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剑桥中国隋唐史

_54 崔瑞德 (美)
黄巢的支持,回头效忠皇帝。目前最后一个黄巢的地方支持者是平卢的王敬
武,但他只是一个次要人物。
881年最初数月发生的事情,对改变曾经导致叛乱者轻易征服京师的势
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叛乱者在长安统治的虚弱现在是明显了。它不能建立
一个有活力的政治机构,并且因在京师实行残酷的和无意义的恐怖统治而失
去了官员们的支持。它现在遭受了当头一棒的军事挫折,最后完全失去了各
地节度使的支持。881年阴历四月,京师曾暂时被政府军夺回,但在一场流
血的战斗以后又被黄巢占领,紧接着便是长安许多居民遭到残酷的屠杀,原
因是他们欢迎过官军的回来。使事情甚至变得更坏的是,京师开始缺乏粮食,
黄巢力求河中供应粮食,虽然那里的节度使王重荣是他从前的支持者,但是
他的要求现在被断然拒绝。王重荣杀死黄巢的使者,并和效忠王朝的河北义
武 (当时称易定)节度使王处存结盟反对黄巢。
由于赋税的丧失和各地支持的减少,当朝廷一边的军队逼近时,黄巢只
能继续据守京师了。京畿地区在唐代从未遭受这样的苦难。人民放弃了他们
① 《资治通鉴》,卷254 第8242—8247 页。
----------------------- Page 456-----------------------
的土地和生活资料,逃往山林,躲避众多的军队,盗匪占据的是一座空城,
被切断了一切供应,处于严重的和令人绝望的境地。谷物的价格猛增到天文
数字的高度,吃人肉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①
881年阴历十月,郑畋把凤翔交给手下一个资历较浅的将领李昌言管
理,动身去四川与流亡中的皇帝会合。政府用王铎 (王在京师失陷后便到四
川投奔皇帝)代替他。尽管两年前黄巢从广州北上时王铎有过凄凉的失败,
现在他仍被任命为指挥唐朝反击军队的诸道行营都统。忠贞有力却又屡遭朝
廷羞辱的将领崔安潜被委任为他的副将。选择王铎和崔安潜来领导恢复京师
战役一事表明,王朝只能依赖这些和唐皇室有密切政治联系的官员,他们的
忠诚是可靠的。此外就没有多少人可指望,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再输掉了。
当政府军开始巩固他们在京师周围的地位时,黄巢几次试图向东扩展自
己的力量。他的将领朱温被任命为长安东北位于关内的同州的刺史,虽然朱
温在得到这个职务以前还必须攻下该州的州城。朱温的下一步努力是渡过黄
河进入河中,但被王重荣击败,这样黄巢就不能进入一个能供应京师粮食和
向东发动战役的地区。882年阴历四月,政府各路人马成功地建立了半圆形
的包围圈,控制了通向京师北面和西面的要道。结果是切断了黄巢在京畿的
所有供应来源。西、北两面包围,南面是不可逾越的秦岭山脉,再加上河中
不能通过,政府军明显地希望黄巢将放弃京师,返回他在东方的老巢。没有
人热切地盼望打一场大战。
围困京师一事有几个有趣的特点,它们足以清楚地显示该时期在政治上
和地区上的极端的四分五裂。首先,没有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支持,特别
是高骈那里没有派来一个人;高骈继续一再向王朝表忠心,但没有派军队。
他几度试图劝说僖宗将朝廷搬到他的道首府大扬州城,但是控制着僖宗的宦
官们是不会自己冒险投入像高骈这样强有力的人物的手中的。①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勤王军中出现了地区集团。当王铎率领四川和兴元军
队屯驻在京师以北的富平时,泾原的军队则进驻京师以西的要冲,其他进攻
部队又构成了一系列联盟。来自河东—河北地区的两个强大的节度使,即河
中的王重荣和义武(易定)的王处存,一起屯驻渭北;邠宁的朱玫和凤翔的
李昌言移驻长安西北的兴平;定难军 (来自夏绥)节度使党项人拓跋思恭和
李孝昌的保大军 (来自鄜坊),共同屯驻渭桥,他们两人控制了关中东部和
北部大部分地区。最后,忠武的周岌和蔡州的秦宗权派遣军队到长安西北的
武功,二人原是参谋军官,879年黄巢北上时他们夺取了河南各地的权力。
这些武装中没有人愿意在战斗中与黄巢的仍然可怕的军队较量。所有的
人都希望黄巢向东撤退,谁也不愿意带头向黄巢发动进攻。王铎致力挖掘一

系列工事,目的是阻止黄巢向西方或南方移动,怕他指向四川。政府军采取
防御的姿态使黄巢有可能在京师周围发动数次成功的局部性袭击,但是没有
多少值得注意的收获。尚让率军攻打长安以东的华州,但在一场没有料到的
夏季暴风雪中丧失了许多人。
黄巢在882年阴历九月遭到一次较大的挫折,当时他派到京师以东两个
关键的州的刺史——即同州的朱温和华州的李详——都背叛了。朱温背叛是
① 见《旧唐书》,卷200 下第5394 页;《资治通鉴》,卷254 第8263 页。
① 见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四部丛刊本),卷2 第11—12 页。
① 《新唐书》,卷225 下第6461 页。
----------------------- Page 457-----------------------
由于他与王重荣对垒时没有得到支持;当他的要求被拒绝以后,他知道黄巢
的力量正在衰落,便决定向王重荣投降。当李详也试图效尤时,黄巢便将他
杀死。但是即使在这些挫折之后,包围京师的将帅们仍没有一个人愿意向黄
巢军队进攻。在这种僵持局势下,政府终于同意召来李克用率领的沙陀军。②
用外军来帮助镇压内部叛乱,这并不是第一次。李克用的父亲在镇压庞
勋叛乱时起过重要作用,为此被赐与国姓,并被任命为一个重要的边疆地区
的将领。但是他已证明是高度独立的,在以前10年中他大部分时间从事于无

休止的边境战斗,其中多半是在对付一个由唐朝支持的部落联盟。唐朝在太
原建立了强大的防御工事,旨在遏制沙陀,阻止他们侵入河东,因为他们能
够从该地轻易地袭击京师。但是,如果想要打破京师周围相持的局面,除了
引进外族军队之外似无他法。883年正月,王铎被解除统帅职务,战役指挥
由将领们联合负责,李克用在他们中间显然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人物。
883年初李克用带了一支大约35000人的令人生畏的军队来到关中,他
的军队是从边境各族中召集来的。李克用移军沙苑,这是同州以南的一个牧
马地,在那里他初战便击败了黄巢的兄弟黄揆。黄巢决定在一场最激烈的战
斗中向李克用挑战,派出15万人向正在与忠武、易定和河中各军汇合的李克
用进攻。883年阴历二月十五日双方军队终于在梁田陂相遇,打了一场大战。

黄巢军队完全被击败,被杀或被俘者不计其数。在屡遭失败之后,黄巢首先
确保了通过山岭去蓝田的道路,最后于883年阴历四月退出京师。黄巢从京
师的撤退是比较有秩序的;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无纪律的各路官军的迅速推
进,他们抢劫和破坏了长安的剩余之物,使那些劫后尚存的宫殿尽变灰烬。
尽管失去京师,屡遭失败,黄巢的军队仍是相当强大的。883年阴历五
月派大将孟楷进攻蔡州,这是关中以外参加收复京师之战的少数藩镇中的一
个。进攻一开始,节度使秦宗权立即投降;与黄巢合流。下一个目标是陈州,
它位于河南中心,是忠武镇的一部分。黄巢对它怀有强烈的仇恨,因为在以
前向他进攻的许多战役 (从叛乱初期的宋威和张自勉等人的征剿一直到收复
京师的战役)中,忠武军都曾起了突出的作用。陈州刺史赵犨知道他的城市
很可能是一个目标,便作了准备。陈州在四周建立了防御工事,制作了盔甲
和武器,储备了粮食。20英里范围以内的人都迁入城内。大批壮丁被招募入
伍,由赵犨的儿子和兄弟指挥。
赵犨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蔡州轻易取胜的孟楷开始向陈州挺进。赵犨得
知孟楷力量不足而且没有准备,便发动一次突然袭击,孟楷军队几乎全被杀
死或成了俘虏。孟本人也遭俘虏,并被杀死。
孟楷的失败和死亡使黄巢大为震惊,他立时将全军向东调动。他屯驻在
陈州东南的溵水,这里是近四年以前政府试图建立联合防御以阻挡他向洛阳
前进的地方。883年阴历六月,黄巢和蔡州的秦宗权联合围困陈州。赵犨誓
死保卫陈州,并宣布凡建议投降者将处以死刑。他选择精锐部队开出城外,
向围城军队发动成功的袭击。黄巢进一步被激怒了,决心让军队长时期围困
陈州。于是他建立了指挥部并积草屯粮。
883年的整个秋季和冬季围攻一直在进行,其间只是经常穿插了小的战
② 《资治通鉴》,卷255 第8277 页。
③ 见刘掞藜:《唐代藩镇之祸可谓为第三次异族乱华》,第851 页以下。
① 《新唐书》,卷225 下第6461 页;《资治通鉴》,卷255 第8288 页。
----------------------- Page 458-----------------------
斗。尽管每一边都作了认真的准备,但供应越来越少。陈州城内有许多居民
饿死。与此同时黄巢的兵马蹂躏了河南的12个州,不顾一切地为围城的军队
搜索粮食和物资。
当陈州的形势渐渐令人绝望时,赵犨向邻近各州迫切地要求援助。集合
起来的援军之所以一致行动,不是出于对唐朝的效忠,而是因为对黄巢的敌
视和害怕。忠武 (陈州平时归它节制)节度使周岌从东面派来军队,武宁的
时溥从西面前来支援,这时任宣武节度使的朱温,也从北面来到。令人啼笑
皆非的是,这三个人现在的官位都应归功于黄巢:朱温是作为他手下的一名
军官而得以发迹的,周岌和时溥是在879年黄巢北上的混乱时机夺得权力
的。但在这时唯一重要的考虑是维持各自的地方据点,而对于这些将帅来说
——他们实际上是地方军阀——黄巢的军队是严重的威胁。仅仅因为各自的
切身利益才激起他们共同来反对黄巢。
尽管援军对他施加压力,黄巢的军队对于任何反对他的单个将帅来说仍
是非常强大的,而他们也没有作出认真的尝试去联合进攻黄巢。朝廷再一次
感到有必要请求李克用的援助,于是他便带着一支 50000人的军队向东开
拔。李克用和各地前来的节度使们同黄巢的军队前后进行了几次大战,其中
多数给叛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黄巢终于被迫在884年阴历四月解除了陈州
之围,从开始围城到这时几乎有300天。①
阴历五月,紧接着他的主要营地被暴涨的洪水淹没以后,黄巢遭到一系
列严重的失败。朱温赢得了对叛乱者的几次决定性的胜利,一批黄巢的重要
将领向他投降。当黄巢在过去六年中最重要的伙伴尚让带着10000人向武宁
的时溥投降时,黄巢知道末日将临。黄巢听到这个消息时暴跳如雷,杀死了
他的其他几个副将。他带着将近千人返回山东的老巢,李克用无情地紧追不
舍。尽管失去了许多人和全部给养,但黄巢对这个地区很了解,仍能躲避李
克用的追击。
李克用在884年阴历五月停止追击黄巢,回到汴州。但时溥派了他自己
的几个将领(其中之一是新近投降的尚让)前去消灭黄巢的残军。884年阴
历六月,黄巢最后在狼虎谷 (在泰山东南约30英里处,离他大约10年前初
次起事的地方很近)陷入绝境。据说他不愿让李克用俘获他而得功,宁可自
刎而死。他最早的支持者和他自己的家属都被他的“外甥”杀死,而此人又
为政府军所杀。叛乱领袖们的首级先送到时溥处,然后又送往在四川的皇帝
那里,皇帝下令将这些首级献于太庙。②
黄巢叛乱终于结束,但是高度地方军事化的复杂模式由于叛乱已经定
型,并将继续许多年代。大规模的盗匪活动也没有因叛乱结束而停止。黄巢
的从子之一继续率领一支7000人的队伍袭击湖南全境,大约在901年的某个
时候终于为一个地方豪强所消灭。③
① 关于围困陈州的情况,见《资治通鉴》卷255 各处。赵犨的传记见《新唐书》,卷189 第5473—5475 页;
《旧五代史》,卷14 第5 — 8 页;《新五代史》,卷42 第460—464 页。
② 《新唐书》,卷225 下第6463—6464 页;《资治通鉴》,卷256 第8311 页。
----------------------- Page 459-----------------------
晚唐时期中国权力的新结构
唐朝的最后20年是一个发生决定性变化的时代,在此期间中国每一个地
区都在走向独立割据的道路。在西北的关中京畿地区,所谓的全帝国的联合
(即在880年以后曾使摇摇欲坠的王朝得以站稳脚跟的皇帝、他的私人支持
者、最靠近王朝的诸道及外族雇佣军的联合)的完全破裂,导致了907年唐
朝的崩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实,因为在唐代及其以前时代里,
关中地区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中国政治权力和权威的无可争辩的所在地,它
此后再也不能恢复其中心地位了。
在黄河以南的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 (今河南、山东和安徽北部)曾是唐
朝向中国东半部扩展其势力的支柱,许多强大而闹独立割据的节度使在那些
年代里为了增加或保卫他们的领土而战斗不休。朱温(以前曾是黄巢的伙伴)
是他们中的一个,883年唐朝任命他为汴州 (宣武)节度使,他比其他节度
使更能持久,更能战胜他人,不断地向四面八方扩展他的领土。907年他推
翻了唐朝,完全毁坏了长安,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后梁;这个国家从907年延
续到923年,在此期间朱温和他的后继者与沙陀的后唐国为了控制中国北部
而战斗。
在北中国的中部和东部 (今山西和河北),唐朝的长期衰弱容忍了并在
很大程度上助长了外族对广大领土的占领。来自北方的外来民族有沙陀突
厥、回鹘、鲜卑、党项、吐谷浑等等,其中有一些长期居住在长城以内,另
有一些则是新近侵入的,它们先后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只留下黄河以北
的小部分地区仍由纯粹的汉人统治。由沙陀伟大领袖李克用的儿子在923年
建立的后唐王朝,是这些非汉族的强大力量最值得注意的结果。丢失给异族
的大部分疆土最后由宋朝收回,但长城内的极北地区,即所谓十六州,则注
定将继续处于外族统治下达四个世纪之久。
最后。在远离北中国诸权力中心的地区,如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四
川,以及中国本部的东北和西北角,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若干独立的不同文化
的国家,它们统名为十国。
下面将依次讨论这些地区的重大发展。图22和表11提供了黄巢叛乱以
后中国权力分布的一般概念。不过应该记住,这时地区政府的正常模式几乎
完全破坏了。这份地图上显示的50个左右的地方统治者将他们力量的绝大部
分放在各自辖地的首府中,这是在一个激烈的国内战争时代的一种正常的事
态发展,同时也难以确定他们的权力究竟伸展多远。不过,他们所控制的大
的区域性的城市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权力中心,在它们周围的地区即使不是由
各自的地方长官绝对控制,也仍然处于他们的统治之下。因此,在图22上,
有理由仍旧把“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保留下来。
表11黄巢叛乱后的权力分配 (885年)
----------------------- Page 460-----------------------
地方统治者 统治年代
帝国控制
1.京兆 (长安)
2.同州 帝国直接治理
3.华州
归帝国管辖
4.西川 陈敬瓌 880—889
5.东川 高仁厚 884—886
6.陕虢 王重盈 881—887
7.黔中 憘实 885—890
8.桂管 陈瓌 885—894
9.邕管 崔焯 (?) 882—?
10.容管 何鼎 (?) 883—?
续表
地方统治者 统治年代
11.岭南 郑续 879—886
12.安南 谢肇 884—?
独立的地方统治者;唐朝盟友
13.泾原 张钧 882—894
14.鄜坊 东方逵 882—886
15.河中 王重荣 880—887
16.鄂岳 路审中 884—886
独立的地方统治者;前唐朝将领
17.天德 李珰 875—?
18.振武 王卞 885—888
19.义武 王处存 879—895
20.兖海 齐克让 879—886
21.淮南 高骈 879—887
22.浙西 周宝 879—887
独立的地方统治者;前黄巢的将领或盗匪首领
23.河阳 诸葛爽 881—886
24.东畿(洛阳) 李罕之 885—887
25.宣武 朱温 883—907
26.山南东 赵德諲 884—893
27.江西 钟传 882—907
28.浙东 刘汉宏 880—886
独立的地方统治者;非盟友
29.凤翔 李昌符 884—887
30.邠宁 朱玫 881—886
31.魏博 乐彦祯 883—888
32.义成 安师儒 885—886
33.天平 朱瑄 882—897
----------------------- Page 461-----------------------
续表
地方统治者 统治年代
34.平卢 王敬武 882—889
35.忠武 鹿晏弘 884—886
36.武宁 时溥 881—893
37.山南西 石君涉 885—886
38.荆南 张瓌 885—887
39.湖南 闵顼 881—886
40.淮西 (奉国) 秦宗权 882—886
41.宣歙 秦彦 882—887
42.福建 陈岩 884—891
独立的地方统治者;非汉人
43.夏绥 拓跋思恭 881—890
44.卢龙 李可举 876—885
45.成德 王镕 883—907
非汉人占领地
46.大同 赫连铎 880—891
47.代北 李国昌 883—887
48.河东 李克用 883—907
49.昭义 李克修 883—890
50.南诏 独立
帝国的联合及其破裂
经过近四年的四川流亡生活以后,僖宗在885年阴历三月回到京师。经历了

战争和洗劫的岁月的长安已经完全荒废了:“荆棘满城,狐兔纵横。”皇帝
发布大赦令,宣布改元“光启”(意为
“辉煌的开端”)。皇帝盛陈军容进入他的被蹂躏的京师,他的军队是田令
孜在四川组建的五万余人的神策军。这支军队是帝国赖以复兴的唯一希望。
但是士兵们实质上是被雇佣的,他们的服役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支付能力。这
使朝廷处于一种几乎力不能及的困境,因为它的储备早已耗尽。当僖宗在四
川时,几乎所有地区都逐渐停止了送往京师或流亡朝廷的纲运。皇帝现在仅
仅能从最邻近京师和全在穷困的关中地区的极少数的道得到资助。没有理由
相信帝国的文告会在华北平原和江淮流域这些中国生产最发达的地区引起重
视,在紧迫的财政需要被满足以前,对这些地区重建某种程度控制的任何尝
试都会拖延下去。
神策军既是帝国的主要武力,也是宦官 (特别是田令孜)权力的靠山,
由于田令孜把持朝廷在京师和各地都引起了极度的憎恶,这样便使供应神策
军士兵的问题复杂化了。不仅如此,更糟糕的是,收复长安以后许多官员回
到这座城市,他们对俸禄的要求又给赋税收入增加了压力;所以,尽快搞到
巨额赋税是绝对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便产生了种种力不胜任的问题。
① 《资治通鉴》,卷256 第8320 页;肖孚:《长安的最后岁月》,第168 页。
----------------------- Page 462-----------------------
由于全部财政结构完全陷于混乱,加上各地的上供为数极少,政府试图
采用非常时期的食盐专卖办法,如同肃宗政府在一个多世纪以前所做过的那
样,那时安禄山之乱产生了类似的财政危机。最邻近的重要产盐区正好在黄
河对面的河中 (今山西省西南部)境内,自880年起,这一地区就在强悍而

又独立的节度使王重荣控制之下。如果政府得以控制该地区,那么,蒲州的
安邑和解县两处盐池足以提供需要的赋税收入。可是,这个计划是难以实现
的,因为王重荣是田令孜的一个死敌,他曾反复地提出将田令孜处死的要求。
这样,在唐朝政府和京师周围的节度使之间第一个重大的对抗便产生了。
朝廷知道不可能简单地将王重荣免职,于是决定花样翻新,搞了一系列
精心推敲的重新任命,其中涉及王重荣和中国北部的其他两个节度使,即义
武 (河北中部)的王处存和兖海(山东)的齐克让。王处存出身于京师一位
神策军将军的家庭,齐克让曾是指挥与黄巢作战的政府军将领。他们是中国
北部仅有的两位可能接受调职诏旨的节度使。计划是将王重荣调到兖海,河
中代之以王处存,齐克让则从兖海调往义武,以此来完成团团转的换班。同
时,预期帝国将恢复对河中的控制。田令孜擅取了两池榷盐使的头衔。①
如果这一计划成功,它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成就,因为这将证实王朝有
力量调动高级官员,也将把三个有能力有经验的唐朝任命的人安排在中国北
部不可忽视的重要战略地区。可是,王重荣拒绝接受调动,特别在田令孜的
使者对他无礼之后。王处存早些时候曾与王重荣会师恢复被黄巢占领的京
师,他担心任何不利于王重荣的行动会削弱自己的地位,所以也拒绝调动。

并劝告朝廷重新考虑这一计划,免得“摇藩镇之心”。
王重荣拒绝放弃河中的控制一事,使得田令孜去寻求京师附近其他节度
使的军事支持,准备对河中发起一次进攻。田令孜的第一个盟友是李昌符,
他的父亲李昌言在几年前曾从原宰相郑畋手中夺得了控制凤翔的权力。第二
个重要的盟友是位于京师正北的邠宁节度使朱玫。朱玫原是邠宁地区一处要
塞的将领,他曾杀死一名派去控制这一地区的黄巢将领。对于最后收复京师
的勤王联军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胜利。朱玫后来掌权成为邠宁节度使,
此事得到朝廷的完全赞同。
为了反对田令孜一党,王重荣和山西北部河东的沙陀节度使李克用联
合。李克用对朝廷在他与朱温矛盾冲突时不肯支持他怀恨在心,因此毫不犹
豫地转过来对付朝廷。这就使得关中(今陕西)的主力军队和河中及河东(两
地合成今山西省)的军队发生对抗。河东的军队证明高出一筹。一场大战发
生在沙苑,即883年李克用曾经大败黄巢之地,这一仗的结果是王重荣 (原
文如此,应为朱玫——译者)和李昌符被赶回他们在邠宁和凤翔的首府,他
们的败军则在溃退中造成了严重破坏。①
李克用此时并未返回河东,而是继续前进,直指长安。皇帝和他的惊慌
的朝廷再次放弃京师,此时离他们从长期流亡的四川回来还不到一年。京师
在883年黄巢撤离后已部分恢复,现在又遭到掠夺成性的士兵们比以往更为
彻底的洗劫。
① 王的传记见《旧唐书》,卷182 第4695—4699 页;《新唐书》,卷187 第页。
① 《资治通鉴》,卷256 第8322 页;《新唐书》,卷208 第5437 页。
② 《旧唐书》,卷182 第4700 页;《新唐书》,卷186 第5419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56 第8326—8328 页。
----------------------- Page 463-----------------------
皇帝的随行人员不顾死活地向西逃往凤翔。李克用和王重荣激烈反对田
令孜对朝廷的控制,但实质上仍继续忠于皇室,他们反复要求皇帝将田令孜
处死并返回京师。僖宗试图恢复田令孜的老对手宦官杨复恭的权力,任命他
为枢密使,但这反而促使田令孜把皇帝进一步迁往几乎是关中最西端的宝
鸡。
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渴望阻止皇帝再次离开关中,他们寻求朱玫和李昌符
的支持,以阻止皇帝前往秦岭山脉以南避难。这两位节度使虽则在朝廷新近
企图侵入河中时与田令孜和朝廷联合过,现在却转而反对田令孜,并开始追
赶皇帝仅有数百名官员和士兵的随行队伍,这些官兵是被诱骗或被迫而与皇
帝在一起逃亡的。
僖宗和他的由宦官控制的随行队伍现在实际上没有支持者,他们在非常
困难的状况下继续向西逃跑,然后翻过山岭向南方前进。在逃跑过程中增加
了人数的禁军必须奋勇开道,领头的是由刚受命为神策军将军的王建率领的
500名持剑武士。①
这一次路过秦岭山脉的经历比881年的旅程更为艰苦。朝廷选择了连云
道,这是通过秦岭的最险峻的道路之一,因为它的全程430里的1/3是悬崖

绝壁之旁的木栈桥,栈桥下面是咆哮的山间急流。李昌符企图毁坏部分道路
以阻止皇帝通行,但僖宗正好设法通过了。王建似乎对皇帝负有特殊的责任,
皇帝将御玺委托他保管,当难得地停下来休息时,皇帝疲惫不堪地将自己的
头枕在王建的膝上睡觉。在朱玫的追军到达时,他们刚过了生死攸关的大散
岭。旅程已开始付出代价;肃宗的曾孙襄王李煴有病留下,他被朱玫俘获,
带回凤翔。
山南西道节度使石君涉在皇帝进入他的领地时决定协助朱玫和李昌符追
逐僖宗,这样一来情况变得更坏了,石君涉堵塞了通过山脉的主要关口,焚
烧了皇帝可能安歇的邮驿,迫使僖宗和他的卫士由不可靠而且很少使用的道
路通过山脉,与此同时邠宁的追兵紧追不舍。当石君涉决定北上与朱玫联合
时,皇帝的穷途末路的状况稍有一些缓和;朱玫现在开始作为一个统治关中
的人物出现。僖宗最后抵达汉中盆地,在兴元以西约30英里处遇到了朝廷任
命的山南西道监军使,后者护送皇帝到了比较安全的兴元。③
这一次僖宗不想继续向南前往四川,以后数周僖宗试图临时拼凑另一个
流亡政府。他指定两位随他逃亡的官员为宰相,他们是孔纬和杜让能,两人
都出身于9世纪上半期著名官员的家庭。但是这些任命并没有解决朝廷最迫
切的问题,即为伴随皇帝流亡的官员和士兵寻找粮食。汉中盆地人口稀少,
没有什么出产,这就是五年前僖宗放弃它而选择比较富裕的四川的原因。为
了设法得到所需的给养,朝廷现在宁可一厢情愿地任命王重荣为接应粮料
使,并且命令他紧急地运送15万斛谷物到兴元。这道命令清楚地表明朝廷处
于绝望的境地,因为它曾试图夺取王重荣所控制的河中地区,其结果是迫使
僖宗逃出京师。当然,王重荣不愿自动提供朝廷用武力不能夺去的东西,所
以再次提出,只要田令孜继续在朝中当政,他便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
朱玫现在决定正式废黜僖宗,立不久前俘获的肃宗的曾孙李煴来代替
① 《资治通鉴》,卷256 第8330—8331 页。
② 关中这条道路的详细情况,见严耕望:《唐代长安南山诸谷道驿程述略》,第612—615 页。
③ 《资治通鉴》,卷256 第8231—8232 页。
----------------------- Page 464-----------------------

他。萧遘原来寻求朱玫的帮助以阻止田令孜带着僖宗逃出关中,现在他首先
抵制废黜皇帝的计划,但未成功,特别在朱玫宣布任何反对他计划的人将立
即被处死之后,就更不能再反对了。兵部侍郎郑昌图受命撰写李煴即位的诏
书,在凤翔的文官们被安排伴随李煴前往长安,准备举行拥立他为帝的仪式。
与此同时,朱玫自封为神策军的高级将领,这样便掌握了田令孜官职中最重
要的一项职务,并使自己成为皇帝的幕后操纵者。
尽管拥戴新皇帝的想法起初受到一定程度的抵制,但事实清楚表明,这
个决定得到许多支持,特别是在各道高级官员和节度使中间。除了结束田令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