瑁湖桥在府西南五百步
考证在陆瑁养鱼池西南隅即今之西湖
沙家桥在府西南四百步
丁行桥在府西南二百七十步
三桥在府西南二百五十步
凤凰桥在府西南二百九十步
新桥在府南二百八十步
迎仙桥在府东南四百步
考证邑人旧有沈学谕仙访之而不识后悔无及遂损资造道堂建桥梁而命名焉
米巿桥在府东南三百三十八步
庄老桥在府东南二百五十步
居士桥在府西北三百五十步
东荣桥在府东七百二十五步
张塔桥在府东八百一十步
考证初系姓张人造有小塔于旁故名张塔今塔不存而桥亦崩废架木以涉
明星桥在府东一千一百一十步
永安桥在府西北三百七十步
净土桥在府东南四百一十步
通利桥在府东北五里
考证俗名俞塘桥以下四桥在府城之外
安就桥在府西三里
考证跨古浦塘俗呼跨塘桥
通济桥在府西南四十八里
考证跨古泖谓之泖桥长六百尺广一丈
凤凰桥在府西北二十七里
考证此桥东跨顾会浦西接凤凰山之尾因以为名
古鸣鹤桥在府东北冈身
考证吴越武肃王钱氏造华严院于此今呼为北板桥
中亭桥在望云桥北
嘉兴县
宣公桥在县东一里
马桥在县东一里半
吴泾桥在县东七里
吾家桥在县东八里
潘家桥在县东八里
里仁桥在县东八里
俞家桥在县东六里
荣福桥在县东七里
常丰桥在县东九里
西丽桥在县西南二里
浮桥在县西二里
潦波桥在县南四里
米巿桥在县南三里
吴老桥在县南三里
杨家桥在县南三里
澄海桥在县南二里
北丽桥在县北二里
端平桥在县北三里
百步桥在县北五里
金桥在县北一十八里
富庄桥在县北二十八里
黄土桥在县北四里
百星桥在县北一十里
海盐县
惠人桥在县西一十步
考证宋绍熙闲县令李直养重建旧名浮藻
思鲁桥在县西南三十步
黄桥在县西南一里
孝悌桥在县西北一里
悦礼桥在县西二百五十步
兴廉桥在县西一百五十步
迁善桥在县西一百五十步
迎泽桥在县西二里半
通海桥在县西二十五步
驷车桥在县西南一里
还珠桥在县东六十步
庆丰桥在县前一十步
安仁桥在县西一里半
崇宁桥在县东北六十步
崇德县
万岁桥在县东南一百三十步
考证跨运河俗呼南桥
永安桥在县东北二百步
考证跨运河俗呼北桥
观风亭桥在县南一百二十步后改为望京桥
登仙桥俗呼县南桥在县西南五十步
广济桥在崇福寺前
语溪桥在县南东岸三百步
义和亭桥在县北东岸三百步
包角堰桥在县南一里
通济桥在县东南二里
端平桥在县西二百步
观德桥在端平桥之北
西成桥在县西一里
嘉禾志卷第九
楼阁
录事司
璇星楼在郡治内东偏
近民楼在郡治西旧西通判厅子城上
熙春楼在郡治北五十步今为驿
月波楼在郡治西北二里城上下瞰金鱼池
考证宋元佑甲午知州令狐挺立又一甲午知州毛滂修楼成置酒其上乃为之记云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令狐君乃为此楼而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也建炎兵火废圮干道己丑知州李孟坚重修未落成闲李解绶去知州徐蒇踵成之规模湫隘不及旧日远矣
风月无边楼在子城上东偏旧名披云
葵向阁在郡治东旧东通判厅
海盐县
熙熙台在县圃之东
考证旧名站台李直养易是名
崇德县
春风楼在县东南三十步
考证宋知县奚士达以观风亭改建历五十余年梁柱朽腐欲压知县黄元直重修楼下濒河之室以备士夫舣舟易衣之地傍街设朱栏以为公家揭示之所
堂馆
录事司
禾兴堂在郡治内
浩然堂在郡圃内西北
考证取沈存中浩然诗意米芾书扁并记
涣堂在郡圃内东北
修齐堂在郡治内
考证旧名同颖宋守俞淅改是名
敬信节爱之堂在郡治公厅后
考证旧名清香堂宋守俞淅改是名
平易堂在旧通判厅之东
坐啸堂在郡圃西偏
同宣堂在旧府判东厅
志隐堂在旧府判西厅今为织造局
顺亲堂在旧府判西厅
静照堂一名寂照堂在招提寺
考证名公有诗见嘉禾百咏
松江府
芳兰堂府治之中堂也
考证宋政和中县令姚舜明为之记
思齐堂在府治之东
考证旧曰弦歌堂宋元佑庚午县令彭城刘鹏新其堂后改思齐今为万户府
东堂在府治之东偏
考证旧曰三山堂亭下有三山在水中朱之纯有三山亭诗即此也其后有改曰贻牟者宋绍兴中陈祖安为令温大着革为易是名温有东堂诗鸣琴拂搨此游衍作诗何止夸厘牟即此堂也今为水站
琴堂在府治西偏
考证旧名尽心堂莫详建立年月宋政和闲姚舜明为邑抚摩其民无所不尽尝以元丰元符断狱之制书而揭之狱干道八年令陈明始移置堂之中榜曰尽心盖取吾夫子所谓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之意且自为之记其后叶仲英始改曰琴堂楼钥书
亦足堂在旧造船场
考证宋干道闲孙绍远创并记
思堂在旧丞厅
考证宋章楶建东坡记今废
嘉兴县
三过堂在本觉寺
考证宋苏东坡与文长老游三过于此第三诗有曰三过门中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因名其堂僧北(石间)为之记
海盐县
遗爱堂在县治
考证至元戊寅县尹王泽邱扁
景鲁堂在县治之东
考证宋绍兴辛未县令祝闵建以秦师坦曾肄业于县宇名曰将觉绍兴丙子县令林仰易曰相隐县令李直养以县治已有相隐斋到官方大旱一祷而雨重修名喜雨后易为景鲁
双穟堂在县治
考证邑令史弥迥立扁
含晖堂在金粟山广惠院
秦溪馆
考证宋绍熙元年县令陈祖永修县令李直养名
亭宇〔斋屋附〕
录事司
来月亭在郡治内旧府判东厅
考证旧名花月宋倅张子野创此亭取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
垂芳亭在郡圃内
玉明亭在郡圃内
观德亭在郡圃内
考证旧名射弓亭盖取射以观德之义
平远亭在郡圃内子城上
荷屋在郡圃内
环聚亭在郡圃内
最宜亭在郡圃内
留春亭在郡圃内
京翫亭在子城上
翠凉亭在郡圃内风月无边楼下
水香亭在郡圃瞰荷花池
啸鹤亭在旧东府判厅
碧漪亭在旧西府判厅
雪香亭在旧西府判厅
杯水亭在旧西府判厅
敬简斋在旧东府判厅
秀远斋在郡志内旧名三元
换衣亭在天庆观东三十步今为军铺
镜香亭在慈恩寺南二十步今为营
松江府
招鹤亭在府治东偏
考证旧曰艮阁朱之纯有诗曰画阁峨然冠翠峦更瞻艮地特巑岏今曰招鹤未详改易年月
见远亭在府西三里超果寺名公有诗
海盐县
深樾亭在县圃
考证占古本作茅亭下瞰清池县令李直养取韩文公诗守县坐深樾为名
崇德县
义和亭在县治
光华亭在县南一百步
承流亭在县北二百步
嘉禾志卷第十
寺院
录事司
报恩光孝禅院
在郡治北一里
考证旧施水院也宋治平闲本州岛慕容殿丞请于朝至熙宁元年赐名寿圣院崇宁二年赐名崇宁寺政和六年改名天宁万寿院绍兴七年改名广孝院绍兴十二年改今名
精严寺
在郡治西北一百八十步
考证晋成帝时徐尚书别业 【尚书按旧灵光寺实录名恬今土地记名熙】 因夜井发光遂奏请舍宅为寺赐名灵光钱文穆王时立山门掘地得一小龟介甲分明尾绕身一(上一下巾)遂改为灵龟寺天福四年升县为州时敕本寺应瑞吴越呈祥天下不许改额复名灵光宋祥符中赐今额元有沙门洪敏灵光寺碑记今刻石不存寺之西北有五台山内石经屋一十二闲刻法华维摩等经又有大藏殿东西塔厨混堂净土水陆诸院千佛罗汉大悲天王诸堂自建炎兵火后石经独存余者悉更新之又有木纹观音殿咸通年闲立至今飞禽不立未镌造前其木在水济人遇净即净逢膻即沈人知不凡取为尊像镌制纔毕面目手指皆有纹彩时人称为木纹观音其殿在五台山西南兵火后移于寺之东庑绍兴十一年境内雨旸失时邦人祷之岁以有年于是鸠工度材而重立之凡遇水旱则郡侯必先率同僚请祷焉以为常
招提院
在郡治西二里
考证唐光启四年曹刺史舍宅为院赐名罗汉院宋治平四年改今名寺有静照堂今废
兜率寺
在郡治东北一里
考证旧放生池也唐干元元年置名法空寺钱氏改为轮王寺宋大中祥符元年赐名兜率 【德佑元年废为教场今为北营】
慈恩院
在郡治西北一里楞严寺之西
考证唐开宝六年汉南王时摄刺史丁太尉在任买砖塔一所寻掘塔基得石无量寿佛一石相轮一石香炉一舍利一龛一因立为无量寿塔院宋治平年中赐今名
普济院
在郡治西北一里慈恩寺之西南
考证元名金鱼寺以刺史丁延赞得金鱼于池而池在寺之前故以名宋大中元年赐今名后移往华亭作卫尚书功德院遂废
楞严院
在郡治西北二里三十步慈恩寺之后
考证本受业精严因遗火焚毁元地充米仓有昔许射廨宇宋嘉佑八年百姓钮咸有地在慈恩塔东因舍入本院熙宁年闲有旨一应寺院未有名额有屋及三十闲者并以寿圣为额僧无择已造至三十四闲遂有请于提刑朱明之闻于朝存之后僧永和在院讲楞严经蔡丞相书楞严牌揭诸门遂以楞严为名
祥符院
在郡治西北二里
考证宋干宁元年置为水陆院大中祥符元年赐今名旧为律寺绍兴二十五年守臣林衡奏请改为禅院
资圣院
在郡治西北二里一十步
考证唐会昌五年建当年废大中年闲重置其院在城外干宁三年移入城内有唐宣宗书额尚存
兴圣禅院
在郡治东北二百步
考证旧嘉兴县丞厅挥尘录云宋孝宗诞育于此时有红光烛天嘉定戊辰赐今额理宗御书流虹圣地兴圣之寺八字宝佑年闲因经回禄不存后再造未完
金明寺
在郡治西南三里
考证宋干道八年移请海盐县空闲金明寺额建开禧元年赐今名
宝花尼寺
在郡治西南二百步
考证唐陆宣公宅也大历中因女叔法兴诵法华经感天花乱坠宝雨四下外祖秘书监遂舍宅为寺因名宝花法兴亦为尼
惠安尼寺
在郡治西二百五十步
考证古传萧王舍宅为之唐光化闲名兴善院宋祥符元年改今名
多宝尼寺
在郡治西南一里三十步
考证唐肃宗朝置本名甘露寺宋治平元年赐今名
报天尼寺
考证宋郡守刘汉杰梦观音因得女生数岁不茹荤遂舍宅为寺
松江府
普照寺
在府西二百八十步
考证唐干元中建名大明寺宋祥符闲改今额寺有陆将军祠世传地本陆氏园亭因祠焉固未可信嘉禾诗文谓陆机舍宅为寺亦妄矣机死于晋大安二年寺建于唐干元闲岂得为舍宅乎恐子孙舍宅亦未详晋史世说叙录机之子蔚夏同父遇害于洛中又机故宅在华亭谷东昆山下非今邑中也寺有凡方天王祠吴越王加封护国石刻存焉沈存中笔谈载雷震天王寺屋柱倒书曰高洞杨稚一十六人火令章凡一十一字内令章两字特奇劲似唐人书体今石刻尚有即此寺天王堂也寺东北隅有善住教院传贤首宗西北隅有梵修院
宝相寺
在府西南三百步
考证本清禅尼寺唐干符闲造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
超果寺
在府西南三里
考证本名长寿唐咸通十五年心镜禅师造按唐会要洛阳伽蓝记武后以齿发既老造长寿寺于东都改元长寿又高僧传载心镜禅师藏奂苏州华亭人会昌废寺大中复修洛下长寿寺敕奂居焉奂后尝归乡造寺岂此复名长寿寺乎卢仝集访曦上人诗有三入寺曦未来及合曦答诗长寿寺石壁卢仝一首诗之语玉川先生居洛城里则长寿寺固其常游也今乃以仝诗为在华亭则妄矣宋治平闲改今额有观音大士像寺有石刻云本钱武肃王宫中所祈祷者太平兴国中钱氏归国僧庆依得之未知所适一夕梦白衣人告曰吾与若偕之云闲既寤乘舟而来将至县西大士舒祥光下贯超果遂迎以祠焉至今雨旸皆祷之寺有天台教院按芝园集云闲超果十方学校元张湛创建有陈舜俞为之记寺有见远亭名公有诗
兴圣院
在府东南二百步
考证按孤山闲居集载兴圣院结界序汉干佑二年邑人张瑗之子仁舍宅为寺名兴国长寿宋祥符中改觉元院后改今额寺有宋仁宗嘉佑中宣赐藏经
证觉教院
在府西南一百五十步
考证宋太平兴国闲立本无碍浴院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
演教禅院
在府南二里
考证宋崇宁中头陀张其姓者卜筑于此掘土得木雕住世罗汉十有六躯邑人异之遂为施水庵至绍兴二十九年正月十八日请今名莫涛为之记
净居禅院
在府东北三百步
考证宋绍兴五年请今额
广化漏泽院
在府西南二里一百步
考证宋绍兴三年请今额
延庆教院
在府东南三百步
考证寺址本施家瀁宋隆兴闲僧守祥创茅庐且以众力建十六观堂干道闲始赐今额至开禧闲悉毁开庆己未僧思恭始议修建自庚申迄丁卯殿阁堂庑厨库悉完美又有忠训陈君文煜因感梦得男又舍所住宅移建于寺西荒址为楹百余规模甚整备郡境是剎为最
总持寺在府治西北
马祈寺
清修寺在府治西北
普光寺在府西北七十里薛淀湖
考证寺在湖中山顶宋建炎元年请今额
静安寺
在府东北一百里
考证元沪渎也按寺记吴大帝赤乌中建号沪渎重元寺佛法入中国虽始于汉而吴地未有寺也赤乌十年僧康会入境孙仲谋始为立寺建业曰建初建初者言江东初有佛法也岂沪渎寺相继创建耶景筠石幢记中闲号永泰禅院宋祥符元年改今额释迦方志云晋建兴元年有二石像浮于吴松江口吴人朱膺等迎至沪渎重元寺像背题曰维卫曰迦叶松陵集建兴八年渔者于沪渎沙汭获石砵以为臼类口而用之佛像见于外渔者异之乃以供二圣佛与砵皆在平江府开元寺有毘卢遮那佛吴越王瑜迦道场中像佛五脏皆书钱氏妃嫔名氏又有陈朝桧皮日休陆龟蒙皆有重元寺双桧诗
圆智寺
在府北二十九里千山
考证旧名禅居按宗毅寺记唐大中十三年建于邑西南二里晋天福中水坏寺基始迁于此宋太平兴国中都水使钱绰始建造堂宇有僧喜心蟾入天台韶国师室来住此寺人多归之精舍始完备朝廷赐蟾师号曰崇慧明教治平中赐今额
宝云寺
在府南三十五里
考证初名法云寺在顾亭林巿西北隅唐大中十三年建晋天福五年湖水坏寺基始迁寺南高基即陈顾黄门故宅按亭林法云寺感梦伽蓝神记云开运元年造寺成其夜三更梦二人青衣来云梁朝侍郎至也忽见紫衣金鱼仪容清秀谓曰此吾故宅荒已久矣师今造寺于上请立我像吾当护此寺明日道珍智晖各言所梦其事不异明夜复梦云但寻旧寺基水际古碑文为据二人明旦求之果见碑文字皆破灭独一片分明云寺南高基顾野王曾于此修舆地志二人叹曰此寺当兴冥感如此遂于东偏别选良材建屋立像并二青衣侍卫是年季冬望日也其夜众咸梦神来谢曰吾获其利皆师之故也凡有吉凶无不豫报宋治平中赐今额后废遂请是额于俞塘北为尼寺
金寺
在府西北八十五里地名大盈
考证唐太和二年建本法云禅院宋治平元年易今额绍兴闲复为禅院寺有陈舜俞经藏记
空相寺
在府东北八十里
考证本名龙华寺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宋治平元年改今额西北隅有白莲教院
隆平寺
在府北五十四里青龙镇
考证元名报德寺唐长庆元年造
胜果寺
在府北五十四里青龙镇
考证寺有沈光碑绍圣中吕益柔撰妙悟大师希最塔铭云最学天台教缁林号曰义虎后居胜果寺僧房有鬼物为崇最为讲说于空中得朱书数十字自称汉朝烈士沈光大略悔过谢罪之语事颇近怪故不详载
白莲寺
在府西五十四里
考证宋绍兴二十六年请今额
宁国寺
在府东北四十五里
考证宋干道二年请今额
大明寺
在府西北四十三里
考证宋绍兴三十一年请今额
普门院
在府东五十里地名盘龙
考证唐大中十二年里人陆素建本名观音院宋祥符元年赐今额寺有石天王旧传因大水漂至人多祷之
兴塔院
在府西南五十四里
考证宋绍兴四年请今额
崇福院
在府东南五十四里
考证宋绍兴四年请今额
方广院
在府南八十里柘林
考证唐咸通六年造按寺记蔡侍郎功德院宋建隆中赐额延寿院治平元年改今额寺有蔡侍郎祠蔡氏坟茔在寺之左右有石幢犹蔡氏故物也
法忍院
在府西南三十六里朱泾
考证即船子和尚覆舟处唐咸通十年建本名建兴院宋治平元年赐今额寺有船子和尚夹山会禅师遗像至今祠焉
福喜院
在府西北九十里地名赵屯
考证梁贞明六年僧智道立精舍晋天福二年赐名尊胜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
明行院
在府东南五十里南桥
考证晋天福五年里人蒋汉瑊造请于忠懿王始名安和院至宋太平兴国八年改赐今额
七宝院
在府东北七十五里
考证元名福寿禅院宋大中祥符元年赐今额寺有五代时桧今已合抱
明心院
在府北三十五里北桥
考证元名华严院按钱武肃王立寺记都水使者钱绰造武肃王以诵华严经僧居之因以为华严院宋治平二年赐今额
海慧院
在府西六十里白牛镇
考证宋建隆初里人姚廷睿以宅为寺初名兴国福寿院治平元年改今额姚即为伽蓝神
普照教院
在府西北三十六里
考证本畲山东庵宋治平三年赐今额寺本聪道人所居因以为寺有聪道人塔在山顶寺有上方曰月轩众山环列其前盖绝境也
宣妙院
在府西北二十四里
考证本畲山西庵宋治平二年赐今额寺有上方
慧日院
在府西北二十四里
考证本畲山中庵宋雍熙三年立治平二年赐今额
慈云昭庆禅院
在府西北二十里
考证本畲山之灵峰庵有马(山耆)禅师塔其铭曰禅师传云门正派大阐法席建立精舍复古寺额寺有金沙地芥子庵
普宁慧日院
在府西北七十里
考证在孔宅寺有宣圣祠宋元丰闲赐今额旧经云绍兴五年也
太平兴国禅院
在府西南四十五里零
考证宋绍兴二年请今额
宝胜禅院
在府东四里
考证宋绍兴六年请今额
慈济院
在海中金山绝顶
考证宋元丰闲释惠安造绍兴元年请今额
北延恩院
观音慈报禅院
在府北八十里
考证宋崇宁元年请省额淳熙三年参政钱公良臣请赐功德院也
永定禅院
在府东北七十二里周浦
考证宋淳熙十四年请今额
保安院
在府西五十四里泖西
考证宋干道七年请今额
宝藏护国禅院
在府西南五十四里旧经云六十里
考证宋绍兴四年请省额
大圣院
在府东五十四里
考证宋隆兴二年请今额
报恩院
在府西四十五里
考证宋干道二年请今额
集福保国水陆禅院
在府西南六十里白牛镇东
考证宋淳熙九年请今额
净士院
在府东北七十里
考证宋干道八年请今额
延恩报德院
在府西五里
考证宋绍兴甲寅律师元伟即接待旧址为之守臣刘徽制请于朝赐今额
嘉禾志卷第十一
寺院
嘉兴县
景德禅院
在县西五里
考证旧志云元名焚化院宋建炎三年守臣程少卿奏改今额按本院碑记其初寺基下是白龙潭凡遇风涛危难或遇天晴有白光三道其僧行云积土填潭造塔三座于光起之处时人称为三塔湾嘉禾百咏诗注云昔有白毫光高数丈民以为祥乃作寺有白龙潭在寺前龙潭事详见溪潭门兹不复载东坡昔过此画竹于壁题诗云闻说神仙郭恕先醉中狂笔势澜翻百年寥落何人在只有华亭李景元李亦画竹于此以诗和之诗传不全有一联云野人不识天人面知是虞皇第几元李华亭名士也又按本院碑记钱氏赐额为保安院宋景德年闲每州各立景德院遂以保安院改今名宣和年闲毁大观年闲重建
真如院
在县南四里
考证唐至德二年立大中十年裴相休舍宅为寺改为至德院无着大师住持而雪峰和尚住庵庵有雪峰井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今名有蔡元长周开祖范德镇留题小石刻建炎初知州赵叔近龙图以王事死殒于其中因镌赠恤之词于僧房乡人为立祠宣和庚子兵火其寺仅存遗址后析为三南则立为贤首教院淳熙二年僧戒月又建华严阁于其西阁下为十六观堂焉商逸卿为之记庆元三年十月又建宝塔于其北鲍义叔为之记其余基址官立为寨后废丙子兵火贤首教院亦同毁
东塔广福教院
在县东六里
考证旧大圣塔院也宋政和六年因在城寿圣教院改为天宁万寿寺郡闻于朝以寿圣教院名就塔院立之绍兴三十二年改今名按挥尘录孝宗幼时尝登钟楼误行至中闲竟坠于地旁观失色孝宗屹然不动
本觉禅院
在县西二十七里
考证旧名报本宋宣和年改神霄玉清万寿宫建炎元年复旧额此正檇李之地今有檇李亭东坡与文长老往还尝游于此有东坡馆按东坡集有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曰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蛾眉翠埽空洎再过之则文长老以老病而退院复有诗云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三过之则文长老已卒诗曰三过门中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故寺有三过堂
惠寂院
在县东一十八里
考证唐干元闲创会昌闲废咸通六年复立咸道九年为光福院长兴三年有宁海军僧栖法绍光闻于吴越文穆王重立宋治平元年十月赐名惠寂崇奉灵感观音大士香火圣像得于杭人张嵩家藏昔石晋天福闲有僧道翊一夕见天竺山闲光明得奇木命匠者孔仁谦刻观音像吴越忠懿王夜梦白衣仙人求治其居左右曰天竺观音白衣像也乃一新道场此乡耆旧相传惠寂观音大士与天竺同一木既圣像自杭得之则不为无所自矣邦人岁遇潦祈之必应与天竺均此灵感宋庆元丁巳澶渊王补之来牧是邦时适闵旱尝迎请大士入州治未至而雨已沾足继命僧师源写相述记并刊诸石嗣是邦之守臣凡遇雨旸丰凶无不随祷而应远近赖之丙子兵劫一毁无几仅存山门水陆院而已昔之碑刻题咏皆亡近寺僧了悟等模仿雕刻架造殿宇随宜具体规制不古矣
能仁院
在县西北二十七里
考证旧名福业院唐武宗会昌五年废宣宗大中二年给元额五代石少主开运二年改为报国院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承天院徽宗政和七年改今名
智觉院
在县南二十六里
考证旧为营田都务宋开宝八年立为梵剎咸平六年赐太平天寿院治平元年十月二十七日改今名
净相寺
在县东南三十六里
考证梁武帝赐额为梁福寺后废汉南王重立天福七年武肃王重修祥符戊申改今名
保圣院
在县东南二十七里
考证唐至德二年立寺基获石佛四躯因置石佛院宋天圣元年五月赐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