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

_5 佚名(现代)
  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
  观世音誓愿深,度生悉出苦轮。兴慈运悲遍刹尘,一一摄入普门。三十二应示现今,毕竟令证佛心。常念恭敬观世音,灾消吉庆临。
观音七回向偈
观音七回向偈
  愿此持诵胜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咸皆尽灭除,世界永升平。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庆祝观音偈
庆祝观音偈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欲知感应玄妙义,请看一月印万川。
改正俗传观音偈赞
改正俗传观音偈赞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明佛久证修。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金佛立冠头。瓶中甘露涤沉垢,掌上祥光灭隐忧。遍尘刹感尘刹应,一月万川印现周。
大势至菩萨像赞
大势至菩萨像赞
  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著。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
大势至菩萨偈赞
大势至菩萨偈赞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地藏菩萨像赞
地藏菩萨像赞
  猗欤大士,誓愿宏深。愍念众生,长劫沉沦。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常处地狱,冀解倒悬。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成佛无期。由此因缘,诸佛赞叹。况彼六道,能不悲恋。虚空有尽,誓愿无穷。欲报深恩,特印尊经。愿见闻者,同生净信。展转流通,利益无尽。
地藏菩萨偈赞
地藏菩萨偈赞
  大士誓愿不可测,运悲周遍尘刹国。众生尽后誓方休,地狱空时愿始息。受化多成无上道,自身犹示声闻迹。只缘生佛性唯一,欲令同获究竟即。(天台智者以六即释佛。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
  地藏大慈悲,誓愿永无了期。所化成佛数难思,犹秉声闻仪。直待狱空生度尽,方肯示证菩提。恳祈冥显施恩资,海会预莲池。
弥勒菩萨偈赞
弥勒菩萨偈赞
  慈无能胜补处尊,常居兜率演圆音。现身尘刹有谁识,融心法界许彼亲。袋中宝藏全倾出,笑颜等付者个人。愿偕弥陀垂接引,好令三会证一真。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龙种上佛,乃文殊过去劫中成佛之名,出首楞严三昧经。龙种上尊王,另是一佛,须知。)
  文殊辅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闻者直下亡情见,达本菩提道场。愿如善财沐恩光,究竟证真常。
普贤菩萨偈赞
普贤菩萨偈赞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智积菩萨像赞
智积菩萨像赞
  久侍多宝佛,来礼释迦尊。遍游尘刹佛国土,偏怜娑婆世界人。画像显通,助阐梁朝之佛化。现僧医病,大启唐相之信心。殿踞塔阴,登者即入如来之秘藏。井开山顶,饮者咸通般若之玄津。趺坐欲起,示行向上一路。拄杖卓竖,直指不二法门。虽非灵岩传心之嫡祖,实为苦海度生之嘉宾。
智积菩萨赞(民二十三年)
智积菩萨赞(民二十三年)
  缅维菩萨,悲智洪深。下方常侍多宝尊,示迹遍刹尘。画像现身,灵岩道长存。
净土宗祖堂赞(民二十七年)
净土宗祖堂赞(民二十七年)
  净土一宗,肇自普贤。震旦远公续法源,中外广流传。遍令圣凡,现生证涅槃。
远公大师像赞(民二十四年)
远公大师像赞(民二十四年)
  缅维远公,乘愿再来。创立莲宗,畅佛本怀。俾诸凡夫,忆念佛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已断惑者,即证无生。证无生者,速圆佛乘。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利益甚深。未见涅槃,即宣常住。未见行愿,普导西去。其所立法,暗与经合。护法菩萨,表自大觉。罗什举经,深加赞叹。西僧景仰,心香辄献。千余年来,不闻圆音。幸有遗教,尚可遵循。伏愿我公,又复示生。普引群伦,同登五清。印公遗文,模公道貌。庶几来哲,是则是效。
莲宗十二祖赞颂
  莲宗十二祖赞颂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
  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
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师当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净土惬群情,佛力谁与京。若肯投诚,西方定往生。
  世传师是弥陀现,提倡念佛义周赡。切诫学者须撝谦,兼使极力生欣厌。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择机理双契干。念佛出光励会众,所说当作佛说看。
唐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唐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羸形垢面,侍弥陀傍。法照神游得观光,佛示其名坊。往嗣门墙,心法永传扬。
  般舟苦行世难堪,绝粮泥土作所餐。常将经要佛名号,遍书涂巷岩石间。念佛佛教特别法,来学以此令心安。天子闻名南向礼,故得道风四海传。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缅维四祖,懿德堪钦。乐邦得师佛指陈,文殊示宿因。普令群伦,即生达本真。
  衡州钵中见圣境,台山一一悉亲造。净土得睹承远师,竹林恭承文殊教。并州佛声达宫闱,代宗遣使优旨诏。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
唐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唐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忌谈世谛,七岁不言。出言即便惊人天,广结净土缘。小儿为钱,各种九品莲。
  七岁绝未发一言,发言即称世尊号。一见善导西方文,方知净土堪倚靠。钱诱小儿念弥陀,未久道路佛声噪。念佛佛像从口出,有谁闻见不依教。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
宋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宋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道慕庐山,追踪莲社。刺血特将净行写,首辅归座下。百廿大雅,愿生效龙马。(龙树,马鸣)。
  慕庐山风立净社,爰因后世实行寡。百四一愿随事发,人各寝馈菩提者。首辅王旦既归依,公卿百廿受陶冶。阎浮虽则赞皇猷,何若乐邦得佛嘏。(音假,福也)。
明八祖杭州云栖袾宏大师
明八祖杭州云栖袾宏大师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旱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庀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幼闻念佛意颇快,末诫门徒莫捏怪。行为世则言世法,注重净土及规戒。砥柱狂澜契理机,阐明佛心祛蜂虿。普令具缚诸凡夫,仗佛慈力登莲界。
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
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
  幼即信佛,随母礼诵。入塾宗宋遂放纵,读竹窗自讼。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师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师
  阐扬净土,恳切少俦。以深信愿竭诚修,心佛两相投。万念俱休,决定出苦邱。
  憨山宿愿尚未酬,故复示生作截流。呵斥修人天福者,直是阐提旃陀俦。佛我心性原不异,佛是已成我未修。欲得心佛两无差,当向忆佛念佛求。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实贤大师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实贤大师
  四十八愿,仰效弥陀。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娑婆。振起蹉跎,证波罗蜜多。
  深入经藏难亲证,彻悟心源力弘净。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诗示佛令。发菩提心为前导,真信愿行为后劲。若能具此殊胜法,即生超凡而入圣。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即彻悟大师)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即彻悟大师)
  遍通经史,冀为世导。一病方知不可靠,研穷各宗奥。均难证到,专主净土教。
  示众法语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罗。全真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他。不变随缘宜随净,随缘不变莫随讹。人若依此义修持,光寿当同阿弥陀。
彻悟禅师像赞(民二十三年)
彻悟禅师像赞(民二十三年)
  儒门之俊杰,佛家之魁雄,禅窟之巨狮,教海之神龙。研习慈贤而宏台教,住持禅刹而扇莲风。只期契机契理,不计门庭异同。发明作佛是佛之义,揭破执理废事之蒙。当此邪说横流之恶世,微公则何所适从。
达磨祖师像赞
达磨祖师像赞
  特地西来传佛心,东土原多大乘根。自从只履西归后,儿孙遍界振玄音。
济公禅师像赞
济公禅师像赞
  为启众生真正信,故显种种大神通。不藉疯颠掩众目,何能常住振瞆聋。
南屏宗乘颂
南屏宗乘颂
  醉菩提,菩提醉,无智之人莫逐队。若是错认定盘星,万劫泥犁常沉坠。愿学者,善简择,顺心逆迹最上策。倘无真正择法眼,决定有损而无益。
贵池刘公鲁猪齿臼佛记赞(民二十年)
贵池刘公鲁猪齿臼佛记赞(民二十年)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由迷背故,遂失其正。起贪瞋痴,造杀盗淫。食他之肉,资己之身。杀业既结,历劫互戕。如来愍之,为作慈航。大启慈训,人犹不信。特示形仪,以期随顺。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均有佛栖。有宋职氏,杀猪弃首。犬守四日,不敢下口。逐犬析骨,齿臼现佛。绀目螺发,俨然大觉。未杀之前,均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殊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晁氏兄弟,为文为赞。义理渊深,文词璀璨。天池书写,诸公题跋。永用警策,启牖后觉。既明此义,孰敢行杀。争地争城,遂息倾轧。贵池刘公,笃信佛法。保存徐书,题跋充洽。令嗣公鲁,持以相示。敬书数语,藉表我志。愿见闻者,吃素戒杀。定可现生,归极乐刹。
念诚大德像赞
念诚大德像赞
  念公大德,冀复灵岩。劫后只身栖塔间,值彭公游山。许查寺田,渐致成名蓝。
上海慈幼院新屋落成颂
上海慈幼院新屋落成颂
  济济孤儿,头角峥嵘。若不救济,将无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为工商,或读或耕。为贤为善,嘉会其亨。恪守道义,虽贱亦荣。何况不少,出格俊英。是知慈幼,利益深宏。子舆之言,实具深思。惟愿仁人,同怀慈悲。院屋虽成,常需不资。各为输将,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己幼必奇。贤善相继,为世型仪。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语不欺。
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数年,竟蒙佛接。愿见闻者,各事修持。预莲池会,何乐如之。
徐蔚如居士西归颂
徐蔚如居士西归颂
  猗欤徐君,宿具慧根。孝友仁慈,尽分敦伦。恪遵祖训,笃信佛法。修念佛行,冀生净刹。中年力任,刊刻藏典。续佛慧命,资密及显。时局不靖,弥切欣厌。乘愿西归,大事克办。蒙佛授记,即回娑婆。普引含识,同觐弥陀。
沙公雪舫懿德颂(民二十二年)
沙公雪舫懿德颂(民二十二年)
  懿哉沙叟,宿根甚深。孝友仁慈,一乡同钦。年登八十,始修净土。圆发三心,期生上品。心具心造,心作心是。行解双融,理事一致。故得临终,安然而逝。顶暖容光,用示实诣。
屈子建居士西归颂(民二十年)
屈子建居士西归颂(民二十年)
  佛心众生心,本体原无二。由迷悟因缘,非异而成异。倘肯背尘劳,兼持佛圣号。一得生西方,觉岸当亲到。懿哉子建翁,宿根深复深。世善家托质,忠恕以居心。好义而轻财,亲疏等周赡。更有出格处,专以佛为念。净业已成熟,预知某时去。眷属咸一心,念佛以相助。故得承佛力,往生极乐国。遗相愈光华,人各称奇特。末世诸行人,欲出生死阱。唯念佛一法,现生可入圣。撮举其大略,永贻诸后昆。冀悉追先德,觐弥陀世尊。
张冕堂居士懿行颂(民二十年)
张冕堂居士懿行颂(民二十年)
  猗欤冕堂公,乘愿而示生。当此弥天劫,海陆遍虎鲸。人民遭吞噬,发心为肃清。因兹入军界,以德训众兵。仁义为战具,因果作干城。凡所驻扎处,来苏腾颂声。除暴安良善,宏法度有情。魔外既摧伏,佛日得照明。厌武从文职,宓琴得常鸣。政简多闲暇,念佛有定程。指爪画三圣,精妙莫与京。凡有见闻者,心向极乐倾。作佛心是佛,观经义深宏。世出世间事,一本于至诚。普愿各界人,闻风俱兴行。庶几从此后,天下常太平。
周母徐老太太懿行颂(民二十年)
周母徐老太太懿行颂(民二十年)
  猗欤周母,宿有慧根。事亲抚弟,誉著乡村。来归于周,相夫以仁。改革先业,慈德莫伦。持家教子,经商善举。凡所筹画,悉合情理。心存利济,财法并施。振恤开导,无微不至。一生所积,收据盈箧。儒符大同,释契四摄。二妃三太,高风未泯。爰书大略,贻范后人。
张珊贞烈女颂
张珊贞烈女颂
  天地之正气,人当大展施。男女虽有异,此理固无差。以同具佛性,即所谓秉彝。但得善扩充,作圣由此基。堪嗟近世人,欲以夏为夷。男女之范围,尽力弃靡遗。恋爱称高尚,贞节谓瑕疵。直欲举世人,与禽兽齐驰。伟哉张珊贞,矢死志莫移。既不蒙母谅,以翦而自剺。虽是农家女,足为闺阃仪。以身辅名教,可云大丈夫。其人虽已逝,贞德无泯期。惜未知佛法,终难出凡篱。果能生信愿,志心念阿弥。必蒙佛接引,往生七宝池。见佛闻妙法,渐进证菩提。尽未来际劫,常为天人师。
婺源程志鹏居士懿行颂(民二十二年)
婺源程志鹏居士懿行颂(民二十二年)
  生今之世,行古之道。为乡邑之仪型,守濂洛之志操。深信佛法,不袭阴奉阳违之愆。愿生莲邦,卒获感应道交之妙。噫,若斯人者,诚中流之砥柱,迷途之善导。爰书大略,为后来告。
齐庾南公暨金夫人百岁冥寿颂
齐庾南公暨金夫人百岁冥寿颂
  齐公孝友德超群,夫人更能助芳芬。勿谓平生作商贾,须知通身荷斯文。斯文诚可风一世,惜未闻法悟心源。幸有儿孙贤且孝,荐亲期归极乐天。极乐之乐乐无央,常时亲侍古觉皇。忍证无生乘悲愿,特来此界作慈航。慈航泛入苦海中,普令归西而捨东。自利利他圆满日,当于法界称大雄。
普为现在印送及永远流布文钞者回向颂(民十六年)
普为现在印送及永远流布文钞者回向颂(民十六年)
  净土法门,是法界藏。机理双契,最为无上。等觉大圣,逆恶小凡。律教禅密,普遍包涵。十方诸佛,尽劫宣扬。妙义奇勋,尚难周详。况我凡庸,偶有发挥。地尘海滴,微乎其微。自谅陋劣,非佛莫度。亦有同志,唯此是务。由是故有,种种芜语。聊摅愚诚,岂宏净土。因诸居士,为利初机。数次刊布,冀有所依。有叶德广,出资三千。拟作印费,期广流传。八月长围,陕垣堪悲。围解求救,尽数济饥。凡有善士,随意捐助。三五千部,尚可凑数。愿出资人,及读诵者。消除业障,增崇福祉。家门清吉,身心安康。生入圣域,没往西方。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证菩提。
附录:白矾救命神效方(白矾,又名明矾,或名矾石。)
附录:
白矾救命神效方(白矾,又名明矾,或名矾石。)
  凡误食河豚,及其他一切毒物。或因事故逼迫,意欲轻生自尽,吞吃鸦片,砒霜,藤黄,一切能坏人脏腑,令人毙命各毒物,及服错了毒药等。均可用白矾一块,打碎,用开水冲化,再对凉水几碗,只要矾水保存浓厚酸涩性味乃可。即令患者,服此矾水几碗,不到一刻钟,便可将所食毒物,沤吐净尽,即得保全生命。纵使服毒时间过久,多灌矾水入肚,或亦仍可救治。即脏腑已坏,挽救不及,亦无所害。
  按白矾,性凉,味酸涩,解诸毒,故极对症。霍乱症,亦可以此救治。此由天津冯文符医士,历十余年之经验,百发百中,屡见神效。印单广传,以期普救,实仁人君子之用心。且白矾随地可买,价又便宜。愿阅者留心,方便救人,功德不可思议。即以此救人功德,回向西方,亦可作增上胜缘。
佛宝赞
佛宝赞
  佛宝赞无穷,尘劫前证大雄。常住寂光悲心隆,垂迹度群蒙。为说机理双契法,震发九界瞆聋。灵山一会愿常逢,受记振宗风。
法宝赞
法宝赞
  法宝实难量,空有体用圆彰。一尘不立万德昌,无住心生光。真俗互存互泯处,若何始能赞扬。证到得无所得方,堪称法中王。
僧宝赞
僧宝赞
  僧宝不可思,本迹凡圣难知。文殊曾为七佛师,示作寒山痴。凡僧力修戒定慧,担荷如来菩提。由此凡圣二洪仪,法道永传持。
药师佛像赞
药师佛像赞
  十二大愿德难量,称名即得脱苦缰。待到业尽情空后,东西原是一觉场。
药师佛偈
药师佛偈
  药师如来琉璃光,誓愿宏深世莫量。显令生善集福庆,密使灭恶消祸殃。拔苦必期二死尽,与乐直教万德彰。法界圣凡同归命,蒙恩速得证真常。
阿弥陀佛像赞
阿弥陀佛像赞
  四十八愿度众生,逆恶归心也来迎。非是混滥无简择,怜彼是佛尚未成。
阿弥陀经塔赞
阿弥陀经塔赞
  宝塔巍巍耸太空,无边法藏悉包融。极乐庄严全显现,弥陀光寿总形容。六方诸佛常赞叹,九界众生尽朝宗。归根结顶高深处,只在洪名一句中。
西方三圣像赞
西方三圣像赞
  三圣各已证无心,无心遍应有心人。普引众生归极乐,身心了无起止痕。
多宝塔赞
多宝塔赞
  多宝如来,为满宿愿。显实已竟塔涌现,显本为洪范。普令闻见,悉得登彼岸。
观世音菩萨像赞
观世音菩萨像赞
  遍尘刹国悉现身,尤怜娑婆世界人。不到众生皆成佛,莫息寻声救苦心。
观世音菩萨偈赞
观世音菩萨偈赞
  观音誓愿妙难思,赴感应机不失时。救苦寻声磁吸铁,现身说法月印池。尘刹国中咸事济,娑婆界内更垂慈。深恩穷劫莫能赞,冀愍群萌普护持。
  观世音誓愿深,度生悉出苦轮。兴慈运悲遍刹尘,一一摄入普门。三十二应示现今,毕竟令证佛心。常念恭敬观世音,灾消吉庆临。
观音七回向偈
观音七回向偈
  愿此持诵胜功德,即蒙大士垂加被。消除自他宿现业,增长我人胜善根。永劫恒存大士心,遍界常行大士事。尽未来际作饶益,普令有情无祸害。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咸皆尽灭除,世界永升平。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安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庆祝观音偈
庆祝观音偈
  端坐普陀常入禅,众生有叩遍垂怜。欲知感应玄妙义,请看一月印万川。
改正俗传观音偈赞
改正俗传观音偈赞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明佛久证修。浩浩宏恩被沙界,巍巍金佛立冠头。瓶中甘露涤沉垢,掌上祥光灭隐忧。遍尘刹感尘刹应,一月万川印现周。
大势至菩萨像赞
大势至菩萨像赞
  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著。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
大势至菩萨偈赞
大势至菩萨偈赞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地藏菩萨像赞
地藏菩萨像赞
  猗欤大士,誓愿宏深。愍念众生,长劫沉沦。悲运同体,慈起无缘。常处地狱,冀解倒悬。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成佛无期。由此因缘,诸佛赞叹。况彼六道,能不悲恋。虚空有尽,誓愿无穷。欲报深恩,特印尊经。愿见闻者,同生净信。展转流通,利益无尽。
地藏菩萨偈赞
地藏菩萨偈赞
  大士誓愿不可测,运悲周遍尘刹国。众生尽后誓方休,地狱空时愿始息。受化多成无上道,自身犹示声闻迹。只缘生佛性唯一,欲令同获究竟即。(天台智者以六即释佛。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
  地藏大慈悲,誓愿永无了期。所化成佛数难思,犹秉声闻仪。直待狱空生度尽,方肯示证菩提。恳祈冥显施恩资,海会预莲池。
弥勒菩萨偈赞
弥勒菩萨偈赞
  慈无能胜补处尊,常居兜率演圆音。现身尘刹有谁识,融心法界许彼亲。袋中宝藏全倾出,笑颜等付者个人。愿偕弥陀垂接引,好令三会证一真。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文殊师利菩萨偈赞
  文殊菩萨德难量,久成龙种上法王。因怜众生迷自性,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万川一月影咸彰。(龙种上佛,乃文殊过去劫中成佛之名,出首楞严三昧经。龙种上尊王,另是一佛,须知。)
  文殊辅法王,智慧非佛莫量。圆顿教中振玄纲,妙义彻底彰。闻者直下亡情见,达本菩提道场。愿如善财沐恩光,究竟证真常。
普贤菩萨偈赞
普贤菩萨偈赞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智积菩萨像赞
智积菩萨像赞
  久侍多宝佛,来礼释迦尊。遍游尘刹佛国土,偏怜娑婆世界人。画像显通,助阐梁朝之佛化。现僧医病,大启唐相之信心。殿踞塔阴,登者即入如来之秘藏。井开山顶,饮者咸通般若之玄津。趺坐欲起,示行向上一路。拄杖卓竖,直指不二法门。虽非灵岩传心之嫡祖,实为苦海度生之嘉宾。
智积菩萨赞(民二十三年)
智积菩萨赞(民二十三年)
  缅维菩萨,悲智洪深。下方常侍多宝尊,示迹遍刹尘。画像现身,灵岩道长存。
净土宗祖堂赞(民二十七年)
净土宗祖堂赞(民二十七年)
  净土一宗,肇自普贤。震旦远公续法源,中外广流传。遍令圣凡,现生证涅槃。
远公大师像赞(民二十四年)
远公大师像赞(民二十四年)
  缅维远公,乘愿再来。创立莲宗,畅佛本怀。俾诸凡夫,忆念佛名。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已断惑者,即证无生。证无生者,速圆佛乘。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感应道交,利益甚深。未见涅槃,即宣常住。未见行愿,普导西去。其所立法,暗与经合。护法菩萨,表自大觉。罗什举经,深加赞叹。西僧景仰,心香辄献。千余年来,不闻圆音。幸有遗教,尚可遵循。伏愿我公,又复示生。普引群伦,同登五清。印公遗文,模公道貌。庶几来哲,是则是效。
莲宗十二祖赞颂
  莲宗十二祖赞颂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令庸彦,大事即生办。
  肇启莲宗福震旦,畅佛本怀垂方便。圆音一阐士归庐,大法将弘神运殿。一切法门从此流,一切行门从此办。致令各宗尽朝宗,万川赴海依行愿。
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唐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
  师当唐初,各宗盛行。提倡净土惬群情,佛力谁与京。若肯投诚,西方定往生。
  世传师是弥陀现,提倡念佛义周赡。切诫学者须撝谦,兼使极力生欣厌。解宜遍通一切法,行择机理双契干。念佛出光励会众,所说当作佛说看。
唐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唐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
  羸形垢面,侍弥陀傍。法照神游得观光,佛示其名坊。往嗣门墙,心法永传扬。
  般舟苦行世难堪,绝粮泥土作所餐。常将经要佛名号,遍书涂巷岩石间。念佛佛教特别法,来学以此令心安。天子闻名南向礼,故得道风四海传。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唐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
  缅维四祖,懿德堪钦。乐邦得师佛指陈,文殊示宿因。普令群伦,即生达本真。
  衡州钵中见圣境,台山一一悉亲造。净土得睹承远师,竹林恭承文殊教。并州佛声达宫闱,代宗遣使优旨诏。念佛之妙究如何,能令速成菩提道。
唐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唐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忌谈世谛,七岁不言。出言即便惊人天,广结净土缘。小儿为钱,各种九品莲。
  七岁绝未发一言,发言即称世尊号。一见善导西方文,方知净土堪倚靠。钱诱小儿念弥陀,未久道路佛声噪。念佛佛像从口出,有谁闻见不依教。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宋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拣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顾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颜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建。
宋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宋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
  道慕庐山,追踪莲社。刺血特将净行写,首辅归座下。百廿大雅,愿生效龙马。(龙树,马鸣)。
  慕庐山风立净社,爰因后世实行寡。百四一愿随事发,人各寝馈菩提者。首辅王旦既归依,公卿百廿受陶冶。阎浮虽则赞皇猷,何若乐邦得佛嘏。(音假,福也)。
明八祖杭州云栖袾宏大师
明八祖杭州云栖袾宏大师
  初住云栖,即灭虎患。旱请念佛雨慰盼,村民咸感叹。庀材开办,道场重兴建。
  幼闻念佛意颇快,末诫门徒莫捏怪。行为世则言世法,注重净土及规戒。砥柱狂澜契理机,阐明佛心祛蜂虿。普令具缚诸凡夫,仗佛慈力登莲界。
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
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
  幼即信佛,随母礼诵。入塾宗宋遂放纵,读竹窗自讼。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
  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惑业未断犹坏器,经雨则化弃前功。由此力修念佛行,决欲现生出樊笼。苦口切劝学道者,生西方可继大雄。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师
清十祖虞山普仁行策大师
  阐扬净土,恳切少俦。以深信愿竭诚修,心佛两相投。万念俱休,决定出苦邱。
  憨山宿愿尚未酬,故复示生作截流。呵斥修人天福者,直是阐提旃陀俦。佛我心性原不异,佛是已成我未修。欲得心佛两无差,当向忆佛念佛求。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实贤大师
清十一祖杭州梵天实贤大师
  四十八愿,仰效弥陀。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娑婆。振起蹉跎,证波罗蜜多。
  深入经藏难亲证,彻悟心源力弘净。欲使世人知所以,作文作诗示佛令。发菩提心为前导,真信愿行为后劲。若能具此殊胜法,即生超凡而入圣。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即彻悟大师)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即彻悟大师)
  遍通经史,冀为世导。一病方知不可靠,研穷各宗奥。均难证到,专主净土教。
  示众法语利益多,念佛伽陀悉包罗。全真成妄只此心,全妄成真亦非他。不变随缘宜随净,随缘不变莫随讹。人若依此义修持,光寿当同阿弥陀。
彻悟禅师像赞(民二十三年)
彻悟禅师像赞(民二十三年)
  儒门之俊杰,佛家之魁雄,禅窟之巨狮,教海之神龙。研习慈贤而宏台教,住持禅刹而扇莲风。只期契机契理,不计门庭异同。发明作佛是佛之义,揭破执理废事之蒙。当此邪说横流之恶世,微公则何所适从。
达磨祖师像赞
达磨祖师像赞
  特地西来传佛心,东土原多大乘根。自从只履西归后,儿孙遍界振玄音。
济公禅师像赞
济公禅师像赞
  为启众生真正信,故显种种大神通。不藉疯颠掩众目,何能常住振瞆聋。
南屏宗乘颂
南屏宗乘颂
  醉菩提,菩提醉,无智之人莫逐队。若是错认定盘星,万劫泥犁常沉坠。愿学者,善简择,顺心逆迹最上策。倘无真正择法眼,决定有损而无益。
贵池刘公鲁猪齿臼佛记赞(民二十年)
贵池刘公鲁猪齿臼佛记赞(民二十年)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由迷背故,遂失其正。起贪瞋痴,造杀盗淫。食他之肉,资己之身。杀业既结,历劫互戕。如来愍之,为作慈航。大启慈训,人犹不信。特示形仪,以期随顺。蛤蜊蚌壳,牛腰羊蹄。猪齿鳖腹,均有佛栖。有宋职氏,杀猪弃首。犬守四日,不敢下口。逐犬析骨,齿臼现佛。绀目螺发,俨然大觉。未杀之前,均谓是畜。既杀之后,方知是佛。是知杀生,不殊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岳。急宜痛戒,庶可解脱。晁氏兄弟,为文为赞。义理渊深,文词璀璨。天池书写,诸公题跋。永用警策,启牖后觉。既明此义,孰敢行杀。争地争城,遂息倾轧。贵池刘公,笃信佛法。保存徐书,题跋充洽。令嗣公鲁,持以相示。敬书数语,藉表我志。愿见闻者,吃素戒杀。定可现生,归极乐刹。
念诚大德像赞
念诚大德像赞
  念公大德,冀复灵岩。劫后只身栖塔间,值彭公游山。许查寺田,渐致成名蓝。
上海慈幼院新屋落成颂
上海慈幼院新屋落成颂
  济济孤儿,头角峥嵘。若不救济,将无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为工商,或读或耕。为贤为善,嘉会其亨。恪守道义,虽贱亦荣。何况不少,出格俊英。是知慈幼,利益深宏。子舆之言,实具深思。惟愿仁人,同怀慈悲。院屋虽成,常需不资。各为输将,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己幼必奇。贤善相继,为世型仪。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语不欺。
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净土法门殊胜颂(唯其法门殊胜故,智宜女士得往生。)
  净土法门,有教无类。凡圣智愚,等蒙摄受。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此一法,全仗佛力。佛力自力,天渊悬隔。信愿忆念,定生佛国。尽人信念,尽人往生。佛有誓愿,现有仪型。智宜女士,念佛心切。念未数年,竟蒙佛接。愿见闻者,各事修持。预莲池会,何乐如之。
徐蔚如居士西归颂
徐蔚如居士西归颂
  猗欤徐君,宿具慧根。孝友仁慈,尽分敦伦。恪遵祖训,笃信佛法。修念佛行,冀生净刹。中年力任,刊刻藏典。续佛慧命,资密及显。时局不靖,弥切欣厌。乘愿西归,大事克办。蒙佛授记,即回娑婆。普引含识,同觐弥陀。
沙公雪舫懿德颂(民二十二年)
沙公雪舫懿德颂(民二十二年)
  懿哉沙叟,宿根甚深。孝友仁慈,一乡同钦。年登八十,始修净土。圆发三心,期生上品。心具心造,心作心是。行解双融,理事一致。故得临终,安然而逝。顶暖容光,用示实诣。
屈子建居士西归颂(民二十年)
屈子建居士西归颂(民二十年)
  佛心众生心,本体原无二。由迷悟因缘,非异而成异。倘肯背尘劳,兼持佛圣号。一得生西方,觉岸当亲到。懿哉子建翁,宿根深复深。世善家托质,忠恕以居心。好义而轻财,亲疏等周赡。更有出格处,专以佛为念。净业已成熟,预知某时去。眷属咸一心,念佛以相助。故得承佛力,往生极乐国。遗相愈光华,人各称奇特。末世诸行人,欲出生死阱。唯念佛一法,现生可入圣。撮举其大略,永贻诸后昆。冀悉追先德,觐弥陀世尊。
张冕堂居士懿行颂(民二十年)
张冕堂居士懿行颂(民二十年)
  猗欤冕堂公,乘愿而示生。当此弥天劫,海陆遍虎鲸。人民遭吞噬,发心为肃清。因兹入军界,以德训众兵。仁义为战具,因果作干城。凡所驻扎处,来苏腾颂声。除暴安良善,宏法度有情。魔外既摧伏,佛日得照明。厌武从文职,宓琴得常鸣。政简多闲暇,念佛有定程。指爪画三圣,精妙莫与京。凡有见闻者,心向极乐倾。作佛心是佛,观经义深宏。世出世间事,一本于至诚。普愿各界人,闻风俱兴行。庶几从此后,天下常太平。
周母徐老太太懿行颂(民二十年)
周母徐老太太懿行颂(民二十年)
  猗欤周母,宿有慧根。事亲抚弟,誉著乡村。来归于周,相夫以仁。改革先业,慈德莫伦。持家教子,经商善举。凡所筹画,悉合情理。心存利济,财法并施。振恤开导,无微不至。一生所积,收据盈箧。儒符大同,释契四摄。二妃三太,高风未泯。爰书大略,贻范后人。
张珊贞烈女颂
张珊贞烈女颂
  天地之正气,人当大展施。男女虽有异,此理固无差。以同具佛性,即所谓秉彝。但得善扩充,作圣由此基。堪嗟近世人,欲以夏为夷。男女之范围,尽力弃靡遗。恋爱称高尚,贞节谓瑕疵。直欲举世人,与禽兽齐驰。伟哉张珊贞,矢死志莫移。既不蒙母谅,以翦而自剺。虽是农家女,足为闺阃仪。以身辅名教,可云大丈夫。其人虽已逝,贞德无泯期。惜未知佛法,终难出凡篱。果能生信愿,志心念阿弥。必蒙佛接引,往生七宝池。见佛闻妙法,渐进证菩提。尽未来际劫,常为天人师。
婺源程志鹏居士懿行颂(民二十二年)
婺源程志鹏居士懿行颂(民二十二年)
  生今之世,行古之道。为乡邑之仪型,守濂洛之志操。深信佛法,不袭阴奉阳违之愆。愿生莲邦,卒获感应道交之妙。噫,若斯人者,诚中流之砥柱,迷途之善导。爰书大略,为后来告。
齐庾南公暨金夫人百岁冥寿颂
齐庾南公暨金夫人百岁冥寿颂
  齐公孝友德超群,夫人更能助芳芬。勿谓平生作商贾,须知通身荷斯文。斯文诚可风一世,惜未闻法悟心源。幸有儿孙贤且孝,荐亲期归极乐天。极乐之乐乐无央,常时亲侍古觉皇。忍证无生乘悲愿,特来此界作慈航。慈航泛入苦海中,普令归西而捨东。自利利他圆满日,当于法界称大雄。
普为现在印送及永远流布文钞者回向颂(民十六年)
普为现在印送及永远流布文钞者回向颂(民十六年)
  净土法门,是法界藏。机理双契,最为无上。等觉大圣,逆恶小凡。律教禅密,普遍包涵。十方诸佛,尽劫宣扬。妙义奇勋,尚难周详。况我凡庸,偶有发挥。地尘海滴,微乎其微。自谅陋劣,非佛莫度。亦有同志,唯此是务。由是故有,种种芜语。聊摅愚诚,岂宏净土。因诸居士,为利初机。数次刊布,冀有所依。有叶德广,出资三千。拟作印费,期广流传。八月长围,陕垣堪悲。围解求救,尽数济饥。凡有善士,随意捐助。三五千部,尚可凑数。愿出资人,及读诵者。消除业障,增崇福祉。家门清吉,身心安康。生入圣域,没往西方。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证菩提。
附录:白矾救命神效方(白矾,又名明矾,或名矾石。)
附录:
白矾救命神效方(白矾,又名明矾,或名矾石。)
  凡误食河豚,及其他一切毒物。或因事故逼迫,意欲轻生自尽,吞吃鸦片,砒霜,藤黄,一切能坏人脏腑,令人毙命各毒物,及服错了毒药等。均可用白矾一块,打碎,用开水冲化,再对凉水几碗,只要矾水保存浓厚酸涩性味乃可。即令患者,服此矾水几碗,不到一刻钟,便可将所食毒物,沤吐净尽,即得保全生命。纵使服毒时间过久,多灌矾水入肚,或亦仍可救治。即脏腑已坏,挽救不及,亦无所害。
  按白矾,性凉,味酸涩,解诸毒,故极对症。霍乱症,亦可以此救治。此由天津冯文符医士,历十余年之经验,百发百中,屡见神效。印单广传,以期普救,实仁人君子之用心。且白矾随地可买,价又便宜。愿阅者留心,方便救人,功德不可思议。即以此救人功德,回向西方,亦可作增上胜缘。
卷下\杂著
净土指要(民二十年)
净土指要(民二十年)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捨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捨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吾辈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民二十三年)
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民二十三年)
  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世儒不知道本,只见已然之迹,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心。致其本隐而不显,潜而不彰。以拘儒忌佛,故多主于潜修密证,不自暴露。若详审其行迹,必有不可掩者。其子孙若非具正知见,必惟恐为俗儒所讥,亦不肯为之阐发耳。以此因缘,致潜德幽光,湮没无闻者多多矣。旧唐书,凡佛法事迹,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俱择要以载。欧阳修作新唐书,删去二千余条。五代史亦然。盖惟恐天下后世,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国家政治,而学之也。其他史官,多是此种拘墟之士。故古大人之潜修而密证者,皆不得而知焉。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智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一日文忠公曾孙翔,字璧予者,以公亲书之弥陀,金刚,心经,大悲,往生各经咒之梵册课本见示。其卷面题曰,净土资粮。其匣面题曰,行舆日课。足知公潜修净土法门,虽出入往还,犹不肯废。为备行舆持诵,故其经本只四寸多长,三寸多宽。其字恭楷,一笔不苟。足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涉疏忽也。其经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璧予以先人手泽,恐久而湮没,作书册本而石印之。以期散布于各界人士,俾同知文忠公一生之修持,庶可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因兹同冀超五浊而登九品焉。命光略叙原委。光幼即闻公之名而向往之,今知其修持如此之严密,诚所谓乘愿再来,现宰官身而说法者。愿见闻者,一致进行,同步后尘,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民二十七年)
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民二十七年)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姿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遭践字纸,遭践五谷,遭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感应篇,文昌阴骘文,关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姿,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姿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伦,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熔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绝不知读书为学圣贤,不教生徒躬行实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人与天地共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为尧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己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尧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幸其为尧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子,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婺源翀田佛光分社发隐(民二十年)
婺源翀田佛光分社发隐(民二十年)
  佛光者,心光也。此之心光,生佛同具,平等一如,佛不加增,生不加减。以故世尊初成正觉,深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但以从未悟故,不免以智慧德相,作无明业识,迷心逐境,背觉合尘。犹如长夜趋走,不见正道,不是撞墙磕壁,便是堕坑落堑,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如来愍之,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演说诸法。示一心之体相,说三世之因果,世出世法,无不周备。又欲普利三根,特开净土一门,俾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以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得以亲证生佛同具之心光,与无量光寿之性体。而又复垂慈接引于尽未来际,以期法界众生,同沐佛光,同证心光,光光相映,成一常寂光世界而后已。此易园居士所立佛光社之本原也。至于社中所提倡者,并不另起炉灶,即在吾人伦常日用中,各各敦笃而实践之。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一一恪尽己分。如是,则便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善人。又于周旋云为,行住坐卧中,执持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以佛之万德洪名,熏己之无明业识,熏之久久,则即无明业识,成智慧德相。清凉国师云,凡夫颛蒙念佛,念至其极,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者,此之谓也。况以深信切愿感佛,佛以慈悲誓愿摄受,故得感应道交,万修万去矣。如来之慈,法门之妙,无以复加,非有宿根,莫能得遇。易园居士,既深得其益,复以劝导邑人,同修此法。由是而业消智朗以往生者,并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者,何可胜数。以故翀田诸善士,闻风兴起而踵行之,特立分社,以期就近居民,同沐佛光,同生极乐。足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多生多劫,深植善根也。须知佛法,本是心法,为一切世间诸法之本。若知佛法,则世间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道,悉得究竟圆满。否则终在枝叶上排布,而于根本,终未能得其实益。以之为身谋,不能出躯壳之外。以之为国谋,不能畅大同之风。上焉者尚且如是,下焉者又何待言。愚夫愚妇,果能依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修持,生则尽谊尽分而为贤善,没则高登九莲而了生死。下焉者尚如是,况上焉者乎。愿预社诸善信,及现未见闻者,同秉心光而扬佛光,则社会幸甚,天下幸甚。
婺源县内成立佛光分社发隐(民二十二年)
婺源县内成立佛光分社发隐(民二十二年)
  佛光者,心光也。此之心光,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只因众生从未悟故,不能得其受用,反承此心光之力,起惑造业,轮回六道,了无止息。故佛随众生之机,为其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因果法门,及湛寂圆融,常乐我净等深妙理性。俾众生依之而修,自有圆满菩提之一日,而究竟亲证此心光,得以普照法界也。因果一法,儒教亦极注重。故孔子赞周易,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末后则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提倡者,是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其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所谓道,果何道也,非诚明合一之道乎。诚即明德,乃吾人即心本具不生不灭之妙性,乃性德也。由无克复之功夫,则不能显现,故谓之为阴。明,即明明德之上一明字,乃朝乾夕惕,兢业修持之功夫,即修德也。修德之事显著,故谓之为阳。修德功极,性德圆彰,诚明合一,即所谓明明德而止至善也。前此之工夫,为格,致,诚,正,修。后此之事业,为齐,治,平。然此诚明合一,明明德而止至善,以迄于齐,治,平,非徒能如是也,固自有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在也。何为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即所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人虽至愚,决无好凶恶吉,幸灾乐祸者。闻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贤者必益加勤修,不肖者亦必勉力为善。勉为既久,则业消而智朗,过无而德明,昔为不肖,今为大贤。是知诚明之道,于自修则已具足,于教人,非以因果相辅而行,亦不易尽人悉各依从也。合因果诚明二法,方为圣人继天立极,垂型万世之道,亦即自心本具之光,与普照法界之佛光也。不慧常曰,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欲挽劫运而救人心,不于此注意,犹缘木而求鱼也。宋儒气量褊小,窃取佛经要义,发挥儒先圣人心法。欲后之学者,不闻佛法,故阴奉阳违,而特加辟驳,谓佛所说之因果轮回,实无其事,乃藉此以骗诱愚夫妇奉彼之教耳。由辟佛故,虽圣人所说之因果,及史汉所说之生死轮回,各事迹,均不提及。唯以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为治己治人治国之本。且谓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且神既飘散,谁复托生。如此说者,不但悖佛,亦大悖四书五经,及史汉所载托生变化诸事迹。特欲以此关闭后学,冀其永世不闻佛法,则己之所得,人莫能知,儒教亦可由此兴盛。不知根本既伤,枝叶何茂。自兹以后,维持世道人心之法,止尽谊尽分,正心诚意而已。其督责人不能不尽谊尽分,正心诚意之善恶因果事理,完全废之。世之大贤少而中下多,果以因果为虚无,以人死为永灭,遂塞中下人勉力为善之路,大开狂妄者肆无忌惮之端。及至欧风一至,勃然景从,又复变本加厉。竟至废经废伦,废孝免耻,尚自矜夸,不知惭愧。使因果之理,不加破斥,谁肯倡此恶剧,以招永堕恶道之报乎。诸先生只知以此卫儒,而未意及因此灭儒也。学说误人,甚于洪水猛兽,可不惧哉。近来世风日下,有心人各各提倡学佛。婺源由江易园居士提倡以来,一方人士,群起而和,所有分社,已有数处。良以蒙佛慈光,因兹改恶修善者,消灾愈病者,贼寇多不至,疫疠多不行,雨旸不时,念佛祷而即应者。其一方之人,服易园之说,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今则县城亦立分社,于开始前,齐用修居士,祈不慧略述佛光或隐或显之大致。故为陈其八九百年来之事迹,俾后哲有所鉴焉。至于所必致力而实行者,则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守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措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八事。又复发菩提心,信愿念佛,自行化他,同生西方,同证无量寿,无量光。俾各各心光,与常寂光之佛光,及杏坛泗水之心光,交辉互映,则国家幸甚,法道幸甚。
人字发隐(民二十七年为一弟子说)
人字发隐(民二十七年为一弟子说)
  人为倮虫之长,身不过数尺,寿不过数旬,竟与高厚悠久莫测之天地,并称三才,其义何属。须知才者,德能之称。天以普覆万物,生成化育为德能。地以普载万物,含养滋培为德能。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设无人之德能,则天地之德能犹有所憾。由得人参赞继开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圆满充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人与天地并称三才者,此也。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余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愿一切同伦,各各担荷人之四义,岂独吾国之幸,实天下万国之深幸也。或曰,汝作此说,汝能一一无憾否。答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伦一一无憾,以免一一同伦,临寿终时,犹有如我无穷之深悲也。君不见未曾有因缘经,野干说法,天帝释拜听乎。使尽大地人皆为天帝释,亦不至不许野干开口,君何得固执人我相而责我乎。我知过矣,后不再说。
学医发隐(民二十七年为弟子朱清泰说)
学医发隐(民二十七年为弟子朱清泰说)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绩,其为治保也大矣。余素不知医,颇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均不能治者,令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及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生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亦只得其自身永堕恶道,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可不哀哉,可不畏哉。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何捨,祈自择焉。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民二十一年)
示华权师病中法语(民二十一年)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种之疾病苦恼乎。倘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民二十五年)
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民二十五年)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特佛教之所尚,亦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新学说之影响,而其远因实由宋儒辟佛有以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为而为善,只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圣人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遂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乃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吾人读书尚古,可不深察乎哉。●(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遂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州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民二十一年)
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民二十一年)
  问,弟子信佛之原因,以研究催眠术始。昔闻俗语云,九修天子十修佛。以为十世方成,每恐半途而辍,则前功尽弃。早知当生成道,则早即念佛矣。年已二十有七,甚悔发心之晚也。(一)答,九修天子十修佛,乃不知佛法者之妄说。知佛之人,绝不说此。净土法门,乃仗佛力了生死,皆须有真信切愿,决定求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若不仗佛力,欲了生死,千生万劫不能了者多多矣。●问,相信净心成佛,如催眠术之必须沉静,然后方有不可思议之现象。(二)答,净心念佛观佛,则易与佛相应。果有真信切愿,定可往生,则渐次进修,必至成佛。且勿谓现在净心,即得成佛也。●问,相信借仗佛力,如催眠之自己催眠,则较被人催眠为难,故知自力不如他力。(三)答,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如跛夫自行,日难百里。净土法门,仗佛慈力,便可带业往生。如跛夫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遍达四洲。何可以催眠之事以证。●问,口念佛,心想佛,其所想之佛,是否与观经之第八观同。(四)答,观想,须从十三观起手作。否则境细心粗,难以成就。或致用心不当,起于魔事。●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五)
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问,如专诵佛号,其效力比咒如何。(六)答,佛号与咒,功德同等,唯在至诚,方有感格。若心中先有一轻视佛号之心,则便无利益。以不诚而又疑,致不得真利益也。●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七)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废事,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汉脱空汉乎。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问,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生,去皆何指。(八)答,生则决定生,约事说。去则实不去,约理说。不知事理之所以然,只好老实照事相做。否则必成执理废事之邪魔外道。●问,某命终时,忽曰,净土即在庭隅。然则此地即为净土乎。(九)答,此正是唯心净土发现之义。彼唯心净土,乃彼一人之境。其余皆是唯心秽土,何得以彼所见为断。●问,诵经,是否在令自己生欢喜厌离心,抑另有其他作用。(十)答,汝诵经,只知求自己欢喜,可惜无边妙义,被汝看得一文不值。●问,解第一义,指何。(十一)答,解第一义,即彻悟实相妙理,唯心自性也。●问,死后所存之性,与往生,及佛性,同异之点如何。(十二)答,一切众生,生前死后之性,与往生之性,及佛之性,同而不同,不同而同。言同者,以心性本体无二故。言不同者,以迷悟天渊悬殊故。由有此义,故令人断惑证真,以期亲证此本同之心性也。唯其体同,而在迷未证,故设种种法,令其反妄归真,背尘合觉,以亲证也。修法甚多,唯念佛求生西方,为最易下手,最易成就。●问,佛示修观,正为后世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之众生设教。若以催眠之发现天眼通之说证之,则现极乐国土,亦非难事,况尤为念佛求证之需要。何以劝人修观者,言其难耶。(十三)答,催眠是术力,岂真有天眼通乎。真有天眼通者,岂肯为人催眠乎。汝今既学佛,当专志学佛。现极乐国,唯心净而念一者能之。譬如磨镜,磨之及极,自然发光。用术现,则心先不净,念亦不一,譬如以白粉涂镜,望其发光,不知封蔽更甚也。●问,修观是否仗佛力。十三观内云,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其别与参禅之点为何,较参禅易否。(十四)答,参禅唯究自心,念佛兼仗佛力。二法至究竟圆成,则全同。当修持用功,则迥异。譬如登程,舟车各异,归家是同。●问,修观者,想乎,观乎,抑观想全用乎,取远取近。(十五)答,观想二字,何可分之为二,摄心而想,即是观。汝认作二,则便成知一十,而不知其即二五也。又观想则何分远近。●问,每观至少,须若干日。(十六)答,汝将谓此一观作几天,又作彼一观乎。不知佛虽说有十六,而最初即当观第十三,方为契理契机之修。●问,初即想像者,非躐等乎。(十七)答,既知前说,此可类推。●问,初观是一心想日,抑须默持名号。(十八)答,观与持名,原是一事。将谓作观之时,便不能持名,不可持名乎。●问,坐则修观,余时持名,较专持一种,为优为劣。(十九)答,有沉潜纯粹之心,则修观亦好,持名亦好。否则持名较稳妥,以心志浮薄躁妄,作观则多致魔事。●问,观见极乐国土,乃真净土乎,抑假现象乎。(二十)答,观见之极乐,乃唯心所现。谓之为假,便是门外汉。●问,观见极乐国土,及能闻法,是否为天眼通,天耳通。(二十一)答,此是观力所致。若天眼,天耳,不作观,亦可见闻。●问,有云见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若然,则往生时,心佛现前乎,抑弥陀佛来接耶。(二十二)答,临终见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归于自心,而谓无佛来迎之事。●问,至十三观时,此时可得随意往生乎,抑必俟命终,方可往生耶。(二十三)答,业报未尽,何能即生。古亦有其人,然非可责之于一切人也。●问,观至见佛闻法时期后,每天再观,仍须自初观始乎。(二十四)答,作观只取得力者作,何必从头至尾,日日重习。佛之说此十六种者,前则令人知极乐之庄严。后之九品往生,令人知所修之因果。各观既知,即观佛一法中,即可圆观诸观耳。●问,十四观以下,乃各品生者,既无境可现,令观之意为何。(二十五)答,此义已见前说。●问,上之往生者,似乎不是修观者之往生。不知修观者之往生,也应如何著想。(二十六)答,往生者,品位万别千差,经中只以九品摄之,汝何由而知其上者,非作观之往生乎。须知人根不同,即一法而高下悬殊,岂拘拘然于所修之法乎,盖由彼各各心地中分也。文殊,普贤等,汝将谓用不著作观乎。●问,记数念佛,吸念六句,呼念四句,如何。心既记数,又念佛,又须想佛乎。(二十七)答,念佛记数,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何定呼吸。汝系学炼丹运气之人,故稍见一二字相似于彼,即谓是彼之功夫。念佛记数,为妄心难制者设。能如是念,如是记,如是听,决定心渐调伏,此处谁令汝加一想佛二字乎。此系随便念,何论呼之与吸。呼吸若使之长久,则伤气受病,不可不知。
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民二十年)
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民二十年)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挂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衣服,首饰,房屋,子孙之心,通通现前,如何能够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报了。汝现在尚无智慧,虽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决定求生西方。到了来生享福的时候,决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诸恶业。既造恶业,必定就要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种大苦,皆是现世念佛,不知决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怜悯汝,恐汝后来或成此种景况,故预为汝设法。汝若肯依我所说,就不会因福得祸。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到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坠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捨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著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地亩,房屋,首饰,衣服,及女儿,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则下世决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业,定规一气不来,堕落三途。由恶业障蔽故,心识不明,纵有活佛来救汝,也救不得了,岂不可怜可悯乎哉。愿汝信我所说,则实为莫大之幸。
示冯右书居士临终法语
示冯右书居士临终法语
  汝病既重,但当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诚,必能满愿。至于所有罪业,不必以此为虑。以果能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譬如大石,装于船中,即可由海此岸,以至彼岸。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如乘大火轮,又遇顺风,不离当念,即生西方。汝但深信我语,自然可满汝愿。今为汝取法名为慧脱,谓以智慧,信愿念佛,即得往生西方,脱离生死也。
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民二十三年)
江苏吴县佛教会通告各寺院僧众巽言(民二十三年)
  大觉世尊,乘悲愿以示生,本人心而立教。俾迷头认影者,亲见本来面目。怀宝受窘者,顿获原有家珍。故得三乘速证菩提,六凡同登觉岸。此道传天上天下,教布三千大千之所由来也。良由佛法者,心法也。此之心法,生佛同具,凡圣一如。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由究竟悟证,故得福慧两足,烦惑永亡,享真常之法乐,施随机之大教。众生由彻底迷背,以致烦惑永炽,轮回不休,如暗室之触宝,反更受其损伤。世间诸教,咸属权说。契理契机,唯独佛教。以故自汉以来,教传东土,历朝钦敬,举世尊崇。使无明因示果,俾世人敦伦尽分,以辅治道,识心达本,令学者断惑证真,以入圣流者,何能延至而今,仍复不坠厥绪耶。况经三武之暴君,韩,欧之拘儒,以及程,朱阴奉阳违之辟驳,仍复振兴于世者,以其有大力王臣为之卫护,大德高僧为之宏扬故也。清末,世风日下,国家无暇提倡,僧众类多懈于修持,以致无正知见者,各怀驱僧夺产之念。然以世乱日亟,有心人各群起而学佛,尚不致于受大困厄。我同袍当念为佛弟子,当宏佛化,教化众生,为世津梁,报佛恩德。若自己尚不自励,反资驱僧夺产者之根据,为在家精修者所藐视,岂非自贻伊戚乎。人未有不愿人恭维者,若不勉力修持,即是自讨下作。佛法非天魔外道所能败坏,唯不遵佛教戒之僧能败坏。譬如狮子身上虫,自食狮子肉。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作佛,所贵者自勉耳。明末,蕅益大师,木渎钟氏子,天姿聪敏,少即随母吃素礼诵。七岁读书,以圣学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佛。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后遂极力研究,二十四岁出家,彻悟自心,深入经藏。一生著述数十种,均为古今不多见者。现有四川邓奠坤,乃法政学堂毕业生,狂悖特甚。民国初,专门毁坏佛教,无论神庙佛寺,悉率其徒党拆毁。后忽知非,力行改悔,来普陀求皈依。住上海居士林八年,精进修持。前年沪战,彼住林中,不惊不动。林前后左右,均成一片焦土,林中所落大小炸弹,无一开炸。足见人能改过迁善,佛菩萨即为嘉奖而保护之。吾人纵不如蕅益,亦岂不如奠坤乎。奠坤以罪大恶极之人,尚有如是感应,吾人何可因循度日,不加勉力,如登宝山,空手而归乎。近来政府,每有明令,于中国佛教总会,令其诫饬僧伽,各守清规。须知僧为人天师范,政府教饬,已失僧体。若犹梦梦,则后来之驱僧夺产,恐难苟免。现本县佛教会既已成立,大家都要一致进行,维持佛教大局,不可只期自了。若佛教会无法维持,则欲自了者,不能了矣。是以各须认真修持,以自尊重。现今在家居士,各务精修,及与研究。忍以堂堂比丘,反出居士之下乎。有血性者,当为奋发。又当各出资斧,以助会务。会务与己,休戚相关,譬如两手两足,互相为用。一不相辅,便难生活。光以待死之粥饭庸僧,一生空过,尚惭愧忏悔之不暇,何敢于诸山各善知识前献丑。因主席道恒和尚,以光年老,所说人当见听,祈为宣示由致。虽自知无道德以服人,而一番为法门计虑之诚,谅必有所见许也。因将佛教历来景况,及近时情形,略为叙述。凡我同袍,祈各奋发大心,以期上续佛祖慧命,下作众生福田,俾佛法重兴于危亡之秋,人民尽被夫法化之益,则幸何如之。
题王宗懿女士书弥陀经弁言(民二十四年)
题王宗懿女士书弥陀经弁言(民二十四年)
  世出世间诸法,无不以诚为本,诸修行人,更当致诚。诚则业障消除,善根增长。凡诵经时,必须息虑忘缘,一心净念,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久而久之,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喻如阳春一到,坚冰自消。诚到极处,豁然贯通。此是看经念佛最妙之法。汝能终身依此而行,其利益有不可名言焉者。宗懿志之。
法云寺佛教慈幼院规约书后诫勖诸生(民二十一年)
法云寺佛教慈幼院规约书后诫勖诸生(民二十一年)
  天下事,均以诚为根本。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其成绩实效,均资于诚。慈幼院,自发起开办以来,诸董事均秉济贫恤孤之诚心,费尽精力,为之筹画。俾贫苦孤儿,同得成就正器,成家立业,用广大同博爱之风,以挽交欺相争之世道人心而后已。诸董事具此诚心,故感刘院长不以衰老为虑,亲理院事,事无巨细,一一调理适宜。由是诸教员,同皆励精教授。在院诸生,饱食暖衣,安住其中,务必发感激心,努力读书学艺,必期于不负院长,教员,董事,及施资善士之一番至意。果具此心,则本立道生,其后之成家立业,品高行优,为社会所钦仰,可预断矣。然欲后来有成就,须从现在立志行事起。必须要忠厚勤慎,谦恭和顺,心口如一,隐显不二,常怀惭愧,毋自矜骄。朝暮至诚念佛,以期消除宿业,增长善根。事事以诚为本,念念常省自心,则汝诸生之成就,均不可量。何以故,以有本故。倘现在不发感激惭愧奋勇勤学之诚心,只期了事混光阴,便成辜负院长诸君之婆心。以无诚故,纵不折福折寿,短命而死,亦是行肉走尸,世咸厌弃之人。汝等须知好歹,各各勉旃,则幸甚幸甚。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民二十四年)
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民二十四年)
  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千古,身家经营,遗之于子孙,莫不仗字之力。使世无字,则一切事理,皆不成立,而人与禽兽无异矣。既有如是功力,固宜珍重爱惜。窃见今人任意亵污,是直以至宝等粪土耳,能不现生折福折寿,来生无知无识乎哉。又不但有形之字,不可亵污遗弃,而无形之字,更不可亵污遗弃。孝,弟,忠,信,礼,义,廉,耻,若不措之躬行,则成亡八字矣。八字既亡,则生为衣冠禽兽,死堕三途恶道,可不哀哉。
   字为世间至宝,非金,银,珠,玉,爵位可比。以金,银,珠,玉,爵位,皆由字而得,使世无字,则金,银,珠,玉,爵位,亦无由而得矣。字之恩德,说不能尽。敬惜书字,福报甚大。宋朝王文正公之父,极其敬惜字纸。后梦孔夫子以手按其背曰,汝何惜吾字之勤也,当令曾参来汝家受生,显大门户。后生子因名王曾,连中三元,为名宰相。没后谥文正公,封沂国公。后世凡科甲联绵,子孙贤善者,悉由先世敬惜书籍,及与字纸中来。近世欧风东渐,不但普通人不知敬惜书籍字纸,即读书儒士,亦不恭敬书籍,及与字纸。或置书于坐榻,或以书作枕头。或大怒而掷书于地,或抽解而犹看诗书。不但大小便后,概不洗手,即夜与妇宿,晨起读书,亦不洗手。每每以字纸揩拭器物,犹以敬惜为名而焚化之。故致普通人无所取法,而垃圾里,毛厕中,街头巷尾,无处不是字纸遍地。舟车行人,每以报纸铺坐处。出外妇女,率用报纸包鞋袜。种种亵渎,不堪枚举。以故天灾人祸,相继降作,皆由亵渎天地间之至宝所致。不知此字纸中,皆有天地日月之字,圣贤经书之文。以此种至极尊贵之物,视同粪土,能不折福寿而现受其殃,贻子孙以愚劣之报乎。吾师前文,已包括其大致。犹恐举一而不悉反三,故又择其人所易忽者重言之。以期有心世道之人,展转劝化,同皆敬惜书字。则富寿康宁,现身获箕畴之五福。聪明睿智,后裔纳伊训之百祥矣。(陈先善述)
三余德堂名说(民二十年)
三余德堂名说(民二十年)
  宁子德晋,以己之三余堂求开示,冀即世间法,贯通佛法,俾后世子孙,各守敦伦修心之道,以行自利利人之事云。余曰,三余二字,不过诫其勤敏力学,勿旷时日,一刻千金,失则莫由再得耳。宜加一德字,则意义深长。余者,如易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乃悠久不息,永传不朽之谓。世间无一法能久常,唯立德立功立言者,方永传后世而垂久常。然树此德业,谈何容易。今教汝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虽无彼建树之本领,其利益当可大过彼上。所谓笃修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爱惜物命,广行方便,利益一切。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决定求生极乐世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凡内而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外而乡党,邻里,亲戚,朋友,皆以敦伦尽分,及念佛求生等相劝。俾彼等同于现生,优入圣贤之域,及至临终,高登极乐之邦。论事绩,则彼胜于此者甚大。论利益,则此胜于彼者实深。良以一则专主世间法,一则兼主出世法。一则只益色身,一则并益慧命。此世法兼出世法之三余德也。及至往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则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由分证以至究竟圆证,方为究竟三余德也。此之三德,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亘古亘今,不迁不变,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但以迷而未悟,不能得其受用耳。法身德,即吾人不生不灭之本性。般若德,即吾人离念常知之正智。解脱德,即吾人净无瑕颣之净行。此之三德,悉不相离,约义分三。实则一尚不立,何况有三。是名究竟三余德。若非宿种善根,穷劫莫闻斯义。即世间伦常孝弟等法,以修佛法,即出世了生死法,以导引伦常孝弟等法。犹如山巅起塔,低地掘井,其得则同,其用功大有难易相殊之相焉。果能依之而修,则其利溥矣。
宗道名说(民十九年)
宗道名说(民十九年)
  未生儿,法名宗道,此名即作毕生之称呼,不必更起乳名,冠名并字与号也。何以故,欲其顾名思义以自淑,复以表率一切也。宗者,本也,主也。道者,即吾人所同具之性,与所应尽应行之法也。性,即佛性,由迷而未悟,遂成众生。今以此性为宗,则主得其权,举凡贪瞋痴之妄念,自不至于相挟纵暴,以欺主而作祸也。所应尽应行之法者,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者,虽属八人,实一人无不咸具。既有其职,当尽其分,则自无家庭不睦,与儿女失教之虞。又须惩忿窒欲,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于乡里作一表率,咸可相观而善矣。又须志诚念佛,求生西方,自行化他,同生净土,亲证本具佛性,宗道之名,方得其实也。愿常以此教之。
普陀山普济寺浚莲华池募缘疏(民二十年代作)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