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秦始皇

_3 佚名(现代)
赢政亲政后,在相国以外又设丞相。左丞右相,名义上是辅助,实际上是互相牵制监视,逐渐分割吕不韦的权力。
在宗室大臣和旧臣的拥护下,赢政逐渐取得实权,并向吕不韦在秦的商业势力开刀。他重申“轻商重农”政策,将山川林矿之利收归国有,不准商人及富家兼并土地,严格执行授田政策。
他的步步进逼,造成吕不韦集团的恐慌,纷纷要求他采取行动,不然他们的利益将会完全失去,吕不韦也觉得不能坐以待毙,急忙找太后商量对策。
吕不韦狡猾奸诈,在秦王亲政前就料到可能会有今天,早作好了绳索套在太后的脖上,出现万一时让太后跳出来挡箭。秦王政也奈何不了她。秦襄王35岁时就病逝了,当时太后不到30岁,吕不韦深知她耐不住寂寞,就推荐了一名美男子土毋冒充宦者进宫侍候太后,土毋很会讨太后欢心,很快得到太后宠爱,但他不满作为宦者在宫中与太后偷偷欢愉,恃宠要官,秦始皇传                      53·当时太后与吕不韦把持朝中大权,封土毋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地区,让他居住。宫室、车马、衣服、花园、游猎对他一律不加限制。太后与他的来往朝中几乎人尽皆知。
吕不韦决定先发制人,要求太后发动兵变,逼秦王下野。
“事关重大,我能不能考虑一下?”太后犹豫道。
“已经没有时间考虑了,秦王已知道土毋是冒充阉者进宫的,要是揭穿,不但土毋会被五马分尸,太后有何面目见天下人?秦王能容忍这么没廉耻的母亲吗?”吕不韦观察着太后的表情,又道 :“我失去的只是在秦国的财物,而太后和土毋失去的将是什么呢?我这是为太后的安危担心哪 !”
吕不韦见太后的目光由忧虑变恐惧,又由恐惧变得凶狠,就知道自己已达到目的了,就告辞说 :“就当不韦没提起此事,太后多小心,秦王自亲政以来,愈来愈专制和冷酷了,你手上的军令符暂时只可以调动县卒和警卫,而且很快就作废了 。”
土毋也得知秦王发现了他是个假宦者,按照法律,这是要灭三族的。只有太后能救他了,当他去求太后时,太后并没有过多的阻止,只要求不杀她儿子,土毋得到军令符后欣喜若狂,别说一个条件,就十个、八个他都照单全收,反正事后太后的话等于没说。秦始皇传                      54·
土毋调动了县卒、警卫部队、国家骑兵及私人小军队向秦王蕲年宫进攻,发动叛乱。秦王知道了这个消息,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调遣士卒,进攻土毋。两军在咸阳交战,死伤数百人,土毋等人战败逃跑了。作战有功的人都得到了爵位,宦官参加战争的,也得到一级爵位。秦王通令全国:有活捉土毋的,赏钱一百万;杀死土毋的,赏钱五十万。最后全部抓获了土毋等人。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斩首悬挂。又把他们五马分尸,巡行示众,夷灭了他们的宗族。土毋的舍人,罪轻的服刑三年。削除爵位迁徙蜀地的有四千多家,居住在房陵。这个月天寒地冻,有许多人在迁徙途中被冻死。太后被囚禁在雍地,不准她及随从自由出入。天下人开始认为秦王政凶狠残暴,不仁不义。时是秦王政九年。
秦始皇传                      55·
第五章  破纵连横
秦王政十年,相国吕不韦由于土毋的牵连获罪,被免去了相国职务。秦王政念其对秦国功大,仍封为文信侯,食十万户供奉,在河南封地。
秦王政解决掉吕不韦这个心腹之患,开始时感到轻松多了,但没过多久就发现吕不韦在秦国和国外的潜在势力仍十分强大。
在他诏命公布后的一个月里,咸阳城从早到晚,茶楼饭馆,街巷市井,上自君侯大臣,下至贩夫走卒,口中谈论的都是吕不韦,设宴送行、歌功颂德更是无日不有。
吕不韦一到河南,河南就变成了政治、经济、外交及文化中心。各国使节到咸阳之前,都会先到吕不韦那里停留议事,到咸阳见秦王政时,提出的往往是在吕不韦那里得到的结论。
有些在咸阳的大臣遇到重大或疑难问题,也会和吕不韦书信商议,甚至是远到河南请教。
想到吕不韦的有形无形势力,以及他控制着秦国经济的命脉,逐渐将秦国的国力变成他的私人势力,秦王政就犹如芒刺在背,夜夜都不能安枕。他决心再采取行动。
秦始皇传                      56·
吕不韦何等人士!秦王政尚未行动,他已经通过心腹知道了秦王政不会放过他,以举荐土毋入宫之事,重新深究。他深知秦法严酷,与其坐以待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没收其财产,不如先行自裁,也许不牵连别人。所以在秦王政采取行动之前就饮毒自杀了。
吕不韦死后,门客偷偷埋葬了他的尸体。他的舍人,来哭吊的,如果是晋人就驱逐出境;如果是秦人,俸禄在600石以上的削除爵位,迁离旧居,500石以下没有来哭吊的,也迁离旧居,不削除爵位。
彻底清除了吕不韦的爪牙之后,秦王政致力于消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宏伟事业。他此刻最需要的是良将贤才。所以他重才任人,惟才是用。
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以兴修水利为名,行疲秦之计,以水利工程拖住秦的人力、物力,使其无暇顾及军事行动,此计划被秦王政发觉了,加上土毋事件曾引起宗室大臣对旅秦客卿的不满,他们对秦王政说:各国来秦的人,都是各为其主,要全部驱逐。因此秦王政曾下“逐客”令。但当他听了被逐之列的李斯的一席话,特别是看了李斯的《 谏逐客书》,就改变了主张,撤销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并加以重用。对于韩国的郑国,不但没有逐出,反而让他继续主持修建水利工程。
秦始皇传                      57·
齐国人茅焦入秦后,敢于冒死直谏,指责秦王政因土毋事件而软禁太后是不对的,秦王政也接纳了,并迎接太后回甘泉宫。
在秦王政撤销逐客令的同时,魏国大梁人缭来秦。他向秦王政分析了当前的形势:秦国以实力分别消灭东方各国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各诸侯国合纵抗秦,会给秦的统一造成很大的困难。
缭见秦王政同意其观点,就说出他的破坏合纵之策:
一、用重金贿赂各国权臣,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从而乱其政。
二、对各国名臣重将不受贿而坚持为敌者,则设法杀害。
三、派良将率大军压境,消灭各国。
秦王政对此计大加赏识,不久就召开会议,宣布了两项重要任命:
任缭为国尉,统领兵权。
任李斯为廷尉,除掌理刑狱之外,并负责对外情报间谍组织。
然后,会议讨论平定天下的战略目标及出兵的先后顺序。经过一场激烈的争辩,秦王政采用了李斯攻赵灭韩的建议,理由是赵国目前为中原核心,攻取赵国,东可取齐,北可取燕,而楚因有大河及长江的阻秦始皇传                      58·隔,想救援也不容易,秦军的侧背都等于有了依托。
会议结束时,秦王政对群臣下达全国总动员令,无论是军费、兵员及后勤工作,全要在半年内完成,预定在秋季发动对赵攻势,再顺道灭韩。
会后大臣们议论纷纷:秦亡政不但雄心勃勃,有统一天下之志,而且要将所有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后,无论三公九卿只是他的仆从,奉命行事而已。
大将桓齮率20万大军在接近赵国的地区部署,等待秦王的攻击命令。
议事殿中,秦王政首先宣布作战方针——
一、全力攻赵,争取中原轴心。
二、顺道灭韩,去除侧背威胁。
三、威胁魏国合作,用为征赵后方。
四、暂与燕楚修好,但加强对楚防备。
五、中立齐国,避免其援助赵国。
接着,廷尉李斯报告了各国的重大动态,分析各国关系时说 :“去年秦国曾发兵助魏攻楚,所以除了设法与楚修好外,在秦攻击赵时,可邀魏共同阻楚攻秦。燕赵之间屡有战争,而燕王一向对秦友善,必要时请燕出兵,共同击赵。齐王最近有与赵国联盟的迹象,要设法阻止 。”
秦王政立即让大家讨论中立齐国的计策。
丞相王绾说 :“齐国目前政策不定,在抗秦与侍秦始皇传                      59·秦中间仿徨。假若强硬威胁,等于逼他走上与赵联合的道路,齐国多年没有战争,国力积蓄雄厚,要是与赵共同击秦,胜败难定 。”
国尉缭说 :“假若我们向齐国示弱,答应给予优厚的中立条件,齐国就会自恃强大,开出我们无法接受的条件,谈判不拢,反脸成仇,反而驱使它与赵联合。所以我们应该采取强硬态度,齐国升平日久,朝野上下都恐惧战争,这可先声夺人,吓得它自动提出中立的要求 。”
李斯提出折中意见 :“只是单独威胁利诱都有偏颇之处,最好是双管齐下,先派人示好,再以战争威胁,但两者都不宜过于明显,否则会引起齐国以能左右战局自重,也易引起赵国方面的注意。如何执行,则要请各位讨论,陛下圣裁 。”
秦王政这才点头微笑,指着坐在一旁的蒙武说:“蒙卿,寡人注意到你未发一言,想必是成竹在胸了。”
蒙武躬身答道 :“依臣所见,对齐无论是威胁或利诱,全都应在暗中进行,而且是择定对齐王有决定性影响力的人施行,目标不必多,择其一二即可 。”
秦王政击案大笑,他对李斯等人说 :“这才是箭不虚发,蒙武的意见与寡人暗合 !”
会后,秦王政命蒙武前往齐国,游说齐丞相后胜,要他见机行事,威胁利诱甚至是暗杀,务必要其就范。秦始皇传                      60·
他另指示李斯,提供一切后胜个人的有关资料给蒙武,而且给予他在齐国的必要帮助。
蒙武以秦国富商的身份来到齐国,通过间谍引见,认识了齐相后胜,后胜胆小贪婪,利诱和威胁使他很快就范,加上齐国太平日久,大多数人厌战,齐王又昏庸无能,相信秦国与之和平相处的决心,很快与秦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且承诺齐绝不与其他国家联合抗秦,绝不提供给其他国家攻击秦国的人力、物力。
中立了齐国,就等于解除了攻赵击楚的最大威胁。
十三年,秦军20万大军攻打赵国平阳,大获全胜,杀敌10万,伤敌不计其数,秦军士气大振,准备再接再厉,直取邯郸。赵国将领李牧以8万精兵大破秦军,使秦军元气大伤,秦王政并没有气馁,命军队作短暂的休整,同时使用离间计使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调回朝中。秦王政亲自到前线慰劳军队,重振士气,策划战略,桓齮率军再攻赵,一举歼敌10万,占领了五座城市。
与此同时,秦王政听说韩国有一人才韩非,就派兵向韩国进攻,韩国无力抵抗,又知道秦军此来的目的,只好让韩非入秦。
韩非到秦国后,向秦王政提出了兼并六国的计策,即首灭韩、赵、魏,以远交近攻破合纵,然后消灭各秦始皇传                      61·国统一天下。他集法家之大成的法、术、势的思想,均为秦王政所接受,并贯彻于施政之中。后来,韩非被李斯、赵高所陷害而入狱自杀,秦王政反诬韩王派韩非来秦阴谋作乱,发兵韩国,韩王请求归附秦国,作为秦国的臣属。就这样,秦王政毫不费力地兼并了韩国。
魏国妄想自保向秦国献纳土地,并应允与秦国合作。秦军把魏国所献的土地设置一个县,作为进攻赵国的一个主要基地,重兵驻守,并再度攻赵。
赵军大败,仅剩数万残军退守太行山区。消息传到邯郸,只会寻欢作乐的赵王,惊吓得差点儿从宝座上掉下来,赵国群臣更是束手无策。就在国家危急关头,李牧毛遂自荐,要求再次领兵作战。
秦国报捷请赏的军使不绝于途,魏、韩迫于形势,不得不派使者前来道贺。
对秦王政自己来说,以前秦军几乎每天都在国外攻城掠地,但那时的战争不是他在主导。这次不同,从构思、计划、监督执行,改正前方将领的错误,一直到后勤补给,兵员补充的督导,他莫不全程参与,而且居于主导地位。他发现战争本身是一种最富于刺激的游戏,他喜欢战争为他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
他喜欢听取战报,商议对策而致通宵不眠的气氛。他也喜欢听到战事暂时失利,沮丧后而奋发,对问题秦始皇传                      62·苦思后找到答案,终于决定挑战的那股兴奋。当然他最喜欢的是这份胜利的感觉,前方回报的军使,个个喜气洋洋,群臣朝贺,全都是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喜悦。
他巡行在道上,百姓高呼万岁,空城空巷夹道欢迎,不只是因为他是秦王——他们的统治者,而是因为他带来了胜利和光荣,他是英雄。
但就在秦王政的胜利沉醉犹有余味时,前线却传来了战败的消息。这次又是李牧以不到5万的兵力,击溃杨端和10万大军,杨端和已退到魏国境内。
赵王大喜,命李牧为大将军,沿太原汾水以北地区布防,抵御秦军。
秦王政有上次大败的经验,这次他表现得非常冷静,他真正体会到“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含义。但是他知道,李牧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只要李牧存在一天,秦想灭赵,不是容易的事,李牧两次以少胜多,打败了秦军,大长赵军士气,会使合纵抗秦很快变成事实,秦统一天下就遥遥无期了。所以要尽快除掉李牧,消灭赵国,以免中立国动摇,助秦的国家反戈。而且只要除掉李牧,灭赵犹如囊中取物。
但李牧目前不仅是赵王的御秦长城,也是赵国家喻户晓的神话英雄,甚至有些民众为他建立了生祠,日夜烧香,祝他长命百岁。
秦始皇传                      63·
这种情况下想用离间计除去他,一时很难办到。
经过反复思考,秦王政决定用兵及用反间计双管齐下。
赵国的上大夫御史郭开,善于心计,因陪赵王吃喝玩乐,随时都伴随君王,赵王对他言听计从,实权超过丞相。他在秦国间谍的利诱下,极力诽谤李牧,加上众臣认为李牧功大力谏加封。赵王再次中计,下诏命李牧交出兵权,回朝待封。李牧为了国家安危决定既不谋反,也不交兵权,仍驻守在边境线,等待赵王的醒悟。秦国间谍一计不成,派人到前线把李牧暗杀了。
李牧一死,赵军就失去了斗志,一战就走,未见胜负就大批投降。
秦王政十九年,秦军全部攻占了赵国东阳地区,抓获了赵王。率兵准备进攻燕国,军队驻扎在中山。秦王政来到邯郸,凡是他生活在赵国时曾与母亲有仇怨的,全部活埋。
赵国公子嘉带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前往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驻扎在上谷。
至此,各国都不敢有抗秦的言论,更不敢采取什么行动了,各自都为自己的国家安危担忧,希望与秦示好,能保全自己。
六国联合对抗强秦的合纵局面已不存在了,形成秦始皇传                      64·了连横局面,也就是说,六国从属于秦国,愿侍秦国。秦始皇传                      65·
第六章  君临天下
各国俯首称臣,并未满足秦王政的野心。他的目的在于统一天下,创建帝业。
燕国太子丹清楚秦王政的为人,在合纵抗秦被破之际,孤注一掷,派荆轲行刺秦王。太子丹派使者拜见秦王,表示愿意献出燕国的军事地图及秦国匿藏在燕国的逃将樊于期头颅。目的有两个:一是说明燕国真心称臣,二是要求秦国不再攻打燕国。
秦王政同意了,但给期限三个月。
三个月期限到了,武艺高超、胆识过人的荆轲带着樊于期的头颅和藏有浸毒的匕首的军事地图来拜见秦王,准备在秦王察看地图时用匕首刺死他。但由于外国使臣进见时不准携带兵器,而秦王政身佩长剑且武艺高强,荆轲功亏一篑,失败被擒,秦王下令肢解荆轲后,将其尸体巡行示众。
秦王政这次险些儿被刺杀,恼羞成怒,派王翦、辛胜率兵进攻燕国。燕军与自封代王的赵公子合力抗击,在蜀水西边与秦军激战。最后,秦军攻占了燕国蓟城,摘取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边逃跑,聚集辽东兵力,在那里称王。
秦王政二十二年春,秦将王贲率10万大军围攻秦始皇传                      66·魏国的大梁城。大梁的坚固天下闻名,再加上城内粮食一直屯积充裕,尚有10万精兵把守,曾有过围城两年不能攻克的记录。
王贲估计硬攻取胜的把握不大,仔细观察了城外的地形后,决定用水攻。他下令用6万名士兵挖掘大河的堤防,不到几天功夫,河堤挖通,泛滥的河水像万马奔腾,三面涌向大梁,数百里范围内的农村田园变成泽园,无数的生命和财产埋葬在水底。
大梁城内水深逾丈,民众都爬在屋顶上,而且水势还不断上涨,几十万居民无以为炊,这时候贫富不分,没几天全断了粮。
魏王含泪召开了会议,唯一能维持生存的地方,只有王宫了,地势高,楼台亭榭也高,但宫殿之间的连络都要靠舟艇了。
“臣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城内有10万精兵,囤有三年粮食,不发一箭,不折一兵,就这样投降 !”有位文官如此喊。
“10万精兵全站在屋顶上了,三年粮食也早喂了鱼虾,再过几天,大人恐怕像今天这样喊也喊不动了 !”一位武将取笑他。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差点儿要打起来,衣服湿了没得换,开完会后无处休息,家人都在屋顶上饿肚子,大家再也不管什么朝仪不朝仪!
秦始皇传                      67·
最后,还是魏王哽咽着下结论:
“寡人不德,罪及臣民,如今只有出城投降一条路了 !”
于是,魏王出降,魏国正式灭亡,秦尽收魏地。
在兼并魏国的同时,秦将李信及蒙恬率20万大军南进伐楚。
李信收平舆、蒙恬攻寝城,大破楚军。
李信又攻郢城、鄂城,一路势如破竹,便有了骄傲之意,他笑着对部下说 :“王将军曾言楚军强悍,依我看并不怎么样,这几个月来杀得都不过瘾,蒙将军仿佛也没打过硬仗,等我和他会师城父,直捣楚都,才教楚人知道我李信的厉害 。”
“将军不可太过轻敌,”一名部将说:“项燕所统率的楚军主力尚未赶到,否则会有一场恶战 。”
“楚军早被我们杀得闻风丧胆,百里之内都没有敌人影踪了 。”李信骑在马上哈哈大笑。
10万大军分作三路在崎岖的山路上艰苦地行进,远远已看见城父的城墙。
探骑回报,城父内的楚军早已撤走,城内百姓听说秦军来到,纷纷准备劳军。蒙恬部队的探骑已抵达城父,主力尚在60里以外。
“看吧,事先我就说过,我会比蒙恬先到的 !”李信得意地说。
秦始皇传                      68·
他和众部将下马,检视在山区中的部队。
“将军,部队今晚进城还是在城外扎营?”裨将前来请示 :“部分进城,部分在外扎营,警戒较容易些 。”
“今晚只派少数前站部队进城,要民众准备迎接事宜。行军多日,军容不整,楚国民众见了有损军誉,今晚在山区扎营,明日整顿好后,以入城式进城 。”
“那现在我就传令各部,就地筑壁宿营 。”裨将说完就要走。
可李信叫住他说 :“目前见不到敌踪,部队行军劳累,而且明天天一亮就要进城,筑壁之事就免了吧。”
按照秦军律,军队休息宿营,哪怕是几个小时,都要伐木筑壁,设置障碍物,以防敌人偷袭。
但是到了半夜,突然锣鼓喧天,号角声、喊杀声漫山遍野,不知杀出了多少楚军。秦军从睡梦中惊醒,展开一场混战,秦军完全失去指挥联络,天亮后所剩的已不到3万人,退据几个山头抵抗。
李信一开始还希望蒙恬来救,最后得到消息,蒙恬军也在30里外山隘路遇伏,但因秦军战斗力强,经过一天一夜的冲杀后,终于冲出包围来救。
楚军采取的战术是白昼包围休息,秦军被困在山顶上缺水,日晒雨淋苦不堪言。到了晚上,楚军又来冲杀一阵,天快亮时又撤走。
秦始皇传                      69·
这样缠战了三天三夜,山顶秦军只剩下1万多人。
蒙恬赶到来救的那个夜里,楚军突然撤走,似乎在这些群峰重叠的山区失踪了。
事后才知道,项燕所率的精兵不过5万人,他们是紧紧跟随在李信大军后面,三天三夜都未宿营,只是略作休息就又前进,最后李信部队快抵达时,他们早到几个小时,对这里的地理环境比李信他们熟悉多了。
蒙恬剩下不到7万人,李信率领的10万部队,只余几千人,损失近10万人。
当晚,李信自刎,留下血书 :“愧对主上和王翦将军 !”
此次失败,使秦王政大惊,随即请王翦将军率兵60万再攻楚,利用声东击西的办法,暗渡界河,直捣楚都昌平。昌平王战死,楚将项燕剔颈自杀,楚国宣告灭亡。
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率大军攻燕辽东,生俘燕王,押解咸阳,再回兵攻代,俘虏了代王。
王翦则乘胜追击,迅速出兵平定楚江南各地,并降服越君。
秦王政犒赏全国军民,各县赏赐牛羊美酒,军民共祝空前的胜利。
二十六年,齐王和丞相后胜突然从和平美梦中醒秦始皇传                      70·过来,张目环顾,六国中有五国变成了秦国的郡县,称王的就只剩下他孤家寡人了。
秦国这时也接连派出使者要他投降,他与群臣商议的结果,决定发兵防守边界,不再接纳秦国使者。
秦王政得到消息大为震怒,知道非用武力不可了。
他召来王贲和蒙恬,笑着说 :“两位将军的功劳将永留青史,寡人不必再加夸奖。现在齐国不战不降,依寡人的看法,灰尘留在席案上,拂去是轻而易举的事,但不去拂它,灰尘依然不会自动消失 。”
“大王之言甚对 !”两名小将异口同声说。
“王将军从燕南进军,蒙将军自楚北进军,谁先到临淄就号令全齐,并代寡人镇守齐地 。”秦王政的口吻似乎齐国已是囊中之物。
王贲率兵由燕南杀向临淄,一路上的地形易攻难守,而且齐国大军全守在四方的边境上。
蒙恬由楚北向临淄,除了地形不利攻击,还有一道人工长城一直由琅琊山直通泰山北边济水上,将临淄保护得非常严密,这是专对秦楚而设的。但蒙恬在大兵压境,势不可挡的同时,通过间谍游说、威胁及利诱齐丞相后胜,使后胜传令齐军不战而退。
两路大军在齐境内均无遇到很强的抵抗,仅碰到一些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反秦武装力量的骚扰,所以秦军长驱直入齐都临淄,将齐王和丞相后胜抓获,迁秦始皇传                      71·徙齐王于河内共地。后胜被斩首,后胜虽为秦国效劳,最后葬送了自己的祖国,却还是丢掉了自己的性命。秦王政最恨的是当叛徒的人,而且通过他的结局还可以警告世人:叛徒或者内奸最终不会有好下场的。
秦王政在十年之间,以他的雄才伟略,结束了自西周、春秋战国以来七八百年的割据局面,使中国的政局出现了第一次的统一。
秦王政刚刚兼并天下,召开会议说 :“前些时候韩王交出土地,奉献国王的印章,请求成为藩臣。不久就背弃了约定,与赵国、魏国联合起来背叛秦国,所以我兴兵讨伐,俘虏了韩国的国王。我以为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鼓了,赵王派他的丞相李牧来签订盟约,所以送回了他的作人质的儿子。不久赵国又毁约,在我国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兴兵讨伐,抓获了它的国王。赵国公子自立为代王,我又发兵消灭了他。魏王最初说好臣服秦国,不久与韩国、赵国阴谋袭击秦国,秦国军队前去讨伐,摧毁了魏国。荆国献纳青阳以西的土地,不久违约,进攻我国南部,所以我发兵讨伐,抓到了荆国国王,平定了荆地。燕王头昏脑乱,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荆轲做贼,秦国军队灭亡了他的国家。齐王采用后胜的计策,不让秦国使者进入齐国,打算兴兵作乱,我派军队俘虏了齐国国王,平定了齐地。我这微不足道的人,发兵诛暴讨乱,秦始皇传                      72·靠着祖先宗庙的威灵,六国国王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现在不改换名字,就不能颂扬建立的功业,流传后世。希望议一下帝王的称号 。”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都说 :“过去五帝管辖千里见方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之外的侯服、夷服,有的朝贡,有的不朝贡,天子不能控制。现在陛下调遣义军,诛暴讨贼,平定天下,四海之内,设置县,统一法令,这是从上古以来所没有过的,五帝也望尘莫及。我们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 ,泰皇,泰皇最高贵。我们冒死献上尊号 ,称王‘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朕’。”
秦王政说 :“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 ,叫作‘皇帝’。其他可照上述意见 。”然后下达命令说 :“我听说远古帝王有称号,我不采取这种做法。从此以后,我是始皇帝。子孙后人用数计算,从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袭无穷 。”
于是,秦王政改称为秦始皇帝,简称为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始皇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大臣之中都有着不同的意见。秦王政从历史中看到分封的弊病使得政权分散,造成割据,结果促成战争不息,秦始皇传                      73·认为立诸侯如同树兵,所以同意李斯的意见,决定建立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首先,树立最高统治者的绝对权威,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第二,健全中央集权组织。皇帝之下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三公”分管(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分为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太尉,为武官之长,掌管全国的军事。御史大夫,辅佐丞相,掌管图籍、奏章,监察各级官吏。
“三公”之下设有“九卿 ”,“九卿”是具体掌管各方面事务的官吏。
三公九卿对皇帝直接负责,皇帝对重大事务做最后的裁决。这就确立了皇帝一人大权在握,突出了中央集权制的特点。
第三,健全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健全、推行地方的郡、县两级制的政权机构。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来由于疆域的不断扩大和开发,以及郡制的调整,又增加了一些郡。
郡设郡守、郡尉、监尉史。
郡守为一郡的最高长官,总管一郡的政务。
郡尉:掌管一郡的军队。
监尉史:负责督察一郡的官吏和百姓。
秦始皇传                      74·
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亭、里。
由中央到郡县的政权机构中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实行俸禄制。皇帝的权威可以直达地方,从上到下对全国进行统治。
第四,加强军队建设。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军队分为步兵和水兵两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掌握在皇帝手中。
第五,统一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各种法律,用以维护等级制度和秩序。在刑罚方面,以重刑为主。
第六,用“终始五德说”确立秦的正统地位和神化皇权。向臣民灌输皇权神授的神秘观念,为了神化其政权,秦始皇还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其目的是说明他的政权建立是得到了天神地后的帮助和承认。在泰山上设坛祭天,以报天助之功叫“封 ”,在泰山下小丘梁父进行祭祀以示报地之功,叫做“禅 ”,以此表明秦的政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至此,秦始皇从军事、政治、思想三方面真正彻底实行了统一天下,惟皇独尊的局面,同时,也为他以后的专制、暴虐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传                      75·
第七章  南征北伐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而匈奴在北部的势力仍然是对秦政权的严重威胁。在北部蒙古高原的匈奴人 ,称之为“胡人”。自战国以来趁中原各诸侯国纷争之际,不断进行侵扰抢掠,并占据了秦北部河套地区,距秦都咸阳并不遥远。所以当时民间流传着“亡秦者胡也”的说法,使秦始皇十分震怒:以前是因为中国忙于内战,对异族侵略总是容忍敷衍,甚至有些君王引胡人来威胁邻国,所以让胡人胡作非为,边境人民受尽蹂躏。现在天下统一,他赢政绝不再忽视这件事,他要将胡人赶回去,赶到漠北水草之地!
秦始皇决定自己带领蒙恬及九原郡郡守任嚣巡视北边,了解胡人的活动情况、地理环境,拟定作战计划,以便尽快解决匈奴为患的问题。
于是,秦始皇由6000虎贲军和6000郡卒护卫着巡视北方边境。
秦始皇不辞辛劳,由熟悉环境的九原郡郡守任嚣带领着,沿着德水边行进。一路上听到了很多诉说匈奴不久前入侵的惨状。沿河边没有城市,只有一些村落,大者有上千户人家,小者只有数十户。这些人家秦始皇传                      76·都以土砖筑墙,构成壁垒,一旦有匈奴入侵,相互示警,小村庄的人全部退入大寨。既是为了保命,也是为了协力抵抗。尤其是青年男女,个个奋勇杀敌,他们最怕的就是被匈奴掳走。一旦被掳走,就归俘虏他们的人所拥有。男的做奴隶,女的则做婢女或是充当妻妾,主人玩厌时可互相交换或是买卖。有时也可以由家属筹钱集体赎回,但这些回来的人,多半是精神错乱,即使是精神正常者,身心上的创伤,一辈子也复原不了。
匈奴每攻破一个村落,都用很残酷的做法:年老病弱者全部杀光,10岁以下的儿童一个不留,年轻力壮的男女全部带走,撤退时帮他们背负掠夺的物品。
经过一路上与地方父老交谈的结果,始皇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糟。
九原郡人口稀少,能征集的兵力就更少了,匈奴入侵,只能是集中在城内困守,根本谈不上驱敌。偶尔数县联合起来,驱逐一些小股入侵的匈奴,就算是大功一件,向朝廷报捷,朝中上下都会庆贺。其实所报的斩敌首级数,全是用被匈奴杀掉的百姓的头颅来充数。更有少数不肖士兵,竟杀害百姓,以首级领功。
始皇听到这些恶劣的事实,忍不住对任嚣说 :“任卿刚上任不久,这些劣迹不能算在你头上,但你得多费点心思。旧赵良将李牧镇守雁门关时,情形和秦始皇传                      77·这里类似,但他能大破匈奴10余万骑,其后10多年间,匈奴都不敢靠近赵的边城 。”
“臣愿尽力而为 !”任嚣俯身说 :“其实,如果陛下恩准臣说实话,不以为是臣进谣言,诽谤历代前任,臣敢说真实情形比地方父老所说的更可怕 !”
“什么 ?”始皇差点惊跳起来:“你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说错了朕也绝不怪你 。”
“河南一带,偏僻荒凉,内地人都不肯迁移到此,造成人口稀少、兵力薄弱。以往匈奴每年春秋两季按时南下牧马,也有留下过冬的。后来看到九原郡本身无力逐退,匈奴部落就越来越胆大,就此定居下来,以抢掠秦人家畜为生。匈奴人数越来越多,地方政府只能闭关自守,不敢闻问,百姓求生无门,竭力抵抗的,全遭杀害,最后只得自行筹钱向匈奴示好,并按时缴纳赋税,再过若干年,河南恐怕不再是大秦的土地了 !”
始皇一开始感到震怒,继而沉吟,然后转向蒙恬说 :“蒙将军,将此事谨记,回咸阳后我们要好好商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
“是,陛下,臣一路上都在思索对策 !”蒙恬恭敬地回答。
“可想出什么对策了 ?”始皇欣喜地问。
“大致的构想有了,执行细节还待众臣商议,由秦始皇传                      78·陛下圣裁 。”
“说出来听听,说错了不要紧 。”
“依臣的想法,事情要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地方政府应实施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的策略。散居的民众应纳入大寨,男女老幼都接受军事训练,并以行伍编组。平时各行其业,战时各自有任务。一旦有惊,牛羊家畜应赶入大寨,农作物提早收割,来不及割的或纳入的财物彻底销毁,不让敌人得到丝毫。匈奴被迫攻坚,则可视入侵敌人的多少强弱,集合数寨、数县力量加以围歼或集中郡力量予以歼灭或驱逐。这是以前李牧对付匈奴的方法 。”
“好 !”始皇不断点头 :“任卿,你看如何?”
“蒙将军此计甚妙,只是对已盘据在河南之地的匈奴及大股入侵的敌人,犹嫌消极保守 。”任嚣委婉地提出异议。
“这本来就是暂时求得自保的做法 ”,蒙恬笑着说 :“积极之法还靠第二部分策略。要想彻底解决胡患,为千万年子孙作长远打算,朝廷必须调动大量兵力扫荡河南之地,然后以河为塞连接原燕、赵、魏所筑长城,阻挡匈奴骑兵。最要紧是沿河实边,将内地黔首移来,一来可以开垦,将荒漠变良田,二来可以担任边境防卫,匈奴入侵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如进无人之境 !”
秦始皇传                      79·
“好 !”始皇一开始兴奋,继而沉思 :“调动大军扫荡不成问题,但移民实边及修筑长城耗费太大!”
“不如此又不能长久彻底解决胡患 !”蒙恬意气风发地说。
“蒙将军计划可行 !”始皇好大喜功的本性经蒙恬一刺激,又全部显露出来 :“细节待回咸阳后召开廷议讨论 。”
始皇不再说话,眼望着德水如带,群峰重叠,心潮膨湃:沿岸土地肥沃,可已经全部荒废,极目看去,视线内看不到人烟。幸好胡人都是游牧,不惯久居一地耕种,否则这么多年的疏于经营,早把这块美地变成了匈奴国,而中原尚不知道,若为千秋万代的子孙着想,使百姓安居乐业,我们这一代再艰难也要筑起万里长城!
车马前行至一约有千来户人家的大寨时,正遇上大约三四万匈奴围攻大寨,蒙恬及虎贲军的都尉建议在匈奴发现他们之前转移,任嚣建议始皇由虎贲军护卫回程,他自己愿率6000郡卒前去救援。
始皇沉着冷静,笑着对蒙恬说 :“朕有保护子民的责任,如果望胡人而逃,将来无面目见天下百姓。蒙将军,朕不想躲让,又要顾及安全,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
“臣愿率6000虎贲军攻敌,任郡守带领60秦始皇传                      80·00郡卒在此处高地布阵保护陛下 。”
“攻敌是我的责任 !”任嚣急着争辩。
“不要争了,”始皇仍然面带微笑:“朕看这样吧,步兵留下,由郡尉指挥保护朕,其余郡骑和虎贲军由你们两个分别带去攻敌 !”
任嚣和蒙恬各带4000骑兵向敌人杀去,漫天的灰沙中,只听到战鼓雷鸣,胡笳声呜呜,各色的旌旗飘动,先是强弩劲弓发射的利箭,像飞蝗似的“唰”、“唰”作响,接着是短兵相接的杀声、呐喊声、兵器相碰的声音夹杂一起。
交战不到半小时,突然一种极凄厉的声音响起,胡人四面八方一哄而散,秦军不知追击哪一股才好。原来是个别胡人认识虎贲军的标志和旗帜,以为皇帝在附近,就一定有大部队埋伏,所以就赶紧撤退了。
秦始皇亲眼看见匈奴马快,备马多,又是轻装,片刻之间,几万人撤得干干净净,伤者全带走了,留下的只是人、马的尸体。他感觉当地的郡卒奈何不了胡人是可以理解的。他也知道彻底清除胡人的残害势在必行。
一回到咸阳,秦始皇不顾旅途辛苦,立即着手于制定驱逐并防止匈奴再度入侵的计划。
经过反复讨论和商定,最后决定实施以下三个措施:
秦始皇传                      81·
一、用30万以骑兵为主的兵力扫荡河南地区的胡人,以消灭胡人的有生力量为主,不拘一城一地的得失。再配合运用民间的全民皆兵和坚壁清野策略,拘束胡人的流窜,将胡人赶出河南。
二、将胡人逐出河南之地以后,以河为堑,在河北面将原有的燕赵所筑长城连接起来,由燕地辽东渤海边以至秦地临洮,筑成一道长城,以阻挡胡人骑兵。并将前置部队派至阳山,设立烽火台及巡骑,侦察胡人行动,小股加以阻挡歼灭,大股则向后传达警讯,并设法阻敌,使守备部队有充裕时间准备。
三、有计划地移民,充实边境。
秦王政三十二年,秦始皇出巡北方回来后不久,即命蒙恬领兵30万进攻河南,几个月的时间就将匈奴赶到河南境外。始皇又命蒙恬渡河攻取高阙及北假,将胡人赶到阳山以北,在那一带建立前哨阵地,监视敌踪屏障后方。并自榆中沿着河水一直到阴山,划为44县,县城就建在河边,作为堵塞边境之用。
同时,下令全国司法体系,有罪者尽量不判监禁而判死刑,然后减罚一等改成发落边境,终身不得归。受罚者因免死,全都乐意前往边疆开垦,国家也因此增加了移民实边的来源,内地监狱人满为患的状况也得到疏解,可谓一举三得。
就在蒙恬完成扫荡河南匈奴任务,监督修筑长城,秦始皇传                      82·始皇刚喘了口气,心情稍微放松时,南方又传来惊讯。
原来,当年王翦灭楚后,挟着胜战余威,收服南越等地,设会稽郡后就班师回朝,而由屠睢率领以秦军为骨干,加上楚国降军和地方部队的30万军队继续南下,顺利地征服了东瓯和闽越,将两地合设为闽中郡,但进行到五岭(大庾、始安、临贺、揭扬、桂阳),因运粮困难屡进屡退,始终不能击败南越及西瓯部队,对峙达三年之久。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