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成功宝典:励志大师不告诉你的秘密

_4 苏豫(现代)
福楼拜的要求,也是我们在观察事物中必须注意的,下面,我们整理出观察事物的十个步骤,按照这些步骤努力锻炼自己,你也能成为观察高手。
(1)观察事物的现象
观察事物,讲究由表及里,很少有人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牢牢记住表象,有助于进一步的分析。就像你记住一个姑娘总是穿红色的衣服,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她的个性激烈,充满活力,为她买礼物的时候,你也会知道应该送一些红色为主的东西。本质都是通过表象来表现的,所以,让你的眼睛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吧。
(2)观察事物的顺序
事物排列的顺序往往有一定规律,摸清这种规律,有助于你预测事物的发展。就像23后面跟着24,223后面跟的肯定是224。做事也是如此,观察一个人的办公桌,你能发现他的个性。他的文件是按照什么顺序摆放?按照日期,说明他是一个有条不紊的人;按照重点,说明他是一个善于抓住事物核心的人;毫无顺序,说明这个人计划性太差,做事也许会出乱子。从事物的顺序,你就能够猜测到它的发展。
(3)明确观察重点
有目的的观察,好过漫无目的的猜测。你是为了什么才去观察一个人?是想要了解他的处事习惯、和他成为朋友?即将成为竞争对手、希望看穿对方的弱点?还是只是觉得对方很有趣,观察他作为消遣?明确了目的,就有了观察的重点,就像看到一群蜜蜂,你希望知道它们是否属于同一群,那么你观察的重点就不会是它们究竟停在哪朵花上,而是它们最后飞回哪个蜂巢。
(4)深入观察,发现事物特点
特点,往往与事物的本质有关。事物的本质,要通过深入的观察才能发现。一个爱笑的女孩,不一定有开朗的个性,也许她只是习惯性地露出微笑,内心却十分忧郁。不通过长期观察,你无法发现这个女孩的多愁善感,那么,你对她的评价不会准确,你对待她的方式也可能出现失误。
(5)持续观察,及时修正观点
[90]第90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1)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如果只停留在最初的观察印象中,很有可能出现偏颇。特别是对待他人,要看他在现阶段的实际作为,而不是只想着“这家伙没正事,小时候就知道带头偷柿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也许他已经是一个出色的领导。在后续观察中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是观察事物必不可少的步骤。
(6)在观察中比较
事物的本质不易把握,但通过比较两个相近的事物,可以很准确地判断出各自的特点。比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片海洋,你很难详细描绘它的全貌,但是你仍能简单地说出你的印象,比如你可以说:“和大连的蔚蓝色海水不同,厦门的海水呈现出一种幽深的绿色。”
(7)不要错过细小的部分
观察事物的功力,往往在细微处体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是观察的最高境界。比如,看到长堤上有个小小的蚁穴,可以推断出附近有蚁巢,继而推断出长堤的安全受到威胁,推断出看守长堤的人没有尽到责任。任何细微的部分都不能错过,也许重点就隐藏在最微小的部分,你没注意,就失去了把握它的机会。
(8)不懂就问
只靠观察,得到的往往是疑问。有了疑问,就要及时询问原因,得到答案,以免自己越猜越糊涂。尽量询问那些学问好、阅历深的人,或者专业人士,你得到的答案往往更准确,有助于巩固观察结果。
另外,不懂就问也要注意分寸,注意对象和场合,不要制造旁人的尴尬。
(9)理性判断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得出准确的结论,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中,只有经过理性的判断,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尽量公正客观地看待观察的现象,不要因个人的喜好影响你的判断。要像新闻记者一样询问各方面的情况,不要草率地下定结论。
(10)随时记录
脑子里的东西,容易忘记,只有记录下来,才能作为自己和他人的参考。
有些观察结果只是一闪而过,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事后可能也想不起来,所以,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不要浪费了你的观察和判断。
观察,是一个人了解世界的最基本途径,眼见为实,自己看到的东西总是会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当然,有的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需要你深入的思考和分析,需要你虚心地请教旁人。尽量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人,世界会在你的眼睛中不断延展,你的智慧便在其中诞生。
[91]第91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2)
第九章
找到志同道合者同船出海
在中国的俗话里,有一句话叫“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无论再强大的人,也要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帮手,任何人想单独在这个群居社会里成事都是痴心妄想。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发展。周围的人会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部分,我们的行为都会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影响到社会其他部分,就像一部机器一样,你是一个零件,你运作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别的零件的正常运转。
在这个社会里,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人的周围有着各色各样的人。在家里,有亲人;在学校,有老师和同学;在社会,有朋友和同事。
所有和我们有关系的人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影响。亲人会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和道德情操。老师教育我们做人,教育我们成长。朋友和我们共同进步。同事是我们事业上的伙伴,队友是我们在比赛中必须依靠的人。对手则会给我们的成功制造障碍。可以说,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与别人的合作与对抗中度过的。别人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成为一个人的前提,也是我们成为一个人的必要。
有个寓言这么说。
某日,老虎和猴子一块儿聊天。
老虎对猴子说:“听说人类是你们猴子变的,但我劝你千万别变成人。”
“为什么?”猴子很诧异,“人的衣食住行,样样比我们强。”
“真是笑话,”老虎大吼了一声,“他们哪一样比得上我?”
“先说吃吧,他们吃生的怕拉肚子,只吃肉又嫌油腻,吃少了营养不良,吃多了又怕发胖。”
[92]第92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3)
“对!对!人类的‘食’真的不如你。”猴子服气地说,“那么衣呢?”
“他们天生光溜溜的,没有衣服一定会挨冻。”老虎笑着说。
“太有道理了,”猴子忍不住鼓起掌来,“但是人类有自己的房子啊!”
“他们的水泥洞,几十家用一个大门,有什么好的。”老虎接着说,“举个例子吧,只听说人类大楼失火,一死就是几十人,总没见过森林失火,老虎被烧死在洞里吧?”
“还是你们老虎高明,”猴子说,“但是,没见过你们老虎开汽车呀?”
“那是因为人类体质差,跑不快,又走不远,才不得不开车的。而且,机器出故障不能开,油用完了不能开,路况不好也不能开。”
“对,对。”猴子说了几十个对。但就在这时候,远处突然传来砰砰的枪声。
“糟了,人来了,我得跑了。”老虎一溜烟儿跑进了森林深处。
“喂! ”猴子大声喊道,“你不是说人类不如你吗? ”
“但是,他们懂得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啊。”老虎的声音隐约传来。
人,没有猴子的机敏,也没有老虎的雄壮,为什么却能够成为自然界的主宰?那是因为人类之间的合作与团结。一个人不行,两个人,两个人不行,那就三个人。其他人对你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你自己的影响。一个人打不过一只老虎,可是如果两个人对阵一只老虎呢?结果恐怕就有变化了。如果是十个人对一只老虎呢?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有一天佛问弟子们:“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想了半天,无人能答。佛笑着说:“把这滴水放到大海里,它就永远不会干涸。”
唐朝时,有个李林甫,他是唐玄宗手下常伴随其身边的一个奸臣,心胸极其狭窄,容不得别人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唐玄宗有个喜好,他比较喜欢外表漂亮、一表人才、器宇轩昂的武将。有一天,唐玄宗在李林甫的陪同下正在花园里散步,远远看见一个相貌堂堂、身材魁梧的武将走过去,便感叹了一句:“这位将军真漂亮!”并随口问身边的李林甫那位将军是谁,李林甫支吾着说不知道。此时他心里很慌张,生怕唐玄宗喜欢上那位将军。事后,李林甫暗地里指使人把那位受到唐玄宗赞扬的将军调到了一个非常偏远的地方,使他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唐玄宗,当然也就永远丧失了升迁的机会。
[93]第93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4)
唐玄宗原本也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一手开创了“开元盛世”,可是他后来把李林甫拉到自己的身边,有了这么一个奸臣在,唐朝的政治一天天败坏,终于有一天酿成了“安史之乱”,唐朝在唐玄宗手里辉煌,也在他手里暗淡。
正因为周围的人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这个社会中,一定要对别人有诚恳的态度,善良的内心,否则,等到不好的结果降临到你头上,你就是想躲都躲不掉了。
第二十八届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说过:“如果你握紧一双拳头来见我,我想,我可以保证,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的更紧。但是如果你来找我说,我们坐下,好好商量,看看彼此意见相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就会发觉,彼此的距离并不那么大,相异的观点并不多,可能一致的观点反而居多。你也能够发觉,只要我们有彼此沟通的耐心、诚意和愿望,我们就能沟通。”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适合和自
己同船出海
能够跟和自己拥有相同原则的人一起生活是幸福的,一个人一生中,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寥寥无几。而正是这寥寥无几的人,适合和自己同船出海。
周围的人会对你产生巨大的影响,但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带给你的影响都是有帮助的,而且是和你有着共同方向的。
人说,知己难寻。人说,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这都是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和我们并肩战斗的人都是少数,而选对这些能够和我们一起战斗的人就显得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曾国藩当年和太平军打仗,清朝的满族士兵都丧失了战斗力,被外国人和太平军打败了,朝廷让曾国藩自己招兵买马,组建军队。曾国藩也不含糊,很快就组建了一只军队。这支军队就是湘军,湘军很出名,战斗力也很强。“湘军”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斗中立下了大多数的战功,湘军战斗力强,作战凶狠不怕死,甚至比太平军还要狠。
[94]第94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5)
湘军为什么战斗力强,还要从军队士兵的来源说起。曾国藩心里清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高低和士兵的素质直接相关。所以,参军的人一定要有能力。可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而且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决心,比如是不是能吃苦,比如是不是不怕死等等。
曾国藩思虑了很长时间,清朝那么大的地盘,能够满足他的要求的,只有一个地方的人,这就是他的老家湖南的人。他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这就是后来的湘军。曾国藩清楚,不是所有人都会和自己一条心,最可靠的人就是身边有着伦理道德关系的人。
除此之外,他招收士兵很有自己的见解。他的湘军士兵,几乎无一不是黑脚杆的农民,这些朴实的农民,既能吃苦耐劳,又很忠勇,一上战场,则父死子代,兄代弟继,义无反顾。年轻力壮,朴实而有农夫气者为上。油头滑面而有市井气者,有衙门气者,概不收用。山僻之民多悍,水乡之民多浮滑,城市多浮情之习,乡村多朴拙之夫。
这是因为曾国藩明白,能够和自己共同战斗的人,只是少数,而这少数,就是农民以及自己的同乡,大家的性命前途绑在一起,共同做事情才更安全可靠。
“海”上世界和我们陆地上的世界不一样,在海上,风急浪高,一不小心就要搭上性命,所以出海之前,船长总会慎重地选择船员,这样才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虽然没有浪花,却有诸多看不到的暗礁,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同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不要珍惜那些和自己价值观相左
的“朋友”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和我们并不是走一条路的,有些人,虽然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但是由于价值观上的分歧,他们事实上并不适合我们,而长久以往,受到伤害的人就会是我们自己。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朋友也一样。
东汉末年,华歆和管宁原是两个好朋友。有一天,两朋友在一起锄地。忽然,管宁挖出了一块金子,他却视而不见。而华歆看见后,就急忙拾了起来,据为己有。过了些时日,又一天,两朋友在一起席地而坐读书。管宁全神贯注地读着,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华歆心不在焉,左顾右盼,抓耳挠腮,刚好此时,有一官吏乘着华丽的马车从门前经过,管宁不为所动,仍在读书,华歆却随手扔下书本,前去看热闹。
[95]第95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6)
等到华歆看完热闹回来的时候,发现本来一张好好的席子被从中割断了,管宁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们还是分开坐吧。”这就是“割席而坐”的来历。通过这两件事,管宁看出华歆与自己的品格完全不同,于是,便割席而坐,毅然与之断交了。
管宁和华歆的故事,并不是高洁的人与庸俗的人的故事。他们俩的故事,只是人生趣味的不同,这里面不涉及大道理,更不能上升到人品的优劣。做不成朋友也没什么可惜的。只不过,如果两个志向不同,趣味不同的人还是在一起,那么不论两个人做出什么决定,难免会受到对方的干扰,想坚持自己的信仰就很麻烦了。
人与人的主张和追求不同,是不会在一起合作的,更不会成为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就是志同道合者。只有共同的事业,把彼此联结在一起,那才会长久,才会牢靠。否则,即使成为朋友,也难以保持。因此,交朋友一定要交心。
西汉哲学家杨雄说:“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貌合神离的朋友是不宜交的。
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交朋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交品德。
孔子说:“益者之友,损者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朋友的品质如何,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结交一个好朋友,会终生受益;结交一个坏朋友,不仅贻害无穷,而且很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一定要结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于己于社会都是有利无害的。
这其中有一个误区,小的时候,母亲教育我,一定不能和比自己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现在,我终于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所有的母亲都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那谁才能交到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是说同行者一定比自己强,而是某些方面有优势。
交朋友和下棋一样,能与比自己棋艺高超的人对阵,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
[96]第96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朋友结交,其实是一个不断互相选择的过程。品格高尚的人,即使一时被误会、被埋没,最终还是会赢得朋友的信赖的,因为惟有高尚的品格是无价和永放光彩的。而品格低下的人,可能会一时被朋友信任,视为知己,但其劣迹一旦暴露,就会被朋友唾弃。
过去,有一师傅,每招新徒弟,必先让其扫地,然后,再查问。他问“扫干净了吗?”新徒弟答“扫干净了。”再问:“真的扫干净了吗?”再答:“真的扫干净了。”那这个新徒弟他肯定不收了。如果回答刚好相反,那这个新徒弟必然会留下。
为什么呢?原来,扫地是这位师傅所出的考题。他事先在墙角放了些硬币和树叶。目的在于一考新徒弟是否能吃苦耐劳。二考新徒弟是否耐心、仔细。三考新徒弟是否贪婪钱物。如果三关都过了,那他才肯收这个徒弟。
这位师傅的考法很值得借鉴,想交知心朋友的人,不妨如此这般也考考自己的朋友。不要将自己的未来压在无知者的
身上
一个病人之所以不对别人谈起他身体的痛苦是因为别人根本不了解他所患的疾病。而一个人就应该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不和无知的人做无谓的交谈。换言之,不要把你的未来压在无知者的身上。
《庄子》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庄子》里有这样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一个只会在夏天出现的虫子,你和它谈论冬天才会有的冰雪有用吗?
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来表示对无知者的态度。我们知道一个成语“对牛弹琴”,也是说,对一个无知的人,不要浪费时间。
一个人的未来,只能够由自己来掌握,虽然,人的一生,很多决定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是,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让你的决定受到一个无知的人的影响。否则,你会追悔莫及。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难度越来越高,这里面固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数众多的原因,但是也不乏其中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抱有太高的期望导致的,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丝毫的认识,反而希望一开始就可以不用从底层做起,而是直接就当个小领导。
[97]第97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8)
我曾经和一个负责招聘的经理有过接触,他说,他招聘的关键在于,对方是不是一个无知的人,这里的无知不是没有知识的意思,而是对方能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现实,以及是否已经做好奋斗的准备。他说,如果他录取了一个不切实际、自视甚高的人,他就等于毁了自己的公司。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团体与协作的社会。一个人的失败往往会导致全局的垮台。为此,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效应”。
如果一个木桶是由很多块木板围成的,那么,这个木桶的容量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呢,还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常识告诉我们,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木桶效应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如果你的团队里,有一个短板伙伴存在,那么,赶快做出选择,因为,那个短板伙伴,有可能会毁掉你们团队所有的努力。这一结论已经被广泛认可,很多大的公司都在花大力气加强员工的培训,在美国有个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企业花在职工培训的费用总额达到114亿美元,所有的公司都不希望自己的团队里面有一个“无知者”的存在。而在不知道谁是“无知者”的同时,需要提高全体员工的能力,这样,木桶装的水也能更多。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一个工厂要完成资本的运转,需要从商品的原材料开始,然后是运输,加工,投入市场,交易,消费,这里面,还牵涉到产品的宣传,包装的制作,市场的定位等问题。如果一件产品的任何方面都很优秀,却在销售渠道上出现了短板,那么之前的努力就可能付之东流,这就是为无知的合作者付出的代价。寻找合作伙伴的十个标准
[98]第98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19)
寻找合作伙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不能完成所有的事。他需要与他人交流,让自己的计划更完善;需要他人协作,让事情过程更顺利;需要他人支持,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甚至需要他人分享,一个人的成功终究有点孤单。
每个人都需要合作伙伴。合作,分布在你人生的方方面面,不论是事业上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婚姻上的伴侣,只要你需要寻找另一个或另一些人合作,就是在寻找合作伙伴。
但是,世界上的人虽多,寻找适合你的合作伙伴并不容易,有时简直像大海捞针。漫无目的的寻找,更是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整理了以下十个标准,可以帮你迅速断定对方是否适合当你的合作伙伴。
(1)你是否了解自己
在寻找他人之前,你首先要了解自己,你的个性如何,你的喜好是什么,你的严责和底线又是什么。你擅长什么,能力如何,是否有协调性,你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果你不能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准确的判断,那么你就很难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
(2)双方目标是否一致
合作的关键,在于双方的目标是否一致,目标一致,你的竞争对手也能成为你的合作伙伴。这个目标既可以是短期的小目标,也可能是长期的大目标。只要目标一致,预计的结果能够让双方有所收益,你们就有合作的可能。
(3)对方能力如何
准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还要全面地调查合作者的现状和能力,如果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往往能产生不错的合作结果。考察对方能力的时候,既要看到对方过往的成绩,也要看到他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要单凭对方的一面之词就草率地决定合作。事前考虑好过事后懊悔。
(4)你能否与对方沟通
即使你们的能力相当,你也要弄清你们是否容易沟通,是否会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如果你们不能准确快速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如果你们对目标的具体理解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在事情执行过程中,很可能因为沟通不当造成合作破裂。因为沟通不当造成的失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事前确定双方是否能够很好的沟通,至关重要。如果双方没有沟通的意愿,都喜欢自行其是,无法做到步伐统一,那么这样的合作不要也罢。
[99]第99节:没有观察就没有发言权(20)
(5)是否有根本利益冲突
目标一致,不代表合作能够进行到最后。如果双方有根本性冲突,合作早晚面临破裂。所以,如果你与你的合作者有根本性冲突,可以考虑选择其他合作者;如果必须与其合作,就要小心行事,步步观察。
(6)对方的人品如何
合作者的人品是你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他是否讲原则、重承诺、守信用,是保证你们顺利合作的前提。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合作者的责任感,他是否能够与你一起承担事业的风险,在困难的时候,有责任感的人不会弃你于不顾,和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共事,等于给这份合作上了保险,即使失败,也不是由你一个人承担。
(7)双方是否有互补的一面
合作,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如果你们之间有互补的一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所谓1+1>2。如果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学到对方的优点,对于自己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益处。
(8)能否产生默契
合作双方要有默契,没有默契,会造成合作双方状况的紊乱,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默契的基础在于信任,如果不能相互信任,就不会产生默契。所以,考察对方是否值得你信任,是判断你们之间能否产生默契的第一步。有了信任,再加上良好的沟通,产生默契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9)对方是否有包容心
在合作中,难免出现错误。你必须判断当你出现错误的时候,对方是否能够包容你,那些能够原谅你的小错误,以大目标为前提继续合作的人,是你的首选合作对象。但是,如果一个人表示,他能够原谅你出现战略性原则性错误,你千万不要与他合作。合作的目的在于互助与互相监督,如果他能够原谅你的战略性原则性错误,就代表他并不重视这次合作,也代表你必须原谅他的这一类错误,这样的合作不利于成果的产生。所以,合作伙伴要有包容心,但是不能一味包容。
(10)是否能接受彼此的缺点
合作伙伴不会十全十美,你如此,他也一样。你们有相同的目标,互补的能力,还有一个很关键却也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你们愿不愿意接受彼此的缺点。
接受彼此缺点,就是接受对方身上你根本无法赞同的部分。你愿意为这份合作做出让步或妥协,以保证结果的顺利。如果无法接受对方缺点,合作过程势必会有摩擦,很可能导致合作的破裂。
寻找合作伙伴,本身就是一个考验你的眼光与能力的行为,你的标准是否合适、判断是否准确、了解是否全面,直接决定了合作是否能够顺利。尽量在每一次合作中重视对方,吸取经验,给你的合作伙伴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既会提升他人对你的好感,也为你们下次合作预留了空间。
[100]第100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1)
第十章
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
所做的
你今天所得的一切,不管是痛苦还是欢乐,不管是财富还是贫穷,都是因为你昨天所做的一切。
中国文化里很强调“因果报应”,这是佛家的智慧,同样也成了中国人的一种智慧,“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已经成为国人普遍的认识,并且这种智慧对于那些并没有得到报应的人是这么解释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当另一个人谴责你或仇恨你时,或者当人们谈论伤害你的事情时,去接近他们可怜的灵魂,深入其中,看他们是什么性质的人。你将发现没有理由因这些人可能对你有这种或那种意见而发生苦恼。
人的本性都是好的,遵循好的本性就不会变坏,即使那些变坏的人,也终究会得到报应,而善良的行为会给每个人带来好处。
美国某大学教授给他的学生讲课时幽默地说:“要处好与成绩优秀者的关系,因为将来他可能是你的同事,但更要处好与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的关系,因为将来他可能为你投资。”
教授的意思就是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就算今天身边很不起眼的人将来出去可能决定你的命运。不要看不起身边不起眼的人,善待他们,等于为自己埋下一颗友善的种子,这颗种子关键时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101]第101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2)
秦穆公一次出游,见兵丁捉了十五个当地的土人,他问清不是什么大事以后就要士兵把人放了,后来秦穆公在与韩燕两军交战时,眼看就要支持不住了,突然敌人的后方乱了起来,原来那十五个土人报他不杀之恩,率众相助,从后面打乱了敌人的阵脚,秦穆公得以反败为胜。
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是普通人,我们要有一颗与人为善的心,以己度人,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敬人一尺,人报我一丈”,古代有“国士”一词,用来称呼那些栋梁之才,所以古代一旦有人被称为“国士”,那就是一种极高的评价,所有这些人往往都会有“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想法,如果你不善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好人难,得罪人却容易,哪怕他的力量不如你,但若要与你过不去,你也会头大如牛。
安托希·苏钦斯基是个住在波兰边境的乌克兰农民,他非常非常善良,连一只苍蝇都不忍心打死。所以全村子的人都嘲笑他。
1941年,希特勒的军队攻入该村,把村子里的犹太人一车车的运到灭绝人性的集中营去。傻子苏钦斯基仅凭两只手,在自己的农舍下面掘了个地洞,在地洞里把一家犹太人掩藏了两年。这家人姓蔡格,是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儿子。
一次,苏钦斯基听说纳粹分子将要带受过寻人训练的狗到农庄搜查,他便整夜不睡,把户外厕所的粪便铺在地上,又撒上胡椒,使狗嗅不出人的气息。德国人来了,但他们没有找到蔡格一家。
1944年,蔡格一家人得到自由后,移民到美国。 此后多年,蔡格家经常寄食物及衣服去给苏钦斯基。苏钦斯基既不识字,更不会写,只好画了一朵花请邻居寄给蔡格家,表示东西收到,他很感谢。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末,就不再有这些表示感谢的信了。蔡格家去打听,人家告诉他们,扎布罗夫村没有苏钦斯基这个人。
直到1987年初,已成为成功商人的蔡格的儿子雪莱,才获悉苏钦斯基与他家联系中断的原因。原来苏钦斯基得了一场大病,患病时搬到了邻镇,由一个侄儿照应。他恢复健康后才回到扎布罗夫。
[102]第102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3)
1988年6月,蔡格一家人44年来第一次回到扎布罗夫。村民们齐声欢呼,场面热闹非凡。“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雪莱·蔡格回忆说,“苏钦斯基,这个傻瓜,现在已是公认的英雄人物了。因为在这些人当中,是他做了应该做的事。”
“不过最重要的是,”雪莱·蔡格说,“这些事给世人以启示,就是善有善报,为善者将使人永志不忘。”
苏钦斯基为什么要挽救那一家犹太人,他冒着生命危险,为的是几十年以后的报酬吗?不是。他只是出自人的本性的善良。他只是希望,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延长一家无辜的人的性命。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我们一路上走来,如果一直把做好事当成是生活的必修课,那么,当某一天我们自己面临困境的时刻,不知道从身边的哪个角落里,就会伸出来一双援手,帮助我们脱离困境。长远的计划非常重要
观察所有的事物是如何互相变化的,始终注意着这种变化,从哲学的这一方面训练你自己。
事物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过程,都需要时间,所以,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是为了掌握其中的规律,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只观察个别事物的变化发展还不足以掌握普遍的规律,只有不断地思考整个世界的规律,观察一切事物的出生与灭亡,才能从根本上,从全局上把握一切。
我们一直强调,要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目的则在于通过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有效预测事物发展的状况,为长远的计划做准备。
如果我们只是关注眼前,而不是长远,那么事物的规律对我们来说就没有思考的必要。
池塘的水干了,住在池中的两只青蛙不得不离开,另找容身之处。它们看到一口贮满水的深井,一只青蛙说:“我们下去,就待在这里吧,肯定有许多食物供我们生存。”另一只青蛙却说:“可是如果有一天井水也干了,咱们就永远也跳不出这么深的井了。”
[103]第103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4)
青蛙遇到的那口深井,也可以利用,但只是权宜之计,虽然能够缓解一时的危机,但不是长久之计,不可久留,一旦困境有了转机就要马上离开。
凡事要考虑后果,以决定行动是否可行。如果不计后果,只图一时之便,就会自蹈无法脱围的深渊。做事要深谋远虑,当然不是说好高骛远,凭空想象,而是结合眼前,加以权衡。人,之所以要有长远的计划,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要有危机意识。
世事多变,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没有任何固定的方式能够担保人这一生一世平安顺遂,天下大势自古以来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合”,治世;“分”,乱世。这一“分”一“合”,反映了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发展,人这一生也像大海的波涛,有起有落,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
一个人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常常感到世事难料。古人云:“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顺者”常居安思危,深谋远虑,“逆者”多目见短浅、执迷不悟。
孔子在《春秋》中告诫人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谨慎的处世思想是我们所提倡的处世之道。历史是无情的,无数史实告诫人们“顺之则存、逆之者亡”和“居安思危”的道理。
纵观我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的兴衰,一般地,统治者在创业之初,往往历经磨难,深知立业艰辛,每于开国之初,尚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力戒奢侈,以仁治天下。但是“创业易,守业难。”一旦这份基业传到子孙手里,却成了他们享乐、挥霍的资本。历史上难得有几位明君。即使他为百姓着想,而生活上仍免不了奢华。更多的国君骄奢淫靡,逸乐无度,只顾眼前却无远虑,不理朝政,以至乐极生悲,国乱身亡。
很典型的例子便是春秋战国时的秦国。
秦始皇是一代英豪,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做出了许多丰功伟绩。然而,他耗费巨资,搜刮民脂民膏来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奴役百姓筑建万里长城。结果,由于他晚年和秦二世统治时期,实行严酷的统治政策,致使人民不断起义反抗,秦朝不到十五年时间就覆灭了。
[104]第104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5)
历史证明:居安不思危者必亡。
大诗人杜牧有首诗《泊秦淮》,里面写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南朝陈后主所写的靡靡之音,陈后主不知进取,只知享乐,最后亡国。杜牧借古讽今,唐朝当时已经由盛转衰,但是统治者不知道励精图治,最后唐朝四分五裂,辉煌的朝代凄惨收场。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金陵怀古》中有两句发人深省的诗句:“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意思是说,统治者在取得了政权之后,他们便奢靡逸乐,贪图享受,哪里知道安逸与祸患是同时产生的。王安石的诗,虽然是慨叹历代建都金陵的王朝的兴衰成败的教训,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历史的必然规律:繁华隐含着危机。
历史上的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计划,如此才能鞭策自己不断前进,而不是取得一点成就之后就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不思进取的后果只有一个:一无所有。时刻反省自己
在所有事情上遵循理智的人既是宁静的又是积极的,既是欢乐的又是镇定的。
人们对很多事情都会感到捉摸不定,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思考过去的所作所为,其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时刻反省自己。
世界上,自古至今,无数的名人都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在生活中,一定要不时地反省自己。荀子在《劝学》里面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不但要学习新的东西,还要不断反省自己,这样,就会变得智慧而且不会犯错误。
《论语》里面也有很多关于反省自己的名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5]第105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6)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孔子曾经说过,他到了70岁就再也不会犯错了,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他不断地反省自己。
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彼得·巴勒
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布朗宁
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我自己不幸命运的起因。——拿破仑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自己的缺点或者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不断改正,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从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
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但是,他对自己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狄更斯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直到六个月后才公布于众。
与此相同的是,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也会在写完小说后,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正是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让这两位作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中国著名的学者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他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孔子认为曾子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所以特别注重传授学业于他。
一次,曾子对他的学生讲什么是勇敢,就直接引用孔子的话,他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听孔子说过什么是最大的勇敢:自我反省,正义不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是普通百姓,我也不恐吓他们;自我反省,正义在自己一方,即使对方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要持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并以不断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一个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往往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而一个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则会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106]第106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7)
有一位小伙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非常普通的公司工作。公司安排新员工从基层做起。其他新员工都在抱怨:“为什么让我们做这些无聊的工作?”“做这种平凡的工作会有什么希望呢?”这位小伙子却什么都没说,他每天都认认真真地去做每一件领导交给的工作,而且还帮助其他员工去做一些最基础、最累的工作。
他的态度端正,做事情往往更快更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小伙子是个非常有心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做什么事情出现问题,他都记录下来;然后,他就很虚心地去请教老员工,由于他的态度和人缘都很好,大家也非常乐于教他。经过一年的磨炼,他掌握了基层的全部工作要领,很快他被升职。又过了一年,他就成了部门的经理。而与他一起进去的其他员工,却还在基层抱怨着。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处境,不愿意反省自身,只知道怨天尤人,是什么成绩也不会有的。
日本诗人柴田翔在《我们的日子》一文中写道:“抬头仰望天空,朵朵白云轻飘。恍惚之间,一颗闪烁的星星突然消失了,可是,旁边的星星仍然兀自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于是我想,这就是人生吧。好久好久,我都无法摆脱这种伤感,我进而想到,人就像那颗突然消失的流星,生命就在刹那间消失无踪。在即将消失的那一瞬间,一个人到底会想些什么呢?这真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
我们无需像诗人们那般感伤。但是最起码,对自己目前的生活方式要认真反省,对为时不多的将来的日子,更应善加把握,使人生更充实。
每个人都会做一些平凡的事情,包括平凡的工作。这时候,如果只抱怨他人或环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这件事,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如果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以自我为改变的关键,不断反省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成功就一定等着他。有一根公平的“赏罚鞭子”
人生的结局都是死亡,每个人都会得到公平的对待,而死亡则是最公平的报酬,每个人都躲不过去,因为人都会有罪恶,而我们种下什么,也将会收获什么。
[107]第107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8)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问题。我们把它称作“问题”是因为:在种子落入心田的那一刻,也许我们浑然不知,又谈何自觉?
在印度有这么一个故事。战象玛丽,年轻时是象群中最强壮的大象,吨位是普通大象的一倍,玛丽年老的时候,也比一般的大象沉重。有一天,它到池塘边喝水,不小心陷入泥潭,无法自拔。象园的主人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救出玛丽,因为它实在太重了。由于玛丽是前国王乘坐的大象,园主只好把这件事禀告国王。国王听了很烦恼,因为玛丽是老国王最珍爱的坐骑,国王想,玛丽原是一只战象,是由世袭的驯象师家族训练,虽然老驯象师死了,战争也结束了,年轻的驯象师应该还有办法吧!于是,国王找来老驯象师的儿子,命他想想办法。驯象师来到泥潭边,命人敲击战鼓。玛丽闻听战鼓的声音,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的战场,精神大振,一鼓作气,跃出了泥潭。
也许我们稚嫩无知,又谈何明辨?也许我们四顾茫然,又谈何选择?去哪里才能找到属于我们的“驯象师”?
如果你的“驯象师”特别疼爱你,你爬高,怕你摔着;你喝水,怕你噎着;你走路,怕你累着,当某天你发现你不能负重,不能见风,不能成活的时候,不必自责也不要责怪你的“驯象师”,尽快跃出泥潭,一切从头再来过。
人人知道塞翁失马的故事,可不是人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这故事来自《淮南子》这本书。这本书是谁编写的?汉朝的淮南王刘安。照理说,刘安既然写了这本书,书中的道理应该都明白吧?不然,刘安后来凭借自己的财富和名望来造反,失败自杀。
人人都说,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一定会打开一扇窗。言下之意就是,上天对待每一个人是公平的。而能否把握住上天给你的公平,则是看你自己的了。
美国一个食品公司的经理亨利·霍金斯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鲜度。
[108]第108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9)
亨利·霍金斯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毅然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了每位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这一下,霍金斯面对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斯已经倾家荡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斯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斯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椅子。
如果霍金斯发现了这一问题,但是他没有透露,这就和中国2008年发生的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的问题一样了。
按照众多学者的观点,此次牛奶事件和上文提到的食品添加剂有毒是极其类似的案例,它们含量都不大,但是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牛奶中有三聚氰胺,对成人来说需要长期的过程才会造成伤害,所以牛奶生产商不说。但是婴儿吃了以后,由于身体抵抗力低,所以很容易出问题,导致很多婴儿出现肾结石。
我们不由地问一句,连婴儿都敢残害,这群人的人性何在?
最后,涉案的牛奶公司破产了。
上帝手中有一根公平的“赏罚鞭子”,你做过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亡羊补牢的十种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不能避免犯错,唯有改正错误,才能进步。我们不能避开所有错误,但我们至少要有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
古代有个牧民,他发现羊圈上有一个窟窿。邻居劝告他赶快把窟窿补好,以免羊被狼吃掉。牧民觉得狼钻不进一个小窟窿,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
第二天,牧民发现狼叼走了很多只羊,他非常伤心。邻居连忙劝告他:“不要伤心了!赶快把羊圈补上,还不算晚,不然所有的羊都会被狼叼走!”
[109]第109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10)
这就是亡羊补牢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即使犯了错误,也要尽快想出补救措施,亡羊补牢犹未晚。以下,就是“亡羊补牢”,补救错误的十种方法:
(1)立刻停止错误行动
错做一件事,可能是自己发现错误,可能是在别人的提醒下认识错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停止错误的行动,避免错上加错。沿着错误的方向一意孤行,只会造成更大损失。
(2)承认错误
补救错误的第一步是承认错误,不承认错误,代表你没有确切地认识到错误,或者缺乏承认的勇气,或者没有改正错误的诚意。没有承认,就谈不到补救。所以,必须在心理上接受“错误”这个事实,即使那伤害了你的自尊心,你也要正视它。成功者从不回避错误,因为他们知道,逃避会带来更多的错误。
(3)认识错误原因
承认错误后,要立即认识到错误的原因,认识到错误的关键,认识到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如果害怕自己的检讨不够全面,问问身边的人,他们会给你更多的原因,让你更深地理解这一错误的性质,并且会提供补救意见让你选择。
(4)道歉
如果你的错误造成了别人的损失或伤害,最直接的补救措施就是当面道歉。不要托别人转达你的歉意,也不要轻描淡写地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一定要当面、郑重地向对方道歉,唯有如此,对方才能看到你的诚意,然后才能考虑是否原谅你。如果含糊了事,对方在一段时间内也许会忍气吞声,但那会严重影响你们的关系。
(5)尽量弥补造成的损失
错误一定会带来损失,这些损失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对于他人的物质上的损失,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补偿;而他人精神上的损失,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表示歉意,而是要多关心对方,用实际行动表示你的诚意,希求对方的谅解。即使对方不能体会你的用心,你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6)引以为戒,下次别再犯
[110]第110节: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你昨天(11)
一个人不应该在同样的石头上跌倒两次,同理,同样的错误,不要出现第二次。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要引以为戒,牢记住这次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下次遇到同样的事,就能够避免再次出现失误。
(7)不要忽视小错误
生活中有些小错误,即使别人提出,你也会觉得不算什么,没有改正的意思。但是,这样的小事不断积累,积累成大错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即使对待小错误,也要引起你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及时改正。防微杜渐,好过亡羊补牢。
(8)学会坦然
并不是所有错误都有补救机会,这个时候,你要学会接受事实,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这一个错误,耽误其他的事。尽管这个错误令你追悔莫及,但是,你不能长久地沉浸在无力挽回的悲哀中。你要学会坦然面对,把这个错误当成最严厉的教训,继续经营你的人生。
(9)经常检讨自己
人经常犯错误,如果能够不时检讨自己,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减少错误的办法。检讨自己,不只是回头看看自己做过的事,还要请身边的朋友提醒、监督自己。能够认真的检讨自己的人,敢于面对生活,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一般都会取得不俗的成就。
(10)不要因为有补救方法,就故意做错事
补救措施,是为了弥补错误的损失,不是故意犯错的借口。无意犯错和故意犯错,性质截然不同。事前知道会犯错误,却笃定自己能够补救,故意犯错的人,让人不得不怀疑其人品。所以,不要故意犯错,一个破碎的花瓶,即使经过最高明的修补,仍然会有裂痕存在。
善于检讨自己的人,他的认识每天都在提高;善于改正错误的人,最易受到成功的青睐;检讨、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性成熟的标志之一,一个懂得亡羊补牢的人,能够取得旁人的谅解和信任。放弃错误的道路,重新选择,这就是犯错之后,你唯一能得到的礼物——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111]第111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1)
第十一章
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
之中
中国古文化里有“争乃常态,合乃时态,相辅相成也”的观点,意思是说竞争是这个社会的主题,合作是根据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决定,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任何角落,也存在于自己的任何关系之中,这其中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和家人之间的合作和竞争等。
励志大师不断告诉我们培养竞争力的重要,但是,在现代社会,竞争力固然关键,合作能力同样不可缺少,这个世界不缺少能力出众的竞争者,缺少的是既有竞争力又懂得合作、善于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的人才。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合作
人与人一生下来,就是应该合作的,而不是斗争。同时,人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竞争的,即使一支羊群也存在着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有合作。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鲶鱼效应”。
挪威人捕沙丁鱼,抵港时如果鱼还活着,价格就会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想让鱼活着返港。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深海里的沙丁鱼根本无法适应陆上的环境,总是还没到岸边就已经死去,只有一艘船却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直到这艘船的船长死后,人们才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鲶鱼。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加上鲶鱼来到陌生的环境之后,就不断地四处游动,它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而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沙丁鱼比较安静,而鲶鱼则比较活跃,加之沙丁鱼和鲶鱼本身就是一对天敌,天生存在着竞争,可是,到了渔船上,双方却在不自主的情况下形成了合作的关系。如果鲶鱼不去追逐沙丁鱼,沙丁鱼就不会到处乱跑,也就不会激发内部的活力,还没有到海港就死了,如果沙丁鱼不是鲶鱼的对手,鲶鱼也就失去了作用,死得比沙丁鱼还快,虽然,这两种鱼到最后仍旧免不了一死,但是正因为在渔船上的合作使得它们都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112]第112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2)
在日本北海道地区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很好的鳗鱼,那里的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但是鳗鱼和沙丁鱼一样,生命都比较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很快就会全部死掉。而有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捞鳗鱼,他的鳗鱼总是能活蹦乱跳的带上岸。由于活鳗鱼的价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工夫,这个老渔民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富翁。虽然周围的渔民也做着捕鳗鱼的生意,但是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后来,人们慢慢地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这个秘诀和挪威渔民的如出一辙,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这就是鳗鱼不死的秘诀。鳗鱼与狗鱼也是天敌,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被放到满仓鳗鱼的地方,便开始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整船死气沉沉的鳗鱼就被“激活”了。
这就是“鲇鱼效应”的由来,“鲇鱼效应”的道理非常简单,无非就是人们通过把竞争者放到自己内部来激发其余人的斗志,这其中竞争就是最关键的因素,正是因为竞争,才产生了活力,而双方在竞争中实现了合作。竞争和合作是这个世界永恒的
主题
面对别人的竞争,我们应当同样以竞争还以颜色,但是,我们不能通过不合法的手段去获取胜利。因为这是永恒的事情,而如果你们愿意合作的话,将可以以某种方式促进共同的利益。
竞争与合作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我们无法逃避,只能在其中享受或者支配。
人从出生开始,就被竞争和合作包围,甚至死了,也摆脱不开,因为你的墓地占据了别人的良田。初生的婴儿要和自然抗争,以确保生存,他要喝奶,要呼吸,要抵御病菌,这是竞争。还有合作,他要穿衣服,这是和商人的合作,他要学习走路,这是和家人的合作。
直到上学,他一面和老师合作,汲取知识,一面和同学合作共同进步,但是他也在和同学竞争,因为考试有排名,升学考试有淘汰率。
他需要和政府合作,遵守道德,遵守法律,来共同维护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他也在和社会竞争,来确保自己拥有更多的财富,这种财富不仅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他去运动,打乒乓球是和对手竞争,打篮球就要一方面和对手竞争,一方面和队友合作。
[113]第113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3)
关于竞争和合作,经济学家的研究可谓是不遗余力,因为经济说白了,就是竞争和合作的统称。商品从构思开始,就已经找到了竞争对手的市场和可以合作的市场,因此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特别的案例,经济学上叫做“囚徒困境”。
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A和B,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矢口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
由于警察缺乏足够的证据,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A和B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他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坦白或抵赖。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A和B在这个时候都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要不是合作,要不就是竞争,合作是最好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抱着同样的态度。
[114]第114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4)
A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所以A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出狱的幸运者。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这就是囚徒困境,两个囚犯在竞争和合作中被迫做出了最稳妥的选择。两个囚犯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竞争的是谁可以不被定罪。合作的是谁都可以不定罪。虽然他们都知道如果两个人合作,那么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问题存在其中,他们之间还有竞争,两个人都想不用坐牢。所以二者只能选择折中的方案。
同样的例子出现在关税战当中。
两个国家在关税上可以有两个选择:提高关税,以保护自己的商品(竞争);与对方达成关税协定,降低关税以利各自商品流通(合作)。
当一国因某些因素不遵守关税协定,独自提高关税(竞争),另一国也会做出同样反应(竞争),这就引发了关税战,两国的商品失去了对方的市场,对本身经济也造成损害(互相竞争的结果)。然后二国又重新达成关税协定。(合作)
这也告诉我们,竞争和合作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每个人都在其中不断地徘徊。人与人的关系会因利益的改变
而改变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利益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都希望自己高于别人,为什么还要匍匐在别人面前?自然是因为有利益的驱使。
一位英国首相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115]第115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5)
人与人的关系会因为利益的改变而改变。尤其是在经济关系之下,这一变化尤其明显。针对这一点,很多数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对“博弈论”有着独特的认识,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是值得研究的。
经济学中有一个“智猪博弈”的案例。 就直接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利益的改变而改变。
这个例子讲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分别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
原本一个猪圈里的大猪和小猪都是竞争和合作共存的,但是,因为条件的变化,二者之间的利益产生了改变,所以原本双方共同努力的关系被打破,小猪不劳动了。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我们尝试改变一下规则。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二者之间的关系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但是不吃饭,大家都会饿死,怎么办?这个时候,肯定会出现合作,两只猪轮流去踩踏板,而且由于大猪的食量要大,所以大猪需要多付出,他必须在其他方面帮助小猪,小猪才会多踩一倍的踏板。
[116]第116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6)
这样,两只猪之间的关系改变,从不合作变成精诚团结。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不会很强。
这时,大猪和小猪之间几乎毫无关系,虽然自己的劳动对方会享受到,但是剩余的成果完全可以满足自己,所以并不冲突。这个时候两只猪会成为陌生人。
但是这个方案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双方之间不存在关系。社会就会没有进步。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耗完。
这个时候,两只猪之间就会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冲突,两只猪从前一次的互不干涉到现在的互相排斥,欲赶走对方。
在经济学上,这个方案的成本最低,但是成果最大。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随着利益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提醒我们,如果你发现你和某些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改变了,你就需要及时地调整和某些人之间的关系。即使你不调整,别人也会调整。等到别人调整了,被动的就是你了。你所得到的,正是别人所失去的
世界是公平的,有人得到,就有人失去,竞争的残酷在于,总会有得到者和失去者。你的得到建立在别人的失去上,如果你不争取,那么你就会成为失去者。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我们从一个短距离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发现,我们每个人得到的,正是别人所失去的。这个结论表面上是残酷的,其本质上也是残酷的,它就是要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即使在将来,也基本不会出现所谓的共赢的局面,追求“共赢”的,都只是在无可奈何的状态下的妥协。
[117]第117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7)
如果我们再扩大一下范围,我们还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崛起是以另一个民族或国家的衰亡为代价的,因为,这个地球就这么多的土地,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想强大,想繁荣,只能从别的民族和国家那里抢过来,这不是和平还是战争的问题,这是生存的压力。
有一个著名的原理,叫做零和游戏原理。
“零和游戏原理”指的是游戏者有输有赢,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的为-1分,那么,这两人得分之和就是:1+(-1)=0。也就说是一方所赢的正是另一方所输的,游戏的总成绩永远是零。
两个人打牌,双方各有十块钱,获胜得1元,落败为-1元,因为获胜的人的钱是由落败的一方支付的,所以,当一个人的钱输完了以后,游戏结束。这时,赢的一方一共有20元钱,而输的一方一分钱都不剩。赢方的钱是从谁那里来的?从输的那一方。
零和游戏原理告诉我们一个至尊的道理:竞争是生存的唯一手段。
“零和游戏原理”适用于世界的各个方面,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个别地区和个别国家财富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掠夺,这是一个“邪恶进化论”式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细化到每个具体的人来说,任何胜利者的光荣后面都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所以说竞争是这个世界的主题,也是人们生存的唯一手段。
你的成就直接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
这一点在体育比赛中表现得最为直接,足球联赛是以积分来排名的,篮球比赛是以胜负场次为排名准则的。我们可以从很多场比赛当中,直观地感受到你死我活的较量,因为在体育比赛里,不,甚至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领域里面,从来都没有第二,只有第一,第二毫无意义。人们都只记得第一,谁都不会在意第二。而当十几支球队为了一个冠军搏杀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你得到的,就是别人失去的。
[118]第118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8)
都说中国的商品物美价廉,所以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可是为什么物美价廉的商品却在国际市场上屡次遭到反对?2006年西班牙曾经发生过焚毁中国制造的鞋子的事件,美国也不止一次发生过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抗议活动。
因为,你得到的,就是别人失去的。
美国三亿多的人口,如果每个人每天消费一件商品,总数是三亿件,中国商品没有进入之前,十家美国制造商每个人提供三千万件商品。但是现在中国商品进来了,因为物美价廉,销售了一亿件,结果美国制造商只能销售掉两亿件,他们还有的一亿件商品只能堆在仓库里,所以他们当然不高兴,因为中国人占领的,就是他们原本的市场,中国人成功了,美国人就要饿肚子了。
在伦敦城,有三家理发铺,为了击倒对手,第一家理发铺率先打起了广告:本城最好的理发师。第二家理发师见状,不甘示弱,也打出了一条标语:本国最好的理发师。第三家看到之后,不声不响地打出了一条标语:本街最好的理发师,结果第三家理发铺生意最兴隆。第三家的生意好了,其他家的生意就差了。
你所得到的,就是别人所失去的。这句话还可以反过来说,它将带给我们更多的震撼!你所失去的,就是别人所得到的。你想不想得到?当然想,别人也想,别人想得到,只能从你手中夺走。所以,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自己的东西而奋斗。在竞争与合作中,你需要注意的
十个问题
合作与竞争存在于任何关系中,任何人都是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应对更加艰难的合作与竞争。事物在竞争中进步,在合作中共存。
没有人能摆脱竞争和合作,适应,提高,是唯一的选择。
一个人问上帝,天堂和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上帝把这个人带到一个房间,房间里有一个大桌子,上面放着一大盆美味的汤,一群人围坐在桌子边,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把长柄的汤匙,汤匙的柄长过胳膊,这些人没法用汤匙喝汤,只能饿着肚子唉声叹气。
[119]第119节:合作和竞争存在于你的任何关系之中(9)
“这就是地狱。”上帝说。
“那么,天堂是什么样子?”这个人问。
上帝把他带到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与方才的房间一模一样,同样的桌子,同样的汤,同样的汤匙,唯一的不同是,坐在桌子边的人用长汤匙互相喂食,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
这个人恍然大悟,原来,能否合作,就是地狱和天堂的区别。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合作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在合作中,你需要注意以下十个问题:
(1)合作是高级竞争
与人合作,首先要搞清楚合作的本质,合作,是一种高级竞争。一定是因为竞争,才需要合作,因为有了共同的竞争目标,双方或多方需要联合,而在联合中,双方和多方也在互相竞争。竞争是常态,合作是暂时。
(2)认识对方的价值
不论是竞争的对手,还是合作中的同伴,他的身上总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欣赏的优点,尽量吸收对方的优点,你就能在竞争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也是竞争与合作所带来的最大收益。
(3)尽量协调步调
在合作中,双方的根本目的一致,但可能出现细节上的小摩擦,这时不可意气用事,要顾全大局,体谅对方,尽量调整双方的步调,保持整个计划的完整和效率,尽量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收益,好过全盘皆输。
(4)信任对方,真诚待人
互信是合作的基础,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真诚、友善,能够提升对方对你的信任,互相信任,有助于事情的成功。真诚与信任,会让对方信任并接受你,也许还有额外收获:你的对手或合作者从此成为你的挚友。
(5)坚持原则
做事要有原则,在竞争和合作中更是如此。在竞争中,不要破坏规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合作中,更要坚持自我底线,不能一味退让。坚持原则,会为你赢得对手或者同伴的尊重。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