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日不落之梦

_3 李景全、田士一(现代)
  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
  列强竟相染指“奴隶贸易”
  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殖民列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以地球为战场,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商业战争和殖民角逐,在征服与劫掠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过程中,奴隶贸易是令人发指的最黑暗的一页。
  绕过非洲新航路的发现,揭开了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人民长期侵略与掠夺的帷幕。欧洲列强一踏上西非沿岸,就按他们主要掠获物给沿岸地带取上“胡椒海岸”、“象牙海岸”、“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等名称。欧洲人最初所重视的掠获物是黄金和其它最贵重物资。他们每踏上一块新的土地,第一件事就是追求黄金。为了进行掠夺性的贸易,欧洲列强争先恐后地在非洲沿岸设立了商站和堡垒,占领离海岸较远的阿森松岛、圣赫勒拿岛、毛里求斯岛等岛屿,以此作为东通亚洲航海的中途站。荷、英、法等国在其裔务掌握在大商业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化的贵族手中之后,便组织特权公司来进行贸易,特权公司从国家得到特许状和各方面的支持,拥有开设高馆、建筑堡垒,发行货币、组织武装、进行战争和媾和的权力。特权公司在某些地区还能对当地居民行使司法权和征税权,从而形成一个个的“小专制王国”。殖民列强就利用这个强有力的工具进行掠夺性的贸易、奴隶贩运甚至:征服殖民地。
  欧洲列强在非洲的角逐,主要是争夺贸易权。它们在每个地区听掠夺的并不限于一种货物,而黑奴贩卖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非洲的主要内容,当时贩奴贸易也仅在奴隶海岸。欧洲列强自侵入黑非洲之日起,就开恰把非洲转化为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他们用“黑色象牙”这种侮辱性的名词来称呼黑人奴隶,黑人成为他们贪得无厌、多方搜寻的“商品”。
  葡萄牙莱民者首开贩奴纪录
  葡萄牙从独霸非洲的野心出发,自新航道开辟伊始,便对非洲展开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侵略。在西非,葡萄牙占有佛得角群岛,在塞拉利昂、古马里国、黄金海岸、奴隶海岸、刚果和安哥拉设立商站;在东非,一开始就以海盗劫掠的方式进行侵略:伽马第一次东航印度时,就在东非沿岸任意劫掠东方船只,威逼马林迪素丹提供东通印度的领航员,从印度回航时,炮轰加迪沙;第二次东航印度时,便对东非沿幸城邦逐一进行武力征服。在列强的殖民竞争中,葡萄牙拥有佛得角群岛、葡属几内亚、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其他一些岛屿。17世纪中叶,葡萄牙在非洲只剩下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葡萄牙虽然在殖民角逐中败北,但是它首先在非洲夺取领土,首先在非洲猎获奴隶并建立奴隶贸易制度,首先向非洲进行数量不多的移民,也是它首先使用了政治渗透、经济掠夺、欺骗,传教和武力侵略等手法侵略非洲。
  葡萄牙人原是一个蓄奴的国家,由于奴隶限于家用,因而需要量不很大。然而由于有些贵族之家以蓄奴为时髦、运奴也有利可图,于是葡萄牙人在非洲沿岸找到了获得奴隶的地区并发展了一套获得奴隶的“贸易”方法。当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奴役印第安人失败以后,采纳了天主教神父们的建议,转而奴役非洲的黑人。黑人耐热劳动、熟谙农业,运到美洲以后人地生疏、不易逃亡,而且价格低廉、数量巨大,是一个开发美洲的理想人力资源。由于教皇子午线限制了西班牙人到非洲劫掠黑人,这就为葡萄牙人贩卖黑奴提供了垄断的机会,特别在西非,自布朗角以南一直到圣多美岛部有葡萄牙人的商站,他们与当地酋长们建立了奴隶贸易关系。16世纪初,西班牙国王还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在缴纳一定数量的捐税后,可把西非黑人输往西属美洲殖民地。葡萄牙商人还不断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输入黑奴,西非的埃尔米纳堡以奴隶贸易为主,圣多美岛也成为葡萄牙人输出黑奴的中心。里斯本奴隶市场待运的黑奴竟达1万人以上,奴隶已成为葡萄牙人从非洲运走的主要“商品”。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大西洋已经开辟两条主要航线:一条以圣多美岛为中心,运往巴西;另一条以佛得角为中心,运往西印度群岛。掠夺奴隶的需要,促使葡萄牙人占领了安哥拉,葡萄牙拥有巴西这个容纳奴隶最多的广大市场,所以它的奴隶贸易额一直很稳定,并不因为它的殖民霸权的衰落而下降。就在葡萄牙在非洲的霸权被摧毁以后,它仍保全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两地作为它获取奴隶的主要地区。据资料统计,1486~1641年间,葡萄牙从安哥拉运走奴隶达138.9万名,仅1575~1591年间,从安哥拉运往巴西的奴隶竟达10400人,1680~1836年间增至200万人。如果包括私人偷运及从刚果输出的在内,数目已达到300万人,这些数字只是粗略的估计。至于葡萄牙人从莫桑比克(在16~17世纪中还包括莫桑比克以北的东非沿岸)运走多少奴隶,已难以估计。葡萄牙人虽然最早从事奴隶贸易,却是最晚才组织合股公司,在西欧各国竟相参加奴隶贸易以后,葡萄牙人因国内缺少可以交换奴隶的货物而敌不过新兴的国家。但葡萄牙人对黑奴的剥削丝毫没有放松,在巴西和葡属非洲的庄园、种植园和城市中,葡萄牙人都广泛地使用奴隶劳动。他们对黑奴的敲骨吸髓的剥削达到这样的地步,甚至当奴隶在港口候船待运时,也不放松剥削的机会,妪赶奴隶去修建公共工程。
  菏兰殖民势力接踵而至
  在16世纪末,荷兰的商船就已到达非洲,在黄金海岸建立了商站。17世纪上半期,它夺取了葡萄牙在西非沿岸的堡垒,独占了西非的贸易。17世纪中叶荷兰进入劫掠非洲的极盛时期,它一度占领安哥拉,进攻葡属东非,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它己在好望角建立了有欧洲博民的开普殖民地。
  同葡萄牙进行奴隶贸易竞争的首先是荷兰。由于荷兰的工商业很发达,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窒,更加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独立后的荷兰,很快便成为西欧的一等强国,它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成为海上的霸主,所以一举打垮了葡萄牙在非洲的霸权。虽然葡萄牙把奴隶贸易包给个别商人经营,但这些商人决不是荷兰特权的垄断公司(西印度公司)的对手,在欧洲其他各国陆续加入竞争之后,葡萄牙就逐渐被排挤出西非市场。当时的奴隶贸易竞争集中在西非洲几内亚湾一带,自布朗角到刚果河口长达3000余公里。由于黄金海岸和奴隶海岸沿海地区人口多、文化程度较高、商业发达,易于获得所需要的奴隶,而前往美洲的航船又都需要经过这一带沿海。所以,这一地区竞争最为激烈。荷兰人在这些地区拥有40多处堡垒和商站,并把从葡萄牙人手中夺来的埃尔米纳堡作为它的大本营。荷兰运用它拥有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总数约有15000艘船只的商船队的优势,使它的贩奴船四处活动,出现在美洲的各个港口,向法属和英属殖民地输入奴隶。当时,西班牙虽然没有承认荷兰独立,但也不得不从荷兰那里输入奴隶。西印度群岛中的荷属殖民地已成为荷兰在美洲运输和分配黑奴的中心。荷兰的优势不久就被英国所挫败,但是直至19世纪它在西非仍保全有12一13个商站。此外,荷兰还曾一度占领毛里求斯岛(1598一1712年称摩里斯)作为向马达加斯加岛掠取奴隶的根据地。荷兰经营奴隶贸易,时间的长久仅次于葡萄牙,究竟它从非洲运走多少奴隶,确切的数字已难以估计。
  奴隶贩卖的暴利诱使英国、法国、瑞典、丹麦等国蜂拥而来,它们纷纷在西非建立堡垒和高站,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角逐中,荷兰终于势衰力微,在它侵入非洲370年之后被完全排挤出非洲大陆。
  法国殖民者积极参与奴隶贩运
  法国早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便已觊觎马达加斯加岛,占领了留尼汪岛,此后又侵入塞内加尔,建立圣路易堡作为继续扩张的中心。法国夺取了荷兰在非洲西岸一些据点之后,便以果雷埃岛作为军事据点,不断派出探险家、商人和传教士深入塞内加尔内地。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法国除扩大在西非的侵略外,还占领了阿尔及利亚、并企图控制埃及和渗入埃寒俄比亚等地区。法国殖民者凭借一套善于拉拢当地上层人物、学会其语言和骗取条约的本领,从塞内加尔、象牙海岸、达荷美、尼日尔和加蓬等处酋长手里骗取了许多条约,巩固了它在塞内加尔的殖民统治,奠定了侵略西非的基础,并且萌发了把塞内加尔与阿尔及利亚联结起来、霸占西北非一大片领土的野心。
  在西非奴隶贸易竞争中,法国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664年以前,法国人已在塞内加尔及其以南地区进行商业活动,并已从事奴隶贩运了。当时这些业务操在小商业组织手中,1661年才正式改组为西印度公司。法国商人以塞内加尔为活动中心,排除荷兰势力、独占这一带的奴隶贸易。但是这块地区人口稀少、输出奴隶的数目不多,最高的年份也只有8000人;加之所辖地区辽阔、开支过大,特权公司难于长久维持、屡经改组。例如塞内加尔公司就改组了6次。1685年成立的几内亚公司,也同样一再改组。这些公司由于进行了用费浩大的“探察”侵略活动,因而开支过大,入不敷出。法国政府对这些公司采取了免税和贩奴津贴等办法来鼓励贩运,但仍不能满足法国在美洲殖氏地的需要。由于公司经营不善,贩卖奴隶的垄断特权一再开放,促进了一般商人参加贩奴。法国的奴隶贩子在加蓬和刚果一带也很活跃。奴隶贩运也大大促进了法国的户昂、波尔多和南特等港口的繁荣。i8世纪中叶,法国奴隶贩子运走的非洲奴隶,最高的估计数为每年36000一45000人。奴隶贩运,除了运往美洲外,法国商人在东非沿岸及马达加斯加岛把奴隶运往毛里求斯和留尼汪岛,仅在基尔瓦一地,3年就运出奴隶15批,平均每批为280人。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法国贩奴活动在东非更趋活跃,乘机从这里把奴隶大批运往美洲,其贩奴活动直到19世纪历久不衰。
  后超的英国是奴隶贩运的罪魁祸首
  英国商人从16世纪中叶起已在西非进行贸易,后来才开始在西非建立商站和堡垒。1651年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圣赫勒拿岛作为中途站,继而夺取了荷兰的开普殖良地。1689~1815年间,英法经过7次战争,有时西非也成为战场之一,塞拉利昂以西到喀麦隆一带,几乎为英国所独霸。
  在奴隶贸易的竞争中,英国从事罪恶的贩奴活动虽然在时间上较葡萄牙、荷兰和法国要晚且短,但由于英国争得了世界范围内的海上霸权,在美洲占有了广大殖民地,国内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迅速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为其贩奴和蓄奴创造了条件,英国仅从非洲运走的奴隶就比其他诸国运走的总数还要多出4倍,成为奴隶贸易的罪魁祸首。
  早在1563年,英国就已从非洲运走了第一批奴隶,英国人的奴隶贸易虽然由私人经营,但从开始就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与支持。英国政府为了支持奴隶贸易,先后于1588年、1618年、1624年、1631年和1651年,向在非洲贸易的合股公司颁发特许状。但这些公司的贸易项目并不以贩奴为主,所以经营并不成功。1660年成立的“皇家冒险公司”,入股的有商人、有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王室,国王查理二世本人也是该公司的一个大股东。1663年给予该公司的特许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贩运奴隶,到1665年该公司的奴隶贸易的利润只占25%。17世纪60年代以后,正是英国的奴隶贸易日益猖獗的年月,皇家冒险公司着手恢复英商以前在西非所建立的堡垒,并将该公司改组为“皇家非洲公司”,极力要把荷兰和法国的商人挤出西非。这个公司负责维持西非各堡垒,并从政府得到大批津贴:1730—1744年间每年为1万镑,1744年增加为之万镑。在“皇家非洲公司”垄断奴隶贸易遭到非议,其垄断权被废止之后,英国政府便于1750年颁布法令,承认所有英国人今后“自巴巴利以内的萨勒港直到好望角的非洲各地区,各港口的贸易都是合法的”。规定凡纳税者均可在非洲贩卖奴隶。这个法令把英国的奴隶贸易推向了顶峰。
  值得指出的是,许多英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是和奴隶贸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利物浦在1700年还不过是一个港口的小城市,人口勉强达到5000人,而到18世纪70年代则变成拥有几万人口的大城市,港口停泊着几百艘裔船。汉据1771年的估算,从利物浦向非洲出航运输奴隶的船只超过100只(同时期从伦敦出航的有58只,从布里斯托出航的有23只)。到18世纪90年代,利物浦集中了英国大部分奴隶贸易,同时几乎集中了全欧洲奴隶贸易的一半(3/7),英国贩奴商人约取得高达5/7的最大一份利润,同利物浦相媲美的还有布里斯托,这个城市也在贩奴贸易中兴盛起来,据一个地方编年史的作者描述:“……这个城市没有一块砖不是在奴隶的鲜血所染红的,豪华的宫殿、奢侈的生活方式、穿着华贵的制服的仆役,这一切都是由布里斯托的商人所贩卖奴隶的苦痛中压榨来的财富所造成的。”据记载,英国国王不仅不禁止奴隶贸易,而且迫害那些建议禁止贩奴的人。这是因为国王也参加了这个贸易,从这里取得收入来补充他的预算。
  英国奴隶贩子为扩大这个奴隶市场、获得更多利润,极力向其他国家的殖民地输入奴隶。英国对西班牙的“契约”特权垂涎已久(1513年,西班牙国王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在缴纳一定数量的捐税后,可以把西非黑人输往西属美洲殖民地。这个办法不久就发展为臭名昭著的、被称为“契约”的贩奴特权)。1713年的乌得勒支条约使英国终于如愿以偿,这一特权促使英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输出奴隶,不仅使英商向西属殖民地贩运奴隶合法化,而在这一“契约”的掩护下,还可输出其他利润丰厚的违禁商品。按这次“契约”规定,英国能够运输的奴隶数目每年为4800人,30年中共达144000人,实际上英国每年所运奴隶数目高达15000人。英国政府将这一“契约”特权交给了“南海公司”,“南海公司”从“皇家非洲公司”获得奴隶,以牙买加岛为奴隶交易市场。1750年英国丧失“契约”特权人西班牙殖民地的奴隶大部分仍然来自牙买加岛。据资料估计,1702~1715年,运到牙买加岛的黑人共计497736人,其中以1726年为最多,达11708人。七年战争时,英国曾占领古巴半年,输入古巴黑奴10700人,运往法属瓜德罗普的黑奴4万多人。据有关资料统计,从非洲贩卖的黑奴的总数中,英国商人占其一半以上。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奴隶贩运达到了极盛时期,就是在美国独立使英国丧失了大片殖民地之后,英国的奴隶贸易也未因此而衰退。据比较可靠的估算,1795~1804年间,利物浦商人运奴仍高达323770人,伦敦商人运奴为46505人,市里斯托商人运奴为10718人。
  美国是废除奴隶制最晚的国实
  在殖民列强贩运黑奴的国家行列中还有美国。美国因为大量使用黑奴而促进了奴隶贸易,美国奴隶贩子的罪恶活动在黑奴贩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早在1638年,英属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的商人就有船只从事黑奴贩运。17世纪末,纽约州贩运的奴隶不仅满足本地的需要,而且运往南部殖民地。南部各州的经济完全靠剥削黑人的劳动,并为大西洋的奴隶贸易提供了广大市场,南部各州商人也积极从事奴隶贩卖。南卡罗来纳州在17世纪中叶竟制定法律鼓励输入黑奴:凡输入男奴1名的移民可以得地20英亩、女奴1名得地10英亩。北美殖民地若干州对进口奴隶课以重税,这种措施并不是为了反对奴隶制,而是为了鼓励获得免税优待的本地商人自行贩运奴隶,同时也为了增加各州的财政收入。英国取消“皇家非洲公司”的贩奴垄断权和从西班牙取得“契约”特权这件事刺激了北美殖民地奴隶贩子的活动。美国独立后,《独立宣言》并未谴责贩奴及奴隶制度,美国宪法也未触动奴隶制度,使奴隶贩子的活动更加猖獗。
  美国在南北战争后期才宣布废止奴隶制,废奴载入宪法,明令禁止奴隶贸易,但在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美国不与英国合作在非洲沿海搜捕贩奴船只,它的贩奴船竟在英国的星条旗的掩护下明目张胆地航行,美国贩奴船只继续出没于西非沿岸和西印度群岛。1792年和1803年美国种植园主改种棉花并增辟土地、扩大经营,美国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对黑奴需求急剧增加,使贩奴活动有增无已。到了19世纪上半期,欧洲的奴隶贸易已近尾声,美国贩奴活动却变本加厉。官样文章的法律制裁和舆论谴责,都没有阻止住美国商人广泛地从事黑奴贩运。据美国驻哈瓦那领事的报告,美国船只经常从非洲把黑奴运到古巴,再转运到美国大陆去,运经得克萨斯州的奴隶每年达15000人,墨西哥湾的贝岛经常有16000名黑奴待运。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许多国家速过禁止奴隶贩卖的法令近50年后,美国奴隶贩子和奴隶主们竟公开提出废止禁贩奴隶法令,并争取把从非洲贩运奴隶的活动合法化。在美国政府的纵容和奴隶贸易高额利润的刺激下,美国奴隶贸易猖獗一时。尽管黑奴的死亡率高得惊人,美国在独立后黑奴人数还是直线上升。据估计,1760年,美国黑奴为70万人,1830年超过200万人,1860年则已超过400万人,由此推论,殖民列强从非洲运走的黑人奴隶中,有5%是由美国奴隶贩子运出的估计是不会偏高的。
  “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深重的灾难
  殖民者在长期贩卖黑人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一本万利的“奴隶贸易制度”。他们贩运奴隶一般采取“三角航程”:一艘商船载运廉价商品,从欧洲港口运到非洲西海岸,称为“出程”:从非洲满载黑人,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称为“中程”;用奴隶换取美洲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返回欧洲,称为归程。这种三角贸易使欧洲资本家从非洲黑人的血浆中,榨取了巨额利润。一次三角航程通常需要6个月,奴隶贩子可作三笔买卖,获得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二千的利润。美国巴尔的摩一条贩奴船“爱神号”,建造费为3万美元,第一次航运就赚得利润20万美元;英国贩奴船“企业号”,一次载运362个奴隶,得净利24430美元,平均每名约63美元,奴隶的卖价一般为买价的50倍,许多奴隶贩子跑了几趟“三角贸易”,回到欧洲都成了巨富。
  奴隶贩子是一帮吃人的魔鬼,他们为了多得利润,总是超出一倍或者更多地载运奴隶,把奴隶塞进贩奴船里,一艘几十吨的帆船竞装几百个奴隶。奴隶在船上被脚镣和手铐成双地锁在一起、挨个地挤在一起,每个奴隶平均仅占有6呎长,1呎4吋宽的船位,只能像“汤匙”一样蜷曲着身体,连翻一下身都不可能。遇到海上骤起风暴,密闭的船舱空气流通不了,许多奴隶就被闷死在狭小的船舱里。由于船舱里拥挤、潮湿、空气污浊,加之饮食恶劣,天花、痢疾、眼炎等传染病曾使全船的奴隶失明。奴隶贩子对患传染病的奴隶,唯一的办法就是抛入海中:每当船上的食物和饮水不够时,奴隶的遭遇也是被抛人大海。1784年“戎号”贩奴船一次就把132个患病的奴隶抛入大海。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根据天气情况,要航行6一20星期,奴隶的死亡率经常达到30~50%。
  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历时400年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大陆造成了极其深重的灾难,在这期间被运送到美洲的黑人至少有1500万人;因“猎奴战争”互相残杀,从内地到沿海途中折磨致死的,以及在横渡大西洋被抛弃海底等等而死亡的奴隶更远远地超过运送到美洲的数目。据统计,17~18世纪,非洲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而20世纪初则下降为十三分之一。连绵不断的奴隶贸易和“猎奴战争”,使原来繁华的城市变成了荒凉的村落、商路遭到了破坏、整个整个部落被灭绝,致使非洲的农牧业和手工业完全衰落了。奴隶贸易和猎奴战争还破坏了西非、中非和东非各族人民历史发展的正常进程,中断了国家形成过程。
  非洲黑人热爱自由独立,不甘屈服于殖民奴役。西方殖民主义者进行的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激起了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他们不仅在非洲大陆反抗“猎奴战争”,而且还在囚奴黑牢中和贩奴船上掀起暴动,反对罪恶的奴隶贸易。1730年,“小乔治”号贩奴船载运96名奴隶,其中男奴35名,驶人大西洋的第6天,奴隶们不堪忍受、砸断镣锌、举行暴动。奴隶们拨转船头,驶回非洲,登岸后全部逃亡。据资料统计,在18世纪,非洲各地的殖民据点里就发生了15次奴隶起义;1700~1845年间,仅在英美贩奴船上就发生过55次奴隶暴动。非洲人民不愿作奴隶的战斗精神和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的斗争,终于迫使欧美等国统治阶级宣布废除奴隶贸易制度。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非洲人民终于挣脱了殖民枷锁,获得了民族独立和政治自由。
  ------------------
  第二十四回 法国革命震撼欧洲 欧洲列强联合干涉
  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封建专制制度这个抽象的概念具有哪些内容呢?这里,我们向您提供一些法国宫廷的奢华和穷兵黩武的资料,透过一斑见全豹吧。
  法国历史上专制魔王路易十四,曾是一个穷奢极欲的封建君主,奢侈豪华的宫廷生活以及连年穷兵黩武,造成国库空虚,负债累累。他所进行的对外战争,被称为“花边战争”。据描写“这位几尔赛的君主爱讲排场,竟把打仗变成明显的娱乐活动。御驾亲征像是去参加节日盛会,车水马尤、贵妇如云、人群熙攘、晚会不断。著名诗人奉命用赞美诗的形式起草‘战报’,小提琴手像给芭蕾舞伴奏一样发出屠杀的号令,真是风雅壮观之极!”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国家财政赤字已达25亿利维尔,这个数字几乎等于法国18年的国家税收。在路易十五统治年代,除了宫廷腐化外,还发动过三次劳民伤财的对外战争,最后一次的七年战争,使法国丧失了在美洲,印度和非洲的大量殖民地,从而损害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引起了资产阶级的不满,战争的负担和宫廷的糜费又多半落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处境更加恶化,从而怨声载道,民怨沸腾。农民起义、工人罢工和城市骚动此伏彼起,从未间断。值此国事发发可危之际,有一个大臣对路易十五说,这样统治下去,会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灾难。路易十五蛮横地回答:“只要我的享受够人以后那怕洪水泛滥也不管了。”
  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更是挥金如土、尚慕虚荣的家伙。仅因路易十六爱好骑马,宫廷就饲养1600多匹马、雇用马侠1400多人,各省还为国王储备马匹约1400多匹,以各出巡之用。为了消遣,王后还用600万利维尔购置了一所圣克卢堡作为行宫。仅赏赐一项,王后每年恩赐她的亲信由最初的50多万利维尔,增力口到70万利维尔。每年接受赏赐的高级责族约有4000一5000家,耗去款项3300多万利维尔,因而王后便有“赤字夫人”之称。在路易十六统治的15年中,债务增加了3倍,每年用于还债的款项竟在3亿以上,从而使法国的经济开始破产。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封建专制的丧钟终于敲响了!
  启豪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在17世纪时就已成为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制度国家,拥有广大的海外殖民地,是一个欧洲的殖民强国,它在七年战争中被英国打败后,海外势力从此衰落下去。18世纪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虽然不及英国迅速,但是比起欧洲大陆其他各国来快得多。18世纪末,法国的资本主义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比欧洲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却强大得多。因而,法国资产阶级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也比其他各国尖锐。正因为如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对法国的影响与刺激也比对欧洲大陆其他各国更为广泛和深刻。
  18世纪法国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使“启蒙运动”涌现出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代表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反映劳苦大众要求的平民思想家以及唯物主义哲学家等各种各样的流派。他们崭新的思想,犀利的笔锋直指法国的专制主义。伏尔泰激烈抨击作为封建王权支柱的天主教会,称教会是蒙昧主义的维护者,全部的教会史是充满迫害、抢劫、谋杀和胡作非为的肮脏的历史。盂德斯鸠更明确地指出:“……如果君主不能给自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来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卢梭的政治观点比伏尔泰、孟德斯鸠前进一步,直截了当地说“统治者如果变成暴君,就应推翻”。在启蒙运动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是百科全书派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们宣传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关系是合乎“人性”的理想制度,因而在打击封建制度和唤醒革命意识方面产生很大作用。在启蒙运动的民主派中,还有一些反映劳苦大众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痛斥王权,认为一切国王都是暴虐无道的,谴责私有制是社会的最大祸患,他们甚至号召人民举行起义,反抗一切压迫者。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批判,直接波及到了封建君主制欧洲的外交。他们不能容忍把君主制国家的国际关系看成君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民族之间的关系,并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要求对外政策服从民族利益。资产阶级看到,服从贵族王朝利益的外交导致争夺继承权的无数次战争,这种战争常常只会给资产阶级带来损害,相反地却巩固了专制制度。资产阶级的温和派便试图改变法国的外交方针,消灭“亲奥地利路线”,取消贵族王朝利益在对外政策中的主导地位,巩固法国的威望,并指出“为了一个国君在判断时发生错误而发生两个民族毁灭,这是愚蠢和野蛮的”。他们希望把浪费在贵族的利益和王朝的荣耀而进行战争的财富用于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在资产阶级激进思想家看来,外交秘密不过是国君用来欺骗人民并在黑暗中推行违反民族政策的交易的一种手段而已。专制制度的秘密外交,是为壮大王朝而掠夺领土的掩饰物。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特点是世界主义,他们认为,政治应该服从全人类的共同原则。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哲学的“天然”原则具有全世界的意义,法兰西民族将成为全人类的首脑。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的要旨是反对贵族王朝政治和战争,是服务于反封建制度的斗争的。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学说给予封建道德、权威和信条以严厉的批判,尤其是专制王权和天主教会等反动势力受到有力的抨击。启蒙思想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动员革命群众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欧洲大陆君主专制国家的外交,仍然服从于贵族王朝统治者的利益。当时的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的资产阶级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夺取政权。英国17世纪经过了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立宪制,由于议会压倒王权而起主导作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对外政策中才得到较为完满的体现。法国的君王制不断衰微,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他们不仅拥有经济买力,还有足够的文化教养和组织能力,掌握思想和宣传机器,随着封建专制制度危机的加深,革命形势逐渐成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爆发了。1791年颁布了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大权,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的立法议会,并取消等级制等原则。但这个宪法保留了国王,并赋予很大的权力,同时这个宪法止违背了人权宣言所提出的人民有权参与制定法律的原则,它是大资产阶级妥协政策的产物。
  18世纪后半期法国外交主要基础是为王位继承人(即后来的路易十六)与奥地利公主的联姻所加固的1756年的法奥同盟。这个同盟主要是掩护法国的后方不受奥地利属地的威胁,防止普鲁士的攻击,以便使法国全力投入同英国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在七年战争期间,法国宫廷由于同奥地利有亲戚关系,为奥地利提供过多的军队和金钱,从而损伤了本国的元气,使法国几乎变成奥地利政策的工具;而法国帮助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取得胜利,却丧失了它在加拿大和其他地方的殖民地,在外交上犯下了莫大的错误。法国资产阶级把这一切归属于王室“亲奥地利的路线”,并企图有朝一日并吞奥属尼德兰。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产阶级对法国与西班牙结盟以反对英国殖民优势的外交极为赞赏,但资产阶级对国王没有利用这个同盟,使法国商品输入西班牙属殖民地而不满。法国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后,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没有使法国向英国作出新的让步。1786年签署的商约打击法国的工业,从而为英国工场手工业的产品行销法国大开方便之门。法国在同英国的斗争中屡屡退计,便谋求接近俄国,增强抗英能力。为此,法国不再支持土耳其反对俄国,并在1787年签订的贸易条约中,把自己同新开辟的俄国黑海诸港口进行贸易所取得的一切利益固定下来。这次商约,是法国外交的突破性进展。接着,法国商界还从土耳其那里取得了进入红海的权利,并在埃及和通往印度的航路上开展自己的贸易,从而在近东保住了法国的贸易霸权。
  法国在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打击下受到了全面的削弱,资产阶级对国家不能采取坚决的对外政策和维护法国的威信深表不满。1787年,普鲁士军队侵入荷兰,恢复了贵族和王党的反动统治,贵族和工党主张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因而受到一部分与德意志国家有贸易关系的荷兰资产阶级的支持。早在1785年,法国便同荷兰结成了反对英国和普鲁士的同盟,按照同盟胁定,法国应当出兵支持荷兰。然而法国拒绝帮助荷兰反对普鲁士的武装干涉,普鲁士遂成功地把荷兰置于英国和普鲁士的势力之下。1788年,英国、普鲁士、荷兰签订了反对俄国、法国和奥地利的三国同盟。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前夕,英、荷、普支持土耳其和瑞典,形成西欧最强大的国家集团与支离破碎的奥俄同盟、法奥西同盟对立,不能不说是法国外交的失败和法国在欧洲的软弱无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了。宫廷为实现武装镇压革命的阴谋,陆续向凡尔赛和巴黎调集军队。起义的人民携带短刀和斧头,纷纷涌上街头,迫使王军节节退却。但在首都的东南部,巴士底狱塔楼上的大炮仍然威胁着整个巴黎。群众包围了这个象征封建统治的堡垒,攻破大狱,迫使政权从王室转到制宪议会手中。国民公会根据人民主权原则,开始干预王国外交部的外交事务,极力使外交服从国民会议的意志。1790年春,西班牙和英国为争夺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加紧准备战争,西班牙王室要求法国王室给予援助。法国王室则打算武装一支舰队同英国作战。法国资产阶级因为西班牙不许法国商品输往西属殖民地,不满西班牙的政策,国民议会的左翼决定剥夺国王宣战嫡和的权利,并作出要亲自监督外交谈判,亲自批准条约的决定。通过斗争,温和派大资产阶级掌握的外交委员会和国民会议控制了国王和外交部的官方外交活动,从而掌握了法国对外政策的领导权。根据外交委员会的提议,国民议会决定与西班牙的同盟继续有效。但是,国民议会勾消了条约中一切有进攻性质的条款,剩下的只是防御和贸易方面的义务。“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被宣布为法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1791年12月通过的特别法令规定:“法兰西民族永远放弃以侵略为目的之一切战争,永不使用自己的武力去反对任何其他民族的自由。”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恐慌
  尽管国民公会爱好和平,可是一部分封建义务的废除却使法国与君主制欧洲发生了冲突:德意志帝国的诸侯在法国的阿尔萨斯拥有许多小领地,法国革命废除了领主的封建权利,诸侯们就向德意志帝国议会提出控诉,力图让奥地利、普鲁士、俄国及瑞典出面干涉以便恢复他们的特权。奥地利、俄国和普鲁士极力鼓动诸侯们起来反抗,指望再抓住一个对法作战的借口。俄国则唆使诸侯们要求普奥两国干涉,希望尽早地把这两国拖人对法战争。国民公会推行没收教会的土地和确定僧侣公民身分的法案,引起了法国与罗马教皇的冲突:法国领土中有一个四面包围的飞地教皇领——阿维农,在法国革命后,阿维农的居民要求该地与法国合并。国民会议于1791年9月14日下令“根据大多数公社和公民自由而庄严地表示的愿望”,将阿维农合并于法国。阿维农的合并使法国同罗马、同邻近各君主制国家的关系尖锐起来,这些国家担心它的居民也要求与革命的法国合并。
  法国革命爆发时,俄国正在同土耳其和瑞典作战。英国和普鲁士在外交上全力支持土耳其和瑞典。但是,法国革命是继17世纪英国革命和l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的一次更彻底、更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法国1000余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开辟了一个资本主义更加广泛发展的时期,不仅为法国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而且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封建体系。正如后来列宁所评论的“这次革命对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郁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当时这个意义还不一定为欧洲各国君主所认识,但是法国革命对整个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旧的欧洲均势已遭到破坏,法兰西革命揭开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时期。欧洲列强很快便将它们的注意力从东欧转到西欧,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进行斗争,很快地便成了一切国际事务和外交谈判的中心。
  为了防止革命运动蔓延到本国,各国统治者便在英国和俄国的组织下,帮助法国国王,企图恢复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俄国沙皇把法国的制宪议会称之为“一条具有1200个头的怪蛇”和“狂人及恶徒团”。许多欧洲国家如奥地利、普鲁士、瑞典、俄国、西班牙和撒丁王国竟然公开支持法国亡命者,从而使战争问题变为法国政治中的根本问题。
  路易十六梦寐以求的就是恢复封建专制王权,而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宪政的国王,他伪装革命正是为了要扼杀革命。为了准备战争,国王撤换了陆军大臣,议会拨款2000万利维尔的特别费,征集5万军队、整编了三支军团,并发表了一个声明,要求特里尔和其他德意志境内各选侯国立即制止法国亡命者的集结和备战活动。如果哪一个国家没有有效地制止,就把它视为敌国。
  奥国不仅不考虑路易十六的声明,反而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它要求法国恢复阿尔萨斯有采邑的王侯们的权利、恢复那里的封建制度,否则诉诸武力。与此同时,奥国还陈兵法、德边境,整装待命,大有即将进攻法国之势。
  法国于1792年4月28日开始进攻奥国。当时奥国准备并不充分,普鲁士一时也不能协同作战。法国军队人数比奥军多,当时若能团结一致,奋勇杀敌,是能够打败奥军的。但由于法军的统帅是贵族军官,仇视革命、不肯积极作战,甚至阴谋叛乱;国内反革命又与敌国遥相呼应,进行破坏和捣乱,王后又把作战计划秘密地告诉了奥国,致使法军败北。此时,前线的情况非常危急,法军已从比利时退到列日,普军麈集在莱茵河沿岸,而法军的统帅不同敌人作战反而弃军回到巴黎,解散革命俱乐部,这些都使法国革命处于千钧一发的万分危急时刻。
  为了拯救法国,立法议会宣布了“祖国在危急中”的总动员令,法国各郡组织了义勇军。在普奥联军总司令发表“不仅要求法国人民立即恢复路易十六的权力”,“如果对国王、王后和王族稍加侵犯”,普奥联军就要毁灭巴黎人,并对叛乱者予以无情镇压的蛮横宣言后,巴黎人民爆发了起义,从而结束了三年来君主立宪政体,并挽救了法国的革
  巴黎人民毫不犹豫地拿起了武器,来到练兵场集合,准备赶赴前线,保卫革命的法国。成千上万的人自愿入伍,争先恐后地把金钱、珍宝献给国家作为军费,大大鼓舞了法园士兵的士气和加强了法军的力量。开赴前线的武装人民,斗志昂扬,满怀忘我的精神,奋勇作战,终于在瓦尔米附近打了一次决定性的胜仗,从而使法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国民公会在瓦尔米胜利的第二天,就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1792年10月末,法军收复了凡尔登,并迫使普、奥联军撤退。法军转守为攻后,连续获得了许多辉煌的胜利,在南部进入了萨瓦和尼斯,在东部渡过莱苗河,占领了德意志境内的若干城市,在比利时的法军也进入了布鲁塞尔等地。
  第一衣反法同盟的建立和失败
  英国最初以为法国革命可以削弱法国的国力,并想乘机夺取法国的殖民地,但法军的节节胜利使它马上打消了这种念头,并采取了公开反对法国革命的行动。从这时起,英国就成了反法联盟的积极组织者与领导者,伦敦变成了反对法兰西共和国的一切阴谋活动的中心。
  英国促使莱亨巴赫协定的签订,成功地制止了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世仇国家的战争,同时促使两个国家的接近,保住了奥属比利时作为反对法国的缓冲地带,从而为反法同盟奠定了第一块基石。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逃走并未成功和法国建立共和国运动的高涨,大大震惊了欧洲的封建君主制国家,推动了反对法国革命同盟的建立。1797年,奥国皇帝产生了为组织全欧反法同盟和镇压法国革命而召开欧洲会议的思想,当时为了反对法国,奥普两国也开始更密切地接触起来,并且谈妥共同对法国采取行动。在一份特别备忘录中说明详细的行动计划:列强应共同建议法国停止革命,一旦造到法国的拒绝,就召集会议来预先商定法国未来的政体,实行武装干涉。但是,这份分送欧洲各国宫廷的邀请并没有得到英国和俄国的响应。在俄国致力于波兰事务而不同法国开战的情况下,奥地利和普鲁士两国于1791年8月签署了《匹里尼茨宣言》,普奥准备为恢复路易十六的政权而采取共同行动。次年2月,两国订立同盟条约,约定各出2万人反对法国。
  普鲁士、奥国、荷兰、撒丁王国和西班牙等国出于夺取法国的城市和边境上的要塞、消除陆军的威胁等目的,在英国的唆使下,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同盟军对法国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追使法军退出比利时、莱茵河等地,前线的情况顿时险恶起来。与此同时,国内反革命分子也大肆活跃起来。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发生军事将领叛变事件,致使反法联军长驱直入,首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巴黎人民发动6月2日的起义,以自己的革命行动又一次挽救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把阻碍革命前进的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共和派驱逐到政权以外,从而把革命推进到更新、更高的阶段。
  1793年夏,以英国为首的反法联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法国,并攻入法国境内,在各条战线上继续向前推进。7月间,一支法国精锐部队在美因兹被困,由于其它战线上的法军无力增援,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困难情况下,终于投降了;孔代和瓦楞西恩两个要塞也放弃了,保卫通往巴黎要道的最后前哨部队,有的被包围,有的被切断,法军只得退守巴黎前方的最后一个阵地阿腊斯。与此同时,英国积极干涉法国的革命,英军包围了敦刻尔克,占领了科西嘉,封锁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法国海岸,禁止中立国船只运粮食到法国。英国在法国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策应下,以路易十七的名义占领了法国南部最重要的军港——土伦,宣布路易十七为怯国国王,解除了法国舰队的武装,并从海道运来8000多名西班牙军队,占据土伦附近的据点和要塞,准备以此为基地,进攻革命的法国。西班牙军队也逼近了佩皮尼杨,撒丁王国的军队在阿尔卑斯山采取了攻势,法国的形势十分的危急。
  随着对外战争的处处失利,国内暴乱也更为猖獗了。反对派在各地实行白色恐怖,并作好了向巴黎进军的准备。据记载,法国83个郡中只有23个郡拥护国民公会,其他60个郡不是为反革命分子所盘踞,就是在反革命分子的影响下反对国民公会。英国公然拨款500万英镑作为侦察、破坏法国革命的经费。革命的法国在雅各宾取得政权初期,实施了许多革命措施,及时地解决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城乡人民群众紧密地团结在革命政权周围,从而保卫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早在1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就颁布了《全国总动员法令》。该法令宣称:“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的状态……”法令规定,凡18到25岁的未婚青年或无儿女的鳏夫都必须参加军队,有妻室者担任制造武器或运输粮食的工作,妇女则从事缝制营幕、衣服和医务工作。革命政府并从根本上改造军队,把贵族军官和士兵不信任的将领都加以撤换,极力提拔有才干的、尤其是出身下层阶级的青年军官,甚至于把他们提升为高级军官,加强军纪,并用爱国热情激发士兵,大大提高了法军的战斗力。
  1793年9月6日~7日,法国在昂德斯科特(敦刻尔克附近)近郊会战中,打败了英荷联军;10月16日,法国打败奥军,进入了英伯日城;法军接着又在菜茵区前线击溃了奥普联军,占领了朗道城,解放了阿尔萨斯;在意大利边界上迫使撒丁军队撤出萨瓦;驱逐西班牙军队,使其退回比利牛斯山脉以南。同一时期,法军还平息了国内的叛乱,在土伦赶走了英军,解放了该城。
  1794年春天,法军发动了新的攻势。法军以势如破竹的攻势,挺进荷兰国境。法军在弗勒鲁斯一仗打败奥军后,占领了科隆、科布伦次和杜塞尔多夫,占领了荣茵河的左岸。同时,法军在美因兹、意大利北部和西班牙等地也取得了重大胜利,从而粉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联合干涉。
  ------------------
  第二十五回 殖民据点遍及全球 英国终成日不落梦
  热心的朋友,这本书写到这一回已接近尾声了,那么,本书题旨“日不落之梦”做成了没有?答案是肯定的。英国资产阶级使用原始积累之寻常方法,在17~18世纪漫长的时间里,运用海上劫掠、奴隶贩运、商业战争、殖民地战争及殖民地掠夺等手段,从昔日的殖民强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等国家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占领了它们昔日陆上的殖民属地,并将其殖民触角伸向了世界各地。经过几个世纪的惨淡经营,终于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英帝国,这个大英帝国除了拥有英国本土以外,还包括自治领、殖民地、代管地及其他属地。大英帝国盛极一时的版图遍布五大洲,总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本国领土的13O多倍,殖民地人口近4亿,相当子本国人口的9倍,英国终于建立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势力范围几乎遍及全球的殖民大帝国,实现了“日不落之梦”。有一首诗为此而描写道:
  大地是英国立国的地方,
  转遍地球都可看到这个国家。
  红色的都是英国的版图,
  别处是一片灰暗。
  这就是帝国时代的意义。
  然而,在本回书中,强大的英国还面临不甘示弱的法国和今人敬畏的波拿巴·拿破仑,战胜法国,是英国称雄世界的最后、也是最难超越的障碍。
  连续组织反法同盟
  话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国王路易十六想方设法取得欧洲宫廷的援助,同其他国家宫廷密扎往返。奥地利皇帝允诺,只要法国国王逃出法国,他就给予一定的帮助。然而由于路易十六的逃走并未成功,使君主制的威望完全扫地以尽。1793年,法国政府把国王路易十六世送上了断头台,这等于同时向所有的君主国家宣了战。在革命年代里,法国人民在作战上表现出了“巨大革命创造精神,他们改造了全部战略体系,废除了战争方面的一切陈旧规章,创立了新的作战方法,废除了旧军队,建立了新的、革命的、人民的军队”。1794年法国反革命政变后,大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利用这支军队在前线迭获胜利,使法国在一个长时期内决定着欧洲的国际局势,是法国资产阶级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重要工具。
  1795年春,法国政府积极地与普鲁士、西班牙进行和平谈判。当年4月,法国和普鲁士在巴塞尔签订和约,和约将莱茵河西岸让予法国所有,普鲁士退出了战争。整个北德意志宣布中立。巴塞尔条约预示着庞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崩溃。当年5月,法国与荷兰签订和约,和约使荷兰变为法国的附庸,改称巴达维亚共和国,并自1794年起,法国已经不是把这些地区作为解放区,而是作为占领区与之交往。1794年7月,法国又同西班牙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退出战争,并承认比利时由法国占领。在普鲁士、荷兰、西班牙以及其他国家退出反法同盟以后,只有英国和奥地利继续对法作战。
  法国在督政府年代(1795~1799年)外交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军事上的胜利取得最大的好处,沿着共和国东部边界建立一个由附庸国组成的地带,用以保证法国对中欧和意大利的统治。在督政府看来,意大利是粮食和金钱的丰富源泉,是通往东方市场的方便途径。自从法国丧失了大西洋彼岸的殖民地以来,占领这些市场便成了法兰西资产阶级殖民政策的主要目标。法兰西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1796年又派遣大军攻打奥国,拿破仑被任命为进攻意大利的统帅。拿破仑在意大利很快打败了撒丁军队,迫使撒了退出反法联盟,并割让萨瓦及尼斯与法国;翌年2月,拿破仑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所有的要地,迫使教皇庇护六世与法国缔结和约,割给法国大片领土,并赔偿法国3000万法朗。同时,拿破仑从意大利掠走大量黄金、钻石和艺术品。拿破仑肃清意大利境内的奥军后,挥师越过阿尔卑斯山,进攻奥地利本土、直趋维也纳,迫使奥地利签订和约。和约规定,奥地利退出战争,把尼德兰割让给法国,放弃伦巴第,同意帮助法国获得菜菌河左岸的土地,承认了拿破仑在意大利北部建立的阿尔卑斯共禾口国。这个和约肯定了法国对德意志与意大利的控制权,并为法国在阿尔巴尼亚和爱奥尼亚群岛建立了根据地,迫使第一次反法联盟的解体。
  法国发动侵略战争已同各国结怨,而督政府建立的许多附庸国,更使各国备受威胁。拿破仑还打算通过占领埃及、向印度进攻来制服英国。欧洲列强在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连续组织第2~6次反法同盟,法国同欧洲列强展开了不间:断的殊死战争。
  第2次反法联盟在德意志西南部、意大利北部、瑞士与法国本上展开了战争:俄军和奥军把法军赶出了意大利;英军在荷兰登陆、控制了荷兰的北部;法国新建的附庸共和国也纷纷瓦解了。拿破仑利用内外危机、以武力推翻督政府,以第一执政的身份,一方面在军事上打击联盟军队的进攻,另一方面运用外交手段离间英、俄、普、奥之间的关系,使俄国首先退出联盟,并联合普鲁士、瑞典、丹麦组织武装中立同盟以抵制英国。拿破仑随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奥军主力,迫使奥地利退出反法联盟,同法国缔结了《吕内维尔和约》。根据和约,奥地利仍遵守《坎波一佛米奥和约》的条件,并承认巴达维亚(荷兰)、内阿尔卑斯(意大利北部)、海尔维第(瑞士)、利古利亚(热那亚周围地区)等共和国,亚平宁半岛再次由法国自由支配。随着俄国、土耳其同法国缔结和约,第二次反法联盟崩溃了。
  就在反法同盟与法国作战当中,英国于1800年9月用饥饿的办法迫使马耳他岛的法国驻防军投降,英国占领该岛,显然是要把法国和俄国排挤出地中海。于是,几个备受英国梅上霸权之苦的国家组织了一个反对“海上霸主”的新的武装中立联盟。俄国和法国签订了俄法和约和秘密胁定。在秘密协定里,拿破仑同意由俄国出面调停解决因法国割去撒丁王国和德意志帝国各诸侯的领地而对他们给以补偿的问题,同时承认和在爱奥尼亚群岛建立的“七岛共和国”,答应今后不损害那不勒斯波旁王朝的领土完整,并和俄国共同“保障海上自由”。英国为了在这场拖延已久的斗争中有一个哪怕是暂时的喘息机会,开始同法国谈判,暂时停止军事行动,并于1802年3月在亚眠签订了以英国为一方,法国及其盟国(西奢牙、巴达维亚共和国)为另一方的和约。和约规定:英国除特立尼达及锡兰岛(今斯里兰卡)上的荷兰属地外)必须将它所占领的一切殖民地都退还给各国。荷兰在好望角的港口仍应作为自由港。法国军队必须退出那不勒斯、罗马与厄尔巴岛。英国军队必须退出1800年9月所占领的马耳他岛,将该岛交还给马耳他骑兵团,由法、英、俄、奥、西保证马耳他的独立与中立。缔约双方保证土耳其战前领地的完整,因此,英国须澈出埃及,并邀请土耳其加入该约。
  亚眠和约巩固了因法国占优势而遭到破坏的政治均势,实质上将西欧大陆送到法国手中。拿破仑根本不想诚实地履行他所承担的义务,也不想把自己闭锁在亚眠和约和做法秘密协定所规定的疆界之内。英国也借口法国的侵略扩张活动,拒不履行和约条款,拒不撤出马耳他岛。在拿破仑“或者是让出马耳他!或者是战争!”的公斤威胁下,英法两国关系更加恶化:法国军队侵入原属乔治三世的汉诺威,英国重新封锁法国各港口,捕获法国、荷兰的商船。随着俄法关系的破裂,第三次反法同盟建立起来了。拿破仑乘联军力量还未集中、先发制人,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拿破仑运用他那天才的指挥才能,给予俄奥联军以决定性的打击,迫使奥地利求和,法国与奥地利签订了《普雷斯堡和约》。和约规定:奥地利承认法国在西欧取得的一切成果,把威尼斯区域、伊斯特拉半岛与达尔马提亚让给法国。奥地利还把蒂罗尔和其他一些地方让给法国的德意志诸盟邦,井向法国交付4000万弗洛林赔款等。这些苛刻要求,给哈布斯堡王室以较重的处罚,从而宣告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终结。第三次反法同盟以奥地利的彻底失败而瓦解。
  第4次反法同盟是英国促成俄国和瑞典而组成的。当时的俄国已经打通了波罗的海与黑海两个西方出口,占领了大片波兰领土,企图争夺欧洲霸权。可是,英国是一个海权强国,是俄国发挥两个出海口作用的严重威胁,俄国对于已经到手的战略要地马耳他岛被英国占有一直耿耿于怀。吸取了教训的俄国认识到,法国是一个陆上强国,与其助英反法,消耗自己的军力,不如联法反英。俄国沙皇亲自给拿破仑写信,使法俄两国达成了默契。俄国皇帝和拿破仑会晤后,俄国参加大陆封锁,退出反法联盟,并与法国结盟反英。两国签订的《提尔西特和约》使普鲁士丧失了易北河左岸的全部土地,其中大部分划归新成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在普鲁士第二次和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所取得的地区,成立华沙大公国。但泽被宣布为自由市。维斯瓦河航行自由。贝洛斯托克地区划归俄国。俄国承认莱茵联盟,承认拿破仑的兄弟约瑟夫为那不勒斯国王、路易为荷兰国王、杰罗姆为威斯特伐利亚国王。在和约的秘密条款中,俄国允许将科罕港让给法国,承认法国对爱奥尼亚七大岛的主权。7月,在缔结的普法和约中,除有关领土的条款外,还责成普鲁士将军队裁减为4万人,偿付法国1亿法郎的条款,规定法军撤出普鲁士的条件是普鲁士付清赔款和加入大陆封锁体系。《提尔西特和约》和普法和约,标志了第4次反法同盟的崩溃。
  1806年11月,拿破仑颁布了《柏林敕令》,宣布封锁不可颠岛屿,对英国的贸易与联系都被禁止了。拿破仑所控制的领土上的英国人,一律被宣布为战俘,属于英国臣民的财产一律没收。由英国及其殖民地驶出或曾驶往该地的任何国家的船只,都被禁止在欧洲各港口内停泊。作为对英国颁布两道枢密院命令的报复措施,拿破仑签署了《米兰敕令》,把所有受英国支配的船只,都与英国船只同等看待,都要拘捅;封锁扩展到所有在英国出产的货物,并不问这些货物的所有者是谁。1810年,拿破仑签署的《枫丹白露敕令》又进一步规定,凡是在大陆发现的一切英国货物,必须焚毁。大陆封锁使英国的工商业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时也激化了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人民的反法情绪,同时还恶化了俄法关系。英国利用伊比利亚人民起义反对拿破仑的机会,一方面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方面于1809年组织第五次反法同盟。奥地利乘法国大军西调,对法国发动战争,在瓦格拉姆决战中,拿破仑虽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俄法关系却进一步恶化了。
  拿破仑击败英奥第5次反法联盟、签署了《维也纳和约》之后,认为阻碍他统治世界的主要敌人是俄国,决心征服俄国。拿破仑先后同普鲁士、奥地利、瑞典订立秘密协定后,亲自率领42万大军,未经宣战就攻入了俄国。俄国和普鲁士订立了同盟条约,英国、瑞典很快加入,第6次反法联盟建立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能否很快地解决拿破仑帝国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奥地利的政治态度。当俄国、普鲁士、瑞典和英国的大军集中于德意志对付拿破仑帝国的时候,奥地利也加入了第6次反法联盟。1813年10月,在莱比锡的决定性会战中,法军以死伤38000人、损失28面军旗、325门火炮、600辆弹药车、4万支步沧和几名将宫的代价,败退于莱茵河西岸,使联军进入法国本上。1814年3月30日联军进逼巴黎。翌日,俄国皇帝和普鲁上国王率军进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被软禁在厄尔巴岛上。当拿破仑听到;联盟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意见分歧重握政权的野心又膨胀越来。1815年8月,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很快又重握政权,5月底便召集了正规陆军284000人,补助兵力222000人。拿破仑的复出,立刻使联盟国家一致对法,于是英、俄、普、奥组织了第7次反法联盟,终于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
  拿破仑的兴起和被黜,标志着法国一度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号强国走向衰落,而英国则乘机进一步扩大了它的海权强国的优势。根据两次巴黎和约和维也纳的最后议定书,英国在地中海占有马耳他岛、爱奥尼亚群岛,控制了地中海;英国还占领了丹麦的赫耳果兰岛;从荷兰夺取了锡兰(今斯里兰卡)、好望角和圭亚那;从法国夺取了西印度群岛的圣户西亚岛、多巴哥岛和马达加斯加附近的毛里求斯,从而成为“海上霸主”。
  英帝国逐步向世界各地扩展势力范围
  打败法国之后,英国利用其“海上霸主”的地位,极力在世界各地扩展其势力范围,极欲建立一个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觊觎黑海的出海口已久。当俄国黑海舰队驶入博斯普鲁斯海峡、俄军14000人在土耳其登陆并获得俄国军舰可以自由出入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权利时,英国和法国受到很大震动。1838年,英法强迫土耳其缔结了外国产品进口值百抽主的商约。英国还巧妙地利用土耳其和埃及的矛盾,策动两国战争。1840年7月,以英、俄、奥、普为一方,以土耳其为另一方缔结了关于集体援助土耳其苏丹、对付埃及的《伦敦条约》。条约规定,列强同意保护奥斯曼帝国的完整和独立;一旦埃及进攻土耳其,如苏丹提出要求,则列强应当保护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以及君上但丁堡。这个条约由于是背着法国秘密谈判和签订的,引起法国朝野哗然,甚至以战争相威胁。当埃及拒绝《伦敦条约》,英奥联合舰队炮轰贝鲁特,英国陆军随之登陆,并于10月10日将其占领该城。11月3日,英军占领阿克尔,进而占领了权利亚、接着英国舰队又驶入亚历山大港,迫使埃及订立《亚历山大条约》,承认埃及为土耳其苏丹的藩属、归还土耳其服队,放弃对叙利亚的要求以交换对埃及的世袭权。1841年7月,英国又联合法国,同俄、奥、普、土在伦敦签署了《海峡公约》,规定土耳其在平时禁止一切俄国军舰通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俄国从此丧失了自己军舰通过黑海两个海峡的权利。黑海两个海峡处于欧洲列强集体监督之下。英国的势力渗透到了地中海的东岸和中东地区。
  1853年在近东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的起囚,有的史学家认为是圣地保护权,即耶稣的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的诞生地伯利恒教堂内享有的一切豁免和特权引起来的,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是沙俄与芙法之间在近东争霸,特别是夺取君士但丁堡和黑海两个海峡控制权的斗争引起的,在英法的怂恿下,土耳其对俄国宣战,俄国舰队歼灭了土耳其的舰队。英法对此十分愤怒,法国建议英法舰队驶入黑侮,俄国与英法断绝外交关系,遂使英法对俄宣战,从而形成英、怯、土、撒丁为一方,俄国为另一方的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结束,双方签署的《巴黎和约》,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而把多瑙河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给摩尔达维亚、把卡尔斯退还土耳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东正教徒的保护;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土在黑海拥有它们的军火工厂等。克里米亚战争使英法一起在土耳其树立了优势,“欧洲宪兵”的角色部分地落到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名下。英国在19世纪50~60年代,垄断了世界工业和海上霸权,从而有利于英国在近东、印度和远东的侵略扩张。
  进入19世纪,英国国会便取消了东印度贸易的垄断权,给日益壮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以自由进入印度的权利。印度变成了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彻底摧毁了印度的手工业。历史上以纺织品闻名的印度变成了英国机织品的市场,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处在水深火热中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起义打乱了英国殖民者在亚洲的侵略部署,间接地支援了其他亚洲国家的反英斗争。英国为了加强和巩固殖民统治的基础,颁布了《维多利亚女王诏书》,宣布凡是愿作英国忠实奴仆的土邦王公,都保证他们的地位和财产不受侵犯,从此,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反动派建立了镇压人民的反动联盟。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解散之后,英国宣布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印度总督改称副王,但实际上门然是伦敦印度事务部大臣命令的执行者。
  早在18世纪初,英国就利用其经济发展的优势,将其殖民触角伸进了荷兰霸占的印度尼西亚。1811年,英印总督明托率军进攻爪哇、占领巴达维亚,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同时期英美殖民者竟相侵占当时尚未被并入荷兰管辖区的各岛:1840年,英国占领了沙捞越;1864年,美国霸占了文莱的部分领地,而英国1881年从美国手里获得了承租权的转让,1888年便建立了对文莱、沙捞越的保护权,北婆罗州(今北加里曼丹),亦转入英国手中,1871年英国为防上美国侵占亚齐,与荷兰签订了《苏门答腊条约》,荷兰把西非黄金海岸殖民地让给英国,英国则允许荷兰侵占亚齐。
  1637年,英国侵略者来华,炮击虎门要塞。18世纪初,英国的对华贸易(主要是鸦片贸易)已占首位。1793年英国向清朝要求开辟商埠,遭到拒绝。1727年时,英国运往我国的鸦片只有200箱,到1821~1822年则激增至6000箱,1838~1839年又增加到4 箱。由于清朝政府腐败不堪,英国烟贩走私猖獗,在遭到禁烟之后,英国侵略者终于连续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先后迫使清朝政府订立了《穿鼻条约》、《广州和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在中国取得了许多的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列强的半殖民地状况之中。与此同时,英国在中亚地区的伊朗、阿富汗、波斯,南亚的缅甸、孟加拉等地都染指镇压人民的斗争,千方百计地扩展其殖民领地。
  19世纪之初,西方列强加速向非洲内陆扩张,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建立和扩大殖民地。据统计,自1791年至1870年,英法等国派遣了80个探险队,随着探险队的足迹,西方殖民者从非洲沿海据点向内地展开了武装侵略。在西非,英国于1808年在塞拉利昂沿海建立了殖民地,1851年,英军攻占拉各斯城后,把尼日利亚变为殖民地;在东非,英国势力渗入桑给巴尔、肯尼亚,插手桑给巴尔内政。在南非,英国于1806年从荷兰手中夺得开普殖民地后,继续向东扩张,镇压了当地人的反抗,直到1871年才把南部非洲的殖民地联成一片。
  英帝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和殖民帝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虽然逐渐丧失了工业垄断地位,但是它对殖民地的扩张和掠夺则继续加紧推行,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惨淡经营,英国终于建立了一个几乎遍及全球的殖民大帝国,实现了它苦心孤诣,一意追求的“日不落”殖民大帝国之梦。
  然而,好梦不长。大英帝国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便遇到了后起资本主义强国德国和美国的挑战。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在工业领域超过了英国,英国背上了34亿镑的沉重债务;帝国内部出现离心倾向,不少国家先后宣布独立;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猛烈地冲击着大英帝国的根基。昔日的大英帝国只剩下徒具形式的英联邦少数几个国家集团,一等强国的威势也降到了二三等国家的行列,日不落的玫瑰色梦幻消失了。在美国一跃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盟主、气使颐指,横行一时之际,其帝国地位不得不降为一个小伙计,这个昔日只知道欺凌别人的国家,却受到了后起美国的欺凌!
(完)
  ------------------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