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
美国一些政界人士和报纸对美国政府在台湾地区的冒险活动,感到不
安。他们不同意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挑衅,担心这会使美国陷入一场战争之中。
美国统一独立社会党竞选委员会反对美国政府在远东的冒险政策。它打
电报给艾森豪威尔说:“我们(美国)的军队驻在中国领土上是对全世界和
平的威胁。我们呼吁立即从金门和马祖以及这些岛屿四周的海面上撤出美国
军队,以防止把美国和整个世界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我们要求艾森豪威尔
政府不再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政。”
由一些著名的民主党人组成的“美国人民主行动协会”8 月5 日写信给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他们在信中说,美国没有义务去“保卫”金门和马祖,
美国人不会同意为这个问题卷入战争。信中指出,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来使金
门和马祖继续处在蒋介石分子的控制下,实际上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这个
行动将得不到任何美国的主要盟国的支持。
民主党参议员莫尔斯8 月4 日晚上要求美国国会立即召开特别会议来制
止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采取“战争边缘”的外交政策。
他认为美国无权保卫像金门和马祖这些岛上的中国国民党人。他说:“如
果我们(美国)去保卫他们,我们就会被斥为侵略国,而且事实上也的确是
这样。”
民主党参议员曼斯菲尔德,也担心美国在台湾地区的挑衅行动引起战争
的危险。8 月5 日,他要求艾森豪威尔政府“冷静考虑问题”,并且要求政
府在作出任何决定前同国会领袖磋商。
美国前国务卿艾奇逊指责政府在向“错误的道路上滑下去”。他说:“看
来,我们正在晕头转向或者满不在乎地听任自己卷入和中国的战争中去。在
这场战争中,我们既没有朋友,又没有盟国,为的是政府没有向人民说明而
且不值得牺牲一个美国人的生命的问题。”
美国公众不满文森豪威尔政府对华的挑衅政策,纷纷写信给报纸,反对
杜勒斯的好战声明。美国国务卿8 月4 日声明说:“美国有条约义务来帮助
保卫台湾(福摩萨)不受武装进攻,国会的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的武
装部队来确保和保护像金门和马祖等有关阵地。”这一声明引起美国广大公
众的愤慨。《每日镜报》刊载一读者来信说:“美国有什么权力决定中国岛
屿的命运?难道朝鲜的教训对美国还不够吗?!”《纽约邮报》的读者来信
质问美国政府:“为了支持从中国大陆赶出来的卖国政权,你们打算牺牲多
少美国人的性命?”
面对着美国侵略者的挑衅,9 月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最
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讲话,说明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说:美国侵
略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同侵占黎巴嫩和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
一样,只是替自己的脖子套上绞索。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制造紧张局势,同
在黎巴嫩以及其他地方制造紧张局势一样,起了动员全世界人民起来反对美
国侵略者的作用。事实的真象难道不是如此吗?难道美国侵略政策近来的每
一次施展,不是越来越显得荒谬和疯狂,不是把美帝国主义越来越推向在国
际和国内完全孤立的绝境吗?这种事实难道会让我们伟大的革命斗争中成长
起来的伟大的人民有丝毫害怕吗?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美国侵略者这一套,只能征服那些时刻准备着向美
国的原子弹、氢弹和美国的小麦、美国金元屈膝投降的机会主义者,而在我
们创造着新历史的大无畏的人民看来,美国侵略者手里的一切法宝,不过是
在人类前进道路上一些还没有扫除,还在散发着臭气的垃圾罢了。美国的决
策者们决心非要收紧他们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绞索不可,那么就让他们这样做
吧!
毛泽东的讲话,武装了中国人民的头脑,进一步鼓起了中国人民斗争的
勇气和信心。从9 月7 日到11 日,仅仅五天的时间,全国各地就有2.12 亿
人参加了规模空前的反对美帝的大示威。中国人民的斗争赢得了全世界人民
的同情和支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9 月7 日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警告他必须
悬崖勒马,否则必将招致恶果;中国六亿人民强大不可战胜,美国张牙舞爪
必会激起全世界的公愤。在9 月19 日的信中再次强调:“对中国的侵略就是
对苏联的侵略。美国不撤离台湾、远东就没有和平。原子讹诈吓不倒苏联,
也吓不倒中国。如果美国竟然对中国发动原子进攻,那么它就将立即遭到应
有的同类武器的反击。”
中国政府在这场斗争中,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掌握分寸,恰到好处。
10 月6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向台湾、金门、马祖军民
同胞发表文告,建议国共双方举行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文告说:“为了人
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 月6 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
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
此例。”10 月13 日,彭德怀向前线发布命令,对金门炮击再停两个星期。
彭德怀元帅在命令中说:“金门炮击,从本日起,再停两星期,借以观
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同胞得到充分补给,包括粮食和军事装备在内,
以利他们固守。兵不厌诈,这不是诈。这是为了对付美国人的。这是民族大
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我们这样做,无损于己,有益于人。有
益于什么人呢?有益于台、澎、金、马1000 万中国人,有益于全民65000
万人,就是不利于美国人。”
“台湾发言人说:停停打打,打打停停,不过是共产党的一条诡计。停
停打打,确是如此,但非诡计。”彭德怀说,“你们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
的。在你们采取现在这种顽固态度期间,我们是有自由权的,要打就打,要
停就停。美国人想在我国的内战问题上插进一只手来,他们叫嚷停火,令人
忍俊不禁。美国人有什么资格谈这个问题呢?请问他们代表什么人?什么也
不代表。”
“美国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其人民是善良的。他们不要战争,欢迎
和平,但是美国政府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例如杜勒斯之流,实在不大高
明。即如所谓停火一说,岂非缺乏常识?”彭德怀说,“台、澎、金、马整
个地区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65000 万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
中国内政,外人无权过问。世界上一切侵略者及其走狗,通通都要被埋葬掉,
为期不会很远。他们一定逃不掉的。他想躲到月球里去也不行。寇能往,我
亦能往,总是可以抓回来的,一句话,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金门海线,美
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切切此令!”
然而,停止炮击后,台湾当局毫无悔悟。他们坚持顽固态度,拒不接受
和谈,加紧战争准备,高叫反攻大陆。而且还邀请杜勒斯到台湾活动,策划
进一步实施“美蒋条约”。于是彭德怀元帅,于10 月20 日,命令前线恢复
炮击,以示惩罚。
金门炮声,使杜勒斯在赴台途中惊慌失措,美国当局承认计划已被打乱。
据当时西方通讯社报道,在中国恢复炮击的消息宣布后,正在乘飞机前往台
北途中到达阿拉斯加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立即在美国时间清晨5时30分(中
国时间10 月20 日下午5 时30 分),从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打电话,给正
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丹佛准备前往西海岸作竞选旅行的总统艾森豪威尔,
把他从睡梦中叫醒谈了十分钟。同时,美国务院和杜勒斯之间,国务院和艾
森豪威尔之间,杜勒斯和刚刚到达台北的助理国务卿罗伯逊之间,进行了多
次长途电话商谈。经过这些商谈,艾森豪威尔最后决定指示杜勒斯继续前往
台北。随后,杜勒斯和艾森豪威尔的新闻秘书哈格蒂分别就这事发表了声明。
杜勒斯声明说,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对金门蒋军的炮击,预定即将
举行的他和蒋介石之间的会谈“不可能具有在停火情况下本来可能具有的那
种范围和性质”。他又说:“尽管这样,我相信举行磋商会是有益的。”杜
勒斯在这里以无可奈何的腔调承认:他在美蒋会谈中的原计划被打乱了。
在台湾海峡危机之时,正值亚当斯事件①处于高潮,禁止核试验的辩论在
激烈进行,而黎巴嫩危机还没有解决..艾森豪威尔捉襟见肘,焦头烂额。
他把1958 年说成是“一生中最倒霉的一年”。他说,以“八”结尾的年份,
总好像是他倒霉的一年。艾森豪威尔回忆说,在1918 年,他错过了第一次世
界大战。1928 年,他在巴黎写一本书,但使他有一种在他的事业中停顿不前
的感觉。1938 年,他在菲律宾的最后一年,他与麦克阿瑟有过一些艰苦的斗
争,并且担心他将永远不能离开这些岛屿或这个人。
1948 年,他从军队退休,到哥伦比亚大学当校长,他在那里感到很失意,
很不满意。在1958 年,他心脏病发作,发现自己经常与他的主要对外政策顾
问以及国会意见不合,失去了谢尔曼·亚当斯和刘易斯·施特劳斯,经受了
一系列国际危机和一次经济衰退,因而不得不预期共和党在下届选举中将遭
到重大失败。因此,他盼望退休,回到农场过田园生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① 谢尔曼·亚当斯是艾森豪威尔的总统助理。由于艾森豪威尔的内外政策遭到失败,引起国内外人民的反
对。共和党内,要求艾森豪威尔政策的主要制定入——亚当斯辞职。
第三十章告别白宫
告别白宫回家园,两届总统任期满;
秋风萧瑟吹枯叶,书画写作度晚年。
到了1960 年1 月20 日,艾森豪威尔还有一年的任期。那天早上,他对
秘书安·怀特曼谈到今后的打算。他说,他计划搞点写作,不知道怀特曼是
否愿意到葛底斯堡去,在那里搞起一个办公室,以便他在那里安心写他在白
宫期间的回忆录。
怀特曼在她的日记中写道:“我说,我愿意做他要我去做的任何事情。
艾森豪威尔说,他曾认为,他心甘情愿地为国家牺牲了八年他的生活,他并
不认为我会在他成了平民后还乐意这样做。我说,这是他所曾说过的最愚蠢
的话,我对他的忠诚,十倍于对我的国家的献身。他承认可能是如此。”
艾森豪威尔已经把他的文件都交给政府,以便最后可以在艾森豪威尔图
书馆内分类处理,以供学者们使用。艾森豪威尔图书馆是用堪萨斯州阿比伦
的艾森豪威尔基金会的私人资金建的。然而,怀特曼保存的大批材料,其中
包括大部分的私人信件,电话记录摘要,内阁会议记录等等,将首先送到葛
底斯堡去,艾森豪威尔将在那里用这些文件来写他的回忆录。他的儿子约翰
计划在1961 年1 月20 日辞去他的职务,同意担任文件保管员和帮助他的父
亲写回忆录。
在那个期间,1960 年初,艾森豪威尔主要考虑的是他的退休。
然而,几乎所有其他的美国政治家都在考虑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艾森
豪威尔冷眼旁观民主党争取提名的斗争,他对肯尼迪经常不断地提到“导弹
差距”以及其他夸大其词的谈论,表示愤怒和厌恶,例如,在4 月26 日的一
次共和党集会上,斯泰尔斯·布里奇斯告诉总统,肯尼迪在前天说,1700 万
美国人每天晚上饿着肚子上床。艾森豪威尔嗤之以鼻,然后说:“他们一定
都在忌食!”
同样,他对共和党提名洛克菲勒作为候选人也不赞成。他很早以前就认
定,洛克菲勒没有当总统的智慧和品格。他给洛克菲勒写了一封长信,对他
的赤字财政以及要求更多的国防经费表示惋惜。他认为,这位纽约州长在国
防开支方面的立场是肯尼迪的应声虫,对民主党利用此事于党派斗争,也使
他大为恼火。艾森豪威尔在1 月13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含蓄地指责我是
从党派的立场出发来处理整个国防事务,我不认为是善意的。”他拿出他的
杀手锏,指出:“对于国防问题,我付出了毕生精力,在这方面,我比任何
人都知道得更多!”
在与共和党领袖们私下会见时,艾氏对民主党的候选人的鞭挞是毫不留
情的。他谈到肯尼迪、赛明顿和其他一些人“使用赌博手段和吓唬人民,来
逃避谋害的罪责”。艾氏怀疑:“抨击者们究竟需要多大的威慑力量!他们
是不是就想制造更多和更大的‘大力神’火箭去存放在仓库里?这是极不合
情理的。”然而,在削减国防开支方面,艾森豪威尔实际上是在孤军作战。
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愿意支持他,新的国防部长汤姆·盖茨、原子能委员会主
席麦科恩以及共和党领袖们也都不支持他。此外,白宫的新闻记者们没有一
个人站在他的一边。记者招待会上向他提出的问题,毫无例外都带有敌意:
“为什么美国不作更多的事情?我们何时能赶上俄国?总统不怕苏联的第一
次打击吗?总统坚持健全的财政不在危及国家的安全吗?”但是,艾氏坚持
认为:“美国的国防不仅是强大的,而且是令人生畏的。”
1960 年初,艾森豪威尔拟订了禁止核试验条约,继之以进行某种“实际
的裁军”。这是他在总统任期内,最后工作的“主要目标”,以便退休后,
在人们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5 月14 日,艾森豪威尔带着他的计划,
前赴巴黎参加首脑会议。但他一抵达法国首都就遇到赫鲁晓夫的挑战。这位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在一项书面声明中说,如果艾森豪威尔不公开为美国U—2
飞机侵犯苏联领空公开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这样的事件,苏联将不参
加首脑会议。对此,艾氏十分尴尬。第二天,5 月16 日,艾森豪威尔与麦克
米伦共进早餐。他对英国首相说:“在我们使用卫星之前,美国空军将不再
进行误入苏境的这类飞行。”麦克米伦说,赫鲁晓夫对U—2 飞机激动不安。
他认为澄清这一点,在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讨论时,可能具有“很大价值”。
艾氏本想在会上首先发言,说明美国的态度和对裁军的立场,但是,会
议的东道主戴高乐刚刚宣布开会,赫鲁晓夫就站起来要求发言。赫氏发表长
篇激烈演说,批评美国政府和艾森豪威尔的战争政策。他越说越激动,声音
也越来越大。戴高乐打断他的话,转身对苏联的翻译说:“这间房子的音响
效果极好,我们都能听见部长会议主席的话,他没有必要提高他的嗓门。”
待译员翻译后,赫鲁晓夫向戴高乐愤愤地瞪了一眼,于是压低声音继续发言。
赫鲁晓夫很快激动得甚至更加厉害。他指指他的头上喊道:“有人飞越
我的头顶!”戴高乐再次扫断他的话说:“也有人飞越过我的头顶。”赫鲁
晓夫不相信地问道:“是您的美国盟友吗?”戴高乐回答:“是您。昨天就
在您离开莫斯科前,您为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而发射的那颗卫星,没有得
到我的允许,飞越法国上空18 次。我怎能知道您在卫星上没有照相机,拍摄
我们国家的相片?”艾森豪威尔向着为他解围的戴高乐咧着嘴笑笑。这时,
赫鲁晓夫双手举过头说:“上帝给我作证,我的手是干净的。您难道以为我
会做这样的事情?”赫鲁晓夫最后发表一项声明说,艾森豪威尔不再在苏联
受到欢迎,以此结束他的发言。
艾森豪威尔随后发言。他说,赫鲁晓夫没有必要这样走极端,取消他的
邀请;他到巴黎来是希望参加严肃的讨论,他希望会议现在进行实质性问题
的讨论。赫鲁晓夫和苏联代表团愤然走出会议室。结果会议不欢而散。这是
艾氏在白宫期间最后一次参加首脑会议,这是一次处境狼狈而最没有成果的
会议。
艾氏从巴黎首脑会议回来之后,又忙于国内的竞选活动。7 月26 日,他
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他不谈尼克松接管椭圆形办公室的资
格,而是谈他自己的政府所取得的成就。这次会议之后,艾森豪威尔想说服
肯尼迪降低他批评国防政策的调子。他指示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向肯
尼迪和约翰逊两人作简要情况介绍。艾氏要求杜勒斯强调美国国防态势如何
坚强。但是,在情况介绍中,杜勒斯只想谈柏林、古巴、伊朗、中东、台湾、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刚果局势的发展。民主党参议员们只对在竞选期间可能
出现的情况感兴趣。肯尼迪直截了当地问杜勒斯:“我们在导弹竞赛中的地
位如何?”杜勒斯说:“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最有资格的是国防部。”这很
难说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从而使肯尼迪可以放手谈论“导弹差距”,继
续对共和党和艾森豪威尔政府进行攻击。
竞选结果,共和党失败,民主党获胜。肯尼迪当选新任总统。艾森豪威
尔政府的最后十个星期,是停顿不前的时期,因为艾森豪威尔的职责是看守,
他不再采取任何新的主动行动。他在准备搬出白宫了。1960 年圣诞节后的那
天,艾森豪威尔写信给他的一帮人和其他几个亲密的朋友,信的内容是相同
的。他开头写道:“在我整个一生中,直到我从第二次大战作为一名‘重要
人物’归国为止,我的同代人都叫我‘艾克’。”他继续写道,“现在我要
求,作为我的权利,你们从1961 年1 月21 日起,用我的外号称呼我。我不
再想被剥夺我的其他朋友们所享有的特权。”
当然,没有哪一位前任总统只会成为一名普通公民。艾森豪威尔已经收
到雪片般的邀请,向这个俱乐部或那一个慈善机构,向这个团体或那所大学
发表演讲,提出的酬金是1000 美元或者更多。美国的一些出版商们,考虑到
艾森豪威尔继续享有盛名,考虑到他刚刚领导度过的“动乱年代”,考虑到
《远征欧陆》一书所获得的巨大成功,都想出版他的白宫回忆录。艾森豪威
尔决定交给“双日出版社”,主要是因为他和该社社长格·布莱克的情谊。
他没有与出版社签订合同,但是与布莱克达成一项非正式的安排,相信布莱
克会公平地,甚至大方地对待他。没有像《远征欧陆》一书那样的一揽子交
易,这次艾森豪威尔可以经常地收取版税。
另外,1 月间,根据国会的特别法案,艾森豪威尔重新获得他在1952 年
辞去的五星上将军衔。作为一位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每年能得2.5 万美元退
休金,加上5 万美元办公费,这比他作为五星上将的收入高得多。特别法案
使他得到两方面的最大好处——他重新得到军衔,国会规定他应当得到总统
的全部退休金和津贴。还有,他保留德赖中士和莫内中士,以及舒尔茨上校
作为他的助手,他们的报酬从5 万美元的办公费中扣除。
1961 年1 月17 日晚上8 时30 分,艾森豪威尔前往电台和电视台发表他
的告别演说。他的主题是冷战。他谈到战争与和平,谈到“警察国家和自由”。
他宣称:“我们面临着全球范围的无神论性质的、目的冷酷无情和手段阴险
的敌对意识形态。”他说它造成的危险是“无穷的”。这意味着很多危机,
以及随之而来的许多呼吁,通过花费不断增加的大量金钱来寻找一个“神奇
的解决办法”。艾森豪威尔说,一切这类建议都“必须根据..在所付出的
代价与希望得到的好处之间保持平衡的必要性..来衡量”。
艾森豪威尔最后表示歉意他说:“裁军..仍然是迫切需要的..由于
这一需要是这样尖锐和明显,我承认我是以一种肯定的失望感觉,卸下我在
这方面的职责。作为一个目睹战争恐怖和连绵不断的哀伤的人——作为一个
懂得另一场战争会彻底摧毁数千年来如此缓慢和艰难地建立起来的文明的人
——我希望今晚我可以说,持久的和平已经在望。”他结束他的演说时祈求,
“各国人民将得以在相互尊重和友爱的约束力量所保证的和平中,一起生
活。”
新总统就职的日子来临了。艾森豪威尔不可避免地要离开白宫了。1 月
20 日前几天,亨利·里斯顿来到椭圆形办公室,递交国家目标委员会的一份
报告。这是艾森豪威尔在一年前指定要的。如今,这份报告已经过时,任何
人对它都不感兴趣,但是必须收下来,拍张照片。在进行这些工作时,艾森
豪威尔听到宾夕法尼亚大街对面铁锤的敲打声,在那里正在修建一个总统正
式就职的检阅台。艾森豪威尔说:“你看,亨利,就像在死牢中看着他们支
起绞刑架。”
1 月20 日早晨,天下起大雪,总统的就职典礼就在这一天举行了。艾森
豪威尔在上午的大部分时间里,靠着空空的保险柜,与安·怀特曼回忆往事。
仆人们排成一行,艾森豪威尔和玛咪从他们面前走过,向他们一一道别。许
多人的脸上挂着泪水,肯尼迪一家,约翰逊一家,和民主党一小批陪同人员
来作简短的拜会。中午时分,在大法官厄尔·沃伦的面前。迄当时为止,担
任总统的年龄最大的人,让位给当选的最年轻的人。仪式举行过后,当人们
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肯尼迪夫妇身上时,艾森豪威尔夫妇通过边门悄悄地退
下。然后,动身赴葛底斯堡,沿着他们非常熟悉的道路回家,回到农场去。
经历了战争的年代,经过在华盛顿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纽约哥
伦比亚大学当校长,在巴黎任盟军最高统帅和担任了八年总统之后,艾森豪
威尔想象着他的退休生活。他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得克萨斯购买一个
牧场,在威斯康星置一座避暑庄园,游山玩水,与玛咪谈古论今,在小溪边
垂钓..他坚持认为,在为国效劳50 年后,他已心力交瘁,得休息休息。不
再参加会议,不再作演讲报告,不再参与国家紧急问题的处理,可以在青山
绿水间撰写自己的回忆录。
艾森豪威尔的弗农山就是他在葛底斯堡的农场。他和玛咪都很喜欢那座
农场,除了冬季外,该处气候温和宜人,位置也很理想。他们住在乡间,但
离华盛顿和纽约都很近,可以不时上那儿去玩,朋友们周未来访也很方便。
农场位于古战场的边缘,增强了使人成为美国历史延续的一部分感觉,还使
艾森豪威尔得以对葛底斯堡战役当时“如果变更打法的结局”,作无休止的
遐想。
农场占地246 英亩。此外,艾森豪威尔还租了305 英亩。他买下了部分
的土地,因为他喜欢在他的祖先们在18 世纪安家落户的地方居住,因为他很
高兴有机会使那里的土地恢复昔日的富饶肥沃,他轮种庄稼和牧草,主要种
植玉米、燕麦、大豆和高粱。他利用这些草料在冬季饲养百把头良种安古斯
牛,这是他主要的现金收入。他还养马,供孙儿们驰骋,养狗给他们逗乐,
还饲养了14 头荷尔斯泰因乳牛来喂他的安古斯牛犊。宅第从外表看来是移民
时代的式样,但内部设备却完全是现代化的。玻璃走廊是阅读和作画的最佳
场所。在整个总统任期内,艾森豪威尔很少白天见到玛咪;在葛底斯堡,艾
森豪威尔长时间地陪伴玛咪待在向阳的走廓里俯视绿油油的田野。
经过半年的“心情平静”之后,艾森豪威尔就在他的儿子约翰、双日出
版社高级编辑塞缪尔·S·沃恩的帮助下,开始撰写《白宫岁月》的回忆录。
尽管有人帮助,写一部总统回忆录要比写《远征欧陆》困难得多。《远征欧
陆》写的是取得胜利的、结局美满的故事;但是,白宫回忆录中所写到的问
题还没有解决,结局如何还无人能预料,这就给他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经过四年的努力,两卷的《白宫岁月》方才完成。第一卷于1963 年11 月9
日出版,副标题为《授权改革》;1965 年出版第二卷,副标题为《开展和平
运动》。著名政治评论家詹姆士·赖斯顿在《纽约时报》上写了一篇赞扬的
评论。双日出版社第一版印了125000 册,开始销路很好。但在《授权改革》
出版两个星期后,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这一事件压倒了公众对艾氏政绩的
兴趣,《授权改革》销路下降。《开展和平运动》则从未达到《远征欧陆》
的销售额。继《白宫岁月》之后,艾森豪威尔又撰写了自传体的《悠闲的话:
对朋友们谈家常》,这部书发行量较大。《纽约时报》评论说:“《悠闲的
话》叹为观止地把我们这个时代里最持久、最受人欢迎的英雄之一的形象写
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随着年岁的增长,艾森豪威尔的身体越来越不济了。在他70 岁生日那
天,最近被提升为陆军参谋长的威斯特摩兰前来探望。艾森豪威尔祝贺威斯
特摩兰的擢升,并敦促他要照顾好陆军。当天下午,陆军军乐队在艾森豪威
尔的房间外面,为他演奏了一首小夜曲。艾森豪威尔坐着轮椅到窗边,以微
笑和挥动一面小小的五星旗表示答谢。很明显,他的身体极度虚弱,每个人
见了都热泪盈眶。然而,他很平静,也很愉快。他对儿子约翰说,他放心了,
因为议会已经通过了为前总统遗孀提供终生特工服务的法律。“今年八月,”
他说,“在我可能去见上帝时,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玛咪,至少这项法律
使我在这方面放心了。”
当死亡日益临近时,他越来越想着家里人。1968 年的感恩节,玛咪作了
安排,要家里每个人和他一起共进火鸡宴。他的儿媳妇看他的样子感到凶多
吉少。“艾克盖着陆军军用单被,形容枯槁。死灰般的脸上,蓝色的眼睛使
人吃惊。”
1969 年3 月24 日,艾森豪威尔心脏病严重发作。他心脏在衰竭下去。
医生开始为他的鼻孔插管输送氧气。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他嘱咐
约翰“要好好照料妈妈”。到了3 月28 日,病情进一步恶化,但艾克仍在拼
命挣扎,他叫喊着:“把百页窗给拉上!”光线刺激他的眼睛。百页窗拉上
了,房内几乎是一片黑暗。艾森豪威尔注视着玛眯,紧紧握着她的手,轻轻
地说:“亲爱的,我们要分手了,上帝召我去了。”说罢他的心脏就停止了
跳动。
艾森豪威尔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是他的名字却与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击溃德国法西斯相联系着。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艾克作为盟军欧洲远征
军总司令,对赢得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此他的名字受到了世界人
民的广泛颂扬,战后,1953—1961 年间,作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名字,
又同“战争边缘政策”和“冷战政策”联系在一起。许多事实说明,艾森豪
威尔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政策的“忠贞不渝”的维护者。对于他的功过是非,
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自有看法。然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员名将,
人民始终怀念他!
艾森豪威尔年表
1890 年10 月14 日戴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诞生在美国得克萨斯
州的丹尼森,在堪萨斯州的阿比伦长大。
1900 年7 月4 日在阿比伦小学读书。
1904 年夏—1909 年5 月在阿比伦中学读书。
1911 年6 月14 日去西点军校学习。
1915 年6 月在西点军校毕业。
1915年9月中旬被派往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林斯敦萨姆堡军营
服役,一年后被派往新成立的陆军第57 步兵团任军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