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前进。11 月8 日,艾森豪威尔接到的第一份交火的报告是令人沮丧的。美
国军舰“托马斯·斯东”号载着美军的一个加强营在驶向阿尔及尔的途中,
距目的地仅150 英里处,于11 月7 日被德国的鱼雷击中。可是,在军舰被拖
曳到就近的港口之前,舰上的官兵都不愿默默等待着。当他们的司令官宣布
都上救生艇以争取准时赶到原定发动突袭的海滩时,他们都报以欢呼。然而,
自下午弥漫起来的浓雾密云使他们的宏图未能实现,他们无可奈何地登上了
驱逐舰和其他护航舰,终于在距原定时间约20 个小时之后被送上了岸。可喜
的是,这些部队的迟到并没有明显影响部队的登陆计划。
1942 年11 月7 日—8 日,英美联军的三个特混舰队分别驶抵阿尔及尔、
奥兰、卡萨布兰卡地区,准备强行登陆。正在这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达尔朗海军上将巡视北非回国后,他的儿子突然得了小儿麻痹症,在阿尔及
尔住了医院,由于病情危急,促使这位海军统帅于11 月5 日飞回北非。因此,
正当英美即将大举进攻之际,他恰巧在阿尔及尔,这是一个奇怪而麻烦的巧
合。罗伯特·墨菲希望他能在盟军登陆前离开。可是达尔朗由于关怀他儿子
的病,在阿尔及尔多逗留了一天,住在一位法国官员费纳尔海军上将的别墅
里。
近几个星期以来,盟军在阿尔及尔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法国军事长官朱安
将军身上。他与墨菲的关系一向很密切,但是墨菲并没有告诉他登陆的具体
日期。11 月7 日午夜稍过,墨菲访问了朱安,告诉他盟军登陆的时刻已经来
临了。一支强大的英美联军,在占绝对优势的海空军的支持下,即将开到北
非,几小时之内即可登陆。朱安闻讯不禁大吃一惊。他原以为他可以控制阿
尔及尔的全局。但是,他知道,由于达尔朗在此,他的职权是起不了任何作
用的。他知道得很清楚,军政府的一切领导大权都已转移到这位身为维希政
府副元首的海军上将手中。只要达尔朗在此,一切手握实权的效忠于维希的
法国人,决不会再听从他的命令。
经过商议,墨菲与朱安决定打电话给达尔朗,请他马上到他们这里来。
在清晨还不到两点钟的时候,朱安将军打电话唤醒了达尔朗,声称有要事需
要面谈。当达尔朗听到了英美联军即将登陆的消息后,他暴跳如雷,气得满
脸胀红。他说:“我早就知道英国人是愚蠢的,但是我一直认为美国人要比
英国人聪明一点。现在我开始认为你们美国人所犯的错误之多,也不亚于英
国人。”
达尔朗对英国人的反感是人所皆知的。长期以来,他一直投靠轴心国。
1941 年5 月,他不但同意把达喀尔供德国人使用,而且同意德国人假道突尼
斯向隆美尔的军队运送给养。魏刚将军当时制止了这一叛逆行为。魏刚将军
当时是北非的负责人,他说服贝当拒绝了德国的要求。希特勒由于当时正在
全神贯注于即将进行的对苏战役,所以尽管他的海军参谋人员对此提出反对
意见,但他在这个问题上却没有认真。同年11 月,德国人认为魏刚不可靠而
将他免职。现在事过境迁,苏联红军节节胜利,其他反法西斯战场也有新的
起色,希特勒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达尔朗的态度虽稍有改变,但他依然是
彻头彻尾地效忠于卖国投敌的贝当元帅。因此,尽管墨菲和朱安百般劝说,
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他也只是答应发电报请求贝当允许他自由行事。一连
串无情的事件,使他陷于极端困难的处境。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11 月8 日上午7 时40 分,达尔朗给贝当发去这
样一封电报:
“上午7 时30 分的情况如下:搭乘英国舰只的美军已于阿尔及尔及其邻
近地区实行登陆。守军在几处地点,特别是在港口及海军司令部两地击退了
进攻。在其他地点,由于是突然袭击,登陆获得成功。局势在日益恶化,守
军不久即无法支持。各方面报告表明,大规模登陆正在酝酿中。”
截止11 月8 日午夜,美英联军的三个特混舰队分别在阿尔及尔、奥兰、
卡萨布兰卡地区登陆。“东部”特混舰队,在英国海军少将布罗斯的指挥下,
于8 日凌晨1 时开始在阿尔及尔及其东、西两面登陆。在西面,英军第十一
旅顺利地占领了滩头;在东面,载运美军的船只被意外的浪潮冲离海岸数公
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乱。耽搁了时间。但在天亮后,也就很快地控制
了局势。上午11 时30 分,达尔朗又给他的上级发了一封电报:“阿尔及尔
可能于今晚失守。”下午5 时,他又发出一封电报说道:“我军虽尽力阻挡,
美军业已进入市区,我已命当地驻军司令朱安将军就阿尔及尔城投降一事进
行谈判。”下午7 时,阿尔及尔投降了。由这时起,达尔朗海军上将就落到
美国人手里,朱安将军在盟军的领导下重掌大权。
“中部”特混舰队,在美军弗里登少将的指挥下,也于8 日1 时许在奥
兰登陆。法军在这里的抵抗比在阿尔及尔较为猛烈。登陆部队虽在开始时较
顺利地占领了阿尔泽湾和安达鲁斯,但在向奥兰实施向心突击的过程中被阻
于半路。两艘载运美军的英国军舰,在强行驶入奥兰港时被击毁,乘员和部
队死伤过半。直到9 日,美军的进攻仍无进展。
“南部”特混舰队,由美军巴顿少将指挥,在11 月8 日拂晓前抵达摩洛
哥海岸。由于夜间行驶,而且航程较远,所以登陆时间比原计划晚三个小时。
美军分别在卡萨布兰卡附近的费达拉、利奥特港和萨菲登陆,一开始就牢固
地占领了立足点。有些地点,登陆部队并未遇到抵抗。但随后战斗一度相当
激烈,特别是在利奥特港附近。11 月9 日,美军一面巩固自己的登陆点,一
面向纵深推进,但因弹药、油料还堆积在滩头,来不及运给战斗部队,所以
部队前进的速度极为缓慢,而法军的抵抗开始加强。在其他地区的战斗也在
激烈进行。
11 月9 日早晨,克拉克将军和吉罗将军飞往阿尔及尔,企图同法属北非
当局达成某种协议。他们的使命是要求结束战斗,并希望法国人在进行计划
中的对德战争时能给予协助。出乎意料的,非洲的法国人对吉罗将军的冷淡
接待,给艾森豪威尔原先的期望泼了一瓢冷水。吉罗根本没有被重视。他作
了一次广播讲话,宣布他将领导法属北非,并命令法军停止对盟军作战。可
是他的演讲没有发生任何作用。在此期间,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同阿尔及尔
之间的无线电联系非常困难,可是最后终于收到了一份电报,证实了早些时
候的这个消息:达尔朗海军上将正在阿尔及尔!
“达尔朗是法国战斗部队的总司令: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是把他逮捕起
来。”艾森豪威尔心想,“可是只要达尔朗能够对在土伦和达喀尔的大量法
国舰艇发一道必要的命令,我们就有希望立刻减轻地中海的潜在的海军威
胁,同时可以随便增添我们自己的水面舰艇。”他又想起在离开伦敦之前,
丘吉尔首相曾诚恳地说过:“如果我能见到达尔朗的活,尽管我极恨他,但
我若能以爬行一英里路来使他把舰队带到盟军这边来,那我也欣然照办。”
艾森豪威尔说,克拉克将军在同法国官兵打交道时,很快就发现法国人
有一个传统,即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这在法军中
视若神圣。他们断言,他们在1940 年的投降仅仅是忠诚的军人服从上级的合
法命令的行为。曾与克拉克将军再三会谈的每一位法国司令官,都毫无例外
地拒绝采取任何行动使他们的部队投向盟军,除非他们能接到叫他这样做的
合法命令。他们的每一个人都曾作过效忠于贝当元帅的宣誓;当时贝当元帅
的名字,对北非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比任何其他因素都深。这些司令官中,
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可以不受自己的宣誓的约束或者可以发布任何停火命
令,除非他们的合法总司令,那位被他们视作贝当元帅的直接代表和私人代
表的达尔朗给他们以必要的指示。
克拉克将军向盟军司令部发回的电报说,如果没有达尔朗参加,就不可
能达成和解,而他的这一观点也得到吉罗将军的支持。11 月9 日那天,克拉
克将军奉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之命,在阿尔及尔圣乔治大饭店会见达尔朗,要
求他发布停火令。克拉克身材高大,他俯视着瘦小的达尔朗海军上将。克拉
克生气地说,他要强迫达尔朗合作,高声喊叫说,海军上将要不合作,就坐
牢。达尔朗坚持要等候贝当的命令。克拉克又发起火来。朱安把达尔朗拉到
一边,对他说,抵抗是毫无意义的。达尔朗被迫同意在卡萨布兰卡和奥兰命
令停火,但是,他仍然拒绝指示突尼斯的维希法国部队抗击德国人。
11 月11 日,希待勒也开始调动部队进入以前没有被占领的法国南部。
于是,达尔朗宣布,这意味着贝当是“一名俘虏,失去了行动自由”。接着
他说:“我得到贝当的秘密命令,授权我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行动。”达尔朗
的声明对许多维希法国军官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这一声明使他们可
以执行他的指示与盟军合作,而同时保持他们是在服从正式命令的假象。达
尔朗的权力就在这里,并且成为艾森豪威尔急于与他达成交易的主要原因。
艾森豪威尔相信,达尔朗能够说服突尼斯的法军抵抗德国人,能将法国舰队
交给盟军。时间就是生命,因为德国人正在以惊人的效率作出反应。希特勒
很快从最初的震惊中清醒过来,正在空运精锐部队和运送坦克去突尼斯。
到了11 月11 日,艾森豪威尔沮丧地认为“火炬”获得战略胜利的可能
性已经消失。一切都决定于在突尼斯的法国人。艾森豪威尔说,只要他们“此
刻头脑清醒过来,我们可以避免以后好几个星期的作战,并且在付出许多生
命和物资后,我们将得到正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为此,艾森豪威尔命令克
拉克急于和达尔朗达成协议。克拉克应当使达尔朗担任北非高级专员,并坚
持要吉罗当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朱安当副总司令,负责指挥地面部队。艾
森豪威尔最关心的是向突尼斯进军,和德意法西斯军队作战。为此,他需要
一个可靠的后方。为了得到这样的后方,他准备与维希法国当局合作,不管
它的法西斯名声多么狼藉。他警告克拉克,不允许在阿拉伯部落中引起纠纷,
“或者鼓励他们与现行的统治方法决裂”,因为艾森豪威尔不希望发生“任
何内部的骚动和麻烦”。在11 月13 日,艾森豪威尔从直布罗陀飞到阿尔及
尔,会见了达尔朗,完成了这笔交易。
当达尔朗协定的实情公之于世后,在英国国内,在自由法国内部,在美
国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不满。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桩卑鄙龌龊的勾当,而
其对象“乃是一位与我们不共戴天的仇敌”,因此在他们心目中,在北非登
陆的胜利,还有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已因此黯然失色。这一强烈反应使艾森
豪威尔吃惊,他已经失去了通常良好的公共关系意识。他感到难过,倒不完
全是由于协议被抨击,这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预见到,而是由于抨击的猛烈
程度。更令他难受的是,人们攻击他是一位头脑简单的将军,在政治的汪洋
大海中没了顶。他转而为达尔朗协议辩解,他写信给他的兄弟埃德加说:“唯
一使我对此事有点气恼的是,竟有人认为我是这样令人难以置信地愚蠢,竟
没有意识到我是军事上的权宜之计。”他给他的儿子写信说:“我被称为法
西斯分子,甚至几乎是希特勒主义者;但是,我认为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场
战争,专制压迫和独裁统治的势力如此明确地与维护人权和个人自由的势力
相对垒。我是坚决站在反法西斯这一边的,作为一个战士,我唯一的目标就
是尽职粉碎希特勒匪帮。”
他写信给他的妻子玛咪说:“阿拉伯人是十分难以捉摸的,他们具有爆
炸性,充满偏见。这里所做的许多看起来是古怪的事情,正是为了不使阿拉
伯人激怒起来暴动。我们是坐在火山上!”为了稳定后方,艾森豪威尔非常
害怕发生暴动,他一直只限于婉转地督促达尔朗对反犹太法作些微小的修
改。达尔朗要求时间,他辩解说:“如果采取急剧步骤,来改进犹太人的命
运,就会出现法国不能控制的穆斯林的猛烈反应。”艾森豪威尔同样认为治
理部落是棘手的事情,最好由法国去处理。
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史密斯仍在伦敦,是他首先把英国强烈的敌对反应
告诉艾森豪威尔的。丘吉尔称这一协议简直是“晴天霹雳”,而英国外交部
说达尔朗的历史这样丑恶,不能考虑让他当北非的常任首脑。英国人说:“首
先我们有自己的道义上的立场。我们正在为国际的体面而战斗,而达尔朗却
是它的反面。”人们对艾森豪威尔的军事行动也进行种种批评,说“迄今为
止,由于犹豫不决而丧失良机。‘火炬’在战略上已经失败”。
艾森豪威尔对这些来自英国官方的责难十分不满,他迅速地作出反应。
11 月14 日早晨,他给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了一份很长的电报,为他的行
动辩护。电报说:“可以理解伦敦及华盛顿由于与北非法国当局谈判而引起
某些混乱。要知道北非生活的第一个现实是,贝当元帅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全体法国军官都试图造成这样的印象:他们是在贝当元帅这位人物的保护下
生活和行动的。法国人同意只有一个人有权继承贝当元帅,而这个人就是达
尔朗。如果不同达尔朗合作,我们将不得不对北非全部进行军事占领。这在
时间和人力、物力方面的耗费将是巨大的。”他在另一份电报中,告诉丘吉
尔:“请放心,我经常地听从你的明智忠告,我没有完全被这里如此之多的
骗子们捆住手脚,蒙住眼睛。”
丘吉尔看了艾森豪威尔的申辩电报,11 月17 日致电罗斯福说:“我应
该让你知道,与达尔朗所签的协定引起了强烈的愤怒。我越考虑这个问题,
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种仅仅由于战事急迫而不得已才采取的权宜之计。人们
会以为我们愿意和当地的吉斯林①之流妥协,这种看法不仅在法国而且会在全
欧洲给我们的共同事业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我们对此决不能忽视。达尔朗
声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属来指挥法国海军,从而使法国的海军对我
们怀有恶意。正是他,派法国海军到卡萨布兰卡附近的海面与你的舰队作战,
才使这些海员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为了权位,达尔朗又倒向我们这
边了。和达尔朗签订一个永久性的协定,或在法属北非成立一个达尔朗政府,
将是无法为千百万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们的一片至诚之心就是我们的力
量。”
电报给罗斯福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和总
参谋长马歇尔却要求罗斯福支持艾森豪威尔。此外,马歇尔举行记者招待会,
在会上他严厉批评美国记者。他说,计划估计“火炬”的登陆作战,美国的
损失将高达18000 人,但事实上只有1800 人,这样达尔朗协议使美国少伤亡
16200 人。他告诉新闻界,他们对艾森豪威尔和达尔朗协议的抨击是非常愚
蠢的,这会上英国人的当,他们会要求由一个英国人来代替艾森豪威尔。如
果这种抨击继续下去,会使美国在世界上的声誉处于从未有过的低下地位。
根据各个方面反映的情况,罗斯福总统于11 月18 日,也就是在收到英
国首相电报后的第二天,发表了一项公开声明。罗斯福代表盟国强调指出:
“未来的法国政府决不能由法国本上或海外的任何个人来成立,它只能在法
国人民被同盟国的胜利所解放后,由法国人民自己来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
非所作的安排,仅是由于战事紧迫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
罗斯福的声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们的忧虑,同时也使艾森豪威尔感
到宽慰。
11 月20 日罗斯福写信告诉丘吉尔说:“昨天我私下对报界讲了一个流
传在巴尔干的古老的希腊教会的格言,因为它似乎适用于我们目前的达尔朗
——戴高乐问题,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们,在大难临头之际,你们可与
魔鬼同行,直到你们下桥为止。’”
然而,达尔朗协议所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艾森豪威尔个人的不安和对
他声誉的损害。这个协议造成了长期的影响。苏联领导人怀疑英美和法国维
希分子背后有默契。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也对此强烈不满。他说:“如
果盟军在‘解放’一个国家与现在投敌的官员们签订协议,抵抗还有什么意
义?!”这个协议不仅伤害了抵抗运动成员的感情和士气,而且对日后戴高
乐与美国的长期合作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由于艾森豪威尔在阿尔及尔被政治问题所纠缠,使他不能及时向突尼斯
进军,而这时德军却继续在突尼斯集结。结果盟军强行攻占突尼斯城的打算
遭到严重失败。到了12 月份,在艾森豪威尔指挥下有将近15 万人,但仅有
3.1 万人在前线。他自己估计德军有3 万人在突尼斯城内和附近,其中作战
①
吉斯林(1887—1945)挪威法西斯党党魁。1931—1933 年任挪威国防部长。1933 年建立民族统一党(法
西斯党)。1940 年协助德国侵占挪威。1942 年充当傀儡政府元首。1945 年法西斯德国在挪威的统治瓦解
后,以战犯罪被处决,吉斯林一词后成为年奸的代名词。
部队是2.5 万人。盟军向突尼斯推进的速度过慢,当他们抵达时,双方交锋,
吃了败仗。
军事上受挫,使艾森豪威尔大伤脑筋。他写信向妻子诉苦说:“我从来
没有像现在这样拼命工作过,但却没有取得好的结果。”为了扭转战局,12
月22 日,艾森豪威尔出发上前线,他亲自了解情况,他希望发动一次攻击。
圣诞节前夕,他和安德森将军视察作战部队。连日阴雨使农村变成一片沼泽。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车辆都不可能离开公路行驶,而在公路上行驶也是够困难
的。艾森豪威尔决定推迟发动进攻。他向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报告说:“目
前暂时放弃全力出击的计划,是迄今为止我最失望的事情,是一项痛苦的决
定。”抢先到达突尼斯的竞赛已经输掉。他面临着一场持久战。
圣诞节前夕,当夜幕降临时,艾森豪威尔在安德森野战司令部食堂吃晚
饭。当他开始用餐时,一名通讯兵送来一份电报:“达尔朗被刺身亡。”达
尔朗这个维希头目,虽然口口声声说忠于他的祖国,要真诚与盟国合作,但
他却继续为非作歹,不听忠告。达尔朗继续任用维希官员,甚至那些同纳粹
密切合作而声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分子关入监狱,
封闭了他们的《战斗报》,这就更加激起法国人民对他的仇恨。
1942 年12 月23 日,达尔朗被年轻的戴高乐分子邦内·德·拉·沙佩勒
刺杀身亡。此后,吉罗便掌管北非的军政事务。
达尔朗之死,大快人心,完全是咎由自取,正如克拉克将军所说的:“在
我看来,达尔朗上将之死是上帝的旨意..把他从政治舞台上清除掉,就像
刺破脓疮一样。他起到了他的作用。”达尔朗之死,也为艾森豪威尔解除了
一个政治上的包袱。
12 月22 日马歇尔命令艾森豪威尔:“授权你的部下去处理国际外交问
题,集中你的全部精力于突尼斯的战斗。”由于达尔朗已经去世,艾森豪威
尔觉得他可以这样干了。欲知突尼斯之战的详情,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章突尼斯大捷
捷报频传震天响,北非大地获解放;
德意主力全歼灭,将军美名天下扬。
虽说达尔朗遇刺身亡,稍稍缓和了政治紧张局势,但并没有完全消除法
国爱国人士和当地人民群众,对英美和通敌者合作、特别是对维希分子在法
属北非全部留任的强烈不满。
人民最不满意的是,虽说“解放了”,但是反对法西斯德国和维希政治
制度的积极分子,仍然没有被释放出狱。在盟军当局的默许下,在阿尔及尔
的中央监狱里,还在监禁着27 名共产党人——法国国民议会代表。艾森豪威
尔只对法国抗战力量对维希分子的镇压表示抗议,而对被监禁的共产党人的
呼吁却置之不理。只是到了1943 年2 月,迫于世界进步舆论的压力,这些反
法西斯人士才被从监狱和集中营里释放出来。
然而,在北非当地的居民,仍处于无权的地位。他们迸发出来的愤怒情
绪使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大为震惊。盟国的第一次进攻战,竟然落得与附敌分
子公开进行合作。罗斯福和丘吉尔连忙推卸责任。他们试图把艾森豪威尔变
成替罪羊,迫使他把盟国在北非的政策的全部责任承担下来。其实,艾森豪
威尔在阿尔及尔采取的任何实际步骤,都是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指示。可是,
这并不能改变他的处境。对采取与附敌分子进行合作的不受欢迎的决定,所
应负的道义和政治责任实际上落在他的身上。他对因公前来阿尔及尔的弟弟
米尔顿说:“如果我是个普通营级指挥官,在敌人的火力下率领士兵投入战
斗,一切就要简单得多。”
艾森豪威尔决定在突尼斯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攻势,来转移国内外人民的
注意力。在1943 年1 月底,西方盟国在北非集结的军队有50 多万人。但由
于盟国武装力量在突尼斯动作迟缓,使德国统帅部得以调集大量的部队,为
盟国后来的攻势造成一定的困难。
从华盛顿传到盟军总部的谣言说,为平息民愤,美国总统将要牺牲艾森
豪威尔。丘吉尔对突尼斯前线进展迟缓感到不快。据说罗斯福认为保留艾森
豪威尔“在政治上是不明智的”。当艾森豪威尔在一月初任命马塞尔·佩鲁
顿为阿尔及利亚总督时,又掀起了另一次抨击的浪潮;因为佩鲁顿曾任维希
政府的内政部长,是一名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分子,人民群众怎能容忍这样的
人担任他们的总督呢?但艾森豪威尔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佩鲁顿的任命
在国内引起了一片痛苦的咆哮。他们想要谁?他是一位有行政经验的人,而
天晓得,在非洲法国人当中,很难找到许多像他这样的人。”与此同时,吉
罗又逮捕了戴高乐在北非的自由法国分子,引起又一次抨击浪潮,以致玛咪
写信警告他,“头头们正在准备把你撤职”。他的联络副官布彻在记录上也
这样写着:“我告诉他,他的脖子已经套在绞索上!”
而最有可能的是,当艾森豪威尔的部队与向西跟踪追击隆美尔部队的英
军会师时,在沙漠作战的英军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可能成为盟军
总司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将回到英国,或者回到华盛顿。确实,看起来出
现这种情况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亚历山大比艾森豪威尔的军衔高,并且打了
大胜仗,有着丰富的经验;再者,就是英国将有第八和第一两个集团军在突
尼斯作战,而美国仅有一个军。
在地位不稳的压力之下,又加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进度的沉重负担,艾
森豪威尔的情绪很坏,经常发脾气,很容易冲动。在他的影响下,盟军总部
的士气是低落的。他在圣诞节从突尼斯前线赶往阿尔及尔时,又患了重感冒。
有一个多星期,整天躺在床上,吃饭很少,滴酒不沾,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烟,
这使他的感冒和病痛加重。
艾森豪威尔的前途将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下来。从1943 年1 月14
日至24 日,罗斯福、丘吉尔各带一批军政要员,前来这一新解放的海港城市
开会,以便对1943 年的战略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对英美联军指挥权的问题作
出适当的安排。1 月15 日,艾森豪威尔到卡萨布兰卡去了一天,报告他的战
区的形势。开始,他给罗斯福的印象不好。罗斯福对他的顾问霍普金斯说:
“艾克看上去紧张不安。”霍普金斯解释说,这是由于他乘坐的飞机出了问
题。飞越阿特拉斯山脉时,艾森豪威尔乘坐的B—17 飞机两台发动机失控,
他几乎要跳伞。再加上他的感冒尚未痊愈,以及对在突尼斯的竞赛中失败感
到失望,他给罗斯福“紧张不安”的印象也就不奇怪了。
艾森豪威尔对他前途的担心很快就消失了。因为经过英美两国首脑的讨
论,丘吉尔和罗斯福一致同意不仅让艾森豪威尔继续指挥“火炬”行动的部
队,而且待英国第八集团军开抵突尼斯边境线后,也归艾森豪威尔指挥。他
们作出这一决定有许多原因。马歇尔仍然是艾森豪威尔坚定的支持者,这对
罗斯福是很有份量的。丘吉尔和罗斯福都知道,他们至少同艾森豪威尔一样,
要对达尔朗协议负责。他们两人对艾森豪威尔在卡萨布兰卡的汇报留下了深
刻印象。他们对艾克工作感到满意的是,他继续致力于同盟的事业,他使一
个混合参谋班子在一起工作的神奇办法。虽然英国在突尼斯投入优势的兵
力,但丘吉尔知道,法国军队是不会接受一个英国人来指挥的。因此突尼斯
战役,非得由艾森豪威尔继续担任盟军总司令不可。
为了加强突尼斯战役的统一指挥,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任命亚历山大为
地面部队副总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为海军副总司令,空军元帅阿瑟·特德
为空军副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则为负责全面工作的总司令。这样解决指挥方
面问题的办法,使马歇尔感到高兴,因为艾森豪威尔继续担任盟军最高指挥
官;这也使带头提出这样安排的布鲁克高兴,因为这样一来,便把日常作战
活动控制在艾森豪威尔的英国副手们的手中。这位英军参谋总长直率地承
认:“我们把艾森豪威尔推到高高在上的统帅宝座,这样他就可以不受约束
地将他的时间用于解决政治和盟国间的问题,而我们则把我们的司令官安插
在他的手下,处理军事局势和恢复严重缺乏的必需的干劲和协调。”
英国三位副总司令的军阶都比艾森豪威尔高。艾克的实际军衔仍然是中
校;他佩戴三星中将军衔是临时性的,而他的副手们都是佩戴四颗星。但是
艾森豪威尔从不被军衔吓住,他与他们建立了亲密的个人关系,彼此合作得
很好。在卡萨布兰卡,他和亚历山大作过一次长谈,印象很深。丘吉尔称之
为亚历山大的“从容大方、面带笑容的风度、和有感染力的信心”,使艾森
豪威尔如同使任何人一样,感到有吸引力。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希望这三位
副总司令会使艾森豪威尔靠边站,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这首先是由于艾森
豪威尔本人。他抵制了将英国的委员会指挥制度强加在地中海作战指挥上的
一切企图。1 月20 日,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出指示,由副总司令实际掌管
作战。艾森豪威尔口授一份措词激烈的电报,反对这样侵犯他的指挥体制,
并且坚持维护统一指挥的原则。他的参谋长史密斯要求把电报写得缓和一
些,但是艾森豪威尔只允许改变语气,不能更改电文的内容。只要他在位一
天,他决心行使他的职权。
为了帮助艾森豪威尔维护统一指挥,美国参谋总部准备推荐他为上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