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艾森豪威尔传

_19 (美)
外,很像一次对滩头的突击。”
参加这次突击的部队,有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和布雷德利的第
十二集团军群。战役一开始蒙哥马利元帅和巴顿将军,这两位杰出的军事艺
术表演家就暗自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友谊进军竞赛。巴顿所以这样做,是为了
用这场竞争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进取精神来激励他的各级指挥官。这场竞争
还从战场的形势发展中增添了新的动力。向德军薄弱之处发起攻击的巴顿,
能够大踏步地前进。
2 月8 日,也就是已顿的第七军在其作战区域内发起进攻的两天之后,
“名副其实的战役以排山倒海之势”开始了。先是在西线战场上发起了自战
争爆发以来最为集中猛烈的一番炮火轰击。艾森豪威尔的莱茵兰作战计划就
这样开始了。这个作战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让蒙哥马利的部队“突破帝国
森林,插入下莱茵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带”,使战场形势来一个决定性的转机。
蒙哥马利的部队很快就攻到了克勒弗,但是到达那里后,部队就停止了
下来。第三十军军长霍罗克斯将军误认为巴伯少将指挥的苏格兰第十五师已
经到达克勒弗城郊,便命令托马斯少将的第四十三师开始攻城,结果伤亡惨
重。这两个师被纠缠在这场战斗中,脱不了身。一直到2 月11 日,克勒弗的
守敌才被肃清。2 月13 日帝国森林的守敌也被清除。德军在战斗中调了相当
多的预备部队,不仅挫败了盟军意欲实现突进的希望,甚至还堵住了刚刚被
打开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巴顿的部队势不可挡地滚滚向前。德军根本无法阻止巴顿所
向披靡的部队越过艾弗尔河向科布伦茨以北的莱茵河推进。被裹在美军第三
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之间的11 个师的德军部队,除了一小部分设法逃过莱茵
河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歼灭。艾弗尔战役已接近尾声,另一次战役的轮廓已
逐渐显露出来。
这就是后来的攻克科布伦茨的法尔茨战役。军事评论家威尔莫特写道:
“巴顿横扫法尔茨地区的战役的打法,类似他在法国西部丛林地带南边采取
的迂回战术。”但是,为了打一次漂亮的胜仗,他不得不再施计谋。按规定,
他的每一次战役都得经上级的批准方能进行。然而,这些战役的每一次全胜
或成功都是靠巴顿抓住某些有利时机,施展一些花招,才获得上级的允许的。
尤其是在法尔茨战役中,更需要使用欺骗手段。这样做不是为了迷惑德军,
而是为了对付巴顿自己的上司。
第三集团军作战区的战况瞬息万变,但对美军十分有利。巴顿的第八军
已推进到莱茵河畔,并已开始清剿德军。在第二十军的作战区域,第十装甲
师逼近了萨尔姆河,清除了一些村镇的敌军,然后向北开至多尔巴赫地区,
并在那里架起一座桥梁,建立了一个桥头堡阵地。意义最大的可能要算在第
二十军区域,第四装甲师完成了为攻打特里尔以便夺取摩泽尔河上的一座桥
梁而进行的部队集结和部署工作。
在巴顿出发去盟军总部开会之前,他的参谋人员已最后修订完了向法尔
茨推进的作战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若要包围科布伦茨,为这次战役创造所
需的先决条件,就必须投入第八十师的部队。但是,这个师却被留在盟军最
高司令部的总预备队里,第三集团军不能调用。
3 月9 日晚10 时,当巴顿仍在列日时,他指示第十二军的埃迪将军打电
话告诉盖伊将军:“查尔斯·里德上校指挥的第二快速机械化部队,夺取了
摩泽尔河上一座完好无损的桥梁。”埃迪问盖伊如何行动。盖伊当机立断,
命令埃迪继续扩大这一战果,建立一个牢固的桥头堡阵地。然后,他打电话
给在列日的巴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他,并建议巴顿去争取上级授权发起
计划好的法尔茨战役。巴顿立即与布雷德利和艾森豪威尔开会讨论,向他们
介绍了情况。他们两人都同意继续扩大战果。接着,已顿又提出要第八十师,
艾森豪威尔很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法尔茨战役就这样开始了。
巴顿一回到指挥部就指示哈蒙德,在没有得到他的进一步的指示之前,
中断与“上级领导”的通讯联络。然后命令埃迪尽可能多地架设些桥梁,继
续进攻。就在第三集团军司令部装聋作哑的这个期间,埃迪在摩泽尔河上架
起了三座桥梁。这三座桥梁都是插进法尔茨地区所必备的条件。
就在这个时候,被围在科赫姆以西的德军九个师的残余部队撤退到摩泽
尔河以南,并于3 月12 日在洪斯吕克山一带慌忙筑起一道防线,以图保护战
斗力日益削弱的巴尔克将军C 集团军的北翼。但是,巴顿的部队已成为守卫
西壁防线的敌军的主要威胁。德军的担忧完全是有道理的。向莱茵河推进的
第三集团军,已经暴露在敌军的有翼,并且创造了自去年8 月在法国境内战
斗以来的第一个好机会,对敌人再打一毁灭性的运动战。加菲将军的第四装
甲师在科布伦茨南面渡过摩泽尔河,打破了德军的后方阵地,紧随在盾的是
埃迪将军第十二军的步兵部队。没过多久,沃克将军的第二十军的装甲部队
突破了西壁防线,并向莱茵河进攻。他的部队和第十二军的部队会师后,围
住了洪斯吕克山区的十个师的残敌。与此同时,帕奇的第七集团军攻破了西
壁防线后,正向北继续进攻。
德军此时已乱成一团,他们企图在美因茨和曼海姆西面建立起一道防
线,但未能挡住第三集团军装甲部队的冲击。第四装甲师深入地插进法尔茨
地区,进入了第七集团军的作战区域。在莱茵河畔,除了一个渡口之外,敌
军其他所有可能逃跑的渡口均被第四装甲师切断。第十和第十二两个装甲师
把敌军向东赶往莱茵河,敌军的撤退很快就变成了溃逃。敌军朝着莱茵河上
唯一尚存的渡口施佩耶尔竟相逃窜。
德军的部队被从三面冲击而来的巴顿的装甲部队切割成无数个小块,又
遭到韦兰将军的第十九战术空军部队战斗轰炸机的无情轰炸,加之美军步兵
毫不放松的追击,德军两个集团军的大部被歼,八万多人被俘。3 月18 日,
第三集团军的其他部队攻克了科布伦茨。三天之后,第三集团军作战区域的
德军除被歼的外,全部被赶过莱茵河,法尔茨战役到此胜利结束。
现在巴顿又恢复了与蒙哥马利的直接竞赛。这次竞争的目标是蒙哥马利
称之为“西欧最大河流障碍——莱茵河”自3 月12 日以来,蒙哥马利指挥三
十五个师的庞大军队,正为强渡莱茵河加紧工作。就其准备的规模和喧嚷程
度来说,被称为“劫掠”的渡河战役似乎仅次于“霸王”战役,蔚为壮观的
渡河战斗,事先就被吹嘘为蒙哥马利在这次世界大战中首屈一指的战绩,它
甚至比阿拉曼之役还要伟大。蒙哥马利元帅摩拳擦掌,准备在这次行动中与
“希特勒尚存的西部集团军之精华”较量一番。他集中邓普西将军的英国第
二集团军,克里勒将军的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和辛普森将军的美军第九集团
军,准备了约25 万吨物资,其中包括大量水陆两用车辆、攻击舟和架桥材料。
丘吉尔曾生动地描述过这次规模庞大的准备工作。这次行动激发了他那富有
浪漫主义色彩的想象力,他像凯撒当年要过鲁比肯河那样盼望着这一行动早
日开始。他写道:“我们将投入所有的力量。百万大军前面八万人的先头部
队将猛扑过去。大量的船只和浮桥都已准备就绪。在河的对岸,是据守在战
壕里并配备有各种现代化火器的德军。”
英国丘吉尔首相、英国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和盟军远征军总司令艾森豪
威尔将军,都曾亲自来到莱茵河畔,从位于起伏不平的河岸的一座小山丘上
观看了这一极为壮观的渡河场面。丘吉尔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给斯大
林元帅发去一份热情洋溢的电报说,“我和蒙哥马利元帅一起,在他的司令
部。他刚刚下令从以韦塞尔为中心点的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强度莱茵河的主
攻。这次战斗将得到3000 门大炮和一个空陆军的支援。预计部队将于今晚和
明天渡过河去,并在对岸建立起桥头堡阵地。一旦强渡成功,一支格外强大
的装甲预备队将乘胜追击。”这份电报中还没有提及空军中将科宁汉指挥的
数百架重型轰炸机和3000 架战斗机正随时待命支援这次代号为“动掠”的战
役。
然而,一次意外的收获几乎使“劫掠”战役成为多余的举动。3 月7 日,
沿着艾弗尔北边推进的美军第一集团军第九装甲师的部队,发现雷马恨的鲁
登夫铁路桥仍然完好无损地横跨在莱茵河上。雷奇斯将军亲自打电话给布雷
德利将军,把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告诉了他,布雷德利听后在电话里大
声叫道:“好极了,考特尼。有了它,我们就可以把德国大门一脚踢开!”
布雷德利马上认识到夺取雷马根桥后的战机,便对作战部长布尔说:“大
显身手的时机米到了。”但是,布尔反驳说:“你不能攻打雷马根,因为这
与作战计划不符。”然而,布雷德利仍请求上级下这个决心。艾森豪威尔对
他说,“冲过桥去用多大兵力都不要紧,但是务必要坚守桥头堡阵地。”可
是还不到24 小时,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就对这位最高司令官的慷慨指示作
出了修正。第二天上午,布雷德利接到命令说:“在雷马根不能投入超过四
个师的兵力。”这显然是为了照顾“原定作战计划”而作出的干预行动。
当巴顿的部队推进到莱茵河时,战场的形势就是这样。3 月21 日,巴顿
的第十二军正沿着莱茵河迅速挺进,第二快速机械化部队牢牢地扼守在弗赖
魏因海姆和美因茨之间的地区,第九十师正向美因茨靠拢,肃清了在莱茵河
西岸作战区域内大部分敌军,而第五师也正在其他战区域清剿残敌,第四装
甲师正沿着莱茵河西岸向北挺进。与此同时,第十一装甲师再一次向荣茵河
推进,该师的部分部队已进入沃尔姆斯。到了第二天,3 月22 日,第三集团
军作战区域内莱茵河上所有德军的退路都已被切断。当天共俘获德军11000
名。这表明德军士气瓦解,濒于崩溃。巴顿还得知,第十装甲师的部队已和
第七集团军的部队接上了头,完成了对德军的包围圈。战争形势好得令人难
以置信。“我们还在等什么?”巴顿在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地面炮火准备,
没有在敌军防线后方空投空降部队,甚至没有真正得到上级授权进攻的情况
下,发出了开始攻渡莱茵河的信号。巴顿命令一下,当晚11 时,整编第五师
即以两个营的兵力开始渡河,渡河几乎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拂晓时共有六个
营渡过了河,而伤亡人数只有34 人。随后又把一个师的兵力运过河去,从而
建立了美军第二个桥头堡阵地。
“什么莱茵河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呀”,“什么东岸部署的是德军的
精锐部队啦”,完全被巴顿的神速行动所戳穿了。蒙哥马利为渡河所作的规
模巨大的准备工作,现已暴露了他当初未能估计到德军已经濒于崩溃。这次
连布赖恩特也为巴顿的行动拍案叫绝。他写道:“当英军总司令还在为3 月
24 日的渡河作准备工作时,巴顿就开始了一场新的攻势。这位第三集团军司
令在圣诞节之日挥师北上,堵庄了德军在阿登的突破口,尔后在3 月初穿过
艾弗尔,挺进到科布伦茨,为阿登之役雪了恨。现在他又挥师转向东南,两
度指挥装甲部队渡过摩泽尔河..一周内,包围了齐格菲防线守军,此外.
还圈住了数万名士气低落消沉的德军,清扫了莱茵河西岸的残敌,接着,这
位伟大的将领又一次——此次也是正确地——抢在蒙哥马利前行动,胜利地
渡过了莱茵河。”
起初,巴顿对于这次渡河一声不吭,直到3 月23 日,他才打电话对集团
军群司令说:“布雷德利,我已经渡过了河,但先不要声张。”
“什么?你说什么?”布雷德利叫着,“你是说渡过了莱茵河?”
“正是,”巴顿说,“昨天夜间,我让一个师悄悄地渡过河。对岸德军
部队少得很,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呢。所以先不要声张,先保守秘密,然后再
看看情况会如何发展。”
天黑以后,巴顿又给布雷德利打电话。这次他就不像早上那样压低声音,
这次他大声要求,快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已经渡过了河。他说:“我要让全
世界知道,第三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未渡河之前就渡了过去!”
“据说还发生了一件与这次渡河有关的、十分有趣的事情,”巴顿后来
写道,“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定于3 月24 日渡过莱茵河。为了迎接这一惊天动
地的战斗,丘吉尔先生写了一篇演讲稿,祝贺蒙哥马利元帅发动现代史上第
一次攻渡莱茵河的战斗。这篇演讲稿事先录制了下来,由于英国广播公司方
面出了个差错,被播放了出去,尽管第三集团军过河已有36 个小时了。结果
闹出了大笑话。”
就是在蒙哥马利“劫掠”战役发起之日,巴顿在埃迪、科曼和斯蒂勒等
将军的陪同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过了莱茵河。当他的车开到浮桥中间,他停
了下来,朝河里吐了一口唾沫——有人说他就是这样来庆祝这一事件的。
为了不给敌人以任何喘息的机会,巴顿在五天内在莱茵河对岸建起了两
座桥头堡阵地,尔后又建起了两个。第八军的部队在科布伦茨南面发起了第
二次强渡。巴顿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穿过美因茨—法兰克福—达姆施塔特三
角地带,并于3 月25 日夺取哈瑙和阿沙芬堡附近的美因河桥头堡阵地。德军
进行疯狂的反扑,企图把美军遏制在美因河桥头堡阵地,可是未能堵庄这个
突破口。到了3 月28 日这天,第四装甲师向北推进了30 英里,与第一集团
军的部队会了师,并且在威斯巴登—宾根地区围歼了数千名德军。
巴顿向卡塞尔和富尔达疾驶猛进,不使德军有任何守卫防御阵地的机
会。巴顿的装甲部队沿着韦拉河的两岸迅速向爱森纳赫挺进,然后越过富尔
达河,又向前推进了20 英里,从而彻底粉碎了德军想在埃德河、富尔达河和
韦拉河一线站住脚跟的幻想。4 月10 日,第三集团军已开始向穆尔德河进军,
它的装甲部队又以脱缰的野马之势,把埃尔宫特、魏玛、那拿和格拉甩到后
面,一直推进到克姆尼茨近郊才停住脚,五天共推进了80 英里。4 月14 日,
巴顿应邀去参加在美因茨的莱茵桥通车典礼。在剪彩时,他以轻蔑的态度拒
绝使用递给他的一把大剪刀。“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裁缝师傅吗产他咕咕
哝哝他说,“他妈的,给我拿把刺刀来!”
且说盟军百万雄师渡过莱茵河后,即根据艾森豪威尔的命令,迅速从南
北两面包围德国主要工业区鲁尔以及退守那里的B 集团军群。在对鲁尔的包
围圈即将完成时,蒙哥马利于3 月27 日向部下发出一道命令,同时报告了艾
森豪威尔和英国总参谋长艾伦·布鲁克。这道命令的要点是,英国第一集团
军和美国第九集团军(从阿登战役以来归他指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干劲
向易北河猛进,直指从汉堡到马格德堡一线。他特别强调需要“突然出击”,
以快速装甲部队为先导,沿途占领飞机场,以备随后用来进行密切的空中支
援。
然而,第二天,即3 月28 日,当蒙哥马利的部队已经开始准备出发时,
发生了一件“爆炸性的事件”。艾森豪威尔不仅完全改变了计划,而且直接
通知了斯大林,以便他的作战行动同苏军的作战计划协调起来。他给蒙哥马
利的信息只是赞成计划中的这一点,即同意蒙哥马利在鲁尔东面同布雷德利
会师。然后,不仅美国第九集团军不让蒙哥马利指挥,而且还清楚表明,盟
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不是柏林,而是莱比锡和德累斯顿。
艾森豪威尔通知蒙哥马利说:“一旦你和布雷德利在卡塞尔一帕德博恩
地区会师,第九集团军将立即转归布雷德利指挥。那时,他将负责占领鲁尔
和肃清敌军,并尽量少耽误时间,然后他的主要突击方向将沿着埃尔富特—
莱比锡—德累斯顿轴心前进,并同俄国人会师。”
当蒙哥马利向艾森豪威尔呼吁,在到达易北河之前,既不要改变计划,
也不要变动指挥安排时,艾森豪威尔更全面他说明了他的意图:“我的计划
很简单,其目的在于分割和消灭敌军,并同俄国军队会师,只要斯大林能给
我情报,卡塞尔一莱比锡轴心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最直接的进军线。”
丘吉尔和英国军界人士对此极为恼火,纷纷指责艾森豪威尔越权与斯大
林直接联系,但美国军政要人马歇尔等则支持艾森豪威尔的行动,认为在纯
军事问题上盟军最高统帅有权直接与苏军最高统帅取得联系。英国人的指责
实质上不在于艾森豪威尔同斯大林进行了直接联系,而在他改变了计划,不
让蒙哥马利担任主要突击力量去攻占柏林。
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改变目标、放弃了占领柏林的计划呢?事实很明
显,由于希特勒在阿登的反击,盟军耽误了六星期的时间。结果,当蒙哥马
利的北方集团军群在莱茵河畔准备东进时,他离柏林还有480 公里;而这时
苏军已在奥得河边,距柏林只有60 公里左右,并且早已准备攻打柏林了,所
以艾森豪威尔作为一个军人已经预见到,争夺柏林的比赛已经输掉了。
而且,就德国来说,希特勒还在柏林,困兽犹斗。在这种情况下,要强
攻德国首都,就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布雷德利将军回忆说:“假设即使
我们能在朱可夫强渡奥得河之前到达易北河,那么易北河离柏林反正还有80
公里的低地带。在柏林西部一带地区,湖泊棋布,河网纵横。艾森豪威尔问
我,据我看,从易北河冲到柏林,我们要付出多大代价?对这个问题,我说,
我估计我们大约要损失十万人。”并且,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大国已
经划定了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柏林是在苏联占领区内。即使美军付出这么
大代价占领了柏林,布雷德利说:“我们还要退出来,并把地方让给人家。”
所以美国高级将领不愿为了政治上的威望而付出这样重大的牺牲。
还有,在1945 年的最初几个月里,美国情报部门获悉,希特勒在德奥边
境的萨尔斯堡一带山区,以伯希特斯加登为中心,建立了“民族堡垒”,储
备了大量的弹药物资,甚至修建了飞机制造厂,准备纠集纳粹狂热分子,负
隅顽抗。布雷德利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当时,传奇式的堡垒在我们看来
是完全现实的和非常严重的威胁,我们不能轻视它。它一直严重地影响到我
们在战争最后几星期里的战术思想。”艾森豪威尔在《远征欧洲》一书中对
此问题也这样写道:“如果让德国建立了‘民族堡垒’,它就可能迫使我们
陷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争,或者是陷入代价很大的围攻战..十分清楚,纳
粹打算作这种尝试,而我决不能给他们实现这种尝试的机会。”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艾森豪威尔决定不同苏联争夺柏林,而是尽量利用
美国军队去占领德国,肃清纳粹顽抗势力。
然而,丘吉尔对此极为不满,在他的心目中,“柏林是头等重要的政治
目标”。这位资产阶级政治家懂得,欧洲是大国争霸的重点,并且他已经看
到,未来争夺欧洲的斗争将在苏联同英美等西方国家之间进行。因此,对西
方来说,对抗的起点越靠欧洲东部越好。由于这些原因,丘吉尔强调柏林是
“英美军队主要的和真正的目标”。早在3 月11 日他就写信给艾森豪威尔说:
“所以我宁愿十分坚持我们渡过莱茵河所确定的计划,就是美国第九集团军
应该和第二十一集团军群一同向易北河前进并越过柏林。”当丘吉尔得知盟
国最高统帅已改变计划,不让蒙哥马利去攻打柏林时,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赶快于4 月1 日打电报给罗斯福,反复重申自己的主张:“我认为从政
治立场出发,我们在德国应当尽可能地向东推进,如果能拿下柏林的话,我
们就应当占领柏林。”
然而,罗斯福这时生命垂危(他于4 月12 日逝世),军事大权掌握在马
歇尔手中,而这位总参谋长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丘吉尔始终未能
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断。
不过,艾森豪威尔对英国人的批评、抗议是十分反感的。他在《远征欧
洲》一书写道:“根据1 月份所作的、并经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的安排,我
认为将这项计划通知斯大林大元帅完全是我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是,我们很
快发现,丘吉尔首相激烈反对我的这个行动。他不同意这项计划,并坚持认
为,由于目前战役已接近尾声,部队的调遣已具有政治意义,这就要求在发
展广泛的作战计划方面应有政治领袖的过问。他显然认为,我与斯大林大元
帅的通信,已经越出了我只在单纯军事问题上与莫斯科联系的职权。他非常
失望和不安,因为我的这项计划没有用能从美国部队中抽出来的所有兵力首
先支持蒙哥马利向前挺进,以便不顾一切地试图在俄国人之前去占领柏林。
丘吉尔先生把他的意见送给了华盛顿。
“当然,首相知道,不管盟军往东能推进到什么程度,他和总统早已同
意英国和美国的占领区在东面将限于柏林以西200 英里的一条界线。他所以
极力坚持用我们的一切人力和物力来保证西方盟军先于俄军到达柏林,一定
是基于这种想法:这个成就今后将会为西方盟国造成巨大的威望和影响。
“我无法知道他的真正理由,但这个抗议立即开始了一系列的电报往
来..”
不过,为了给丘吉尔保留点面子,艾森豪威尔也没有完全关死大门。六
天之后,即4 月7 日,艾森豪威尔在给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中说:“我
非常同意进行战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如果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认为,盟军
尽力占领柏林的意图超出本战场的军事考虑,我将欣然再调整我的计划。”
然而,事实上,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并没有指示艾森豪威尔去占领柏林,艾森
豪威尔也没有再改变自己的作战计划。
这场风波过去之后,艾森豪威尔继续指挥百万雄师,按既定计划向德国
内地进军。当时西线德军还有三个集团军群的编制,号称60 个师,但实际兵
力还不到半数。而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欧洲远征军已增加到93 个师,458 万人;
空军早已取得了制空权,拥有飞机17000 多架。在盟军地面和空中的绝对优
势兵力的打击下,德军已成强弩之未,不堪一击,只有少数法西斯党卫队的
狂热分子还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
4 月1 日,美国第一和第九集团军在帕德博恩以西里普施塔特会师,封
闭了对鲁尔的包围圈,把德国B 集团军群的18 个师紧紧地围困在鲁尔地区。
莫德尔两次突围都告失败,最后只好决定顽抗到底,尽量多地牵制盟军。但
是,他的末日快到了。4 月14 日,美军把这个大口袋切成两半;16 日,东半
部德军瓦解了;18 日,西半部德军宣布投降。在整个鲁尔战役中,美军俘敌
32.5 万人,莫德尔本人失踪,后来人们说他自杀了。
鲁尔战役还没有结束,美第一和第九集团军来不及打扫战场,就把肃清
残敌的任务交给了新近建立的美第十五集团军,他们自己日夜兼程,每天以
50 到80 公里的速度向东挺进,沿途包围和俘虏已处于瓦解状态的小股德军。
美国第九集团军的先头装甲部队于4 月11 日抵达易北河边,并于12 日在马
格德堡附近建立一个小小的桥头堡。第二天,另一支美军又建立了一个。德
军猛烈反击,并出动了飞机,迫使美军于14 日放弃了它们。但美军建立的第
三个桥头堡却守住了。
德军现在已经遭受一连串重大失败。自从希特勒阿登反扑未遂、在血泊
中败退以来,盟军势如破竹的打击,继续使它遭到一系列惨重的损失和失败。
如今东西两条战线的大军正在德国本上作战。德军完全丧失了鲁尔、萨尔和
西里西亚。它分散在国内中央地区的残存工业,不可能再支持继续企图作战
的军队。交通线遭到严重破坏,纳粹高级司令官再也不能确信他的命令能够
下达到他所属的部队。在此情况下,艾森豪威尔作为盟军总司令发表了告德
国军民书,敦促德军投降;并向全军指战员发出命令,如果敌人不投降,继
续顽抗,就坚决歼灭它!
在向德国本上大进军中,巴顿的第三军团仍一马当先,他们继攻克法兰
克福后,继续向北挺进,在赫斯费尔德发现了一个深藏在盐矿底层的纳粹宝
库。井底有一大堆德国纸币,其中有一些显然是在美军到达以前仓皇撤退时
堆在那里的。在一个地道里有大量油画和其他艺术珍品。这些东西有些用纸
和粗麻布包着,另一些只不过像捆起的木材那样堆在一起。在另一个地道里,
有一个存放价值约2.5 亿美元的金库,其中大部分是金条。这些金条装在袋
子里,每袋装两条,每一条重25 磅。此外,还有欧洲各国铸造的大量金市,
甚至还有好几百万枚美国金市。
在手提皮箱、衣箱和其他容器里,塞满了显然从欧洲各地的私人住宅里
掠夺来的大量金盘、银盘和装饰品。很清楚,为了节省存放的地方,所有这
些东西都被铁锤砸平后随便塞进容器的,敌人显然是在等待时机,以便把它
们熔化成金条或银条。
在发现这批珍宝那天,巴顿情绪很高,兴致勃勃。全部的黄金都在他的
脚下,他感到自己严然是一个中世纪的征服者。他边引导艾森豪威尔和布雷
德利参观,也说着诙谐的俏皮话。金库在一个漆黑的矿井里,只有乘摇摇晃
晃的破旧升降梯才能进到里面去。当这部古老的电梯靠一根钢缆高速度地下
降时,巴顿数着电梯里人的肩章上的星,一本正经他说:“如果这根像晒衣
绳似的钢缆折断了,那就会大大加快美国军队里的晋升。”
这批珍宝被丢弃只能清楚他说明希特勒的千秋帝国在它的第十三个年头
已经土崩瓦解。秘密金库是在4 月6 日发现的。那天,一支军需队的几名士
兵,占领了一个德国军团的司令部,俘获了这个军团的司令官哈恩中将和他
的部下。4 月7 日,这四十多名战俘被关进了第三集团军的一个战俘营。从
此,这座金库连同他的主人们一起作了巴顿将军的俘虏。
就在盟军向德国腹地飞速进军时,4 月12 日,罗斯福总统在佐治亚州温
泉疗养时,突然患脑溢血逝世。消息传出,全军上下十分震惊。那天晚上,
巴顿辗转难眠,他在一幕一幕地回忆着他和总统的交往。
那是1942 年,巴顿到前线参战时,总统亲自向他致以良好的祝愿。之后
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巴顿又以主人的身份招待过罗斯福。他们在整个战
争期间,都保持着接触。已顿偶尔给这位总司令寄一些礼物,罗斯福收到礼
物时,总是亲自给巴顿写封亲切而诙谐的回信。
1943 年7 月27 日,为了对巴顿攻占巴勒莫的辉煌胜利表示称赞,罗斯
福送给巴顿一张亲笔签名的照片,这使巴顿感到十分意外。作为回礼,巴顿
送给总统“一幅一直随身携带、弄得很脏的地图,它经过了西西里的大多数
战役,上面标有到目前为止我们占领的各个地方”。
总统收到这份礼物之后,在8 月4 日写的一封回信中称巴顿为“亲爱的
乔治”。信中写道:“我很高兴收到你7 月27 日的来信,你曾随身携带的那
幅极有意思的地图,的确是对海德公园图书馆的一份贡献。
1918 年,从马恩到韦斯勒的进军中,我同德古特将军在一起待了两天,
他送给我几幅原本野战地图,你的这幅地图将要同这几幅地图放在一起。你
在这次进军中工作十分出色。帕·沃森、威尔逊·布朗和哈里·霍普金斯向
我建议,战后我应当封你为埃特纳火山侯爵。但是,小心不要跌进火山口里
去!”
巴顿在10 月7 日的回信中,用同样的语气写道:“请接受我对您8 月4
日盛情来信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我深知您十分繁忙,因“而承蒙您给我写信,
使我对您更加感激不尽。谈到埃特纳火山,我想我还是躲开那个地方为好,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