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古尊宿语录

_29 佚名(现代)
  微尘诸佛含摄有归。大众依旧处。三月九旬敛收无迹。
  还会么。毛端藏刹海。芥子纳须弥。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十地。四生六道即心自性。三涂八难普现色身。
  居华藏海之中。住不思议之内。如斯之旨乃吾辈之常分耳。
  还信得及么。
  上堂。今日七月二十。解夏来又是五日也。
  你禅僧家尽道。我会也。且道。今日是七月二十。不是七月二十。
  或若当此一问。于佛法中如何祇对。有底师僧道。
  你何不问本分事。者个是世间日月。大众。
  那个是世间日月。又岂有不管底法。又有师僧道。
  不动世间一星子。就上便明取恁么事。今日七月二十也。大众。
  那里是不动底一星子。得安乐底人。终不作者般去就。
  山僧问你。今日是七月二十。不是七月二十。
  有人明得么。古人云。世间事明不得。佛法大远在。
  者里若分疏不上。一切处碍塞杀人。还知么。大火聚中难著手。
  清凉地内易安身。久立。
  上堂举。僧问云居。如何是道中人。对云。如死人手。
  道中人相见时如何。对云。如死人眼。大众。
  作么生是如死人手。师拈拄杖云。不执捉。怎生是如死人眼。
  师擘开眼云。不照烛。你诸人好会取。祇如前日送亡僧。
  山僧道。一队死汉送个活汉。有人会恁么说话么。
  怎生是一队死汉。师云。移身不移步。怎生是一个活汉。
  师云。万机俱不到。后生兄弟。初秋夏末。
  何不哮吼一声壁立千仞令我知道。你是个人。向活中明取死句。
  死中明取活句。若不然者。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
  吃辛苦也直须哮吼一声。下座。
  上堂。僧问。道在慵开口。诗成自点头时如何。
  师点头数下。僧云。今日得遇也。师云。莫乱开口。师复云。
  诸人每日行千行万。不是不到。何故却不分晓。
  祇为信之不及。若信得及。则不行而到也。
  十方世界事不待思量一时晓了得。诸人每日说千说万。不是说不到。
  何故却不分晓。亦是信之不及。若也信得及。
  则实无所说也。三世如来所说之法不待思量一时晓了得。
  大众。还到恁么田地也未。我此宗门。
  祇论证悟不论会解。若是为生死底人。须求亲证。若是人我参学之人。
  耻为不会。须求觅解会。到处觅相似语句。递相印证。
  灭胡种族。巳后胡乱。教坏人家男女。
  我此门中都无是事。还知么。聋人也唱胡笳曲。好恶高低自不闻。
  上堂。世人尽道路行难。本分真金入火看。
  炼去炼来金体净。一槌打作玉栏干。
  请化主上堂。一竿一笠一蓑衣。急水滩头下钓丝。
  钩上锦鳞容易得。芦花深处月明归。举古人问三尊宿。
  二龙争珠谁是得者。一云。得即失。一云。老僧祇管看。
  一云。谁是不得者。师曰。得即失。著忙作什么。
  老僧祇管看。看济什么事。末后一则语。谁是不得者。
  若人会得。祖师言句一大藏教。自然不疑去。还明得么。
  谁是不得者。非取亦非舍。马载驴驮时。便是归来也。
  下座上堂。打动龙门鼓。唤起铁馂馅。请君一咬破。
  山僧岂相赚。先师曾得力。滋味今不减。若也不柰何。
  好个铁馂馅。
  上堂举。长沙和尚云。我若一向举扬宗教。
  法堂前草深一丈。诚哉是言也。玄沙和尚云。因汝颠倒知见。
  方有往来。诚哉是言也。龙门寻常见汝诸人恁么。
  所以向汝道不恁么。你须是不恁么始得。诸人不恁么。
  龙门所以向汝道恁么。你须是恁么始得。
  诸人道恁么不恁么。龙门所以道非恁么非不恁么。
  你须是非恁么非不恁么始得。诸人非恁么非不恁么。
  龙门所以道恁么不恁么。你须恁么不恁么始得。大众。
  情亡智现病去药除。岂不是个脱洒衲僧。
  龙门寻常还有一句子到诸人分上么。不见僧问马大师。
  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大师云。我今日无心情。
  汝去问取智藏。僧问智藏。藏云。今日头疼。汝去问取海兄。
  僧又去问海。海云。我到者里却不会。僧举似马大师。
  师云。藏头白海头黑。大众。说白道黑。理甚分明。
  诸人还见马大师么。久立也太无端。
  上堂云。若论此事。如中秋夜望圆月相似。
  净无云翳人皆见之。南阎浮提无所不照。诸人各在他乡异井。
  各有父母家山。你道。彼中还有么。
  山川溪谷迥绝无人到处。彼中还有么。又争得无来人。各自谓。
  得见是月。然此满月不此方来不彼方去。
  若此方来彼则无也。若彼方去此何故见之。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所以道。并安千器千器皆圆。一道澄江一月孤莹。
  昔有人指月问南泉和尚。何时得恁么去。南泉曰。
  王老师二十年前亦曾恁么来。大众。向你道此事。无你卜度处。
  无你名邈处。如今禅和家尽道。我会得也。
  什么处是照不著。且问你。照得著底事。上座前生自何趣中来。
  此身没后复生何处。作天耶人耶。
  地狱耶饿鬼耶作畜生耶。若不委知。空然有此语。要作何用。
  马大师一日玩月次。二三弟子侍座。大师曰。正当恁么时如何。
  西堂曰。大好供养。百丈曰。大好修行。南泉拂袖而去。
  大师曰。经归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
  看他如斯论量。也大奇怪。大师致此一问。
  诸大士直得息黥补劓。望作全人。塞壑移峰贵就平坦。
  还契得马大师此一问么。委悉得么。良久曰。幸无偏照处。
  刚有不明时。
  上堂。祖师云。亦莫爱圣憎凡。会得凡夫法。
  便是圣人法。识得圣人法。即是凡夫法。尽知道凡圣不二。
  为什么凡夫漂流诸圣解脱。又道。亦莫抛迷就悟。
  如今悟底是向来迷底。如今迷底是向来悟底。
  尽知道迷悟不二。为什么迷者依前壅塞。悟者依旧惺惺。
  诸人还辨明得么。凡圣悟迷如透了洞然明见本来人。
  敢问大众。如何是本来人。寻常师僧家道。
  什么处不见本来人。驴唇先生岂是泗州大圣。又道。渠无面目。
  甚处逢渠。远水不救近火。离此二途。如何是本来人。
  良久云。设使闻来悟。争如自得亲。下座。
  上堂。昔无著和尚游五台。礼拜文殊。
  到山下投一寺宿。遇一老僧。祇待次问无著曰。上人自何而来。
  无著曰。南方来。老僧曰。南方佛法近日如何。无著曰。
  末法比丘少奉戒律。僧曰。多少众。著曰。或三百或五百。
  著问。和尚此间佛法如何住持。僧曰。
  凡圣同居龙蛇混杂。著曰。多少众。僧曰。前三三后三三。著不省。
  遂令童子以琉璃盏点茶度与著。遂问曰。南方还有者个么。
  著云无。曰既无将什么吃茶。著又不省。
  复令童子送出门外。著观寺无额。乃问童子。此寺因何无额。
  童子指背后金刚。著回顾忽然不见童子。
  止见身在一林中。大众。无著远远游五台礼拜文殊。及乎亲见。
  要且不识。诚实苦哉。是故明昭和尚颂云。
  廓周沙界圣伽蓝。满目文殊接话谈。言下不知开佛眼。
  回头祇见翠山岩。雪窦和尚亦有颂云。千峰盘屈色如蓝。
  谁谓文殊是对谈。堪笑清凉多少众。前三三与后三三。大众。
  此二颂。通古彻今。美则美矣。要且不见文殊。
  山僧今为诸人颂出。乃云。青山门外白云飞。
  绿水溪边引客归。莫怪坐来频劝酒。自从别后见君稀。下座。
  上堂。靠拄杖肩上谓众曰。好笑好笑。乃呵呵而笑。
  昨日有两人共说一件事与山僧。山僧闻得一夜笑。
  得肠肚痛。又呵呵而笑。大众要知么。有一人云。
  今日是初三。官历上写来。村里人道是初四。乃村下历头。
  问老僧道。是初三么。山僧向道。是初三。是官历么。
  山僧云。是官历。村里谓之初四。是村下历头么。山僧云。
  初四是村下历头。其人点头。又有一人云。今日是初四。
  官历上写来。村里人道是初三。乃村下历头。
  长老如何。山僧向伊道。是初四初三是村下历头。其人点头。
  两人相见具说其事。一人云。长老向我道。是初三。
  一人云。长老向我道。是初四。两人遂来见山僧云。
  今日是初三是初四。山僧闻得笑杀。两人云。
  长老不要淈。好好分明说。山僧向道。汝自不分明。何处是淈。
  大众。会得此意么。山僧见伊不晓。也不柰何。
  众中禅僧道。长老如何鸣鼓集众了也。
  不说些佛法及祖师西来意。却理会世间闲日子。此是世人情见。
  山僧闻了问伊道。世间有什么闲日子。又那个是情见。
  把来看。伊元来不会见。伊不会更作个颂子举似伊。颂道。
  言亲事亦亲。无伪亦无真。愚俗称为我。邪徒唤作神。
  是我何曾我。言神岂是神。人生须特达。
  乃提拄杖下禅床曰。丈六紫金身。座前又谓众曰。也不屈著你。
  上堂。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云。谁信你。
  僧便喝。师云。更进一步看。僧云。幸有一弓三下箭。
  当机要射不平人。师云。少年曾决龙蛇阵。
  潦倒还同稚子歌。僧又喝。师云。元来祇是野狐精。僧礼拜。师云。
  何曾大用现前。师复云。古来有一人南泉和尚。
  诸人还识否。若识得一生不空过好。
  南泉和尚莫教见而不识。还识么。曾有一俗士问曰。弟子家中有片石。
  也曾坐也曾卧。如今欲镌作佛。不知还得否。南泉云得。
  莫不得么。不得。有人明得此旨也无。南泉道得。龙门云。
  好个佛。南泉道不得。龙门云。好片石。还见否。是他道。
  弟子家中作么生说家。家在什么处。诸仁者。
  亲从家里来。家中何所有。持此一片石。广大坚且久。
  灵山曾献佛。帝释聊举手。心中出何物。安乐并长寿。下座。
  
  古尊宿语录卷第二十七。
  
  古尊宿语录卷第二十八。
  
  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住南康云居嗣法善悟编。
  圣节上堂。皇帝以天下为家。兆民为子。
  父子一体天下一家。王爱于民民敬于王。爱敬既同王道无外。
  所以佛言。如民得王。又云。如民之王。
  且王外无民民外无王。王在民外民不受赐。民在王外王道不广。
  如何曰民无知曰民。如何曰王圣神曰王。
  今上皇帝至神至圣为民父母。天宁降诞之节。日月星辰连珠合璧。
  江河淮济激浊扬清。乾坤造化草木虫鱼。
  呈祥瑞显奇特。皆皇帝至德之所感致也。伏愿。
  南山比寿北岳齐龄。永永万年无穷无极。遂下禅床作舞曰。会么。
  山僧舞蹈扬尘。万岁万岁万万岁。下座。
  上堂。拈起拄杖卓一下云。圆明了知不由心念。
  抵死要道墯坑落堑。毕竟如何。乃靠拄杖下座。
  上堂举。昔有一秀才。见长沙和尚看千佛名经。问曰。
  许多佛祇闻其名。未审居何国土。长沙曰。
  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否。对曰不曾。长沙曰。
  无事题一篇好。秀才罔措。大众。秀才问佛居何国土。
  长沙为什么却恁么道。秀才寻常嘲风咏月。
  为什么长沙面前一辞不措。若是黄鹤楼有什么难题处。
  听取山僧题破。遂云。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我适曾供养。
  今复还亲觐。下座。
  上堂。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大众。
  二六时中折旋俯仰行来走去。说是说非分南说北。
  运用施为开单展钵吃粥吃饭。尽是狂机。且道。那个是道人身。
  良久云。碧落有情空怅望。瑶台无路可追寻。下座。
  上堂。适来山僧梦在寝堂上闻法鼓。遂下堂阶。
  梦见诸人上来近前问讯。便登法座。侍者烧香了。
  如今正在梦中之人施陈梦事。你等诸人。还梦见么。
  若真见得。是为觉人。不省梦乡宛尔沉没。
  还有一法与你为对么。不见古人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可不是奇特。还梦见么。释迦如来道。
  如寤时人。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遂拈起拂子敲禅床云。是什么。还闻么。复竖起拂子云。还见么。
  良久云。人间天上诸知识。争似龙门梦得亲。下座。
  上堂。僧问。古者道。诸佛不出世。四十九年说。
  诸佛既不出世。为什么四十九年说。师云。你疑来多少时也。
  进云。祖师不西来。少林有妙诀。祖师既不西来。
  为什么少林有妙诀。师云。知恩者少负恩者多。进云。
  恁么则一人传虚万人傅实。师云。虚处作么生传来。进云。
  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师云。礼拜著。师复云。
  始自只履西归卷衣南迈。空闻消息流落人间。
  古往今来递相敬受。大似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山僧病多谙药性。年老变成精。不是刻剥古人。免见互相埋没。
  诸人应是从前觉触往日见知。从人边请益得来。
  言语中举时中的。出入游戏则不无。究竟真实大事。
  万不可得。但能情亡理丧计尽途穷。无施设处用心。
  正是作功夫处。山僧寻常祇道。吃茶去。今日也道吃茶去。
  会尽诸方五味禅。何似山僧吃茶去。下座。
  上堂。拟思量何劫悟。不思量终莽卤。欲思不思。
  踏破时万里无云。常显露常显露。妙用沙非旦暮。
  诸禅伯。正好休征罢战永息干戈。傍水倚山成就大事。
  况是人生易老寿命几何。或若生死现前。
  毕竟将何支准。不见古德道。若不安禅静虑。到者里总须茫然。
  久立。
  上堂。来来去去去来时。去去来来离觉知。
  了得去来无碍。方知尘劫不思议。所以道。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去来之际生死昭然。前念生是来。后念灭是去。
  求其来去了不可得。乃至前生后生今年去年。
  更无丝毫迁变之相。如斯会得。始绝去来。
  但以众生背觉合尘去来轮转。苟能洞达复有何事。
  昔石头大师一日问庞居士。子近日如何。居士曰。卒说不及。乃呈一颂。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石头默然许之。后造江西问马大师。不昧本来人。
  请师高著眼。大师直下。士云。一等没弦琴。
  唯师弹得妙。大师直上。大众。若不是马大师。
  被他一问百杂碎。诸人唤什么作本来人。若无本来人。
  作么生眼见色耳闻声种种施为运转。诸人还见本来人么。
  如今尽道。本来人无形无相。不曾著衣吃饭。不生不死。
  如此会得。争合本来人。要知么。诸人总是本来人。
  一段生死变化烦恼无明又如何消遣。听取一颂。
  与子偕行今日路。如君共看本来人。同名同姓同形段。
  无死无生无色尘。毕竟如何。切忌唤作本来人。下座。
  上堂举。僧问洞山初和尚。如何是佛。对云。麻三斤。
  大众。有恁一件事。何故无人知得。洞山见人不知了。
  遂自颂曰。七宝画牛头。黄金为点额。春晴二三月。
  农人皆取则。寒食好新正。铁钱三四百。诸仁者。
  此一转因缘。尽谓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又云。
  临机应用一切寻常。如斯会解。埋没古人。要见洞山老子么。
  鸿鹄一举千里飞。钻云鹞子与天齐。凤凰不是凡间物。
  为瑞为祥自有时。久立。
  师到真乘。请上堂。真乘举石霜遍界不曾藏语。师云。
  遍界不藏全体露。丝毫有见事还差。
  会中谁是先陀客。不动绉尘便到家。真实到家之者。得意忘言。
  伶俜在外之人。随情起解。情解既起。名相是兴。言意两忘。
  十方咸畅。岂不见。适来堂头巳普告大众。
  如何更令山野称提。盖为妙旨幽深人难洞达。何也。
  既知咫尺之间。为什么却道不睹师颜。既言遍界遍空。
  如何更云不曾藏覆。还见落节处么。若见得。
  便见石霜老子雪峰大师。亦知龙门山僧与真乘长老。
  又此一众禅和。总有分什处。山僧未离本院不到此中时。
  真乘无一人龙门长老。山僧离本院度荒山来到真乘。
  诸人一一相见。此间有一人龙门长老。
  若有一人龙门长老。于法成增。若无一人龙门长老。于法成减。
  减故落断。增故落常。既墯断常。岂云正见。
  一似上座未出家时无一人上座。既出家后有一人上座。你诸人。
  如何裁断得心地安乐去。还裁辨得么。向此有个入处。
  更有什么事也。或若未明。良久曰。不解作客。久立。
  上堂。独自坐方信。西来有达磨。独自行不用。
  红莲足下生。独自语分明。向谁谁肯许。独自参刹刹。
  尘尘示指南。相逢相问穷端的。莫道山僧解放憨。
  端师翁忌辰上堂。昔人巳乘白云去。
  此地空余绿水流。绿水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湖南旧说老杨岐。失却金毛师子儿。江南江北无觅处。
  龙门今日顺风吹。顺风吹啰啰哩。水急风高下钓矶。
  上堂。鸟从空里飞。人向心中住。人死心宛然。
  鸟没空何预。人生一过鸟。此心实可据。但自了其心。
  无劳问来去。所以须菩提问世尊。云何住。世尊答曰。如是住。
  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等。
  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而实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还会得么。三界万法实无丝毫生灭动静之相。
  祇由迷此。决定惑为色身之内。所以质碍名色。领纳曰受。
  思惟曰想。迁流曰行。分别曰识。皆由自心之所成立。
  为不知此名为五阴。遂成色心二法。不见道。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现前五阴之身。为有耶为无耶。
  若能如是见得。实无生死等事。或未然者。岂无去来。
  有一则无生死因缘。举似大众。昔渐源同道吾吊慰。
  乃拊棺问道吾曰。生耶死耶。道吾曰。生也不道。
  死也不道。渐源不省。后闻僧念莲经。
  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忽然省得。遂至石霜。
  携锹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石霜曰。作什么。渐源曰。
  觅先师灵骨。石霜曰。洪波浩渺白浪滔天。
  觅什么先师灵骨。渐源曰。先师灵骨犹在。大众。还见得么。
  拈起拄杖曰。者个是拄杖子。那个是灵骨。者个是灵骨。
  那个是拄杖子。遂卓一下云。长安夜夜家家月。
  影落寒潭几个知。
  上堂。若论此事。如人买田地相似。
  四至界畔一时分明结契了也。唯有中间树子。犹属我在。大众。
  既是四至分明结契子也。为什么中间树子犹属他。不见道。
  千年田八百主。若识得中间树子。耕锄任你耕锄。
  布种任你布种。开花任你开花。结子任你结子。
  若无中间树子。争唤作常住。良久云。作么生。自云。
  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上堂云。龙门别无奇妙。刚谓单传心要。
  岂惟浅水无鱼。拨剔全无孔窍。二时展钵开单。逐日屙屎送尿。
  万事与人一般。子细看来好笑。既是万事与人一般。
  为什么称善知识。良久云。我也理会不出。
  上堂。今之丛林。天下多有求一人会无情说法。
  则无莫道会得。讨一人举此话亦难得。何也。
  须是曾亲闻说法来。方可举示。如未曾亲闻。纵有举示。祇益尘劳。
  于其慧命无所滋益。大众。会既少举尤难。
  丛林虽有日凋残。若欲明斯旨。应须离念看。一人如领解。
  大众尽心安。既是一人领解。为什么大众尽心安。
  若不如此。争称出离之门。
  上堂举。志公曰。我见世间之人。各执一般异见。
  祇知傍求饼。不解返本观面。饼则从来是面。
  造作由人百变。大众会么。狸奴白牯念摩诃。猫儿狗子长相见。
  诸禅客。荐不荐。若言自性本圆明。大似扪空追闪电。
  知得么。含元殿上更觅长安。慈氏宫中愿生内院。
  上堂。僧问。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如何是一波。师云。你寻常如何吞吐。僧云。如何是众波。
  师云。著衣吃饭有甚难。僧云。钩头一句请师道。师云。
  你自道取。僧云。雄雄江上垂纶者。竿上时时有锦鳞。
  师云。没交涉。师复云。诸仁者。无过此时。也长恁么。
  亦有不恁么时。禅学人道。无有不恁么时。说个恁么。
  巳是不恁么也。恁么时名为得念。不么恁时名为失念。
  如今问诸人。为常失念亦有不失念时。禅学人道。
  常名得念时。说个得念。巳是失念了也。要知得恁么。
  但了取不恁么时。要明得念。但识取失念时。故先德道。
  恁么恁么。又云。不恁么不恁么。好奇怪诸高德。
  是以释迦如来又云。得念失念无非解脱。
  成法破法俱名涅槃。地狱天宫皆为净土。你等还知得一段真实事否。
  若知得。永超终始之患。十二时中自然安乐无事也。
  下座。
  上堂云。不动龙门内。行参古佛机。亲逢渠面目。
  肯话自容仪。凡圣心平等。高低路坦夷。丹霞烧木佛。
  院主落须眉。何故○。下座。
  上堂举。六祖大师在大庾岭头。示明上座曰。
  不思善不思恶正当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明即大悟。大众。还会者话么。正当恁么时。历劫不曾迷。
  步步超三界。归家顿绝疑。
  上堂举。僧问忠国师。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师曰。
  与我过净瓶来。其僧过净瓶。师曰。却将旧处著。
  其僧送去旧处。再来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师曰。
  古佛过去久矣。此一则法门。若非证入。莫晓宗猷。
  若纵心猿终成解会。寻常尽道。甚处来不是卢舍那。更不识了再问。
  岂不是过去久矣。又道。国师自受用三昧。
  再三若问卢舍那自是古佛过去久矣。又云。
  如何是本身卢舍那。良久处好会取。若不委知。遂落草向你道。
  与我过净瓶来。如斯解会。但纵心猿不见国师。云得之于心。
  伊兰作栴檀之树。失之于旨。甘露乃蒺蔾之园。
  要知么。太阳门下日日三秋。明月堂前时时九夏。大众。
  如何是卢舍那。归堂吃茶去。下座。
  上堂。昔赵州和尚访庵主。问曰。有么有么。
  庵主竖起拳头。赵州曰。水浅不是泊船处。拂袖而出。
  又访一庵主。问曰。有么有么。庵主竖起拳头。赵州曰。
  能纵能夺能杀能活。礼三拜而去。师云。庵主一般竖起拳头。
  赵州何故肯一个不肯一个。且道。得失在什么处。
  赵州自起自倒。勘破多少阿师。庵主坐断要津。
  过了多少寒暑。要识赵州么。拍禅床右角云。识取赵州。
  要识二庵主么。拍禅床左角云。识取庵主。
  还有人点检得失处出么。良久云。易开终始口。难保岁寒心。下座。
  吴居士请上堂。身是佛身。须信六根清净。行名佛行。
  故知三业圆明。身净则垢无所生。行明则暗无所起。
  垢生由乎迷净。净作垢而莫。觉莫知。暗去必由得明。
  明即暗而难信难解。所以诸圣常加被。群生自弃遗。
  苟易虑于可作之初。革情向误为之后。
  亲开智钥仰扣慈关。他心慧眼以洞知。重罪宿冤皆可忏。
  菩萨悲愿遍满娑婆众生。哀投无不冥感。
  是知明暗共体垢净同源。凡夫有成佛之期。大士有度生之分。
  苟不如此万善徒兴。公达居士与如道人。
  洞明泡幻了悟浮生。共入山来究明斯事。今晨请山僧升座说法。
  记得昔日裴休访华林和尚。问曰。师还有侍者否。林曰。
  有一两个。休曰。在什么处。林乃唤大空不空。
  时二虎自庵后哮吼而出。休睹之惊悸。林语二虎曰。有客且去。
  二虎哮吼而去。休问曰。师作何行业感得如斯。
  林乃良久曰。会么。休云不会。林云。山僧常念观音。大众。
  会他此个意旨么。常念观音力伏猛兽。
  道眼通明万缘何有。良哉大士时时垂手。念兹在兹。安乐长寿。
  下座上堂。永嘉一宿而悟。遂曰。几回生几回死。
  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大众。
  说有生死亦是言诠。说无生死亦是言诠。
  既涉言诠则是事迹。且事粗易显理妙难彰。故言近而旨远。
  如何以至近之言。明其至远之旨。不其难哉。
  先圣道得旨忘言。遗事观理。后人不晓。便乃事外寻理。言外求旨。
  譬如以手撮摩虚空。徒自疲劳终无所益。
  要知得力用意处么。须即事无事即言无言。
  悟入方亲解会不得。若如是隐显施为神用难测也。不见僧问首山。
  如何是佛法大意。首山曰。楚王城畔汝水东流。
  便有人悟去。归堂。
  上堂。五色灯光眚所成。但除其眚莫除尘。
  若言本眼何曾眚。乃是临河渴死人。
  上堂。僧问。劫火威音前。别有一壸天。御楼看射猎。
  不是刈茅田。乃提起坐具云。未审者个唤作什么。师云。
  正见刈茅田。僧便喝。师云。犹作主在。师复云。
  祇宜说一句。有人会得去。犹较些子。或若无人会得。
  山僧却成妄语思量了。不如且休。各自大家。堂中吃茶。
  自由自在。免见他时异日被人破。何也。
  将军自有嘉声在。不得封侯也是闲。吃荼去。下座。
  上堂举。南泉和尚谓众曰。王老师卖身去也。
  有人买么。时有一僧云。某甲买。师曰。好一员禅客。南泉云。
  不作贵不作贱。你作么生买。其僧无对。师云。恶笑杀人。
  有数尊宿为此僧著语。赵州道。
  明年与和尚作一领布衫。一人道。成何道理。一人道。和尚属某甲。
  后来雪窦道别处容和尚不得。大众。许多尊宿。争头竞买。
  也要运出自已家财。王老师交关未成。不敢胡乱分付。
  者般行货古今亦少见之。龙门今日亦卖身去也。
  然则有贵有贱。贱则分文不直。贵则金玉难偕。
  你买也属你。你不买也属你。若识得龙门。龙门与你作道伴。
  有人处无人处起心动念。总知得你。善则令汝行。
  恶则令汝止。纵经三涂历八难。一步不相舍离。
  常与你作道伴。你若不识龙门。龙门与你作冤家。
  教你出家使汝行脚。令汝寻师遣汝体究。遂教你不会。
  令汝茫然。令汝求觅解会。令汝巧作道理。
  遂令净妙国土而作土石山河。常乐法身而作无明烦恼。成不自在。
  常生退失。一步不放舍。常与你作冤家。大众。
  龙门属你诸人来多时。识得是道伴。不识是冤家。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