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文钞增广续编三编
卷首题词并序
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庚申暮春,印光老人文钞镌板。建东,云雷,嘱致弁辞。余于老人向未奉承,然尝服膺高轨,冥契渊致。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宁俟鄙倍,量斯匡廓。比复敦促,未可默已。辄缀短思,随喜歌颂。若夫翔绎之美,当复俟诸耆哲。大慈后学弘一释演音稽首敬记
识无量病,与无量药。见佛性故,回己济他。寐叟敬题
诸三昧中,功高易进,念佛为先。入此三昧已,一切三昧,皆得具足。抑扬之说,信非笃论。法宁有异,异自人耳。今时贤哲,亦盛谈义。然浊智流转,玄言奚裨。自非冥怀凝寂,岂能廓彼重昏。决知火宅无安,乃悟乐邦非邈。故谓从心现境,境即是心。摄所归能,他即是自。欲求方便趣入之道,舍净土何由哉。印光法师,此宗尊宿。俯提弱丧,罄吐诚言。辞致恳恻,与莲池为近。云雷居士,倡缘弘布,深植净因。远征题识,聊为赞喜。其诸大心上士,夙志津拔修途,游履安养者,盖必有质于是也。庚申二月湛翁书
古德弘法,皆觑破时节因缘,应机调伏众生。 印光大师,文字三昧,真今日群盲之眼也。诵此后,更进以莲池,憨山,紫柏,蕅益诸集,培足信根。庶解行证得,有下手处。启超具缚凡夫,何足以测 大师。述所受益,用策精进云尔。庚申四月八日梁启超敬题
大矣哉净土之为教也。诸佛出广长舌而赞叹,列祖发真实语以显扬。万汇咸收,三根普被。故念佛往生者,不间下凡上圣。称机利导者,无论教祖禅宗。试观著述传流,经论结集。其间赞扬净土法门者,不一而足。可见佛祖利生之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我震旦自晋时远祖,溯西竺之高风,结东林之胜社。于是而缁素名流,教宗硕德,都以净土法门,为化导之资,而此宗盛行。乃者去圣时遥,真修日鲜。研教典者,徒滞文言。习宗乘者,罕明心地。欲求秉教修心,真参实悟,于百尺竿头,得一进步者,实不易多觏也。甚且呵佛骂祖,斥净土为小乘。瞎练盲修,嗤念佛为愚事。举世滔滔,迷流蠢蠢。明哲罕遇,慨也何如。惟我普陀印公,智光雪亮,梵行冰清。具正知见,发大慈悲。烛智炬以破昏衢,挥慧剑而裂见网。阐扬正道,挽教海之狂澜。指示真乘,作法门之保障。虽卅年苦行,与世罕通。而四海传名,问津日众。或航海梯山,而请求开示。或鸿来雁去,而乞赐南针。举凡所说所书之只言片句,莫不奉为明训,宝逾奇珍。浙西徐蔚如,瓯东张云雷等诸居士,将印公所为文,一再编录,寿枣流通。阅是编而能循文悟旨,慕果修因者,何可胜计。闲四十年来,奉释尊之诚言,遵智者之悲愿,所以自修而兼利者,其归结处,亦不外一句弥陀,信愿往生而已。今契西居士等,重将印公文,镌板印行,以垂永远。手民将竣,问序于予。利人益物,共结法喜之缘。流水高山,一为知音之奏。安得以不文辞。深愿是编,流布于三千界内,宣传于百亿国中。普使见所未见,共获真修。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庶不负印老人之无量悲心,与诸居士之连番义举也夫。民国壬戌五月,释谛闲述
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随机设化,开示种种方便法门。而求其简易直捷,一生可以成办者,莫如念佛求生净土。起信论谓之如来胜异方便,诚方便中之最胜者也。世每以愚夫愚妇所能为,而鄙不屑学,必欲别求玄妙。不知如来说法,无法不玄。所立行门,无门不妙。然大都皆限于上根利智,未能遍引群机。独此净土一门,普被三根,不拣异类。以言玄妙,孰逾于斯。夫华严一经,王于三藏。恒沙法海,靡不赅罗。末后普贤乃为证齐诸佛之善财,宣说十大愿王,导之归向极乐。此之境界,岂凡情所可思议者哉。况夫修行其他法门,必至断惑证真,方出三界。欲了生死,难乎其难。此则但须持名真切,不妨带业往生。一登莲邦,长劫侍佛,亲承教诲,终必至于一生补处。其玄妙为何如。又修他法者,专仗自心佛力,不求他佛加被。知见非正,或致受魔。此则有弥陀愿力摄持,感应道交,永无魔事。其玄妙又何如。大集经中,如来悬记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今正末法时期,欲求解脱,舍此奚由哉。印光法师,为当今有道高僧。博览藏经,淹通宗教。归心净土,自利利他。纵无碍之辩才,弘契机之妙法。诚所谓是如来使,行如来事者。著有文钞,风行于世。辞义深显,理事圆融,实足追云栖灵峰之法轨。兹者诸大居士,发愿捐资刊板,永久流通,广作度生宝筏。马子契西以序请,勉述数语,敬志赞扬。普愿法界诸众生,同往无量光佛刹。上海黄庆澜熏沐序
附明管东溟先生劝人积阴德文(先生名志道,字登之,江苏太仓人,学者称东溟先生,生于嘉靖十四年,卒于万历三十五年,寿七十三。)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当以二氏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道家谓积功行者,天曹除其冥籍,升诸仙籍,以至于入无极大道。佛家谓修净业者,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成无上正觉。皆言此身之本庆也,其义隐然合于余庆二字中,而儒者未之察耳。有宋巨儒,兴起斯文。以忠孝节义之纲维末造。真有罔极之功于万世,而于此不无遗照焉。乃廓然尽扫天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也。程朱盖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其勉君子至矣。以吾观于君子小人之心,无所为而为者至少也。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忌而为恶耶。然后知孔子道及余庆余殃之际,乃彻上彻下之言也。愚讲修身齐家之道,一一以孔子之庸德庸言为矩。而所以行庸德,谨庸言,亦必归重于程朱之绳墨。独于三世因果,及三祇修证之实际,则不得不破程朱之关。正欲断君子之名根,拔小人之利根,而使之同修阴骘也。修阴骘亦岂易言。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充无穿窬之心,则阴骘可修矣。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以深心提人于生死之海,而人以浅心钝置之,毋弃毋亟。以热心共人于风波之舟,而人以冷心遐遗之,毋忮毋求。销大衅于曲突徙薪,而勋名有所不必取。蒙极诬于明珠薏苡,而心迹有所不必明。为国家扶欲坠未坠之纪纲,则众嫌不必恤,而又不以气节自有也。为世教发难明当明之道术,则众咻不必虞,而又不以门户自标也。流俗之所争趋者吾避之,流俗之所共恶者吾察之。幽则必阐,而过则必原。其道必不诡于中庸,而其心则不求人知,而求天知。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求为可知。求可知之中,不求可为乡愿知,而求可为狂狷知。不求可为狂狷知,而求可为中行知。不求可为一乡一国之善士知,而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不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万世之善士知。亦不必求为万世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依中庸之君子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默相知于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之中。又不求生前之遐福,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不求死后之荣名,而求可俟千百年之后圣。则阴骘之至也。阴骘之至,人不知而天知之。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上帝命之治世,诸佛提之出世矣。此非从身所感本然之庆欤。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余又及于子孙。皆感应自然之理也。传家者审诸。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目录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与融明大师书
与悟开师书
复海曙师书
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复濮大凡居士书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一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复邓新安居士书
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与陈锡周居士书
与心愿居士书(代友人作)
与卫锦洲居士书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一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与徐福贤女士书
与康泽师书
与谛闲法师书
与玉柱师书
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代康泽师作)
复丁福保居士论臂香书
与广东萧永华孝廉书(代康泽师作)
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与海盐某夫人书(代悟开师作)
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代悟开师作)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复弘一法师书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拟答某居士书(附某居士原书)
与高鹤年居士书
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复弘一师书一
复弘一师书二
复汪梦松居士书
复陈慧超居士书
复郦隐叟书
复尤弘如居士书
复戚智周居士书一
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复戚智周居士书三
复范古农居士书一
复范古农居士书二
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复吴希真居士书三
与陆稼轩居士书
复刘智空居士书
复周智茂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黄智海居士书
复潘对凫居士书
与聂云台居士书
复乔智如居士书
复江易园居士书
复唐大圆居士书
复汪雨木居士书(附来书)
复盛机师书
与方远凡居士书
复慧朗居士书
复庞契贞书
复袁闻纯居士书
复袁福球居士书
与周法利童子书
与马契西书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
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复何槐生居士书
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复周群铮居士书四
复周群铮居士书五
复周群铮居士书六
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复洪观乐居士书
复汪谷人居士书
复徐蔚如居士书一
与徐蔚如居士书二
与徐蔚如居士书三
与徐蔚如居士书四
与徐蔚如居士书五
与徐蔚如居士书六
与徐蔚如居士书七
与丁福保居士书
复宁波某居士书
与友人书
复岳仙峤居士书
与扬州万寿寺寂山和尚书
复江西端甫黎居士书
与张连胜总戎书(代友人)
复张云雷居士书一
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复张伯岩居士书
与谢融脱居士书
复顾显微居士书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与吴璧华居士书
复马契西居士书一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复马契西居士书三
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复马契西居士书六
复马契西居士书七
复马契西居士书八
复马契西居士书九
复马契西居士书十
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一
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二(戒磕头布上打印)
致陕西陈柏生督军书
复甬江某居士书
复徐蔚如居士书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致包师贤居士书
与弘一上人书
复法海大师书
复王与楫居士书
与永嘉某居士书
复黄涵之居士书一
复黄涵之居士书二
复黄涵之居士书三
复黄涵之居士书四
复崇明黄玉如书
复何慧昭居士书
复汤昌宏居士书
复安徽万安校长书
复郁智朗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张季直先生书
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复河南第五军副司令部杨明斋书
复周孟由昆弟书
复冯不疚居士书
复马舜卿居士书
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与方圣胤居士书
净土决疑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宗教不宜混滥论(因讲经者每喜谈宗而发)
佛教以孝为本论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持经利益随心论
竭诚方获实益论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金陵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疏
金陵三汊河法云寺增设佛教慈幼院疏
普劝施资助刻大藏疏
吉林哈尔滨创建极乐寺疏
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杭州南高峰荣国禅寺重修宝塔疏(代住持振机作)
佛顶山万年水陆募缘疏(此其悬叙下叙事不录)
杭州石经山弥陀寺募修葺殿堂寮舍并浚放生池疏
募建普陀山轮船码头疏
天台山上方广寺募修三圣殿疏
普陀山伴山庵募修大殿疏(代撰)
启建普门无遮普度胜会大道场募缘疏(代撰)
上海残疾院劝捐疏
募修永嘉罗汉山景德禅寺疏
庐山青莲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普陀山法雨寺募修天王殿及鼓楼疏
嘉兴真如寺开念佛堂专修净业缘起疏
南京三汊河法云寺募铸幽冥大钟疏
法雨寺罗汉装金募缘疏 (代撰)
法雨寺建如意寮募缘疏(代撰)
印施极乐图序(代撰)
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代撰)
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石印普陀山志序
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募设千僧斋序(代在家善人作)
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
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
重刻安士全书序一
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法华入疏序
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
金刚经次诂序
金刚经线说铸板流通序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重刻序
拣魔辨异录重刻序
拣魔辨异录石印序(代企觉居士赵希伊作)
三十二祖传赞序
净业良导序
佛学初阶序
释教三字经序(代明天启时,蜀东忠州聚云寺,吹万老人释广真作。)
刘圆照居士摸象诗序(以彼作(照)图章故开端画一圆相)
佛学述要铸板流通序
格言联璧重刻序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普济禅寺打交盘万年簿序(代了余和尚作,但打交盘未改十方)
别庵统祖新公堂序(代茂量师作)
眠云公堂序(代法雨书记僧作)
通智法师公堂序(代悟开大师作)
立山老人派下子孙公堂序(代开如和尚作)
募建药王篷序(代撰)
法雨寺万年簿序(代开如和尚作)
化闻老人公堂序(代开如和尚作)
白华庵法谱序(此系悬叙下叙事不录)
香积会斋僧规约序
圆通庵万年簿序(代永悟和尚作)
永悟和尚公堂序(代本人作)
初机净业指南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
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并护教文稿序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
厦门流通佛经缘起序
法如庵万年簿序(节录悬叙)
傅大士传录序
观河集重刻序
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
佛光月报序
募修云谷禅师塔院序
西方公据重刻序
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阿弥陀经直解序
十三经读本序
以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诫神勿享肉食序(代安徽黟县卢智睿居士作)
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重刻水陆仪轨序
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鄞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净土释疑序
京师第一监狱于甲子元旦普说三归五戒序
金刚经石刻序
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
心经浅解序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缘起序
教观纲宗释义纪重刻序
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金刚经功德颂序
儒释一贯序
近代往生传序
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俗称梁皇忏)
因果录序
生西金鉴序(后改作净土清钟)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归宗精舍同修净业序
台湾佛教会缘起序
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序
佛化随刊序
佛川敦本学校缘起序
千佛图颂并序
佛法要论序
普陀体仁施棺会缘起序
三圣堂万年簿序
蔡伯伦居士嘤鸣集序
教诲浅说序
横超莲社缘起序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寿康宝鉴序
归心堂跋
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石印异僧守松草书心经跋(以字迹相连不能割裂故未印)
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乙卯年代赵希伊作)
六度室跋(代唐烋子作)
心归净处跋(与刘智空居士作)
项伯吹先生定海县监狱讲经参观记跋
往生论注跋
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
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闻经室跋
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
莲荣堂跋
邓璞君义庄跋
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
释迦如来玉像来仪峨嵋山万年寺毗卢殿记(代撰)
陕西南五台山大觉岩西林茅篷专修净业缘起记
书华严经讼过记(代宽慧师作)
重修普陀太子塔兼造荷华池栏杆碑记(代了余师作)
普陀海岸道头创建水泥牌坊重修回澜亭碑记(代了余师作)
无著老人创建常明庵缘起碑记(代化宏师作)
砌普陀山仙人井功德碑记(代戒如作)
江苏兴化刘庄场贞节净土院碑记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
乌程周梦坡居士夫人诞期放生碑记
循陔小筑发隐记
佛顶山路旁造铁栏杆碑记(代文质和尚作)
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
常明庵万年念佛会碑记
普陀普济寺化身塔记
普陀法雨寺化身塔记
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
重修百丈大智怀海禅师塔院记
重造小白岭五佛镇蟒塔功德碑记(代撰)
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记
甲寿径缘起碑记
九江居士念佛林莲社缘起碑记
五台山秘魔岩中庵石窟接引佛装金记
岳运生居士往生记
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陆西林居士感应记(民国十五年孟秋)
乌尤山寺新建藏经阁记(山在四川嘉定乐山县)
乌尤山普同塔记
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
创建西方三圣殿功德碑记(代华德师撰)
螺头庙东照寺重修地母庙碑记
今彩大师往生记
赵尊仁居士往生记
沙健庵居士往生记
沈翊仙居士脱难记
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一(代了清师作)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二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三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四
味精能挽劫运说
岳步云为亲所设佛堂说
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
息灾卫生豫说
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
康母往生纪念册发隐(为康寄遥作)
江母郭太夫人西归事略发隐
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大慈悲室发隐
马母姚夫人往生事实发隐
曹云荪了义居士捨宅为念佛林发隐
裘焯庭先生与其夫人双寿序发隐
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慈悲镜发隐
唐氏先茔附青莲尼塔发隐
唐孝子祠校发隐
广东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代何剑菁作)
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
常斋会题词并缘起
乐清柳市募建净土堂缘起
请净权法师讲法华经启(代法雨监院作)
请净权法师讲弥陀疏钞启(代法雨住持作)
宁波功德林蔬食处开办广告
启建水陆寿筵小参(代友人)
对灵小参(代撰)
启建水陆对灵小参(代友人)
定海张总戎荐亲对灵小参(代撰)
祭盛寅怀文(代了余师作)
祭韩山曦居士文(代法雨常住作 居士品行端方为商界中冠)
阿弥陀佛像赞
胡嘉科祭祖母文(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