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做事要厚道》

_7 憨氏(现代)
无独有偶,清朝名将曾国藩严于治军,但他反对残忍血腥的带下方法。同治四年(1862年)六月,他在批牍
中详细记述了对悍将陈国瑞的调查和处理意见。曾国藩经过苏皖,特意留心察访陈的劣迹,发现了他喜怒无常,
身边的人稍有不顺,动辄处死,甚至曾有因一张麻油饼杀死厨师的事情。曾国藩痛斥了他,告诫他不要扰民,说
带兵大员像长子,百姓像幼子,官吏不爱民,就是民贼。还告诫他不许凌虐士兵,曾国藩说:“隋朝的杨素、五
代的朱温都是百战百胜,一个官至宰相,一个位至天子,但他俩都残杀军士,残害百姓,千古骂之如猪狗。关羽
、岳飞争城夺地的战例并不多,但二人忠主爱民,千古敬之如神灵。”
曾国藩也很推崇郭子仪的诚义。湘军大将塔齐布去世后,曾国藩非常悲痛,挥笔写下一副挽联:大勇却慈祥
,论古略同曹武惠;至诚相许与,有章曾荐郭汾阳。曾国藩将塔齐布比作北宋的第一名将曹彬和唐代的中兴名将
郭子仪。历史上实现“中兴”大业而又保全功名的,也只有郭子仪可以和曾国藩相提并论,难怪曾国藩不止一次
提到郭子仪,每次都表示了自己的羡慕和崇敬的心情。
商战中的“仁”字
常说“为富不仁”,这很大程度上道出了商人的奸诈。但是也有好多商家还是讲“仁”的。下面的故事说的
就是这种情况。
一天,一个妇女走进百货商店,向女售货员问道:“有没有灰色手套?”
“抱歉,已经没有了。”女售货员答道。
一位老先生站在旁边对女售货员说:“你虽然说了抱歉,但态度冷漠,刚才如果是我,就能把白色手套卖给
那位妇女。”
“如果卖不成怎么办?”女售货员很不高兴。
恰好又有一位顾客上来问:“有没有灰色手套?”
这时,只见老先生主动上前,朗声答道:“很抱歉,刚刚卖光,再过几天才能进货。但您认为能不能用白色
代替呢?”
“但是……”
“白色手套更醒目,与您的时装更相衬。最近,许多顾客对白色手套感兴趣。”
这位妇女面对老先生的恳切之情,说:“好,我买白色的,但容易脏啊!”
老先生笑眯眯地说:“对,白色确实容易脏,这样就要经常洗,我想如果再有一副备用的,就更方便了。”
老先生声调柔和,诚恳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妇女听了感到很舒服,高高兴兴地买走了。
女售货员一天卖不出一副白色手套,这位老先生却不费吹灰之力,转眼间就能将两副卖给一个人。女售货员
眼看着这件意外之事,不禁目瞪口呆。
这位先生是一位贫穷的砖瓦工人的儿子,世界著名的百货店大王,被人称为商业道德的创始者。他就是瓦那
美卡。
瓦那美卡真诚的态度、恳切的语言,给别人以仁慈、和蔼的感觉。因此,别人办不到的事,他却能办到。
不仁的反面
西北军阀马鸿逵有个侄媳妇叫龙定,她的儿子叫小贝贝,年纪只有八九岁,喜欢玩猴。马家特为这位小少爷
养了一只猴。他视如至宝,从不离身。有一天,正值回民封斋日,按规矩不能让猴上桌吃饭,少爷便将猴交给一
个丫环。这个丫环刚结婚三天,有些疏忽大意,将猴关在厨房里。猴子出不去,便到处乱钻,结果钻进了炉洞,
猴穿的棉袄着火,被活活烧死。
丫环见猴死了,很害怕,其他丫环也为她担忧,出主意让她把死猴丢在后院车棚顶上。谁知少爷跟他父亲去
车棚坐汽车时,看到了死猴。他跑去告诉妈妈,又哭又闹,吵个不休。妈妈安慰他说:“你不要哭,丫环把你的
猴烧死了,我就把这个婊子丫环烧死。”
第二天,他们就在院子里放一大捆稻草,倒上煤油,叫那个丫环站在草堆上,趁风点火,马上棉衣着火。丫
环跳出火堆,跑到楼上求救,但火烧得很快,丫环跑着跑着,就从楼上摔下来,死了。
可怜的丫环,就这样为一只猴子被狠心的主人断送了性命,真是人命不如猴命。
这名马家媳妇活活烧死丫环,实在太不仁道了!谁还敢再为他们出力?不仁的人必将众叛亲离。
尊重每一个生命
收敛人类的残忍
仁,在人类自身中施行似乎还不难,但要施之于动物、植物等自然界的时候,当是相当的不容易了。但是虽
然难以做到,我们人类还是没有忘记时时提醒自己。
美国有家动物园出口处悬着一面大镜,顶端写着:“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人一照就顿时恍然大悟,原来
这最可怕的动物就是人类自己。其实,是说人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动物,人对其它动物缺少仁爱之心。如我国的一
些大城市盛行吃鱼翅之风。鱼翅就是鲨鱼的鳍,将鱼翅作为美食销售,能赚取高额利润。为了获取鱼翅,环保组
织估计每年有超过一亿条鲨属鱼类被杀,而每年被鲨鱼袭击致死的人平均只有12人。可见,人类比鲨鱼还要凶狠

不吃猴脑的女子
对动物施仁,虽然难,然而还是有人能够做到。如靳女士不吃猴脑的事例。
前几年,某地方官员招待美籍华人靳羽西,奉上猴脑,使靳女士愤而罢宴。但这种用枷锁固定住猴头,敲开
其头盖活吃脑浆的残忍的行径,却依旧在一些地方存在。
像靳羽西女士这样的人,实在太少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忍,甚于此的还很多!据报载,有人甚至以活驴宴客
,先把驴绑在木桩上,然后将驴臀刮干净,又将滚烫的开水浇上去,听任驴惨叫挣扎,直到肉浇熟才剜下食用。
据说这样制作的肉鲜嫩无比。有的则在地下挖四个深坑,将活驴的腿嵌进去,割下肉烧着吃,体会“天上龙肉,
地上驴肉”的感觉。人类的残忍可见一斑。
宗教的不杀生
佛教和基督教其实都很重视这种推己及物的仁爱之心,不可妄杀生灵,都在他们的教义内有着明文规定。佛
教界有一则很有趣的故事,颇能说明这一点。北宋的清远和尚常向门人讲:古时有一个持戒甚严的和尚,在一次
夜间走路时,不小心踏着一样东西,仿佛还发出声音来。他觉得好像是一只蛤蟆,肚子内分明还有许多卵子。为
此,他惊惶失措,后悔不迭。回寺睡时,又梦见几百只蛤蟆来向他讨还命债。那和尚害怕极了!但等到天亮后走
去一看,原来并不是蛤蟆,而是一只老茄子。和尚心中的忧虑,这才打消了。再拿我们这些残害生灵的人与这些
有修行的和尚相比,其境界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防人之术
无防人之心的悲剧
提起岳飞,几乎无人不晓。他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他曾为保卫南宋的国土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反而被秦
桧迫害致死。当时,女真人南侵,占领北方大片土地,建立了金朝,随后继续南下。为了“精忠报国”,年轻的
岳飞应募从军,参加抗金斗争。很快他就成了一名能干的军官,并组建了“岳家军”。岳飞有句名言:“饿死不
掳掠,冻死不拆屋。”
不久,宋军从金兵手中收复大片土地。1140年秋,岳飞率领军队在河南大败金兵,并准备把金兵赶回东北老
巢。就在他踌躇满志之时,皇帝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召他班师回朝。他和将帅们收复国土的宏图大志也不得不半
途而废。
原来这是当朝丞相秦桧捣的鬼。当时宋朝的内部分为主战与求和两派。秦桧是当朝最大的实权派,也是最富
有的官僚。为了保存财产与官职,他主张尽快求和。求和的先决条件是除掉主战派代表岳飞。秦桧绞尽脑汁,终
于有了办法。
他首先诬陷岳飞手下的将领张宪谋反,然后又诬陷岳飞之子岳云给张宪写过谋反信,是同谋。凭借这些诬陷
的罪名,岳飞与张宪就稀里糊涂地被关进了监牢。接着,他又借口质问岳飞几个问题,令他到当时的国都临安(
今浙江杭州)去。岳飞一到临安,就被捕入狱。
为了掩人耳目处死岳飞,秦桧宣布岳飞、岳云和张宪共同策划谋反。抗金名将韩世忠对此愤愤不平,他质问
秦桧:岳飞抗金,何罪之有?岳飞谋反,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作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回答:“飞子云与张
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大概有。”按照秦桧的授意,岳飞三人很快就被判处
死刑。公元1142年春节的前一个晚上,岳飞在杭州风波亭遭到杀害,当时他只有39岁。
秦桧知道,凭正当手段是无法除掉岳飞的,他就只好加给岳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也就是仅仅凭猜测来
给一个无辜者定罪,也就是无中生有地诬陷。由于这个颠倒黑白的故事,使“莫须有”这个词一直流传至今。在
我们的身边,要特别当心像秦桧一样的人。可见,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小事不防,同遭暗算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防人之心,不仅应从大处着眼,更应从小处设防。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吃了小处不防
的亏。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后,发现当地的猪肉价甚贱,富人不肯吃,穷人不会煮。他就把红烧肉的作法改良了一下
,发明了“东坡肉”。
这道菜也随着苏东坡传到杭州,由于大受欢迎,被列为杭州第一道名菜。
有一个处处为难苏东坡的御史赵挺之微服到了杭州,一直找不到苏东坡的把柄。当他得知每家餐馆都把东坡
肉列为第一道名菜,心中很不是味道,念头一转,收集了十多家的菜单,一状告到皇帝那儿。
赵挺之对皇帝说:“苏东坡在杭州为非作歹,大家对他恨之入骨,所以人人都想吃东坡肉。”皇帝一看菜单
,发现菜单上的第一道菜都是东坡肉,不由分说,立刻下旨把苏东坡发配到广东惠州。
将心比心
为别人承担过错
大禹是推己及人的典范。他接受任务去治水时,刚刚结婚,正在蜜月之中。当他听到有人被洪水淹死时,心
里就像自己家里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他毅然离开新婚三天的妻子,率领群众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吴
越春秋》上还记载:禹治洪水到苍梧,见一犯人被缚,禹抚摸着他的背而哭。别人说:“这个人犯了法,应该有
这个下场,哭他干什么?”禹说:“我听说一个男子不耕种,天下就会受到饥饿;一个女子不养蚕,天下就会受
到寒冷,我替天治理水土,使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现在还有人犯法,说明我的德薄,这是我不能教化人民
的明证,所以悲痛而哭。”禹以仁爱之心教化人民,所以成为后人传颂的圣君。
仆人的儿女也是人
推己及人是实现仁的最佳途径。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得拿人心比自心。自己的儿女是人,别人的儿女同样是
人。在以前,很多有情操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郑板桥则是其中一位。
清代诗画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钟爱之情自不待言。但郑板桥由爱自己的儿子,推及到爱仆人的子女。他
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在给堂弟郑墨的家书中写道:“家人(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
使吾儿凌虐他。凡鱼、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他还叮嘱堂弟将仆人的儿女与自己儿子一样看待,不许欺侮他
们。有东西大家分着吃,体现了郑板桥推己及人的崇高情怀。
缺少爱心的父母
西班牙《都市生活》网站2003年3月1日有篇文章叫《根据迹象判断》。其内容大致如下:一名士兵在参加越
南战争之后,打算返回故乡。他给父母打电话说:“我马上就要回家了。但是,我想请你们同意我带个朋友回去
。”
父母回答说:“当然可以,我们很高兴认识他。”儿子接着说:“只是有些情况你们应该清楚。他在战斗中
踩到地雷,伤势很重,被炸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没有地方可去,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一起生活。”
“孩子,我们听了很伤心,我们可以帮他找个他可以生活的地方。”“不,爸爸妈妈,我希望他跟我们一起
过。”父亲说:“孩子,你不知道你提出的是什么要求,这样的残疾人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可怕的麻烦。我们必
须过自己的正常生活,不能让这样的事情来干扰我们。我认为你应该回来,忘掉那个青年,他会找到独自谋生的
办法。”这时儿子挂断了电话,父母再没有听到他的声音。
几天之后他们接到美国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电话。警察说,他们的儿子从一栋大楼上跳下来摔死了,是自杀
。受到惊吓的父母赶到旧金山,被带到陈尸所辨认儿子的尸体。他们认出了儿子,但令他们震惊的是他们的儿子
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这对年轻的父母,由于没有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从灵魂深处刺伤了孩子的自尊之心,
因此导致悲剧的发生!
不让司机喝酒的饭店
在国外,有的国家,司机是可以在饭店喝酒的。因为这种饭店有一项服务,那就是由饭店出司机专门给喝酒
的师傅提供代驾车服务,并且绝对准确可靠地将车交还给车主或开到主人要求开到的地方。听说,最近我国某公
司也要提供这种服务。但在不允许驾车饮酒又没有这种服务的国家或地区,让馋嘴的司机喝酒,明显是见利忘义
的不仁行为。不过有的饭店并不是这样。比如下面这家小饭店。
在一条公路旁有一家小饭店,时近中午时传出了一阵吵闹声。
原来,是两个浓眉大眼的汉子,正嚷嚷着朝服务员要酒。
其中一个一拍桌子,大有兴师问罪之势,质问服务员:“酒怎么还不上来,都啥时候了,菜都要吃没了!”
这时,老板娘走了过来,微微一笑,解释道:“小店酒是有的,普通客人喝酒我们不挡。刚才,我听服务员
说两位师傅刚刚从大货车上下来,一定是司机师傅吧。”
“是又怎么样?你们这服务太差了,我们哥俩颠簸了小半天就想喝点酒解解乏。可叫了半天也不上,不给钱
咋的?”
“您先别急,消消气,听我把话说完。您二位刚才进来时可能匆忙,没看到墙上那行字吧。”
说到这儿,老板娘用手一指墙上那行“凡司机师傅一律不提供酒水。”
接着,又说道:“两位兄弟,我能不希望多卖几瓶酒、多赚几个钱吗?可是,你们长途奔波已经很劳累,喝
了酒再开车多危险啊!我娘家兄弟也是司机,每次出车家里人都是千叮咛万嘱咐,就怕喝酒肇事。你们的家人不
也一样在盼你们平安回安吗?这样吧,你们先吃菜,我给二位免费上两瓶饮料。”
说完,便招呼服务员上饮料。
那两位也就坐下吃饭了,而且,还小声叨叨着:“这年头儿,像这样真心为顾客着想的老板太少了!这里才
是咱司机的家呢!今儿,再馋,这酒也不喝了!改天,带朋友来!”理解司机喝酒的危险,体味家人对出门司机
的担心和惦念,商家自然就会把对顾客的真情落到经营的实处。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商家对顾客的换位思考,这
才是真情!
2.隐者之道
表里如一
看不见的不等于没有
如果能很好地做到在无人监督时,也能与道为伍。首先就要知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换个
角度说,也就是看不见的东西不等于不存在。
在佛经中就有这样一则故事:
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瞪大了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极乐世界的有无,我们大可不必去管它,但这个故事的意义却是深刻的!尽管是在黑暗中,你看不见那把锤
子,可它的确存在。同时,合符真理的中庸之道也是无处不在的!
平生所为,敢对人言
做了不光彩事的人,总以为别人不知道,结果正相反,且往往使自己受害,阿凡提跟两个朋友的故事最为警
人。
“我建议咱们三人现在睡觉,每人做一个梦,谁的梦最离奇,抓饭就归谁吃。”阿凡提说。
两个朋友同意了。于是三人躺在树下锅灶旁睡起大觉来。不一会儿,一位朋友听阿凡提和另一位朋友打起响
鼾,就没有按约定去办,而是悄悄爬起来,将半锅抓饭盛在托盘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然后,揩揩嘴巴,装作
若无其事地又躺在原位上。
过了一会儿,阿凡提唤醒两个朋友,说,“怎么样?谁先讲?”
“我先讲,我先讲!”偷吃了抓饭的朋友一本正经地开腔道:“我梦见我乘坐一团乌黑黑的浓云,从天的这
边飘飘悠悠飞向天的那边。怎么样?我的梦最离奇吧!”
原来,那位朋友偷吃抓饭时,阿凡提也并没有按照约定睡觉,他还半睁着眼睛悄悄的在看着呐。等他说完,
阿凡提揉揉眼睛,用食指头点点那位朋友,说:“坏啦,糟啦!我也梦见一团黑云,从天这边往天那边游动时,
突然跳下一只黑狗来,将咱们的半锅抓饭吞吃掉啦!你们若不信,咱们揭开锅盖瞧瞧。”
“慎独”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它依靠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道德信念来支配自己的的行动,即在无人
监督,甚至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仍能用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任何坏事,这是人们道德修养的更高境
界,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试金石。古代“慎独”的目的有三,一是为了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做人。
假如人一生光明磊落,不欺暗室,可算是君子,所以司马光敢于说自己“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二
是可以消灾避祸,少犯错误。三是可以赢得一个好名声。而我们现在提倡“慎独”的惟一目的是加强自我的道德
修养,以便为祖国和人民多作贡献。
独行而循道者
在宋代洪州,有个富商陈世雄,平常专做些坑蒙拐骗勒索的勾当,发了不义之财。商人罗一丹,为人讲义气
,商品质量货真价实,深得当地市民信赖,生意越做越红火。陈世雄心中十分嫉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不久,陈世雄有一个手下人,因与一单身远方客人争价,失手把人家打死了。当时也没有太多的人看见,更
没有人知道凶手就是陈世雄的手下人。于是,陈世雄便叫上一班人,趁着夜色,想把死尸埋到罗一丹的住宅附近

刚挖好坑,罗一丹的一个家人深夜出小便,听到外面有响动,打开院门一看,发现了他们,以为是贼,便大
声喊了起来,左邻右舍和罗一丹的家人都冲了出来,这伙人丢下铲子和死尸逃跑了。
案发后,陈世雄便偷偷跑到知府衙门里,找到新任知府。这新任知府原来就与陈世雄沾亲带故。寒暄之后,
陈世雄便说自己有几个伙计,可以证明人是罗一丹谋害的。知府便仔细地盘问了一番,结果陈世雄总是扯不圆谎
。知府虽初来乍到,但也已对陈世雄与罗一丹的恩恩怨怨有些知闻。陈世雄见到这种情况后,便干脆把自己想陷
害罗一丹的想法直说了,并把自己随身带来的二十个元宝拿了出来,说事成之后还有重谢。
知府不愿意干这种事。陈世雄就说:“这事没人知道,你就干吧。”
知府答道:“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作为中庸学,我们倡导不偏不倚,但是也应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道”。孔子说得好,须“遵道而行
”。为了追求真理、实现真理,我们要敢于向环境挑战,要敢于向谬论和邪恶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
己的目标,才能问心无愧。
用“理”来克制诱惑
“慎独”的修养,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自我磨炼,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元代大学者许衡
,有一天路过河阳,口很渴。路旁有一棵梨树,人们都争着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坐在梨树下,若无其
事。有人问他,他说:“不是自己应有的东西,是不可以随便拿的。”那人说:“现在世道混乱,这棵梨树是无
主的。”许衡说:“梨无主,难道我的心中也没有主吗?”面对外界的诱惑和生理上的渴望,许衡都能用“理”
、用道德来约束自己,不愧为古之君子、一代学宗。
一个人在公开场合下不做坏事,因有人监督,还比较容易做到,而在独处时,也一样不做坏事,这就需要有
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能力,需要用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有人在左右无人之时做苟且之
事,自以为只有自个儿知道,殊不知还有天地鬼神、道德良心在看着你,监督你,所以古人有“在暗室屋漏中,
常恐得罪天地鬼神”之语,虽然这话有唯心主义的成分,但颇有一些道理。有人偷偷做了坏事,一时又未被发现
,沾沾自喜,发展下去,就会使自己成为“双面人”。“双面人”是很危险的,一方面因戴着美的、善的假面,
做坏事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鬼点子会越来越多,直到陷入罪恶的泥坑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假面具一旦被人撕
开,就会落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所以,当人们独处有“恶”念头时,马上应该想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
为”“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些至理名言。
曾国藩在临死前两年,对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提出了全面的修身养性的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慎独”。他
说:“慎独则心安。”曾国藩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
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慎独就是真诚,真诚就是快乐。所以孟子说,反问自己是真诚的,就是最大的快乐;
荀子也说,没有比真诚更好的养心方法了。
正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隐秘性,《大学》才讲“诚意”,有诚意才可取,才能交流、共事或生活,不然的话
,就只能伪饰或欺骗。然而,在生活中谁都不承认自己是不诚实的,即使他真的在欺骗别人,他也要显得是真诚
的。一方面他确实不真诚,另一方面他极力显示真诚,这就不能不从事说谎或伪装,他能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
自己。他是自己真诚的惟一的审判者,所以君子才要慎其独也。
敢于牺牲
用生命捍卫真实
表现这种热忱和献身事业精神的,最明显的,可能是史家了。《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战国时期,齐国
庄公无道,私通崔杼之妻,结果被崔杀死。太史记其事为:“崔杼弑其君。”崔杼闻而大怒,杀掉了他。太史的
弟弟又接着写,崔杼又杀掉了他。又一个弟弟接着写,崔抒又杀掉了。第三个弟弟仍接着写,崔杼无可奈何,只
得作罢。太史弟刚写完,南史氏就执着木简从远方赶来了,说:“我以为太史兄弟都已杀尽,所以赶来接着写。
”这几位写历史的专家,精神可佳,不怕杀头。但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位齐庄公实在可恶,居然私通别人之妻
。不过,崔杼杀掉史官,这就很不应该了!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读到“君之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一句时,认为这句话有问题,说
:“这话是教唆学习的人不把君命放在眼里!”命令去掉孟轲配享的待遇,下诏如有劝谏者,以大不敬论处,并
且让金吾用箭射杀他。刑部尚书钱唐用车拉着棺材入谏,袒露着前胸,中了一箭,说:“臣子我能够为维护孟轲
的名誉而死,就是死了也光荣!”皇帝见他用心实在诚恳,命令太医给他医治箭伤。孟子配享的地位得以不废。
不怕灭十族的人
在历朝文人中,最有骨气的莫过于方孝儒!
明朝燕王朱棣北平发兵时,姚广孝送到城郊,跪下密禀说:“南方有个叫方孝儒的人,学问、品行兼优。将
来成功之日,他一定不肯降附,请不要杀掉他。杀了他,天下的读书人就绝种了。”燕王点头应允。
到建文帝(即惠帝)离位出走,燕王立即召用方孝儒。方孝儒坚决不屈服,被关进了监狱。成祖(即燕王)
要草拟即位诏书,大家一致推举方孝儒,于是就在狱中叫出方孝儒。方孝儒身穿丧服入见,痛哭之声响彻大殿。
成祖劝他说:“我这样做,不过是效法周公辅佐周成王的故事罢了。”方孝儒问:“‘成王’今天还在吗?”成
祖说:“他已自焚而死。”方孝儒问:“为何不立‘成王’的儿子?”燕王说:“国家所仰赖的是年长之君。”
方孝儒又问:“为何不立‘成王’的弟弟?”燕王被问得无话可说,下榻慰藉他说:“这都是朕的家中事,不用
先生操心。”这时,皇帝让左右的人将纸、笔交给方孝儒,并看了他一眼说:“草拟即位诏书,天下人非您莫属
。”方孝儒二话没说,拿出笔来一挥,写下“篡逆”二字。然后把笔往地上一扔,边哭边骂道:“只有一死而已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