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第一部性科学教育小说:中国式性家教

张景然(现代)
中国第一部性科学教育小说:中国式性家教
  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性教育的小说——融文学元素与科学性于一炉的小说。 性是美丽纯洁的,那么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过程,应该避免刻板的说教,而应自然些、美丽些、柔性些、多用真情,多用熏陶。 本书中的主人翁是贾平凹《废都》里面人物的延续,增加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并引人思考,发人深思;同时书中的性教育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填补了该题材歌曲创作内容的空白。 作为家长,现在也许正在为青春期孩子的性忧心忡忡而又束手无策;作为青春期孩子,你也许正在为自己的性而激动、困惑和烦恼,那么都不妨来读一读本书吧!
> 周总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
周总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
  作为一个大国总理,周恩来十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除了高瞻远瞩地将性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大措施之外,与他本人在南开求学的青少年时代接受过性教育有关。“他在青年时代学到的科学性知识使自己受益终生。周恩来总理健康的人格、高尚完美的精神情操,本身就是对性教育重要意义的佐证。”(吴阶平语)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周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
  “青年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很重要……现在封建思想在这方面的影响还很大,把来月经叫‘倒霉’,怀孕害羞,说到生殖器官、性的问题就脸红,在小学、中学应当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1963年,周总理在全国卫生科技规划会议期间,还对医务工作者说:
  “一定要把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健康,促进正常发育。”
  吴阶平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1964年7月底,周恩来总理在向首都大专学校毕业生做报告时,谈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和普及性科学的必要,并语重心长地以自己的切身体会现身说法……记得1973年4月13日,周恩来派我到北京市教育局了解性教育开展情况。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时仅有的一本关于性知识的教科书,发给学生时,里面有关性器官的插图全被撕掉了。原因是一个男生手指着插图冲着女生嘿嘿傻笑,女生生气跑掉了。于是就有了撕掉全部插图的决定。我将这一情况向周恩来汇报,他的态度是:这点小事算得了什么?不要因噎废食嘛!”
  周总理关心青少年性教育是一抓到底的,几十年如一日,感人至深。
  1973年他在病中,还说:
  “青年懂得生理卫生知识很重要。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到了青春发育期,随着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态上、生理上会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现象,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变化,会要求得到有关知识。这个问题是不该回避的,试图回避,不但会使之神秘化,有时还有不良的后果。”
  周总理不仅对性教育十分重视,而且还做出具体要求,指出在卫生教材上,不仅要有性教育这一章,还要求在讲课时要有大幅彩色男女性器官的挂图,便于形象说明。
  直到1975年,周总理在病危时,还一再嘱咐:一定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
  周总理关于对青少年性教育的话入情入理,深刻具体,今日重温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张景然)
  性是美丽而圣洁的。在佛经中,把女性的性器官喻为“莲花”,谓之“莲花部”;同时,把男性的阴茎喻为“金刚”,谓之“金刚部”。把男女的交合谓之曰:“金刚部入莲花部”。多么美丽的比喻啊!
  孟子云:“食色,性也。”古代的圣人都把饮食与性相提并论了,而且均称之为人的本性,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扬“食”而抑“色”呢!
  饮食之美,在于色味形,性之美则在于“云雨”之甘霖、玉露,也在于“莲花”之清纯圣洁,“金刚”之雄健伟岸。
  既然性是美丽而圣洁的,那么对孩子的性教育应该是一个美丽的过程:不应该是刻板的说教,或缺乏感情色彩的照本宣科,而应该自然些、美丽些、柔性些,多用真情,多用熏陶。
  可是,我们的家长对幼儿、儿童和处于青春期中的孩子的性教育却充满了迷惘、懵懂、无知和悲情。基于此,我写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性教育的小说——融文学元素与科学性于一炉的小说,名之曰:《中国式性家教·青春期版》,并为其首创主题歌:《性是纯洁的花》。
  既然性美丽如花,清纯的百合也好,多刺的玫瑰也好,那就应多承受斜风细雨,阳光雨露,而少一些无知的暴风雨吧!  (张景然)
  我原来并不认识景然兄,是他在一个朋友处看到我为《“性”灾乐祸》写的序而引发了结识我的兴趣。《“性”灾乐祸》是海天出版社出版,景然兄的《中国式性家教》也将要在海天出版社出版,而我们都是东北人工作在深圳,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景然兄是知名的作家和编辑,他早在80年代初主编的《妇女百科全书》销量达数百万册,是较早涉足性与保健题材的作家之一。近年来,性病及艾滋病泛滥、少女怀孕率增加等社
  会问题不断涌现,让景然兄寝食不安。他以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高度责任感对性的社会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结论是对儿童和青春期孩子进行性教育迫在眉睫,而难点是性教育模式的改进。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自己编写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性教育丛书。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他丛书的第一部《中国式性家教》终于问世。
  《中国式性家教》有几点创新:一是名称和理念的创新,性家教一词已经将性教育与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等同,不再视为洪水猛兽,而视为科学,所以可以有家教辅导;二是写作方法的创新,这是我国第一部性教育小说,主人翁是著名作家贾平凹《废都》里面人物的延续,增加了趣味性与可读性,并引人思考,发人深思;三是道德、知识和人性有机结合,重点突出了社会责任,提供的性知识准确,教育符合人性,达到了一定高度;四是书中的性教育歌曲令人耳目一新,填补了该题材歌曲创作内容的空白,性教育有了歌曲。我不想说得过多,但我预见该书将引起波澜,为中国的性教育注入活力。
  我们第一次会面是在性吧(深圳市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教育基地),我们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他对性吧内毕加索、达利和德尔沃三位大师的绘画慢慢地产生了兴趣。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他正为该书选择插图,这些画正符合他的需要。既然景然兄如此厚爱,我只有欣然接受了。他又提出为该书写个序,我说他是知名作家和编辑,这样做不太合适,但他还是再三恳求,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是为序。
  陶林
  陶林:
  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兼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和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
  深圳市性学会会长
  深圳市医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深圳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 引言一:庄生与家长对话
引言一:庄生与家长对话
  本书的男主人公之一庄生——作家、性科学工作者,除了经常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有关性的文章之外,他还对中国式性家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若干年以来,为了中国式性家教,他与若干名家长进行过若干次深刻而坦诚的对话。
  下面是他与家长若干次对话的部分节录——
  一
  家长(吃惊并好奇状):
  您不是叫庄之蝶吗?怎么又叫庄生了?
  庄生(坦然而真诚地):
  在贾平凹笔下我姓庄名之蝶,是一个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不太好的作家,在张景然笔下我叫庄生,除了写作之外,我还和朋友们一起对中国式性家教进行探讨和研究。
  家长(脸上仍带有好奇的表情):
  那好。我们谈谈性教育。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母一般不与孩子谈论有关性的问题,一些家庭直到孩子谈婚论嫁的时候,才会蜻蜓点水式地给出一点“指导”,而另一些家庭连一点“指导”都没有。在绝大多数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从不谈性,其原因是什么?
  庄生:
  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的性观念和性态度造成的。
  具体说来,一些家长认为父母与孩子谈性问题太尴尬,故而避而不谈;一些家长认为还是让孩子“单纯”一点好,他们唯恐把孩子身上的性唤醒了,故而故意不谈;而另有一些家长自己对性和性知识也懵懂无知,没法与孩子进行交谈。
  这部分家长,首先要改变性观念和性态度。
  家长(不解状):
  什么是性观念和性态度?
  庄生:
  通俗地说,性观念就是一个人对性的整体看法,它是长时间逐渐形成的;而性态度则是一个人对性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态度,是受性观念制约的。
  家长(刨根问底):
  请举例说明。
  庄生(不厌其烦状):
  如果一个女人认为性是圣洁而美丽的,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神圣的礼物,她就不会觉得与孩子谈性是不好意思的事儿,她就会认为青春期男孩子的遗精和女孩子的月经是正常的身体发育,与孩子谈遗精或月经是一件极正常的事。
  如果一个女人认为性是可耻的、下流的,她就会说“所有的男人都是动物”,她就会说男孩子遗精是“不学好”,她就会说女孩子月经是“倒霉”,等等,不一而足。
  家长(真诚状):
  谢谢!
  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二
  家长(不理解状):
  现在的孩子已经够忙了,够累了,正课的学习都唯恐不及,为什么还要学习性知识,没事找事呢?
  庄生(苦笑了一下,然后仍耐心地):
  正课应该学习,数理化、语文、外语都应该学习,那么为什么性知识就不应该学习呢?
  庄生(略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家长,继续):
  我们每一个家长都知道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业,有的家长怕孩子在课堂学得不够,又找课外辅导班,但不知道人类一切知识都是为了助长人的生命,造就生命的幸福,而正确的性知识和行为是人类幸福的基础之一。
  孩子学习正科是为未来打基础,孩子学习性知识同样是为未来打基础。家长和老师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难道我们就心甘情愿地让孩子输在性的起跑线上吗?
  家长(不解状):
  有那么严重吗?
  庄生(控制了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没有性的问题。不是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没有遇到过性这个问题,只是有些家长粗心大意,有些家长故意不往这方面想罢了。
  孩子遇到了性问题,他们无处学习(是指父母与老师处),无法理解这个问题。别的不说,单说懵懂状态下的性冲动,受到压抑,又得不到来自父母方面的正确引导,可能造成心理障碍,可能是一个隐患,可能会消极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孩子长大之后,甚至可能造成悲剧。这方面的教训还少吗!
  事实证明,学业的优秀并不能自动地解决性这个问题。
  三
  家长(虚心探讨状):
  性应该是无师自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您说对吗?
  庄生(斩钉截铁地):
  我们认为,所谓“孩子大了自然会明白”“我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等等以为孩子会“无师自通”的想法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做父母的,已经在黑暗中摸索了许多年,个中滋味每个人都不相同,难道还想让我们的孩子继续在黑暗中摸索吗?
  庄生(加重了语气):
  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报刊、书籍、电影、电视和网络上的性信息比家长青春期时代增加了太多,而孩子的青春期比家长的青春期又提前了许多。这样,在你认为没有问题的阶段,你那性生理早熟的孩子已经面对着性教育滞后带给他(她)的困惑与不安,甚至已经品尝了人生的苦果。
  “无师自通”是自欺欺人的。世上的任何知识,包括性知识都是学而知之。近些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由于得不到家长和学校的健康的性教育,为数不少的孩子转而向街头书报摊、互联网或其他媒体或对性知识知之不多的同伴寻求答案。这方面的教训是惨痛的。
  四
  家长(虚心求教状):
  我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我知道我应该回答孩子们有关性的问题,但是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使用什么字眼,怎样才不会切断日后继续交流的通道,什么时间跟孩子谈性问题最
  适当。
  庄生(认真地):
  如果你在回答有关生育和性问题时,采取公开和坦白的态度,你就不会切断继续交流的通道。告诉你的孩子,只要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来询问。
  如果父母在讨论性问题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孩子们将来一定会依照父母的榜样,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如果父母对性问题采取拘束或厌恶的态度,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到,日后如有他们关心的问题,就不愿跟你讨论了。
  庄生(沉默了一会):
  不过,你也不能做得太过分,不要一坐下来吃晚餐就提出性问题,表示你很“开明”。你要做的,只是坦诚地回答问题,不是从头至尾给孩子们上一课。如果孩子们没有兴趣,不要勉强他们讨论性问题。
  使用的字眼必须明白、易懂,不要含糊其词。阴茎、阴道、卵巢和子宫等生物学上的名词,要比“下面的东西”或“那个地方”好得多。如果你用轻松的方式坦白说出来,避免任何猥亵或下流的暗示,你的孩子一定会比较容易了解你告诉他的性知识,以后有问题还会来问你,同时也不会受到过度的刺激。
  同时,你也应该毫不迟疑地告诉孩子,有些人使用了你认为“很脏”的字眼儿,来描写身体的某些部分和性功能。如果你对孩子说:“我相信你听到过一些脏字眼儿,对不对?”他们可能会说出听到过的一些脏字。你可以澄清这些字眼儿的意义,同时让孩子知道,你对这些字眼儿的感想。
  什么时候跟孩子们讨论性问题最适当?许多性问题治疗专家、心理专家和儿童教育家都认为,最适当的时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提出问题的时候。回答的范围,要以孩子想知道的部分为限。不过,做父母的必须要听清楚孩子的问题以后再回答,这是很重要的。
> 引言二:庄生与学生对话
引言二:庄生与学生对话
  一段时间以来,庄生为了《中国式性家教·青春期版》一书,不仅与家长进行了对话,而且还与若干名中学生进行了若干次坦诚对话。
  下面是他与学生若干次对话的部分节录——
  一
  庄生(开诚布公地):
  你认为《中国式性家教·青春期版》一书,学生可以看吗?
  学生(不解状):
  既然是“中国式性家教”,不论是儿童期版或青春期版,都应该是给家长看的,为什么还要问学生可不可以看呢?
  庄生(坦诚而真挚地):
  我认为《中国式性家教·青春期版》不仅家长应该看,学生也可以看,理由主要有二:
  其一,有关青春期性教育,家长应该了解,作为被教育对象的孩子——学生也应该了解;性的健康教育应该是透明的,既然传授的是科学知识,就无须遮遮掩掩。能够做到父子与母女共读,那才是值得称道的。
  其二,作为青春期的孩子——10岁至20岁的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国式性家教》中了解到有关青春期的翔实的深入浅出的性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了解到自己父辈青春期时的性懵懂、性困惑、性无知,从而更理解自己的父母。
  二
  学生(崇拜有加):
  庄老师,作为作家您是我崇拜的偶像,作为性科学工作者,我对您充满深深的敬意。感谢您对我们青少年的关心。
  我想向您请教的是:性与青春期有什么关系。
  庄生(谦和状):
  性对青少年而言,首先涉及到他们的自我认识。青少年要了解自身性生理、性心理的特征与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充分地了解身体和心理在青春期的急剧变化,才有可能去面对和协调变化带来的冲突,而不至于出现强烈的焦虑与不安。
  其次,性体现在两性关系中,与异性的交往是达到青春期心理成熟的必要条件之一。异性是一面镜子,通过互动,青少年来确立和发展自己的性别意识,丰富对自我的认识。但遗憾的是,繁重的学业很大程度上剥夺了青少年互相交往的权利,异性之间的交往更是缺乏,这是令人忧虑的现实存在。所以学校应广泛开展各种活动,鼓励青少年互相交流,对青少年来说,这比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学生(欣喜有加):
  这么说,您不反对我们早恋?
  庄生(仍保持谦和状):
  先更正一点,异性同学间的好感,乃至于相互牵手和拥吻,不应该叫早恋,而应该叫青春期恋爱。它是青春期的必然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但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引导。
  三
  庄生(平和状):
  现在社会上很关注青春期性教育,你作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是不是觉得需要性教育?
  学生(毫不犹豫地):
  当然需要。
  庄生:
  为什么?
  学生:
  因为我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期阶段,也就是所说的青春期,有很多困惑和苦恼,很需要这方面的知识。正规渠道不讲,大家也能接触到这些东西。现在上网这么方便,地摊上和书店里讲性的书也很多,越不知道越想看,越急于了解。
  其实,开始的时候也就是想知道性(他指的是两性行为)是怎么一回儿事。
  庄生(紧追不舍):
  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一时语塞):
  ……
  庄生(笑):
  好,不谈这个问题。你能说一下你自己性知识的来源吗?
  学生:
  可以。主要来源于书报、父母、老师和网络。
  庄生(还是紧追不舍):
  各占多少比例?
  学生(沉思了一会儿):
  书报占10%,老师占5%,母亲占3%,父亲占1%,其余的全部来自网上,大约占80%以上。
  庄生(沉吟无语):
  ……
> 庄生与阿刚和他的姐弟们
庄生与阿刚和他的姐弟们
  像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流入江河一样,人们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深圳人语
  毕加索:《梦》
  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画作之一。躺在红椅子上的少女正做着甜美的梦:双手自然地搭在双腿之间,似乎在暗示什么,而左侧内衣宽松下滑致使乳房半裸,刚好露出乳头,好似出生的太阳,像诗一样含蓄而美丽。一条黑色的直线将少女的面部分为上下两边,这一神来之笔不但表现出少女鼻梁高而直的轮廓,而且浅粉色的上半边脸部外形类似男性的阳具,收紧的小口略带动感,暗示梦境与性有关。这一隐含的图形最完美地诠释了弗洛伊德有关力比多和无意识的理论。(陶林)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人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的来自首都北京,有的来自国际大都市上海,有的来自塞外的哈尔滨、长春,也有的来自江南水乡,还有的来自西北山区……人们操着不同的乡音,有着各异的经历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大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改变命运,来到了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之都——深圳。
  ——像磁石吸铁;
  ——像百川汇海。
  庄生是7年前只身一人从陕西道教圣地楼观台来到深圳的。当初在西京时的几个红颜知己阿灿、唐宛儿和柳月,还有江希眠老婆,也先后来到深圳。庄生在深圳又结识了一个年轻而有魅力的女记者梦蝶——他的另一个红颜知己。
  他们一晃儿在深圳已经度过了五六年、六七年时光。
  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之城、亮丽的欲望之都,庄生和他的红颜知己们一起演绎了很多与性有关的故事——20世纪末21世纪初深圳人的,也是中国人的性故事。
  庄生与他的红颜知己的性故事,在《新都书系》的其他几本书中,如《美人不赠春药》《巫山无云雨》《庄生梦蝶》等都有或繁或简的介绍与描写,在本书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庄生,原名庄之蝶,那是他在西京古城里响当当的姓名,一个知名作家——一个风流作家——一个纵欲无度的作家的姓名。那个姓名曾给他带来数不清的荣誉与光环,也给他带来无穷的烦恼与耻辱。
  他非常痛恨那个叫“庄之蝶”的姓名,因为那个姓名已经被烙上了一个红色的“十”字——酷似一个失贞女人耻辱的标志。
  在古城西京乃至全中国,只要一提起曾经名噪一时的著名作家庄之蝶,在人们的头脑中,尤其是在一些权贵的头脑中就自觉不自觉地浮现出《金瓶梅》一书中的淫棍西门庆来。
  中国有句成语:名正言顺。名若不正其“言”又岂能有顺哉?
  到了深圳,心有灵犀的著名作家毅然决然地“枪毙”了庄之蝶,改名而未改姓,叫“庄生”。
  ——庄之蝶死了!
  ——庄生诞生了。
  在深圳这些年里,过去的庄之蝶而现在叫庄生的作家早已经改邪归正了。在他的作品里再也看不到那些与国情不符的赤裸裸的性描写了,他甚至痛恨那些以性描写著称的“美女作家”和“美男作家”了。
  庄生现在不仅是一个声名远播海内外的作家,而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性科学工作者,他曾多次对读者说,他要把他的余生献给性科学,为21世纪的中国人的性健康进行不懈的研究与探索。
  这不,他的一个研究专题就是:中国式性家教。
  为此,他结交了不少像阿刚一样的好朋友。
  与庄生住在同一个社区的一位擅长写川西北民俗和风情的自由撰稿人阿刚,来自川西北的一个不知名的偏僻的小山村。
  阿刚今年已经40多岁了,来深圳已经十三四年了。他从北京一所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最初,他先是在一所中学任教,讲授语文;后来去一家新创刊的杂志社当编辑,一干就是5年;再后来,当上了副总编辑后,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辞职做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现在的他,在深圳也比较有名气了。
  他说,大山是封闭的,当初他离开山区去北京读书,就是要走出封闭的大山;后来他告别北京来到深圳,也是因为喜欢深圳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
  他说,他喜欢自由,喜欢鸟儿在天空中飞翔的感觉,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感觉。
  阿刚来深圳的两年后结婚,妻子来自四季如春的昆明,毕业于云南大学,一个风风火火而又乖巧的女孩子,现在是一家外企公司的白领,姓白名云。
下一页 尾页 共1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