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知识百科

_54 佚名(现代)
 
漫话香槟
  传说玛丽莲·梦露喜欢用香槟酒洗澡,还有人说海明威在巴黎里茨饭店下榻时,每天早餐都要喝掉两瓶香槟。至于那些富有的品酒行家,更是不惜为一瓶上品香槟而一掷千金。
  如今香槟酒已经成了全世界无可替代的节庆标志,可以说无一日无人不在痛饮香槟,或是为了条约签订,或是为了婴儿诞生,或是为了庆贺生日,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活。
  尽管与香槟类似的汽酒种类繁多,但只有产自法国香槟地区的才是正宗。这个地区位于巴黎东北150公里处,占地35155公顷,遍布陡峭的山丘和狭小的平原,平原上河网密布。每年这里出产2.7亿瓶香槟酒,收入达150亿法郎。
  这里的小村庄个个干净而气派,处处可见富裕的葡萄种植者居住的豪宅。要知道单是这儿的土地,每公顷就至少值200万法郎。他们成功的秘诀埋在30米深的地下,在那些石灰岩中凿出的巨大地道里。制酒商们在那里经过几个世纪的摸索,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酿酒工艺,从而把一种并不起眼的白葡萄酒点化成了举世闻名的酒中仙品。
  “从前,香槟酒作为一种天然白葡萄酒,并不很好喝。”在一家著名香槟酒公司当了50多年存酒师的阿尔弗雷德·西蒙说,“它略带一点儿酸味,口感不佳。后来,是独特的香槟酒酿造法彻底改变了它。”
  香槟地区产的白葡萄酒总爱冒气泡,这长期被看做是一种缺陷,因为有时存酒的酒桶会因此而爆炸。有意思的是,最先在17世纪制成香槟型汽酒的,是英国人。当时英国的玻璃制造工艺远比法国先进,所以能造出更为坚固结实的酒瓶来。这一点很重要,否则的话就不会有香槟酒的今天了。因为这种酒要经历两次发酵过程:第一次是从压榨机流入酒桶后进行的,第二次则是在灌入酒瓶中约一年半后开始的。英国人从香槟地区买回散装的白葡萄酒,在装瓶时加入糖以加快第二次发酵过程,这次发酵会使酒中冒出气泡。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知道他们的酒瓶相当结实,不会爆炸。
  对香槟制造者来说,酒瓶爆炸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酒在瓶中发酵时,产生的压力甚至会超过一辆小汽车的轮胎所能承受的压力。1700年,法国人试图效法英国人的香槟酿造法,但他们的酒瓶还不够坚固,以致爆炸事件时有发生,有时连整副瓶架都在一串啪啪声中炸得粉碎。为此香槟酒背上了“魔鬼酒”的恶名。酒商们不得不用巨大的瓶塞塞住瓶口,并用铁丝封口把瓶塞牢牢套住。
  现在的酒瓶可以很幸运地抵挡住酒液发酵的强大压力了,但也总有一些倒霉的家伙拿着一只温热的酒瓶随意乱晃,从而把瓶塞崩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万一打中了人,就会造成很严重的伤害。
  香槟酒真正变得尊贵起来是在18世纪初。那时凡尔赛宫经常举行盛大宴会,为国王祝酒时人们必用香槟,特别是在圣诞节等重大节日。从那时起人们开始习惯于用香槟酒欢快的气泡来迎接新年,45%的香槟都是在10月至12月这段时间被痛饮掉的。
  自19世纪初开始,香槟酒渐渐名满欧洲。这多亏了精明的酒商们,几年前他们就把这种酒介绍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宫中,俄国人很快迷上了这种举世无双的佳酿。各大香槟酒商纷纷雇用胆大的旅行推销员,让他们报告国外的重要动态。“女沙皇就快生孩子了。”1806年寡妇克利科手下的一名商务代表写信告诉她说,“要是老天爷保佑她生了个儿子,那在这个庞大的帝国里人们将喝掉大海一样多的香槟酒。可别把这事告诉别人,否则咱们的竞争者会像潮水般涌到这儿来。”
  不过要使这种冒着可爱气泡的香槟酒变得更加完美,还需要克服最后一道障碍,那就是清除第二次发酵产生的沉淀物,这种沉淀物常使酒液混浊。1816年,寡妇克利科找到了解决办法。她让手下的雇员安托万·德穆勒做了一个木头瓶架,架子上凿出很多洞眼。他把酒瓶底朝上插在里面,每天轻轻转动它们并加大其倾斜的角度。这样日复一日,沉淀物就渐渐聚集到了瓶颈处。最后,他快速准确地拔掉瓶塞,把沉淀物倒出,再用酒把瓶子加满,重新塞好瓶塞。
  这一技术至今仍在使用,而且总是交给专门的“香槟摇动工”去干。在西方,这一职业是对人的技术水平要求最高的职业之一。尽管目前由电脑控制的转盘已经替代了大量的人工劳动,但少数品质上乘的香槟酒仍需靠人来转动。一旦沉淀物聚集到瓶颈,一种自动装置就会把瓶颈浸入温度为20度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沉淀物便凝固住了。当金属瓶盖被打开、瓶中压力减小时,这沉淀物会像樱桃核一般弹跳出来。然后人们往酒中加入一种“速成液”,由蔗糖和其他一些每个酒商都严格保密的成分构成。最后,这些酒瓶被重新塞好,放入贮藏室中。法律规定香槟酒至少要贮存15个月方可出售,而好酒则往往要存上3年、5年,甚至10年。
  香槟酒有各种类型,从小瓶到大瓶,从玫瑰红到水晶白,从干而微酸到湿润稍甜,从价钱公道到漫天要价,可谓应有尽有。当你端起一杯清凉的香槟,细细体味那在唇齿间萦绕的奇妙酒香时,你也许会想起温斯顿·丘吉尔对香槟酒的评价:“我们胜利时才配喝它,我们失败时更需要喝它。”
 
 
 
“哈雷摩托” 百年传奇
时事造英雄。美国的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摩托车公司也许是世界上惟一一家未刻意下什么气力就成为传奇性公司的企业。20世纪的历史本身塑造了这一传奇形象,在美国,整个20世纪下半叶甚至被称为“哈雷时代”。
哈雷-戴维森公司正面临不小的威胁。统计表明:1980年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简称哈雷摩托车)拥有者的平均年龄为25岁,而到2002年,它的大多数购买者却是年过半百的人了。“如果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将来我们就只好去生产残疾人坐的轮椅了。”公司的领导人杰弗里·布莱斯坦不无幽默地说。
尽管当今美国总统恰好已进入哈雷摩托车消费者的年龄段了,但他断然拒绝这一名牌摩托车。“我已经55岁了,像是到了该限制车速的年龄了。”乔治·布什去年在会见哈雷-戴维森公司人员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布什总统访问哈雷-戴维森公司并非偶然。2001年,当美国大多数汽车制造公司的利润降为零时,哈雷-戴维森公司的收入却增加了26%。每辆哈雷摩托车的售价平均高出成本4000美元。去年,美国有上千家企业破产,而哈雷-戴维森公司的销售额却增至33亿美元,利润达4.35亿美元。这些斐然的成绩自然博得了总统的青睐。
“在最近16年里,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价值增长了10倍,英特尔公司的股票价值增长了70倍。前一个数字可谓无足轻重,后一个数字确实相当可观,不过同在这16年里,我们公司的股票可是增值了150倍呀!”杰弗里·布莱斯坦在去年年终的公司股东大会上满怀激情且不无得意地说。
按照布什总统的话说,哈雷-戴维森公司创造了真正的奇迹,它制造的“无与伦比的美国摩托车”征服了全世界。
搭上军火工业的快车
当然,奇迹原本也可能不会发生。20世纪初年,全美国有300多家制造摩托车的公司。由威廉·哈雷与沃尔特和阿瑟·戴维森兄弟俩共同创办的这家很不起眼的公司,当年几乎被林林总总的同类企业给湮没了。
1902年,哈雷和戴维森兄弟以法国De Dian公司出产的一种摩托车为基础,“攒”出了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全部机件是在威斯康星州米尔沃基市郊的一个汽车库里手工制作出来的。譬如,该车的化油器就是利用一个旧罐头盒改装而成的,汽油则是从隔壁的药店里买来的。经过千辛万苦造出的这辆摩托车,充其量也就是一部装上了发动机的自行车——最大时速不超过7英里(11公里多),连小山坡也不能爬。然而,制造者们却是欣喜若狂,第二年,他们就去注册了“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
改进这种摩托车的努力不断取得成功,不久之后就有了第一批买主。1905年,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在芝加哥举行的摩托车比赛中以19分零2秒跑完15英里的成绩一举夺魁,从此声名鹊起。
1920年在全球共售出2.7万辆哈雷摩托车。作为广告,哈雷-戴维森的字样开始出现在球衣、高领绒衫甚至妇女的外衣上了。这时,公司已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户,其中之一便是美国军队。不过到了大萧条时期,整个美国的摩托车工业差点全军覆没。在几百家生产摩托车的公司中只有两家——印第安公司和哈雷-戴维森公司——逃过了劫难而幸存下来。究其原因,很简单——它们生产的摩托车的买主是美国军队和警察。不过,销售量也大为萎缩, 1933年,哈雷-戴维森公司总共才售出6000辆摩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哈雷-戴维森公司再次搭上军火工业的快车,战争促进了这两家公司的发展。美国政府与它们签订了多宗数额巨大的购车合同,让它们为盟国供应军用摩托车;美军本身对摩托车的需求量也很大,以致在国内市场摩托车几乎绝迹了。不过,头脑机灵且颇具远见的威廉·哈雷及早利用了他在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关系,获准在国内市场销售一定份额的产品。而其主要竞争对手印第安公司,为了追求利润而把产品全部供应了军队。其结果是,哈雷-戴维森公司保存了它在国内的销售网络和品牌的知名度,而印第安公司几年下来就被人们忘却了。
无法无天的“天使”
在战场上,哈雷摩托与美军朝夕相处,已成为这些军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从战场归来后,年轻的美国军人突然觉得,自己曾经为之而战的所谓“美国理想”压根儿就不存在。现实中的美国,有的是令人生厌的说教和清教徒式的习俗,而且一切都彻底商业化,充满浓厚的铜臭气。他们在和平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便骑上摩托车奔赴新的战场——向“发了霉的美国社会”宣战了。
正是在1946年,被称为“地狱天使”的一支著名的美军航空兵大队被解散了,飞行员顿时全失了业。于是,他们穿上带有飞行员徽记的皮夹克,跨上军用哈雷摩托车,浩浩荡荡进城造反了。“我们被出卖了。我们曾经是英雄,但如今谁也不需要我们了。”喝得醉醺醺又怒气冲天的军人进城寻衅闹事,惊醒了昏昏欲睡的美国社会,也使全美国人感到恐慌。
1947年,“造反派”们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在加利福尼亚的两个小城,他们接连数日骑着哈雷摩托车得意洋洋地在大街上呼啸穿行,随心所欲地闯入商店和咖啡馆,砸烂橱窗,捣毁店堂。市民们惊恐万分,纷纷躲进家中,不敢出门。国民卫队只是在消防队的帮助下,借助高压水枪才制止住这场动乱。
一位市府官员称这些闹事青年为“不法之徒”,而美国摩托车协会公开发表声明,与他们划清界线,说这种流氓无赖在摩托车手中是仅占1%的一小撮。闹事的摩托车手迅即做出反应:第二天,他们的皮夹克上便出现了“不法之徒”和“1%”的字样,以示抗议。
媒体也介入了。《时代》周刊在头版登出一幅大照片:一名酩酊大醉的青年骑在哈雷摩托车上,周围是一大堆空酒瓶。电影家们也抓住这个新形象,拍出了一部反映摩托车手生活的新影片《野人》,由著名影星马龙·白兰度主演,片中的所有角色都骑着清一色的哈雷-戴维森牌摩托车。
哈雷摩托车,以其纯金属的坚硬质地、炫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门所带来的轰响,让战后迷茫的年轻人发狂,他们在哈雷那里找到了精神家园。为了与狂热、叛逆、不羁的风格相配,他们穿上印有哈雷标志的外套、毛边牛仔裤和粗犷的皮靴,身体文上哈雷的标志,纵马驰骋般呼啸而过。这副装备后来逐步完善,成为浓缩了激情、自由和狂热的一种精神象征,并吸引越来越多的哈雷迷。美国媒体都乐此不疲地报道全美四大摩托车俱乐部的新闻。
当年,只有哈雷摩托车的拥有者才有资格被称为“摩托车手”,驾驶其他牌号的人只能被轻蔑地称做“骑摩托车的人”,甚至还形成了私下里“修理”骑非哈雷摩托车的人的黑规矩。哈雷摩托车手们在路上一看到不顺眼的杂牌摩托,便立刻把它抢夺下来,用绳索套在自己的摩托车后,拖着它在大街上兜风取乐,然后往车上撒尿,再把它吊到树上,过些日子甚至干脆浇上汽油付之一炬。
哈雷-戴维森公司吓坏了。哈雷牌摩托车与流氓、无赖、匪徒的形象纠缠在一起,把购车的顾客都吓跑了。于是公司领导赶忙与那帮人划清界线,但他们做得非常谨慎,以免得罪了自己产品的基本消费群体。再说,这帮摩托车手们总喜欢摆弄和改装车子,因而也帮了公司不少忙。譬如,在珍珠母颜色的喷漆中加入一点金属粉末,使哈雷摩托车呈一种特有的金属光泽,便是车手们首先想出来的。
置于死地而后生
在实际上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哈雷-戴维森公司敢于生产已经部分老化了的产品。反正那帮非哈雷车不买的青年车手们自己会去再做改进。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价廉物美的日本摩托车充斥美国市场时,哈雷-戴维森公司再也不敢固步自封了。
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四家日本公司是主要竞争对手,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上大量抛售外形酷似哈雷,但重量更轻、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的摩托车。
这一切再加上哈雷那不雅的名声使公司的利润一落千丈。哈雷公司与竞争对手进行了10年的苦斗,但产品的质量始终未获重大改进。
日本摩托车对美国的出口持续增长,造成哈雷-戴维森公司巨额亏损,濒于破产。1969年,为寻找财源,公司把控股权卖给了美国机械与铸造公司(当时公司的资产总值为4000万美元,不到现今资本总额的1%)。但是,公司的财务状况并未从此好转。
1981年,包括现任公司领导人杰弗里·布莱斯坦在内的30位高级经理人,把控股权赎了回来。之后,他们直接向美国总统行政当局呼吁,要求采取关税保护措施,挽救这家“美国传奇公司”。1982年,里根总统决定对进口摩托车征收高额关税,同时公司本身也全力以赴开发新型产品。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哈雷-戴维森公司夺回了失去的阵地,重新获得了美国摩托车行业领军人的地位。1988年,公司已占有美国摩托车销售市场54%的份额。后来,里根将此称为“真正的美国成功史”。
从1985年起,哈雷-戴维森公司的产值每年增长13%。此中功劳最大的当推那位布莱斯坦。当年他就是一位真正的摩托车迷,他花了整整8年的功夫,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改进哈雷车的发动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1986年,哈雷-戴维森公司的股票上市。从这年起,公司的利润平均每年增长37%。今天,该公司已占有56%的美国摩托车市场。公司员工总数仅4700人,而年产摩托车达24.3万辆,况且其中几乎一半是每辆价值1.5万美元的大功率重型摩托车。另外约有30%为豪华型高档摩托车,配有车载计算机和高级音响设备,这种车价值在2.2万美元以上。其余为体育竞赛用的轻型摩托车,每辆售价也在8000美元左右。
去年,哈雷-戴维森公司与Porche公司合作,造出了带有液态冷却系统的发动机。这可是摩托车工业一场真正的革命,因为此前的100年历史中,哈雷摩托车的发动机都是用空气来冷却的。公司在2001年10月就已生产出这种改进型的摩托车并投入了市场。
“这不只是一种革新,”杰弗里·布莱斯坦说,“这是向全世界做出的一种特殊的宣示,表明2003年哈雷-戴维森公司创建100周年纪念仅仅是公司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不是公司历史的终结。”
  
 
 
 
大型古生物鉴赏
1. 巨型羽翅鲎
中文名称:巨型羽翅鲎
时代:奥陶纪 4亿6000万-4亿4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1-2米
2. 鹦鹉螺
中文名称:鹦鹉螺
时代:4亿7千万到4亿4千万年前 奥陶纪晚期到志留纪早期(据说现在还有,但没有人见过活的。报道说,有一次一个中国船员抓到一只活的,因为不知道那是什么东东,于是就煮了吃了,据说味道不错)
典型体长:长约11米
3. 邓氏鱼
中文名称:邓氏鱼
时代:晚泥盆纪 3亿7千万-3亿6千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8-10米
4. 胸脊鲨
中文名称:胸脊鲨
时代:1亿7000万-3亿4500万年前 从晚泥盆纪到石炭纪
典型体长:长0.7-2米
5. 幻龙
中文名称:幻龙
时代:三叠纪 距今2.4亿-2.1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3-4米
6. 长颈龙
中文名称:长颈龙
时代:三叠纪晚期 距今2.35亿-2.1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6米
7. 杯椎鱼龙
中文名称:杯椎鱼龙
时代:三叠纪晚期 距今2.4亿~2.1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10米
8. 滑齿龙
中文名称:滑齿龙
时代:侏罗纪中期至晚期 距今1.6亿-1.55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25米(争议极大 现在能确认的滑齿龙体长不过10米左右)
9. 地蜥鳄
中文名称:地蜥鳄
时代:侏罗纪中期 距今1.6亿年-1.5亿年前
典型体长:长3米
10. 利兹鱼
中文名称:利兹鱼
时代:晚侏罗纪 1亿6千5百万-1亿5千5百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27米
11. 剑射鱼
中文名称:剑射鱼
时代:晚白垩纪 8千7百万-6千5百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6米
12. 薄片龙
中文名称:薄片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15米
13. 沧龙
中文名称:沧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9-17米
14. 大洋龙
中文名称:大洋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 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
典型体长:长3~4米
15. 古海龟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