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为新闻媒介重视,达到了借新闻做公关宣传的目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五千九百九十九元的代价,换回了
无法用数字计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美国一家销售家具的公司规定,凡在本店购买的商品,如不中意,六个月内可退,两年之内包换。
一天,公司的一家商店里来了一位老妇人,手拿一只破旧不堪的门厅用的伞桶,说是不喜欢,执意要求退换
。这伞桶已经用了七年,只能扔进垃圾桶了。对这种非分要求,按理说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商店经理认真
思考后,果断决定给予换货。
你是否会问,这样做岂不是助长了一些人的占便宜行为?公司的效益又从何谈起?其实不然,这家商店经理
深知:这样的“棘手”顾客虽是极少数,但很有影响力。如果他们的问题不妥善解决,那他们很可能会四处散播
不满言论,使不明真相的人对公司信誉产生怀疑;反之,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也会通过现身
说法,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新顾客,这就是吉拉德所说的“二五○”定律。
顾客永远是商家的上帝,对他们谦让,吃点小亏,实际上是永远不会吃亏的。试想,如果处处与顾客较真儿
,黑下脸来,斤斤计较,最终只能让人说你为富不仁、心肠太黑。反之,有了良好的商业形象、宽松的购物环境
、友善谦和的服务,那么即使把人格定得“黑”一点,也能赢得顾客。
不但如此,在商店里的营业员们还应该不满足于仅仅以自己的“白”对某些顾客的“黑”,还应该学会给别
人戴高帽子,即善于往顾客脸上敷粉贴金。有了这一招,你一定会多了件秘密武器。
人们之所以喜欢高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和赞美,而高帽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欲望。高帽运
用得好,便能将别人掌握在自己手中。据说,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的成功秘诀之一,便是善于给员工戴高帽。他
专门聘请了一位名叫夏布的“高帽专家”,不放过任何机会,给下属送高帽。通过给员工高帽戴,牢牢地牵住员
工们的心。
许多商店的售货员为了扩大销售,也很会给顾客戴高帽。某位小姐在柜台前试穿衣服,旁边的售货员就会说
:“你穿这件衣服真漂亮,既高贵又典雅,你走在街上也许人们会认为你是哪位明星……”直到这位顾客乐呵呵
地买下这件衣服。
有句话说,看什么鱼,放什么饵;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给人戴高帽也是如此,不能乱戴。给人戴高帽的最
佳途径不是从他的事业、才学品德方面下手,而是从他的相貌下手。因为一个人不论长相如何,都可以对他说他
的优点:看到瘦子,就说身体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看到胖子,你可以对他说心宽体胖一生衣食不缺;
对鼻子大的,你可以说悬胆鼻,主富贵;鼻子扁的,你可说他是好脾气性情温和;眼睛大的,你就说他明亮有神
,闪耀智慧;脸有麻子的,你说他麻子三分贵;秃头的,你说是智者的象征。对任何人,最后都可以下这样的定
语:像你这样的相貌天下无双,富贵可期,只要努力,前途无量啊!
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哪怕像乌龟一样活下去,也不应有任何轻生之念。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更精确的说法是
人的境况每七年便有新的改善。如果你觉得实在无法等下去了,那也应该等七年再说。人生之中,什么样的奇迹
都会发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况七年哉!
某杂志上有这样一段描写:有位小女孩某天参观果园,看中一个大西瓜,想买下来。园主告诉她:“那个大
西瓜要三块钱!”小女孩答道:“可是,我只有三角钱。”园主指着一个很小的西瓜说:“那个怎么样?”“我
就拿那一个吧。”女孩点了点头,“不过,就让它留在那里吧,我一个月后回来拿。”园主想必是目瞪口呆了,
看故事的读者又何尝不是?小女孩好聪明,懂得时间可以使事物转换成长。而成长,除了让小西瓜变成大西瓜外
,还会让小女孩变成大女孩,让每一个沐浴在时光中的人都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懂得用理性的目光去判断
那些错乱纷杂的是是非非。
在人生的第一个七年后,我们开始到了有理想的年龄,以后的每一个七年都有新的改善。许多人改变了他们
的行为、地位和职业,品位也随之提升,初不自知,真到发现变化是如此之大时才如梦方醒。有智者说:二十岁
时如同孔雀,三十岁时你会作狮子,四十岁时就如骆驼,五十岁时好比蛇精,六十岁时你像一只狗,七十岁时你
像猴子,到了八十岁时,就什么都不是了。其实,从忍者角度讲,你首先得像一只乌龟那样生活才行,以无比的
忍耐力度过人生难关而得以存活下来,你才有了进步到更高境界的可能性。
命运的客观性决定命运在特定时空是难以改变的。当一个人身遭厄运,特别是在客观势力强大,个人能力显
得极为渺小的时候,对命运抗争的最佳选择就是从容等待。这种从容等待,表面上看是卑琐的、懦弱的,但却是
把硬碰硬的正面冲突转换成了以柔克刚、以韧对强的策略。这样就可以不显山不露水,保存实力,以求东山再起
,一旦时机成熟,便如饿虎扑食,扭转厄运,摆脱困境。即使陷入无妄之灾,也要不失矢志,相信命运之神不会
总是一副悲剧面孔,因为物极必反,千年沉冤可以昭雪,十年厄运不算无望。在厄运之中,完全可以采取迂回曲
折、别求生路的策略。
要做到忍受厄运,你得相信奇迹的存在。有些看来不可能的事是有可能的,就如同你有时认为自己彻底完了
一样,你却最后闯了过去。
美国的一家报纸上登了这么一则广告:“一美元购买一辆豪华轿车。”
哈利看到这则广告半信半疑:“今天不是愚人节啊!”但是,他还是揣着一美元,按着报纸上提供的地址找
了去。
在一栋非常漂亮的别墅前,哈利敲开了门。
一位高贵的少妇为他打开门,问明来意后,少妇把哈利领到车库里,指着一辆崭新的豪华轿车说:“喏,就
是它。”
哈利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是坏车。他说:“太太,我可以试试车吗?”
“当然可以!”于是哈利开着车兜了一圈,一切正常。
“这轿车不是赃物吧?”哈利要求验看牌照,少妇拿给他看了。
于是哈利付了一美元。当他开车要离开的时候,仍百思不得其解。他说:“太太,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
?”
少妇叹了一口气:“唉,实话跟你说吧,这是我丈夫的遗物。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我,只有这辆轿车,
是属于他那个情妇的。但是,他在遗嘱里把这辆车的拍卖权给了我,所卖款项交给他的情妇:于是,我决定卖掉
它,一美元即可。”
哈利恍然大悟,他开着轿车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路上,哈利碰到他的朋友汤姆。汤姆好奇地问起轿车的来历
。等哈利说完,汤姆一下子瘫在了地上:“啊,上帝,一周前我就看到这则广告了!”
无论你是丢了差,还是遭人欺侮,你应谨记:你在七年后说不定是一个收入天文数字的大企业家,或者欺侮
你的人今天是你的顶头上司,而要不了七年,就有可能他是你的阶下囚。一切尚未结束,用最大的耐心好好活着
。如果你还相信你能在以后的某一天扬眉吐气,那请你想一想那个“一美元”民间故事里的豪华轿车。要做哈利
呢,还是汤姆?
舍小利而得大利
人活一世,从生到死,是一个由白变黑的过程。一个人要想变得老谋深算,成熟强悍,也要经过从白到黑、
从软到硬的阶段。要完成这一人生的修炼,首先必须忍耐,必须学会吃亏。就像拳击一样,一个轻拳都得不到的
人,是站在拳击台以外的人:拳击手的铁下巴特别经打,吃几个轻拳根本不在乎,完全忍得住。而他的一记重拳
往往能结束战斗或得高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希望你们全班同学都铭记这样一句座右铭:‘给别人的要多,得
别人的要少。’”
“对,老师!我爸爸正是那样做的。”一个男孩子大声说。
“啊,你父亲是干什么的?”
“拳击手!”男孩子响亮地回答。
我们的人生是由一连串大大小小的决定衔接而成的。从小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开始选择,让我们进甲幼稚园好
还是乙幼稚园好;不久,又为了上公立学校还是进私立学校的问题烦恼不已;上大学也不知道到底要选文、法、
商或是理、工、农、医,而毕业时又面临工作单位的抉择,到底是去甲公司还是去乙公司。
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小到中午吃饭还是吃排骨面,大到如烦恼要买什么样的家具和车子。连结婚也是,一直
徘徊在美丽的甲小姐和温柔的乙小姐之间,被迫选择其中一个,而通常在选择之后又会长叹“完了”并后悔不已
。
人所做的每一个决定,主要是依据权衡得失的结果,然而很多人往往见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一丁点亏,
这样一来使自己的路越来越窄,也很难有大便宜得手。
从客观的角度说,一个人只要愿意吃小亏、敢于吃小亏,不去事事占便宜、讨好处,日后必有大“便宜”可
得,也必成“正果”。相反,要想“占大便宜”,则必须能够吃小亏,敢于吃小亏,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规律。
那种事事处处要占便宜的人、不愿吃亏的人,到头来反而会吃大亏。这也是为许多历史经验和先人后事所证明了
的。
就拿邻居相处这个我们常常遇到的事来说,人与人之间没有成见,彼此和睦的时候,鸡毛蒜皮,大家可以付
之一笑;而一旦有了成见之后,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对方关门重了,咳嗽的声音大
了,洗衣服的水流过来了,往往都是惹你生气的根源,因为你会把这些事统统看作是故意的。
邻居相处,小小的误会在所难免,但千万别凭一时意气,吵开了头。争吵一旦开始,以后就处处都是吵架,
结果就会闹得鸡犬不宁,成为生活上的一大困扰。遇事忍一口气,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耐一时并不难,而且
以后的好处是无穷的。
“吃小亏占大便宜”初听起来似乎有些不道德,可如果邻里之间互相谦让,都舍得吃点小亏,维持了大好的
生活环境,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把“出重拳”“占大便宜”看成一种狭隘的整治别人、复仇打击,这不是强行的得失观。
但对于那些蛮横无理的人,瞅准机会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对他们也有好处,这里并不反对这样做。
这里主要强调一种更高一级的胜利策略,因为我们不可能事事争强,处处占上锋,所以我们可以主动地吃上
几个轻拳,而把出重拳的主动权抓在了自己手里。人更多的时候要面带善意,显示“白色”,一味地黑着脸去重
拳打人是不足取的。
因为,这种放弃、让步、“吃小亏”,往往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常常出于另一种原因,
一种预测到、也了解到自己不可能获得自己所有应该获得的机会和利益的明智。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
去争、去比、去要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须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
更好吗?这本身就已经是占了大便宜。因为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他碰到的各种机会,但实
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能吃小亏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
动权操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也无妨大事。
以柔克刚而后发制人
在社交论辩中,也应掌握以退为进,不以硬碰硬的高妙战术。
以退为进,是指在论辩过程中,面对对方的错误言论和无理要求,为避免正面冲突,表面上作出某种同意妥
协的姿态,然后抓住对方的漏洞,反守为攻的一种技巧。这就像拳击赛中,聪明的拳击手将拳头收回来再打出去
一样,更加有力、奏效。它具有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特点。
1.忍辱对比式
道格拉斯竞选总统失败后,对林肯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一下。一天,道格拉斯在一个公共场合遇见林
肯,他不冷不热地说:“林肯先生,我初次认识你的时候,好像你是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站在一大堆杂物中卖雪
茄和威士忌。真是个有风度的酒店招待呀!”林肯面向在场的众人,回答说:“先生们,道格拉斯说的一点没错
,我确实开过一家杂货店。我记得道格拉斯先生是我最好的顾客,多少次他站在柜台的那一头,我站在柜台的这
一头。不过,现在不同的是,我早从柜台的那一头离开了。可是道格拉斯却依然顽固地坚守在柜台的那一头,就
是不肯走。”
林肯曾开过杂货店,这是事实。当道格拉斯以此嘲笑林肯时,林肯先予以证实,乍看起来这似乎是一种软弱
、甘受侮辱的表现,不料却为下一步的反击作了铺垫。林肯退一步,把他和道格拉斯两人过去和现在各自不同的
状况通过对比,说明自己虽然曾经从事过低贱的职业,但是通过长期不懈的奋斗努力,已取得巨大的成绩和进步
。相比之下,道格拉斯不过庸庸碌碌、依然故我。这则故事把林肯那短兵相接、针锋相对的勇气和反应敏捷的才
智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2.偷换概念式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在出使美国时,他曾在一次集会上作了一段幽默风趣的演讲,受
到与会人士的一致好评。有位美国贵妇人萌发了同伍廷芳调侃逗趣的念头,于是走上去对伍廷芳说:“我十分佩
服你的演讲,我决定把我的爱犬改名为‘伍廷芳’以志纪念。”伍廷芳回答道:“很好,很好,那你以后可以天
天抱着伍廷芳接吻了。”
伍廷芳装作接受那位贵妇人用“伍廷芳”命名她的狗的说法,然后把这种说法进行引申,直接与那位贵妇人
联系起来,借用她爱抚狗的情景,巧换概念,说“你以后可以天天抱着伍廷芳接吻了”,从而收到良好的反击效
果。
3.拆字别解式
张作霖雄踞东北时,曾碰到过这么一档子事。
一次,两个日本浪人来张府求见,说:“听说大帅精于书法,能否赐字一二?”张作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
挺沉着,立刻大笔一挥写了颇有气势的“虎”字,还在那“虎”字下落款:张作霖手墨。遗憾的是由于极少习文
弄墨,他把那个“墨”字写成了“黑”字。日本浪人见了,一时间颇为得意,张的秘书也赶紧在一旁提醒:“大
帅,你的这是‘黑’字,‘墨’字下边还有个‘土’字呢!”再说张作霖,立刻哈哈大笑:“我堂堂张大帅,难
道不知这儿还有个土字,可我就是不写这个‘土’!有人总想打老子主意,总想夺东北的土地,老子偏偏寸土不
让!本大帅一向‘手黑’,谁敢放肆,老子决不客气!”真是妙极!一番话如雷鸣电闪,大气磅礴,两个日本浪
人自觉没趣,也就灰溜溜地走了。
真佩服这位张大帅,明明写了个错字,但点石成金一个歪曲,也就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活活气跑了
两个日本鬼子!
4.一语双关式
同班的小张、小李等几名男生在一块聊天。当他们谈到体育运动这方面的话题时,小张便说:“你们知道吗
?我非常喜欢打篮球,而且打得相当好。投起篮来,不说是百发百中,至少也是十有八九。”小李对小张比较了
解,知道他并不怎么会打篮球,便说:“小张的篮球技术确实不错,我可以作证,因为篮球是用牛皮做的。”
对小张的自我吹嘘,小李不作正面揭露,而是表现了一副赞同附和的姿态,再从这个方面进行发挥,说“篮
球是用牛皮做的”。这句话一方面符合客观情况,另一方面则喻示小张在吹牛皮,这一语双关技巧的运用十分切
合场景。
5.借力打力式
一次,袁世凯对驻京的德国公使说:“张中堂(张之洞)是讲学问的,我不讲学问,是讲办事的。”言下之
意,张之洞不过书生出身,要说解决实际问题,决策裁断,还是他袁世凯更精明、更有权威。当袁世凯的幕僚把
这番话作为得意之谈转告辜鸿铭时,辜鸿铭随口调侃道:“诚然,但要看所办是何等事,如老妈子倒马桶,固然
用不着学问,除倒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无学问的人可以办得好的。”
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事有大小难易之别。辜鸿铭巧借袁世凯“讲办事不讲学问”的话题,具体就什么人办什
么事这一点纵深挺进,稍作联想发挥,就取得很好的嘲讽效果。“倒马桶”之说既轻松又俏皮,白中生黑,就像
战争中的将计就计、顺手牵羊这种战术也像中国太极拳的借力打力的手法。
急功近利易乱阵脚
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父亲给了兄妹俩一块馅饼,要他们分着吃。两人都坚持要一块大的,两人都害怕被
对方欺骗了,要如何才能做到让双方都满意呢?父亲说:“这样吧,不管谁来切,但切的人必须让别人先挑”。
这样,小男孩为了不至于“吃亏”,仔细把馅饼分成了同样大小的两块,而小女孩先挑,自然也无怨言。
生活中,在许多情况下,争吵双方的利益不一定都是对立的,如果把斗争焦点由各方都要击败对方转向双方
共同击败存在的问题,那么双方都能获得好处,即“双方获胜法”。
在双方都获胜的合作性谈判中,双方都在努力得到一个都愿接受的处理结果。如果把双方的冲突看作是能够
解决的,那么就能找到一个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从而加强了双方的地位,甚至增进双方的关系。而怎样才能做到
这一点呢?
1.给人面子,放下架子
讲述自己的情况时要尽量和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挠挠脑袋,承认自己可能讲错的地方,有时会收
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重要的是要维护对方的尊严,给他们“面子”。这样,即使对方是有名的固执、消极的
人,只要你以建设性的期望态度去接近他们,也会使他们消除敌视。如果给人家机会的话,他们多数人都会尽量
通融,并去做你建议他们做的事。
一天,王喜与同学一起上街。同学说去买份《足球报》,过了一会儿,他空手回来了,一边走一边咕哝着“
三字经”,王喜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我去报亭,拿了一份报纸,递给那家伙十元钱,谁知他没接钱,反而抽
回了那张报纸,我正纳闷,他开始教训我了,‘没见我忙着哪,没零钱找!’”看着同学愤愤的样子,王喜想:
“事情是不是只能有这么一个结果呢?”
他向报亭走去,微笑着对摊主说:“对不起,麻烦你了,我是个球迷,想买份《足球报》,可我只有一张十
元的票子,怎么办呢?”摊主二话没说递给王喜一份报纸:“拿去吧,回头有零钱再给吧。”
瞧,王喜拿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同时,摊主也在微笑……
2.该妥协就妥协
其实,人与人之间只要建立起公平、互信的关系,并且互相交换实情、感情和需要,有了这种自由的相互影
响和共同分担之后,就可以找到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双方都成为胜利者。电影制作人休斯和女明星珍妮签
订了一个一年一百万美元的雇佣合同。十二个月后,她合理合法地说:“我想要我合同上规定的钱。”休斯声明
他现在没有现金,但有许多不动产。女明星的立场是不听辩解只要她的钱;休斯继续指明他现在现金周转不灵,
要她等一等。而她一直指出合同的合法性……
双方争论不休,人们都说这桩事得到法庭上一辨是非了。
可最后,事情怎么样呢?
珍妮坐下来仔细考虑之后对休斯说:“我们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看看我们能不能在互相
信任的气氛下一起分享信息、感觉和需要呢?”他们正是这样做了,于是,他们之间的纠纷得到创造性的解决,
满足了双方的需要:最后把合同改为每年付五万,分二十年付清,合同金额不变,但时间变了。结果,休斯解决
了资金的困难,并获得本金的利息,另一方面,珍妮的所得税逐年分期交纳,并有所降低。有了二十年的年金收
入,她就不必为每日的财务问题操心了。珍妮和休斯都是大赢家。
3.在谈判中,不动声色
让对方不清楚自己的底牌是在生活中保证自己最大利益的前提。能够不吃亏,除了耐性好外,了解对手情况
,有很多应留心的方面,而有用的致胜信息,多半都是“非法”得来的。这需要黑,即使有了底,只有不动声色
才会奏效,这也需要黑。
调查的方法有“白”与“黑”两种途径。
“白”即合法的调查,可以运用的方式很多,不过所得到的资料有使用价值的可能不会太多,而且多半是属
于人人可得的第二手资料。因此,你所要的资料或情报,应着眼于所谓“独得之秘”。你手中握有竞争对手的独
得之秘越多,你的胜算就越大,击败对方的机会就越多。
有时不妨以“黑”,即非法的方式调查竞争者的弱点,包括商业间谍、窃听消息、贿赂、美人计、反间计、
离间计等。
希望诸位能多多揣摩双活的道理及相应技巧,做到既达到自己的目的,于不动声色中占便宜,又让双方能够
接受。当今世界,有钱大家赚,只要把能量最大限度地集中于自己的利益就行了,何苦要把别人往绝路上逼呢?
5.心静自然凉
不要把家人当出气筒
有的人有点窝里斗,给外人白脸,对自己人却很黑,在外面黑不起来,不敢发脾气,回到家里发泄。
每个人都有脾气,一般人在公共场所,如工作单位、社会场合等因受社会公德的制约,碍于“面子”,即使
有脾气,想发怨气,也能尽量克制住。但是到了自己家里,就像进入“自我”的世界,“自由”的港湾,受到的
约束少了。不少人在家中说话随便,而且无所顾忌地发脾气,向亲人们倾诉心中的不快不满。有些人在工作单位
受了上司和同事们的气,回到家看什么都不顺眼,妻子(丈夫)一句无关要紧的话,或稍微做一件不合他(她)
心意的事,便会引其大发一通脾气,或不停地唠叨埋怨。
有什么不满或不悦,偶尔在家中发泄一下,让亲人分担一下自己的痛苦和忧愁,倒无可厚非,也在情理之中
。倘若老是不论什么事都向亲人乱发脾气,把自己的妻子(丈夫)、甚至子女当作出气筒,抑或常以生硬的、居
高临下的方式对亲人说话,那就会不时在家庭这平静的“港湾”里激起浪花。
我们知道,在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会在情绪上相互影响、相互感染,某一成员如果老是发脾气或忧郁苦
闷,不苟言笑,那其他成员定会受到影响,情结波动、焦灼不安。长期下去,将导致整个家庭情绪低落,闹得一
家人心灵不安,正常生活受到冲击,乃至波及左邻右舍。在这种环境下,必定会有家庭成员精神受到压抑,内分
泌紊乱,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头痛、消化不良、肠胃功能病变和肝脾受损等多种疾病。家庭中经常有人发
脾气,还会导致整个家庭的不和谐,家庭的其他成员常有一种受气感,一种担心对方发脾气的惧怕感,无法进行
心平气和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家庭成员心理距离拉大。所以说,要使一个家庭美满、幸福,务必改掉坏脾气。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性只是难“移”,不是无法“移”。要消除坏脾气者的“怨气”,变“怨
气”为“和气”,家庭中另一方的帮助和诱导非常重要。要体谅和宽容,当对方发脾气时,可先保持沉默,进行
“冷处理”,切不可针尖对上麦芒。待对方脾气发完,冷静下来后,再用温情柔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
才有可能避免或减少对方下次发脾气。对坏脾气者采取宽容的态度,是对其最有效、最可靠的心理治疗方式。实
际上,对有坏脾气的亲人的谅解也是最有效地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的方法。当然,要改掉坏脾气,最主
要的还是要靠爱发脾气者加强自身的涵养,只有其充分意识到发脾气对家中亲人造成的伤害、给家庭带来的不和
,美满家庭晴朗的天空,时常因为他的脾气发作而乌云笼罩时,才能少发脾气,变得理智些、克制些,这样,再
大的脾气也该变小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