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恒,促使它的质变;有害的事,应防微杜渐,阻止它的转化。
44、适可而止 体现了适度的原则。由于两便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就是掌握尺寸,坚持适度。又如,“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都说的是要坚持适度原则。
4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事物发展总的趋势前进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在曲折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在顺利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在逆境中,要看到光明,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又如,“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也包含了这一原理。
47、瞎子摸象 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48、万变不离其宗 是说现象与本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现象无论怎样变化,它都是本质的表现。
49、声东击西 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同属此理。
50、买椟还珠 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人,看到装珍珠的盒子精美,于是出高价买了盒子,而把宝贵的珍珠却还给了卖者。比喻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又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亦属同理。
51、知人知面要知心 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52、盲人骑瞎马 比喻离开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因为正确的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而它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又如,“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即是这个道理。
53、熟能生巧 是说只有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才有可能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就必须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切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54、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比喻感性材料只有经过人脑的思维加工,方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于人们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是精粗混杂、真伪并存、彼此相隔、表里未辨,所以,需要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过程,才能形成理性认识。又如,“多想出智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同属此义。
55、邯郸学步 比喻不动脑筋,一味模仿别人,结果弄巧成拙,闹出笑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仅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还要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又如,“东施效颦”、“囫囵吞枣”等同属此类。
56、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
57、活到老,经不了 比喻客观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实践和认识也是随之变化发展的,停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5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
59、书到用时方恨少 是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到实践中才会发现自己的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励自身不断地追求知识,扩展视野,深化认识。正如恩格斯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又如,“吃一暂,长一智”、“失败乃成功之母”、“学然后知不足”等,同属此理。
60、学以至用 是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所以,那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61、事实胜于雄辩 是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把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并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又如,“说了不算,做出来再看”、“路遥识马力,日久见人心”等,同属此理。
62、众人是圣人 是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它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那种认为“英雄造世事”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又如,“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也是说这个道理。
63、为有源头活水来 比喻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来源,也是各种艺术活动的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所提供生动活泼的素材,任何创作都会成为死水一潭。
6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65、失群孤雁终难行 比喻个人的实践必须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必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否则,将一事无成。
66、苦尽甘来 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不怕苦,不怕累,敢与困难作斗争,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又如,蒲松龄落地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同属此理。
67、阴阳二气充满太虑,比外便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王夫之) 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在物质世界之外不存在另一个精神世界。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就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又如:“气者,理之依也”,“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68、“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 三者的共同点在于说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的基础。
69、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说明一切客观事物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及其运动规律都是客观的。
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自己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了解什么就承认不了解什么,这样的态度才识明智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来把握,从自己实际出发,正确认识自己。
7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19.题目:人的一生要理智面对的50个关键问题
1.定位
一个人怎样给自己定位,将决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
2.完美
世界并不完美,人生当有不足.
3.缺憾
让不幸赋予你生命的动力,企图以自己的不幸博取别人同情的人永远只能躺在自己的不幸上哀鸣.
4.进退
人生贵在把握进退之机."进"与"退"都是处世行事的技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5舍得
学会舍弃方能得到.放弃是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
6.贫穷
穷人最缺少的是野心.野心决不是成就,但没有野心,肯定不会有成就.
7.免费的午餐
不要希望不劳而获.成功不会从天而降,需要自己去争取,需要自己去寻找,去创造.
8.金钱
不要做金钱的奴隶.人赚钱是为了活着,但活着绝不是只为了赚钱.
9.浮躁
人生浮躁要不得.一个人如果有轻浮急躁的缺点,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10.失业
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被解雇不一定是坏事,只要树立信心,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11.面子
面子只是小问题,成功才是硬道理;
12.压力
潜能在压力中诞生.潜能就象是装在牙膏袋中的牙膏,只有经受压力的挤压之后,才会迸发出来.
13.小事
平凡成就大业.在欧洲,有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谚:可能因为一根铁钉,我们会失去一块马蹄铁;可能因为一块马蹄铁,我们会失去了一匹骏马;可能因为一匹骏马,我们会失去一名骑手;可能因为失去一名骑手,我们会失去一场战争.
14.怀才不遇
少一点哀叹,多一点审思.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越是看轻你.
15.情感隐私
给彼此一些适度的距离.健康的爱侣关系是相互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
16.孤独
勇于走出孤独,才能品尝甘美的人生.走出孤独的阴影,你的人生会变得阳光灿烂.
17.失恋
分了再谈,将爱情进行到底.人生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18.感情变淡
走过热恋的缘分天空,每个人都要在婚姻的隧道里经受着考验.
19.不合理的批评
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卡耐基告诉我们:"不合理批评往往是一种掩饰的赞美."
20.奴性
尊严,任何时候都不容侵犯.那些见了主子就哈腰,做了主子就张狂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些没有尊严的可怜的爬行动物而已.
21.怀旧
过于沉湎怀旧,其结果往往是容易进入一种虚无飘渺的境界,使人逃避现实,消磨意志.
22.较真
人生如此短暂而宝贵,不必为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计较而浪费时间.红尘本混沌,处事何太真.
23.平庸
如果你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的梦想一定能达到,并为之努力奋斗,你就够充满自信,让自己不平庸.
24.后悔
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25.模仿
整日装在别人套子里的人,终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已变得面目全非了!秉持自我本色,独立于世.
26.依赖
依赖是阻止你走向成功的一个绊脚石,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它们踢开.抛开拐杖你才能跑起来.
27.人格
人格就是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正确.人格就是力量!
28.责备他人
责备只会让对方耿耿于怀,于己于事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要采蜂蜜,就别踢翻蜂巢.
29.学会说"不"
在不利的环境下说"不",是对自我的尊重,而且只有懂得尊重自己,别人才会懂得如何尊重我们.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30. 低谷
人生浮沉,步入低谷,在所难免.惟有达观的人才能豁然无累,真正地解脱.有个柠檬,就做柠檬水.
31.恶习
一个人如果养成良好的习惯,就等于事业成功了一半;反之,就会离失败不远了.好习惯源于自我培养.
32.自卑
自卑的人并不是自己想自卑,而是因为他们缺乏内心的安全感.成功消除自卑就是越过人生最大的跨栏.
33.借口
成功,不需要借口.制造托词来解释失败,这已是世界性的问题.这种习惯与人类的历史同样古老,这是成功的致命伤!
34.失败
人生之路上,一帆风顺者少,曲折坎坷者多,成功经验是由无数次失败构成的.只有勇于在失败的河流中泅渡奋进 ,才能登陆成功的彼岸!
35.恐惧
恐惧会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使人变为懦夫;恐惧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恐惧比什么东西都可怕.驱除侵蚀心灵的魔鬼.
36.迷惘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我们会迷失自己,对未来失去了明确的追求方向,这时候你就要用人生的罗盘指引自己.
37.创业资金
许多人一心想发财,但又不屑于赚小钱,只想赚大钱,于是苦苦等待有了雄厚的资金再去创业,结果大钱小钱都没有赚到.从"小钱"开始起步
38.形象不佳
那些对自我形象很随意的人,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个人魅力和交际效果会大打折扣.努力塑造新形象.
39.违逆潮流
适应变化,与时代同步.一个人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势必被人类进步的潮流所淹没.
40.受到伤害
释加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41.气量
气量是一种情操,更是一种修养.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雅量是一种修养.
42.猜疑
猜疑心强的人常常吹毛求疵,无中生有,甚至把一些正常的情况扭曲了.猜疑能乱人心性.
43.机遇
人生的得失常常就在于机遇的得失.抓住人生的每一个机遇.
44.愤怒
别为小事发怒,少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45.思维定势
当面对创新的事物时,如若受思维定势约束,就会形成对创造力的障碍.敢于突破,才有创造力.
46.尴尬
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无奈,幽默是摆脱困境的最好方式.幽默能化解尴尬.
47.健康
我们生活在一个失衡的时代,节奏太快,精神压力太大,然而又无所逃避.忧虑是健康的大敌.
48.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生气的人,他们最终将一事无成.果断的性格是人生的守护神.
49.痛苦
如果你紧紧抓住痛苦不放,快乐就永远也不会到来.痛苦的时候别忘了给自己一点快乐.
50.时间管理
鲁迅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应最大限度地挽住无情岁月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