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学生创业第一步

_5 张天桥,侯全生,李明晖 (现代)
  (五) 概念创业-- 从点子中挖掘金矿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哲理想必早已为人所熟知,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点子就可以成就一项事业,你相信吗?
  比尔·盖茨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说:"是什么使微软从小人物一跃而起呢?我们拥有当时巨人没想到的点子。我们总是在思考,曾经遗漏过什么可以使我们保持胜利的东西。"美国视算科技公司董事长艾德·麦克肯的感触如出一辙:"我觉得我真正擅长的是当我有了一个点子,然后和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一起去做,在形成小团队后,愈做愈大,一路发展下去。"
  这种凭借创意、点子或想法创业的方式催生了一种新的创业模式-- 概念创业。当弗雷德·史密斯隔夜传递的想法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
联邦快递;当贝利把旧报纸当作礼品,出售给生日日期与报纸出版日期相同者从而改变了旧报纸的命运;当大卫·H.克罗克"会飞的邮件"的离奇想法变成了为人们普遍利用的电子邮件;当第一家网络书店、第一个搜索引擎网站Yahoo、第一个拍卖网站e-Bay不断刷新了人们的思维和视野,于是很多人开始相信:灵光一闪的奇思妙想竟然也可以成为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
  对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又缺乏资源的创业者来说,概念创业无疑是一条实现梦想的终南捷径。但需要注意的是,创业需要创意,然而创意绝不等同于创业,概念创业要求点子必须标新立异,但这些超常规的想法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天方夜谭从来不可能变为现实。此外,创业还需要在创意的基础上,融合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管理等各种因素,如果仅凭着点子盲目行动,创业成功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个点子固然能够成就一项事业,但要实现概念创业的成功,把脑中概念变为财富金矿,还要经过以下3个步骤。
  1. 科学分析
  当产生了创业灵感之后,创业者应对创业点子进行冷静而细致的分析,了解自己的创意是否独具匠心,是否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在推行过程中有无防止"克隆"的保护措施等,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有发展前途并且风险相对较小的创业方案。
  2. 多方咨询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别人的目光里认识自己,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当局者迷"。所以创业者除了要对自己的创业灵感自我审视之外,最好在行动前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如成功的创业者、风险投资家、创业咨询机构等。他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和专业指导,不仅能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还可以避免个人意见可能导致的片面性。
  3. 积极行动
  创业不等于幻想,创业是实干家的实践活动而非空想家的思维过程,因此概念创业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积极行动上。一个新颖别致而又切实可行的创业想法只有落实在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其中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经验、管理方法等各种资源的获得必不可少。
  (六) 内部创业-- 员工到老板的轻松起跳
  人才流失是许多企业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于是很多企业主或管理者开始以高薪酬和高福利为筹码,希望藉此解决人才流失的难题。但伴随着薪酬和福利的不断提高,这样一个悖论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不断提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水平并没有成为留住员工的制胜法宝,依然有不少优秀人才相继离开。
  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对这种现象进行充分调查后,提出了著名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就是指那些类似于工资、福利、良好的工作条件等有利于员工安心工作的必要条件因素。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而言,他们不甘于在为企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却无法满足自身的创业欲望。当传统的保健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如工作待遇、福利等环境因素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再起决定性的激励作用时,企业的成长速度往往落后于这些精英分子的成长速度。久而久之,这种状况将导致两种后果:自我消沉和跳槽离职。当然这两个结果都是企业主所不愿意看到的。此时能够对员工产生积极效果的只有"激励因素",也就是那些能够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更加富有挑战性和成长发展机会的新工作等。于是,"内部创业"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内部创业,就是由一些有创业意向的企业员工发起,在企业的支持下承担企业内部某些业务内容或工作项目,进行创业并与企业分享成果的创业模式。作为一种激励方式,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员工的创业欲望,同时也能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改善内部分配机制,成为员工和企业双赢的一种管理制度。
  2000年,深圳华为集团为了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如生产、公交、文印、餐饮业以内部创业方式社会化,先后成立了广州市鼎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华创通公司等。华为免费提供一批产品供员工所创公司销售,并给予一定时间的支持(至少一年)。据说,免费提供的产品价值总额为员工所持华为内部股的1.7倍。2003年,很多人离开华为,用创业的办法将自己拥有的华为内部股套现。这些内创公司依托华为强大的经济网站实力与市场占有率为其产品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同时也成就了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创业梦。其中,李一南的创业活动可圈可点。
  2000年底,曾被认为是任正非接班人的李一南离开华为,创办了北京港湾公司,主营数据通信产品。据透露,华为当时给了他不小的支持,其中之一就是将他持有的华为内部股兑换成相应的华为数据通信产品。北京港湾成立第一年销售额就以数亿元计。而现在,北京港湾甚至已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
  相对于另立山头、自力更生的创业方式,内部创业在资金、设备、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利用的优势显而易见。由于创业者对于企业环境非常熟悉,在创业时一般不存在资金、管理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将精力集中于新市场领域的开拓。同时由于企业内部提供的创业环境较为宽松,即使创业失败,创业者也只需承担较小的责任,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创业风险。
  但是内部创业的受惠面比较有限,一般只有大型企业的优秀员工才有机会一试身手。此外,因为这是一种以创造"双赢"为目的的创业方式,创业者要做好周密的前期准备、选择合理的创业项目、保证最大化的利润回报,才能引起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同时,要想获得创业成功,也需要创业者和企业两方面共同努力。
  (七) 工作室创业-- "躲进小楼成一统"
  目前,一种新的创业形式--
工作室创业,正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录音工作室"、"形象设计室"、"摄影工作室"、"服装设计室"等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据报道称,工作室创业正在引发新一轮创业热潮,而大学生以其观念新、魄力大、技术强的优势,已经成为工作室创业的主力军。
  当周围同学都在忙于实习、找工作的时候,贵州师范大学美术系大三年级的付业兴却整日沉迷于他的"漫画工作室"。这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曾自信地对记者说:"干吗找份工作绑住自己?我的事业已经开始。"
  付业兴的漫画工作室成立于2005年下半年。所谓工作室,就是在网上申请一个个人主页,然后不断加入自己的漫画作品和漫画业内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动态消息。通过网络,他不仅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还收到不少报刊、杂志的约稿函。小付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网进入自己的工作室,论坛中内容丰富的帖子总能让他兴奋不已。他会不厌其烦地搜集各种动漫新闻和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与网友分享。现在他已在《视野》、《艺林》、《文化博览》和《现代快报》等报刊上开设了漫画专栏或不定期发表作品,因此平均每月都能获得2
000元以上的稿费,工作室成为他生活开支的主要来源。
  工作室创业的好处是手续简便,正规一点可以到工商局办理登记,实际上很多工作室没有也无须办理任何手续,也没有办公场地等费用支出,在家即可投入"生产"。由于工作室几乎没有其他成本,因而其服务价格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
  工作室创业要求个人拥有较新的创意或较强的专业技能,因为大部分工作室都是以"大脑"或技术为产品,性价比是在市场上制胜的关键,但价格便宜也要以高质量产品为支撑才能维持经营。而且在创业初期也必须通过各种关系,主动开展业务,积极联系有产品需求的客户。
  工作室创业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团队组建
  一个比较活跃的工作室团队人数应该在5~10人之间,其中2~5名专职,3~8名兼职,还应有2~3个业务过硬的"核心人物"。这样才能给工作室带来较多的业务,并保证业务的完成令客户满意。
  2. 业务开展
  工作室成立初期的业务开展应该采用主动出击的方式,努力利用各种关系,向市场推介产品,争取尽可能多的客户并与之建立信任合作的关系。
  此外,还可以采取守株待兔的办法。工作室可以在媒体上刊登广告或在互联网上发布帖子,等待有需求的客户上门合作。
  3. 经营策略
  (1)
保持工作室创意或技术上的优势。创意或技术是工作室创业的"本钱",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而创业者只有保持自己创意或技术上的优势,创业之火才能经久不息,乃成燎原之势。
  (2)
做好多方面宣传推广工作。由于创业方式的特殊性,工作室创业的宣传推广工作必不可少。首先,要立足地方,面向地方做好宣传工作,努力形成一定地域的知名度;其次,要与媒体建立广泛的联系,利用媒体渠道扩大影响;再次,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宣传自己。例如到各种网站上发布工作室的相关信息,到各种网站的灌水区发布帖子等。
  第四节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预设完善的退出机制
  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江东不渡,垓下之围,一曲悲歌成绝响;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亲事吴,卧薪尝胆,会稽一战,三千越甲终吞吴。
  如果让你走进历史,你会选择谁?勾践抑或项羽?
  我们敬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末路英雄,我们更欣赏韬光养晦、屈伸有度的智者。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告诉我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周鸿祎曾说:"我鼓励很多人创业,但是鼓励大家创业不等于盲目地创业。创业有很多条件,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天时、地利、人和。实际上95%的创业一定是失败的。"
  创业本身是一项带有博弈性质的创新活动,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往往更大。一旦创业失败,就需要考虑如何退出的问题。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创业者并没有遭遇创业失败,相反还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未来的经营出现了不确定性风险,有可能导致失败,或者创业者因某种原因想要结束创业活动,为保存实力,也要考虑退出问题。
  所以无论哪种情况,在创业的准备时期,创业者都应考虑设计好未来的退出机制。
  一、退出类型
  根据创业者退出创业的原因以及退出时的经营状况,我们可以将退出分为企业经营期正常退出和非正常(风险)退出两种类型。
  (一) 经营期正常退出
  这种退出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整个市场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已无法持续经营而进行清算,或者是正常的经营期满,创业者认为没有必要继续经营而停业清算。第二种正常退出,是由于企业发展到某个阶段,或抓住某种契机,进行资产重组,或将企业兼并到另一集团性企业中,从而形成原有企业股权的变更及企业清算。这类清算和退出,是企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反应。第三种正常退出,是由于企业法定经营期满,必须清算原有经济组织,建办新的经济组织。如非正规劳动组织的法定经营期为3年,期满后必须重新建办新的经济组织,应通过工商行政机关申办个体经营或小企业营业执照,或者创办新的非正规劳动组织。
  (二) 非正常退出(风险性退出)
  这种退出类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种是由于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而无法持续经营;第二种是由于不可抗力,如战争、天灾人祸、突发事件引起的风险;第三种是由于经营违规违法引起严重的司法诉讼危机,或因工商、税务稽查和处罚引起的危机;第四种是特许经营项目因特许授权人的欺诈行为引起加盟者的损失;第五种是特许经营因加盟者的违规经营引发整个经营项目的
"一损俱损"等。
  有专家建议,创业者在进行策划创业项目或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时,既要考虑后续正常的扩张,更应注意到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并尽可能地做好规避和抗御风险的准备。要知道把握进入机遇、选择进入领域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把握退出时机、选择退出方式,同样也是创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二、退出时机
  在我国,许多企业家在创业的过程中是不考虑退出的,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在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风险无处不在,当创业者开始倾注心血创业的时候,就应该预设一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在适当的时候全身而退。那么,如何把握退出的最佳时机呢?
  (一) 根据行业成长特点选择退出时机
  由于宏观经济紧缩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我国行业增长出现了新的特点,有的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如火如荼,而有的行业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这些变化可以作为退出时机的选择依据。
  选择退出时机要参照进、退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就主要行业的创业投资分布而言,医药保健、生物科技等行业的产业化过程特别是中后期需要的投资规模较大,创业者有限的投资规模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加之这些行业进入门槛高,企业数量少,所以稍具规模的企业必然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的目标,而投资能力有限的创投者很难与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竞争。因此,进入这些行业的创业者必须从早期阶段开始参与企业的培育,在企业成长期,最迟在扩张期就应该考虑退出。
  而软件、通信和一般信息产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大,投资机构可以轻易找到满意的投资对象。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资本需求量与创业投资的资本供给规模正好相当,所以,这些行业创业者宜在企业扩张后期和成熟早期退出。
  分析各类行业在各自发展阶段上的时间规律,是把握退出时机的重要依据。例如,某行业的成长期为1年,而1年后仍未有进入扩张期的可能。这时,就应该考虑立即退出。
  (二) 根据创业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在衰退期之前一般可细分为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及成熟期5个阶段。总体来说,成长期前后是退出的最佳时机。因为在此之前企业还需要资本注入,特别是由于其现金流量为负,而投资者不愿投资前景不定的企业,此时选择退出非常困难;之后由于企业的成长较为稳定,获取超额利润的空间已经不大,创业资本滞留就显得没有意义。所以,如果将成长后期或扩张初期的项目出让给那些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者,由于每年有稳定的收益,正好符合了这类投资者的需要。
  创业者退出的最晚时机应是企业成熟期的初期,其实一般在扩张末期就应该考虑退出问题,此时的企业发展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其退出的价格可能比成熟期还要高。
  (三) 根据企业的现实业绩选择退出时机
  根据投资项目预先设定盈利标准。项目盈利能力是影响退出时机的一个直接因素。除了那些经营不善或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投资项目要积极准备退出外,企业还应对目前虽能维持经营、但项目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主动考虑退出。
  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收益增值状况。当创业企业由小到大顺利地成长时,
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研发风险、制造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依次被排除,创业企业的收益大幅增值。创业者应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创业企业实施运营监控来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的收益增值状况。一旦确认继续经营的边际成本大于预期的边际收益,创业者就要着手实施退出。
  三、退出方式
  创业退出要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退出方式的选择需要科学性和艺术性,尤其需要专业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一般而言,创业退出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 首次公开上市(IPO)
  IPO是一家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出售公司的股票。一家公司可以通过发行债券(debt)或发行股本(equity)的方式筹集资本(capital)。如果公司以前从未发行过股票,那么第一次公开售股就叫做IPO。作为一种退出投资策略,公开募股可以使创业者获利,因为如果能够说服别人购买公司的股票,创业者就可以筹到大笔资金。如果创业者不想继续持股从而为股东创造价值,首次公开募股变成了公司发展的终点而不是起点。
  承销是通过发债或发股的方式筹资的方式,IPO实际上也是一个承销的过程。公开招股首先要聘请一家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作为承销商,理论上公司可以自己出售股票,但实际上投资银行必不可少。较大的承销商有高盛、美林、雷曼兄弟以及大摩等。
  然后拟上市公司和投资银行开始就交易进行磋商。讨论内容通常包括公司拟筹资的金额、拟发行证券的类型以及其他承销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交易可以有很多操作方式,例如,公司委托承销方案下,承销商承诺自己会购买一部分份额然后转卖给投资者。
  一旦双方达成交易,投资银行会建立登记文本交证券委员会归档。这份文本包含有招股信息、财务报表、管理层背景、法律问题等公司信息。证券委员会会要求一个上市前的静默期,在这一段时间他们会调查确认所有已经披露的重大信息。一旦证券委员会批准了招股方案,一个上市发行新股的具体日期就会被确定下来。
  在静默期内,承销商准备一份最初的红头招股书,其中包括公司期望的招股价和上市日期等重要信息。凭借招股说明书,承销商和公司努力引起市场的关注,通过路演吸引大的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随着有效上市日期临近,承销商和公司商谈最终的发行价格,价格最终由公司确定,当然,这个价格要符合各方面的利益。
  最后,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公司从投资者处得到资金,承销过程宣告完成。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首次公开上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企业首次公开上市的条件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所以这种退出方式难度最大,在所有退出方式应用中所占比例最小。
  (二) 转售
  转售是指创业者把手中的股份卖给另外的投资者,尤其是卖给扩张和后期创业投资公司。国内不少科技公司认为:把自己以一个比较好的价格卖给跨国战略投资者是一个比上市更实际的出路。
  转售的退出方式在我国创业投资专家的预期中仅占7%,位列第六,而在现实中,转售却被采用得最多,高达42.9%。由于没有投资收益方面的数据,不便从回报的角度来分析在现实中转售何以得到如此的青睐,但从预期与现实的相距甚远来看,考虑到在美国转售的发生概率为10%,以及2001年以来我国创业投资业进入调整阶段的现状,可以推测现实中转售的退出方式占优并非由于其最佳而被采用,而是由于某些创业者急于退出,只得在创业投资家之间转手,即很可能是一种无奈之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目前退出渠道不通畅。
  (三) 购并
  科技型创业企业可以选择在公司的未来投资收益的现值比公司的市场价值高时把公司出售给收购者。这是目前一种主流退出方式。
  通过购并退出的创业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售出和股票回购。经营较为成功的创业企业一般采取售出方式,它又包括两种:一般收购和第二期收购。一般收购同一般的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类似;第二期收购是指创业企业由另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收购,接手第二期投资。股票回购则是一个备用的退出方法,包括两种办法:一是给普通股的持股人以股票赎回的卖方期权;二是优先股的强制赎回。
  在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条件下,我国的创业企业选择购并方式退出创业,最理想并且最可行的方式是通过购并进入证券市场,即购并的另一方是上市公司。因为创业企业一旦被上市公司收购,不但实现了创业的顺利退出,而且使创业企业"曲线上市"。
  (四) 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指当创业者发现所投资的创业企业失去发展可能的情况下,采取破产清算,变卖资产,从而尽量挽回损失的一种不得已的方式。没有人愿意破产,但创业本身就充满风险。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如果遇到经营不善、创业团队发生重大变动、受到市场和环境的重大不利影响而遭遇失败、无法继续经营时,创业者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以及时减少投资损失。
首页 上一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