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弘一法师文集

_16 弘一法师(现代)
八月,惺谷师示寂于佛日。师病时,大师割股救之。并赋偈云:‘幻缘和合受兹身,欲剜千疮愧未能。爪许薄皮聊奉供,用酬严惮切磋恩。’
九月,入孝丰。取道武林,晤璧如师,不旬日,师示寂。著惺谷、璧如二友合传。
始入北天目灵峰山过冬,即灵岩寺之百福院也。有句云:‘灵峰一片石,信可矢千秋。’时山中无藏,为作请藏因缘。
是冬,在灵峰讲毗尼事义集要七卷。次夏,续完。听者十余人,惟彻因比丘能力行之。
是冬,有温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师说占察妙典。大师倩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撰读持回向偈。
壬申,三十四岁。
结夏灵峰。为自观师秉羯磨授具戒。
撰龙居礼大悲忏文,及礼大悲忏愿文。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彻因、自观及幻缘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阄文。前安居日,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詴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忏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得但三归阄。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宁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间,种种方便,摧邪显正。并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
撰礼净土忏文二首。
冬,述占察行法。
甲戍,三十六岁。
癸酉、甲戍之际,大师匍匐苦患。彻因比丘独尽心竭力相济于颠沛中,毫无二心。
是冬,在吴门幻住庵,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仅五六人,惟自观、僧聚二比丘能力行之。
撰礼金光明忏文。
乙亥,三十七岁。
春,阻雨祥符。始晤影渠、道山(字灵隐)二师,为莫逆交。是冬,大师遘笃疾,二师尽力调治,不啻昆季母子也。
撰讲金光明忏告文。
夏初,住武水智月庵,讲演占察经。是时即有作疏之愿,病冗交沓,弗克如愿。述戒消灾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籣盆新疏。
丙子,三十八岁。
是春,大师自辑净信堂初集。
三月,遁迹九华,礼地藏菩萨塔,求决疑网,拈得阅藏著述一阄。于彼抱病,腐滓以为馔,糠粊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续阅藏经千余卷。撰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亡母十周愿文。
丁丑,三十九岁。
是岁夏、秋之际,居九子别峰,述梵网合注。先是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大师由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
[案]梵网合注初刊之板,存金陵古林庵,后康熙丙辰岁,沈书准应成时师之请,重刻板,送嘉兴楞严寺入藏流通。(见沈书准跋)日本元禄五年所刊之板,即据此也。
撰完梵网告文,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自观印阇梨自武水寻大师于九子别峰,商证梵网佛顶要旨。大师见其躬行有余,慧解不足,设坛中十问拶之。
梦感正法衰替,痛苦而醒,写怀二偈云:‘魔军邪帜三洲遍,孳子孤忠一线微,梦断金河情未尽,醒来余泪尚沾衣。’‘休言三界尽生盲,珠系贫衣性自明。肯放眼前闲活计,便堪劫外独称英。’
戊寅,四十岁。
结夏新安,重拈佛顶妙义,加倍精明。
四十初度诗云:‘物论悠悠理本齐,年来渐觉脱筌蹄。拳开非实掌元在,□去惟空眼不迷。流水有心终汇海,落花无语亦成溪,刹那生处生何性,却笑威音劫外提。’
自辑绝余编。
秋,践诵帚师之约,入闽。渡洪塘,往温陵。
十一月撰陈罪求哀疏。
己卯,四十一岁。
住温陵。
诵帚昉师及一切知己坚请疏解大佛顶经。大师感其意,兼理夙愿。在小开元撰述玄义二卷,文句十卷。
刊佛顶玄义,板藏大开元寺之甘露戒坛。
如是师示寂。助其念佛,并为撰诵帚师往生传。
撰为如是师六七礼忏疏,挽如是师诗。
庚辰,四十二岁。
住漳洲。
述金刚破空论,(在温陵刊)蕅益三颂,斋经科注。
辛巳,四十三岁。
结冬温陵月台。有郭氏问易,遂举笔述周易禅解,稿未及半,以应请旋置。
(录者注)今泉州大开元寺藏有大师施赠之梵网经两部。卷末有大师亲笔题识。文曰:‘崇祯辛巳。古吴智旭,喜舍陆部。奉大开元寺甘露戒坛,永远持诵。’
壬午,四十四岁。
是夏,自辑闽游集。
自温陵返湖州。
述大乘止观释要。
灵峰山中藏经装成。
撰铁佛寺礼忏文。
癸未,四十五岁。
结夏灵峰。
是岁结制。简阅藏经,仅千余卷。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甲申,四十六岁。
是秋,居槜李,游鸳湖宝寿堂。撰游鸳湖宝寿堂记。
返灵峰。有句云:‘灵峰片石旧盟新。’
九月,述四十二章经、遗教经、八大人觉经解。
是岁,大师退作但三归依人。
撰礼慈悲道场忏法愿文,佛菩萨上座忏愿文。
乙酉,四十七岁。
自去岁退作但三归人以来,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于今岁元旦获清净轮相。
夏,撰周易禅解竟。
撰大悲行法道场愿文。
是秋,住祖堂及石城北,共阅藏经二千余卷。
是岁,紫竹林颛愚大师遣七人来学。
丙戍,四十八岁。
晤妙圆尊者于石城之隈,同住济生庵。
撰占察行法愿文。
丁亥,四十九岁。
三月,述唯识心要,相宗八要直解。九月,述弥陀要解,四书蕅益解。
去岁,颛愚大师坐脱于紫竹林。门人以陶器奉全身供于林之山阳。今年弟子请归云居,于是金陵缁素以所存爪发衣钵,就山阳建塔供养。大师为撰志铭。
是冬,自辑净居堂续集。
居祖堂幽栖寺。除夕普说。
戊子,五十岁。
成时师始晤大师。大师一日顾成时师曰:‘吾昔年念念思复比丘戒法,迩年念念求西方耳。’成时师大骇,谓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久之,始知师在家发大菩提愿以为之本,出家一意宗乘,径山大悟后,彻见近世禅者之病,在绝无正知见,非在多知见。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非在著戒相也。故抹倒禅之一字,力以戒教匡救,尤志求五比丘如法共住,令正法重兴。后决不可得,遂一意西驰。冀乘本愿轮,仗诸佛力,再来与拔。至于随时著述,竭力讲演,皆聊与有缘下圆顿种,非法界众生一时成佛,直下相应,太平无事之初志矣。
是冬,自辑西有寝余。
己丑,五十一岁。
九月,从金陵归卧灵峰。
撰北天目十二景颂。
腊月,力疾草法华会义。翌年正月告成。
庚寅,五十二岁。
结夏北天目,究心毗尼,念末世欲得净戒,舍占察轮相之法,更无别涂。
六月,述占察疏。
自癸酉迄今十余年,毗尼之学无人过问者,而能力行之彻因、自观、僧聚三比丘,又皆物故。毗尼之学,真不啻滞货矣。是夏安居灵峰,乃有心学律者十余人,请大师重讲。大师念向所辑,虽诸长并采,犹未一一折衷。又问辩、音义二书,至今未梓。因会入集要而重治之,兼削一二繁芜,以归简切。名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
六月二十一日,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序。
安居竟,重拈自恣芳规,悲欣交集,慨然有作。赋偈云:‘秉志慵随俗,期心企昔贤。拟将凡地觉,直补涅槃天。半世孤灯叹,多生缓戒愆,幸逢针芥合,感泣泪如泉。正法衰如许,谁将一线传,不明念处慧,徒诵木叉篇。十子哀先逝,诸英喜复联。四弘久有誓,莫替马鸣肩。’
八月初八日,撰重治毗尼事义集要跋。
与见月律主书。谈论律学,冀获良晤。
冬,住祖堂。
辛卯,五十三岁。
夏,结制长干。
九月,重登西湖寺。
是冬,归卧灵峰。重订选佛图。
壬辰,五十四岁。
结夏晟溪。
草楞伽义疏。八月,迁长水南郊冷香堂,乃阁笔。
秋,辑续西有寝余。
是岁腊月,草自传。先是是秋大师决志肥遁,缁素遮道不得,请述行脚。冬,憩长水营泉寺,念行脚未尽致,复述兹传,曰八不道人传。取中论八不,梵网八不之旨。又大师自云:‘古者有儒有禅有教有律,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教有律,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
(录者注)大师一号‘西有’,出家前曾用‘金阊逸史’号。
住长水,阅藏经千卷。
癸巳,五十五岁。
是春,大师过古吴。删改自述八不道人传。故从古吴传至留都,与长水本数处不同。后成时师谓传收著述未尽,请补。于是与古吴本又增数句矣。
夏四月,入新安。结后安居于歙浦天马院。五月著选佛谱。阅宗镜录。删正法涌、永乐、法真诸人所纂杂说,引经论之误,及历来写刻之伪。于三百六十余问答,一一定大义,标其起尽。阅完,七月作校定宗镜录跋四则。又汰袁宏道集,存一册,名袁子。
秋八月,游黄山白岳诸处。
冬,复结制天马。著起信论裂网疏。
(录者注)是岁大师在歙浦栖云院演说弥陀要解,释义分科,间有与前不同。由性旦师录出。甲午冬,大师病中,复口授数处令改正,名歙浦本。即今十要中之流通本也。
甲午,五十六岁。
正月应丰南仁义院请。法施毕,出新安。二月后褒洒日,还灵峰。自辑幻住杂编。夏卧病。选西斋净土诗,制赞补入净土九要,名净土十要。
夏竟,病愈。七月,述儒释宗传窃议。八月,续阅大藏竟。九月,成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
九月一日,撰阅藏毕愿文。计前后阅律三遍,大乘经两遍,小乘经及大小论两土撰述各一遍。
(录者注)大师阅藏毕然香愿文有云:‘窃见南北两藏,并皆模糊失次,或半满不辨;或经论互名,或真伪不分,或巧拙无别。虽有宋朝法宝标目,明朝汇目义门,并未尽美尽善,今辄不揣,谬述阅藏知津、法海观澜二书,傥不背佛旨,乞得成就流通。’又大师佛顶玄文后自序云:‘深痛末世禅病,方一意研穷教眼,用补其偏。虽遍阅大藏,而会归处不出梵网、佛顶二经。’
冬十月,病。复有独坐书怀四律,中有‘庶几二三子,慰我一生思’之句。十一月十八日,有病中口号偈。腊月初三,有病间偶成一律,中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毕竟付何人’之句。是日口授遗嘱。立四誓。命以照南、等慈二子传五戒菩萨戒。命以照南、灵晟、性旦三子代座代应请。命阇维后,磨骨和粉面,分作二分。一分施鸟兽,一分施鳞介,普结法喜,同生西方。十三起净社,撰大病中启建净社愿文。嗣有求净土偈六首。除夕有艮六居铭,有偈。
是岁多病。寄钱牧斋书云:‘今夏两番大病垂死,季秋阅藏方竟。仲冬一病更甚,七昼夜不能坐卧,不能饮食,不可疗治,无术分解。唯痛哭称佛菩萨名字,求生净土而已。具缚凡夫损己利人,人未必利,己之受害如此。平日实唯在心性上用力,尚不得力。况仅从文字上用力者哉?出生死,成菩提,殊非易事。非丈室谁知此实语也。’
乙未,五十七岁。
元旦有偈云:‘爆竹声传幽谷春,苍松翠竹总维新。泉从龙树味如蜜,石镇雄峰苔似鳞。课续三时接莲漏,论开百部拟天亲。况兼已结东林社,同志无非法藏臣。’‘法藏当年愿力宏,于今旷劫有同行。岁朝选佛归圆觉,月夜传灯显性明。万竹并沾新令早,千梅已露旧芳英。诸仁应信吾无隐,快与高贤继宿盟。’
正月二十日,病复发。二十一日晨起病止。午刻,趺坐绳床角,向西举手而逝。世寿五十有七岁。法腊三十四。僧夏,从癸亥腊月至癸酉自恣日,又从乙酉春至乙未正月,共计夏十有九。
大师生平不曾乞缁素一字,不唯佛法难言,知己难得,亦鉴尚处名之陋习,而身为砥也。西逝时,诫勿乞言,徒增诳误。
大师著述,除灵峰宗论十卷外,其释论则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占察玄疏三卷,楞伽义疏十卷,盂兰新疏一卷,大佛顶玄文十二卷,准提持法一卷,金刚破空论附观心释二卷,心经略解一卷,法华会义十六卷,妙玄节要二卷,法华纶贯一卷,斋经科注一卷,遗教经解一卷,梵网合注八卷,后附授戒法、学戒法、梵网忏法问辩共一卷,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笺要一卷,羯磨文释一卷,戒本经笺要一卷,毗尼集要十七卷,大小持戒犍度略释一卷,戒消灾经略释一卷,五戒相经略解一卷,沙弥戒要一卷,唯识心要十卷,相宗八要直解八卷,起信论裂网疏六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大悲行法辩伪一卷,附观想偈略释,法性观,忏坛轨式三种,四十二章经解一卷,八大人觉经解一卷,占察行法一卷,礼地藏仪一卷,教观纲宗并释义二卷,阅藏知津四十四卷,法海观澜五卷,旃珊录一卷,选佛谱六卷,重订诸经日诵二卷,周易禅解十卷,辟邪集二卷,共四十七种。又定嗣注经目,有行愿品续疏,圆觉经新疏,无量寿如来会疏,观经疏钞录要,十轮经解,贤护经解,药师七佛经疏,地藏本愿经疏,维摩补疏,金光明最胜王经续疏,同性经解,无字法门经疏,十二头陀经疏,仁王续蔬,大涅槃合论,四阿含节要,十善业道经解,发菩提心论解,摩诃止观辅行录要,僧史删补,缁门宝训,共二十一种,俱未及成书。
(录者注)上列著述,系依成时师之蕅益大师宗论序说及续传钞录。此外尚有净土十要,四书蕅益解,见闻录等辑著行世。
大师示寂,诸弟子请成时师辑灵峰宗论。辑成,成时师然香一千炷,愿舍身洪流,一、报师恩,助转愿轮。二、供妙法,生生值遇,三、转劫浊,救苦众生。四、代粉骴,满师弘誓。五、忏重罪,决生珍池。
腊月十二日,成时师撰大师续传。后一日撰灵峰始日大师私谥窃议。后二日撰灵峰宗论序。越一日撰灵峰宗论序说。
丙申。
丁酉。
是冬如法荼毗。发长覆耳,面貌如生,趺坐巍然,牙齿俱不坏。因不敢从粉骴遗嘱,奉骨塔于灵峰大殿右。
戊戍。
己亥。
是冬,灵峰宗论刻板成。
庚子。
辛丑。
康熙元年,壬寅。
大师入灭八年,壬寅七月,门人性旦病逝,先书嘱语,面乞成时师并胞兄胡净广粉遗骨,代大师满甲午腊月初三日所命。先是成时师邀净侣礼佛说佛名经,旦就坛然顶灯,以报法乳深恩。至是复有此嘱。谨就八月集众修药王本事七昼夜而作法焉。
雍正元年,癸卯。(即日本享保八年。)
是年孟春,日本京都灵峰宗论重刊版,老苾刍光谦序云。‘(前略)昔尝读灵峰藕益大师所著诸书,见其学之兼通博涉,其行之苦急严峻,因窃自叹虽荆溪、四明大祖师几不及也。(中略)古人有言曰,读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余亦尝言读蕅益宗论而不堕血泪者,其人必无菩提心。’(后略)
蕅益大师年谱终
药师如来法门
药师如来法门
弘一大师讲述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今天所讲,就是探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
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师法门的全体,亦只说是法门之一斑了。
一、维持世法
佛法本以出世间为归趣,其意义高深,常人每难了解。若药师法门,不但对于出世间往生成佛的道理屡屡言及,就是最浅近的现代实际上人类生活亦特别注重。如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福寿康宁,所求如意,不相侵陵,互为饶益’等,皆属于此类。就此可见佛法亦能资助家庭社会的生活,与维持国家世界的安宁,使人类在这现生之中即可得到佛法的利益。
或有人谓佛法是消极的,厌世的,无益于人类生活的,闻以上所说药师法门亦能维持世法,当不至于对于佛法再生种种误解了。
二、辅助戒律
佛法之中,是以戒为根本,所以佛经说:‘若无净戒,诸善功德不生。’但是受戒容易,得戒为难,持戒不犯更为难。今若能依照药师法门去修持力行,就可以得到上品圆满的戒。假使于所受之戒有毁犯时,但能至心诚恳持念药师佛号并礼敬供养者,即可消除犯戒的罪,还得清净,不至再堕落在三恶道中。
三、决定生西
佛法的宗派非常之繁,其中以净土宗最为兴盛。现今出家人或在家人修持此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甚多。但修净土宗者,若再能兼修药师法门,亦有资助决定生西的利益。依《药师经》说:‘若有众生能受持八关斋戒,又能听见药师佛名,于其临命终时,有八位大菩萨来接引往西方极乐世界众宝莲花之中。’依此看来,药师虽是东方的佛,而也可以资助往西方,能使吾人获得决定往生西方的利益。
再者。吾人修净土宗的,倘能于现在环境的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则固至善。但是切实能够如此的,千万人中也难得一二。因为我们是处于凡夫的地位,在这尘世之时,对于身体衣食住处等,以及水火刀兵的天灾人祸,在在都不能不有所顾虑,倘使身体多病,衣食住处等困难,又或常常遇著天灾人祸的危难,皆足为用功办道的障碍。若欲免除此等障碍,必须兼修药师法门以为之资助,即可得到《药师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等种种利益。
四、速得成佛
《药师经》,决非专说世间法的。因药师法门,惟是一乘速得成佛的法门。所以经中屡云:‘速证无上正等菩提,速得圆满’等。
若欲成佛,其主要的原因,即是‘悲智’两种愿心。《药师经》云:‘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就是这个意思。前两句从反面转说,‘无垢浊心’就是智心,‘无怒害心’就是悲心。下一句正说:‘舍’及‘平等之心’就是智心,余属悲心。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乃是佛法之通途。凡修持药师法门者,对于以上几句经文,尤宜特别注意,尽力奉行。
假使不如此,仅仅注意在资养现实人生的事,则惟获人天福报,与夫出世间之佛法了无关系。若是受戒,也不能得上品圆满的戒。若是生西,也不能往生上品。
所以我们修此药师法门的,应该把以上几句经文特别注意,依此发起‘悲智’的弘愿。假使如此,则能以出世的精神来做世间的事业,也能得上品圆满的戒,也能往生上品,将来速得成佛可无容疑了。
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上所述者,不过是我常对人讲的几样意思。将来暇时,尚拟依据全部经义,编辑较完备的药师法门著作,以备诸君参考。
最后,再就持念药师佛名的方法,略说一下。念佛名时,应依经文,念曰“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不可念‘消灾延寿药师佛’。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药师法门依据《药师经》而建立。此土所译《药师经》有四种:
(一)《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一卷,即《大灌顶神咒经》卷十二,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又相传有刘宋慧简译《药师琉璃光经》一卷今已佚失,或云即是东晋所译之《灌顶经》。
(二)《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
(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唐玄奘译。此即现今流通本所据之译本。现今流通本与原译本稍有不同者有增文两段,一为依东晋译本补入之八大菩萨名,二为依唐义净译本补入神咒及前后文二十余行。
(四)《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唐义净译。前数译惟述药师佛,此译复增六佛故云《七佛本愿功德经》,以外增加之文甚多。西藏僧众所读诵者为此本。
修持之法具如经文所载,今且举四种如下:
(一)持名,经中屡云闻名持名因其法最为简易其所获之益亦最为广大也。今人持名者皆曰“消灾延寿药师佛”似未尽善,佛名惟举‘药师’二字未能具足。佛德惟举‘消灾延寿’四字亦多所缺略,故须依据经文而曰“药师琉璃光如来”斯为最妥善矣。
(二)供养,如香华旛灯等。
(三)诵经,及演说开示书写等。
(四)持咒。
所获利益广如经文所载,今且举十种如下:
(一)速得成佛,经中屡言之。
(二)行邪道者令入正道,行小乘者令人大乘。
(三)能得种种戒,又犯戒者还得清净不堕恶趣。
(四)得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
(五)得无尽,所受用物无所乏少。
(六)一切痛苦皆除,水火刀兵盗贼刑戮诸灾难等悉免。
(七)转女成男。
(八)产时无苦,生子聪明少病。
(九)命终后随其所愿往生:
1、人中,得大富贵。
2、天上,不复更生诸恶趣。
3、西方极乐世界,有八大菩萨接引。
4、东方净琉璃世界。
(十)在恶趣中暂闻佛名即生人道修诸善行速证菩提。
灵感事迹甚多如旧录所载,今且举近事一则如下:
泉州承天寺觉圆法师,于未出家时体弱多病,既出家后两年之内病苦缠绵诸事不顺。后得闻药师如来法门,遂专心诵经持名忏悔,精勤不懈,迄至于今,身体康健,诸事顺利。法师近拟编辑药师圣典汇集,凡经文疏释及仪轨等,悉搜集之,刊版流布,以报佛恩焉。

曩余在清尘堂讲药师如来法门,后由诸善友印施讲录,其时经他人辗转钞写,颇有讹误。玆由觉圆法师捐资再版印行,请余校正原稿,广为流布。法师出家以来,于药师法门最为信仰,近拟于泉州兴建大药师寺,其愿力广大,尤足令人赞叹云。
沙门一音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药师如来法门大略,如大药师寺已印行之《药师如来法门略录》所载。
今所述者,为吾人平常修持简单之课仪。若正式供养法,乃至以五色缕结药叉神将名字法等,将来拟别辑一卷专载其事,今不述及。
欲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供药师如来像。上海佛学书局有石印彩色之像,可以供奉,宜装入玻璃镜中。供像之处,不可在卧室。若不得已,在卧室中供奉者,睡眠之时,宜以净布覆盖像上。
《药师经》,供于几上。不读诵时,宜以净布覆盖。供佛像之室内,须十分洁净,每日宜扫地,并常常拂拭几案。供佛之香,须择上等有香气者。供佛之花,须择开放圆满者。若稍残萎,即除去。花瓶之水,宜每日更换。若无鲜花时,可用纸制者代之。此外如供净水供食物等,随各人意。但所供食物,须人可食者乃供之,若未熟之水果及未烹调之蔬菜等皆不可供。
以上所举之供物,应于礼佛之前预先供好。凡在佛前供物或礼佛时,必须先洗手漱口。此外如能悬旛燃灯尤善,无者亦可。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