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又说回来,从整个社会来讲,还是得有人管理、有人做官。问题是对做官者来说,要注意的是,忘记地位
也就是放下官架子,真正地把自己视为普通人,不要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有人说:“不论官级大小,要想真正做到不摆架子,还真不容易。”原来,这个人不久前去参加一个非专业
性会议,到会六十多人,没人认识他这个处级干部,也没人理他。他自己由于当了几年官,已经养成了让别人找
自己谈心,围着自己转的习惯,当然不会自己去找别人聊天。结果是游玩时别人成群结队有说有笑玩得很开心,
而他却独自一人,玩得很乏味。这个人后来才想到,自己很少找别人聊,天天又板着一副面孔,别人当然不会与
自己结交。意识到这点后,他就主动找别人聊,会议结束时也交了几位朋友。
当官的若放不下架子,无法忘记自己的地位,就听不到下级或群众的意见,就会自己孤立自己。
越是摆架子,挖空心思地想得到别人的崇拜,你越不能得到它。能否获得别人的崇拜取决于值不值得别人尊
重,有无虚怀若谷的胸襟。想靠巧取豪夺是不成的。你得名副其实,且有耐心等待才成。
越重要的职位越要求你具备相应的威严和礼仪风采。不要摆架子,扮“黑脸”,翘尾巴。即便是一个国王,
他之所以受到尊敬,也应该是由于他本人当之无愧,而不是因为他那些堂而皇之的排场及其他因素。
据《战国策》记载:魏文侯太子击在路上遇到了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击下车跪拜,子方不还礼。击大怒说:
“真不知道是富贵者可以对人傲慢无礼,还是贫贱者可以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对人可以傲
慢,富贵者怎敢对人骄傲无礼?国君对人傲慢会失去政权,大夫对人傲慢会失去领地,只有贫贱者计谋不被别人
使用,行为又不合于当权者的意思,不就是穿起鞋子就走吗?到哪里不是贫贱?难道他还会怕贫贱?会怕失去什
么吗?”太子见了魏文侯,就把遇到田子方的事说了,魏文侯感叹道:“没有用田子方,我怎能听到贤人的言论
?”
富贵者、当权者自身本来就容易有骄傲之势,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作为统治者,如果不能礼贤下
士、虚心受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则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在获得成功后往往居功自傲、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种人个性意识一旦得到强化,
轻则可以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重则可以驱使他做出践踏国法纪律的行为,甚至走向毁灭。
2.为人做事,有所保留
严守底牌,临危不乱
为人处世应设法保持自己的神秘,亮出自己底牌的人让别人按牌来攻,肯定会输掉。混得再“背”,也不要
向别人诉苦,而要企图伪装成十分成功的样子。即便很成功也不要亮底曝光,出人意料更能使人心悦诚服。
桥牌能使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获益匪浅。
所有的牌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坐庄打三NT时,防守方一上来就奔吃一门五张套,定约一下,眼看着手
上的赢墩拿不到,正在懊恼牌叫得不好,慌急之中又乱了方寸,被防守方乘机切断了你的交通,唾手可得的八墩
牌,现在仅拿到六墩,在对式赛中,你大概得了零分。坏消息常常影响情绪,轻则失望,重则沮丧,都会使你神
不守舍,影响竞技水平的发挥。当然,更多牌手在实战中培养了自己坚韧的性格,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克制
情绪,对意外打击安之若素,“柳暗花明”的情况也很常见。
记得一次混双大赛,小许因叫牌失误抬高了定约,正在懊悔自己的失误,担心搭档责备时,搭档似乎置身“
事故”之外,经过一番长考之后,竟然打出了只在书上才看到过的双紧逼打法,成功地完成了定约,挽回了“冒
叫”的损失不算,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高分。当小许陷搭档于危难之中时,搭档却扮演了力挽狂澜的角色!如果
一遇叫牌失误便乱了阵脚,便不会有他们的胜利,相反,有条不紊地攻防可令对手误以为我们点力与叫牌约定非
常协调。不亮底版,直到最后一刻。
这是多么重要的处世原则啊!
公司的老板往往会提升守口如瓶的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这类人是心智成熟的。
尤其大公司中,因为人多,难免会有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而有许多人善于钻营奔走、挑拨离间
。每次公司有人事上的升迁调动时,不仅流言满天飞,同事见面亦是言不由衷、尴尬万状。何以会有这种情形?
当然是有人泄露了人事上的机密,于是加油添醋,以讹传讹,搞得人心惶惶,既破坏公司和谐,更影响士气及工
作效率。
一般说来,如果你是上级所赏识的人,遇到有升迁的机会时,你的上司必定会约见你,对你的工作、生活等
有所垂询慰勉,此时不管你的上司是否对你有具体的承诺,你一定要守口如瓶,装得若无其事,亲如太太也不要
透露一点口风,如果你能做到这个境界,那么你才会让别人认为是可共大事的人。这个人事动态便是你的一张底
牌。日本前首相佐藤荣作就是一个能够严守秘密的人。当年他担任运输省次官时,吉田藏邀请他出任内阁官房长
官,他按手续向运输大臣提出辞呈,只字不提自己被内定官房长官的事,甚至对其夫人也都闭口不谈。他这种性
格深为吉田藏所赏识,最后终于登上首相宝座,而且到目前为止,他是日本战后在位最久的首相。
要做到严守底牌的最好办法是以静制动,干脆置之不理。比如说你的地位重要到能够引起人们的期待时,则
此种情况更是如此。即使你必须亮出真相,也最好避免什么都和盘托出。不要让人把你里里外外一览无余。小心
谨慎是靠缄默来维持的。
你决心要做的事一旦被泄露,就很难获得尊重,反倒常常招致批评。如果事后它们结局不佳,则你更易遭到
双倍的不幸。
另外,切记不要抱怨和诉苦。恶意中伤总是瞄准我们的痛处或弱点,而这些人肯定是你亲近的人。一副心灰
意冷的样子,只会引得别人拿你取笑。心怀恶意的家伙总是想方设法惹你生气,他们想办法来刺痛你的伤口。
聪明人应当对不怀好意的人置之不理,并且深藏起你个人的烦恼或家庭的忧虑事,因为即便是命运女神有时
也喜欢往你的痛处下手。你的那些丑事或心中的好事,都应深藏不露,以免前者不胫而走,后者烟消云散。
这里敬告大家:一定不要和盘托出全部实情,因为吐露真言如从心脏放血,需要极高的技巧。并非所有真相
都可以讲。冲动是泄露的“大门”,最实用的知识在于掩饰之中。亮出自己底牌的人可能会输掉牌局。
等待时机,伺机而动
各人都有自己的时运。要对自己的时运心中有数,且不宜滥用阴谋,以免弄巧成拙。冷静、清醒的头脑,是
我们所推崇的素养。耐心等待自己的时来运转,不可轻举妄动。
冰山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不失其恬静与平衡,真是我们一个绝好的榜样!不管狂风吹打得怎样厉害,不管巨
浪怎样猛烈地撞击,它从不会动摇,不会显出一丝受震荡的迹象;因为它的八分之七的巨大的体积,埋在水面之
下。它的巨大的体积平稳地藏在海洋中间,非惊涛骇浪之势力所能及。这种水面下的巨大稳定力,使得暴露在水
面的一部分冰山可以不畏任何风浪。精神的平衡,往往代表着“力量”,因为精神的平衡是精神和谐的结果。片
面发展的头脑,不管其在某一特殊方面是怎样的发达,永远不会是平衡的头脑;正像一棵树木,假若将其全部的
汁液仅仅输送给一根树枝,而使其他部分枯萎而死,它决不能成为一棵繁茂的大树。
在任何环境、任何情形下,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在人家失去镇静时保持着镇静,在旁人都在做愚蠢可笑的
事时,仍保持一个正确的判断;能够照这样做的人,便能像冰山一样获得稳定力,成为一个平衡而自制的人。
为了成功,须得对自己的时运有所把握。这比弄清你的脾气和了解你的体格特征还重要。
在各机关中,常常有某一种人,其人在各方面的能力,或许还不及别的职员,但反而会突然升到重要的位置
。因为雇主的眼光,并不在意这个职员的“才华”,却注视着他那头脑清楚、理智健全、判断力正确的特点。他
要寻觅一种头脑清楚、实事求是,不仅有想象力,且能真正做事的人;所以他往往忽略那些大学毕业生、学者与
天才。雇主知道,他的业务之运作、机关之安全,就系于他那有正确判断力、有健全理智的职员。
不管处在何种环境之下,有一件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做到的,就是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即使跌倒也可立
刻站起来,而不致失去平衡;我们应该在别人都慌张、混乱的时候,仍然镇定如常、思虑周全。这能给予我们以
巨大的力量,并在社会里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惟有头脑清楚的人、能在惊涛骇浪中平衡地驾驶船只的人,才是
社会中能委以重任的人。容易动摇的、犹豫不决的或没有自信的人,临到难关就畏缩、遇到灾难就要崩溃的人,
就像年幼胆小、不经风雨的小孩子一样,只能在风平浪静之日驾驶扁舟。
要想驾驭时运,需要很高的本领。尽管你永远无法把握它那反复无常的变化,但你毕竟可以保持镇静,耐心
等待着时来运转。命运喜欢磨磨蹭蹭,你或能利用它,因为它有时会对你非常友好;可当你运气不佳时,那就应
暂缓行动,伺机而动。
“章光一○一”刚刚打开在日本的销路时,向来精明刁钻,善于呼风唤雨、拨风弄云的日本商界就出了一个
大怪招。日本新闻界受了收买,在影响极大的《朝日新闻》上刊登了一则消息:三家大学医院的皮肤科大夫向厚
生省提出六个使用“一○一毛发再生精”后出现斑疹的病例。言外之意是指“一○一”有显著的副作用。这则耸
人听闻的消息一出,“一○一”的国外市场受到了极大冲击。
“章光一○一”的老总赵章光对日本人的做法十分愤慨,但他却采取了冷静克制的态度,他一方面透过有关
部门向日本厚生省交涉,要求组织调查,弄清真相;一方面一改过去回避记者采访的做法,主动约请《人民日报
》海外版的记者谈话,解释“一○一”的品质,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指出:“一○一”可能带来一些现象都属
于正常,不是什么副作用。日本消费者看到调查结果和赵章光的谈话,打消了原来的疑虑,海外市场逐渐稳固下
来了。喧嚣一时的“一○一风潮”就这样被平息了,赵章光终于又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他的科研和生产了。
在当今社会中,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得像赵章光那样“软硬兼施”:一手要“硬”,坚决追究,利用
法律手段对付那些扰乱市场秩序者;一手要“软”,委婉交涉,揭穿真相,挫败那些惹是生非者。
心无城府,不足立世
为人处事“非有城府,不足以立世”,含蓄,来自于自我控制的黑白转化之功。能够像冰山一样只露出一角
,让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你便不但自保无虞,而且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要做之事莫尽言,说出的话莫照作,让人
无法掌握、透视你的思路。此为“黑白不倒翁之法宝”。
聪明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敬,就不应该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
了解你;没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极限,也没有人感到失望。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显示自己的
才能更能获得崇拜。你要不断培养他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你的全部所有。隐瞒你的力量和知识的诀窍
是要“胸有城府”。“黑”的一种基本的形式便是受辱而不惊,也就是说,当别人侮辱自己的时候,能够有克制
地稳住,而不要马上觉得自己失了面子而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更不能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
我,我必犯人”的心理,大打出手,破口大骂,非要把面子争回来不可。在这种情况下,“不惊”首先是心平气
和地接受这一事实。至于以后如何,等等再说。
巴顿是“黑白不倒经”的反面教材,他爱“放大炮”,毫无城府,不但使上司颇为难堪,自己也失去了不少
人缘,被同事们称为“和平时期的战争贩子”。1925年巴顿到夏威夷的斯科菲尔德军营担任师部的一级参谋。一
年后,他被升为三级参谋。巴顿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战术问题和部队的训练提出建议并进行检查,但他经常越权
行事。1926年11月中旬,他观看了第二十二旅的演习,对这次演习非常不满。他直接向旅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措辞
激烈的意见书。他的这种做法是纪律所不允许的,因为他只是一名少校,无权指责一名准将指挥官。这样一来,
他便招致了上司的非议和怨恨。
但巴顿并未吸取教训。1927年3月,在观看了一场营级战术学习后,他又一次“大发其威”。他指责营指挥官
和其他人员“训练无素”,准备不足,没有达到预定的目的。虽然这次他很明智地请师司令部副官代替师长签了
名,但其他军官心里很清楚,这又是巴顿搞的鬼,所以联合起来一致声讨巴顿。众怒难犯,师长只好把这位爱放
大炮的参谋从三级参谋的位置上撤下来,降到二级。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但如果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甚至会招致厄运的。展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
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心直口快有时往往陷入不利之地。
喜怒勿形于色
为人不可过于直白,不知“隐黑”,易于冲动,思想偏激,生出的古怪念头,稍稍过量便会使我们的判断处
于病态,使我们因失控而幼稚、肤浅。感情用事不会有好结果,你要做到不管是大顺之时还是大逆之际,都不会
有人批评指责你情绪不稳定。
由于地理上及历史上的因缘,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交往可算是源远流长、错综复杂,可是无论是经济上、文化
上、政治上,或是政府间的往来、民间的交流,中国人几乎每次都是在吃了亏以后,才恍然大悟地发现日本人原
是这么“虚伪”的。虽然人人都知道与日本人打交道要小心,可是却一次又一次地迷惑于他们表面那种谦恭有礼
、驯服、忠厚的态度。
从1603年到1867年,长达264年,史家称为“德川幕府”。它的开创者是德川家康,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与
戏剧性。
关于他的性格,我们可以从司马辽太郎所著的《德川家康》一书中了解到,那是日本人性格的典型代表,与
潘乃德所描述的日本民族性神似形同。
让我们来看看,司马辽太郎如何描写德川家康的:
家康的性格是在他十三四岁时奠定的。在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灭掉织田家,继而掌握天下的大权。为了实
现这个愿望,他处处表现谦虚与服从,让人家以为他是个没有野心的人。
家康的作风,赢得织田和今川三氏的赞赏。像他这种势力强的家族,以守信二字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是最
明智之举,家康一直都守着这项原则,即使后来他成为日本第二大势力集团,对于支配他的丰臣秀吉,他仍然表
现得像绵羊一般地温驯、像狗一般地忠实。
可是等到丰臣秀吉一死,他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诡谲多诈的政客。由此可知,德川家康只是以守信为手
段,藉此取得别人的信任,他这种伪装,竟能维持了五十年之久,实在不可思议。
一个人若是太老实,往往就会被人轻视。家康一直假装老实,所以信长误认为他很好利用,因此,无论什么
事都指使他去做。
当信玄知道家康是一个固执而又胆小的人后,大起戒心。告诉他的部下,一个人就是因为胆小,所以才会生
出新的智慧;因为胆小,所以对任何一件事,事先都会有周密的计划与防备。
家康对谦信的那种爽快性格,觉得太过肤浅;相对地,信玄那种奸诈、狡猾多变的个性,使家康着迷。一个
人心里再怎么高兴,也必须加以掩饰,否则,自己的心意岂不全被对方猜透了。
谨慎而怯懦,只是家康伪装的一部分,事实上,他脑筋灵活,反应快速,尽管内心极端畏惧惶恐,表面上仍
能一本正经,让人误以为他是胆大心细、胸有成竹的谋略家。
谨慎的人总是试图永远保持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显示出真正的人格和心力,因为成大事者不会轻易受情
绪制约。
家康有一项别人所没有的特殊本领:纵使有如何厌恶与愉悦的心情,他绝不会轻易地流露出来。他从未随意
向部属们动怒、惩罚。他对于极端厌恶的人,能把嫌恶之情深深隐藏起来,见面时,仍然装出十分亲善的表情,
礼貌而诚挚地问候对方。
家康是在日本实践“黑白经”的佼佼者。而日本整个民族也由于这种功夫,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国际贸易上
、文化交流上、军事参与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但赚得了大量的财富与资源,也取得了他国的尊敬。日
本人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激情的荒唐和隐晦的功效。
在人生与交际中,感情用事,嘴上没个把门,喜怒外形于色,乃是黑白人生之大忌讳。
轻松应对两难困境
在生活中受到了“夹板气”会使人黑白两难,这便如同论辩中遇上了两难推理,要从容地应付这种情形非得
有两把刷子。两难困境是突发事件中难上加难的难题,须先有应对策略才行。
第一种情况是对方纯粹无理取闹,可用以下办法破解:
1.找出原因,对症开方
破解这类两难推理,找出其失误之处,据理力争,当然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它们的特点在于取闹的“无
理”而不在于推理的“无理”,所以,找出取闹的原因,往往可以更好地走出困境。
张三和李四在同一单位工作,是很要好的朋友,常在一块儿打网球。后来李四升职,成了张三的顶头上司,
这本来是一件喜事,然而在为张三安排工作时,李四却陷入了“两难”困境:工作稍复杂了些,张三就抱怨李四
有意难为他;工作稍简单些,张三又抱怨李四不承认他的工作能力。怎么回事呢?原来,李四晋升后,一直没有
和张三打网球,张三怀疑李四瞧不起以前的朋友。李四得知这一情况后,赶紧向张三解释:没打网球是因为刚升
职,对情况不熟、工作紧,绝没有忘记朋友的意思。张三从此也不再抱怨了。
2.置之不理,埋头苦干
在某个年长同事占多数的单位里,调来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当主管。老同事很瞧不起他,认为他“嘴上
没毛,办事不牢”。如果那位年轻主管遇事征求他们的意见,有的人就说:“毕竟是年轻人,没经验、缺能力”
;如果遇事没征求他们意见,有的老人又说:“这么年轻,就搞老大作风,唉!”
要从道理上驳倒老同事的两难推理,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位年轻的主管并没有这样做。他不动声色,一如既
往地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个单位效益明显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大大增强。老同事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由衷
地发出赞叹:后生可畏!
3.以闹制闹,相机而为
和尚与少妇同船过渡。和尚看了少妇一眼,少妇马上骂道:“流氓,无耻。”于是和尚闭上眼睛,以为这样
就会免去口舌之争了。谁知少妇又嚷开了:“秃驴,你闭着眼睛尽想和我的好事啊!”
这一则笑话,并无下文,和尚睁眼挨骂,闭着眼也挨骂,真是“两难”了。我想,和尚可不必可怜巴巴地受
窘。他可以装出一副平和的样子,说:“女施主,和尚四大皆空,和尚不想。是驴子在想啊!”锋芒虽稍嫌太露
,对付这位泼辣的少妇却也无妨。
第二种情况是对方逻辑严密,内容真实,可以用下列办法应对:
1.答而不直答,超乎“两难”之一
一位哈尔滨的小伙子和一位武汉姑娘交朋友,姑娘问小伙子:“听说哈尔滨的姑娘很美,你说是你家乡的姑
娘美还是我们武汉姑娘美?”碰巧小伙子的中学同学,一位哈尔滨姑娘也在场,他的女友并不知道。小伙子为难
了,说武汉姑娘美吧,就会让同学难堪,说哈尔滨姑娘美吧,又伤了女友的心;小伙子如果说两个城市的姑娘都
美,哈尔滨的女同学可能没意见,但恐怕女友不会满意。怎么办?小伙子想了想,用“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
肉”先岔开话题,接着说:“我认为水很美。”既回答了问题,又没有正面回答。
2.根本不作答,把问题抛给对方
两人竞选董事长,到了互相辩难的时候,甲问乙:“如果在任职期间,你最亲密的部下犯了严重的错误,比
如做非法买卖,在事件曝光之前,你会知道吗?”乙如果回答“知道”,显然有包庇纵容之过;如果回答“不知
道”,又有用人不当、察人不是之过,这个时候,乙灵机一动,反问甲:“当你处于这种情况时,你呢?”甲赶
紧岔开了话题。乙之所以可以把问题直接抛给甲,因为两人在这种两难推理面前地位相同(当然,乙也可以回答
:“我不会任用这种人。”但甲又可以进攻:“这种人身上是没贴标签的,你不一定能分出来,如果你不幸任用
了他,就会处于这种情况。在你面临这种情况时,你作何选择?”问题又回来了!反倒不如反问来得简洁)。
3.放弃自己的错误信念
生活中处处有辩论,但并非所有的辩论都以求胜为惟一目的。更重要的是“求真”,让自己的认识更加向真
理靠拢。这才是一个理智的人的选择。史书记载,隋文帝不信风水,术士要给他看风水,他说:“我先看看我老
家的基地是凶是吉。如果是凶,我怎么成为天子?如果是吉,我弟弟为什么死于刀兵?”这番话叫术士回答“吉
”也不是,回答“凶”也不是,陷入了“两难”困境。术士走出困难的最好方法是放弃风水说。一旦没有风水观
念,隋文帝的话也就无所谓“两难”了。
3.深藏不露,低调做人
先下手为强
如果你的左右手成为心腹之患,随时有取你而代之的可能,你应该不露声色,蓄势趁机将其剪除。
历代中国宰相,不仅是皇帝身边最接近的大臣,而且也是协助乃至代替皇帝总揽政务的人。虽然皇帝事实上
需要有这样的一位助手,可是心理上却又害怕这个人的存在。如果宰相过分的跋扈专断,对皇帝来说,真是一种
莫大的威胁,时时有如芒刺在背、如鲠在喉的感觉。站在皇帝的立场来看,宰相在实际上既不可少,但在权势上
又必须提防。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很少能善终的。
汉武帝的时代,自公孙弘死后,由李蔡到刘屈牦,换了六个宰相,其中自杀的有两人,死在监狱的也有两人
,腰斩的一人。明太祖洪武十三年,有人告发宰相胡惟庸谋反,朱元璋将胡惟庸磔死,且夷其三族。最后还把开
国元老、七十七岁的宰相李善长处决,并株连二万余人,同时废掉宰相的制度。宰相在封建社会制度中所处的地
位是何等困难、何等尴尬、何等危险!
皇帝之防范宰相,本质上是可以理解的,宰相的才干和智慧如果超过皇帝,很容易引起“取而代之”的野心
,皇帝如果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危险实在很大,所以宰相的地位固然危险,皇帝的地位又何尝不危险呢
?这不止是中国皇帝的专利,美国总统也照使“清侧术”。
里根总统刚上台时,缺乏外交的实际经验,智囊团中亦找不到足堪大任的人才。所以,他启用尼克松时代具
有外交及军事资历的黑格将军任国务卿。黑格虽然文气纵横、声名远播,但与里根素无渊源,且个人野心勃勃,
甚遭里根左右之忌。里根在事实需要而心里害怕的情况下,不得不时而压制黑格的气焰,时而削夺其外交的权力
;同时利用副总统布什及白宫安全特别助理艾伦、顾问米西等人随时掣肘,以造成里根在外交事务上并不真正倚
赖任何人的情况。
当黑格气盛时,里根就拿副总统布什来牵制分权;布什在制订计划有欠周详时,立刻将其任务交给其他助理
接手;当白宫安全助理艾伦的权力伸展到外交决策上的时候,他又将艾伦每日上午在白宫简报国家安全外交事务
的权力取消,改为书面报告等等。里根的手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他自己过去并无相当的外交经验,在风云
骤变、纵横捭阖的国际事务中,要他能够得心应手、控制自如地应付,尚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炼。但他既不能十分
信任没有渊源且甚具野心的黑格,又不能让黑格因无法自由发挥权限而挂冠,只好以亲信来牵制黑格。可是等到
有一天,里根认为他自己已有能力全盘控制外交事务时,黑格的权力及作用一定会大大的降低,甚至会走上和罗
吉斯范锡等人同样的道路。
作为企业经营者的你,是否实际上需要一个得力的左右手,可是心理上又不愿让他有太多太大的实权?或者
你感觉到他比你精明能干,功高震主,随时有取你而代之的可能,因而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如果你已意识
到你的得力助手,目前已是“手足之疾”,终有一日将成为心腹之患,那你绝不可掉以轻心,以免来日酿成巨祸
。处理的方法,大可引用古代皇帝防范宰相图谋不轨的方法,或削其权,或夺其名。二者之选择,须视你需要他
的程度而定,只要你守得住分寸,持智不待力,能防患于未然。
历史上的皇帝为了提防宰相图谋不轨,有以下几则方法:
一是多设几位宰相,不使一人独揽大权;二是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三是给予宰相之权,不居宰相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