的喜悦,于是继续做直到腰腿酸疼。疲倦了的女娲不耐烦起来,焦躁地信手一拉,拔起一株从山上长到天边的紫藤,再一摆手,那紫藤便落在泥水里,溅出许多拌着水的泥土来,待落到地上也便变成了同先前一般的小东西,只是笨拙点。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一样,这些小东西便是最初的人类,只不过先做的高贵些,后来做出的低贱些而已。不仅在中国神话中人类的起源如此,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大抵相同,虽然现在我们明白这纯属后人的臆想。
  只有建筑在墨西哥城夏波尔特佩克公园里的人类学博物馆才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真正的起源和发展的全貌。博物馆的平面近乎矩形,中间是纪念性的庭院。参观者穿过门厅,首先来到中央庭院,再从这里走进围在院子三面的陈列室。全馆共25个陈列室,主层是考古发现的各种古文物,楼上是有关人种学的文物资料。
  在路线安排上,参观者每参观完两个展室后,都要回到中央庭院。这样,观众在参观中时而室内时而室外,时而昏暗时而明亮,时而过去时而现在,这种交替的感受形成了路线设计的主调。同时,参观文物与欣赏建筑也得以交融。中央庭院在功能上起组织和分流作用,在艺术效果上很出色。它本身像个小花园,一头是水池,一头是遮盖着半个庭院的伞状顶盖。顶盖为54×82米,高27米,是由钢与铝组成的悬索结构。它只有一根支柱,外部用铜雕饰面刻画了墨西哥的发展及其文化。为这一铜雕,建筑师特地设计了一套循环水系统,将池水送至顶部,再从柱子头空隙流下,形成水幕。这样使柱子看来像悬浮在水中的图腾柱,效果极好。
  博物馆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室内陈列与自然环境一中的陈列结合。不少文物,如玛雅族神庙和奥尔梅克族巨型头像,都安放在天然树丛或草地上,加上穿着原始民族服装的人的表演,真把人们带回到逝去的年代。从室内透过窗子望去,历史情景更是栩栩如生。
  不少建筑师和博物馆专家都称赞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博物馆,与其它死气沉沉如同放着的木乃伊一样的博物馆相比,墨西哥人类学博物馆的确是活生生的,展现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
  
谜底是人——古埃及金字塔
  提起古代文明,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连现代文明都还有许多地方不能对它作出完满的解释。现在还有许多人在研究探索它,它是古代文明的一块丰碑,高高地耸立于浩瀚的撒哈拉大沙漠中,让我们参观一下古埃及的金字塔吧。
  古塔及的金字塔大小共有70余座,都位于开罗南约10公里的一片沙漠之中。现代人还弄不明白,法老们的陵墓为什么要建在沙漠之中?或许这也是当时的一种信仰吧。金字塔最大的一座为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它原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楼高,由于几千年的风化剥蚀,现在高138米,向酉望去像一个巨大的金字,这就是译做金字塔原故。原四周底边长各230米,现在只有220米左右其四个斜面刚好正对东、南、西、北四方。每面与底面成51.52的夹角。占地面积5.29万平方米。这座金字塔约用了230万块巨石砌成,每一块平均达两吨多。其中最大的一块就达16吨,而石块与石块之间合缝非常严密,没有用任何粘合物。由此可想当时工匠们的高超技巧。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仅1.27厘米。人们又以想象那是多么的精密。
  在金字塔的北极,离地17米处有一个入口,经过三条通道可到金字塔的内部。最上面的是法老的墓地,其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42.28米,墓室长10.43米,宽5.21米,高5.82米这么大的空间仅在其中摆放着一红色花岗岩石棺。中间一个是皇后的墓地,和法老的大致相同,最下面一个叫次要墓室。据说它是法老和皇后的魂魄休息室。法老墓中有好几个孔直达金字塔表面,它除作通气用外,还兼作法老和皇后“灵魂”外出“自由活动”的出入口,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想象。
  在金字塔畔一块露出的巨大岩石头地雕刻着一个匍伏的狮身人面石雕,据说它就是传说中的斯芬达克斯。关于它还有一个猜谜故事。
  这个狮身人面怪盘踞在一条通往开罗的必经之路上兴风作怪,凡遇到的人他都要提出一个谜语,凡是猜不着的,都作了它的美餐。但那条谜语非常奇特,没有人能够猜着,所以人们都不敢再走那条路了。要去开罗有非常急事的人都只好绕千里而去,或者干脆不去。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公子听说了这件事,他决定去试一试,别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去无异于送死。但他抱着为民除害的坚定信念执意要去。
  斯芬达克斯一见有人来了,非常地高兴。看来又有一餐好吃,他照例出了那条谜语:“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
  “这个……”年轻人确实感到难猜。
  “快点!”说着他就张开那血盆大口。恨不得一口把年轻人吞下。但他想这一顿是跑不了,还是看一看这小子有什么办法。
  “是人。”
  “什么!”他感到万分的惊慌,但仍不死心,“那是为什么?”
  “因为人刚生下来还不会行走,所以他两手在地爬着走,这不是四条腿吗,当人长大些学会了走路,不是两条腿吗,当人老年迈之时走路必须拄着拐杖,这不就是三条腿吗。”
  斯芬达克思被气得哑口无言,只得承认答对了,由于羞愧难当,他举手自尽了。从此这条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现在金字塔还卧在那儿,可惜不幸的是重达500公斤的胡子在1798年8月被拿破仑的军队打落再也上不着了。
  埃及的金字塔表现了古埃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埃及文明仍至全世界古文明的象征。
  ------------------
  
回归的阿依达——卢克索神庙
  开阔的机场上,橙黄色的导航灯透过迷漫着黄沙的空气,映照出远处棕桐树黑色的剪影。即使是在这黎明前的12小时时,长长的跑道上仍散发着灼人的高温。远处的天空中,就传来了隆隆的飞机声。这一天是1987年5月2日,从天刚蒙蒙亮开始,短短的一天里,70多架客机降落到这世界闻名的埃及古城卢克索机场,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中,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不乏其人,更有埃及总统夫人苏珊,西班牙王后索菲亚和摩纳哥公主卡洛琳等也接踵而至,一时间,因热闹非凡的盛况,使卢克索成了举世瞩目的中心。这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当晚在古老的卢克索神庙要进行世界名剧《阿依达》的首场演出。演出从5月2日至12日连续十晚,一张入场门票700美元,就连一册小说明书也要15美元。埃及的旅游收入一下子就超过1亿美元,5月2日晚的首场演出,除了有世界各地的400多名记者现场采访,50多家电视台实况转播外,观众突破50000人。此次《阿依达》的演出阵容亦极为庞大,红极一时的西班牙男音乐歌唱家拉希多·多明戈和奥地利女高音歌唱家玛丽娘·克亚拉分别饰演男女主角,由世界一流的歌剧团组成的演员550人,合唱团550人,乐队330人,芭蕾舞演员50人,士兵500人和埃及的艺术团体共计2000人参加,此外还有几十匹高大的阿拉伯纯种马和两头英武的雄狮。而这次演出最令人倾倒的是以“阿依达”故事的发生地——卢克索神庙的实景实物为戏剧舞台。在阿拉伯语中“阿依达”一词即“回归”之意,真可谓“阿依达”回到了故乡。
  “阿依达”的故事就发生在古埃及底比斯即今天距开罗以南700多公里的卢克索。当时称做底比斯,意为“太阳神之城”,阿拉伯人进人埃及后被称其为“卢克索”即“宫殿群”。
  卢克索神庙开始在公元前14世纪阿孟霍特普三世献给阿蒙神所建,后经法老们多次改建,它座落在尼罗河的东岸,庙长260米,宽50米。神庙的入口是一座高大的塔门,塔门上有描绘当时节日景象和古埃及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叙利亚作战情景的浮雕,塔门前耸立着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大石像和一座方尖碑。走进塔门即为著名的拉美西斯庭院,入口处是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柱廊,14根16米长似纸草捆扎状的石柱分两排高高耸立,庭院四周三面建有双排的雅致石柱,柱顶呈伞形花序,穿过庭院是一个大厅和侧厅,中央大厅东面的降生室实际上是一个小礼拜堂,四周石壁上的浮雕描绘着穆特穆伊亚女王和阿蒙太阳神象征性结婚的情景。以卢克索神庙为中心的是距今4000多年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一百城门的底比斯”。据考古学家统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这一地区,仅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此外还有法老王的宫殿和卡纳克神庙,埃及的历代文明几乎皆苔集于此,人们如有幸置身于卢克索神庙,将不难想象,在这庭院演出的《阿依达》为什么能吸引如此众多的观众并在全世界会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
  
公主下树成女王——树顶旅馆
  在树顶上建房子或许会认为是奇谈,但在肯尼亚确实有一座房子是建立在树顶上,它座落在赤道附近的阿伯德尔山国家公园内,距中央省会尼里不远,原是定居肯尼亚的英国军官埃里克·金布鲁克·沃克为狩猎和观赏动物于1932年在高高的树干上建起的,初建时仅有三间卧室,一间餐室和一个狩猎室。
  直到1952年这里才一举成名。当时的英国公主,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及其丈夫爱丁堡公爵访问肯尼亚时,曾在此下榻。当天夜里,英王乔治六世突然逝世,英国的王室宣布伊丽莎白公主继位,伊丽莎白接到消息既为乔治六世的突然去世而悲伤,同时又为自己能够继位而高兴,当天晚上她敲响爱丁堡公爵的卧室门想和丈夫一起享受这突然而来的幸福。“谁呀,这么晚。”“英国女王。”“嗯……”但久久没有回音,她只得再敲,“是我,伊丽莎白,你的妻子。”门吱地一声开了,这一对英国未来的主人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忘情地相互拥抱在一起,分享着他们美好的命运。第二天清晨。伊丽莎白就返回伦敦登基,因而人们说伊丽莎白上树时还是公主,下树时便成了女王。
  这样几间小小的房子就有了名气,可惜在一次大火中烧毁,直到1954年在原址的对面盖起了现在的树顶旅馆,它不但在规模还是建筑艺术上都大大超过以前,成为建筑史上一朵美丽的花。
  这是一座离地10米,高约21米的三层建筑,完全采用木质结构,由数十棵粗大树干连接而成,这些作为房柱的大树有的枝叶茂盛,还有的穿过楼层向天空继续伸入,树下依然长着茂盛的青草,许多野生动物往来其间。
  旅馆前有一水塘,供动物饮水,洗澡之用水塘的四周是一片盐土沼泽地,水塘中央还设有几个“小岛”,小岛上长满杂草,每当夜幕降临时,这里便是鸟的天堂了。几只小鸟在草尖里嬉戏,几只像鹤一样的大鸟在水中追逐寻食,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在引吭高歌,展翅高飞。
  作为楼房就必是有其楼梯,它的楼梯就是用一棵大树盘旋而上,非常别致。旅馆的第一层作为餐厅和酒吧间,第二三层就是为前来观光而设的旅客房间,卧室的陈设都是用原始木料制成,单床就有七十多张。靠近北面的那间就陈列着当年伊丽莎白睡过的那张床,在旅馆的屋顶有一个大平台,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肯尼亚美妙的景致,远眺就能见到非洲第二大山——肯尼亚山白雾覆盖的山顶,那冰清玉洁的世界让人精神为之一爽。俯瞰可以观赏到慢游公园的野生动物。机灵的小猴还常常攀上平台嬉戏,每当太阳收起它的余光,成群结队的动物便会来到这里,形面了一个野生动物园了。大象、野牛、犀牛还有野猪都陆续汇集到水塘和盐土上甜食盐土,或饮水吃草,或去小池中戏水追逐,等它们喝足吃饱了,玩够了,又呼朋引伴回到森林中去,唯一让人不解的是它们相互相处都平安无事。有幸见其争吵格斗的不多。
  游客们就凭借那明媚的月光和柔和的灯光居高临下观赏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那是多么心旷神怡的晚上,那将是一个多么难忘的晚上。
  ------------------
  
几乎夭折的著名建筑——悉尼歌剧院
  悉尼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这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风景旖旎,景色宜人。这时,一位丹麦青年站在海边,远望贝尼朗岬角,一会静坐沉思,一会又迅疾迈步,面对着三面环绕着鳞次栉比高楼大厦的蔚蓝色大海那波光粼粼的海湾,在他的眼中,好像有一列扬帆远航的船队正在出海,又好像有一簇洁白的大贝壳站立在海滩上,与周围的景致融汇一处,充满诗情画意。其实,这里既没有什么船队,也没有什么簇贝,而只是他头脑中的构想,有如海市蜃楼一般,浮现在他眼中,又很快消失了,然而,这位丹麦青年紧紧抓住这一闪即逝的意念,马上用铅笔把这幅美丽的图景勾画出来,这就是应澳大利亚总理凯希尔提议在贝尼朗岬建歌剧院前来的丹麦设计师伍重,伍重设计方案与另外30多个国家的223个设计方案一起被送上去进行审查,因伍重的设计方案只是一个示意性草图,在由世界建筑权威们组成的评委会初选时便被打入了冷宫,而预选了另外10个方案。然而,事物总是这样具有戏剧性,因故而姍姍来迟的评委会主席——美国著名建筑师沙里宁在看了10个评选出来的预选方案后均不满意,又回过头从淘汰的213个方案中挑选,最后,却看中了伍重的设计方案,在他看来,伍重的设计方案虽然只是一个草图,但很有特色,若能实现的话,必将成为伟大不凡的杰作,在沙里宁的极力推荐下,伍重的设计方案终于得到了评委会的一致赞同,并被澳政府批准实施。但是,美丽的构思一旦要变为现实,却碰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有些几乎是不可克服的困难,多少次的试验、计算,计算、试验,用了17年时间,化了5000万英镑悉尼歌剧院终于建成了。
  悉尼歌剧院座落在三面环水,距海面19米的一座花岗岩基座上,故又称海中歌剧院,它是澳大利亚全国表演艺术中心。悉尼歌剧院造型奇特,它的屋顶由十块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搭成的,壳外头覆盖着105万块白色的奶油色的瓷砖。两组巍峨的大壳顶覆盖着并排而立的音乐厅、歌剧厅和休息厅,其中3块壳顶面海依抱,1块背海而立,最高的壳顶距海面67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这个占地1.8公顷的庞然大物临街一面是一条用赫色花岗石铺面的,世界上最宽的91米台阶。壳体的开口处是休息厅,它有一片由2000多块高4米、宽2.5米的玻璃镶成的墙面,休息厅的旁边是音乐厅和歌剧厅,音乐厅由围绕表演台四周是一个可容2700位听众的座席。歌剧厅由除了有1550个座席外,还有一个可接待世界上所有大型演出的配有转台和升降台的440平米的大舞台,台前有两幅豪华的由法国织造的毛料幕布,一幅名为“日幕”,它是用红、黄、粉红三色织成的图案,好似道道霞光普照大地,另一幅名为“月幕”,它是用深蓝、绿色、棕色组成,犹如一弯新月隐挂云端。电气设施更是一应俱全,现代舞台灯具,控制计算机,闭路电视休息厅外,这座88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还有一个由两块倾斜的小壳体组成的大型公共餐厅,有一个可容420人的的小剧场,还有电影厅,大型陈列厅、接待厅、各种排练场、化妆室、图书馆、展览室、录音室、酒吧等大小室900多间,多少年过去了,如此规模宏大,美丽非凡的悉尼歌剧院,虽然有人指责它形式与功能毫不相关,但这里除了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开放16个小时的10个不同的项目供7000多人同时享受,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慕名而来,歌剧院成了悉尼的象征。
  ------------------
  
首页 上一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