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正面抗日战场(第一部)

_11 关河五十州 (现代)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1)
第七章中原鹿正肥
蒋介石在“削藩”的过程中,虽然成功“料理”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却又因此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不久以后,中原大战爆发,它的规模,是以前的蒋桂、蒋冯、蒋唐等任何一次内战都无法比拟的。
在中苏之战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老蒋自己也正被国民党内部的权力争斗搞得头昏脑胀。
刚摆平一个李宗仁,冯玉祥又起来了。
蒋桂战后,由于自己的两员心爱之将都转投了别人,老冯不得不通电下野,对外界说是要到山下去读书。但其实他哪里能读得进去,一股无名火压在心里,怎么也平复不了。
看老蒋和老李打架,本想借机行事,没想到弄了个两头不讨好,不但没得到一星半点的便宜,还莫名其妙地连党籍都让人给开了。
最难过的是伤了心。
韩复榘“叛变”,让老冯对全世界都失去了信心:连这小子都能叛变,还有谁不能叛变的。西北军将领没倒戈的倒还有,但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要来得及的话,他们早就抢着去投蒋某人了。
就像《红楼梦》里葬花的林黛玉那样,老冯躺在书房里整天自怨自艾——可怜啊,世界这么大,竟然没有一个可以真正信赖的朋友。
这时候,似乎万能的主听到了老冯的心声,给他来了个当头棒喝,道:NO!
请相信这世上还是充满了爱。你还有朋友,有且只有一个。现在,请翻开《圣经》第某某页,耶和华说,那人来了。
在老冯万念俱灰的时刻,一个朋友派人来看他了。
上帝果真是无所不能。
现在的老冯对朋友一词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在你遭遇不幸的时候,朋友是那么宝贵的一个资源和财富。
更让他感动的是,这个朋友还不是什么小人物,是山西的大老板——阎锡山阎老西!
怎么能不感动呢。虽说两人也曾八拜结交,喝过鸡血,换过兰谱,但一直以来,老冯就没正眼瞧过人家阎老西,不但总想压上一头,还在背地里尽说山西人的坏话。现在自己落魄了,几乎门可罗雀,连个鬼都不愿上门。老阎这一来,就叫仗义。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2)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关键时候就都看出来了。
来人给老冯带来了亲切问候,抚慰了他那受伤的小心灵。同时捎来了老阎的话:到我家来住吧,散散心,咱老兄弟唠唠嗑,顺便谈谈联合反蒋的事。
老冯动了心,马上卷被子铺盖要去找老朋友一起过。
下面的人不乐意了。西北军这么大一个摊子,你老人家怎么说不管就不管了,再说,自己家也不是没地方住,你跑人家家里去算怎么一回事。
老冯却赌上了气:让你们不忠不孝,拆我的台,现在知道家里缺不了我了吧。要我别走,我偏不,就要走,就要走。
怎么劝也没用,老冯挺着胸脯,拎着铺盖卷就奔太原去了。
那边老阎早就在路口眼巴巴地等着了。一见面,少不得来两句经典对白:“兄弟啊,想死哥哥(弟弟)我了。”然后两人抱头大哭。
由于场面实在过于感人,把旁边的人都给弄得掉了眼泪。
老冯的住处,老阎早就给想好了,住晋祠。这可是太原首屈一指的疗养院,又有文化又有档次,可以陶冶情操,抚慰身心。对于心灵刚刚受到重创的人士,尤其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把老冯安排到风景名胜区,老阎还没忘了细声安慰:兄弟你受苦了,这次你吃了亏,不是你不高明,而是老蒋太狡猾太阴险了。从现在开始,我一定站在你这边,只要我们兄弟齐心,一定能替你把丢掉的场子再找回来。
阎锡山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之后,只要没什么大事,每隔三到五天,必定要抽空去看看老冯,惟恐招待不周,让老朋友吃苦受累。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老冯被老阎当成了枪(1)
老冯被老阎当成了枪
老阎的细心和周到,又一次深深感动了老冯。
不过老冯也许没认真想过,就在老阎没到晋祠来看他的那些时间里,这个大忙人都在忙些什么呢?
答案是忙着接待。
蒋冯大战结束,老冯主要是恨,恨自己怎么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恨部下卖主求荣,而在山西看风景的老阎却是怕。
老蒋手段之辣、动作之快令他不寒而栗。蒋、冯、阎、李,四人一局的麻将,前面整了俩,现在毫无疑问就要轮到他了。
唇亡齿寒啊。
不行,一定得找把枪来使使。阎锡山想找的这把枪就是冯玉祥。
他本来没指望老冯会上当,但出乎意料,没费什么周折,冯玉祥就自投罗网来了。真是天助我也。
冯玉祥到了太原,阎锡山手上就多了一件可以指东打西的宝贝。虽然他对外宣称,老哥俩是准备联袂出国的,甚至还专程到北平检查了身体,连西服都买好了,可行期却一推再推,总也出不了国。
因为他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吃香,凭什么要出国?
南京的蒋介石不用提了,因为生怕他跟冯玉祥兵合一处,联起手来对抗中央,所以只能不断地派人来送银子,说好话,让他不要把冯玉祥留在山西。
另一边,那些大大小小、在朝在野的反蒋势力,也都派代表拎着大包小包到太原活动。他们的目的正好相反,希望阎冯合作,共同反蒋。
老阎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你们不但不能打我,还得低声下气地来求我。这就是我想要的。
为了能够左右逢源,把戏演得更像那么回事,老阎还别出心裁,专门准备了两套接待班子。
一套专门接待南京政府代表,说的都是如何坚决拥护中央政府,竭诚拥戴蒋主席的官话套话以及废话。
另一套专门接待各方面的反蒋代表,谈的是怎样紧紧团结在以阎冯为首的正义力量周围,共同反蒋的问题。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老冯被老阎当成了枪(2)
所谓反蒋代表,除了桂系李白以外,还包括老蒋在政府和党内的反对派。
反蒋代表中最耀眼的“首席明星”就是汪精卫。
《色戒》中,热血青年“王力宏”在行剌汉奸前赋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其实这首诗的专利拥有者应该是老汪。不过后来他自己也成了中国最大的汉奸。用彼诗刺彼人,莫非导演也喜欢玩无厘头?
我们前面说过,民国四大美男中,老汪是排第一位的,少年时同样风度翩翩的老蒋甚至连榜单都没能上得去。可见当时老汪的粉丝团阵容曾何等强大。
可惜搞政治不是比帅。在与老蒋争夺头把交椅的战斗中,老汪总是差那么几步。
不应该啊。
在老蒋崭露头角NN年以前,汪精卫已经名满天下了。
从一首“不负少年头”开始,他曾被公认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少年勇士。年纪轻轻就敢刺王杀驾,关进局子还能诗兴大发,当年热衷于搞暗杀的革命党人不少,但汪精卫绝对是独一份的。
坏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坏人。他很可能还曾是一名英雄。这就是历史的悖论。
想当初,汪精卫还担任了革命先行者的政治秘书,亲自陪老人家北上,连那份颇为煸情、每个国民党员见之都要顶礼谟拜的《总理遗嘱》也是他代为起草的。
等到革命灯塔一倒,在接班人竞赛中,大家都认为,年轻有为的汪精卫肯定能跑第一。
谁也没有想到,斜剌里会冲出一个蒋介石。
在汪精卫面前,蒋介石只能称为小蒋,不幸的是,这个小蒋比老汪更加年轻有为。从此老汪就被戴上了千年老二的桂冠。
有人翻了《三国》,便套用周郎的一句慨叹,将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关系总结为:既生汪,何生蒋。
对于老汪来说,周郎起码有一个长处是他所羡慕的。那就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同志手里有枪杆子。
汪精卫嘴皮子利索,他喜欢说,而且会说,尤其擅长演讲,那水平就是在一群靠嘴皮子混饭吃的政客们中间也绝对是麦霸级别。不仅如此,他的笔杆子也着实厉害,写得一手好文章,可谓文采风流,字字珠矶,一个代笔的《总理遗嘱》可以写得连总理自己都点头称是。
嘴皮子、笔杆子都有了,偏偏没有枪杆子。
而这恰恰是最要命的,也成为他与老蒋争斗屡处下风的一个重要因素。
汪精卫需要寻找反蒋的枪杆子,而阎锡山、冯玉祥这样的地方大佬正是最佳人选。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蒋冯之战(1)
蒋冯之战
却说阎锡山把冯玉祥藏在太原,两个军头随时可能联起手来造反,这让南京的老蒋整天如芒在背,坐立不安。
他派出的代表走马灯似地来到太原,不停地催阎老西尽快把老冯这个祸害给赶走。老阎收下礼后,就搪塞这些中央代表说,自己早就把老冯弄出太原去了。
既然是朝廷派来的,自然不都是那么好骗好哄的。其中有一位叫方本仁的,这兄弟就多长了一个心眼。他没有光听老阎说,而是亲自到太原城里城外进行了一番明察暗访,得到的结果让他又惊又喜,原来冯玉祥仍然住在太原,而且具体地点就在晋祠。
显然,他不会傻到让老阎帮他逮人,也不能设想自己随便找几个人来,花天化日之下就能去晋祠把老冯给绑起来——一者这毕竟是在人家的地面上,二者老冯那块头,那身板,那功夫(西北军都是会两下子的),普通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唯一的办法就是报告老蒋,让他下令,从就近的河北石家庄派便衣宪兵过来,把冯玉祥一举擒下,然后带到南京去“治罪”。
具体操作过程都想好了:在晋祠秘密抓住老冯后,塞上一雇来的大卡车,然后再坐上火车,沿正太铁路(太原至石家庄)出境。
只要一出山西,阎锡山就算急得跳脚也没用了。
现在时间紧迫,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老蒋进行报告是一个最大的问题。
只有发电报。
但是要发电报,就必须通过太原电务处,那都是阎锡山的机构和人员,万一电报内容被他知晓怎么办?
方本仁不怕,因为他有一套特别电码,一般电务人员就是看到也难以识别。
于是,他当即把报告内容编成密电码,赶到太原电务处,让里面的人给他发往南京。
令方本仁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太原电务处其实很不一般。
看过《暗算》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两个非常神奇的人物:瞎子阿炳(不是创作二泉映月的那位)和黄依依,前者可以用耳朵分辨出不同的电波信号,谓之“听风者”,后者能够破解难如登天的顶级密码,谓之“看风者”。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蒋冯之战(2)
阎锡山的太原电务处,竟然二者皆备,不能不使人竦然心惊,并由衷感叹老阎的深不可测,而正是凭借这个绝密武器,他后来还曾多次逢凶化吉,涉险过关。
“看风者”很快就破译出了电码,并上报给阎锡山。
老阎捏着方本仁的电报,在屋里走了两步,突然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在这份电报内容中,方本仁请求老蒋派便衣宪兵的时间是“10月2日”,老阎就提起笔来,把那个“2”改成了“5”,然后让电务处照发不误。
2日变5日,足足推后3天,等到石家庄的便衣宪兵赶到太原晋祠时,早就人去楼空了。
在此之前,阎锡山已将冯玉祥紧急转移到西汇。这个地方距太原有120公里(依山西五台县最新数据),而且离阎的老家河边村也很近,对外人来说比较偏僻,对老阎来说却利于掌控。
为了让老冯对自己放心,在这趟搬家过程中,老阎不仅亲自陪同,还在路上很动了点心思。
民间就流传着一个阎老西屈尊骑毛驴的故事。
说是到乡下后,两人下了汽车,改换坐骑。老冯高大威猛,自然要胯一匹大马。他骑上去后,下意识地一回头,没看到老阎。四处寻找,才惊疑地发现老阎就在他下首,原来对方骑的竟然是一头驴——老冯的身高本来就比老阎要高出一头,再加上马与驴的高度差距,不低头的话,还真找不着他。
老冯很奇怪,你有好马不骑,坐在这么一头畏畏缩缩的小毛驴身上干什么?
老阎的回答非常出人意料:既然冯大哥骑马了,我就只能骑驴,这是规矩嘛,怎么着我也得比大哥你矮上一头不是。
感动啊。
老冯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好了。
这话听着怎么就这么让人爽呢,老冯自韩石反叛后积累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
其实老阎也就是嘴巴子利索,反应快,见人会说话而已。老冯那是不知情,他不知道这个阎老西平时一般是不骑马的,就爱骑驴,而且骑驴连缰绳都不用拉——前面有人牵,两边护卫着,眯着眼睛,晃晃悠悠,那叫一个舒坦。
反正这一路上,老阎就是变着法地哄老冯高兴,像牵驴一样地把老冯牵到了自己想要他去的地方。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蒋冯之战(3)
西汇有一个老阎花钱买下并营建的别墅区,自然是个好所在,可老冯住在那里面觉得很不适应。
太高档了,容易磨灭革命意志。
第二天,他就跟老阎打了个招呼,搬到别墅东边的窑洞里去了。老阎自个儿则住到离此不远的建安村——他老丈人待的地方。
过了几天,被哄得五迷三倒的老冯不堪寂寞,索性也搬建安村去,好跟自己哥们住一块,以便共同商讨“反蒋大计”。
但这时候阎锡山却听到了一个对他极为不利的消息。
原来自从冯玉祥出走太原后,他丢下的那一大家子就乱了套。
老冯在的时候还能压得住点阵脚。毕竟他是西北军的祖师爷,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人物,但等到他一走,下面就失去了中心,变得乱糟糟的,基本上是下级不服上级,新的不服旧的,少的不服老的,没有一点起码的组织纪律性可言。
偏偏这时候西北军的经济状况十分糟糕,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的西北军将领就把这笔帐算到了阎老西头上,认为就是他把冯先生(冯玉祥)拐过去,弄得兄弟们群龙无首,陷入绝境,因此极力主张跟老蒋合作,一方面可以保证给养,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冯玉祥救出“虎口”。
老阎听到这一消息后着实心惊,连忙鼓动冯玉祥尽快对老蒋动手。
他还当即献上一计,叫做“引蛇出洞”。
就是让西北军先打,把中央军引出来,然后时机一到,再由他的晋绥军从津浦路南下,抄其后路,直取京师,如此,可打得老蒋稀里哗啦,顾头不顾腚,到时绝无不胜之理。
老冯听得入神,没想到这老阎不显山不露水的,还挺有军事才能嘛。于是连连点头称是。
老阎的智囊库还没完,接下来,他又献上一计,唤做“暗渡陈仓”。
这是个什么意思呢?
按照老阎提供的独家解释,就是要迷惑和麻痹老蒋,让他认为阎冯貌合神离,根本不会走到一起,而这次发动讨蒋战争的,也仅西北军一家而已——甚至于你老冯都可以暂时留在山西,那样就可以使得老蒋彻底摸不着咱们的动向和底细了。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蒋冯之战(4)
到时我老阎再从后面摸过去,偷偷地兜头给他一棒子,准保打得他连北在哪都找不着。
老冯乐了,好你个老阎,真是一肚子坏水,鬼主意简直是一个接一个啊。
不过主意倒是不错,可我不回去的话,那西北军由谁来指挥呢?
老阎说,这个好办。
你可以先指定一个人代行指挥,反正就是发动一下的事嘛,到我们晋绥军这边也起事的时候,你再回军中统领全局不迟。
老冯有些犹豫,因为他这时候也听到人报告西北军内部不稳,觉得还是有必要先回陕西老家整顿一下再说。
这么一个活神仙,可不能就这么让他轻易从自己手中溜掉。老阎连忙劝导他,早点回去当然是有必要的,不过——可能,万一,也许,被老蒋识破的话,那就前功尽弃了。
要知道,那可是一个非常非常阴险狡诈的坏人呵。
老冯一听有理,这才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为了再给老冯吃颗定心丸子,老阎又当着他的面,拍胸脯,打包票,表示西北军一旦起事,粮饷可全部由他负责供应,西北军一到河南洛阳,太原方面马上就会通电表态支持,而晋绥军也最迟在11月初就会从山西出发。
这番话入情入理,老冯真没得什么话说了。
随后,在西北军代表来见老冯时,他便写了一封给宋哲元的亲笔信,任命宋哲元为代理总司令,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统领西北军官兵讨蒋。
收到冯玉祥从山西发出的指令,西北军内部的乱说乱动暂时消停了。
民国十八年(1929年)10月10日,宋哲元以西北军代理总司令的身份,和其他将领一起通电讨蒋,蒋冯战争开始。
听到前线动静,蒋介石也随即发布讨伐令,命令唐生智等部全力反击。
宋哲元、孙良诚率兵杀出潼关后,连战连捷,很快占领洛阳,之后又准备兵分两路,继续向东发起进攻。
按照原先的协约,西北军进洛阳,晋绥军就要出山西。可是西北军早就开进入了洛阳城,原先答应配合的阎老西却还在家里拨拉他的小算盘。发表通电,起兵响应,一个也没有做。
不过他至少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老冯给请进了太原,说是要商谈军务。
老冯正纳闷呢,去了就问晋绥军配合作战的事,说我们西北军早就打起来了,你们怎么还没动静呢。
老阎二话不说,扯着他就去了火车站。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座上客变阶下囚(1)
座上客变阶下囚
到了火车站一看,成捆成箱的枪弹火药正被装上车厢,一列列军车整装待发。
老阎告诉他,看见没,这就是我要运到前线去的,这么多铁家伙,足够老蒋好好喝上一壶的了。
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杆绿色小旗,一本正经地塞老冯手里:大哥,你下命令吧。
老冯将手中的旗子来回一摇晃,列车立刻隆隆启动。
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
此情此景,由不得老冯不激动,不心跳,不要大喊三声万岁。
不过看上去老阎甚至比他还激动,送走军车,他还不让老冯走,拉着他就去吃饭。
酒席宴前,两人边吃边聊,他们为兄弟情谊而欢歌,为痛扁老蒋而鼓舞,为即将到来的胜利频频举杯。
可是正高兴着呢,突然乐极生悲,前方发来电报,说是路上的铁路桥梁被炸断了,军车过不去,部队请示应该怎么办。
这才多大一会儿啊,怎么出了这种事,而且还是在山西境内。老冯把电报要过来,前前后后看了两遍,不由起了疑心。
老阎把杯子往桌子一顿:怎么搞的,还不快去抢修桥梁,请示什么请示。
老冯脸色不好看,老阎也看得出。
这么着吧,大哥,我亲自去一趟,就不信炸个桥还能挡住我运兵不成。
说完,他就把老冯请进汽车,让后者回建安村去静候佳音。
这么一候着,老冯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什么“佳音”,不仅如此,从此以后,他连老阎本人也“候”不着了。
所谓满载弹药出征,所谓铁路桥梁被炸,当然都是老阎编来骗骗老冯的。
从内心来说,他就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老冯,他的如意算盘是让蒋冯两家撕破脸皮,重新回到要拉拢依靠他的轨道上来,以便从中渔利。
宁蒋冯失和,不能蒋冯联合,你们不和了,我才有戏可唱。
况且,老阎也很清楚,西北军的那些骄兵悍将,几时曾把他的晋绥军放在眼里过。跟这帮人合作,得有的气受。所以就算要联手合作,最好也要等到西北军先败上一阵,吃点苦头再说。
不用等了,因为大礼到了。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座上客变阶下囚(2)
老蒋再启杨永泰“以政御阎”的计策,而且一次性管饱给足——任命阎锡山为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老阎的喉头一下子就给堵住了。
海陆空军总司令是老蒋自己,下面就轮到他了,这岂是那个内政部长可比的。这种诱惑谁也挡不住啊,何况是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分花的阎老西。
一边是丰厚的现钞,一边是飘绿的股市,老阎用“投资需谨慎,入市有风险”这句话教育了自己,决定不再遵守原来“冯军先动,阎军响应”的约定,转而保持中立。
蒋冯之战爆发一个月后,阎锡山宣布就任海陆空军副总司令,并表示服从蒋介石和南京中央政府。
独木难支的西北军很快就撑不下去了,部队士气大受影响。同时孙良诚和宋哲元也闹起了不和,姓孙的不服姓宋的,两人大吵一顿,孙良诚一怒之下,将前线部队又拉了回去。这样,整个战线随之动摇,部队仓皇西撤,中央军却仍然跟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
危急时刻,幸得吉鸿昌从宁夏带了两千生力军过来,星夜赶到潼关,在前线挡杀一阵,阻住敌军进攻势头,才勉强保得西北军一家大小平安。
蒋冯战争,倒霉的老冯又输了一局,更惨的是还被人暗中摆了一道。
老阎现在已经不会再去看老冯了,就忙一件事:开庆祝大会,庆祝自己加官进爵。
从来是:只见新人笑,哪见旧人哭。
郁闷啊。所有的感动现在都变成了冲动。情知上当的老冯真想一把揪住那个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阎老西的衣服领口,狠狠地揍他一顿。
但是他现在连村口都出不去,更别说碰着阎锡山的面了。后者的政策是不见也不放,实际上是把他当成了手中奇货可居的一枚棋子——既可用来勒索老蒋,也可用来做挡箭牌,防止西北军对他进行报复。
老冯的感觉,座上客已经变成了阶下囚。
在建安村他的住所附近,房前屋后,村前村尾,每一个肉眼能看到的地方,都有警卫部队在持枪把守。只要他的车子一动,马上就有一大群山西兵围过来,也不硬拦,只是往车前一跪,眼泪鼻涕一起流,让你进退维谷,无计可施。
打骂都不怕,就怕关。老冯一生气,开始绝食了。绝食无效,因为没人理他,苦的还是自个。老冯只好放弃。
在实在计无所出的情况下,他甚至一度打算扮成与自己相貌有些相似的私人医生混出去。
幸亏他没真这么做,否则就比较狼狈和难看了。虽然大多数西北军的人看上去都差不多,但看守眼力再不济,也不至于把整天呆在屋里的两个毛人看走眼。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蒋唐之战(1)
蒋唐之战
就在蒋冯战争快要收工的时候,老蒋下达了两个命令。就是这两个命令,差点要了他自己的命。
第一个命令,授权唐生智继续追击西北军。第二个命令,调遣石友三去广东,以防范桂军偷袭。
那西北军宋哲元部被唐生智穷追猛打,再跑几步路估计就要吐血而亡了。但就在此时,唐生智却做了一个令人咋舌的动作,放弃追击,回转身去,捋起袖子就朝自己的老板冲了过去。
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蒋唐战争爆发。
宋哲元抓破头皮也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蒋冯战前,这个人不帮着打老蒋,现在西北军已经大败,合作伙伴也没了,他却自动自发地反了水,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唐生智外号人称“唐僧”,他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我先前为什么不理你(指宋哲元),那是因为你太傲太狂,老子瞧不顺眼,就想要你小子吃点亏,长点记性。
不就是打一个老蒋吗,我用挑时候、选帮手吗?
实际情况是,老蒋的主力这时都在前线狂追溃退的西北军,后方极其空虚,正是趁人之危、杀人放火的最佳时机。
说不要帮手也是假的。唐生智这次玩变脸就找了一个帮手,那就是接到老蒋另一个命令的人——更加反复无常的石友三。
石友三早就是叛变这个行当的老油条了,这次是觉得老蒋有对付他的迹象(也算莫须有),就来了个先发制人(这招小布什当政时常用),提前叛变了。
当下他二话不说,广东也不去了,隔着一条江,树起几十门大炮就狂轰南京,向城里的老蒋示威。
不过闹得再大也仅此而已,石友三充其量只是一个靠叛变混饭吃的家伙,让他直接去取老蒋的脑袋,还真没这个胆。
示威完毕,他就收拾家伙,拍拍屁股走人了。
老蒋的一颗心却还悬在那里,因为这次唐生智起兵,是和广西的桂系部队遥相呼应的。唐生智从北边攻武汉,桂系就从南面打广州。
唐生智从河南起兵的时候,中央军主力一部在鄂北追击冯军,一部在广东应付桂军,短时间内都来不及回撤,眼瞅着唐和尚的大慈大悲掌就要过来了,老蒋暗暗叫苦:武汉要丢。
但是他多虑了。
《正面抗日战场》:第七章 中原鹿正肥 蒋唐之战(2)
自从唐生智在郑州发表反蒋通电后,他就一直没挪过窝,既不前进,也不后退,眼睁睁地看着中央军调兵回援。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