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乔尹-笑傲职场——一个资深经理人的职场笔记

乔尹(当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序职场处处有学问
杨沛霆   
本书作者乔尹,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资深职业经理人,他写的书,也都是他实践中得出的真知。因此,凡是职业经理人,都可买本看看,会大有好处,譬如“不要同时走两根钢丝”。
一是,您可能认为这是职场理念的常识,人生与职场都不可能同时“走两根钢丝”,干一行爱一行嘛!但并不是专心致志去做一番事业,而是三心二意,最后被炒鱿鱼。只有死心塌地地先做出成就,才可能有后来的高就,这如同开车从土路上了高速公路。如果在土路上不好好开车,出了事故,那还谈到上高速吗?道理是十分浅显,也很深刻,但有不少人虽认同此理,就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心不专,则行不轨,结果眼前岗位也丢了。或是暗地帮别人办事,干副业以求过渡,都会给自己留下后患,甚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是,您可能已认为此理念非常重要,甚至对此深信不疑,那您看后,则可加深理解,开阔视野,坚定信念,使您顺利幸福一生。
三是,如您根本没有这一考虑,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那您穷读此书,将受益匪浅。它让您保持清醒头脑,生活在一个良好环境之中,做到心旷神怡中享受终生。
我说这些话的目的,是想告诉您,在一个复杂的人性化职场上工作与生活是很不容易的,它有许多不被人注意的自身的规律,它是一门学问。本书25章,就是25条最重要的职场工作基本规律,如您系统或分章去读,结合您职场现实,会悟出很多道理。一旦您掌握这些道和理,即掌控职场为人处世的规律,您就会远离困惑和苦恼,享受人生最大乐趣,即实现“职场就是学问,工作就有乐趣,成就就是享受”。
那时候,您不是看谁的脸色,仰仗人的鼻息, 而是掌控规律,顺其自然。古希腊哲学家艾皮克蒂塔有句名言:“一个人的快乐与幸福,不是来自于依赖,而是来自对外界运行规律的追求。”他还说:“如果您不掌握规律,天天抱怨和不满,那你即使拥有全世界,也是痛苦的!”人,失去追求、信仰和理想,就是失去灵魂。一个人在职场中求生存和发展,就是先要追求您所要的知识,享受您所要的追求,以最好兴致投到事业上,享受职场,才能愉快终生。林肯名言:“人,走上追求之路,就会快乐终生!”追求什么?首先要追求职场上为人处世的真正有用的知识,不是吗?
我从筑港工程学跳到情报学、到科技史、到管理学、领导学、决策学,最后到企业管理学,只走三个单位也都走到前沿,正是这一系列工作职场应变求生的过程,使我深刻理解职场学问的重要。我过去一生的经历验证了一个真理:像乔尹写的《笑傲职场》这样的书越早看越好,越深究越有益处。
2005年1月6 日
本序作者杨沛霆教授为全国著名企业管理学者,第一批国家级突出贡献管理专家。现任《中外管理》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序自序: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市面上流行的管理学、领导力著作,大多站在企业家、高级管理层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不是正好与老板有特殊机缘,很难一步登天。职场中精英辈出,如何在茫茫职海中脱颖而出又不失自我,是每一个有志做高级管理者的人回避不了的问题。我写这本书,就是结合现实中职业人和职业经理人的经验教训与成功体验,站在员工的角度,提出普通员工及职业经理人扩大自身影响力、权力和晋升的解决方案。
本书既不同于那些把企业描绘成充满诗意的田园乐土,一切错误归咎于员工的伪励志书籍,也不同于那些视职场为古罗马竞技场,把企业描绘成充满险恶、欺诈、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的人间地狱类作品。在我看来,职场是一个同时存在光明、黑暗与灰色地带,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是一个既写满人性的光辉,又充斥人性的晦暗的大舞台。在这里,单纯的天真浪漫者,或单纯的愤世嫉俗者,可以生存,但无法得到满意的待遇与职位,更不用说从职员做到总裁。我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现实主义的生存、发展、抵达职场颠峰之道。这本书讲述一种不失理想与原则,而又游刃有余于现实的职场艺术,它的内容将证明,即使职场真是黑暗的地狱,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地狱中建立自己光明的小天堂。
如果你阅读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正遇到某个职场难关,希望从本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或技巧,那么你就是成语中那位刻舟求剑者。传授具体技法的书籍已经多不胜数,但现实的困难却似乎并不能从任何一本书中找到恰好对应的解决方案。职场中人陷入某种困境,往往并非一个单独的原因,要解决再小的一个困难,也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理念与方法。更何况,本书讲述的,是在职场中扩大影响力、权力与晋升之道。只有那些通读全书,并能结合自身特点融会贯通的人,才能避开职场陷阱,突破职场瓶颈,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
职场成功有没有捷径呢?有,也没有。要想在这个职场登山运动中胜出,你只需做到两点,就是走了捷径,第一是不要走弯路,第二是相同的路走得比别人快。本书站在员工的角度,立足于这两个基点,循序渐进地讲述了建立职场影响力、权力和晋升的观念、心态、思维方式、做事及为人处世之道。我相信,职场之“道”比“术”更重要,人在职场,树立正确的观念、心态与观察角度、思维方式,比苦学任何具体技巧都重要。正如推销大师深刻领悟推销原理之的一,万变而不离其宗,但一位推销新手,不明白推销原理却死记硬背推销108招,理论上熟练,实际中无法灵活运用。从一个职场艺术新手,到一个大师,固然有一个过程,而本书试图使读者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既少走弯路,也加速这个升华的过程。
当然,这不等于说本书又是一本空谈理论,毫无实际价值的学究之作,事实上所有职场必备之“术”,都蕴含在“道”的讲述中,相信通读此书的时候,你会时而微笑,有种莫逆于心的快意;时而暗自叹惜:如果早几年看到,我就不会是今天这样;时而心惊,因为你正在犯书中提到的某些职场致命错误;又时而惊喜,发现一片职场宝藏。我可以保证,只要你认真地阅读、思考、实践,就一定会打开职场一片新天地,而当你隔一段时间再读时,带入自己的亲身经验,又会有新的体悟。如果有一天你能明白,“道”既是“术”,“术”既是“道”,你或许能体会到为什么上帝只需说一句“要有光”,世界就亮了。
目标决定过程——第一章 你不能永远同时走两根钢丝打工还是创业
看过杂技走钢丝的朋友都知道,杂技演员都是双脚走一根钢丝,没有同时两根钢丝横在半空,双脚各走一根的。为什么?因为两根钢丝比一根更不容易保持平衡,摔下来是必然的。
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却同时在走两根,甚至更多根钢丝。比如身在职场心在创业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能够同时走两根钢丝的人肯定是高手,但就算高手,最终他也只能选其中一条走。该断不断的结果,就是一条也走不成,在钢丝上吊着等死。
打工还是创业
小张和小李同一天入职一家跨国企业,分别担任不同分公司的经理。小张在好几家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工作过,所有与他共事过的人,对他的评价是聪明、有潜力、有创意,但是不够成熟。他希望通过打工学习经验,如果有可能的话,最终自己创业做老板,做出一番不凡的事业。小李之前在两个外企工作,平均每个企业工作四年。相比之下,他显得才智平凡,凡事中规中矩。对于未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具备独立创业的素质和能力,认定职业经理人才是自己最合适的职业道路,有着清晰的职业目标和规划。
两个人的职位相同,工作内容相同,工作业绩也相差不大,但表现方式却大相径庭。小张本着学习经验为创业做准备的心态,仅仅关注工作的质量和个人的成长,对于企业的一切规范和礼仪,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常想,反正将来我是要自己创业的,这些俗套没什么用。但有时他也觉得这家公司还不错,长期做下去也可以。无所谓的态度和聪明、创意相结合,使他很快成为企业上下公认的“怪才”。小李则每时每刻都注意言行,只要有同事在场,无论什么场合,说话都是开会讨论总结发言的风格。虽然在小张的眼里,小李未免有些做作,但他的成熟得体,也很快为公司上下所认同。
几年过去了,小李被提拔为区域经理,成为小张的上司。小张对这次提拔有点不满,因为无论从工作的哪个角度,他认为自己做得都不比小李差,甚至很多方面自己的能力和业绩还更好。但长久以来,老板们好像只看见小李的成绩,对小张的一切都视若不见。当然,小张很快就自我放松了,反正自己最终是要创业的,小李是要做职业经理人的,各有所求,无所谓。但当小张认真思考未来时,才发觉自己离创业的目标依然很远。因为他只是想创业,却没有真正为创业做过多少准备。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各方面都不错,创业的冲动似乎也不是那么强烈了。小张开始困惑,以后的路,到底应该如何走下去?
我不知道抱着这种想法的人有多少,反正结论就是一个:如果你不赶快一心一意只走一根钢丝,后果就是自找死路。企业为什么要提升小李而不提升小张,原因当然还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小张自己的想法干扰了自己。打工不如意的时候,就想着自己还有一条后路去创业,创业没机会的时候想着自己还能旱涝保收地打工。抱着这种想法和心态,就算打工的业绩不错,但细节和态度上必然有所表现,这种表现就足以让他没机会晋升。 这些年跳槽辞职的人多了,几乎统一口径就是去读书。经常有朋友也这样告诉我,问,为什么?答曰,现在工作不如意。再问,那你想以后怎么办?答曰,读完了再找个待遇好的工作,有机会就自己创业。每当听到这种回答,我心里的念头就是十之八九一个一事无成的人就此诞生。且不说创业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似乎人人都可以,实则有它的特殊要求在里面。我实在不明白读书与创业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我也不明白所谓“待遇好”的工作与创业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抱着先打工再创业的朋友一定要搞清楚,你最终想做什么样的人?说到底,打工也没打好,创业也没创成的人,这个世界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所以,是打工还是创业,这种问题最好早点想明白,想明白了就不要再胡思乱想,老老实实去走自己那根钢丝。
目标决定过程——第一章 你不能永远同时走两根钢丝谁罩你?
谁罩你?
香港黑帮电影中的常见场面之一:两帮混混相遇,推搡叫骂之后必然相互探底,小子,哪个堂口的?如果一方后台大哥硬,对方可能就扔下句台面话让步了;如果大哥不够硬,那一场混战难免;如果后头根本没大哥罩,那就等着被人打翻在地还要跪地求饶。
职场当然不至于此,大家都是文明人。也正因为职场上都是文明人,所以帮派、山头、地盘之类的东西更微妙、更难把握。不少朋友都有莫名其妙倒霉,甚至丢了工作的经历,为什么?或许是犯忌还不知道吧。
在政党政治的国家,凡是当选最高行政官者,几乎都有政党背景。没有政党后援,个人再大的能力,再高尚的人格,面对复杂的政治竞争也会一败涂地。但是不是加入党派越多,从政胜算越大呢?显然不是。在这里,政治人物同样有一个选择他的那根钢丝的问题。政坛上,在两个对立党派之间换来换去的人,政治寿命最短。
职场中也有政治,也一样会有派别,更多的情况是,没有明显的派别,甚至没有明显的小圈子,有的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甚至只是传闻。从小到大,我们所受的教育的都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正直的人、勤劳的人、与人为善的人、服从组织安排的人、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许多人一听到“职场政治”,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其实平心而论,世上又有几个人愿意或者喜欢不停地搞斗争呢?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政治,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因此,身在职场,除了搞明白你的工作职责和内容,还必须搞明白企业里有几棵大树。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但是,你不可能同时在几棵大树底下乘凉,尤其是他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或者关系不和。如同你不可能永远脚踏两条钢丝,你必须选择一棵大树。
小姜的故事不少人都曾遭遇到。一次,技术部职员小姜所在公司有一个对外项目,由销售部的张经理做项目经理,技术部派出小姜和他的上司王经理协助,整个项目由三个人实施完成。实施过程中,张和王的意见很多时候不一致,他们通常会在一件事情让小姜往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方向去做。小姜感觉非常为难。这个项目的领导是张经理,大家都应该听他的,把事情来做好;但王经理是小姜的领导,不听他的,对小姜将来的发展不利。所以,小姜尽量满足两方面的要求。在项目的过程中,张和王对小姜都很好,张经理有什么问题也愿意和小姜讨论,甚至有些事情是通过小姜来传达给王经理。王经理对小姜也很好,因为小姜可以理解他的好多想法和思路,有些问题的处理,他俩想法一致而且可行,就按照共同的意思去做。小姜虽然非常辛苦,要多做很多事情,但他对自己的处世做法也感到满意,当然也有好多地方感觉不踏实,比如王经理是他的领导,不应该他向王经理传达什么。但小姜想,张和王那么的水火不容,自己这么做是为了公司。但结局是小姜万万没有想到的。项目结束后,两个经理对小姜的评价都是沟通能力有问题,没有整体观念等负面评价。小姜感到非常委屈,觉得自己很冤枉。后来另外一个领导给小姜建议,应该直接支持王经理,因为王是直接领导,毕竟很长时间还是要在他下面做事情的。而且小姜支持王的话,王也会支持小姜,等于有人罩了。然而,小姜在这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做法是完全孤立。几年后,小姜深有体会地说:在自己的能力不是特别强的时候,千万不要指望自己是正确的、忠心的,去走两根钢丝。虽然小姜现在也不明白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但肯定不会再去选当时那种最差的做法。
目标决定过程——第二章 选对大树选对公司
里斯和特劳特在《定位》中写道:“有些雄心勃勃、头脑聪明的人在发现自己身陷一个前景暗淡的处境时通常会怎么办?他们会更加努力……他们推销自己的战略往往建立在一个天真的假设上,即能力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于是他们更加埋头苦干,等待哪一天有人会把魔棒点在他们的肩膀上。可是,那一天很少来到。事实是,通往名望和财富的道路很少能从自己身上找到。惟一有把握获得成功的方法是,为你自己找匹马骑。你内心可能很难接受这一点,但人生的成功更多是要靠别人为你做些什么,而不是你能为自己做些什么。”两位大师的话显得有些偏激,但我想他们的本意是说:个人的能力与努力非常重要,但要更快地走向成功,少走弯路,就必须学会借助外界或他人的力量。这是完全正确的。
选对公司
作为职业人,首先要选对公司。里斯和特劳特认为:“如果你上了失败者的船,无论你有多么出色都无济于事。泰坦尼克号上最好的船员到头来也得和最差的水手上同一条救生艇,而且他还得有幸露出水面才行。”人人都知道名校出身的好处,但名公司出身其实比名校出身更为重要。翻开成功职业经理人的履历,几乎他们每个人都有杰出企业的工作经历。杰出企业能给你什么呢?第一是自信。人们相信,杰出企业挑选的一定是杰出的人才,能进入这样的企业已经证明了你的优秀。自信不完全是天生的,也是靠后天这样的事情一个个累积起来。第二是最快地学习到最优秀、最成功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杰出企业并不见得能提供最高的薪水,但是这种从业经历将很深地影响你,不仅给你的职业道路打上深刻的烙印,甚至会完全改变你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你人生的每个方面。第三是给你漂亮的职业履历,有利于更顺利地抵达职业巅峰,有利于更快地建立影响力与权力基础。
职场中人经常面临这样的选择:“有两家公司都要我。一家是《财富》500强企业之一,但职位较低,工作内容好像也比较单一。一家是小企业,给的职位听起来还不错,同时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我该选哪家?”我看到很多朋友从薪水、学习、发展空间等方面去综合比较,当然是不错的。但我要强调的是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决心做一个职业经理人,那么,我劝你去500强企业。为什么?因为500强企业就好比社会中的名校。你的履历表上是名企,还是不入流的小角色企业,对于一个立志做职业经理人的朋友来说,效果是天差地别的。
有位比较成功的私营企业家曾经跟我讲起这样一个故事。他妹妹到澳大利亚留学时,经济条件并不很好,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很多,大多数人都希望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减少经济压力,同时也丰富履历,方便毕业后找工作。许多人到餐馆打零工,还有些人发挥优势去教汉语等,虽然辛苦,收入也还可以。他妹妹当时也动心了,向他说了这个意思。他告诉妹妹:如果你一定要打工,就去那些跨国知名企业找机会,哪怕没有薪水,你自己节约一点过日子好了。但一定不要去端盘子、做家教,不是说那些工作低贱,而是这些工作与你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连续性和相关性。后来他妹妹找到一家法国企业做钟点工,在商业旺季时帮忙拆信封,送信到各部门,薪水非常少。但这是一家知名企业,业内龙头。他又告诉妹妹,拆信封也要好好拆,勤快一些,同时多观察多学习名企的工作风格和职业风范,尽可能去观察各个部门,去发现你最喜欢哪个部门的工作。不久,他妹妹由于工作积极认真,不同于其他钟点工,企业给她加薪,并改为类似于劳务工。此外,他妹妹还在另一家知名企业也做钟点工,也很受欣赏。当毕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忙着投简历、面试,他妹妹却不慌不忙,因为两家名企都已经给了OFFER,而且职位不错,都是她喜欢的。为什么?企业方说了,她在这里工作这么久,一直那么积极主动、职业素质很好、工作出色,而且这么久了大家也有感情,就像老员工一样,所以,我们将按老员工给起薪。后来他妹妹选择了那家法国企业,几年后,以中国总代表的身份回到国内,开办了中国办事处。
这个故事中的女主角无疑是幸运,除了自身素质相当好,更重要的,她有两个“大树”,一是她哥哥,是她哥哥的远见让她少走了许多弯路。二是在她哥哥的指点下,又找到了知名企业这棵“大树”,从一开始她就受到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氛围的熏陶,少走了许多弯路,使今后的职业生涯有了优于同学们的起点。 当然,杰出企业的数量总是比较少,雇用的员工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对于什么样的公司是“好的”公司,还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里斯和特劳特认为,把宝押在成长性好的行业上、服务类行业。而约翰·科特教授的观点也不容忽视,他没有强调企业本身的质地,而是强调在寻找工作时,要注意使工作条件与自身条件(包括自己的需要、价值观、长处与弱点)基本吻合,因为这是建立权力基础的一个重要前提。有了这种吻合就容易增加你对企业的了解,同时你喜欢并理解工作环境中的那些人,就很容易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你会认为工作有意思并且比较轻松,就容易取得好成绩,从而有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履历。他认为,即使是优秀企业,如果你不认同它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同样也不会在这个企业内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目标决定过程——第二章 选对大树大树的好处
大树的好处
作为职业人,第二是选对“大树”。
有大树的好处,第一就是免于沦为牺牲品。大凡权力斗争,第一个倒霉的就是没背景的,并不是他得罪了谁,而是这样的人符合替罪羊的首要条件,牺牲他一个,紧张局势会有所缓和,且不会给双方带来任何后患。说句题外话,有次我跟几个权力部门的小头目吃饭,席上一头目说:某处有一个违法企业。另一头目立马问:有背景有没有?答:应该没有。另一头目乐:那就弄!当时我的反应就是:简直就是香港电影嘛,几个实力派大哥分地盘,最先倒霉的就是没后台不在席上坐的那位老大。
有大树的好处,第二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在世面上名人自传数不胜数,翻一翻,好像每位名人都是天赋异秉、文成武德,凭着什么能力呀,勤奋呀,一步步或者坐火箭一样从小职员升到大总裁。当然,我不否认这些人能力是很强的,业务是出色的,但他们真的都是靠个人奋斗?特别是坊间流传一些什么前台接待做到总监呀,勤杂工做到总经理呀,技术员做到老总呀,成功人士当然在自传里要特别强调个人奋斗得来一切,也是鼓励后进么。但实际情况呢?
《杰克·韦尔奇自传》流行的时候,大家在佩服他之余,往往没有注意到他在GE的第一个“大树”后来做到什么职位。上头没人罩着,在高手如林,号称CEO摇篮的GE公司,他能升得那么快,能坐上头把交椅?想进步,有人带,这就是现实。
再看多年前火爆一时的吴士宏自传,初看真是传奇人生,一个低学历小职员,硬是凭本事做到IBM中国总经理。她的自传写得激情四溅,豪气扑面。如今她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白了,她是个职场政治艺术的低能儿,她的发迹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产物,根本就没有普遍意义。当她离开呆了十多年的公司,自以为一个人可以撑起一片天,拿着老三篇打世界时,不管是以什么高尚的理想做外套,结局都已经注定了。
俗话说:进门先问主人是谁。不少打工的朋友进门半天了,东拍肩膀西打招呼的,自以为气氛很好,其乐也融融,结果主人家是谁都没搞明白。自己是个小人物也就算了,反正斗争一时半会也斗争不到你头上。但千万不要自得,咳,什么职场政治,我处理的好得很,走钢丝么,平衡而已。要我说,那是你级别不够,大哥们分地盘几时会问一个小弟的意见。一个人能在职场走多高,走多快,决定因素有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一棵大树提携你,有一个团队支持你,远远好过赤手空拳打天下。
有大树的好处,第三就是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微软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先生,他的主要职场经历是从贝尔开始的。贝尔是个很传统的公司,一般中国人做到经理要10年,而他在第4年的时候升任了经理,很不容易。后来在一次对清华大学MBA班的演讲中,他提到自己快速晋升的原因,与他比较注意企业政治方面的东西有很大关系。他明白要成功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他的“大树”是贝尔的三个副总之一,并且他还注意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很好的圈子。
中国人自古就相信: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普遍意义上,是非常有道理的。就好比这些年MBA热潮汹涌,一个哈佛商学院的牌子,就足以使人“鲤鱼跳龙门”,社会信赖甚至崇拜哈佛,从它那里出来的学生,就自然受到追捧。因此,一棵“大树”为你撑起天空,自然在他人眼中,假以时日你也会成为一棵新的大树。
身在职场,有一棵好的“大树”,可以让人一年时间学到别人几年的东西,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而不仅仅是升职加薪的速度更快。许多人说:“我的老板或上司,根本就兴趣培养我,甚至冷淡我,对我爱理不理,还有就是我的老板或上司很差很烂,从他们那里根本学不到什么。”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想你得先搞明白,如果你的上司或老板对你根本就没兴趣,他算你的“大树”吗?对于第二种情况,我想一方面可能你的上司或老板的确水平很差,但另一方面也极有可能是你的学习心态和为人处世的角度有问题。遇到愿意去栽培你,愿意花时间去教你的“大树”当然好,但就算遇不到,也并不妨碍我们的学习。无论你的上司或老板在你眼中有多么差,也要明白,他们能做到这个位置,一定有其道理,从他们身上,一定可以有所学。
所以,职场要义之一,就是先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大树,早点投靠、早点得道。
目标决定过程——第二章 选对大树寻找大树
寻找大树
一般人可能会误解,大树就是自己的上司,上司是天然的领导,好的上司,自然是大树。但大树的定义要更宽阔一些,它是指有助于你健康发展的一切领导。
好的上司,不仅能给你很多的指导和鼓励,也能随着他的升迁而让你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阎爱杰当年跳槽郎酒,很多在玛氏的旧部跟过去,随着他在白酒行业的崛起,很多旧部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小曾毕业两年就做到某外企分公司经理,除了自身的实力,他也比较幸运,一路上都有良师型的大树指引推荐。在他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在一家企业做技术员,公司实行学徒制,他的师傅是个高级工程师,工作负责任,也没什么架子,小曾把他待候得很舒服。师父愿意教、徒弟愿意学,师徒两人在工作中配合得非常默契。小曾进步非常快,师父也从不吝啬在领导面前夸奖,很快小曾在公司的年轻人里算得上是佼佼者。这给两人都带来好处,师傅因为徒弟出色,给领导留下了自身工作、领导能力、培养人才的能力都出色的好印像;而小曾则给领导留下领悟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人品好的印像。
然而不好的上司却是一条拦路狗,业绩好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功劳都算在自己的头上,业绩差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手下。他不会主动教你任何东西,自己也得不到提拔,他得不到提拔的同时,意味着你在这个公司里的前途也是渺茫的。如果遇到这样的上司怎么办?跳槽当然是比较直接的解决办法。但只要这个位置对人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即便主管比较难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也并非不可以考虑忍一忍。
有一个企业家刚毕业时,到了一个环境很复杂的单位,遇到一位很难相处的上司,常常吃苦头,为了那人的缘故,他多次想到要换工作。后来,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时他说出了自己的苦恼,朋友建议说:“如果你觉得他真的是很难相处的主管,只要你能够好好侍候他,将来你就再也不怕碰到比他更难相处的主管了。”在变换了看问题的角度后,他留了下来,开始积极地处理人际关系,人变得豁达了,与主管的关系也渐渐变好了,一年后便得到了提升。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不容易沟通的主管和不好相处的同事,到处都可能碰得到,如果你为了这个原因离开这家公司,难保你在那家公司就不会碰到相同的问题。不如先在这家公司学会把解决问题,将来再换到那家公司,就不会再度为此原因不安心工作了。”
当然,有可能你的运气非常不好,上司无法沟通。你也不必为此大为烦恼,无论你的直接上司是什么类型,你都可以学到东西。虽然“跟对人”很重要,但如果没跟对人,也要在他身上挤出东西来学。
小通以前有一个老板,日本作风,不但吹毛求疵,还庇护他自己的人。头一两年,小通非常气愤,但他仍然用心从老板身上学习扎实和彻底执行的工作能力。慢慢地他理解了老板栽培比他笨的人的无奈与必要性。因为对老板而言,小通很年轻还有很多机会,而有些人没被栽培,一辈子都起不来,他们将来都会面临被裁员的可能,所以往长远看,老板其实也是好心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要积极寻找更多的大树,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上司不放。大树的种类很多,你的直接上司、上司的上司、级别比你高的非直接上司、同事,甚至下属和企业外的相关人士,都有可能。
杰克·韦尔奇在GE的第一年运气很糟糕,上司科普兰让他忍无可忍,只有提出辞职。如果故事就这样结束,今天就不会有“世界第一CEO”的出现。他的上司的上司,年轻的鲁本·加托夫挽留了他。加托夫是韦尔奇在GE职业生涯中真正意义的大树系列中的第一棵和极为重要的一棵,加托夫在GE一路晋升,后来做到GE全球战略计划负责人的高位,而韦尔奇则一路接替他留下的职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上下级,又是至交好友。韦尔奇是如何引起与他接触并不多的加托夫的注意的呢?前面的章节中有。现实中,类似韦尔奇的故事其实非常多,只不过像他那样出名的人太少而已。
小安是一家国营单位的合同工,做一些与银行联络之类的工作。她的单位中还有不少合同工,待遇很低,工作却都由他们完成。由于工作环境的不理想,不少人跳槽而去。有一天,一个两年前跳槽的同事忽然打电话给她,问她是否愿意到某知名外企担任营运主管工作。小安以为他在开玩笑,自己学历不高,不会外语,无外企工作经验,更无管理经验,这个以前只在单位见过几面的同事不是开玩笑是什么?但同事却是当真的。他已经是该外企的经理,当公司空缺这个职位时,他头一个就想到小安,并深信小安的能力与人品完全可以胜任。经过同事推荐与指点,小安顺利通过面试,在以后的工作中果然非常出色。后来,小安问同事为什么会想起自己,同事笑着说,他虽然已经忘记几乎所有原单位同事的姓名和模样,虽然在原单位只见过小安几面,但肯定小安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他留下深刻的印像。他告诉小安,虽然你能进这家外企,是因为有我帮忙,但实际上你要感谢你自己,是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非常良好的印像,虽然具体细节我忘记了,但我记住了你。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大树是不会主动找你的,那些有“贵人相助”者的幸运,实际上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引起了大树的注意,或者更进一步,主动去做一些会引起大树注意的事,帮助自己与大树取得某种沟通或联系。自助者天助,就是这个意思。
目标决定过程——第二章 选对大树帮助你的大树成功
帮助你的大树成功
如果选对大树,那么某种意义上,他的成功也就是你的成功。
小李曾经遇到这样一件事。在一个销售会议上,他的老板提出了一个销售计划,制定了销售目标,到了大家“表决心”的时候了,他的老板问他:“有没有信心啊?”但是,小李觉得老板的计划有些漏洞,于是,他回答到:“嗯嗯……啊啊……”,结果会议气氛颇为不融洽。
他不明白,这样的场合要如何去应付老板呢?实际上,在这种“团结的、胜利的”大会上,老板要的就是气氛和决心,老板何尝不知道计划肯定比不上变化,计划可以修改。但如果会议的气氛搞糟的话,小李在老板心中的地位就要差很多了。小李完全可以帮助老板去营造气氛,事后在收集了足够的信息,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再跟老板私下沟通。
小朱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因为没有把客户的感谢信送到总部被经理训斥了一顿,小朱非常郁闷。回到办公室便对同事小李说:“是啊,我是忘了把这家知名企业的感谢信送到总部,可又怎么样?我真不知道经理那么激动为什么,别忘了这项业务的牵线人还是我呢!他何苦在这上头居功呢?”同事小李回答道:“现实一点吧,老弟,大老板可能都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能给本市知名企业做广告策划是件引人注目的事情。作为经理,想尽量从中得到好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也许是这样吧,他想自己在老板那里光彩,我也不怪他,但做他的公关马屁精可不是我的工作!”小朱依然气呼呼。小朱显然不明白自己在组织里的角色,也没有做一个好下级。好的下级,就要帮助上司获取成功。
小谢担任一家国有大型集团财务处科长,年终审查的时候,由于一笔历史遗留问题帐目,集团老总被审计部门严责一番,老总心里十分不愉快,便交待财务处的小马在写年终总结报告时,加上他对财务处长的严厉批评,报告印刷下发到集团各公司各部门。小马的办公桌对着小谢,写报告的时候,他忽然抬头对小谢说了集团老总的意思,小谢第一反应就是向财务处长通报此事,毕竟事关处长的前程。但他转念一想,小马平时围着处长转,把处长哄得开心,现在出事了,小马怎么不去说,反而对自己说?迟疑了一会,小谢装做没听见,躲起来了。第二天,报告印刷出来,集团大会上老总宣读,处长面色青红不定。开完会,处长便悄悄拉住小谢,半晌才说了一句:你,你怎么也不事先告诉我一声。小谢羞愧得无以言对,才明白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没能及时维护上司,维护部门的荣誉。自己的行为,既未能获得同事小马的私谊,也未必让集团老总赏识,却反而推动顶头上司的信任,事实上是几败俱伤的局面。
目标决定过程——第二章 选对大树保持自我
保持自我
良师益友型的大树虽然比比皆是,但利益面前,地位的变化面前,再好的关系也有可能变质。选好大树,不等于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不等于放弃自己的逻辑和判断,不等于完全把大树的利益当做自己的利益,不能盲目地跟着别人的指挥走,也不能对大树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
阿华在一家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工作,该公司总经理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阿华跟总经理既是上下级,又类似老师与学生,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总经理的事业心很强,阿华特别认同他的一句话:不想盯着钱找钱。因此阿华特别愿意付出,愿意多做事。几年后,总经理由于各种原因离职而去。传言他在几年里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不少灰色收入。因为虽然他作为老总,薪水也不特别高,来企业时还骑自行车,几年后走时却是开着自己的跑车。阿华仍然拿着原来的薪水,做着相同的事,继续努力工作,也看不到什么前景。他太年轻,还没明白,一副导师模样的总经理,所有的格言都是拿来教育他的,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
作为审核员的小王则遇到另一件事。在上季度的经理级会议上,小王的经理发言保证在三个月内降低生产成本,但本季度快要结束,经理的保证眼看就要落空。于是在结算审核的时候,经理找到他说:“是否可以将生产数据进行修改?……如果我们的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总部已经开始裁员了,或许哪天就轮到你我。我们并不是真的撒谎,只是移动一下数字,让它们好看一点,你说呢?小王?”小王并不情愿,但也只有同意:“我想,是这样吧,可我总觉得不太合适,你是老板,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不要担心那么多嘛,”经理安慰道,“没有人会注意这些数字哪里来的,他们一般只看最后的结果。你肯定想保住自己的工作是吧?我们没做任何违法的事。”
不违法并不意味着没有错。小王感到经理的行为是越轨的,他感到紧张,又无从判断。其实,紧张这种感觉,往往就是良知的信号。小王或许可以拒绝经理的要求,也或许可以找到一种符合道德规范,又能减少差劲的生产报告给经理的损害的方案。但小王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声誉,那样别人根本不会考虑向他提出可疑的建议,同时,小王还要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因为美德并非总有美好的回报,有时反会遭到惩罚。小王可以与支持自己的另外的大树取得联系;也可以对每一条可疑的批示都备案记录,放在安全的地方;还可以在“末日”来临之前另谋高就。不管留了什么样的退路,都要确保一旦自己身陷困境,能准时到位,可靠运作。
目标决定过程——第三章 设定你的目标,越早越好根据结果设计过程
“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甚至争议。有一派意见是: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既然做士兵,就要先想着做好士兵的本份,至于做不做得到将军,那得看能力和机遇。这种说法确有其道理,而我的回答是:的确不是每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但一个没想过做将军的士兵,除非机缘巧合,否则一定做不了将军。
根据结果设计过程
先做好本职工作,然后走一步看一步的人生态度,注定会走更多的弯路,浪费更多的时间。做好本职工作没有错,但没有一个远期的目标为导向,在工作和人生中迷失方向的危险非常的大。“做正确的事,就会有正确的结果”这句话激励了无数人以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去奋斗。但我要强调,先认清“正确的结果”,再根据结果去设计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坚持“做正确的事”,才有会“正确的结果”。这绝非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式的无厘头讨论。因为,当你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结果”,你又如何能判断自己是否在做“正确的事”?目标既是我们成功的终点,也是我们成功的起点,还是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度。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学生,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是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得以实现,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面,能安稳地工作与生活,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余下27%的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状况很不如意,经常处于失业状态,靠社会救济,并且时常抱怨他人、社会、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事业起步的时候仅仅是一种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没有明确目标的人,在职场之路上容易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时间,而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人,会对有助于实现目标的蛛丝马迹都特别敏感。成功不会光顾那些分散注意力、精力和时间的人。与其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这是一种规律。
有两个年轻人赵和孙,是某名校MBA的同班同学。赵在参加了几十次面试后,选择到一家生产型企业做一个部门经理。因为它不仅听起来“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好机会”,同时这份工作的工资也是最高的。上任之后,赵很快发现了部门和公司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于是他运用所学,很快进行了改组计划。然而事情并不如想像中那么顺利,本来支持他的总经理,后来不得不干预,改组暂停。接下来,赵发现部门和公司存在更严重的问题,于是他以高度的热情、责任感和勇气,再次发起改革。情况迅速恶化,他的部门人心涣散,其他部门也对他冷眼相向。勉强支撑一年后,赵黯然离职另谋工作。
赵的同学孙,在读MBA的第二年便开始做准备工作,花了大量时间分析自己,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以权衡可能的、最适合的工作。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与他的目标和价值观相吻合,并且他有一定经验和力所能及的工作。开始工作前,他先花时间了解了部门状况和下属最大的需要,上任后便在总经理的支持下解决了部门部分需要,赢得群众信任。同时大家看到总经理如此看重他,更对他肃然起敬。头几个月,孙与几乎所有人和所有部门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半年后,他针对部门存在的问题,开始小幅度改组。一次一次的小成功之后,不到一年,孙的部门便成为公司的样板。公司上下已经在议论,孙很可能就要获得更高的职务与权力。
人们很容易把赵与孙的不同结局,归结为能力或运气。其实,除了他们在建立工作所需的权力和影响力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外,更重要的分别在他们求职时即已显露。孙有明确的自我分析、目标与定位,根据目标与定位来选择最合适的企业,而赵则只是对所有的工作机会互相比较,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发展空间大、薪水高的职位。由于目标不同,或者说,由于赵的目标并不明确,他采取了危险的方式去推动工作,失败或许有运气的成分,但并不出人意外。而孙,则根据自己的规划,找到最适合的职位,一步一步看似慢实则快地走向终点。
初入职场也好,老江湖也好,要想在职场乃至社会中顺风顺水,最重要就是要有自己的信念与目标。职场上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多如牛毛。如果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几个转转下来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世界不抛弃你,自己也沉沦。
目标决定过程——第三章 设定你的目标,越早越好不要让出目标设定权
不要让出目标设定权
为什么设定目标重要呢?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终点是什么,如何知道该上哪一班车?每次我到那些神庙,总能看见不少年轻人在磕头许愿,听到他们喃喃祷告:菩萨保佑我得到财富,得到权力,得到幸福,得到好爱人……我总是要想:什么是财富?什么是权力?什么才叫幸福?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好爱人?就算天上真有神仙,如果你不能明确地说出自己想要什么,神仙也不知道该给你什么啊。
职场人生,首先要定一个明确的个人目标,不管你的企业多么强调文化、强调奉献、强调团队,你要明白,不在其位就无法谋其政,没有权力和资源,天大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处。像三国杨修那样的职业经理人这个世界太多了,看别人看得一清二楚,看老板的小心眼也挺明白,就是没把自己搞明白,为一个鸡胁丢命,死还死得真郁闷。一个没有明确个人目标的职业人,注定是别人向上爬的垫脚石。就算他靠着年资、业绩和勤奋慢慢升上去,也绝对比那些有明确的目标,24小时睁大双眼抓机会的人慢得多。一个人要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越是有能力,越是正直勤奋,他的失落就越大,他就会越觉得社会不公平。怪谁呢?要怪就怪自己不按牌理出牌。当你还没有本事制订新规则的时候,你只有玩转旧规则才行。
如果你不为自己设定目标,并不代表你就没有目标,只是这个设定权已经被自己拱手相让。如果一个应聘者这样对企业说:“我什么都能做,您就看着办给个职位吧。”他多办不会被录用,因为企业不知道该如何给他定职位。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给自己设定目标,别人就会把他的目标给你。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多人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到底明不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他有没有主动去与人沟通,与上司沟通,主动让自己被人理解?
鲁迅先生有段话非常经典,大意是中国人有三种:一种是坐稳了奴才位子的,一种是做了奴才而位子还不稳的,一种是想做奴才而不可得的。有一次我拿这个嘲讽某朋友,说他是第三种,恨不能拉着总经理的衣角让他回头看一眼就兴奋半天,偏偏总经理瞅都不瞅他一眼,失败。他反唇相讥:那你也不过是个坐稳了位子的奴才。我哈哈大笑,说为什么?他回答一句话很经典:打工的都是奴才!我正色相告:一个有信念有目标的人,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人,就不是奴才。正由于你在心底里,对打工者的定位都是奴才,所以你才拼命想做一个好奴才。可惜你连做奴才都不知道怎么做,故而只能是鲁迅先生所说的第三种人。
目标决定过程——第三章 设定你的目标,越早越好“以终为始”的职业生涯规划
“以终为始”的职业生涯规划
人生在世,拿什么去判断自己存在的理由,存在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大目标,即西方人常说的“使命”就是他存在的理由。越是聪明,越是有上进心的人,越会在某一个时段遇到对整个人生的困惑与迷茫。或许有些人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解决,但我认为,只有找到上天赋予你要去实现的目标才是根本之道。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其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人生要有大的成就,就要自己把契约上写的什么搞清楚。也许我们不必信教,但有信仰会让人更坚强,人生更丰满。人之不同于动物,因为人有信仰。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一生,左边是痛苦,右边是诱惑,能够坚定地走完自己该走的路的人又有多少呢?不少朋友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该干什么,该走什么路,不满于现状之余又不得不沉沦于现实。更郁闷的就是放眼一望,这个地球上所谓成功人士太多了,连隔壁大妈那个打小不成器的儿子现在倒买倒卖挣得都比我多。人比人真是气死人。
一次某业务员跟我说:去年一个月只赚1000的时候,看着别人赚上万,觉得很丢脸。但当时只是想着不干活就得挨饿,一门心思地为生意忙,当时那个苦啊,但是生存有压力,也不觉得太苦。今年自己也赚上万甚至更多了,心里却比去年还慌,老想着这个月上万了,下个月要是业务不行掉下去怎么办,那个脸不丢大了。再看看别人,好像都比自己做得好,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赶上他们。天天心里慌得很。
他问我怎么办?如何才能保持业绩并超过别人。我告诉他,你是如何从1000做到10000的,重复去做就行了。但这并不能解决你心慌。因为当你一个月赚2万元甚至10万元的时候,你还是要心慌,你永远都有业绩下降的压力,而比你强的人永远都有啊。现在你眼中那些比你强的人,就站在你面前,但有一天你超过他们,更强的人还在后面,就算你再强,赚得再多,你能强过比尔·盖茨?
我问他:这辈子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你死了希望别人怎么评价你?你想赚多少钱就足够了?你想用多少时间赚到这些钱?把这些想清楚,再倒推到眼前,你每天该做多少工作量?做到了你就可以安心休息。因为你不用再跟别人比了。只要你每天的工作做好做到,到时间你的目标就实现,有什么可心慌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现在很流行的概念。我的看法,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要领是“以终为始”,也就是说,首先要明白你自己的目标,再去设计你的路,否则规划只是空话,再过几年又会觉得计划没有变化快了。而很多抱着创业想法,以学习心态去打工的人,往往会去读MBA、学英语、努力进外企,等等,这些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对于创业这些是必要条件吗?而一些想做职业经理人甚至CEO的朋友,则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总发现有朋友、有同学比自己职位高薪水高,于是永远都不满于现状,只要有好一点的机会便想跳槽。但事实上,没有规划、与目标关联度不高的跳槽和转行,其实是走更多的弯路。
很多人的自我规划,只是从现状出发来规划,目标只是比现在过得强一些。但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终点何在,永远也不会真正满足,会活得非常累,非常无奈。而总跟别人的状况对比,很难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信。我主张一个人用自己的目标来衡量自己的成长与进步,那样人生会更轻松、更喜悦。
目标决定过程——第三章 设定你的目标,越早越好做成最好的你自己
做成最好的你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真正的难处是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天生我才到底有何用。这是没有人可以帮你规划出来的,只有自己问自己:我喜欢什么?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得到什么?想得越清晰越具体越好。如果你想不明白,就经常去想,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当然,不仅是要经常去问自己的心,而且要经常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去考察自己。比如上学时你对什么课目最有兴趣?什么课目学得最好?工作时做什么你最有干劲?工作中的哪一方面你最得心应手?生活中你有什么兴趣爱好?这种爱好体现了你什么天赋或个性呢?不要忽视任何类似的细节。这些就是你的“天生之才”的自动表现。
人一定要按自己的天赋去设计自己的路。否则见贤就思齐,九成最后一事无成。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不是要你变成另外一个人,而是变成最好的你自己。
比一辈子要赚多少钱更重要的,是要做什么样的人。但凡是真正有大成就的人,不管他起始阶段是什么原因,抱着什么目的,最终他都是有了一种信念,成为某种人,承担某种使命。这种信念支撑他一路过关斩将,这种使命使他可以忍受一切利害得失。经常有人会问:有什么事是你不赚钱甚至倒花钱也愿意做的?这个问题的深层次意思,就是你想做什么的人?你认为上天赋予你什么样的使命?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世界知名企业,都有他们的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一些朋友总认为那是资本家编出来哄人的,其实不是。
有了自己坚定的信念与目标,打工就不是做奴才,投靠哪棵大树也不等于是卖身为奴。职场之道的精髓就在于,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平衡。
目标决定过程——第四章 明确你的价值观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似乎是概念性的东西,跟实际工作与人生关系不大。其实不然,价值观的作用巨大,了解自己和别人的价值观,是保证长久成功的关键之一。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种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评价,如对自由、幸福、自尊、诚实、服从、平等、金钱、家庭、朋友,等等,在心中有轻重主次之分,这种主次的排列,构成了个人的价值体系。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是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行为的心理基础。在同一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行为。比如在同一环境,有的人对地位看得很重,有人看得较轻而注重工作成就,这就是因为价值观不同所致。
价值观的作用
不同的价值观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广东省佛冈县原县长廖添财在一次中学开学典礼上对学生们说:“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呢?读书就是为当官发财。当官就要当大官,当个科长有什么意思,要当县长、市长、省长,发财就要发大财”。就是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他最后因受贿被捕入狱。
北师大哲学系有位研究生,为了拥有一份中国银行山东省某支行的储蓄员工作而放弃了学业。她本人说,促使她“退学”的原因是银行能提供宽敞的住房和不薄的薪水。有记者对北师大哲学系正在就读的36名研究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有50%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应尊重她的选择;有27%的同学为她“遗憾”或“惋惜”,认为从长远看她的选择是“偏重实利和眼前”、“是对知识的贬低,对人文精神的亵读,对拜金潮流的追随和对自己理想的降低”;不愿加以评论的约占20%;只有1人认为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很难说同学们的看法孰对孰错,因为这些都只是不同价值观的反应而已。
价值观的作用,是让我们了解对于自己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让我们对生命中的诸方面确定一个优先次序,建立一个平衡,找到此时此处最佳的平衡点。其次,当你面临重大的决策,很难取舍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眼前利益受损,时间也将证明你的选择是明智正确的。第三,当你面临巨大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价值观在你背后做坚固的支撑,将迅速帮助你重新建立信心,你最终还将壮大、强大。
价值观引导我们追求所想要的东西,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我们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我们的价值观,否则就会觉得人生不全,没有意义。价值观会主宰我们的人生方式,影响我们对周遭一切的反应,从你所穿的衣服、所开的车子、所住的房子,到教养孩子的方式,这一切都受价值观的左右。它是我们行事为人的规范,帮助我们了解和判定自己以及别人的行为。我们的行为若无法与内心最重要的愿望相合,那么便会在内心产生对立,成功也就遥遥无期了。如果一个人正在追求某件东西,但在内心里却与是非黑白的信念相冲突,那他就会陷于混乱。
目标决定过程——第四章 明确你的价值观价值观都是“自我的”
价值观都是“自我的”
任何价值观都是“自我的”,世界上不存在无主体的、抽像普遍的“终极”价值观。正因为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异,对同一件事,各人对其价值的判断不尽相同,反应也会各不相同,而客观事物的价值也因此不同。价值观是行为的动机和选择的基础,不同的价值观也决定了对成功的不同定义。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认为,员工加班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可以拿更多的薪水,可以为他们的家人提供更多的东西。但事实上这家企业离职率特别高,因为并不是每个员工都希望成为企业家,也并不是每个人把金钱和地位做为衡量成功的惟一标准。
我们若想能改变、成长、兴盛,就得清楚自己以及他人的价值观,以此作为衡量成败的标准。因此,不要用你的思维去界定别人的行为,因为不同的价值取向、信念以及角色的人,对行为的选择是不同的。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对事物的认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个行动都会符合某种价值观。小偷偷东西,有没有符合这个行为的价值观?当然是有,在小偷的价值观里,道德显然是不能同财富相抗衡的。小孩子撒谎,有没有符合他的价值观?当然也是有的,在孩子的价值观里,不被挨打这个价值观显然支配了他的撒谎这一行为。我们可以总结说,不同的价值取向、信念以及角色的人,对行为的选择是不同的,同时每个行为,无论是否有意识,都会符合某种价值观。
目标决定过程——第四章 明确你的价值观明确你的价值观
明确你的价值观
了解自己,实质上就是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具体来说,就是了解不同的事物在自己内心的“价值优先等级”。这是一件困难且繁杂的工作,你要把所有外界事物,不论有形无形,在心目中按重要性排定先后顺序,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等级。知道自己的价值等级,才会理解自己做某些事的动机。知道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事物,你才能集中力量有所追求。或许在你的价值等级上,事业和家庭都同等重要,但是当你上班前答应当晚要回家吃饭,却在下班前才知道晚上有个应酬,这时你到底去不去那个应酬,就决定于你把事业或家庭摆在什么衡量位置。在此刻你进退两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就能体会出自己以及别人做事的动机,是出于价值等级的排列顺序。你要想了解一个人,就得知道他的价值等级,否则你不可能知道他行为的动机。同样地,你若能了解自己的价值等级,日后做人处事便不会有内心不安或冲突的现像。任何成功若不能与最基本的价值观相合,这种成功便不能持久。我们的行为一定得配合自己的价值观,否则纵然拥有万贯家财,也不会感到快乐。你的价值观必须能帮助你、鼓舞你、引导你。
当我们追求的目标或自我的认定改变时,价值观也会改变。譬如说,如果你决心走向公司的高阶职位,你的工作态度便会改变;当你坐上那个位置,对于公司许多事情的看法也不会与从前相同。认识自己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部分的人都不太清楚,因而常常不知道自己做某件事的目的。在追求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反省价值观,这可以帮助你知道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方向是否有偏,是否确实到达终点。不断的反省与修正非常重要,因为价值观有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得非常快。有时我们做事时只盯着目标,达成后才发现已经毫无意义,因为价值观早就改变,目标已经不具有原来的价值。所以要不断地反省,关注价值观是否改变,不断检查那些价值观能不能帮助你走向快乐丰富的人生。
另外,价值观必须与未来成功的关键要素联系起来,并且融入到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去,变得实实在在,可以衡量。如果做到这一点,价值观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否则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要想更快成功,最有效的办法便是把价值观和性格模式结合起来,因为价值观能决定我们的想法和看法,而性格模式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做法,如果你能使这两样功能搭配得当,就能够发展出最能鼓舞人心的模式来。
甘草是一种具有镇咳、去痰、解毒等作用的中药,连续6年来宁夏盐池县马儿庄被挖走甘草4000万公斤,78万亩草原有50万亩遭到破坏。记者调查发现,当地农民知道挖甘草会破坏草原,让草原变成沙漠,当地人也没法生活,但因为1公斤甘草能卖2.5元钱,在每挖1公斤甘草会破坏15平方米的草原植被和2.5元钱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才对他们“有用”。这种蛮干严重地违背了生态逻辑,但它符合生存的逻辑。但对于想取得长远成功的人来说,一定要注意,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根本利益,否则任何成功都只是暂时的。我们无时无地不在模仿他人,而我们身边的人也在从各种角度模仿我们。越是正确的价值观,越是符合那些人类公认的原则。如果我们要成为值得他们模仿的对像,那么我们就得具备强而有力的价值观和表里一致的行为。模仿别人的行为固然十分重要,但效法他人正确的价值观却更重要,向那些伟人们学习,向那些成功者学习,汲取那些能令人生丰富的价值要件,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目标决定过程——第四章 明确你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在我们的人生中,价值观是否与别人相同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能不能重视别人的价值观,使他们满足。价值观对人的情绪具有超乎常理的影响力,它能把众人凝聚在一块儿,这是其他一切所办不到的。如果我们能确实找出跟我们有关之人的价值等级,我们就能做出以前所办不到的事来。共同的价值观是形成共识的基础。整理出价值等级还不够,因为人们在谈论价值要件时,虽然是同样的用字,但不表示具有相同的意义。如果你真的关注双方的价值等级,那么就得花点精神问清楚这个用字的真正意思。但是这个过程做来并不容易,因为你不可能找出每一个人的价值等级。跟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你得确实知道他们的想法,至于其他周遭的人则无需如此深入,只要注意某些重点即可。当你跟别人交往时,相信双方都对对方有个期望,都根据对方的行为和言语来评断对方的为人。如果你能知道对方的价值观,双方就容易达成一致,而你也就可以预先知道对方的行为和真正的需要。在平常的谈话里,如果你能仔细地倾听别人话里的用字,看看他反复用哪些字,你便能很容易地找出他所重视的价值要件,日后便能针对他这方面的需求,给于适当的鼓舞和激励。
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完全相同,他们的关系便能持久;如果他们的价值观完全不同,别说关系维持不久,可能连关系都不会有。不过任何的关系都不会落在两个极端上,所以你仍有两件事可为:第一,从两人的价值观中找出共同点,然后用来帮助化解彼此之间的差异。第二,竭尽个人所能帮助对方实现最大的愿望。如果你能做到这两点,那么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便能建立互助且持久的关系。价值观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虚伪、能否被鼓舞的重要因素。如果你能知道对方的价值观,你就可以掌握他一切行为的动向。
谭公、谭婆和赵钱孙是《天龙八部》里的人物,三人年轻时处于一种三角恋的关系,只因赵钱孙处处要与谭婆争个输赢,才让处处不如自己的谭公赢得谭婆芳心。赵钱孙每次都证明自己是对的,他要求谭婆认同自己这种每件事分高低输赢的价值观,结果是谭婆离开了他。事实上,成功者都会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解决问题行为,而不是单纯地挑战行为。他们会在承认每个人的行动都具有正确的意图之后,再审视他人的行动,同时审视他人的信念及价值观,然后同当事人一起找出符合其意图的其他更令人满意的方式和行为。我们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如果像赵钱孙那样执著于判断谁对谁错,分出输赢高下,就算每次都是你对了,最后的结果也只会变成孤家寡人,更大、更长远的成功会离你而去。
目标决定过程——第四章 明确你的价值观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培育共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不但影响个人行为,还影响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成员在参加企业之前都有着各自的经历,都带了形形色色的价值观进入企业。同一个规章制度,认为其合理的人就会认真贯彻执行,认为其错误的人就会设法不执行,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因此,为了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领导人在选择企业目标时,就要考虑到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人员和群体的价值观,只有在平衡各方面的基础上才能选择出合理的组织目标。世界上许多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有明确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信念,并严守这个信念。一个企业在其生命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必须准备改变自己的一切,但不能改变自己的信念。
有一家叫SAK ELLIOT LUCCA的时装公司,早期员工都是单身者,他们喜欢在周末晚上聚会,喜欢穿黑色衣服,因此这家公司无意中就浸染了这些员工的价值观:时髦、年轻、酷。但随着公司的成长、公司业务及规模的扩大,经理们意识到两个问题:如果只录用有SAK风格的、赶时髦的年轻人,公司就没办法招聘到合适的员工;此外,还可能在不经意中忽视那些能够为公司做出重要贡献的、年龄较大的已婚员工。为此,公司努力让员工明白,只招收时髦的员工与SAK的核心价值观——信任(为人诚实可信)、行为(独立做决策)以及主人翁精神(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不时髦”的人也应该被录用,只要他们拥戴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如今SAK公司已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多元化大型企业,大大拓展了自己的产品线,以占据更广阔的市场。SAK服装公司,就是一个以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将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附属价值观改换成功的范例。
不仅企业与组织需要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国家也是如此。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社会,华人约占总人口的77%,东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深远。我国首任驻新加坡大使张青认为,新加坡能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序,其领导人李光耀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实施“东方文化价值观”是重要原因之一。
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奉行的治国理念与价值观包括:重视多元种族的原则,创造公平的社会,让人人都有机会发挥良好作用。价值观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任人唯贤,肩负重任,要把新加坡创建成美好的家园。价值观中所包含的正直、诚实、公平、和谐等理念,对维护国家团结、凝聚各族民众、促进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树立党的价值观的同时,更加重视培育全国各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这就是新加坡政府倡导的五大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各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项价值观的主要含义是: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维护家庭构成的社会基本单位,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而不是通过斗争来解决问题。突出种族和谐及宗教宽容,以此使新加坡建成具有特色、宽容尔雅、互相敬重、生活充实、同舟共济的精神文明国家。这五项价值观虽然涵盖了新加坡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但其实质还是儒家思想中所倡导的孝顺、效忠、谦虚、诚实、勤劳、节俭等传统的价值观。
倡导东方价值观是为了对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新加坡各族的通用语言是英语,所受的教育是英文教育,同时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因此很容易受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只有保持本国各族人民的文化遗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才不会迷失方向;只有保持亚洲的文化价值观,使之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才能保持社会凝聚力,保障国家的长期发展。针对西方要求其奉行西方式的人权、自由、民主原则,李光耀说:“那不可能,我们可以借鉴某些有益的东西,但不能实行西方化,应主要奉行历史形成的东方文化传统。我们除接受其他民族良好的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要向全国大力推广具有珍贵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观念。”
新加坡的成功表明,全民族的共同价值观的确立,有利于构筑全体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有利于保持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形成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基础。
目标决定过程——第五章 诸葛亮的启示设立人生大目标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故事都可以借鉴到我们的职场生涯中来,也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用当今眼光看,也可谓杰出的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设立人生大目标
诸葛一门三兄弟,分事三主,都是杰出职业经理人,看来他三兄弟是早就规划好了人生目标。诸葛亮未出山前,蛰伏于南阳,观望天下大势,待机而作。此时已有数棵大树可供其乘凉,如老师兼经纪人水镜先生,当地名人岳父黄老先生等。诸葛一家本是山东外来人口,但通过大树们的提携,他们结识了南阳当地各名门望族,比如孔明同学四友,都是当地士族子弟,通过这些资源,诸葛一家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并传播名声。诸葛亮的人生大目标非常清楚,所以每每自比管仲、乐毅,他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可谓少有大志。
然而现实是严峻的。孔明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基本是自学成才,既然不是名校出身,学历自然不高,以至后来曹操等人一再强调“诸葛(乃)村夫”。论起工作经验,大约也只有放牛除草、出门旅行等课外实践。学问肯定是有的,但也只限于纸上谈兵,学院派看不起,江湖派也看不起,所以他一唱自己的广告歌《梁父吟》,大伙就烦心,“时人莫之信也”就是明证。所以,事实就是这样,一个年轻、无名、没有学历、没有经验的小伙子,在一个小乡村里,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等待属于他的那天。
诸葛亮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目标明确,计划周详且切合实际需要。他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预先安排布置,当然缺点是装神弄鬼,自个儿神化自个,这也是职业经理人的一种炒作手法。在实际操作时,他深通“鸭子浮水脚在水下划”的功夫,一贯好暇以整,还特意买了把鹅毛扇作为道具。现在,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而且工作待遇不能低,职位更不能低。不仅如此,这份工作得有发展前途,什么前途?就是既能让自己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也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让自己在史籍记载上比得过管仲、乐毅。
目标决定过程——第五章 诸葛亮的启示找到合适的老板
找到合适的老板
在那个乱世,所谓工作和前途,都寄托在找到一个合适的老板身上。孔明深知这点,所以他宁可不出山,出山就一定要中大奖。刚开始诸候并起,孔明年纪还小,学问可能是有的,但政治艺术还领悟不深,估计也看不清一哄而起的大大小小的豪强中哪个才是他的真命老板。想像一下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应聘,你哪能知道海尔能做到今天这样?同时,乱世出人才,一大批比他名气大、资历深、根子硬的职业经理人已经占据了主要舞台。比如曹操手下的二荀、郭嘉、程昱,袁绍手下的审配、郭图,连西凉军团都有贾诩这样的高人指导。总之大小诸候底下都有这么一批谋士,自己跑去毛遂自荐,从基层职员做起,孔明实在没有那个好耐性。
终于等到曹操扫平北方大举南下的时候,国际局势逐渐明朗化,孔明心中理想的老板也开始浮出水面。曹操气吐宇宙,超拔群雄,做他的部下基本只有高山仰止的份儿,连司马懿这样的强人在曹操活着时也只能做个书记员,哪还谈得上借老板的舞台表演,管仲乐毅辅佐的可不是这样的主儿。况且曹操下面山头太多,各位大爷没一个是省油的灯,孔明去了有能力也得熬年资。后来他弟弟是去了,当两位大哥在西蜀、东吴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位三弟还不知道在魏国哪个衙门挂职锻炼呢。
对孔明来说,孙权也不是理想的老板。孙家一门三世治理江东,豪族归心,人才济济,流派众多,一个外地毛小伙儿,在门阀观念极重的汉末基本也只有过着熬年头看天气的日子。他大哥诸葛谨早就去了,熬到第二代才出人头地把持朝政,这就是事实。况且,孙权本人年纪虽小,天赋极高,看起来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政治平衡艺术精妙之极,江东历代都督,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孙权也从来没有离了他们开不成宴席。孔明去了,就算孙权看得起他,也不可能像后来刘皇叔那样“如鱼得水”。
至于剩下那几位原汉朝地方大员现军阀头目,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没搞头。数来数去,只有刘备差强人意。刘备当时已经龙在江湖差不多20年了,要嘛嘛没有,一般人都看不上眼。但孔明分析了他的材料,觉得此人大有潜力。第一,刘备有理想、有志气,这是举国皆知的事实,同时刘备的理想及价值观与孔明本人相当吻合,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二,刘备能够颠沛流离20年不改其志,这就是成大事者必需的素质;第三,刘备有举国皆知的人气和好口牌,皇帝喊他为叔叔,曹操夸他是英雄,一帮兄弟几十年无怨无悔跟他流浪,真可谓外有品牌内有实力。第四,最重要的就是,刘备一个流浪英雄,虽然本事不差,但比起曹操、孙权这些家族资源既好,先天能力又强的豪杰还是有差距,而且妙在手下就没个真正长脑袋的谋士,不会有人跟你竞争上岗。所以就算你出了馊主意,也没个明白人能指得出你的错。像孔明这样年轻、没经验的小伙,做错事的机会不可能没有,既然没有其他同事指证,老板也昏昏然不知所以,历史当然就不会写了。
目标决定过程——第五章 诸葛亮的启示规则职业道路
规则职业道路
目标既然确定,怎么做得有一番规划,这个可是孔明的长项。秘密报告《隆中对》那是早就准备好了的,相当于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时要写的行业分析、企业发展战略之类的东西。也许孔明早先还写过别的什么“对”,根据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写么,作为应聘前的练笔。只是现在目标是刘备军政集团,别的烧了也罢。
孔明既然下定决心走进职场,自我要求就不能低了,集团老总做不来,副总或者总助之类总得占着吧,何况刘备小集团,连个上得台面到江东搞“联吴抗曹”的成功学讲座的朋友都找不出来,二把手的位置非我诸葛莫属吧?但一个年轻人,无名无望在深山,怎么跟刘皇叔搭上线呢?搭上线之后又如何让老板极端器重、极端信服,主动把位置给我呢?
像同学徐庶那种做法,孔明是不以为然的,跑到街上搞怪,引起老板注意,这种自我宣传效果是不错,但给人第一感觉就不好,哪像个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的样子。第一印像定位为游侠异人之类的,对以后的职场发展大大不利。况且孔明深知“俯而就之者易,跂而求之者难”的道理,自己贴上门去求老板给个职位,老板就算给了,一犯错误就开销。老板硬拉你入伙,犯了错误老板首先就得为你扛着,不然不是老板英明的眼光不会识人么?谋划既定,孔明决心用“鸭子浮水”之术做一把高明的。
孔明的方法大家现在都熟悉,就是把广告做足,老不铺货,吊客户的胃口。幸好刘备不是张飞这种粗人,不然孔明一番做作算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当然这种事也不会发生,刘备何许人也早就在孔明及其应聘智囊团的算计之中。首先是水镜先生一番强力推荐,把卧龙之名深印在刘备脑中,但是刘备虽心动却未行动。故而有徐庶出马再次考查刘备到底有无雄主之资,考查合格后回马再荐孔明终于成功。等到刘备来访,一早就有线报,孔明等人立即安排,刘备三人简直就是鬼子进村,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一路听到的歌,看到的人,遇到的事,莫不与孔明有关,直把刘备胃口越吊越高。孔明自抬身价,便宜无好货么,绝不让刘皇叔轻易到手,但又不让皇叔绝望到不再回来。所以每次刘备见不到正主,正失望之际,就有人偶过攀谈,又把皇叔希望之火重新点燃,并烧得更猛更旺。
当然事不过三,玩的就是心跳也不能跳到没人肯再陪你玩。孔明第三次终于接见皇叔,只是还要以睡觉为名让他等几个钟头,也算是最后对老板诚意和心胸的考察吧。弄到这个地步,真不知是老板面试员工,还是员工在面试老板,三个字:高,真高!
至于那篇《隆中对》,说是奠定三国鼎立之基础,不免让人疑惑。要我是老板,我肯定会问:先生你说得很好,但我现在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眼前难关怎么过?我怎么把别人的地盘弄过来?战略上您说得很对很好,具体业务开拓您是否也指点一二?史书没写,大约孔明也说不出来。他那时的水平,做个战略企划部长可以,做个销售部长就不行了。好在刘备已经如获至宝,心里也明白自己小团伙一个,提什么市场开拓问题不是故意难为人,同时也显得自己没有诚意嘛,也就不深究孔明的实践经验问题了。倒是关张二人颇有微词,但老板搞定了,下面的同事有意见也白搭。在整个应聘过程中,孔明表面上好像什么也没做,但他根据目标规划过程,得到了想要的一切,还那么的自然得体。
或许现在的社会,像诸葛亮这样应聘是不太可能了,真这样进去了,别人也是一句:他有背景,水镜先生推荐的么。我想说的是,孔明有着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这个大目标出发,他设计自己的每一步,做了种种周全的准备。就像一个好演员,先得知道自己到底要演什么,再去设计怎么演才像。想做职业经理人,你就得有自己的目标,没有人生目标,也得有职业目标,千万别走一步看一步,须知你不设计自己的路,别人就会按别人的想法来设计你的路。人生一世,不可失去主动权。“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说得狠毒,我理解就是不要失先手,下棋一失先手就步步被动。所以,孙权宁可毁家抗曹也决不肯投降,都在于人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至于职业目标,很多朋友一说就是豪气盖天,我要做老板,我要做总裁……不是打击人,你有诸葛亮那本事吗?就算诸葛亮也只做二把手呢。明白自身条件,兴趣特长,优势弱项,再定一个实际点的目标好些。否则,目标定错了,错的就不是一步两步,而是满盘皆输。
成功者的肖像——第六章 成熟者的心态立命于原则
曾经读过一篇采访录,被采访者是一位在越南战争中被俘的美国将军,当时他是美军被俘最高级别的军官,在集中营中的几年里,几乎每天都受到特别的“招待”。当战争终于结束后,他拖着一条被打残废的腿和满身的伤痕与疾病回到美国。在被伤病折磨20年后,记者采访他时,他仍不愿回顾那段非人的日子。最后记者问他:“什么样的人能够在集中营中活下来?是不是最积极,最乐观的人?”老将军沉默了片刻,出乎记者意料,说道:“不,最积极最乐观的人往往最先死去。”
将军继续说:“那些最积极最乐观的人,他们会到处给别人打气,他们甚至吹着小调,用轻松的语气说:‘嘿,感恩节之前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回家吃香喷喷的火鸡!’结果感恩节过去了,我们还在集中营里。乐观主义者沉默了几天,又会兴高采烈地到处说:‘嘿,圣诞节之前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到教堂去听福音!’但是圣诞节过去了,新年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过去了,回去的希望遥遥无期,乐观主义者变得越来越瘦弱,起来越沉默,还没等到最后的自由,他们就凄惨地死在集中营里。”
记者接着问:“那什么样的人生存能力最强呢?”将军说:“像我这样的人,悲观主义者。”他接着说:“我们这样的人,知道自由不会那么快到来,能够活着就感到满足。我们没有期待,所以没有失望。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折磨,我们只要求还活着,所以我们能最终等到自由。”
将军的话与我们的预期相差太远,因为悲观者似乎在现实中是很不欢迎,下场最糟糕的一类人。其实,将军是针对记者的提问,故意使用了一个极端的词语来描绘集中营中那种惨无人道的生存状况。但是将军道出一个真谛:一个单纯的乐观主义者,往往低估了现实的残酷,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或许在开始阶段他们的表现是优秀的,但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然而,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是否真的有勇气、有毅力熬到黎明,是否可以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立命于原则
一个人,是乐观还是悲观,似乎是天生而定,属于个性的一个部分。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明知什么话不该说,但还是忍不住说了;明知什么事做了上司或老板会不高兴,但在一气之下还是做了。事后只有归咎于个性,然后自嘲地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我要是不这样说不这样做,那就不是我了。更有升级版,就是把个性当做原则,在职场不如意,还说我不能放弃我的原则,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推崇以原则为中心的人生,能够“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这样有气节的人,也为我所敬仰。但我们要知道,“个性”与“原则”,是不可以乱用的,更不可以拿来做我们的挡箭牌。
小王在一个颇具规模的私营企业做经理,能力不错,业绩也很好,只是他个性颇强,常常出口伤人。不论对像是谁,只要他觉得不对,便给以颜色,最终他的同事及上司都无法忍受。老板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尊重其他人的感受,毕竟他能力不错公司还希望留用,但他当即翻脸,说道:“看到不对的,我就是要说,这是我的个性,是我的原则!”
且不论他的行为对错,他把“个性”与“原则”作为理由,就是职场的大错与大忌。
一位女孩,坚持穿超短裙上班,同事劝她穿着职业装,她说:不,我要穿出个性。又如一位公司职员,忍受不了平淡无奇的工作,一年跳了五次槽,仍然觉得不满意,朋友劝他多忍忍,坚持久一点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他头一仰,说:不满意就跳,这是我的原则。我实在不知道,在他们的心中,还有多少类似的“个性”与“原则”,或许有一天实在坚持不下去,他们就会委屈地放弃了自己的“个性”与“原则”,从而又诞生一个职场的“受害者”。
真正的“原则”是人类社会颠扑不破、历久而弥新,不言自明的真理;是人类行为的准则,也是不容置疑的基本道理,历经考验而永垂不朽;是一些不分时间、不分种族所公认的“价值观”。正如美国《独立宣言》开篇大义:“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又正如《法国人权宣言》的第二条指出:“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自然的和不可让与的人权。这些权利就是自由权、财产权、安全权和反抗压迫权。”只有立国于原则之上的政权,才可能长盛不衰;也只有安身立命于原则之上的个人与企业,才能拥有长久的成功。
公平、诚实、正直、尊严、服务他人,等等,都应该是我们尽可能去遵循的原则。在原则的基础上,我们的技巧与艺术才更有力量,更有影响。正如武侠小说常言,如果没有“内力”,练就再好的武术也无法成为真正的高手。对于圆满的人生,原则就是我们的“内力”。在职场中,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也难免会有许多诱惑,如果没有“原则”为指引,我们很难不会误入歧途。
价值观呢,比如经常有些小测试,要求测试者从诸如金钱、感情、事业、家庭、朋友等等中间,依次挑出你认为最重要的,做一个排序,以测试你的个性。这种排序,就是你的价值观的体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优先选择,故而同样是金钱,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视之为身外之物,有人要钱不要命,有的人一毛不拔,有的人花钱如流水。价值观与原则,两者并不矛盾,在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中,都或多或少包含着原则的东西。以价值观中的某种概念或事物作为一生的中心,也无妨,但是容易走到极端。比如,不爱钱财和太爱钱财,走到极端都无益于自己,也无益于家庭和社会。而认同原则,并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一样会有价值观,只是他的价值观受制于原则,因此就比较平衡。比如爱钱,但更爱公平与诚实,因此他不会为了钱不择手段,也可能他本人并不重视钱甚至习惯于乱花钱,但服务他人的原则,会使他顾及家人所需,等等。
成功者的肖像——第六章 成熟者的心态终极自由
终极自由
或许会有朋友说:我也相信你所说的原则,但我仍改变不了我的个性。对此,我的回答就是:当你固执已见而不顾他人感受的时候,只能说你相信原则,但并没按原则去做事做人。须知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是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成为哪种人,而只有信奉原则,坚持原则,善用原则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人。
长期以来,对于个性,一般都认为是遗传与幼年环境的产物。然而,维克多·弗兰克的理论却改变了这种传统看法。维克多·弗兰克是犹太裔心理学家,早期信奉弗洛伊德学派,该派认为一个人的本性在幼年时期即已定型,而且会左右一生,日后改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弗兰克由于是犹太人,二战期间全家被投入纳粹集中营,除了一个妹妹,所有亲人都死于纳粹魔掌,本人也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面对这种悲剧,作为一个心理学家,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解脱苦难之道。
一天,他赤身裸体独处囚室,忽然意识到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在客观环境上,他的自由完全被纳粹所剥夺,但他的自我意识却仍然是完全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的刺激对自身的影响程度。换句话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许多人就像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听见铃声就流口水,但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面临外界刺激时,却能依据个人价值观,去选择自己的回应。弗兰克认定,人类的终极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无论外界的刺激如何,一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回应。
当弗兰克发现了“选择的自由”后,每当面临严刑拷打,他便想像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获释后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折磨得来的体验传授给学生;比如自由以后,漫步在香榭丽舍大道与法国美女同行,等等。凭着想像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这种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他协助难友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战后,弗兰克以自己的理论,创立了著名的“维也纳第三学派”,成为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深刻影响西方社会的心理学派。
正如美国将军与弗兰克的亲身经历所告诉我们的,人的一生,并不在于你面临什么样的处境,而在于你选择做什么的人。每个人都拥有“选择的自由”,当别人辱骂你时,你可以反唇相讥,可以暴跳如雷,可以泰然处之,可以退缩回避,问题并不在于别人骂你,而在于你如何回应。你身边的人,不可能每个人都看见你的内心,但每个人都能看到你的反应,而你的反应,就构成了公众眼中的你。正由于这个道理,很多人都认为是别人的不良言行污辱了自己的形像,但事实是,你的不正确的反应,污辱了你自己的形像。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