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德〕黑格尔

_19 黑格尔(德)
必须区别开超越的与先验的。超越的数学是这样的数学,在其中无限性这一范畴被广泛地运用。
有数学的范围内我们说,例如,圆是无限多的直线段所构成;圆被表象为直的,并且由于曲线这样被表象为许多直线段,这就超出了几何学规定的范围,因而便是超越的。——康德认为先验哲学不是一种凭着范畴超出它自己的范围的哲学,而是揭示出什么会成为超越的东西的源泉的哲学,这哲学只是指出那些规定之所以成为超越的,其源泉是在意识里,在主观思想里。如果把普遍性、因果等规定拿去指谓客体,那么这种思维就会是超越的;这样我们就会超越主观范围而进入另一个范围。我们是没有权利越入那另一个范围的,无论按结果说,甚至从开始说,我们都不能这样做,因为我们只能在思维的范围之内考察思维。我们不愿意承认范畴的客观意义,因为思维是那些
又译理智,下同。
A②《纯粹理性批判》,第19页。
-- 299
692哲学史讲演录
综合关系的源泉。先验哲学就在于在主观思维内揭示出那些范畴。在这里,必然性和普遍性之所获得意义,乃基于人的认识能力。但是康德又把人的这种认识能力同自在存在或自在之物区别开。所以普遍性和必然性同时却只是认识的主观条件,那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理性却不能达到对真理的知识①。因为理性作为主观性要获得知识,还需要直观和经验,一个由经验给予的素材②。
如果理性想要独立起来,单凭它自身并且单从它自身就想要创造真理,那么它就变成超越的了,它就飞越出经验了,因为它缺少那另一个组成部分,便只会产生出一些仅仅从脑子里空想出来的东西。因此理性在认识中不是构成性的,而只是规范性的;理性对感性的杂多材料给予统一和规则。但是这个统一本身是无条件者,这个无条件者一超出经验只有陷于矛盾。只有在实践范围内,理性才是构成性的。理性批判的任务不在于认识对象,而在于寻求关于认识的原则,认识的限度和范围的知识,这样认识才不致超越范围。
②——这只是一个概要,现在我们就要进一步考察它的个别部分。
详细点说,康德采取如下的途径:(一)他考察了理论的理性,考察了与外界对象相关联的知识。
(二)他研究了作为自我实现的意志。
(三)他研究了判断力,对一般与个别的统一作了特殊的考察。
他的成就有多少,我们也同样可以看见。
不过对于认识能力的批判是主要的事情。
①同上,第25—256,107页。
②《纯粹理性批判》,第497—498页;《实践理性批判》,第254页;《判断力批判》(柏林1799年第三版)
,序言,第5页。
-- 300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792
(一)理论的理性。在这里康德采取心理学的方式,亦即。。。。。
历史地进行工作;他把理论意识的主要形态列举出来。第一是直观、感性,第二是知性,第三是理性。
对于这些形态,他就只是这样加以叙述,完全经验地予以接受,而不是根据概念〔或按照逻辑必然性〕A 去发展它们。
1。
感性。感性的先天成分、感性的形式,形成了这个先。。
天哲学或先验哲学的起点。获得经验就意味着我们通过外在的表象有了感性的感受。在直观里有着各式各样的内容。于是他首先区别开外在的感觉,如红、颜色、坚硬,和正义感、愤怒、爱情、恐惧、舒适、宗教情绪等内在的感觉。这样的内容构成那属于感觉内容的唯一组成部分;这完全是主观的,并且仅仅是主观的。但是在这种感性成分中还包含着一种普遍的感性成分本身。感性材料中的这另一方面就是空间和时。。。
间的规定,空间和时间是空的。
空间的东西是在我们外面,单。
就空间本身说来,它是没有内容的。感性材料如有颜色、有软硬等等的东西使得它有内容。
时间同样也是空的。
同样,某种暂时性的感性材料,或者别的内容,特别是内在的感觉,就是使得时间这一规定有内容的东西。空间和时间是纯粹的直观,也就是抽象的直观,——在感觉和直观的,我们把感觉〔的个别内容〕放在我们外面,或者放在时间内作为流动的东西,或者放在空间内作为彼此相近而分离的东西。感觉内容或者是彼此相近,或者是彼此相续;我们把这种相近或相续加以孤立或抽象,于是我们就得到空间和时间。这种纯直观
第433页。
A
-- 301
892哲学史讲演录
就是直观的形式。
现在有人把所有的东西,包括思维和意识,都叫做直观;甚至把那只应属于思想的上帝也叫做直观,即所谓直接的意识。
因此空间和时间是感性事物本身的共相,照康德说来,是感性的先天形式。空间和时间就它们的直接的性质说,并不属于感觉本身。我有这个或那个感觉,这感觉永远是个别的;作为共相的空间和时间只属于先天的感性。——他把这种批判的研究叫做先验的直观学。直观学。。。。。。
(Aesthetik)这个名词现在专用来指美学。
在康德这里,这名词表示关于直观的学说,它研究直观中的普遍成分,即存在于主体之中、属于主体的成分,亦即空间和时间。坚硬是我的感觉;所谓直观,就是我感觉到某种坚硬的东西,将这坚硬的东西摆在空间里面。
这就划分出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区别。
在空间里感性的内容是彼此外在,并且是在我之外的;而把感性的内容放在外面去的,乃是先天感性的活动或动作,这就是空间。如果一个先天感性的活动,把一个暂时性的感性内容放在相续的次序中,这就是时间①。
康德进一步指出,第一:“空间不是从外在经验中抽引出来的经验概念。”
(说空间和时间不是经验的概念,其实概念本来也就不是经验的,而康德总是经常用这样的生硬形式来说话。)
“因为当我把我的感觉同某种外在于我的东西相联系时,我便预先假定了空间。当某种外在的东西被表象为在不同的地方或时间时,空间和时间的观念必定已经先在了。换句话说,它们不是从外在的经验中派生出来的,反之,必须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25—27页。
-- 302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992
首先通过这些先在的时空观念,那外在的经验,才可能有“。
这就是说,时间和空间是感性经验的普遍物;它们,是直观,不过是先天的直观。
这种纯时间空间的内容无疑地是主观的,属于感觉。那表现出来的客观的成分,空间和时间,却不是经验的,而意识在它自身内原先就具有着空间和时间。它们首先使得特殊的东西,内容,进入时空里面成为可能。第二,“空间是一个必然的观念,它是一切外在直观的基础。
空间和时间是先天的观念,因为没有空间和时间我们便不能表象事物。
它们必然是外在现象的基础“。
作为先天的空间和时间是普遍的和必然的,因为我们发现它们是这样。但是由此不能推论说它们作为观念原先就在那里。它们诚然是基础,但同样是外在的共相。康德是这样来看这件事的:在外面有所谓物自体,却没有时空;现在出现了意识,这意识原先便具有时空在它里面,作为经验的可能性。
这正如说,为了吃饭,我们首先须有口和牙齿作为吃饭的条件。那被吃的东西却没有口和牙齿,所以空间和时间对于事物的关系也正如吃对于食物的关系一样。正如食物被放进口齿之中,事物也被放进时空之中。——第三,“空间和时间不是事物关系的普遍的”
(抽象的)
“概念,而是直观。因为我们只能设想空间为一个单一的东西;它没有组成部分”。但是抽象的概念(一般的表象)
,例如树的概念,实际上是许多个别的分离的树的集合体。
但空间却不是那类特殊的东西,也不是部分所组成,而永远是一个连续体。因此空间是抽象物。
〔感性的〕直观、知觉永远只有某些个别的东西在它前面;而空间、时间却永远只是一〔个空间时间〕,它们是先天的。不过〔我们可以回答康德
-- 303
03哲学史讲演录
说,空间和时间无疑地是抽象的共相〕A。同样,蓝色也只是一个蓝色。空间和时间不是思想的规定,——特别是当我们没有对它形成思想的时候。空间和时间绝不是个别的,而乃是普遍的、抽象的,——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就是这样。但当我们对于空间和时间一形成概念时,它们就是概念。第四,“空间是一个无限的量,不是概念,概念虽可以概括无限多的观念,但却不包含一个无限的量的观念。因此空间是一个直观②”。
在先验阐述里康德还说出了这个观点,认为空间和时间。。。。
的观念包含着先天综合的命题,这些命题是与对于它们的必然性的意识相联系的。如下的命题就是那样的综合命题,例如:空间有三向度③,或直线的定义为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同样5+7=12④也是综合命题。
(最后这一命题是分析命题,正如其他的命题也是分析命题。)
第一,这些命题不是出于经验,——其实最好说,不是出于个别的偶然的知觉;这是不错的,这些命题是普遍的和必然的。其次,这种命题是出于直观,我们正是从直观里得到这种命题,不是通过知性和概念。但是康德不能把直观和知性结合起来。这种命题在直观中是具有直接确定性的。——我们有着各式各样的感觉,这些感觉“构成真正的素材”
,这些感觉从外面和内面“占据我们的心灵”
:而心灵具有“这样一种形式的条件”在它里面,
第435页。
A②《纯粹理性批判》,第29—30、34—36页。
③同上,第30—31、41页。
④同上,第13、12、150页。
-- 304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103
“象我们放在我们心灵里的那样”
,这就是空间和时间①。
至于何以心灵恰好具有这些形式,什么是时间和空间的本性,康德哲学却完全没有想到去追问一下。当他谈到空间和时间本身是什么的时候,并不是问:什么是它们的概念?
而只是问:它们是外在的事物呢,还是某种在心灵内的东西?
2。
第二种认识能力,正如第一种是一般感性那样,就是知性。知性是与感性完全不同的一种能力。他只是列举了各。。
种认识的能力,象在经验的心理学里那样,却缺乏对于认识进程的必然性的阐述。感性是感受性。康德把知性叫做思维的能动性(SpontanD eitat)。
能动性这个名词是从莱布尼茨哲学里取来的。知性是能动的思维、是我自身。知性是“思维感性直观的对象的能力”。但是知性只有思想没有内容:“思想没有内容是空的,直观没有概念是盲的。”
因此知性从感性那里获得素材,获得经验的和先天的素材时间和空间。它思维这个素材,但是它的思想是和这个素材完全不同的东西。或者说,知性是另外一种特殊的能力;只有当两方面都具备了,感性供给了材料,知性把它的思想与这材料相结合,这样才产生出知识②。
康德的逻辑作为先验的逻辑同样陈述了知性自身内先天。。。。。
地具有的概念,“根据这些概念知性完全先天地思维对象③”。
知性具有思想,但作为知性它只有被限制的思想、对有限事物的思想。思想具有给杂多的材料带来统一的形式。这种统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49页。
②同上,第54—55页。
③同上,第59页。
-- 305
203哲学史讲演录
一就是“我”
,自我意识的摄觉。
“我”应当“伴随着”我的。。
一切概念。这是一个笨拙的说法。我是自我意识即完全空洞的、抽象的自我,这就是摄觉,摄觉是一般的规定。知觉大半指感觉、表象而言;摄觉则大半指一种活动能力,通过它可以把某种东西摄进我的意识里。我是那极其普遍的、完全无规定性的、最抽象的东西。当我行使摄觉的作用,把一个经验的内容放进我的意识之内时,那么这个内容必须是在这简单的自我之内。当这个内容进入A 这个单一的、简单的自我里面时,则它本身也就被简单化了,感染着这种单纯性了。
一个内容在意识内就成为这样一种内容、就成为我的内容了。
我是我,我是这个一,于是内容也就放在这统一性中,因而也就成为一了。而且这种杂多材料的统一性是通过我的能动性而建立起来的。这种能动性就是一般的思维,就是对杂多材料的综合作用。
这是一个伟大的意识,一个重要的知识。
不过,关于我是一、关于我作为思维者是能动的、是建立统一性的等等,在康德那里却没有加以确切的分析。凡是思维所产生的都是统一性;所以思维产生它自身,因为它是一。
(统一性也可以叫做联系,就它假定有一个杂多的东西,并且从一方面,杂多的东西仍保持其为杂多的东西说来,那么统一性就是一种联系作用)。
这就是先验的摄觉。
自我意识的纯粹。。。。。
摄觉是一种综合的功能。自我是能把捉者;凡是自我所接触的东西我必定要迫使它进入这个统一性的形式②。
“进入”德文原本作hineinkan,这是没有的字,可能是hineinkomt一字A之误,兹译作“进入”
,英译本第三卷,第437页作enter。
②《纯粹理性批判》,第97—103页。
-- 306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303
这种单纯性有许多不同的方式。这些联系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规定。这种综合作用的特定的形式就是范畴,普遍的。。
思维规定。照康德说,共有十二个基本范畴,这些范畴被分为四类。值得注意的,并且是一个优点的,是每一类又为三个范畴所构成。这种三一的方式,这个毕泰戈拉派、新柏拉图派和基督教的古老的形式,在这里又出现了,不过是极其表面的。
(一)第一类是量的范畴:单一性、杂多性、全体性。。。。。。。。。。
多是一的否定,差别是多。第三个范畴是前两个范畴之合而为一,对多加以统贯,就是全体。全体就是多之被设定为一;多是不确定的,多被结合为一就是全体。全体是被总括起来的多。
(二)第二类是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限制同样是实在的、肯定的,但也同样是否定的。
(三)第三类为关系或联系的范畴:实体性的关系,实体和偶性;因果。。。。
性的关系,原因和作用的关系;第三为交互作用。
(四)第四。。。。。。。。
类为样式的范畴,这指对象对我们的思维的关系:可能性、特。。。。。。
定存在(现实性)
和必然性。
可能性应该列为第二个范畴,但。。。。。。
按照抽象思维,空洞的观念〔可能性〕却被认作第一范畴了。
伟大的〔辩证法〕概念的本能使得康德说:第一个范畴是肯定的,第二个范畴是第一个范畴的否定,第三个范畴是前两者的综合。三一的形式,在这里虽只是公式,在自身内却潜藏着绝对形式、概念。康德并没有〔辩证地〕推演这些范畴,他感觉到它们是不完备的,不过他说,其他的范畴应该从它们推演出来①。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75—76、78—82页。
-- 307
403哲学史讲演录
康德是以如下的方式达到这些统一性的类别的,他从普通逻辑学里拾取了这些范畴。他说,在一般的逻辑学里,特殊类别的判断被列举出来,判断被认作一种联系;因而也就。。
揭示出不同种类的简单性、思维。这就是:全称的、特称的、。。。。。。
单一的判断;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判断;直言的、假言。。。。。。。。。。。。。。。。。
的、选言的判断;确然的、或然的、自明的判断。我们注意。。。。。。。。。。。。。
到,确实是有这些判断的类别、思维的功能和联系的特殊方式;一般讲来,简单的思维在它里面确实包含有差别,而自我是能作出规定、作出差别者。由于这个特点,康德得出了他的范畴。
就这些特殊的联系方式被突出地提示出来而言,它们就是范畴。康德只是经验地接受这些范畴,他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必然性。他没有考虑到建立统一性,并从统一性发展出差别来。他更是完全没有想到用这种方式去推演空间和时间。反之,那些范畴乃是按照它们在逻辑里面的次序,从经验里接受过来的。这些范畴是知性的形式,或者是联结多样性的材料的方式。

这些范畴的先验性质在于认自我为联结诸多表象和经验材料的统一性。这种自我意识的统一就是先验的统一,在这种先验的统一里就有着摄觉的作用。经验材料在自我意识中被联结的特殊方式就是个别的范畴,例如因果范畴,或作为一般的统一性。
②康德进一步说:在知觉中我们是不能遇见这些范畴的,洛克肯定了、休谟否定了在知觉中能遇见范畴的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70、77页。
②同上,第105—106页。
-- 308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503
说法①。因此能思维的知性才是范畴、一般的思维规定的源泉。单就这些范畴本身来说,它们是空的、无内容的、属于思维本身的。因此要充实这些范畴,还需要材料。它们只有通过给予的多样性的直观材料才有内容。它们是一种联系作用,是使多样性的材料得到统一的作用,只有和这些材料结合起来它们才有意义。内容是从感性、知觉、直观、感觉等给予我们的。这个内容作为多样性的材料按照知性自己的方式得到联结,通过自我的先验摄觉得到综合。
这就是知识,这就是经验。对知觉、直观材料的这样的联结或范畴现在就是。。
经验的实质。知觉还不是经验。经验是被知觉、被感觉的东西之从属于范畴的规定。这些范畴是空的、抽象的、相对地空的。因此经验一般或知识乃是多样性的材料的综合;那具有摄觉能力的自我是能综合的作用。
②于是就发生这样的问题:有内容的感性较高呢,还是概念较高。经验是被知觉到的,在经验中有着属于感觉、直观的材料。但是材料并不是按照它的个别性、直接性被接受过来,而是通过范畴、通过因果律、通过自然规律、一般的规定、类被联结起来。——这些范畴、规律等并不是直接的知觉。我们不能直接地知觉天体运行的规律,而只能知觉各星球位置的变动。但这样被知觉的东西被固定下来、使从属于普遍的法则,就是经验。
所以在经验中是有着一般的思想规定的。凡是经验就应该是普遍的、在一切时间内都有效准的。
但是范畴到经验材料的过渡是以如下的方式造成的。
“纯
①同上,第93页。
②《纯粹理性批判》,第108—110页。
-- 309
603哲学史讲演录
知性概念和经验的(甚至一般感性的)直观是性质完全不相同的“。
因此必须“指出纯知性概念如何可以应用到现象的可能性”。这就是先验的判断力所研究的问题。因此在心灵中、。。。。。。
在自我意识中有着纯知性概念和纯直观。对两者起联系作用的是纯知性的图式、先验的想象力,它规定纯直观使其遵循。。。。。
范畴、纯知性概念,这样就形成了到经验的过渡。
①——这种联结作用也是康德哲学中最美丽的方面之一。通过这个联结作用,纯感性与纯知性这两个前此被说成绝对相反的不同的东西就联系起来了。它是一个直观的、直觉的知性,或知性的直观;可是康德并没有看见、了解到这点,他没有把这些思想结合起来:他没有理解到,他在这里是把两种认识结合一起,表达了两者的自在存在。思维、知性仍保持其为一个特殊的东西,感性也仍然是一个特殊的东西,两者只是在外在的、表面的方式下联合着,就象一根绳子把一块木头缠在腿上那样。——譬如说,实体这个概念在图式中就成为在时间上有永久性的东西了,②这就是说,把纯知性概念、纯范畴和纯直观的形式放在一起了。——在我里面的表象被认作偶然的东西,同样也可以被认作结果,那就必须以物自体、原因、杂多性、单一性为前提;这样我们就有了整个的知性形而上学。
到了这里,康德又提出了对于经验的或物质的唯心主义。。。。
的反驳,说:“我确定地意识到我在时间中的存在。但一切时间规定均必须以在知觉中的某种永久性的东西为前提。这个
①同上,第129—132页。
②同上,第134页。
-- 310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703
永久性的东西不能只是在我里面的一个直观“。
因为在我之内碰见的、规定我的存在的诸根据乃是表象,这些表象本身需要一个与它们有区别的永久性的东西,借以作为标准,对它们的变化、亦即对它们在“我的在时间中的存在”所发生的变化“方可加以规定”。换句话说,我意识到我的存在是一个经验意识,这个经验的意识只有依靠某种在我之外的东西才可予以规定,这就是说,我意识到某种东西外在于我。
①倒转过来我们可以这样说:我意识到外在于我的事物在时间中是特定的和变化着的事物。因此这些变化着的事物就必须以某种不在它们里面,而是在它们外面的永久性的东西为前提。
而这个前提就是自我,就是它们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自在存在的先验根据,即自我意识的统一性。在另外的地方,康德是这样来看这个问题的。
②这些环节引起紊乱,因为那永久性的东西本身正是一个范畴。这种意义下的唯心主义,认为在我的个别的自我意识之外没有任何个别的东西,对这种唯心主义的反驳则认为在我的自我意识之外存在着个别事物,这两种看法都是同样的坏。前者是巴克莱的唯心主义,其中所说及的只是个别的自我意识,换言之,它把自我意识的世界认作一堆有限的、感性的、个别的表象,这些东西虽说被叫做事物,但同样是没有真理性的。而对象的真理性或无真理性并不在于它们是事物或是表象,而在于它们的局限性和偶然性,不论它们是表象或是事物。对巴克莱这种唯心主义的反驳,其意义不外使人注意到,这种经验意识不是自在存在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20—201页。
②同上,第101页。
-- 311
803哲学史讲演录
的,但这种经验的事物也同样不是自在存在的。不过康德的自我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理性,而是停留在与普遍意识相反对的个别意识本身上。
这样,自我便被归结为知觉的先验统一,归结为纯直观和纯概念双方的统一。据康德看来,经验里面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方面为经验的部分、知觉,另一方面即第二个环节为范畴、因果、实体和偶性、类、共相。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分析,在经验内我们的确发见有这两方面的规定。但是康德把这种分析和物自体不可知的说法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经验只能掌握现象,我们通过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不能认识事物的。。
本来面目。因为知识的两个成分:(一)感觉,这无论如何只是主观的;(二)范畴,这只是我们的知性的规定,而真正的内容、材料是感觉,是知识的另一成分。无论范畴也好,感觉也好,都不是某种自在的东西,两者的结合,认识,也不是自在的东西,而它所认识的只是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矛盾。事实上认识就是两者的统一;但是在谈到认识时,康德总是把那能认识的主体了解为个别的主体。认识本身就已经是那两个环节的真理性;于是被认识者只是现象,认识便又落到主体方面了。主体的这种认识作用因此只包含现象,不包含自在存在,因为它所包含的事物只是在直观和感性的形式内。

事实上,我们看见,康德所描写的只是经验的、有限的自我意识,这样的自我意识才需要一种外在于它的材料,换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216—217页。
-- 312
第三篇 最近德国哲学903
句话说,这乃是一个个别的、有局限性的自我意识。他并没有问,这些知识按其内容说自在自为地是真的或是不真的。
全部知识老是停留在主观性之内,在主观性之外便是外在的物。
自体。这个主观性本身却是具体的,特定的思维、知性(范。。
畴)。这些范畴已经是具体的了,而经验、感觉和范畴的综合就更是具体的了。康德把普遍的、必然的东西叫做客观的东西。通过普遍性和必然性,经验就成为客观的。被知觉的东西不是客观的。
经验中的知觉康德叫做主观的、偶然的东西。
反之,那对材料加以联系的范畴,思维所带来的统一性,则是经验中的客观成分、规律、共相。
①另一方面,这种直观范围内的材料一般地是主观的,这就是说,材料只是象它在我的感觉中所感到的那样:我所知道的只是感觉,不是事情本身。这当然是主观的。但与此对立的那一面,即客观的东西,本身也同样是主观的,虽然不属于我的感觉,但总仍然封闭在主体的范围内,封闭在自我意识的纯自我内,封闭在能思的知性范围内。一方面我有感觉内容,另一方面我又是能动的,不让感觉内容保持其偶然的特性,我要使它成为普遍的。
但是这种活动也是主观的,因此我们不能认识事情〔内容实质〕的本身。一方面是和我们的机体相联系的感觉规定,另一方面是在自我之内的思维规定。因此我们所认识的、所规定的都只是现象。
在这个意义下康德哲学被叫做唯心主义:我们只是与我们的规定打交道,不能达到自在存在;我们不能
①《纯粹理性批判》,第10—105页。
-- 313
013哲学史讲演录
达到真正的客观事物。

3。
第三种认识能力在康德那里就是理性。
第二种认识能。。
力为知性、思维的规定作用。康德同样按心理学的方式由知性进展到理性。他在灵魂的口袋里尽量去摸索里面还有什么认识能力没有;碰巧他发现还有理性,——即使不能再发现什么能力也同样无碍于事,正如物理学家碰巧发现磁力一样,不论磁力存在或不存在都没有多大差别。“
我们的一切知识从感觉开始,从感觉那里进到知性,并终结在理性那里,在理性之上我们没有更碰到任何较高的东西足以加工于直观的材料,使其从属于思维的最高的统一性“
②。理性是根据原则来。。
认识的能力,通过概念在普遍中认识特殊。
知性便不是这样,知性是通过直观而认识到特殊的③,——而范畴本身就是某种特殊的东西。理性原则一般是共相、思维,这是就它以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