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帝新脑

_46 罗杰·彭罗斯(英国)
许多预编的程序来反应,但我觉得这不很有效率,而且我难以接受在这期
间一点也没涉及意识。这类评论对于日常交谈更为恰当。还有在交谈中,
虽然人们有点能预期别人会说什么,但在别人的评论中总是经常发现一些
出乎意料的东西,否则交谈就变得完全不必要!在通常的交谈方式中肯定
不必花二秒钟那么长的时间去对别人反应。
也许有理由怀疑康胡贝实验足以证明意识“实际”需要一秒半时间来
行动。虽然弯曲手指的意图的所有
EEG追踪平均早那么许多就出现讯号,
也许只有某些情形这么早就有弯曲手指的意图,而这个有意识的意图也许
实际上没有实现,并且有其他许多情形意识行为产生时刻距离手指弯曲的
时刻要接近得多。(的确,后来一些实验结果导致和康胡贝不同的解释,
参阅李伯特
1987,1989。尽管如此,我们仍对意识定时的问题深感困惑。)
我们此刻先认为两个实验结论实际上成立。我将做一个与此相关而令
人忧心的设想。我认为,当我们考虑意识时对时间使用通常的物理规则,
可能实际上犯了极大的错误!的确,时间实际进入我们意识感觉的方式有
种非常古怪的性质。我想,若我们试图把意识知觉放进传统时序框架中,
则可能需要非常不同的概念。意识毕竟是一种我们知道的现象,根据这种
现象时间必须“流逝”!现代物理学处理时间的方式和处理空间①没有什
么根本的不同,而物理描述的“时间”根本没有真正“流动”;我们只有
一个显得静止的固定的“空间——时间”,在空间——时间的框架里展开
我们宇宙中的事件!然而,根据我们的知觉,时间的确在流动(见第七章)。
①当然“他”是指“她和他”,见第
5页的注脚。

我的猜想是,这里也有些幻觉,我们知觉的时间不是“真地”完全像我们
感觉到的以线性流动方式向前流动(不管这个含义是什么!)。我宣称,
我们“表面”感觉到的时序是我们强加在感觉上的,以便理解我们的感觉
和外在物理实在的均匀前进的时间之间相关联。
我的猜想是,这里也有些幻觉,我们知觉的时间不是“真地”完全像我们
感觉到的以线性流动方式向前流动(不管这个含义是什么!)。我宣称,
我们“表面”感觉到的时序是我们强加在感觉上的,以便理解我们的感觉
和外在物理实在的均匀前进的时间之间相关联。

1984)。
莫扎特“一瞥”即能捉住整篇“即使很长”的乐谱就是一个极端的例
子(487页)。从莫扎特的描述中,人们必须假想这“一瞥”包含了整个
乐曲的精华。然而,用通常的物理术语,这个知觉意识行为的这段实际外
在时间,根本无法和表演乐曲所需的时间相比较。人们也许想象,莫扎特
的知觉会采用完全不同的形式,也许像视觉景观或像一下子写出整篇乐谱
一样用空间分布的方式。但是,即便是音符也需要相当长时间去精读,所
以我非常怀疑莫扎特最开始用这种方式来知觉他的乐曲(而他一定会这么
说!)。视觉景观似乎更接近他的描述,但是(以我本人较熟悉的,最普
通的数学景像)我极其怀疑会有任何方法可以把音乐直接译成视觉语言。
依我看来,更有可能的是,莫扎特“一瞥”的最佳解释必须纯粹是音乐性
的,但和聆听(或表演)一段音乐有不同的时间内涵。音乐是由需要一定
时间去表演的声音组成,这种时间在莫扎特的实际描述中允许“.我的想
象使我听到了它。”
请听
J.S.巴赫的“赋格曲艺术”四重赋格曲的最后一部曲。所有能体
会巴赫音乐的人在这乐曲演奏十分钟,刚进入第三主曲音乐休止的时候没
有不被感动的。整个曲子仿佛还在“那里”,但是现在一眨眼工夫就从我
们耳边渐渐消隐而去。巴赫在完成这一个作品前死去,而他的乐曲就停在
那一点,他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表明他想如何继续。然而,该作品从开
头就充满着自信和熟练,不能想象在那时刻他的头脑中没有完全掌握整个
曲子的精华。当他尝试种种改善时,他是否需要在脑袋里以正常演奏节拍
一次次从头到尾对自己演奏和尝试呢?我不能想象他如此进行。和莫扎特
一样,他必须是把作品及其赋格曲整个孕育出来,以乐章所必须的复杂性
和艺术性全部一起涌现出来。然而,音乐的时间品格是它的一种基本要素。
如果不在“真实时间”里表演,它还成音乐吗?
小说或历史的产生可以呈现可互相比较(虽然困惑较少)的问题。在
了解某人的一生时,必须思考他一生中不同的事件,好像必须在“真实时
间”内重演才能评价这些事件。然而这并不必要。实际上,人的回忆能把
以往费时的经验仿佛“压缩”到一瞬间内,并把它“重新经过”了一遍!

在音乐作曲和数学思考之间或许有一些强烈的相似性。人们也许认为
数学证明要通过逻辑过程来获得,每一步都跟着前面那一步。然而,产生
新论证概念全不以这种方式进展。在建立数学论证中必须有全局和似乎模
糊的概念内容;它和完全理解依序证明所需的时间没有什么关系。
在音乐作曲和数学思考之间或许有一些强烈的相似性。人们也许认为
数学证明要通过逻辑过程来获得,每一步都跟着前面那一步。然而,产生
新论证概念全不以这种方式进展。在建立数学论证中必须有全局和似乎模
糊的概念内容;它和完全理解依序证明所需的时间没有什么关系。

244页)。
我们已经正确地排除掉这个佯谬。我想提议,正由于我所主张的意识实际
所获得的性质,不必要存在佯谬。回顾一下我的设想,在本质上意识“看
见”了某些必要的真理;而且它可以代表和柏拉图理想数学观念世界的某
种接触。我们记得,柏拉图世界本身是没有时间的。知觉到柏拉图真理不
携带有真正的信息,“信息”的技术意义是指讯号的传递。因此,即使意
识知觉在反时间方向传递也不存在实际冲突!
但是,即使我们接受意识本身和时间这种奇怪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
它代表外在物理世界和没有时间性世界之间的接触,这些怎么可能和物质
头脑的生理决定和时序行为相一致呢?如果我们不想扰乱物理定律的正常
进行,我们的意识仅仅剩下一个纯粹“观察者”的角色。然而,我论断意
识具有主动而且的确有力的作用,并且具有强大选择优势。我相信,这个
难题的答案取之于
CQG在解决两个量子力学过程
U和
R之间的冲突时,CQG
的行为必须采用的奇怪方式(参阅
407,425页)。
回忆一下,当我们试使过程
R和相对论(狭义)相协调时所遇到的时
间问题(第六章
330,第八章
429页)。按通常的空间——时间条件来描
述这个过程似乎没有任何意义。考虑一对粒子的量子态。通常这样一种状
态会是一个相关态(也就是说,不具有简单的│Ψ>│χ>形式,这儿│
Ψ>和│χ>各自描述一个粒子,而具有像│Ψ>│χ>+│α>│β>
+.+│ρ>│σ>总和的形式)。那么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观察就会以非
局部的方式影响另一个粒子,它不能按照和狭义相对论一致的通常的空间
——时间概念来描述(EPR;爱因斯坦——玻多尔斯基——罗逊效应)。这
种非局部效应会隐含涉及我提议过的树突柱成长和收缩的“准晶体”相似
性。
我在这里以如下意义来解释“观察”,即把每一个被观察粒子的作用
一直放大达到类似
CQG的“单引力子”水平。如果应用更“传统”的说法,
则“观察”更加模糊。当一个人必须认定自己的头脑一直在“观察头脑自
身”时,很难看出他怎么能着手发展头脑行为的量子理论描述!
我本人的想法是,在另一方面,CQG提供了一个态矢量缩减(R)不必
依赖任何意识思想的客观物理理论。我们还未得到这个理论,但是至少寻
求此理论不会受到“意识到底‘是’何物”这一深奥的问题的阻碍!

我想象,一旦真正寻求到
CQG,那时就可能依照它来揭示意识的现象。
我相信当得到
CQG时,该理论的必要性质离开传统空间——时间之描述将
比离开上述令人困惑的两粒子
EPR现象更远。正如我提议的,如果意识现
象依赖这种想象的
CQG,则意识本身用我们现在传统的空间——时间来描
述将显得非常不适合!

结论:孩子的观点
结论:孩子的观点
有些读者可能从一开始即把“强人工智能支持者”当成稻草人!仅靠
计算不能唤起快乐或痛楚;它也不能理解诗歌、夜空的美或者声音的魔力;
它不能希望、恋爱或沮丧;它也不能具有一个真正自发的目的,这一切难
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然而科学似要逼迫我们去接受,我们所有人仅
是由非常精细的数学定律巨细无漏制约(甚至最终也许只是随机地)的世
界中很小的一部分。控制我们行为的头脑本身似乎也由同样的精密定律所
制约的。所呈现的世界图像是:所有这些精确的物理活动,实际上只不过
是一个庞大的计算过程(也许是概率的),所以我们的头脑和精神只能按
照这种计算来理解。也许当计算复杂得非同寻常时,它们便开始获得我们
与“精神”这术语联想在一起的更诗意或更主观的品质。然而,在这样的
图像中,非常难免总有缺少了什么的不愉快感觉。
我在自己的论证中试图支持以下观点,即任何纯粹计算的图像的确缺
少了某些要素。然而我同时保持希望,将来通过发展科学和数学,在理解
精神方面最终会取得根本的进步。这明显是个难题,但是我已试图指出存
在一条真正的出路。可计算性和数学的精确性根本不相同。在精确的柏拉
图数学世界中,具有人们要多少即有多少的神秘和美,而大部分神秘从一
些概念而来,这些概念属于柏拉图数学世界中较有限制的算法和计算以外
的部分。
对我来说,意识是如此重要的现象,我简直不能相信它只不过是从复
杂的计算“意外”得来的。宇宙的存在正是由于意识现象才被得知。人们
可以争论道,若宇宙被不允许意识存在的定律所制约,就根本不是宇宙。
我甚至愿意说,迄今为止所有人们提出的宇宙数学描述都不能达到允许意
识存在的要求。只有意识现象才能把一个想像的“理论”宇宙变成真正的
存在!
我在这些章节中提出的论证也许是过于曲折复杂。我承认有一些是猜
测性的。同时我相信,有些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所有这些技术细节下
面隐藏着一个感觉,即意识精神不能像一台电脑那样运行是“显而易见”
的,即使真正涉及到的精神活动中,有许多的确像电脑一样运行。
这种明显性连小孩都能看出来,虽然那个孩子在他后来的生命中被细
心的推理和巧妙的定义选择所威吓,以至变成相信一些明显的问题“不是
问题”。有时孩子容易看清楚的事情长大后却变得非常模糊。当“实在世

界”的事务开始落到我们的肩膀上来时,我们经常忘记了孩提时代的惊奇
印象。儿童们不害怕提那些使我们大人羞于启齿的基本问题:在我们死后
每一个人的意识流会发生什么;在我们出生之前又在何处;我们过去曾经
是或者将来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吗;为什么我们会知觉;为什么我们在这里;
为什么存在一个我们实际上居住的宇宙?这是些令人困惑的谜题,它随着
我们每个人的知性觉醒而来,而且无疑也随着任何最早的生物或其他个体
的真正自我知性觉醒而来。
界”的事务开始落到我们的肩膀上来时,我们经常忘记了孩提时代的惊奇
印象。儿童们不害怕提那些使我们大人羞于启齿的基本问题:在我们死后
每一个人的意识流会发生什么;在我们出生之前又在何处;我们过去曾经
是或者将来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吗;为什么我们会知觉;为什么我们在这里;
为什么存在一个我们实际上居住的宇宙?这是些令人困惑的谜题,它随着
我们每个人的知性觉醒而来,而且无疑也随着任何最早的生物或其他个体
的真正自我知性觉醒而来。
注释
1.我们在第四章
134页已经看到,一个形式系统中的证明,检查证明
的有效性总是算法的。反过来,任何产生数学真理的算法总能和公理以及
平常逻辑的步骤法则“宾词计算”相联合,进而为推导数学真理提供一个
新的形式系统。
数学家当然有时候会犯错误。图灵本人似乎相信,这是哥德尔类型论
证反对人类思维为算法的“漏洞”所在。但是依我看来,人类易错不太可
能是人类洞察的关键!(而且用算法能非常近似地模拟任意随机者的行
为。)
2.数学家中的确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读者会被这事实所困扰。回顾
一下第四章的讨论。然而,我们不必过于关心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别。它们
只与非常大集合的神秘问题有关,而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算术命题(具
备有限数目的存在和普遍量衡的),这样前面进行的讨论就可以适用。(用
于无限集合的反射原理有时可被用于推导算术命题,也许这说得有点过分
了一些。)对于甚至宣称不承认存在所谓数学真理而有哥德尔免疫的教条
形式主义者根本不予理睬,因为他显然不具备这个讨论中用以判断真理的
品质!

3.3.约
1968年(多半由于美国物理学家约翰·A·惠
勒预言性的思想)“黑洞”这术语才被广泛使用。
4.我认为,动物需要睡眠,在睡眠中它们有时显得会做梦(经常可
以从狗身上注意到这一点),这个事实是它们具有意识的证据。意识因素
似乎是做梦和无梦睡眠之间的差别的重要部分。
5.在狭义或广义相对论的情形下,“时间”之处应读成“同时性空间”
或“类空表面”(230,246页)
6.然而,在空间无限的宇宙有一个例外,不过在一个人和他紧邻的环
境中会有这一切无数的复本(和多世界的情况相当像)!每一复本的未来
行为可以稍有不同,而人们将永远不会完全清楚,他实际上是“在”数学
模型中的相互近似的哪一个复本中!
7.甚至某些实际晶体的成长也会涉及类似问题,例如在所谓的弗兰
克——卡斯帕态中,当基本晶胞涉及几百颗原子时。在另一方面,应该指
出,小野田、斯特恩哈特、狄温参卓和索科拉(1988)提出了一个五重对
称准晶体,在理论上“几乎局部的”(虽然仍然不是局部)的生长步骤。



亚当感到非常难为情。不管他们做出什么,他们都不应当笑啊。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首页 上一页 共4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