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四棵杨

寒川子(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四棵杨 / 寒川子 著 ]
书籍介绍:
  当今中国喜剧太多,少有悲剧,能够震耳发聩的悲剧少之又少。《四棵杨》正是这样一部悲剧。
《四棵杨》主要描写中原山村四棵杨自49年土改至76年文革结束近三十年间的农村生活故事,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了被绑缚在土地上的一场文化搏弈,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解读了中国当代农民的共同命运,再现了中原农村的生活真实。
《四棵杨》采用白描手法,只讲故事,少有环境描写和心理分析,行文如行云流水,镜头感强,读之像是在看电视剧。故事情节曲折,于细微处感人,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快感,同时,作者的创作态度、文化底蕴、行文风格、故事展现、人物设计等,与中国时下的其他乡土作家所写的农村小说大是不同,也相信更能撼动今日的读者。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内容简介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18 本章字数:327
当今中国喜剧太多,少有悲剧,能够震耳发聩的悲剧少之又少。《四棵杨》正是这样一部悲剧。
《四棵杨》主要描写中原山村四棵杨自49年土改至76年文革结束近三十年间的农村生活故事,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了被绑缚在土地上的一场文化搏弈,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解读了中国当代农民的共同命运,再现了中原农村的生活真实。
《四棵杨》采用白描手法,只讲故事,少有环境描写和心理分析,行文如行云流水,镜头感强,读之像是在看电视剧。故事情节曲折,于细微处感人,容易使读者产生阅读快感,同时,作者的创作态度、文化底蕴、行文风格、故事展现、人物设计等,与中国时下的其他乡土作家所写的农村小说大是不同,也相信更能撼动今日的读者。
正文 作者简介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0 本章字数:153
作者简介:
寒川子,喜欢围棋乒乓,时常胡思乱想,偶尔白日做梦,尚有自知之明;幼时爱听故事,长大爱编故事,不惑之年始知故事不是编的;修西文二十年,惊叹西学浩瀚;回首再读先秦,始知祖宗渊深;近年渐悟“朝闻道,夕死可矣”所言之妙,决心以余生寻道觅真。
正文 名家点评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1 本章字数:801
评论:
当今中国应当产生三部悲歌,第一部是土地革命以来中国农民的悲歌;第二部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传承的悲歌;第三部是一八四零年以来中国民间社团的悲歌。寒川子在其新作《四棵杨》里尝试写出的,堪称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民及其乡村生活的悲歌,这是一位作家良知的时代之音。
--凤凰网首席评论员 钱宏
在寒川子笔下,农民弱势,但不弱智。他们为体面而活。他们没有闯关东,也没有走西口,只是牢牢扎根乡里,饿死不移志,穷死不挪步。在农民工几乎代替农民的今天,此书重新肯定了土地与农民的命定关系,别有怀抱,耐人寻味。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 郜元宝
《四棵杨》从“后革命乡土叙事”的视角,归复了中国乡土本有的眼光、本有的语言,重构了中国乡土本有的意识形态。作者致力于描画制度变迁对乡土中国带来的遽变,以文化批判的笔触深入描摹了乡土中国的灵魂,展现了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导 葛红兵
寒川子用通俗、活泼的语言陈述了中原农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和困惑,讴歌了他们在专政条件下对文化传承的执著和守护,同时也展开一个悖论:新的社会建筑在对旧的乡村文化予以无情摧毁的过程中,又用管理严格的户籍制度将乡民牢牢绑缚在乡井土上,而乡井土正是滋生旧文化的土壤。
--作家、编剧 柳建伟
这是我在7年出版生涯里遇到的最伟大作品,堪称《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级。我将用最大的努力使此书能如原貌出版,为更多人所知。
在这部洋洋八十万言的长篇巨制里,河南之子寒川子以其冷静的笔触,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幅建国后三十年间河南农村的生活画卷,刻画了一组忍辱负重、勤劳质朴的河南人群像。
--出版人 路金波
正文 编辑推荐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3 本章字数:185
编辑推荐:
任何人往上倒三辈都是农民的后代,没有例外。
14亿中国人口中,9亿是农民。
现在的城里人却不了解64.3%的中国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1949年后中国9亿农民30年间乡村生活的史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平凡的世界》,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白鹿原》……第八届,可能就是《四棵杨》。
正文 书评:四棵杨:折射民族传统文化的韧性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4 本章字数:1225
四棵杨:折射民族传统文化的韧性
--《四棵杨》较之《白鹿原》别擅胜场
文/霜刃无锋
《白鹿原》是建国以来难得一见的奇书,一度叹为观止,百读不厌。而近期《战国纵横》作者寒川子呕心沥血十余年推出的《四棵杨》则让我眼前一亮--中国文坛又诞生了一部了不起的优秀作品。
读《白鹿原》,我感受最多的是全书浸透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人格魅力,它穿透社会,深入肌理,紧紧抓住富有传统意蕴的人格,洞观民族心理的秘密。而《四棵杨》则用不急不缓的笔触,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韧性,探究维系中华民族顽强生存和延续的内在力量。
《白鹿原》塑造了一群充满人格魅力的典型形象:白嘉轩、朱先生、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白孝文……其中,作为主人公的白嘉轩,更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人格代表,他本身就浓缩了民族精神进化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通过宗法农民文化表现出来。作者写这位白鹿原上的族长,有意疏离其政治性,强化其文化性。白嘉轩天然的远离政治,却把毕生精力集中到儒家的内省、自励、慎独、仁爱上去,监督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破坏传统道德规范的行为,因而才演出一幕幕破坏与维护、叛逆与保守、交融与搏杀的大戏。
《四棵杨》描写了1949年至文革结束这30年间,一次次社会运动中的山村风云:大镇反、大跃进、大饥荒、大革命……几乎每一场运动,都导致一些悲剧。是一些人的悲剧,是一个村子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每一场悲剧中,你都能时时感受到传统文化那种无所不在的潜在力量。小说序言中,老道长的坐化留言,已经隐含了即将发生的一切;口碑甚佳的地主张宗庵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只为以一己之死能留下张家香火,这是儒家文化在专政文化下最无奈、最心酸的一幕;老有林从坚决单干到最终不得不加入合作社……这里,个人力量无从抗拒社会变革。但是传统文化总是以它韧性的一面时时对抗着专政文化的打压。老烟熏、成家兴、李青龙、三疯子等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聚拢起来,或消极对抗,或暗中化解。紧要关头,直接针锋相对。最典型的一幕便是“砍树”与“护树”,凸显了绑缚在土地上的传统文化与专政文化的大博弈。
四棵大杨树是成、万、张、孙四家的祖先共同栽在老井边上的,是这个村子的象征。在四棵杨人的心中,它们就是这个村子的命脉。在小说家的笔下,这四棵大杨树和那口老井共同构筑了中国农村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石。以老烟熏为灵魂、成家兴李青龙为代表的农民和以三疯子张宗先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四棵大杨树的护卫,其实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呵护与守卫。“砍树”与“护树”深刻揭露了专政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无情掠杀,彰显了传统文化对专政文化的不屈抗争。较之刻画民族人格精神的《白鹿原》,《四棵杨》别擅胜场,深刻探究了传统文化的内在韧性。惟其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历经动荡,依然顽强生存和延续。同时,也给我们以警诫:不要再折腾了!
正文 三种话语,两个世界,一种感情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6 本章字数:1493
三种话语,两个世界,一种感情
--读寒川子的《四棵杨》
许道军
《四棵杨》以80余万言的篇幅,讲述了八百里伏牛山中一个名叫“四棵杨”的村庄在土改至文革结束的30年中所发生的历史变迁和苦难经历。如同小说题目,这部小说的主角是“四棵杨”,具体地说,是包括所有土地、树木、牲口在内的活人的世界、祖先的世界,及其相互纠缠的生死爱恋、恩怨情仇。 三种话语交织着叙述由活人世界与鬼魂世界共同组成的“四棵杨”,表达出作者一种极为复杂、矛盾、深沉的感情。
“后革命话语”首先消解了强加于“四棵杨”这个自然村落上的政治意识形态,在四棵杨这里,或者说在四棵杨村民农民意识形态里,没有阶级与阶级的你死我活,血海深仇,相反,地主张宗庵却是许多贫苦村民的恩人,他一辈子在学“做人”,农民自发地为他求情;在被政府判处死刑后,他告诉儿子,不要恨,不要恨四棵杨,四棵杨是他的恩人。张宗庵的死亡一方面出自革命的需要,要完成内部制定的“指标”;一方面出自类似万秃子那样的流氓无产者的鼓动,推波助澜。
但是,当政治的利益与农民的利益一致的时候,务实的、淳朴的农民意识形态就拥护前者,感恩戴德。他们不愿意将地主逼上绝路,但是当土地又回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又欢欣鼓舞,发自内心的感谢政府,感谢政治,四棵杨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活力,他们盖房、置地、养殖、交公粮、嫁娶,繁衍生息。四棵杨是欢乐的,小说的叙述也洋溢着掩饰不住的欢乐。我们知道,作者的意识形态是与农民意识形态息息相通的,以四棵杨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
然而,四棵杨的生命是自己的,生活却不是自己的,政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欢乐,也随即带来阴影,并一步一步走向黑暗,没有了正确的生活,必将要最终带走他们的生命。互助组、合作社、大炼钢铁、破四旧、学大寨,政治运动接踵而至,四棵杨的生活完全卷入了他们完全陌生的政治运动。在吹大气、放卫星之后,紧接着是大办钢铁,再接着,就是大饥荒。当万物不仁,以天地为刍狗时,人祸就变成了天灾: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四棵杨的村民一个接一个饿死,当活人世界的灾难要进一步恶化时,四棵杨的鬼魂世界或者说信仰力量起来拯救自己了。四棵杨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意识形态并有自己的代言人、主心骨,这个人就是老烟熏。他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乡村的士绅,地上与地下、活人与鬼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联络者。他像四棵杨这些老树一样,用自己的神秘力量与智慧,保护着四棵杨的每一个人的生活与信仰,保护着四棵杨未来的拯救者--地主儿子、疯子张天钰,他被四棵杨的败类打死了,但是他死后却拯救了四棵杨。
作者的态度是极为复杂的。他爱四棵杨,爱四棵杨的土地与人民,当有外在力量强行夺取四棵杨的土地与人民生命的时候,他却无法解释,因为发动那些稀奇古怪、疯疯癫癫运动的人,也都是农民。他只好求助于一个最传统也是最无力的解释--劫。这是一个劫,任何人都无可逃避。这是命中注定的,早在三十年前,白龙庙老道长就已了然如胸,甚至更早,在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里早有预警。因此,后革命叙事和农民意识形态叙事早早纳入了命运叙事的框架:不可恨,不须恨。恨谁呢?
如何拯救四棵杨?小说做了一个暗示:知识、宗教和美育。要有知识,有知识就有理性,有理性就不回犯错。要有宗教,祖先崇拜也好,耶稣信仰也好,有了信仰就会虔诚,就会忏悔;要有美育,有了爱美之心,人就会柔软。纯净。知识来自哪里,一是四书五经,一是“疯话”即英语,这个药方却有点笼统。
正文 书评:《四棵杨》故事梗概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7 本章字数:4567
《四棵杨》故事梗概
--王环环
《四棵杨》主要描写中原山村四棵杨自49年土改至76年文革结束近三十年间的生活故事,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了被绑缚在土地上的文化博弈,从人性和文化的视角解读了中国当代农民的共同命运,展示了被绑缚在土地上的一场新文化对旧文化的殊死博弈。
四棵杨村位于豫西南的八百里伏牛山南麓。村中有十几个姓氏,近百户人家,村中心有四棵参天巨杨,是立村者成、万、张、孙四家老姓的祖先共同栽下的。四棵树中间是口老井,这个村落由此供养,也因此凝聚。大杨树象征环境,代表乡,井代表凝聚,乡与井共同构成村落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石。
村子的平静被解放军清剿顽匪残部的枪炮声打破,我们的故事也由此起始,地点是村北旷野中的神秘场所--白龙庙。
年逾九旬的老道长在枪炮声中坐化,临终前向俗家弟子孙鼎立和入门弟子周进才预测了他们各自的命运和这个村子的未来。
顽匪清剿完毕,村子进入土改,土改工作队根据土地、财产数量,将村民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即成分。作为村中大户,原村长张宗庵被划为惟一地主,一家人净身出户,被关押进白龙庙接受民兵管制。
工作队在清理张家财产时,意外发现一张土匪头子王金斗打的借条,张宗庵及其独子张天珏因通匪罪被上级政府判处极刑。张宗庵在村中口碑甚好,村民纷纷为他求情。围绕如何营救这对落难父子,民兵排长万风扬使尽解数,并终于在县大队中队长易六成的帮助下,得见县大队长白云天。由于张宗庵拿出也曾支持过八路军的证据,政府最终决定赦免一人。为使儿子免刑,张宗庵从容就死。
天翻地覆的变化使村中瘪三人物万秃子看到了希望。在意外得知张家父子将被处以极刑后,万秃子来到白龙庙里,说服邓芝娴嫁给他。芝娴万念俱毁,抛下幼子悬梁自尽。
得脱大难的张天珏回到村里,意外得知媳妇邓芝娴自杀身亡。一日之内,父死妻亡,张天珏悲极而疯,被村人称为三疯子。
镇压结束后,村子进入正式土改,开始分张宗庵家的浮财和田产,村中老户成有林如愿得到十几年前因灾荒而典押给张宗庵家的四亩祖田。
村中势力在土改前后发生巨变。土改前,张姓恃光庵之势,孙姓恃鼎立之势,分别主持村中大小事务。土改后,张家失势,鼎力也被称为旧传统代表而偃旗息鼓,村中政务落入万风扬之手,家境贫苦、多为张家佃户的万姓人扬眉吐气,意外得势。无论势力如何变化,同为老姓的成家却因门单户孤而始终被排斥在外,成家人因此而憋下一口闷气。
分到田地后,成有林大展鸿图,努力种好庄稼,修房买牛,处心积虑地为长子家兴娶下一房能够生养的妻子(郭英芝),指望她生子育女,过旺成家。英芝果然旺子,为成家先后生下五龙双凤,一向冷清的成家因之热闹起来。
白龙庙中,道士周进才收留了逃难少妇杨香竹一家。走投无路的香竹看中进才的人品,诱惑他发生关系。未能守住全真教操守的进才还俗,与香竹结为夫妻,移居四棵杨村,为他生下两个儿子,明山和明河。
与此同时,风扬与妇女主任,张家天成的女儿雪梅,陷入爱情。雪梅漂亮,上进,追求女性解放,主动表白爱情。但二人的爱情遭到双方家长(雪梅爹天成和风扬妈瘿脖子)的强烈干预。
就在风扬决定冲破牢笼与雪梅定终身时,意外出现了。时任乡党委书记的白云天看中雪梅,托助手韦光正做媒。风扬迫于压力,屈服于母亲,与一个他根本不爱的女人闪电成婚。
就在四棵杨人在自家的土地上甩开膀子大干时,合作化运动兴起,村民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家具等上交集体。然而,这场运动一开始就遭到视祖地为命根子的成有林的强烈抗拒。围绕入不入社,风扬与有林展开角力,最终,成有林不得不承认失败。
合作化的硝烟未灭,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跟着开始。风扬带领四棵杨人疯了般预估产量,将亩产报至万斤,同时辟出高产样板田,弄虚作假以应付上级检查。
然而,在交公粮时,村民们傻眼了,因为上级的公粮指标是以他们虚报的产量计算出来的。按照指标,即使他们不吃不喝,再搭上往年的陈粮,仍然不够。之后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为过共产主义生活,各家各户舍弃小家,到生产队里吃统一、定量的大锅饭,没有人再珍惜粮食。再接着是大炼钢铁运动,社员们放下行将丰收的秋庄稼不顾,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土炉、筑路、修高炉的热潮之中。
没煤炼铁,村人就砍伐树木烧炭。大小树木被砍光后,风扬迫于压力,决定砍掉村中四棵老杨树。但这一举动遭到所有村人的抗拒,在孙鼎立,绰号老烟熏,的组织下,村人聚积在大杨树下,与风扬对垒。风扬强砍,却被三疯子预先放下的猪血溅到眼上,吓出一场大病,从而化解了这场风波。
待冬季到来,大家的热情随着扑天盖地的积雪而去时,他们惊讶地发现,仓里没粮了。他们这才想起秋天忘在田里的庄稼,但为时已晚。
大饥荒来了。食堂里没粮了,人们代之野菜,树皮,纷纷得了浮肿病。在死亡面前,村人们表现出超强的忍耐与善良。他们甚至忘记了往日的恩怨,彼此救助,有难同当。队长青龙更是顶风犯上,义无反顾地发下小锅,让社员自谋生路,他也因此被极左分子关了禁闭。
在这场大饥荒里,许多人死于非命,其中就有成有林。成有林是众多村民中始终保持清醒的人。大炼钢铁时,他最先意识到田里的庄稼,拖着病体回家抢修,为所在的四队最终渡过饥荒立下大功。
就在村人挣扎于死亡线上时,几乎所有人家的院中皆有食物天降。接着,田里也在雨后莫名其妙地长出了庄稼。老烟薰的“解释”是白龙爷意外“显灵”,差四个杨树精拯救村人,村民信以为真,却不知这一切都是三疯子父子所为。
原来,三疯子悲极而“疯”,后来干脆装疯。由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疯子,因而他几乎躲过了历次政治运动、田间劳动,也没有参与大炼钢铁的狂潮。秋收时节,一地的秋庄稼他一人在收,藏于南岗四棵杨人的祖坟下,他与儿子乔娃也在祖坟下一过数年,由于不见阳光,三疯子成了白毛男。
大饥荒过后,大食堂解散。上级纠左,层层“拔钉子”,白云天作为“钉子”而失去职务入户四棵杨村。白云天深刻反思,勇于承认错误,真正显示出军人和大丈夫气质,渐渐赢得独守闺房的雪梅的芳心,如愿以偿地将追逐8年的姑娘抱在怀中。
成有林死后,身为长子的成家兴承担了过旺成家的使命。然而,生活总是不如意,不幸一个跟一个。
首先是妹妹清萍。清萍爱上孙家志慧,但志慧一意从政,心思根本不在她身上。清萍得不到爱,就将怨气洒在嫂子英芝身上,姑嫂矛盾加剧,英芝因之精神错乱,阴气上身,成为疯子。见清萍年龄到了,家兴欲为她寻个婆家,以缓解家庭矛盾,清萍出走,赶到县城寻志慧倾吐爱情,却意外得知,志慧是个势利之人。
然后是英芝。不间断的鬼附身使英芝迅速成为村中的议论话题,成家兴因此而抬不起头来。英芝信福音后,精神病虽然好了,但福音会作为反动会道门组织受到镇压,英芝作为忠实信徒遭到游斗,更让成家兴颜面无存。
再后是家群两口子。家群外出支工,挣下一笔钱,返乡后惹人眼球,归还了所有欠账不说,又娶妻黑妞,一门心思盼望黑妞也能如嫂子英芝一样多多生子,过旺成家。黑妞却不是旺子的命,连生两胎,皆是女儿。黑妞嫉恨嫂子,成家由原先的姑嫂之争改为妯娌之争,弟兄二人不得不分开过日子。
最后是他自己。家群外出,妹妹嫁人,英芝生病,几个儿子皆是吃精,生活的压力陡然加大,犹如根根绳索紧紧绑缚在家兴身上。为谋生计,家兴在河滩里开荒种地,却又被视作资本主义尾巴,差一点遭到批斗。作为村中最贫穷的人家之一,家兴自觉抬不起头来,尤其是在年底生产队分红、对帐缺粮钱的时候。
然而,不管生活的压力多么巨大,成家兴均不屈服,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尤其是在最后,村落被一场大水毁于一旦,而自己的几个子女却安然无恙,他对未来的憧憬更是溢于言表。
小说用很大篇幅描述了崔婉蓉与三疯子儿子乔娃的爱情故事。与成家一样,崔家也是独姓,崔双牛早年丧妻,与儿子傻祥过日子。英芝将表妹朱文秀介绍给双牛,婉蓉是文秀带过来的女儿。大饥荒时,文秀饿死,年岁渐大的婉蓉也与地主儿子乔娃产生爱情。给他们的爱情蒙上阴影的是双牛。双牛为续香火,强使婉蓉嫁给儿子傻祥,但允许她与乔娃相好。这样,婉蓉暗通乔娃,明嫁傻祥,过起“二夫女”生活,先后生出三个孩子,两个是张家的,一个是崔家的。
作为风尘女子,香竹构成小说的重要辅线。大饥荒那年,进才为给孩子省下口粮,自己吃大雁屎,得下腹涨,生命垂危。为了粮食,香竹与生产队保管黄老五发生性交易,生子哑巴。香竹自觉命苦,听信福音,又受福音会中败类徐铁嘴诱惑,与之私通赎罪。福音会事发,徐铁嘴被枪决,黄老五也受牵累而被判刑劳改,香竹认为这些均是自己的过错,不堪承受生活之重,精神一度失常。
为帮助父亲挣工分,十三岁的成家长子旺田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上级要求种棉花,队长青龙束手无策,一心热爱农业科学的旺田接受任务。在种棉过程中,旺田博得了两位少女的芳心,一个是小梅,一个是荣阁。由于棉花连年丰收,旺田被评为五一劳动模范,并赢得一个上大学名额。在易六成干预下,小梅占去名额,却被公社革委会主任马上疯强暴。
精神失落的旺田投入与荣阁的爱情中,不料又遭到荣阁父亲老慢阴的反对。老慢阴姓刘,也是孤姓,独子荣国是跛脚。为续香火,老慢阴欲用女儿为荣国换娶媳妇。荣阁大闹未果,旺田又瞻前顾后,荣阁无奈之下,喝农药自杀,酿成一曲爱情悲歌。
痛失爱女的老慢阴仍旧不改初衷,费尽心机地从老鸭子手中买回年仅13岁的幼女小莲做儿媳。荣国不忍伤害小莲,演出成亲假戏,伺机求白云天救出小莲,送给无子女的老校长张宗先作义女。
张宗先也是这个村子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作为私塾老师,张宗先是这个村子儒文化的代表。土改时,他从工作队手中抢救出大量藏书,文革中,又将这些藏书及时转移给三疯子,使它们免遭焚毁。
万风扬一心在村中建立权威,村人却不认他,对他多有诟病不说,反视老烟薰、白云天为凝聚核心。由于风扬一直不沾身,妻子陈姐儿难耐春闺,又想生子,就与香竹长子明全私通并怀孕,引来村人讥讽。
风扬为镇住村人,借上级要求移风易俗之机,率先平坟,以重树权威。不料,此举再次不得人心,老烟熏更是带头反对。在风扬暗许下,基干民兵小鸭子带人将老烟熏打成重伤,临死前,老烟熏对青龙等少数人说出这些年来笼绰在四棵杨村的许多秘密,包括大饥荒时万秃子之死。同时嘱托村人,三年之内不可动土。
老烟薰的死使风扬有所顿悟。在青龙的直言批评下,风扬决定痛改前非,放弃小我,真正为村人谋利益。
风扬谋利益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修建二龙谭水利工程。但这一良好愿望却在马上疯等领导头脑发热的情况下,酿成惨剧。由于大坝修得远远高于设计高度,在秋季一次百年不遇的暴雨之后,双龙河溃堤,四棵杨人再次遭到灭顶之灾。
正文 书评:二流子对女人的追逐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29 本章字数:2266
二流子对女人的追逐
--从狗蛋儿到万秃子
--红缨
《白鹿原》中有个狗蛋儿,《四棵杨》中有个万秃子。这两个人物都是乡村里人所不齿的小人物,土话叫二流子。
从狗蛋儿到万秃子,在乡土小说中,二流子似乎总是受到乡土作家的青睐。概而言之,所有二流子几乎均有如下特质:一,其貌不扬;二,智慧较低;三,言行可笑;四,不务正业;五,生活困顿;六,地位卑贱;七,内心自卑;八,下场可悲。所有这些特质,又都发育一个结局:没有女人。
因为没女人,他们更渴望女人。因为是二流子,他们的追求方式更直接。因为追不上,他们选择的目标更难达到。因为没智慧,他们更多地耍弄小聪明。
在《白鹿原》中,狗蛋儿对田小娥垂涎欲滴。在《四棵杨》中,万秃子对邓芝娴魂萦梦牵。田小娥之美人所共知,邓芝娴更是大家闺秀,豪门千金。
先说狗蛋儿。此人三十岁依旧是童男,可谓是老光棍了。他之所以选中田小娥,喜欢田小娥,是因为她不但美,而且于他来说有可能性。这种可能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娥的放荡,二是机会难得。村人皆知小娥是荡妇,是烂破鞋。尽管她是烂破鞋,不正经,人尽可夫,但于他来说仍无可行性,因为小娥有个厉害的男人,黑娃。偏巧这阵儿机会来了。黑娃出走,小娥处于无保护状态,且住在荒野。小娥既是荡妇,又无人保护,他为什么就不行呢?
他决定付诸行动。二流子的狗蛋儿在求爱时竟是文质彬彬,狂献殷勤。他偷葱送给小娥,却遭到怒骂。因为他是二流子,不知道气馁,继续献殷勤,偷蒜偷桃偷杏,一如既往地放在小蛾的门坎上、窗台上,然后打声招呼:“小娥,你尝一口,我走了。”这种坚持,即使情痴也无过于此。在行为上文雅,在言辞上却是大胆。他借由顺口溜来表达对小蛾的由衷喜爱:“小娥的头发黑油油。小娥的脸蛋赛白绸。小娥的舌头腊汁肉……小娥的脸,我想舔。小娥的奶,我想揣……我把小娥瞅一跟,三天不吃不喝不端碗……宁吃小娥拉下的,不吃地里打下的;宁喝小娥尿下的,不喝壶里倒下的……”
再看万秃子。相比《白鹿原》,万秃子在《四棵杨》中的出场相对较早,着墨也较多,似乎作者很是在意刻画这个人物。同狗蛋儿一样,万秃子家徒四壁,父亲早丧,与瞎子娘相依为命。困顿的家境和不佳的形象使他不敢企盼正常婚姻。然而,同狗蛋儿一样,社会的变迁和动荡让他得到一次可能的机缘,从而选中邓芝娴,对她展开强大攻势。
他选中邓姐儿的理由与狗蛋儿选中田小娥的差不多,一是邓姐儿公公、丈夫均遭镇压,邓处于无保护状态,二是邓姐儿是地主分子,在村中的地位一落千丈,没人愿沾。
但在追求方式上,寒川子呈现了与陈忠实完全不同的风格。他没有献殷勤,也没有说下流话,而是选择一种极其绅士的做法,甚至表现出英雄救美般的悲壮。他一路跑回家,洗脸,弹帽子的灰,换穿新衣,嘱母亲擀面条,将一大堆精心准备的说辞儿倾注给邓姐儿,说服她嫁给自己。与狗蛋儿又一个不同在于,万秃子对邓姐儿的爱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在求婚之前,他已从内心深处将邓视作媳妇,因为在他眼里,邓已陷入穷途绝境,惟一出路是嫁给他。
两个二流子求爱的过程不同,结局更是迥异。
狗蛋儿偶然发现鹿子霖与小娥奸情,小娥只好屈就,让他睡一次作为封口条件。于狗蛋儿来说,癞蛤蟆总算尝到了天鹅肉。但正因为是天鹅肉,他这个癞蛤蟆是无福消受的,因而,他的第一次做爱因为过分的紧张而没有成功,原想与小娥另约时间,不料却落入奸夫鹿子霖的陷阱,被处以族规,活活打死。
然而,不管怎么说,狗蛋儿见到了小娥的身体。命运于万秃子,似乎更吝啬一些。在向邓姐儿求婚时,他犯了一个重大的过失,骗她说,她的老公张天珏已被政府镇压。正是这个在他来说是铁定事实的善意谎言,将邓姐儿逼上绝境。
有基于此,他对芝娴的死表现出真正的痛心:“仰起两只泪眼,伤心欲绝,几乎是在嚎叫:‘妈--邓姐儿没--没了--’”
邓姐儿没了,但万秃子对她的感情却丝毫没减。分浮财时,万秃子什么也没选,不顾众人白眼,毅然挑走了她睡过的合欢床。
直到死,万秃子对女人一直有着渴望。大饥荒年代,他在挖死人墓时,第一个挖出的是村中刚刚埋下的少女。他对少女是否做过什么,寒川子没有任何描写。也正是挖死人墓这一行为,将他最终送上了不归路。
“食、色,性也。”若是归纳起来,人生的所有追逐无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力、名利,二是情欲。在陈忠实和寒川子的笔下,二者均有恰到好处的表达。具体到两个二流子形象,二人都将侧重点放在性本能上。差别在于,陈忠实在表现性本能时,采用的是激烈对抗方式,寒川子在表现性本能时,采用的是柔和顺应方式。
狗蛋儿在发现奸情时,第一个反应是愤怒,因为有人竟敢强占他的女人;第二个反应是威胁,欲将此事扬于世人。他的反抗立即得到回报,小娥在无奈之下,答应与他上床。在中了鹿子霖的奸计后,他更是没有放弃反抗,大声疾呼:“他才是真正的奸夫!”
而在《四棵杨》中,万秃子从未采取过任何剧烈方式,对邓姐儿更是苦口婆心地规劝。即使面对死神时,他也没有任何反抗,乖乖地让老烟薰吊死。
二流子在乡土小说中的出场是短暂的,在众多人物形象中往往属于被欺侮的地位。他们看起来下流,实际上真诚,甚至惟美,几乎没有心机。一如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收场往往是悲剧。
正文 书评:文化的多元与共生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31 本章字数:2458
文化的多元与共生
-- 谈《四棵杨》的文化包容
王环环
通读下来,我们惊讶地发现,文化冲突才是《四棵杨》中作者真正表现的一条主线。在此书中,有以张宗先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有以老烟薰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有以英芝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有以韦光正、万风扬为代表的无产阶级专政文化。所有这些文化,错综复杂地贯穿于整部故事的的始末。作者在充分肯定传统儒道文化巨大影响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或排斥其他任何一种文化。所有这些文化均在这个宁静、雅致的山村里得到包容和共生。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的理由。人们总是希图在生活中找寻某种解释以把握外面捉摸不定的无常世界,从中寻求某种相对的安全感觉。四棵杨的村民表面奉万风扬为首,暗中则惟老烟薰的马首是瞻。老烟薰是白龙庙老道长一首培养起来的俗家弟子。道法似水,以柔克刚,因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乘东风的万风扬之刚,一而再地惨败于一直以笑脸相迎的老烟薰之柔。
老烟薰之柔表现于他的不张扬。一解放,他就偃旗息鼓了。他对村子实施控制时,几乎从不出面,即使出面,也都是无关疼痒的,譬如为男女婚配测八字,看黄道吉日等。这些虽说迷信,却是在农村极为时兴的。谁也不会说什么。他是真正的大医家,但在治病时,他几乎没有出面过,反让小徒天旗冲在前面,甚至在村中无人知道天旗是他的学生。他真正的出场只在一件事情上,就是御鬼。
传统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是鬼,鬼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总根。鬼即死人魂魄,死人即先人,因而,鬼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尚祖文化。常言道,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鬼在实际上是老烟薰用以制约村人、劝其向善去恶的重要法术。他通过治疗英芝的疯病,将这种文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使村人产生内在的惧怕。没有惧怕,就没有廉耻。这是在今天被社会现实完全证明了的。
老烟薰在展现他的柔性手段时,总是不露痕迹,水到渠成。譬如,借助英芝的疯病,他使村人明白,由于大饥荒期间世间日子难过,他们没有顾上为亡故的亲人上坟,致使亲人在阴间度日艰难。他这是在提醒村人,即使条件如何艰苦,都不能忘祖。在大饥荒后期,当三疯子为村人送上神秘的救命粮时,老烟薰的解释是白龙爷的显灵,是杨树精灵的护佑。在明岑得急病死在安乐椅上时,他又解释说,明岑是好人,因而能够安乐死。再往下读,人们自然又会联想到双牛所造的业及他死时的痛苦。即使在自己惨遭不幸时,他仍然以身殉道,向村人讲述善恶果报的力量,道出是自己当年害死万秃子,因而折去10年阳寿。
老烟薰倡导的这种土生土长的道家习俗,多少又掺杂了些佛教文化,处处强调因果报应,在神机妙算中张扬人心向善的本性,强调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主张天人合一的先祖智慧,在《四棵杨》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篇幅,成为对抗潮涌而至的红色专政文化的砥柱力量。
与这股力量相圃相承的是儒家文化。这股力量的代表是私塾先生张宗先。张宗先可以说是四棵杨的儒家文化教父,包括万风扬在内的后生小子,无一不是他的学生。四棵杨人虽然多不识字,但无不尊师重教。即使万风扬,也不敢在宗先面前说上半个不字,因为宗先打过他的手掌手。即使老有林这样的粗人,也都对他极是敬重。宗先虽然没有老烟薰一呼百应的力量,在村中却是德高望重的。
四棵杨人安土重迁、重男轻女、香火流传、尊老爱幼、尊师重教等风尚,无不是儒家文化在起作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根深蒂固的儒家遗训,深深烙印在四棵杨的每一户家庭。无论是成家(有林、家兴)、刘家(老慢阴)还是崔家(双牛),无不将香火延续视为家族使命,英芝、荣阁、婉蓉等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也因此造成。黑妞一心想生男娃,清萍被骂作柯叉子不说,还被夺去念书资格,均是真切而朴实的写照。
然而,无论是道家文化传承,还是儒家思想延伸,均未有效解决四棵杨村民的内在精神磨难。能够解决这种磨难的也许只有佛教文化,但在白龙庙道教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四棵杨村,佛教文化显然影响不够。
道教重的是现世,即使鬼文化,解释的也是现世。儒家重的更是今生。而今生是饱受磨难的,尤其对被视作生育机器的英芝和总是不幸缠身的香竹来说。过度生育使英芝一身是病,日子艰难又使她无钱医治,加之沉闷的个性和外力的诱引(清萍寻事),从表现上导致了英芝的精神世界完全坍塌。鬼文化虽然解释了英芝的病因,控制了她的病情,但却无法她的精神世界。能够修复的也许是佛,可惜佛太遥远了,没有人及时引进。
在此情况下,以基督教文化为支柱的福音会乘虚而入。福音会用原罪说解释了现世苦难的根源,使英芝、香竹等不但明了理,而且学到如何应对--忍受。是啊,在多灾多难的生活面前,除去忍受,她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几种文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承,合作构成了《四棵杨》的主旋律。在《四棵杨》一书中,处处可见此类和弦,尤其集中表现在一个事件中:旺福生病。
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旺福突然生病,是急性脑膜炎。天旗看不了此病,照例搬来救兵老烟薰。老烟薰自然将此病扯在道术上,说是得罪白龙爷了。由于此病是急性传染病,老烟薰的银针难以控制,只好推说黑龙爷法术高,自己道行浅,叫成家做道场,想以此拖延时间,寻思治疗方案。然而,此举意外遭到笃信福音的英芝闹场子,从而使不同文化之争表现白热化。在生死关头,略懂医术的雪梅将旺福送往医院,交付予代表科学的专政文化。在医院的及时治疗下,旺福脱险,病愈且无后遗症,医生视之为生命奇迹。对于其中蹊跷,各种文化均有解释,在道文化来说,是道场起作用;在英芝来说,是她日夜祈祷,感动上帝施救。无论得济于医院,还是得济于白龙爷或上帝,一个结果是,旺福的病好了。
在这场大事件中,几种文化相互纠缠,交织在一起。对于任何一种力量,作者既没肯定,也没否定,似乎它们的存在都是合理的。
这就是多元文化共生共存的《四棵杨》。
正文 书评:《四棵杨》中的现实主义表达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32 本章字数:2174
《四棵杨》中的现实主义表达
--兼谈乡土文学的写作
红缨
北京大学教授邵燕君在《与大地的苦难擦肩而过》中提出,当代乡土作家缺乏严肃、深沉的现实主义立场。她对包括阎连科《受活》、莫言《檀香刑》在内的诸多乡土文学作品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称它们是商业刺激下的媚俗作品。
上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始入中国,在80年代达到高潮。这种写作技法中变形的抽象表达,导致了对历史事实和现实存在的压制。邵燕君认为,“现代主义拒绝明晰的思想,宁可在复杂和自相矛盾的语境中表达神秘的感悟……对表现形式的强调,使人类生活的具体状况变得高深莫测。”因而,邵燕君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现代主义是否必须进入乡土文学。乡土文学作家是否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一技法。”
邵燕君的态度是否定的。她认为,与现实主义完全不同,现代主义是一种典型的诞生于城市的艺术,是“自己和自己玩”。现代主义更是一部“外来的经”,最不适合这部经的无疑是中国的乡土作家。中国的乡土作家,大部分拥有深刻的乡村生活体验,但缺失正规的高等教育。他们的优势在于对中国农村生活、农民性格的深切理解和精微把握,能够真正实现这种优势的不是现代主义,而是现实主义。
一旦进入现代主义,乡土作家在思想上的相对贫乏及文化上的相对陈旧就会暴露出来,形而上的“超越”虽能逼近“问题的核心”,却会与大地上的苦难擦肩而过。因而,邵燕君认为,在中国乡土小说中,最经久耐用的是现实主义,而非现代主义。无论是路遥,还是陈忠实,都是现实主义表达的杰出代表,而脱开这一写作立场,乡土文学就可能走入误区,沦为媚俗。
《四棵杨》可说是继《平凡的世界》、《白鹿原》之后对此观点的又一个佐证。
寒川子似乎从未理会技法、语言结构等现代主义技巧,而是刻意坚持自己的创作立场,原原本本地表现小说,以自己平和唯美的独特语言,真实地再现情感与真实。河南作家阎连科说:“大饥荒时代河南非正常死亡那么多人,连一篇记录的文字都没有。”
将这一场景表现出来的是寒川子的小说。
在《四棵杨》里,没有时空流转,没有黑色幽默,没有魔幻现实主义,没有来来回回的语言游戏。寒川子用的都是短句,甚至在叙述上也几乎没用倒叙和插叙,但一路读下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流水账,也一点儿不觉乏味。
寒川子用谁都可以看懂的豫西方言(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土改时镇压地主开始写起,写总路线、大跃进、大饥荒和文革,写四棵杨的农民在面对天灾人祸时表现出的坚忍、谦卑与宽容,写他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传统文化的恪守。
在这部书里,乍然看去,似乎没有中心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在这堆群像里,尽管每个人物各有各的个性,但却拥有许多共同的朴素观念,譬如说,在所有生活资料中,土地是最最重要的。他们对生子育女极是重视,像爱护眼珠子一样爱护自己的乡井土,并不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在狂热的意识形态面前总是迷失,譬如报高产、大炼钢铁、吃大锅饭等,但其中不乏明白人,如老有林、青龙、老烟薰等就拥有朴素的忧患意识。
在众多人物形象中,较有独特性的是老有林。他是前面几章的主要人物之一,是四棵杨其中老户户(成家)的掌门人。老有林真诚,朴实,在他身上,打下了太多的中原农民烙印。他首先是个好农民,是村里的好庄稼把式,是老庄稼,将自己的几亩地看得比眼珠子还贵重,认为“只有种自己的土地才上心”。为了几亩祖地,他公然与社会潮流对抗,是村中最后一个加入合作社的。他有极强的家族使命感,做梦也想抱孙子,想让成家“旺起来”。在村人沉浸在革命热潮中忘记粮食为何物时,他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止一次地说到“天要行罚”,“不要跟着瞎起哄”。在老有林身上,我们足以看出,即使农民没有高深的理论,但他们不傻。
在寒川子笔下,农民大多纯朴可爱。他们各过各的日子,家族、家庭之间,有合作,也有攀比,竞争,甚至出现激烈争执。然而,如果面临更大的障碍,朴实与善良就会及时表现出来。譬如孙民善,他希望儿子显耀门庭,妒忌张天成,但在儿子带着红卫兵回乡砸白龙庙时,他却毅然一点也不护短。在成家兴私自开地、遭人批斗时,看到一地的南瓜秧子被拔断后流出的白色汁液,村民们无不别过头去,不忍去看。青龙带头庇护家兴,白云天、周进才等也纷纷站出来为家兴说话,民善也努力居中调解,最终将矛盾化解。李青龙与万磙子是一对冤家,但在大饥荒到来时,面对前来求食的万磙子,作为四队队长的青龙毅然决然地将队里所剩无多的粮食拱手送给三队,以解决近两百口人的燃眉之急。对于婉蓉的“二夫女”生活,村中几乎没有流言蜚语,所有人都在为她祝福,完全不似《呼兰河传》中村人对待罗歪嘴子与王大姑娘的爱情那般无聊,也不似《檀香刑》中的血腥暴力或《白鹿原》中的情色暴力。四棵杨村的农民也不是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不麻木,不窥视,容忍,谦卑,始终保持纯朴的基本价值判断。
在《四棵杨》中,寒川子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写作立场,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冷静地观察并描述发生在那个特定年代的苦难,承担着当代作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赞美的。
正文 书评:《白鹿原》与《四棵杨》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34 本章字数:3165
《白鹿原》与《四棵杨》
红缨
成书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白鹿原》,反映了陕北农民在清末民初到建国前期的生存状态,包括族规传统、祭祀风俗、国共争斗、窝里斗、民间传奇等,尤其以大量篇幅描述了作奸犯科、血腥暴力、赤裸色情等恶俗场景。
然而,这种描述非但没有削弱其文化价值与历史厚重感,相反成为一种表现特色,从另一视角展现了沉重的新历史小说风格。
《白鹿原》对历史与文化的解读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于对性和暴力的别致描写。譬如说,农民协会成立后,首先镇压了两个淫棍,一个是老骚棒,另一个是碗客,因为他们惹了众怒,民愤极大。老骚棒霸取一方,占地无数,姑娘在出嫁之前都要经过他的开苞。卖碗的虽然没钱,却能说会骗,熟知女人心思,下乡卖碗时,凡是爱贪小便宜的女人往往遭到他的算计。农协惩罚他们的方式是铡死(共产党员刘胡兰即死于此刑),手段也够残忍。
《白鹿原》在表现性与暴力时,不厌其繁,不厌其精,陈忠实细腻、老道的笔法又为这些场面平添一种神韵,使性与暴力这两种元素浑然一体,水乳交融。土匪二拇指在睡觉时被范大头的媳妇剪去命根子;大拇指是在酒后与黑牡丹做爱的过程中暴死(有人在酒中做下手脚);二流子狗蛋儿追求鹿子霖的情人田小娥不成,反被鹿子霖治以族规,活活打死……从白嘉轩的六个女人,到其众子的洞房花烛,从田小娥偷汉,到她被公公用梭镖刺死,此书从头至尾,充满了性,洋溢出残暴。即使鹿子霖的祖先鹿马勺,也是靠卖身发家,鹿子霖更是认下十个干儿子,因为这些孩子据说是他年轻时广撒的野种。
《白鹿原》的几乎所有故事都是作者讲述出来的。在讲述时,陈忠实最喜欢用的是倒叙与插叙,即先陈述结果,再将其发生过程一一道来。白稼轩在扎棉花时,其子孝文汇报说,黑娃把和尚铡了,然后是整个事情的经过。百灵与鹿兆鹏先做假夫妻,然后再是百灵的追忆,是他们的陈年旧事,尤其是过中秋节时他们一群人在玩秋千,细到秋千、大树及所有参与者的不同反应,挨个人物介绍。在陈述田小娥之死时,我们知道的先是她惨死的场面,然后是鹿三承认行凶及行凶过程,再后是瘟疫,再后是扒坟时漫天铺地的小蛾子。
在倒叙或插叙中,陈忠实往往扮演了全知全能的角色,全视角评述多于人物的行动和语言。人物心里所想及表面所为,皆在作者的叙述中得到体现。作者还往往加入插评,譬如在评价白嘉轩时,陈忠实写道,“有的事看见了认准了,必须说出来,有的事,至死也不能说,能把握住什么事必须说,什么事不能说的人,才是真正的男人。”白嘉轩为三个儿子选媳妇时特别认真,因为他悟出的道理是,“男人成不成景戏关键在女人。有精明强干的男人遇着个不会理财持家的女人,一辈子都过着烂光景;有仁义道德的男人偏偏配着个粘浆子女人,一辈子都在人前撑不起筒子。”在写到田福贤抓壮丁去前线时,作者这样说:一个靠绳索捆绑的士兵所支撑的政权无疑是世界上最残暴的政权,也是最虚弱无能的政权。
纵观《白鹿原》,正是这种对主人公内心及外部事件的评头论尾,造就了陈忠实细腻的笔法。
即使在纯粹表现暴力时,陈忠实也是极尽细腻,不乏夸张,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味。旧县长被枪毙时“双腿弯着无法站立,一只脚尖朝外跷起,另一只脚尖也朝外跷着……双腿肯定打断了骨头”。贺老大被活活敦死时,他的家人就在旁边看着。瘟疫盛行,白嘉轩看见仙草“扬起头瞅见呈弧形的喷射出来的绿汤,泛着从西墙斜甩过来的残阳的红光,像一道闪着鬼气妖氛的彩虹。”
在观看《白鹿原》时,陈忠实的语言魅力往往使我们无需追究故事的真假,无需遵循事实的逻辑,只去在意情感体验。这种写法看起来吃力,但掩卷深思,却是口有余香,津津有味。
如果说陈忠实的《白鹿原》陈述的是以性与暴力为主导的关中乡村传奇,那么,寒川子的《四棵杨》则谱写了一曲以爱与善良为主轴的中原乡土纪实。这也正是本文将这两部书拉在一起谈论的原因之一。
同为乡土小说,《四棵杨》讲述的是豫西南伏牛山脚下的乡村从建国到文革期间的30年历史,在时间上承接了《白鹿原》。
在《四棵杨》中,几乎看不到暴力。书中提到几处,最显眼的莫过于国民党残部头子王金斗被“点天灯”。但作者间接给出解释,因他顽抗到底,使此地晚解放将近一年不说,更让县大队付出近百号“牺牲”的代价,因而属于“罪大恶极”之类。但即使这样,具体如何点天灯,作者并没交待。这么一大暴力,在寒川子这里,不过是轻描淡写几句话,且是从书中主人公口中说出来的。
乍一看来,小说的情感语言并不细腻,甚至对人物的外表也没有具体描绘,类似《白鹿原》中对百灵眼睛、外貌及朱先生光头等的描绘,在《四棵杨》几乎没有。诸如“只有看见母亲灵堂上的一束表帛,一束紫香,才能切肤感觉到瘟疫意味着什么”和“俩人随之继续被白孝武打断了的谈话”之类长句,在《四棵杨》中也很难寻到。《四棵杨》中女性形象很多,包括芝娴、香竹、英芝、婉蓉、荣阁、清萍、小梅等,但作者几乎对她们的外貌没有任何描绘,对她们的内心世界,也没有任何描述。
然而,通篇读下来,这种写法反而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丝毫没有影响人物形象。在作者不急不缓的白描中,我们渐渐感受到老烟薰的神机妙算、万风扬的色厉内荏、李青龙的正直豪爽、白云天的粗犷善良、雪梅的知书达理、老有林的刚强朴实、婉蓉的柔弱、三疯子的智慧等,男女老幼,凡是书中出现的人物,无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四棵杨》中也有男欢女爱,但他们的爱收敛起来了,柔和起来了。无论是漂泊逃离的漂亮女人香竹主动钻进道士周进才的被窝而成就一段姻缘,还是寡妇朱文秀嫁给崔双牛,无处不充满祥和。婉蓉嫁给傻祥,更多的是出于善良。因而,她与地主崽子乔娃之间的暖昧非但没有遭到村人的闲言碎语,反而得到同情。
在《四棵杨》中,没有让人触目惊心的鲜血淋漓,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争勇斗狠,有的只是在面对恶劣的政治与自然环境下人们对苦难的共同抗争,是对美好人性的展现,是对旧有传统的维护。我们几乎找不到恶人,农民大多善良、纯朴、可爱。他们有时也耍点小聪明,也争风吃醋,但所有这些,无不反衬出他们的纯朴和可爱。作为竞争对手,孙家的民善对张家的天成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很妒忌。过春节时,在县城工作的天成儿子骑回来一辆新自行车,引来村人大哗,将民善的嫉妒心挑拨到极至。一连几天,每当那辆车子在村中出现,民善就要拿凳子垫在脚下,站在自己的院墙内偷窥,心中涌出说不出的醋味。当同在县城工作且更“出息”的儿子回来时,他的抱怨可以说既斤斤计较,又纯朴可爱。
同样描写乡土,二者的语言风格大相迥异。《四棵杨》的影视式写法几乎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串连下来的,在讲述某个事件时,读者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
在几乎是白描式的情节推动中,作者的个人意愿消失了。故事是书中主人公表演出来的,几乎寻不到作者意志。在这里,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对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也没有掺杂任何评议。在句法上,作者擅长使用简明扼要的短句。整部作品的镜头感很强,读者像是在观看一部电视连续剧。
《白鹿原》和《四棵杨》共同的地方很多。前者有白鹿精,后者有杨树精。两者都对乡土传统予以认定,都娴熟地运用了方言,都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都对在恶劣的政治生态予以批评,并对在此环境下艰难求存的弱者予以同情,对历史与文化的再现都是沉重的。
然而,由于所处地域及气质等诸方面的差异,在具体表现这些时,两位作者完全不同。陈忠实是激烈的,寒川子是柔和的。但从作品造成的实际效果看,恰恰相反。
正文 书评:现实政治与传统文化的角力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36 本章字数:1576
现实政治与传统文化的角力
--评寒川子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四棵杨》
文/孙群
大凡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写到现实政治与传统文化的较量,大都是反封建、反愚昧、反落后的那一套打上明显时代烙印的说教。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无疑振聋发聩,但写来写去老是这个道道,就腻味了。以历史小说巨著《战国纵横》震动文坛的小说家寒川子新近又推出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四棵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关注民生的中国作家的良知,感受到一场富有内在张力的现实政治与传统文化的角力。
小说叙述的是发生在河南一个叫四棵杨的村庄里的故事。这个村子有一口哺育村人生长的老井,井边上有四棵护井的杨树,分别代表开村人成、万、张、孙四姓家族。故事就是在四姓家族的纠缠中展开的。随着情节的展开,我们会时时感受到两种力量的角力。
一种是以白云天、雪梅、青龙和万风扬、韦光正、志慧等人为代表的正反面现实政治力量,尽管各人观点不一,但却都是当时社会的主流,时时处于强势地位。小说中四棵杨党支部书记万风扬是现实政治力量的突出代表,每一种政治运动来临时矛盾的焦点都会首先集中到他身上,因为他作为党支部书记必须要落实贯彻下去。为了确保自己在四棵杨核心地位不可动摇,他必须站在风口浪尖上,理解不理解都得执行,以至于不惜与整个四棵杨人对立。白云天、雪梅、青龙等人作为政治力量的正面代表,从痛苦的顺应政治潮流到朴素的觉醒而努力抗争,但这一切都敌不过来自上面的以韦光正及投机分子孙志慧为代表的现实政治的掌控者。
另一种是以老烟熏、张宗先、英芝等为代表的道家、儒家、基督等传统文化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现实政治力量主导着四棵杨的生活,而传统文化力量则极力进行韧性的抗争。小说中,以一杆长烟袋为标志的老烟熏看上去只是个通阴阳、懂风水的“封建残余”,实际却是四棵杨真正的灵魂人物、精神领袖。村里每逢生死攸关的大事,成有林、邓姐儿这些性格不同、经历各异的朴素农民不会去找党支部书记万风扬,而是自觉地团结在老烟熏的周围,用行动表达无声的对抗。这种力量是万风扬等人时时能感受得到的,也是他们不敢小觑的。
处于这两股力量之间的还有一个微弱却不容忽视的力量,就是以三疯子为代表的中外文化融合后的一种力量。它往往在两种力量激烈冲突的关键时候起到一种平衡化解的作用。小说中,三疯子是一位留过洋的读书人。有中国道家文化根底,又受过西方民主、科学等先进文化的熏陶。这在当时即便不是出身地主家庭,他也注定会被打入牛鬼蛇神行列的。他的聪明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成功地进行了自我保护,那就是“装疯”。每当四棵杨两种力量的角力到了紧要关头,他就挺身而出,巧妙拆解,护卫着四棵杨的根脉。小说中“砍树”与“护树”那一幕最具有代表性。
为了完成上级烧炭炼钢的铁命令,万风扬不得不狠下心来带领邻村人去砍一直围护在井边的四棵杨树。这关系到四棵杨的生死存亡,所以隐于幕后的老烟熏走到前台带领村民公开对抗。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就在这时,一声凄厉长鸣,伴着大树流血,随着万风扬的“吓病”,“砍树行动”不了了之。一场危机顿时化于无形。这一切都是三疯子的杰作。
这是现实政治和传统文化的角力,也是人性和灵魂的较量。在作家寒川子笔下尤其富有内在张力。寒川子曾经说过,他想写一部旷世小说,有关中国土地和农民的故事。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大地》,是写中国土地和贵族的故事,他可以写得比她好!这份自信源于他对中国农民和土地的深刻了解。他生于河南贫苦的农民家庭,有着刻骨铭心的种种体验。可以说,小说中的四棵杨就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村子。那些鲜活的人物都曾经或仍然存活在他的生命过往中,所以他写得生动、写得深刻、写得震撼。
正文 书评:系满绳索的四棵老杨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37 本章字数:5048
系满绳索的四棵老杨
--读寒川子小说《四棵杨》
鱼战楚
说实话,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是一篇好小说,如果不是因为朋友的新作,也许就错过了。那么厚一本大书,80余万言,想想也是森人,哪有信心将之看完?
我的没信心要从《四棵杨》这个名字说起。阅读之前我甚不舒服,因为在现代书架上,几乎找不到这么朴实的标题了,就像一件麻布外套,粗糙得刺手,和时下的全棉精纺质地差着若干档次。后来我想,大概是城市小说读多了的后遗症,看惯了风花雪月,再来读这些土坷垃的故事,实在难以找到感觉。
真正读进去时,才觉得这个土坷垃的故事十分有味。在第一章快读完时,尤其是在读到老地主张宗庵之死时,我欲罢不能了。我开始明白,寒川子是一个小说高手,擅长营建冲突。他的叙述并不花哨,从一开篇就如此,一板一眼,不急不缓,不动声色。而正是这种叙述方式,更让人迷陷。张宗庵之死不过是若干冲突的其中一个,已经让我沉入,难以自拔了。
小说讲述了四棵杨村的人与事,就这么简单。如果说复杂,是因为这些人和事出现的历史背景的特殊性。作品时间跨度是从1949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众所周知,那段历史是特殊的,我们用暴力的手段赶走了旧政权,但在如何建设新政权的问题上,显得稚嫩而亢奋,且这亢奋情绪一波接着一波。那是一个人性异化的年代,一切思想模式与行为模式都被赋予了革命的名义。革命是一个消灭差别的词语,就如一只充满矢量与加速度的滚滚车轮,以一种辗碎一切的姿态勇往直前,任何企图阻挡的物体,任何异样的声音,任何异样的形状,都被它辗成碎末,被它格式化,被它重组为同一种思维,同一种行动,同一种声音。
在那个年代里,革命意识凌驾于一切意志之上。它是强势的,带着命令性、强制性和指挥性。在它面前,个体意志渺小得不值一提。然而,尽管渺小,个体意志仍然没有泯灭。它具有柔韧的一面,相对独立的一面。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证实自己的存在,这正是悲剧的出发点。
因而,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这部小说都是一部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是一个村子的悲剧,更是一些人的悲剧。当我读完第一章,就产生了这个想法。在整部小说里,我始终能感觉到寒川子是从一个俯视的角度,冷静地进行叙述。在这些叙述里,我可以看出,一种悲悯的目光在贯穿全文,实际上也贯穿了一个时代。虽然寒川子只是在讲故事,几乎没有评论,但仍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悲悯,并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读者。
张宗庵之死是这个悲剧的开始。张宗庵死于解放初的土改镇压,作为村子里唯一的地主,张宗庵似乎没有劣迹,而且帮助过不少穷人,万风扬家就是其中之一,但镇压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是革命的意志,无法抵抗,无可逆转。万风扬为了报恩,向时任县大队大队长的白云天求情,得到的答案是,只能在张宗庵与他的儿子张天珏之间留下一人。这本是一个万难的抉择,张宗庵却兴高采烈,他认为可以用自己的死亡,换取儿子的生存权。读到这里,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绪冲击,强势意志对弱势意志具备无限的凌驾力,而弱势意志只能通过自我牺牲,才能换取人性中可怜的一点辉光。
悲剧并不是独立的。在父亲亲手挖开的墓坑边,张天珏目睹了父亲之死,回去后发现,妻子也自杀身亡。前一天还是完完整整的一家四口,转眼间只剩下他和年幼的儿子乔娃,张天珏也很快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三疯子。根据他的地主身份,疯似乎是他拯救自己的唯一方式,而直到最后我们才知道,三疯子其实并没疯,他只是用装疯来躲避强势意志的压迫。也正因如此,他的思想才没有被那个时代格式化。在整个故事中,他实际上是极少数尚能保持头脑清醒的人之一,并以疯癫为掩护,冷眼旁观,适时助人。
比起装疯的行为,那些为革命意志所灼烧的人,更像一群真正的疯子。万风扬即是其中之一。作为村子的领导,他始终是个矛盾角色,一直处于疯与不疯的边缘。从解救老地主张宗庵,到与张雪梅萌生爱情,我们能够看出他善良、真挚的一面。但这一面很快为革命意志所左右。此时,他现出懦弱的一面。当听说上级领导白云天也爱上雪梅时,他退缩了,违心地娶了一个他根本不爱的女人。
这种懦弱也决定了他无法将疯狂进行到底。一方面,他借革命意志的强势得以在村里建立权威,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屈从于在村里根深蒂固的传统力量,尤其是不敢面对老烟薰,一个他从内心深处惧怕的老人。在强势的革命和强势的传统面前,他左右维谷,进退两难。砍树、填坟事件的失败,无不证明了他的个性弱点。
然而,换一个角度看,正是这些弱点说明了他还具备人性的一面,也使得他没有在疯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故事最后,在老烟薰之死的现实面前,他醒悟了。他决定放下小我,修建水库以造福乡里。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美好的出发点又受到狂热的时代蛊惑,最终成为潘多拉之盒,演变成最后的悲剧,使四棵杨村整个被洪水淹没。
白云天是小说中另一个代表革命意志的人物,是一个由疯狂变清醒的角色。从处死张宗庵的决策,与万风扬争夺女人,制造虚假的高产地,及放着地里的庄稼不收,带领村民抢建铁矿工程等一系列事件上,我们很难将他与一个正面人物联系到一起。然而,当他被权力所放逐之后,我们渐渐发现,原来他并非属于那个圈子。他从内心深处厌恶那些虚假、崇上、不务实的行为。他最终落户到四棵杨,一方面是为了追求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他人性的回归。在村子的生活中,他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直到最后为抢救村民牺牲。这些变化,都像是对所谓的革命意志的最大反讽。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革命意志始终具有统率性,强大而不可抵抗。老有林试图抵抗,但他失败了。老有林是一个质朴而能干的农民,他知道种好自己的地就可以过上好日子,合作社的形式,是将农民的土地合并到一起种,这不符合生产规律,因此,在加入合作社的初期他采取的是不合作态度。他的想法出于本能。他朴素地认为,农民只有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才会舍得心思耕种,但他终究没能坚持到底。
老有林的态度转变极具代表性。这个过程是一种强势意志对弱势意志的瓦解过程。强势意志具备一整套战略与战术的方法,让他不得不服从。但服从归服从,老有林从未合上狂热的革命节拍。他一直在质疑。直到死,他都保持了质疑的姿态。
全村动员大炼钢铁、扔下一地庄稼不收这一节,在我看来,写得相当成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之一。成片的丰收庄稼,每天都有人路过,但所有人都视而不见,因为它是集体的,是国家的,不再属于他们。而那些代表国家、代表革命意志的人,早被革命冲昏了头脑,相信大炼钢铁才是最革命、最重要的大事,庄稼的收与不收无关紧要。看到这些庄稼的首先是老有林,接着是青龙,再后是万风扬,但他们在革命的强势面前无能为力。青龙派老有林回云抢收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一身疾病的老有林带着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傻子抢收庄稼的场景,更像一幅极其挣扎、极其悲怆的画面,让人看得落泪。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事情,是疯狂与理智的对决,显然,疯狂占了上风,也播下了恶果,导致了惨绝人寰的大饥荒。
老有林的儿子家兴显然继承了父亲的优点。他勤劳,能干,拥有许多生存智慧,但这些特点并不能帮助他摆脱贫困,而这种贫困主要源出于集体耕作制度的不合理性。从他偷偷种下一小块地的小插曲可以看出,他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改变生活,但当时的耕作体制不允许他这样做。他只能守穷,受穷,只能默默忍受每年年底分红时欠债的耻辱。这种无奈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作为村中传统力量的代表,老烟薰与革命意志对抗的方式是巧妙的。他既不像三疯子那样伪装,也不具备老有林那种无奈的顺从。老烟薰的存在是一种潜伏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村里四棵老扬树那样深沉而持久。我们不能将老烟薰的装神弄鬼简单地解释成愚昧,或者迷信,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村民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是千百年生活的积累在村民内心深处的潜移默化,也是革命意志的外在强势难以涉及之处。每当人们感到茫然与无助时,老烟薰就获得了存在的价值。这一点,作为村子新权威的万风扬早就知道,但他无可奈何。平坟事件是他与老烟薰的一次最终对决,他再一次失败了。这次对决的胜负其实早已判明,在万风扬当年砍大杨树未果时,我们就已知道了答案。这个答案是,万风扬代表不了正义,正如老烟薰代表不了邪恶一样。二人的对决是村中两种力量的均衡,这个村子只所以历经劫难而依然存在,正是得力于这种均衡。
我一直认为李青龙是村里正面力量的代表。虽然作者对他的着墨都是侧面的,小说中写了很多人物的家庭,却没有过多地交待李青龙的家庭变迁。他的出场每次都是配角,是因某个事件而出场,又因事件的结束而隐身。他在角色上只是一个小小的生产队长,却能在时时处处表现出他纯朴、善良的一面。他始终站在村民这一边,始终代表他所领导的大多数农民的利益。为了争取这些利益,他甚至会表现出二杆子劲头。寒川子似乎是有意识地塑造了这样一个人物,让人时不时地因之感动,为之温暖。
故事的最后一个高潮,应该是洪水袭击了四棵杨村。当洪水涌进村头的时候,我想到的是一种宿命。是时代的宿命,是没办法选择的。似乎情节发展到那里,就需要这样一场洪水,好让悲剧来得更猛烈,更有冲击力,更具摧毁性。我知道摧毁的目的是为了重建,虽然这种重建的代价有点太大了,很多人因此而丧命,但很多人却因此获得了新生。
这是一场让人思考的洪水,一场发人深省的洪水。那场洪水应该是一种洗刷,可以洗刷一切罪恶,让村子从此变得干净,从而获得一个新的开始。我起初看到洪水章节时,是这样推测的,而到了小说的结尾,我的推测得到了实证,我认为这场洪水并非偶然,而是逐渐积累了必然的条件。我们常说,没有最坏,只有更坏,但是更坏总是有尽头的,这是规律,跳出小说,史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读完全本小说,掩卷深思,我仍然在想一个场景,就是那四棵系满绳索的老杨树。在席卷一切的洪流中,白云天想到了一个救援的方法,在四棵杨树上系出很多绳索。这简直是一个天才的想法,四棵杨树位于村子的下游,可以让很多顺水漂流至此的村民,都能抓住其中一根足以救命的绳索。四棵杨树曾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村民。当灾难来临时,它们再度成了中流砥柱。我叹服于寒川子的诡笔,他的灵感也如洪水一般直冲而下,顺着他的悲剧性叙述,让人的伤感也随之直冲而下,几乎无法停住,谁知道他竟又将人拉到四棵杨树下,让这些杨树、这些绳索作为羁绊,从而阻住疯狂的流势。那些索满绳索的杨树,是一个贯穿全文的意象,从小说的开始就留下了伏笔,直到最后的关头,让人们普遍得以救赎。
我承认是在这一节,更加肯定了小说的标题,之前虽然也在一步一步肯定,而仅当读到这里,我对标题的肯定已变得无可复加,除了用《四棵杨》三字,我找不到更加契合的名字了。我估计寒川子也是这样的想法。
这部小说不是单线条的,有很多条线索,它们呈一个纵面层层推进,这种写法非常考验作者的写作能力,但寒川子却能写得一丝不乱,非常不易。在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寒川子的写作特点。他显然不是一个在小说技巧上做过多卖弄的人,每一字每一句都写得平实而自然,朴实得像农民精耕细作的庄稼地。小说中的语言也是原汁原味的乡村语言,那种土气,仿佛带着泥土的芬芳。这些在开始阅读时并没有感觉,只有进入到小说的角色中,越往前读,越理解这种语言的妙处,让你感觉到它是最好的表达,最过瘾的表达。脱离了这个语境,似乎难以回到故事中,也难以进入各个角色的内心深处。所以,当读到最后,再去读作为代序的那首民谣,才能感受到它深重的味道。这些味道在没有通读全文时,是体会不到的。
寒川子对小说中的生活显得十分熟悉,好像是长期在乡村生活的人。2000年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当时他离开故土进入军旅已经很多年了。军旅在上海,与他的故土是远离的,相隔千里,互不相干,只有从小说中才能看出,故土的生活在他的内心深处有多深,有多重。哪怕是远离了,又相隔了很多年,他对那些语言与风土人情仍然了如指掌。那次见到他,曾听他说要写一部农村题材的长篇,而且已经在动笔。这些年一直没有联系,以为他早就收了工,没想到竟是十年磨一剑。
这是一把好剑。
正文 《四棵杨》(1)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39 本章字数:874
山里的雪说下就下。三天朔风过后,空中先是砸下小米粒大小的雪珠子,落在地上乱蹦。接着是雪花,初时就跟春天的柳絮一样,飘飘袅袅,纷纷扬扬,乱迷眼。迎黑时,风住了,雪花大起来,四棵杨村连同周围的旷野渐渐罩上一层白袍。
这是入冬来的第一场雪,天气骤冷,村里人还不适应,天未黑定,大部分人家就关门闭户了。及至人定,除了农会主席孙明岑家的门缝里依旧透出些许光亮之外,整个村落一片死寂。
明岑家的大门缝一直亮着。交三更时,院门上的柴扉悄悄打开,一条黑影闪出来,如做贼一般,轻手轻脚地沿墙脚缓缓移动。拐过两家院落,黑影顿住脚步,回首看一眼,拿出一块方巾裹在头上,陡然加快脚步,朝村外急急走去。
雪越下越大。快出村时,不知被何物绊了一下,黑影发出“哎哟”一声轻叫,歪倒在地。黑影再站起时,左脚有点儿跛,几乎是一步一拐。
黑影沿着村北一条土沟的沟沿跛有一里多,走近白龙庙的庙门。门关着,黑影迟疑有顷,用手拍打。不一会儿,庙门吱呀一声洞开,道士进才探出头来,目光奇异地盯向黑影。
黑影一把扯下头上的方巾,抬眼看着进才。因是夜间,进才认不真切,小声问道:“可是孙家施主?”
黑影轻嘘一声,闪进庙门。进才犹豫一下,反手合上门,迟疑一下,跟在后面。
“孙家施主”是明岑老婆,在娘家姓李,按照此地习俗,村里比她辈分大的都称她李姐儿。李姐儿三十来岁,已育四胎,头胎得百日咳死了。从第二胎开始,李姐儿就为白龙爷上香,产前进许愿香,产后进还愿香,接下来的两女一男全活下来,李姐儿也因此与进才成了熟人。
“道爷,他们住哪儿?”李姐儿顾不上别的,开门见山。
“施主是说,张施主一家?”进才反口问道。
老道长坐化,进才自然接班,成为新道长。近些日来,被土改工作队划为地主成分的张宗庵一家净身出户,被民兵们拘押在庙里,接受管制。除他们之外,庙内并无他人。进才问出此话,无异是闲扯筋,因而李姐儿没理睬他,只拿眼睛盯住他看。
正文 《四棵杨》(2)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40 本章字数:888
进才似也觉出来,呵呵憨笑两声,引她走到大殿门口,指着门道:“在里面呢!”伸手敲门,“张施主,快起来,有人寻你!”
殿里一阵响动,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洞开,张宗庵站在门口,见是李姐儿,先是一怔,继而哈腰笑道:“是李姐儿呀,真是稀客,屋里坐!”
李姐儿转对进才道:“道爷,我跟大叔说句细话,你到大门口守着,要是有人来,就大声咳嗽!”
进才应过,朝宗庵拱了拱手,转身去了。
李姐儿跨进门槛,迅速关上房门。宗庵的儿子张天珏打着火绳,点亮油灯,殿内亮堂起来。李姐儿打眼一看,张家几口人蜷缩在一个角落里,连个草席也没有。地上铺几捆麦秸,显然是进才为他们抱来的。一个二十出头的俏丽女人靠在一捆麦秸上,身上裹着一件又宽又大的道袍。一个不到四岁的男孩子拱在女人怀里,睡梦正香。女人两唇发乌,紧紧搂着那孩子,身子微微颤动,两只大眼惊惧地瞟过来,落在李姐儿身上。天珏放好灯,亦走过来,毕恭毕敬地站在他爹旁边,朝她勉强挤出一笑。
望着这家落难老小,李姐儿两眼一酸,后悔没带一床被子来。见女人越抖越厉害,李姐儿趋前几步,弯腰摸摸她的额头,急叫:“大叔,邓姐儿发烧了!”
邓姐儿就是那女人,姓邓名芝娴,是天珏两年前从大上海带回来的俏媳妇,说是扬州人,能唱会弹,为人和善,四棵杨人无不喜欢她,依村中习俗叫她邓姐儿。
“唉,”宗庵的眼圈红了,拿手揉巴几下,长叹一声,沙哑的声音几乎呜咽了,“李姐儿呀,全怪我,我这没用的不知中了哪门子邪,非让天珏他们回来,害了他们不说,也害了我的小孙子!”不无追悔地蹲在地上,小声啜泣起来。
“爹,”天珏劝道,“咋能怪你哩?是我们自个儿回来的!”
“大叔呀,”李姐儿急了,“甭说这些了,赶明儿得找天旗来,无论如何要为邓姐儿把把脉,先退烧再说!”
“唉,”宗庵轻叹一声,“道爷汇报过了,他们不让天旗来!”
李姐儿生气道:“没心肝的,烧成这样了,还不让看。赶明儿我对明岑说说,一定得让天旗来!”
正文 《四棵杨》(3)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42 本章字数:958
“谢李姐儿了!”宗庵打个揖,关切地问,“天下雪了,冷成这样,又是半夜三更的,你摸着黑来,别是有啥紧要事吧?”
经他这一说,李姐儿就像醉汉酒醒一样,不无懊悔地自怪自道:“看我这人,心路窄,遇到正经事儿容易叉巴,这不,差点误大事了!”
见李姐儿有大事,三人无不睁大眼睛盯着她。李姐儿将眼珠儿轮流扫向宗庵和天珏,怔了一会儿,方才说道:“大叔,你俩快逃吧!”
三人皆是诧异。
“逃?”宗庵眯起眼,“李姐儿,为个啥哩?”
“唉,”李姐儿轻叹一声,落下泪来,“他们定下了,赶明儿就要押送你爷儿俩到区政府去!”
“区政府?”天珏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大嫂,押我们去那儿干啥?”
“说是……说是……”李姐儿说不下去了,抹起眼泪来。
宗庵猜出了,却不愿相信:“李姐儿,总不会是--枪崩我们吧?”
“大叔,”李姐儿收住泪,“他们天不黑就到俺家开会,商量咋个处置你们。他们在堂间商量,我在隔间偷听,妈呀,冷汗都吓出来了!”
“他们咋说的?”宗庵心里一紧。
“听他们说,赶明儿就送你们到区政府,说是正丫(镇压)!我不知道啥叫正丫,正在心里犯嘀咕,有林大叔发话,问的也是这事儿。工作队的头儿,就是那个韦同志说,正丫是打死地主,打死范各鸣(反革命)。万磙子问,是不是枪崩,韦同志说,崩与不崩轮不到你--”
李姐儿的话音未落地,芝娴就惨叫一声,晕死过去,怀中的娃子被她陡然松开,一下子出溜下来,滑在地面的青砖上。天珏急赶过去,一手抱起芝娴,一手抱住娃子,脸色也是变了。
宗庵看他们一眼,缓缓蹲下,两手抱头,过了一会儿,抬头望着李姐儿:“开会的都是啥人?”
李姐儿慢慢扳起指头:“一共八个,仨是工作队的,你都见过,余下是咱村的,有娃他爹、万家风扬、万家磙子、成家有林、张家天成,说是四大姓各出一个鸡鸡(积极)分子,叫……叫啥子来着,对了,叫带裱(代表)!”
“四家各出一个,万家为啥出俩?”
“天成也问这事了,韦同志说,风扬不能算,风扬是区小队民兵排长,不占村里带裱。万家的带裱是万磙子。”
正文 《四棵杨》(4)
福哇手机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0-4-7 9:07:43 本章字数:1036
宗庵点头:“他们还说些啥?”
下一页 尾页 共9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