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尊宿语录

_57 佚名(现代)
  绵州附子汉州姜。最好沉黎出麝香。
  鲁子师僧才一嗅。鼻头裂破眼睛黄。
  云门颂。
  十字街头。见成行货。拟欲商量。漆桶蹉过。
  举汾阳十智同真。
  东林颂。
  十年海上觅冤仇。不得冤仇未肯休。
  芍药花开菩萨面。棕榈叶散夜叉头。
  云门颂。
  兔角龟毛眼里栽。铁山当面势崔嵬。
  东西南北无门入。旷劫无明当下灰。
  举云门大师抽顾颂鉴咦。
  东林颂。
  韶阳一鉴。生铁馂馅。直下咬破。[咦]莫怪相赚。
  云门颂。
  云门鉴咦。少有人知。咄无孔铁槌。
  举庞居士问马大师。
  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大师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
  即向汝道。
  东林颂。
  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云门颂。
  一口吸尽西江水。甲乙丙丁庚戊已。咄咄咄。啰啰哩。
  举法华经。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东林颂。
  种谷不生豆苗。蒸砂岂能成饭。大通智胜如来。
  一个担板底汉。
  云门颂。
  燕坐道场经十劫。一一从头俱漏泄。
  世间多少守株人。掉棒拟打天边月。
  举维摩云。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供养汝者堕三恶道。
  东林颂。
  入林不动草。入水不动波。镬汤无冷处。合眼跳黄河。
  云门颂。
  独坐许谁知。青山对落晖。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举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东林颂。
  举手攀南斗。翻身倚北辰。出头天外看。谁是我般人。
  云门颂。
  荷叶团团团似镜。菱角尖尖尖似锥。
  风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蛱蝶飞。
  举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东林颂。
  拄杖头边无孔窍。大千沙界犹嫌小。
  毗婆尸佛早留心。直至而今不得妙。
  云门颂。
  春至自开花。秋来还落叶。黄面老瞿昙。休摇三寸舌。
  举文殊菩萨所说般若经云。
  清净行者不入涅槃。破戒比丘不入地狱。
  东林颂。
  鹄白乌本玄。松直棘自曲。清净比丘僧。却须入地狱。
  云门颂。
  壁上安灯盏。堂前置酒台。闷来打三盏。何处得愁来。
  举楞伽经五法三自性二种无我。
  东林颂。
  破瓶岂复作瓶事。焦种不应生孽芽。
  如彼虚空盘大子。毛轮垂发翳开花。
  云门颂。
  陕府铁牛白癞。嘉州大象耳瞆。两个病痛一般。
  咄哉漆桶不快。
  举殃崛摩罗尊者。于一长者家持钵。
  适值其家一妇人产难。长者遂白尊者曰。
  尊者是佛弟子。如何救得我家产难。尊者曰。
  我乍入道。未能相救。当去问佛。
  尊者遂往见佛。具陈斯事。佛言。汝但去说。
  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尊者依佛所说。往告长者。
  妇人闻之。当时分免。
  东林颂。
  月里姮娥不画眉。只将云雾作罗衣。
  不知梦逐青鸾去。犹把花枝盖面归。
  云门颂。
  华阴山前百尺井。中有寒泉彻骨冷。
  谁家女子来照影。不照其余照斜领。
  
  古尊宿语录卷之四十七终。
  
  
  古尊宿语录卷第四十八。
  
  佛照禅师奏对录。
  宋淳熙三年十一月初三日。
  孝宗皇帝。召对便殿致恭。三呼讫赐坐。师奏云。
  今春伏蒙圣旨。令洒扫灵隐。三月三十日又准降香开堂。
  实增感激。令蒙召对。获睹清光。千载一遇。帝问师。
  生何处嗣法何人。师对曰。臣生长临江军。
  礼南山光化禅院长老普吉为师。荷陛下天地覆载之恩。
  行脚参五十余员善知识。末后于大慧禅师宗杲处打彻。
  遂法嗣之。上曰。朕惜不见大慧。师云。陛下既留心祖道。
  时时与大慧。于大光明藏。把手共行。
  岂在聚头接耳为相见耶。尝蒙赐语录入藏。作万世光明种子。
  非独法门增辉。臣与天下衲子。不胜荣幸。上曰。且喜得晴。
  师云。郊祀在。即乃陛下圣德所感。上曰。
  朕此心与佛心通。师云。直下更无第二人。闻陛下万机之暇。
  留心祖道。游泳楞严圆觉。
  自古帝王未有如陛下笃信此道。上曰。自古帝王英雄者有之。信此道者极少。
  如梁武帝亦未彻。师云。当面蹉过达磨。上曰。陷在泥坑里。
  师云。只为柄不入手。不得受用。师云。
  臣山野语言无伦。恐渎圣聪。上曰。这里正要与长老忘怀论道。
  师云。陛下日应万机。直须向一切处著眼看。
  是什么道理。上曰。天下事来即应之。师云。
  可谓明镜当台物来斯照。上曰。步步踏著实地。师云。直须恁么始得。上曰。
  临济因缘。可举一二。师遂举。临济在黄檗。
  因第一座勉令问黄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遂与三十棒。
  如是三次问。每蒙赐棒。所恨愚鲁。且往诸方去。
  第一座遂白黄檗云。义玄上座。虽是后生。却甚奇特。
  他日为一株大树。荫覆天下人去在。他若来辞和尚。
  愿垂提诲。济明日力辞黄檗。檗指往大愚处。必为汝说。
  济至大愚。愚问。甚处来。济云。黄檗来。愚云。
  黄檗有何言句。济遂举前话。复云。不知过在甚处。愚云。
  黄檗恁么老婆心切。为汝得彻困。犹觅过在。济于是大悟。乃云。
  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愚云。尿床鬼子。
  适来道我不会。而今道甚无多子。是多少。扭住云。道道。
  济便向大愚肋下筑三拳。愚托开云。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济返黄檗。檗问云。来来去去有甚了期。济云。
  只为老婆心切。遂举前话。檗云。这大愚老婆饶舌。待见与打一顿。
  济云。说甚待见。即今便打。遂与黄檗一掌。
  檗吟吟而笑云。这风颠汉。来这里捋虎须。济便喝。檗云。
  侍者引这风颠汉来参堂去。上曰。悟了直是快活。师云。
  沩山问仰山云。临济得大愚力。得黄檗力。仰云。
  非但捋虎须。亦解坐虎头。自此临济法道大兴。上曰。源流好。
  师云。臣曾有颂。上曰。举看。师举云。黄檗山头遭痛棒。
  大愚肋下报冤仇。当机一喝惊天地。直得曹溪水逆流。
  又问。兴化打克宾。克宾如此答。兴化如何便打。师云。
  不可放过。臣有颂。上曰。举看。师举云。
  罚钱出院扬家丑。兴化聱头遇克宾。父子不传真秘诀。
  棒头敲出玉麒麟。师复云。昔翠岩可真禅师。
  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因缘曰。百万雄兵出。将军猎渭城。不闲弓矢力。
  斜汉月初生。令晦堂心禅师看。后因答客问西来意。
  有颂。东吴几度为闲客。南越曾经作主人。
  可笑年来身老大。得同尘处且同尘。真见之云。子彻也。
  且如即心即佛非心非佛。陛下如何会。上云。包含万像。师云。
  包含万像底是什么。上曰。对面底是。师云。
  认著依前还不是。上乃默契。上曰。长老且归观堂。师云。谨领圣旨。
  乃辞下殿。继而遣中使。赐御制颂一首曰。
  大暑流金石。寒风结冻云。梅花香度远。自有一枝春。
  师答山颂一首曰。当阳一句子。平地步青云。踏翻关捩处。
  便是主家春。初四日复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一颂。
  即心即佛无蹊径。非佛非心有变通。直下两头俱透脱。
  新罗不在海门东。上复答师颂一首曰。
  欲言心佛难分别。俱是精微无碍通。跳出千重缚不住。
  天涯海角任西东。师再山颂云。一句截流心路绝。
  千差万别豁然通。等闲更进竿头步。莫问西来及与东。复召对赐坐。
  师云。夜来今日两蒙宣示御颂。神思粲发。夜来颂好。
  不如今日颂语句尤痛快。上曰。夜来得长老开发。
  乃有此颂。师云。陛下前后宣诸山尊宿论道如何。上曰。
  难得似长老直截。师云。闻陛下于心随万境转。
  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处。得个入头。
  但未曾遇人。上曰。真个如此。师云。如人学射。
  久久自然中的。所以五祖演禅师云。悟了须是遇人始得。
  若不遇人。十个有五双杜撰。上曰。须要遇人。师云。正是。遂举。
  罗山问石霜云。起灭不停时如何。
  霜云直须寒灰枯木去。一念万年去。函盖相应去。纯清绝点去。山不契。
  却往岩头处问。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头喝云。
  是谁起灭。山于此大悟。上曰。长老意谓如何。师云。
  岩头与他本分草料。上曰。长老见大慧。几年后打彻。师云。
  臣癸亥年有个发明了。却被禅道佛法碍。
  又做十五年工夫。后到育王。一见大慧便打彻。慧一日挂牌。臣入室。
  慧举。僧问赵州。如何是赵州。州云。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你作么生会。答云。大小赵州。坐在屎窖里。慧云。
  你甚处见赵州。答云。莫瞌睡。慧打一竹篦云。
  只恁么做工夫。答云。莫掩彩。慧乃唤侍者问。这僧名什么。答云。
  不得名。慧云。你看这漆桶乱做。答云。未为分外。便出。
  又一日入室。慧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
  如何。答云。请和尚放下竹篦。与学人相见。
  慧掷下竹篦云。如何相见。答云。伎俩巳尽。慧云。你看这汉。
  又来老僧头上行。答云。也是寻常行履处。礼拜便出。
  又一日入室。慧问。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
  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不得意根下卜度。
  不得向举起处承当。速道速道。答云。杜撰长老如麻似粟。慧云。
  你是第几个。答云。今日捉败这老贼。慧深肯之。上曰。
  如此相投。师云。禅家当机不让。遂举灵云见桃花悟道颂云。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玄沙云。谛当甚谛当。
  敢保老兄未彻在。每举问禅和子。那里是不疑处。陛下且道。
  那里是不疑处。上拟议。师云。只就疑处看。
  蓦然看破不疑处。便是陛下受用不尽底。上曰。长老且道。
  那里是不疑处。师云。红炉上一点雪。上乃点头。师云。
  昔黑齿梵志得五神通。常在雪山说法。
  得梵王帝释阎罗王洎诸天神常来听法。日说法毕。
  阎罗王目视梵志而泣。志曰。大王何得视吾而泣。王曰。吾观于汝。
  善能说法。七日后命终。当来吾界受诸苦痛。梵志惶怖。
  求免无门。雪山诸天神谓梵志曰。欲免斯难。
  唯有大觉世尊。乃能为汝免得此难。梵志曰。世尊者何人也。
  天神曰。岂不闻。净饭王太子。十九出家。三十成道。
  为人天师。其名曰佛。诸大菩萨八部龙天。
  常转法轮度一切众生。梵志闻巳复作思惟。我去见佛。将何供养。
  乃运神力。手执合欢梧桐华两株。飞空向世尊前供养。
  世尊召五通梵志。志应诺。世尊云。放下著。
  梵志弃左手华于世尊前。世尊又云。放下著。梵志又弃右手华于。
  世尊又云。放下著。梵志云。世尊。我祇擎两株华。
  一时放下了。我今空身无可放舍。世尊云。五通梵志。
  吾非教汝放舍其华。汝当放舍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
  一时舍却。到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
  梵志乃于言下悟无生法忍。上曰。只是人不向紧要处做工夫。师云。
  欲得径捷。须离却语言文字真实参究。所以古德道。
  念得楞严圆觉经。犹如泻水响泠泠。
  有人问著西来意。恰似蚊虻咬铁钉。上曰。直是难入。师云。正好著力。
  上曰。如长老者难得。真可为人师。师云。陛下过褒。
  初六日复召对。上曰。观堂中稳便么。师云。
  荷陛下圣眷极稳便。上曰。前日长老云。直至如今更不疑处。
  朕有一转语。师云。那里是不疑处。朕有一转语。师云。
  那里是不疑处。上曰。空手牵铁牛。师云。如何见得。上拟议。
  师云。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上曰。若问长老。如何祇对。
  师云。千闻不如一见。上喜曰。朕且做工夫。师云。
  陛下果位中承愿力。来示现帝王身。不被富贵声色笼罩。
  但念念扣已而参。蓦然一念相应。如桶底子脱相似。
  直至成佛永无退转。师云。若论此事。如两阵对敌。
  进前则有活路。若望崖而退。不是丈夫汉。
  昔香严参沩山。沩山云。我闻。你在百丈处。问一答十。问十答百。
  是否。严云不敢。山云。试向父母未生巳前。道一句看。
  严无语。乃云。请和尚为某甲道。山云。我若为汝说破。
  子他时后日眼开。骂我去在。严遂检寻平日看读文字。
  讨一句祇对。了不可得。乃云。今生不学佛法也。
  且作长行粥饭僧。乃辞沩山。往南阳。睹忠国师遗迹。
  遂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以瓦砾击竹作声。忽然大悟。
  遽归沐浴。遥礼沩山云。和尚大慈。恩踰父母。
  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更有今日事。乃述一颂云。一击忘所知。
  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
  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归告沩山。
  沩山举似仰山。仰山云。待某甲勘过。乃云。
  闻师弟有悟道颂。试举看。香严举了。仰山云。此是闲时计较得底。
  香严再举一颂云。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贫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云。
  只会得如来禅。未会祖师禅。香严又举一颂云。吾有一机。
  瞬目视伊。若也不会。别唤沙弥。仰山云。且喜师弟会祖师禅。
  上曰。如来禅与祖师禅一般。何故分别。师云。
  杀人活人不眨眼。上曰。
  莫便是昨日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么。师云。陛下须具透关眼始得。上曰。
  如长老直截者难得想见。为衲子尤切。师云。臣不避诛。
  昨以直言。上曰。正要如此。师云。先师大慧。
  与沩山佛性泰禅师。同参圆悟。一日持论古今次。泰曰。
  香严悟道颂云。一击忘所知。只消此一句便了。大慧云。
  五祖演和尚颂徇子无佛性话云。赵州露刃剑。一句便了。
  下面都是注脚。悟了底人与悟了底人说话。如两镜相照。
  直是明白。如陛下道。欲言心佛难分别一句便了。
  下面三句亦是注脚。上曰。适来道父母未生前一句子。
  朕道得也。师云。如何是父母未生前一句。上曰。
  昨夜今朝又明日。师云。若如此方得古今无间断。上曰。
  何不挨拶。师云。拶著须是有出身之路。上曰。
  长老可谓循循然善诱人。圣训谦冲。非臣敢当。师云。
  臣不敢久居观堂。乞归灵隐。上曰。更要与长老说话在。师云。
  谨领圣旨。却归观堂。至初七日。中使传旨。且归灵隐。
  待赐禅号。师遂归灵隐。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特赐佛照禅师号。师领众门迎黄归寺。次至法堂。
  捧敕黄示众云。天书亲自日边来。一道神光遍九垓。
  为瑞为祥恩力大。直教枯木解花开。举起便知不妨庆快。
  苟或未然。重宣一遍。遂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
  恭为祝延两宫皇帝圣寿无疆。乃敛衣就座。僧问。九重宣对。
  超过南阳忠国师。五宿禁闱。提持圣谛第一义。
  与二千年前释迦老子出气。使后五百世比丘增长威光。
  佛照禅师蒙特赐。世间出世更无双。
  是什么得恁么奇特。师云。彼此一时皆盛事。未必今人愧古人。进云。
  兵随印转将逐符行。师云。正令巳行风凛凛。
  斗间剑气烛天光。进云。同光帝问兴化。朕收中原获得一宝。
  至今未有人酬价。兴化云。略借陛下宝看。
  帝引手舒襆头脚示之。意旨如何。师云。奇特中奇特。进云。
  龙袖拂开千圣眼。金毛师子现全威。师云点。进云。兴化道。
  君王之宝谁敢酬价。又作么生。师云。古今牓样。进云。
  普光明殿里。拨转上头关。师云。虎头虎尾一时收。进云。
  只如知恩报恩一句。如何话会。师云。
  一雨普沾沙界润。群生何处不承恩。进云。飞来峰顶瞻天阙。
  选佛场中谢圣恩。师云。锦上铺花。僧礼拜。又僧问。
  直截根源到日边。帝恩降自九重天。中兴吾道超今古。
  佛放毫光照大千。既沐宸恩。请师祝圣。师云。
  万年松在祝融峰。进云。一言巳祝南山寿。八表无私贺太平。师云。
  当头道著。进云。直得九重城畔祥云起。
  七宝山前瑞气生。师云。清风来未休。进云。君恩师巳报。祖意又如何。
  师云。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进云。王道与祖道。
  相去多少。师云。不隔一丝毫。进云。灵云见桃花悟道。
  意旨如何。师云。更参三十年。进云。只如空手牵铁牛。
  意旨如何。师云。非子境界。进云。未审向什么处见灵云。
  师云。撞著额头磕著鼻。进云。莫谓灵云消息断。
  桃花依旧笑春风。师云。逢人不得错举。僧礼拜。师乃云。
  当阳目击直下知归。左右逢原七通八达。
  著著有出身之路。头头具透脱之机。有时神出鬼没。换斗移星。
  有时八字打开。两手分付。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
  恁么不恁么总得。我为法王于法自在。
  放去收来有何罣碍。直得龙骧凤翥鸾翔。奇特中奇特。殊胜中殊胜。
  正当恁么时。且道。知恩报恩一句作么生道。
  吾皇万万年。复举。黄檗和尚示众云。汝等诸人。尽是不著便底。
  恁么行脚。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
  师著语云。打草要蛇惊。时有僧出众云。
  只如诸方聚徒领众。又作么生。檗云。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师云。
  黄檗眼观东南。意在西北。点检将来。未免面皮厚三寸。
  且道。灵隐恁么批判。意在什么处。从前汗马无人识。
  只要重论盖代功。下座。师淳熙戊戍十月初二日。
  召对便殿。引见致恭。即日孟冬薄塞。恭惟皇帝陛下。
  圣躬万福。臣前冬奉清光。继蒙颁赐禅号。仰荷圣恩。
  赐坐。师就坐。上曰。朕近看华严经。至善财入法界品。
  思见善知识。如卿在前。师云。陛下今日召臣僧。
  陛下是主。臣僧是伴。主伴交参机感相投。
  便是入华严法界。所以道。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此乃不出陛下一念。上曰是。
  朕得暇常于损齌静坐。但日用事繁不能纯一。师云。
  陛下但正心术。自然如明镜当台。物来斯照。上曰。
  朕每见臣僚上殿。开口便知他肺腑。可与者即与。不可即不与。
  师云。世间事不出一个公字。上曰。是如此。
  朕每看方册。自古帝王无悟道者。师云。古今唯陛下一人。
  更须退步体究方得纯一。觉得省力处。便是得力处。上曰。
  秀才家多不信佛法。师云。佛者觉也。
  须是当人见性成佛。昔有一官人。著无佛论呈仰山。接得便问云。
  公所述论。意谓本来有佛故论。谓本来无佛故论。
  官人无对。山又云。若本来有。公争得云无。若本来无。
  今制此论。岂不成有。官人又无对。上曰。好一拶。师云。
  三教圣人设教。只要整顿今人脚手。
  且如孔子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此乃八字打开。
  自是时人不会。上曰。孔子好。孟子辨不及孔子。师云。
  陛下圣明见得甚亲切。昔德山和尚道。凡有文字语言。
  尽是依草附木竹石精灵。所以老僧从头棒将出去。
  待有独脱底出来。共伊商量。陛下须是独脱始得。上曰。
  朕未尝放舍此事。师云。此事无有穷尽。譬如入海转深。
  上曰是。宗门紧要因缘。更举一二。师云。昔兴化和尚。
  一日见同参来。才上法堂。化便喝。僧亦喝。行三两步。
  化又喝。僧亦喝。须臾近前。化拈棒。僧又喝。化云。
  你看这汉犹作主在。僧拟。化便打。直打下法堂。却归方丈。
  侍僧问云。适来僧有甚言句。触忤和尚。化云。
  是他适来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
  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遭。却去不得。似这般汉。不打更待何时。上曰。
  如此作家。师云。只如兴化道我将手向伊面前横两遭处。
  这此子须是著眼向上看得透始得。此是临济骨髓。
  上曰。山中想多有衲子理会得者。师云。
  做工夫者极多。亦有受得钳锤者。上曰。闻说住持得甚好。师云。
  上感圣恩。乃辞下殿。师淳熙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进劄乞归老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奉圣旨依准。
  至五月三十日。召对便殿赐坐。上曰。
  禅师何遽思山林而去朕耶。师云。臣本是山林人。今复山林去。理当然也。
  既此心契合。虽千里对面。又安能逃于至化也。
  昔南泉和尚道。山僧自小牧得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放。
  不免食他国王水草。拟向溪西放。
  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臣今虽归林下。实不出陛下所统。上曰然。
  但不得时复论道。师云。道不可说时有。不说时无。
  且诸天天鼓。常演苦空。弥陀国上水鸟树林。皆悉念佛念法。
  傥正念现前。喧寂不间。则弹丝吹竹。皆谭实相也。
  上曰。造次必于是。师云。直须如此。上曰。朕今心意释然。
  常自怡说。且如寻常所做工夫。并所作偈颂语言。
  透彻巳否。师云。陛下乘夙愿力下生。以夙熏种智纯熟。
  闻举便知落处。既知落处。自然身心喜悦。
  此乃初心入道境界。暂得如是。
  实未曾啐地折嚗地断百了千当。如臣所见。陛下所得正住欢喜地耳。上曰。
  何谓欢喜地。师云。菩萨进修有十地。欢喜乃初地。故经云。
  若有菩萨。深种善根。善修诸行。善集助道。
  乃至立广大智。生广大解。慈悲现前。又云。菩萨始发如是心。
  即得超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如来家。
  乃至决定当得无上菩提。住如是法。名住欢喜地。菩萨住此地。
  成就多欢喜。今陛下心意释然。常自怡悦。正合此耳。上曰。
  余九地可尽说。师云。辞繁恐浼圣听。容别具奏闻。上曰。
  古来悟得性燥者谁。师云。临济水潦德山岩头诸大老。
  皆悟得性燥。上曰说看。师云。
  临济因缘向来巳曾举了。如水潦参江西马大师。当胸踏倒。忽然大悟。
  起来抚掌大笑云。百千三昧无量妙义。
  尽向一毫头上识得根源去。巳后示众每云。自从一吃马师踏。
  直至如今笑不休。又呵呵大笑。上曰。悟后直得如此快活。
  师云。这个便是啐地折嚗地断底样子。上曰。
  德山岩头如何。师云。德山参龙潭。因侍立至夜深。潭云。
  子且下去。山便珍重揭帘而出。却回云。外面昏黑。
  龙潭乃点纸烛度与德山。山拟接。潭即吹灭。山便礼拜。潭云。
  子见个什么道理。山云。某甲从今日去。
  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后来保宁勇和尚颂云。一条瀑布岩前落。
  半夜金乌掌上明。大开口来张意气。
  与谁天下共横行。又岩头参德山。才跨门便问。是凡是圣。德山便喝。
  岩头便礼拜。洞山闻得乃云。若不是公。
  也大难承当。岩头云。洞山老汉不识好恶。
  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上曰。祖师也是性燥。俗人中还有如此者么。
  师云有。如本朝李附马。问石门聪和尚云。
  弟子欲学禅得否。门云。此是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李于是契悟。乃述颂云。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
  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上曰。俗人能如此也难得。
  师云。此事无僧无俗。上至佛祖下及蠕动。皆悉具足。
  故古人有言。悟则事同一家。不悟则万别千差。上曰。
  至言。朕须到此田地方巳。师云。佛法至妙无有穷巳。
  如有穷巳则成住著。才成住著便有窠臼。如僧问石霜。
  拨尘见佛时如何。霜云。直须挥剑。若不挥剑。
  渔父栖巢。望陛下卓起脊梁。以金刚王宝剑。挥除见剌。
  自然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佛祖亦奈何不得也。上曰。
  当如禅师之言。今辞朕去。后几时复来。师云。
  臣既归林下。不敢妄动。上曰。每遇朕生辰。可来一次。师云。
  谨领圣旨。乃辞下殿。上赐御制云。禅师所陈菩萨十地。
  乃是修行渐次。从凡入圣夫复何疑。方知脚踏实处。
  十二时中曾无间断。以至圆熟。杂染纯净俱成障碍。
  任作止灭。脱此禅病。当如禅师之言。
  常挥剑刃卓起脊梁。发心精进犹恐退堕。每思到此。
  兢兢业业未尝敢忽。今俗人乃有以禅为虚空。以语为戏论。
  其不知道也。如此事至大。岂在笔下可穷也。聊叙所得耳。
  师淳熙九年十月十一日。恭奉圣旨。召对便殿。
  起居并进香毕。师云。臣恭别圣颜三载。荷陛下恩覆隆厚。
  臣与徒众日夕焚诵。仰报万一。上曰。闻安众行道不易。
  师云。上感圣恩。良久赐坐。上曰。久思与禅师说话。
  师云。陛下圣明天纵。道德日新。大圆镜中。初无间隔。
  上曰。做工夫如何得彻。师云。做工夫是有心。
  打彻是无心。陛下但于日用应缘处。常常提撕。上曰。
  朕于日用应缘。甚觉得力。师云。只这得力。便是受用处。
  陛下地位中人。乘愿力而来。示现帝王身。但正心术。
  于富贵声色中。使得富贵声色。乃见力量。正如赵州道。
  时人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辰底道理。
  七月间蒙赐问。以物见则惑。以目见则著。臣尝对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