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保障德国民族生命安全的一个和平局面为止。这个和平局面,首先不能
像1918 年那样再一次地玷污我们的荣誉..我活着就是为了领导这一战
斗,因为我知道,如果这一战斗的背后没有铁的意志,这场战斗是不能胜利
的。”
希特勒在严厉批评了陆军参谋总部缺乏“铁的意志”之后,对他的将军
们透露了他坚信前途有望的一些理由。他说:“盟军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
张的时候,他们决裂的日子就要到来了。历史上所有的联盟迟早都要垮台的。
不论怎样艰难,唯一的办法是等待恰当的时机。”
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受命组织“总动员”的工作。新被任命为补充军司
令的希姆莱,着手建立25 个人民步兵师以防守西线。在纳粹德国关于“总体
战”的计划和言论尽管很多,但是国家的资源却远远没有全部利用起来。由
于希特勒的坚持,在整个战争时期,日用品的生产仍维持着庞大的数字,这
显然是为了维持民心和士气。而且他仍然迟迟未实行战前制定的动员妇女进
工厂工作的计划。
1943 年3 月,当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斯佩尔打算要妇女进工厂时,希特
勒说:“牺牲我们最珍贵的理想,这个代价太高了!”纳粹思想认为,德国
妇女应该待在家里,而不是在工厂里。在战争的头四年,当英国有250 万名
妇女从事战时生产的时候,德国只有18.2 万名妇女干着同样的工作。
现在盟军已经打到大门口,纳粹首脑们慌张起来了。
15 岁到18 岁的孩子和50 岁到60 岁的男子都应征入伍。在大学、中学、
机关和工厂里到处搜寻入伍者。
1944 年9 月到10 月,有50 万人参加了陆军,但是没有规定要妇女进机
关、工厂去替代这些入伍者。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艾伯特·斯佩尔向希特勒
抗议说,技术工人的应征入伍,严重影响到军火生产。
自从拿破仑时代以来,德国的军队就几乎没有在本国的土地上打过仗。
后来普鲁士和德国的战争,都是在别国的领土上进行的,现在战争已深入到
德国的心脏,军队已陷入困境,因此他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鼓励士气的工作。
陆军元帅冯·伦斯德发出号召说:“西战场的士兵们!我希望你们保卫德国
的神圣领土,坚持到底!”另一个陆军元帅莫德尔号召集团军的士兵们:“我
们的家乡,我们的妻室儿女的生命系此一战!”
为了挽救危局,希特勒脑子里在酝酿着一个计划,决定孤注一掷,倾尽
全力向盟军发动一次强大攻势,妄图挽回败局。
1944 年12 月12 日的晚上,一群西线战场上的德国高级指挥官被召到伦
斯德的总部。他们被搜取了腰间佩带的武器和手里的公事包,然后被装进一
个大汽车里,在没有月光的原野上开了半个钟头,目的是弄得他们晕头转向。
最后停在一个很深的地下室通道前,原来这是希特勒在法兰克福附近泽根堡
的大本营。在那儿,这些人第一次知道了少数最高参谋官和指挥官一个月前
就已经知道的事:“元首”准备在四天内,在西线发动一次“强大的反攻”。
自从九月中旬艾森豪威尔的军队在莱茵河以西德军前线受阻以来,希特
勒的脑子里就涌现出一个大胆计划:夺回主动权,发动攻势,切断美军第三
和第一军团,深入安特卫普,夺回艾森豪威尔的主要供应基地,压迫英加军
队沿比利时和荷兰边境撤退。他认为这一攻势,不但会使英美联军遭受惨败,
从而使德国西部边疆不再受威胁,而且可以使他转过身来对付苏联的军队。
这一攻势还会很快打通阿登森林,1940 年德军的大突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而且德国情报人员知道这里美军兵力薄弱,只有四个步兵师防守着。
深秋以来,希特勒就为他的最后孤注一掷到处搜罗残兵余卒。
10 月间,他居然拼凑了近1500 辆新的或改装的坦克和重炮。12 月又拼
凑了1000 辆。他还征调了28 个师,包括9 个装甲师,供突破阿登森林之用;
此外,还有6 个师,准备在主要攻势发动之后,进攻阿尔萨斯。戈林还答应
凑3000 架战斗机。
这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虽然远比不上1940 年伦斯德在同一战场上所
使用的兵力。但是,要拼凑这样一支兵力,意味着取消对东线德军的增援;
东线的德军司令官们认为,这种增援是击退苏联准备在一月发动的冬季攻势
所必不可少的。当负责东线战场的参谋总长古德里安表示异议时,希特勒痛
斥了他一顿:“用不着你来教训我!我已经在战场上指挥了五年德国陆军,
在这一时期我所获得的实际经验,参谋总部无论谁也比不了。我曾研究过克
劳塞维茨①和毛奇②,而且把他们所有的军事论文都读过。我比你清楚得多!”
12 月12 日晚上,被搜去公事包和武器的将军们聚集在泽恨堡元首大本
营,他们发现这位纳粹统帅背已驼了,面色苍白,有些浮肿。他弯着腰坐在
椅子上,两手发颤,尽量隐藏那只随时要发抖的左臂。走路时一条腿拖在后
面。
然而希特勒讲起话来仍和从前一样。他对指挥官们作了一番政治动员:
“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我们的敌人那样的联盟,成分那样复杂,而各自的
目的又那样分歧..一方面是极端的资本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极端的马克
思主义国家。一方面是垂死的帝国英国,另一方面是一心想取而代之的原来
殖民地的美国..
“联盟中的每一个伙伴在参加时都抱有各自的政治野心..美国企图继
承英国的衣钵,俄国要想取得巴尔干..英国打算保住它在地中海的地
盘..眼前这些国家就在争吵不休。谁能够像蜘蛛那样坐在网中央,注意形
势的发展,他就可以观察到这些国家间越来越加深的矛盾。
①
克劳塞维茨(1780—1831),普鲁士将军,资产阶级军事著作家,曾任柏林军事学校校长。著有《战争
②
论》等。列宁说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战争哲学和战争史的作家”。
赫尔穆斯·卡尔·毛奇(1800—1891),德国军事家、元帅。曾任德意志帝国参谋总长,成为俾斯麦“铁
血政策”的热烈支持音。著有《1870—1871 年普法战争史》等军事著作多种。
“如果我们发动几次攻击,这个靠人为力量撑住的共同战线随时随地可
能霹雳一声突然垮台..只要我们德国能保住不松劲的话。
“要紧的是打破敌人认为胜利在握的信念..战争最后要看哪一方认
输。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让敌人知道,不管他们怎样,他们决不能叫我们投
降。决不能!决不能!”
将军们散会时,希特勒的政治动员还在他们的耳朵里盘旋着。他们谁也
不相信阿登攻势会成功,但是他们仍然决心尽最大的能力去执行命令。
12 月15 日夜间,德军在亚琛以南的蒙却奥和特里尔西北的埃赫特纳赫
之间的70 英里的战线上进入他们的进攻阵地。这天晚上很黑,下着小雪,浓
雾笼罩着阿登森林附近大雪覆盖着的群山。根据天气预报,会连着几天有这
样的气候,估计盟军的飞机在这期间不能起飞,德国的供应线可以免遭诺曼
底那样的厄运。连着五天的天气都帮了希特勒的忙。这个完全出乎盟军总司
令部意料的德军行动,在12 月16 日早晨获得初步进展以后,德军接连几次
突破盟军阵地。
12 月17 日夜间,一支德军装甲部队到达斯塔佛洛,它距美军第一军团
总部驻地斯巴只有八英里,美军仓皇撤退。更重要的是,它距一个存有300
万加仑汽油的巨大美国供应站只有一英里。假如这个供应站被德国装甲部队
占领,它就会进展得更远更快,因为德军非常缺乏汽油。由于汽油供应不上,
它的装甲部队不断放慢进展速度。纳粹别动队斯科尔兹内的所谓第一百五十
装甲旅,穿着美式军服,驾驶着缴获的美军坦克、大汽车和吉普车横冲直撞,
给美军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盟军所以没有及早洞察敌人的阴谋和行动,据艾森豪威尔说,主要是天
气给德军帮了忙。这位盟军总司令在《远征欧洲》一书中写道:
“这些日子以来,空中侦察无法进行;没有空中侦察,我们就无法判断
敌人后方的主要后备队的位置和行动。齐格菲防线的强大人工防御工事也使
敌人得到了攻击的力量。防线上的障碍物、碉堡和固定炮火,大大加强了敌
人守军的防御力量,这样敌军就能从他们的漫长战线上抽出兵力,集中起来
进行反击。虽然从双方投入的兵力看,卡塞林战斗与阿登战役比较,不过是
小小冲突,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些共同之点。在这两次战斗中,敌人都是疯狂
进攻,都是利用异乎寻常的坚固的防御壁障集中兵力打击盟军交通线,妄想
诱使盟军最高统帅部放弃对他们无情进攻的全部计划。
“我们虽然对敌军反攻的时间和实力感到惊讶,但对于他们反攻的位置
以及这次反攻终会发生的估计是不错的。此外,就盟军准备反击的一般性质
来说,布雷德利将军和艾森豪威尔早已有了一致的计划。”
德军开始进攻后,12 月17、18 日整整两天,艾森豪威尔一直密切注视
着战局的发展,并进行了分析。
18 日夜,他认为盟军已经掌握了有关敌人的兵力、意图、动向以及盟军
自己的实力等方面的充分材料,可以据此拟订一项盟军发动反攻的具体计
划。19 日凌晨,他在泰德空军上将和一个参谋小组的陪同下来到凡尔登。布
雷德利将军、巴顿将军和德弗斯将军奉命在那里与他会晤。会议一开始,文
森豪威尔说:“当前形势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机会,而不是灾难,所以今
天应该高高兴兴开会。”任性的巴顿叫嚷起来:“嘿!我们要沉着镇静,让
这些狗崽子往远里冲,一直冲到巴黎才好,那时就真能把他们一段一段分割,
一口一口吃掉!”于是引起哄堂大笑,巴顿自己也笑了起来。
他们仔细地回顾了形势,大家都高兴地看到与会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司
令官还是参谋人员都沉着、自信。没有人表现出歇斯底里或发表惊慌失措的
言论。
“在这种形势下,”艾森豪威尔说,“假定最高统帅部不惊慌失措,命
令整个战线作全面撤退的话,防御部队的反应,一般有两种可实行的方针:
一种是沿着受攻击的整个地区,只建立一条安全的防线,选择一些如河流之
类的强固地势,据此坚守。另一种是防御部队一俟集结好必需的兵力,就立
刻发动进攻。”
“我选择后者,”艾森豪威尔说,“这不仅因为从战略意义上说,我们
是处于进攻的地位,而且因为我坚信,敌人跑出齐格菲防线,正好给我们提
供了一个最有利的歼灭他们的机会。”
艾森豪威尔决定,没有必要在南北两侧同时发动进攻。他说:“北侧在
德军进攻中首当其冲,我们得采取几天守势;但在南侧,只要我们尽可能早
地向北发动进攻,将有助于战局的改变。在19 日的凡尔登会上,我的直接目
的是安排开始南面的突击。”
为了立即执行这些计划,艾森豪威尔发布了口头命令,但有一个条件,
即巴顿在布雷德利指挥下实施进攻,进攻时间不得早于12 月22 日和迟于23
日。还进一步同意巴顿的部队抵达巴斯托尼后,可以大体朝着乌法利兹的总
方向继续前进。一俟飞行条件改善,飞机能起飞,就决定给予充分的空中支
援。此外,艾森豪威尔在会上还通知大家,他打算一俟北侧的德军进攻兵力
消耗殆尽,就立即开始部署这一侧的进攻行动。
对巴顿的安排,是要求他把至少有三个师的进攻军队集中在阿尔隆,并
且从那里开始向巴斯托尼推进。总司令警告他不要分散进攻,指示这次进攻
必须有条不紊,稳扎稳打。巴顿最初对德军的突击力量似乎没有足够的理解,
因此,谈起分配给他的任务来总是很轻松的。这使艾森豪威尔认为有必要向
他强调指出,他的这次进攻需要实力和高度计划性。
德军在科耳马尔的据点,对艾森豪威尔他们那天早晨拟定的计划,有一
定的影响和牵制作用。如果这个据点不存在,法军就能很容易地守住从瑞士
边境往北到萨尔地区的莱茵河防线,这样就能把美国第六集团军腾出来用在
那个地点以北的地方,从而为巴顿的进攻提供更多的兵力,但是,科耳马尔
据点对于孚日山脉东面莱茵平原上的盟军是一个威胁,因此,把那个地区本
来可以节省出来的全部兵力都调走,那是不明智的,也是有危险的。
德弗斯奉命,只要能节省兵力,就放弃他战区里的任何向前的凸出部。
一旦遇到攻击,就从北侧慢慢往后撤,甚至完全撤退到孚日山脉也行。北阿
萨但平原,对盟军来说,并不迫切需要。那时,艾森豪威尔十分希望德弗斯
的战线往后撤,必要的话可以远远撤至孚日山脉的东端。但艾森豪威尔不允
许德军再次进入山区,这条界线是德弗斯战线上所必须守住的。这些命令,
同时也通知了法军,因为他们也暗示了后撤的可能性。如果后撤幅度大的话,
连斯特拉斯堡也可能要暂时放弃。法军司令官后来把这个通知转交巴黎,从
而引起了法国军界和政界的极大关心。法军参谋长朱安将军来找艾森豪威
尔,要求竭力保卫斯特拉斯堡。这位盟国远征军总司令说,在那时他不能担
保这个城市的安全,但同意尽力坚守不放弃。然而在阿登战役的整个过程中,
斯特拉斯堡问题使艾森豪威尔伤透了脑筋。
到12 月19 日夜,在凡尔赛的最高统帅部接到报告说,德军通过凸出部
中央迅速向前推进,先锋部队继续向西北方向迂回。进攻的方向越来越表明
德军的计划是在列日西面某处抢渡默兹河,并从那里继续向西北去抢占突破
口以北盟军整个部队的主要交通线。北侧明显地处在危险之中,战斗越打越
激烈。德军的这次进攻很快获得了一个被称为“凸出部之战”的浑号。因为
德军一开始就猛烈突击盟军防守薄弱的战线,取得了迅速进展,结果突入盟
军前线最大纵深竟达50 英里左右。
敌人猛烈的进攻给在战场上的部队造成极大的压力,被攻击部队的士气
也受到非常严重的有害影响。艾森豪威尔说:“在实际战斗中正遭受着种种
危险的前线士兵,面临敌人压倒优势的兵力,而又无法了解司令官心里的增
援措施,就必然要表现出混乱、恐慌和沮丧..说阿登战役的第一个星期,
盟军各梯队不紧张、不忧虑,这是没有根据的,也是虚伪的。同样,过分强
调这种紧张、忧虑的程度和影响也是不真实的。”
在阿登战役的初期,12 月22 日,艾森豪威尔发布了一项他在战争时期
很少写的“当日命令”,其中写道:“敌人一冲出他们的固定防线,这就能
给我们机会,把他们的大冒险变为对他们的毁灭性打击。所以我号召全体盟
军战士,鼓起勇气,坚定信心,努力奋斗。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这个唯一的信
念:从地面、从空中、从一切地方消灭敌人!让我们以这个决心和我们为之
战斗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团结起来!在上帝的帮助下朝着最大胜利奋勇前进!”
在这个战役中,德国空军企图进行这次战事开始以来规模最大的袭击。
1945 年1 月1 日,德国空军发动了几个月来对盟军最猛烈的攻击。它的
主要目标是盟军飞机场,特别是“凸出部”附近及其以北的飞机场。在这一
整天中,希特勒的空军摧毁了盟军很多飞机,其中大多数是停在机场上的,
当然,敌人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就在盟军接连遭受损失的时候,丘吉尔曾于1945 年1 月6 日急电斯大林
求援。第二天,斯大林就复电,表示要加紧准备工作,尽早从东线发动进攻。
1 月12 日,苏军从波兰的维斯杜拉河(现名维斯瓦河)发动了强大攻势,重
创德军。十天以后,即1 月22 日,希特勒急忙把党卫军第六坦克集团军从西
线调往东线,这就大大减轻了西方盟军的压力。
圣诞节的前一天,是希特勒在阿登森林赌博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这时德
军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未,它在狭长的突出阵地两翼所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圣诞节的前两天,天气转晴,英美空军大显身手,大肆轰炸德国供应线和狭
窄崎岖的山间公路上的军队和坦克。德军向巴斯托尼作最后一次尝试。德军
在圣诞节那天,从早上3 点钟开始,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击。对德军来说,现
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狭长走廊地带撤退,以免被切断和被消灭。但是,希
特勒对于任何撤退的建议都听不进去,反而命令继续猛攻巴斯托尼,重新向
缨斯河推进。
12 月28 日晚上,希特勒召集了一个大规模的军事会议。他不但不听从
伦斯德和曼特菲尔的劝告,及时把德军从突击阵地撤出来,反而命令继续猛
攻巴斯托尼,重新向缨斯河进军。此外,他还坚持马上向南方阿尔萨斯发动
进攻,那里的美军战线由于巴顿派了几个师北上进攻阿登森林而变得薄弱
了。将军们抱怨说,他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向阿登森林继续发动进攻,也没
有足够的兵力向阿尔萨斯发动进攻。对于这些话,希特勒充耳不闻。
“先生们,这一行我已经干了11 年了,而且..我从来没有听人向我报
告过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得完全了的..准备永远不会完全的。这是很明显
的。”希特勒滔滔不绝他说下去。他们的总司令早已看不见现实而置身于云
雾之中了。
“问题在于..德国是否有意志继续生存下去和是否遭到摧毁..这场
战争失败,德国人民就毁灭了。”希待勒接下去又花了很多时间谈了罗马帝
国的历史,谈了七年战争中普鲁士的历史,最后他又回到当前的迫切问题。
尽管他承认阿登攻势“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决定性胜利”,但是他声称这一战
役已经带来了“整个形势的转变,在半月以前没有人相信这种转变是可能
的”。
“敌人不得不放弃所有的进攻计划,”纳粹元首说,“他们不得不把已
经精疲力竭的部队拖上战场。他们的作战计划完全被打乱了。他们在国内受
到严厉的批评。目前是敌人心理上很不利的时刻。敌人已经不得不承认在8
月以前决定战局已没有希望,也许到明年年底也不可能。”
“先生们,”希特勒又补充说,“你们决不能认为我,哪怕是极为遥远
地,预计到战争将要失败..我从来不懂得什么叫‘投降’。在我看来,今
天的形势并不新鲜。我经历过比这糟糕得多的形势。我提这些只是因为我要
你们了解,为什么我要这样狂热地追求我的目标,为什么没有任何东西能够
把我拖垮。虽然焦虑使我苦恼,甚至有损我的健康,但没有东西能够丝毫改
变我继续作战直到最后胜利为止的决心。”
最后,希特勒要求他的将军们拿出“全部精力”来支持这次攻势。他说:
“那时候我们将彻底打垮美军,我不相信敌人能长期抵抗45 个德国师,我们
仍将掌握命运!”
然而,时间太晚了!希特勒的大话讲得太多了,德国已缺少能把他的话
兑现的兵力!
元旦那天,希特勒以八个师的兵力攻打萨尔地区,并且命令海因里希·希
姆莱率领一个军团从上莱茵河的桥头堡发动猛攻。
在德国将领们看来,让希姆莱带兵简直是开玩笑。这两起攻势都没有获
得进展。从1 月3 日起,以两个军共九个师的兵力向巴斯托尼所发动的总攻,
展开了阿登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但也毫无所获。到1 月5 日,德军已放弃
夺取这一重镇的希望。他们面临着被英美军队反攻切断的危险。这一反攻是
1 月3 日从北面发动的。1 月8 日,莫德尔所率领的军队开始从豪法里兹撤退。
到1 月6 日为止,恰好是希特勒以他最后的兵力作赌注发动攻势的一个月之
后,德军又退回到他们开始攻击的战线。
在阿登战役中,德军死伤和失踪约12 万人,损失了1600 架飞机、6000
辆汽车、600 辆坦克和重炮。当然,美军损失也不小,尤其以第一○六步兵
师为最严重。这个师的阵地是无掩护的,因此它不仅从一开始即进入战斗,
而且很多士兵被孤立起来,后来成了俘虏。第二十八师同样受到沉重打击。
第七装甲师在英勇的圣维特保卫战中,遭到重大损失。盟军全部伤亡为77000
人,其中8000 人阵亡,48000 人受伤,2100O 人被俘或失踪,坦克和反坦克
炮共损失733 辆(门)。
在这一战役中,双方虽然伤亡都很大,但盟军能得到及时的补充,而德
军却办不到了。希特勒已经把最后的招数都使出来了。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德军的最后一次大反扑。它的失败不仅使西线的失败成为不可避免,而且
也葬送了东线的德军,因为希特勒将他的最后的后备力量投入阿登战役,这
一行动的严重后果马上就显示出来了。
在苏联红军包围布达佩斯之后,古德里安曾在圣诞节前夕和元旦早晨两
度向希特勒乞求援兵,以便应付苏军在匈牙利和波兰发动的强大攻势,但是
毫无结果。1 月9 日,古德里安第三次再到希特勒的大本营去求救,他带着
东线谍报处长盖伦将军,他们企图用地图和其他图表向“元首”说明,在苏
军即将在北方发动的攻势下,德军所面临的十分危险的处境。希特勒听后大
发雷霆。他说,这些图表是“完全荒谬”的,并命令要把制图表的人关到疯
人院去。希特勒硬说,东线战场“从来没有拥有像今天这样强大的后备力量”。
古德里安反驳道:“东线战场是个空架子,只要突破一点,全线就会崩溃。”
事情果然如此。
1945 年1 月12 日,科涅夫率领的集团军从华沙南面维斯杜拉河上游的
巴拉诺夫的桥头堡出击,向西里西亚推进。在其北面,朱可夫率领的集团军
跨过华沙南面和北面的维斯杜拉河,华沙于1 月17 日解放。再往北,苏联两
个军团占领了半个东普鲁士,并且挺进到但泽湾。这是大战以来,苏军发动
的规模最大的攻势。仅仅在波兰和东普鲁士两地,就投入了180 个师的兵力,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装甲师。它们锐不可挡,势如破竹。
到了1 月27 日,苏军声势浩大的进攻,很快就使纳粹面临着全军覆灭的
危险。那时,东西普鲁士已经被切断。就在这一天,朱可夫统率的大军从卢
本跨过奥得河,在两星期内前进了220 英里到达德国本上,离柏林只有100
英里了。最使希特勒伤脑筋的是,苏军已经占领了西里西亚的工业基地。负
责军火生产的斯佩尔说,西里西亚失守以后,德国所能生产的煤只等于1944
年生产的1/4,钢只等于1944 年的1/6。这就预示出1945 年对希特勒来说,
是灾难深重的一年。
纳粹的危机日益加深。到了1945 年的2 月,由于鲁尔区大部分已经成为
一片废墟,上西里西亚也已经失守,煤的产量降到1944 年的1/5;而且由于
英美轰炸使得铁路和航运瘫痪,这些煤很少能运出去。元首办公会议上主要
是缺煤问题。邓尼茨抱怨说,因为没有燃料,他的舰只有很多无法开动。斯
佩尔耐心地解释说,由于同样的原因,发电厂和军火工厂也陷于停顿状态。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油田的丧失,加上德国人造汽油工厂遭到轰炸,使得汽油
非常缺乏,以致迫切需要投入战斗的战斗机大部分不能起飞,被盟军的空军
炸毁在飞机场上。由于坦克缺乏汽油,很多装甲师不能出动。
希特勒和戈林曾经想依靠新的喷气飞机把盟军的空军赶跑。
因为德国人已经制造了1000 多架这种飞机。盟军的老式战斗机是无法同
德国喷气飞机在空中较量的,但是,这种喷气机极少能够起飞,制造喷气飞
机使用的特殊汽油的煤油厂已经被炸毁了。为了使喷气飞机能够起飞而建造
的加长跑道,很容易被盟军驾驶员所发现,他们被迫把停在机场上的喷气飞
机炸毁。
在此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所统率的欧洲远征大军,于2 月8 日开始向莱
茵河进逼。正是:阿登战役惨败,德国大门洞开。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
分解。
第二十二章向德国本土进军
本上进军敌寇惊,东西两线竞立功;
无可奈何花落去,“千秋帝国”敲丧钟。
阿登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在西线的兵力形式上还有66 个师,但其中很多
部队的武器装备很差,有24 个师甚至连反坦克炮都没有。艾森豪威尔统率的
欧洲远征军,面临的任务是向德国本土进军,准备夺取莱茵河。
1945 年1 月底和2 月初,南方集团军群先在阿尔萨斯清除了莱茵河西岸
的科耳马尔“口袋”,迫使德军退守河东的齐格菲防线。根据艾森豪威尔的
战略部署,从北到南,各个集团军都要消除莱茵河西岸的残敌,扫清障碍,
以利大军渡河。
“莱茵河是一个可怕的军事障碍,其北端尤其如此。”艾森豪威尔对参
加这一战役的指挥员们说,“这条河不仅河身很宽,而且水势难测,甚至水
位和流速也变化无常,因为敌人能打开沿这条大河东面的那些支流的闸门。
我们组织起专门的侦察队和警戒队,监视这种威胁。由于莱茵河这个障碍的
性质,这次渡河,除了部队不是从船上向岸上攻击,而是从岸上向岸上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