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战国日本

_2 茂吕美耶(日)
再来看看《阿菊物语》。阿菊是丰臣秀吉侧室淀君的侍女,淀君正是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的长女,通称茶茶,集秀吉宠爱于一身,生下秀赖,并于秀吉过世后在大阪城当女帝。阿菊讲述的是大阪城陷落当天的回忆。
元和元年(1615)5月7日,大阪城内所有侍女均没料到居城会于当天陷落,二十岁的阿菊甚至因想吃荞麦烧(兵库县神户地方的乡土料理,炒荞麦面),命下女到厨房和面。阿菊的祖父是浅井长政的家臣,俸禄一千二百石,跟阿安家的三百石比起来身份地位高出许多,因此虽然身为淀君的侍女,自己也有专属下女。
战场中的女人在做什么?(2)
荞麦烧还未做完,阿菊便听到大阪城东南方传来嘈杂声,原来是内城东侧的玉造口失火了。阿菊准备逃亡,她先穿上自己拥有的三件衣服,腰带也绑了三层,再把秀赖赐的镜子塞入怀中,自厨房逃出。那时外面不但有禁止侍女逃亡的把关武士,也有伤兵。
阿菊不顾一切逃至城门。门外已不见守卫也不见伤兵,但有个手持长刀的武士突然跳出向阿菊要钱。阿菊身上带着两根“竹流”,是用竹筒为模铸成的金银,一根约七两二分,相当值钱。阿菊给了一根,拜托武士带她到位于松原的藤堂家本阵(司令部),岂知还未抵达目的地,另一根“竹流”也被抢走。所幸途中遇到淀君的妹妹常高院(京极高次的妻子阿初)一行人,阿菊才搭便车跟着她们逃路。
常高院也是阿市跟浅井长政的女儿,姐姐是丰臣秀吉侧室淀君,妹妹是日后的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正房阿江(三代将军家光的生母),与德川家缘分甚深。丈夫京极高次在关原合战时公然站到家康那方,战后获得八万五千石的奖赏。丈夫过世后,阿初落发改名常高院,也曾几次穿梭在大阪城与德川家之间。这时也是为了权充姐姐与德川家的和平使者而暂居大阪城。
阿菊心想,只要跟着常高院,应该不会被德川军抓走。果然如她所料,家康叫出常高院,答应送众女侍前往她们想去的地方。阿菊决定投奔住在京都的秀吉侧室松丸,松丸是京极高次的妹妹,与淀君是表姐妹关系。最后阿菊和织田左门(织田信长的外甥)的侄女搭伴一起前往京都。
她把织田左门侄女送到京都织田家后,得到丝绸、银子等报酬,之后前往松丸家当女侍。日后嫁到备前(冈山县),在当地终其一生,享寿八十三。《阿菊物语》是备前池田藩藩医田中意德记录的手记,此人正是阿菊的孙子。
相较之下,阿菊显然比阿安强悍且机智。阿菊出生在一千二百石的家门,比起阿安算得上是千金小姐,然而浅井家灭亡后,父亲在藤堂高虎家当浪人宾客,俸禄落到三百石。简单说来,阿菊的祖父和藤堂高虎同为浅井家家臣时,祖父是一千二百石身份,高虎的地位则很低,经常三餐不继,阿菊的祖母看不过去,时常叫高虎来家中吃茶泡饭。高虎不忘当年的一饭之恩,因而收留了家道中落的阿菊父亲。
大阪冬之阵开战时,阿菊的父亲为了报恩,向藤堂家表示愿意参战,领取了甲胄,却没有旗帜。女儿阿菊用红白丝绸缝了旗帜,送父亲到战场,不料父亲就此一去不返。阿菊在大阪城陷落时,首先便想逃往藤堂高虎本阵,正是基于上述缘分。
阿安大概由于当时年纪小,只能跟着父母逃亡,不过她晚年讲述关原合战时,语气完全是旁观者立场,跟闲话家常一样。阿菊也是如此,在城池陷落那一刻还不忘带走衣服和私房钱,这纯然是基于女人心的行动。即使身处战火中,即使耳边炮声隆隆,她们晚年讲述的经验也都是一般日常生活。倘若是男人,恐怕添油加醋还不够,讲到最后或许还会化为孙子眼中“砍下某大名头颅的前锋英雄”。
我想,有关战争,男人的话最好少听为妙,要不然至少也要给他减个九十分再放进笊篱筛一下。女人说的则可以百分之百尽信。因为自古至今,女人始终是战争旁观者、牺牲者,也是战争善后者。
战国女人的婚姻
战国大名统治的领地名为“领国”或“分国”,诸国大名为了管理国土,各有各的国法或法令。虽然细部千差万别,但由于农民的生活安定与否直接影响国家盛衰,因此各国均不怎么干涉领民的日常生活。只是为了守护疆土,掌权者极为惧怕领民发动叛乱,而要避免这点,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婚姻法。
当时武士阶级的男女几乎都是政治联婚,而老百姓即便可以自由恋爱,也不准与他国人结婚。目的是禁止人才外流。想想也是,倘若没有国民,哪来的国家?
武士阶级的婚姻法更严格,俸禄一百石级以上的家门,结婚时必须取得领主同意,而且不能越级高攀或自贬身价娶个平民女子进门,此制度一直延续至德川家康设立幕府后的江户时代。除了婚姻法,各国也禁止领民擅自向他国进贡,更不能寄信或收信。嫁给武士阶级的女人更惨,除了不能自由外出,丈夫不在家时更不能单独与任何男子见面(包括亲族),终年只能镇守深闺。
在“实力即一切”的乱世,缺乏一技之长的女人地位甚低。千年前的平安时代是走婚制度,维系男女关系的要素是爱情,一旦有一方移情别恋,随时可以一刀两断,走得干干脆脆,因此这时代的家产全由女子继承。之后的镰仓时代已是武士阶级封建社会,但女人的地位仍相当高,不但有女地头(能乐、游艺等掌门人),女人也可以继承家门当上一家之主。
然而室町时代至战国时代,女人的地位逐渐降低,就算起初分得家产,日后也会遭没收回归长男手中。简单说来,就是女子嫁出去时,即便父母给予家产当做嫁妆,除非有正式转让书,否则死后财产还是回归到娘家的大哥或大侄子手中。
换个角度来看,表示女子也是娘家家产之一。再说,战国时代的女子再嫁、三嫁并非罕事,确实没必要把嫁妆白白送给他人。加上政治联婚是家常便饭,妻子往往是敌方的细作或人质,难怪战国大名之间兴盛“众道”(同性恋)。
当然也有借婚姻联手的例子,譬如织田信长的女儿德姬嫁给德川家康长子信康,两家借联婚共同对抗今川、武田氏。只是这类婚姻关系随时有瓦解的可能,最有名的例子便是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
阿市最初嫁给近江国(滋贺县)名门浅井家,生下三个女儿(茶茶、阿初、阿江)和两个儿子(万福丸、万寿丸),后来公公和丈夫、长男均被哥哥信长歼灭,次男则行踪不明。但是信长虽然攻破浅井家,却不忍让其就此断后,极为厚待阿市母女四人。哥哥过世后,阿市又嫁给哥哥的家臣柴田胜家,翌年,遭丰臣秀吉攻击,与丈夫一起自戕,享年三十七。
据说秀吉本来打算救出号称战国第一美女的阿市,纳她为妾,但阿市很讨厌类似暴发户的丑男秀吉,加上秀吉是残害自己长男万福丸的凶手,才决定与第二任丈夫同归于尽。长女茶茶(淀君)会成为秀吉的侧室,是因为茶茶长得最像母亲阿市。既然最宠爱自己的哥哥织田信长已不在人世,天下变成秀吉的大饼,阿市会选择与丈夫在黄泉偕老其实也是基于一种女人心。想到往后将成为那个曾对哥哥卑躬屈膝的秃鼠枕边人,不如视死如归。
另一个有名例子则是美浓国(歧阜县)蝮蛇斋藤道三的女儿浓姬(归蝶)。她是道三送到织田信长手中的细作,虽是信长的正室,但有关她的史料极少,是个谜团般的人物。
至于非武士阶级的一般老百姓女子就自由多了。她们不用镇守深闺(其实也没有所谓的深闺可守),也不用嫁到敌方家当细作。所有女人几乎都有工作,就算是妓女,也是一项靠本钱养自己甚至养家人的伟大工作。
战国第一美女市姬
提到战国时代的女人,我首先会浮出阿市以及她那三个女儿的命运。她们可说是战国时代女子的代表,是一座豪华、金光四射且哀切的时代桥梁。
阿市是织田信长的二妹,小信长七岁,战国第一美女。
织田家是俊男美女血统,目前留下的织田信长画像(爱知县m/brand/20016
丰田市长兴寺藏)于1583年画成,而阿市的画像(和歌山县高野山持明院藏)则于1589年画成。光看这两人的肖像,确实像是亲兄妹,而且也确实是俊男美女。不过据说另一个妹妹阿犬更酷似信长,而弟弟秀孝比信长更帅,可惜这两人都没有肖像。
织田信长于1560年在尾张国桶狭间初露头角,突袭在当时算是天下人的今川义元成功后,与左邻松平元康(德川家康)结盟,之后攻击北方美浓国(歧阜县),为了牵制美浓国,让妹妹阿市嫁给夹在美浓与丹波(京都)之间的北近江(滋贺县)大名浅井长政,成为同盟国。
根据《浅井三代记》,阿市十八岁那年3月出嫁,翌年生下长男万福丸,继而生下长女茶茶,接着是次女阿初、三女阿江(小督)。婚后六年,哥哥信长与德川家康联手攻打近江国北边的越前国(福井县东部)时,丈夫长政竟然背弃盟约(据说是反织田的家臣抬出已经隐居的长政父亲久政,不顾长政意愿而决定),站到原本就是同盟国的越前那方。也就是说,要同越前国联手夹攻织田·德川联合军。
这时,阿市遣使者送了一样礼物到织田阵营。信长看了莫名其妙,那是一个用细绳绑住两端的布袋,里面是红豆。信长看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原来妹婿背叛了自己,将在背后攻击织田军。那时多亏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当后殿,否则信长很可能插翅难逃。
以上是一般说法。只是,站在女人立场来考虑的话,那袋红豆应该也隐含了阿市的立场。阿市用细绳绑住布袋两端,里面装红豆,虽然可以解释为向哥哥通知丈夫将举兵夹攻的暗号,但是否也可以解读成阿市夹在丈夫与哥哥之间而左右为难呢?
按照战国时代的政治联婚惯例,长政在举兵之前应该会把阿市送回娘家,这在当时有许多例子可以佐证。然而,长政不但没有同阿市离婚,直至三年后被信长大军歼灭之前,还跟阿市过着羡煞所有战国大名夫妻的同命鸳鸯日子,并生下次男万寿丸。长政跟阿市这对夫妻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百年佳偶。因此,我想,阿市在送红豆那时,或许便已决意跟哥哥断绝手足之情。
城池陷落之前,信长三番两次劝告妹婿投降,然而长政却因老父已自戕,只送出阿市和三个女儿,自己也切腹自尽,得年二十九。长男万福丸被秀吉刺死,次男万寿丸则行踪不明(《浅井三代记》中记载万寿丸被暗地救出,托付给某寺院,却没人知道其行踪)。这年,阿市二十六岁,长女茶茶七岁,次女阿初五岁,三女阿江三岁。
织田信长居城原本是爱知县西部的清洲城,浅井长政灭亡当时,信长的据点是美浓国岐阜城,清洲城城主变成信长的弟弟织田信包。阿市母女四人便是在信包庇护下度过了九年岁月。
织田信长在本能寺毙命后,猴子秀吉与织田家泰斗柴田胜家展开一场权力斗争。这时由于柴田拥护信长三男信孝继任,信孝便劝姑姑阿市改嫁给柴田。呜呼,战国时代的名门女人就是如此身不由己。当时阿市三十五岁,而柴田胜家已六十出头。阿市大概认为柴田·信孝联合军可以打败出身卑贱的秀吉,带着三个女儿嫁到越前国北庄城。怎奈人算不如天算,翌年4月,柴田胜家竟然败在秃鼠手下。
城池陷落时,老将柴田劝阿市逃到城外,但阿市不肯。她内心大概想,倘若逃到城外,日后第三个丈夫肯定是秀吉。于是两人送走三个女儿后,相偕登上天守阁,胜家先为阿市介错,再放火自尽。这对露水姻缘夫妻所留下的辞世诗各为:
夏夜之梦如泡影,青史名留让云端,不如归山鸟。──胜家
夏夜本就甚湿濡,今晚更是诱离别,不如归去哉。──阿市
七岁新娘千姬
千姬生于1597年,是德川幕府二代将军秀忠与夫人阿江的长女,也就是家康的孙女,更是织田家的后代。出生不久便订下婚事,对象正是丰臣秀吉的独生子秀赖。
秀吉于千姬出生隔年过世,家康开始登上天下霸主的地位。1603年正月,家康任征夷大将军,成立幕府。当年7月,七岁的千姬在大阪城与十一岁的秀赖举行婚礼。按当时的权势状况来说,家康本可毁约,只是诸大名中仍有众多对丰臣家忠心耿耿的武将,为了取得他们的信任,家康不得不含泪送出年幼的千姬。
千姬在大阪城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由于缺乏史料,不得而知,只留下千姬在十六岁6月16日那天举行“鬓削”仪式时,是秀赖亲手帮她剪掉鬓发的记录(出自《阿菊物语》)。女子的鬓削仪式相当于男子的戴冠式,由未婚夫或父兄亲手剪掉两鬓垂发,长度大约在肩上,现代称为“姬CUT”。
由此可见,小夫妻俩感情应该不错。既然是从小一起长大,又是表兄妹关系,两人的感情说是夫妻,不如说是比较接近手足之情。而此时,秀赖已和侧室有了一男(国松丸)一女(天秀尼)。千姬虽然成为秀赖的正房,却因大阪城和江户城的对立关系处境日渐险恶,据说秀赖的母亲(也是千姬的姨妈)茶茶禁止小夫妻同房,因此千姬和秀赖膝下没有子嗣。
虽然后世小说家或剧作家将此列为虐媳的心证之一,但我认为应该不是如此。茶茶其实非常疼爱这个七岁就因政治因素嫁进大阪城的外甥女,不但捧在手心养育,还花费心思教导大家闺秀应具有的所有学识教养,例如和歌、书画、琴弦、茶道等。茶茶写得一手好字,而千姬的笔法跟茶茶类似,也留下与茶茶合作的连歌(和歌接龙作),二者诗词接得浑然一体,由这点可以看出茶茶是把千姬当成亲生女儿看待。
我想,以茶茶那种聪慧的头脑,可能早就预测到家康绝不会乖乖将天下大饼交给秀赖,倘若此时让千姬和秀赖生下孩子,岂不又播下另一粒于日后无法避免的悲剧种子?就跟当年舅舅织田信长杀死自己的生父一样。
前面说过,家康在二条城与秀赖晤面后,目睹秀赖在大阪城内娇生惯养得像一头肥胖白猪,缺乏一国君主气魄,才决定歼灭丰臣家。当时的老百姓也都谣传秀赖不配当天下君主。不过,仔细想想,可以推测出这很可能是家康的策略之一。
秀赖确实肤色白皙,但是身高六尺二寸(约一米九七,遗传自祖父浅井长政和祖母阿市),身躯肥壮,臂力过人,而且勤奋好学。他既然是丰臣秀吉的独生子,先不管他是否为秃鼠的亲生儿子,但必定从小便接受了帝王教育。换句话说,他外貌类似相扑力士,却不见得有个猪脑袋,怎么可能是平庸的“肥胖白猪”呢?说不定是家康亲眼观察出秀赖比自己的后继者二代将军秀忠更优秀,才快马加鞭想尽办法斩草除根。
大阪城陷落前一天,茶茶的腹心大野治长献计,让千姬出城向祖父家康求情。由丰臣军武将堀内氏久一行人护送到德川军武将坂崎直盛阵营,坂崎再护卫千姬到家康本阵。虽然千姬哭着恳求祖父放过秀赖一命,然而已任职将军的父亲秀忠不允许。如此,二十三岁的秀赖和茶茶母子于次日上午在大阪城内自尽,丰臣家就此灭亡。秀赖的儿子国松丸则遭斩首,千姬为了救秀赖女儿一命,收她为养女,那女儿日后成为镰仓东庆寺(正是著名的“缘切寺”,请参照拙著《江户日本》中的《大江户恋爱》)第二十代住持。
十九岁的千姬在回江户途中,因为需经海路,护卫负责人是德川家重臣伊势桑名城主本多忠政的儿子忠刻,当时二十一岁。某些写史家描述,千姬在这时对忠刻一见倾心,日后要求祖父让她嫁过去。不过,无论就情就理来说,这都是不可能的事。想想看,三个月前刚从战火中逃出、成为寡妇的千姬,怎可能有闲情跟其他男人谈情说爱?何况,以当时两人的身份地位来说,也不可能有机会直接面对面敞开彼此心扉。
实情是忠刻的母亲熊姬拜托家康,让千姬嫁给自己儿子。熊姬是家康长男信康的次女,后来成为本多忠政的正房,两人所生的长男正是忠刻。这关系非常复杂,也就是说,家康长男信康与千姬的生父秀忠是异母兄弟,而熊姬跟千姬同样是家康的孙女,结果变成婆媳关系,千姬和忠刻的关系则是堂兄妹。
家康于1616年4月过世,因此千姬的婚礼延至9月。就在千姬出嫁那天,发生了日本史上有名的“千姬事件”,亦即抢婚事件。抢婚主谋人是上述文中的坂崎直盛。小说家把这事件改编为在大阪城陷落时,家康宣布要是有人能自战火中救出千姬,日后将让她嫁给抢救成功的人。结果坂崎直盛不顾性命危险,冲入大火中救出千姬,甚至因而在脸上留下丑陋的烫疤。
如此描写固然较具戏剧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新井白石(江户中期政治家,朱子学者)所著的《藩翰谱》(1702年完成,总计十三卷)记载,直盛是奉二代将军秀忠之命,为千姬寻觅第二任丈夫,本来选中一位公卿,但是千姬坚持今后绝不再嫁,婚事没谈成。没想到千姬日后竟奉家康之命再嫁本多家,令坂崎失去面子,坂崎吞不下这口怨气,才谋划抢婚计划。不幸失败,四万石大名身份的坂崎家就此绝灭。
由于娶了将军家长女,本多家自十万石桑名城移封至十五万石姬路城;千姬陪嫁的“化妆料”则是十万石。千姬和忠刻婚姻幸福,生下长女胜姬和长男千之代,只是千之代于三岁早夭,之后千姬又经历几次流产,终于没再生下其他孩子。
甜蜜的鸳侣日子只维持十年,忠刻在三十一岁那年的5月病殁,紧接着是婆婆熊姬于6月过世,而千姬的生母阿江也在同年9月仙逝。本多家由忠刻的弟弟继位,千姬则带着女儿胜姬回娘家江户城,12月落发为尼。
当比自己小七岁的弟弟家光登上三代将军之位,九年后父亲秀忠又崩殂时,三十六岁的千姬成为德川家“长老”,据说家光非常厚待这位大姐,令她晚年过得很安稳。享寿七十,法号“天树院”,是战国时代最后一位公主。
姬路城(1)
姬路城是日本国宝,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典型的平山城,由于城墙清一色纯白,又称“白鹭城”。连立式天守阁建于标高四十五点六米的姬山上,天守台石垣高十四点八五米,天守阁本身高三十一点五米,总计约九十二米。最早兴筑于14世纪南北朝时代,不过当时只是把山上古刹改建为堡砦而已。1580年4月,丰臣秀吉在现存大天守位置建了三层天守,这是初代姬路城的原型,也是西国第一座天守阁。
丰臣秀吉在备中(冈山县)水攻毛利氏的高松城(冈山市)时,得知织田信长于本能寺毙命的消息后,立即与毛利氏缔结和解书,率领大军回头赶往姬路。秀吉在姬路城休息了两天,召集所有兵力,再让弟弟秀长守护姬路城,自己则亲自率兵前往京都、大阪境界的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掌握了天下。
秀吉过世后,轮到德川家康在关原合战股掌江山。他没收所有西军大名领地,并把参与东军的丰臣秀吉手下大名全赶到远方西国,之后让二女婿池田辉政接管姬路城,目的是监视西国诸大名的动静。
池田辉政接管了姬路城后,于1601年拆掉丰臣秀吉建筑的天守阁,把材料移用在小天守、游廊上,重新建造了现存的连立式天守阁。大天守外观是五层,内部是地上六楼、地下一楼,总计七楼。并花了八年改造整个城郭,在东、南、西、北方建设八十八座城下町。目前内城区的二十七座橹(瞭望台或射箭楼,和平时代均用来储存兵器或粮食),加上十七扇城门和三十二道城墙,均是重要文化财。八栋大天守、小天守、渡橹则是国宝。
池田家第三代城主继位时,年方八岁,因此转封至因幡鸟取城,之后又转封至冈山藩直至明治时代。继池田家接手姬路城的是本多忠政(德川四天王之一本多忠胜的长男),也是姬路藩初代藩主。而忠政的长男忠刻在大阪夏之阵后迎娶了丰臣秀赖的妻子千姬,也就是德川家康的孙女、江户幕府二代将军秀忠的长女。
千姬嫁给本多忠刻时,幕府将军家给她十万石化妆费(嫁妆之外的陪嫁费),本多忠政正是利用这十万石又为儿子、儿媳妇建了三丸和西丸,大部分材料都是丰臣秀吉建造的伏见城遗物。西丸本来是城内独立地区,通常让隐居城主或继任城主居住,姬路城的西丸则是千姬的住居。不过现在只剩女侍居住的渡橹“长局”(走廊长约三百米,右侧一整排都是女侍隔间房),以及最里边的橹──千姬的化妆室。
换句话说,虽然西丸只剩城墙、橹、橹门,三丸遗址也成为千姬牡丹园和市民广场,但目前观光客看到的姬路城,几乎完全保留了池田辉政建筑当时的内城模样。
近四百年来,姬路城经历了幕末时期的内战、明治时代的“废城令”、二战的美军轰炸,却都奇迹般的三番两次度过灭城危机,因此又被称为“不战城”。尤其是1945年7月3日的姬路大空袭,当时整个城下町全化为灰烬,只有姬路城保持原状毅然耸立。据说当时姬路市民在焦土中抬头看到天守阁时,大多数人都情不自禁扑簌落泪。
并非美军特地不炸姬路城;那时连千年古都京都也成为原子弹投掷候补市,何况是一座在雷达荧光幕上只是个小小光点的地方城堡?事实上,大天守和西丸都中弹了,只是恰巧全未爆弹。与同样是国宝,却在那年5月14日遭空袭被轰成劫灰的名古屋城比起来,姬路城能够免于战火,真的只能视为奇迹。
白鹭城所在的姬山,往昔被称为“日女道丘”。根据《播磨国风土记》记载,神话时代有一对父子神来到播磨国创造国土,父神名为大汝命(大国主命),子神名为火明命。当时的播磨国是大海,只有因达神山(八丈岩山)露出个山头。
儿子火明命血气方刚,处处与父神唱反调,父神受不了,决定抛弃这个家暴儿子。某天,父神命儿子到因达神山汲水,然后偷偷搭船打算一走了之。儿子汲水回来看到父神离家出走,大怒之下呼风唤雨,让父神搭的船遇险。船体破碎处化为船丘(姬路城西边的景福寺山),船内的十四样物品落海之处也全化为十四座丘陵,例如琴神丘(景福寺山西边的药师山)、箱丘(男山)、匣丘(船越山)等,而茧落海之处正是“日女道丘”。“日女道”发音为“Himeji”,后来音译为“姬山”,之后再变成“姬路”。
姬路城(2)
神话的隐意是古代播磨国只有河流和丘陵,而且河流经常泛滥,使大地成为泥海,很难开垦成新天地。直至池田辉政填河造地建设新都市后才逐渐繁荣起来。
除了上述神话,姬路城另有许多传说,最有名的当然是“阿菊井”(请参照拙著《传说日本》中的《皿宅邸阿菊》)。此外,守护姬路城的姬山地主神──刑部明神(别名“长壁姬”),正是日本奇幻文学先驱者泉镜花的代表戏曲《天守物语》中住在天守阁顶楼的妖女富姬。
富姬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人物。这位8世纪奈良时代末期的皇女,父亲是皇太子他户亲王,也就是开创平安京的第五十代桓武天皇的异母弟;祖母是井上皇后,祖父是光仁天皇。由于当时发生一场官僚主掌的皇位争夺政变,井上皇后和他户亲王母子均被诬陷,后来被毒死狱中;另一位桓武天皇的同母弟早良亲王,也是政变牺牲者(请参照拙著《平安日本》中的《平安时代、平安京与怨灵》)。
可怜的富姬受此牵连,被流放到播磨国姬山山脚的郡守宅邸,过着幽闭生活,后来嫁给郡守,四十多岁时过世,葬于姬山山顶。人们同情她的身世,日后在山顶建了一座寺院,奉她为播磨富姬明神。不知何时开始,富姬明神就变成姬山地主神刑部明神了。
丰臣秀吉在姬山建筑天守阁时,不知道这段历史,把寺院迁至他处,据说因而导致城内发生不少异象。只是秀吉根本不相信这类怪谈,有时近臣对他说:“殿下,您的肩上有……”秀吉只是促狭地回问:“有……有什么?头皮屑吗?”当然这是笑话,不过以丰臣秀吉的个性来说,确实有此可能。
然而,兴建姬路城并整顿城下町的池田辉政可就没那么“目中无神”。辉政四十九岁那年中风,发病时刚好在姬路城下的家臣宅邸。众随从立即护送他回城,归途上有许多乌鸦冲向辉政的轿子,众人觉得很是诡异,回城后,辉政便卧病在床。
之后城内陆续发生很多怪事,辉政命城下所有主要寺院进行诵经驱邪仪式,却都无效,便开始谣传恐怕是刑部明神作祟。辉政跟秀吉一样都是外地人,不清楚本地人的信仰,于是派人探听,得知秀吉在建筑天守阁时把富姬寺院移到姬路总社(祭祀当地众多神明的综合神社,现为姬路市射楯兵主神社),赶忙举行仪式将刑部神社迁至城内,郑重祭祀。结果,辉政的病状果然好转,不过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翌年正月二十五日,辉政便结束了他的五十年人生。
宫本武藏也跟刑部明神有关。据说他客居姬路城时,听闻天守阁顶楼会出现妖怪,于某天深夜单独一人登上天守阁。来到第三层时,突然轰隆一响,四周全是火焰。武藏拔刀砍去,继续登楼。爬到顶楼时已气喘吁吁,四周静寂无声,只有刑部明神祠堂。武藏靠在祠堂半睡半醒,突闻耳边有人呼唤:“武藏呀,武藏呀。”
武藏睁开双眼,发现眼前站着一位美女,对他微笑道:“我是姬路城守护神刑部明神。多亏你的剑术,让那些爱捣蛋的小妖怪逃走了,应该给你谢礼。”美女说毕,递给武藏一个细长箱子后,消失踪影。箱子内是一把长刀。
刑部明神迁到天守阁顶楼,是在江户中期1748年。当时的城主松平明矩让刑部明神回归老家,与宫本武藏相隔约一百年。而请武藏到姬路城客居的城主是本多忠刻,目的是让武藏教授剑术,客居时间也不长,因此这传说是后人牵强附会创作出的。
其他还有种种跟刑部明神有关的传说,在此省略不多详述;但由这些传说看来,姬路人心目中真正的姬路城女主人应该是富姬刑部明神。不知是否基于此因,姬路城的代代女主人都给人红颜薄命的印象。
松本城
松本城位于长野县松本市,是典型的平城,现存的五层大天守以及小天守、渡橹等均为国宝,与姬路城并称为桃山文化(丰臣秀吉掌权的二十年间)代表。面积约为十二万坪(四十万平方米)。姬路城是纯白色的“白鹭城”,松本城则为纯黑色的“鹅湖城”,当地人通称为“乌城”(乌鸦城)。“鹅湖”也是诹访湖的雅称。
松本城昔名深志城。16世纪初,信浓国守护小笠原氏先在此地盖了宅邸,1550年遭甲斐国武田信玄侵攻,小笠原氏没落,武田信玄再大规模地重盖为城池形式,并建构了城下町。1582年,织田信长歼灭了武田氏,但随后信长也在本能寺毙命,信浓国陷于混乱。之后小笠原氏在德川家康的支援下,收复了旧有领地,把城池改名为松本城,并将城下町区分为武士住宅区和町人住宅区,这才形成了近世城下町的规模。
然而,丰臣秀吉平服了小田原的北条氏,统一天下后,德川家康被赶到穷乡僻壤的东国,小笠原也被移封至下总国古河(茨城县),城主换为石川数正,也就是日后的信浓松本藩初代藩主。
在德川家康成为今川氏人质的少年时代,跟在身边同甘共苦的股肱正是石川数正,他本来应该可以成为德川家臣团总管。只是在家康与秀吉对打的小牧·长久手合战之际,肩负和解交涉重责的石川,不知是听了秀吉的甜言蜜语还是另有苦衷,竟然带着所有家臣投奔至秀吉门下,导致德川军深受打击,不得不将军制改为武田流。总之,石川数正是在变节之后两年的1590年,以十万石战国大名身份进入松本城。
石川数正成为松本城城主后,打算重建城池与城下町,无奈奉秀吉之命于两年后参与侵略朝鲜的文禄之役,结果病死在肥前国(佐贺县)名护屋阵地。长男石川康长继位后,才正式动手建筑城池并营造城下町。
关原合战时,石川康长虽然附属德川军,跟随德川秀忠攻打上田城的真田氏,却由于德川家臣团忘不了他父亲的叛变,待1613年发生“大久保长安事件”(金山贪污事件)后,基于石川家跟大久保家是亲戚关系,家康便以大规模营造不合身份的城池、领地隐匿罪为由,把他放逐至丰后国(大分县)佐伯。
继任藩主是之前的小笠原,三年后,藩主又换人……直至1633年,家康的孙子松平直政(家康的次男松平秀康的三男)成为藩主后,由于直政跟三代将军家光是堂兄弟,不用顾虑德川家的眼光,终于可以大摇大摆地重建城池。目前的松本城大小天守和各座橹都是在松平直政藩主在任期间完成。
明治四年(1871)“废藩置县令”实施后,筑摩县(长野县和歧阜县各一部分,1876年被消灭)于翌年公开拍卖松本城天守,结果由个人以二百三十五两价格得标。明治四年正是实施新货币制度那年,一两大约新货币一圆,而根据《名古屋新闻》,当时的一圆可以买二斗九升米。再来看看明治时代政治家的薪水到底有多少:
岩仓具视:明治四年至十六年,任职右大臣,月薪六百圆。
板垣退助:明治四年至八年,任职参议,月薪五百圆;明治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任职内务大臣,月薪依旧是五百圆。
伊藤博文:明治六年至十八年,任职参议,月薪五百圆;明治十八年至二十一年,任职总理大臣,月薪八百圆。
至于庶民呢?当然依职业有别,不过平均月薪大约是十圆。由此看来,那位松本城天守阁买主是位有钱人。不过新主打算拆掉天守阁,这时有人站出来呼吁“失去城池,松本等于被阉割了”。这人正是民权运动家市川量造。
市川量造出生于松本下横田町里长家,幕末时期曾到江户深造,回松本后创刊《信飞新闻》(长野县最初的日刊新闻)。他拜托买主暂缓拆城计划,花了三年在本丸举办五次博览会,借此收益买回松本城。日后,他成为长野县议员,终生致力于松本市的产业振兴。然而,当时只是区区一名里长的市川量造,虽然尽力保住松本城天守阁,却没钱修复已荒废不堪的城郭,因此本丸沦落为果树园,天守阁也朽烂得很,看似随时都会倒塌。
直至明治十八年(1885),当时的松本中学(深志高校)第一任校长小林有也把本丸当做学校操场,并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创立了“松本天守保存会”,四处募集捐款,两年后开始修复。其间因日俄战争而中断工程,最后在1913年竣工。1936年,松本城被指定为国宝。
战后,美国GHQ(统治日本的美军总司令部)的美术顾问建议最好能完全修复松本城,昭和二十七年(1952)才开始拆卸修复工程,五年后竣工,正是目前的松本城。松本城黑门一旁有上述两人的浮雕像,若有人到松本城观光,可以顺便找一下他们两人的功绩记载。
有时候写文章提及明治政府时,我内心总会萌生一股很复杂的感慨。明治政府确实令日本脱胎换骨成为新兴国家,但同时也破坏了许多有形的传统建筑与无形的传统文化。例如松本城,明治政府根本不管,完全是庶民身份而且并非有钱的个人挺身而出,才有今日的世界文化遗产(姬路城)或国宝。我私下认为,明治政府的成功,使得代代执政人居功自傲,才导致昭和时代的失败,让我们这些战后出生的下一代必须置身于“环日本海均是恨海愁波”的环境中。
话又说回来,大家知道松本城天守阁的守护神是谁吗?是“二十六夜”月神。
日本自古以来便有“二十六夜待”信仰,据说在阴历1月与7月的26日夜晚拜月神,可以在月光中看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尊像。不过,“二十六夜”的月亮大致在深夜两点半左右才升起,形状跟右侧发光、傍晚升起的新月恰好相反,是左侧发光。大概只有夜猫子才能瞻仰吧。
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读者购买正版图书。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