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开国十大元帅-叶剑英传

_6 《叶剑英传》编写组(现代)
四率教导团南下广东
8 月中旬,第四军冒暑南进。叶剑英离开军部,亲自率领教导团沿着赣 江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他命令放慢行军速度,以便与南昌起义的队伍保
持距离。由于叶剑英在教导团出发前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因此一路上, 部队井然有序,纪律严明。①
长途行军极为艰苦。南方炎夏的天气忽晴忽雨,山区的道路崎岖泥泞。 许多学员跋山涉水,已属不易,再加上处处要提防反动军队的攻击和土匪、
地主武装的袭扰,时常忍饥挨饿,露宿野外,渐渐地支持不住,累倒了,掉 队了。有的产生苦闷情绪,甚至发牢骚。队伍里时不时有人哼起“断肠人在 天涯”的小调。
叶剑英看到这种情况,把坐骑让给走不动的学员轮流骑,而自己坚持步 行,边走边做工作。他鼓励大家说:“干革命可不是简单的事啊!会遇到许
多困难,吃很多苦,要咬紧牙关,才能渡过难关!”
叶剑英不仅坚持徒步行军,与大家同甘共苦,而且要日夜操持全团的军 务和生活,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他每天都要派人侦察敌情和行军路线,
亲自调查社情和民情,制定颁发行军命令。团部油印的“逐日行军令”,对 于行军序列、时间、路线、行程、途中大小休息地点、宿营地等等,都规定
得十分详尽准确,后面还带有附图,使人一目了然。行军途中,他经常召集 军官在山林树丛中开会,研究部队教育以及露营、野炊、救护等问题。他还
向一些连排长讲古代名将韩信、岳飞等带兵、作战的故事,启发部属要“自 学成才”、“学战于战”。团里有两位营长是保定军校出身的老军官,经验
多,他就注意多发挥他们的作用。他还特别关心团里的朝鲜族学生,行军途 中向他们学日语,询问并解决他们的特殊困难。①
就这样,在教导团千里行军中,叶剑英把行军路途变成课堂,利用时间, 进行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为党精心培育这支武装力量。
还在叶剑英率教导团南下之前,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七”会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
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8 月下旬,叶剑英利用队伍在吉安小驻的机会,对前一段的行军进行检 查总结。在总结会上,叶剑英向革命师生作了一次重要讲话。告诉大家准备
打回广州,积蓄力量,举行第二次北伐,打倒新旧军阀,建立新中国!
9 月,教导团到达万安。一天夜里,在这个水乡小镇上,教导团里的中 共党委举行会议,邀请叶剑英列席。这是他入党以后第一次公开参加党的会
议。会议在一所隐蔽的小屋里紧张地进行着,党委书记唐维主持会议。当讨 论到下一步革命行动时,委员王侃予和李人一提出了在万安举行暴动的主
张。叶剑英分析当时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否定意见,劝说大家不要在万安暴 动,要插到广州,到敌人的心脏里暴动。对这件事,叶剑英回忆说:“队伍
开到万安,有一天,团党委书记唐维告诉我:今天团党委开会,请你参加。 我是共产党员了,能参加党的会议,感到很高兴。会上讲到许志锐的二十六
师从后方运来一大批物资,有好几十条船的弹药和军需品。有好几位同志提
① 在江西省委、赣州市(地)委党史办、档案馆查阅的资料,1990 年 12 月。
① 访问何祟校谈话记录,1991 年 5 月。
出要在万安暴动,把这些武器、弹药夺过来。唐维一时拿不定主意,征求我 的意见。我考虑到,在万安暴动意义不大,且不说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
以后向哪里去呢?”叶剑英耐心地给大家谈形势,分析当时的敌我力量对比 和地理条件,极力主张去广州搞暴动。他说:“跟在人家屁股后面搞,意义
不大,真正的革命者要到敌人心脏里去暴动!”党委采纳了叶剑英的意见, 放弃在万安暴动的想法。教导团继续南下,向广东南雄开进。
叶剑英提出的“到敌人心脏里暴动”的主张,同当时中共中央和广东省 委的设想是基本一致的,也符合实际情况。当时南昌起义军已经南下,在万
安暴动孤立无援,没有胜利把握。如果前面敌军回头反咬一口,两面一夹击, 教导团肯定失败。而到广州去,那里是北伐的策源地,党刚刚举行过省港大
罢工,群众基础雄厚。广州是全国著名的大城市,毗邻港澳,又是帝国主义 和封建势力的老巢,如果在那里举行暴动,在中外会造成很大影响。更重要
的是,南昌起义军已先去广东。教导团到了广州,举行起义,可以同他们携 起手来,内外策应,胜可以守,败可以走。只要准备充分,指挥得力,成功
是有希望的。叶剑英“到敌人心脏里暴动”的思想,显示了一个坚定的共产 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久,叶剑英率教
导团进驻广东南雄。叶剑英向教导团内的中共组织建议,为了准备广州暴动, 他先去广州,教导团再跟上来。党组织同意后,叶剑英召开全团军官会议,
要求各营连继续抓紧训练,整顿军纪,并指示各伙食单位的经济委员清查公 布帐目,改善部队生活,防止贪污行为。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教导团
是军官教导团,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我们要挑起革命重担,在第四军内外作 表率。”叶剑英先行赴穗后不久,教导团经韶关抵达花县。部队驻扎在花县
新街进行整训。叶剑英精心培育的教导团不久之后成了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叶剑英后来回忆说:“教导团是很好的队伍。如果调到部队,一个兵就可以
当个连长。后来我到江西时,毛主席知道了教导团的情况后,也说:‘哎呀, 太可惜了!一千多人,要是到这里来了就好了。’”①
第八章到敌人心脏里准备暴动
一留在张发奎身边
1927 年 9 月底,叶剑英又回到了广州。 此时的广州,到处是一片凄凉景象。自广东“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
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杀,进步组织被破坏,革命形势同全国一样处于低潮。叶 剑英忆起几年前热火朝天的大革命盛况和东征北伐中壮烈牺牲的战友,不禁 满怀激愤。
然而,共产党人是杀不绝的。广州的党组织虽然被迫转入地下,但仍坚 持顽强的斗争。中共广东区委(后改省委)原确定在 5 月初举行的全省总起
义虽然未能实行,但在党领导下的广州郊区以及东、北江等地的斗争仍在继 续。从 9 月到 10 月底,海陆丰和琼崖地区(今海南省)先后爆发武装起义,
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风暴,振奋了广 东工农群众的革命情绪。一个新的革命形势正在广东地区逐步酝酿和形成。
就在南昌起义军南下之际,盘踞在广州的桂系军阀李济深同张发奎拉开 了争夺战的序幕。李济深不但掌握着军事实权,而且担任着国民党中央政治
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和广东省政府主席的职务。他为应付南昌起义军进粤,急 急忙忙调兵遣将去潮汕增援,广州几乎成为一座没有防守力量的“空城”。
此时,早已觊觎广东的张发奎,一看时机已到,便让第四军军长黄琪翔打起
“援李讨逆”的旗号,率领第四军从江西直驱粤北,转向广州,在李济深的
“礼遇”下,浩浩荡荡开进了五羊城。 张发奎回到广州以后,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的名义发表“凯旋宣言”,
声称此次班师回粤有三大使命:第一,肃清共产党,铲除叶、贺逆军;第二, 改善广东的政治;第三,扶植工农。他还搬出大革命时期的一些口号来欺骗
群众。然而,他的真实意图则在于对李济深与南昌起义军之战作壁上观,等 待双方力量削弱之际,乘机夺取广东全省的政权。①
叶剑英就是在张发奎雄心勃勃,欲掌广东大权的情况下回到他身边的。 但是,却遭到第四军副军长陈可任等一些高级军官的反对。对于这件事,叶
剑英曾作过如下的回忆:
我一到广州,见到了国民党的军官陈可钰和薛岳等。陈可钰是国民党的 元老之一,曾当过孙中山的警卫团团长。陈可钰知道张发奎要继续留我在第
四军,便跑去见张发奎说:叶剑英这个人靠不住,过去蒋介石对他那么好, 结果他反蒋,这个人留不得。
那时,张发奎还有点革命气概,当场反驳说:“反蒋?我也反!那时的 蒋介石,该反就得反!”又说:“你们不要老叶回来,我就叫他请假,到德 国留学去。”
陈可钰找了张发奎以后,我去见张发奎,张问我:“老叶,你回来,陈 可钰、薛岳都反对,你看怎么办?”
我想了想说:“我还是去外国学习吧。”张发奎劝我不要急着走,先打 个出洋报告,领下留学费用,等将来一起走。
这样,我就留下来了,继续担任第四军参谋长。既然陈可钰等反对我回 广州,那么,我的行动就要注意一下了。我把情况向当时党的负责人黄锦辉
① 在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广州市委档案馆查阅的资料,1991 年 5 月、12 月。
作了汇报,并报告了省委军委。①
① 叶剑英谈话记录,1981 年 1 月 10 日。
二接受党的秘密使命
黄锦辉是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与叶剑英保持单线联系的负责人。他也是黄 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东征战役。1926 年年底周恩来调离广州后,他负责广
东省委军委工作。叶剑英到达广州不久,即与他秘密接上了头,向他汇报了 教导团随军南下和此次单独来穗的工作情况,以及准备在广州暴动的设想。
黄锦辉听完以后,首先肯定了叶的工作,并向他详细介绍了广州的革命形势, 传达了中央和广东省委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的指示和工作部署,其要点是:中
央已于九月明确指示要发动广州起义;广东党组织的任务是利用李济深和张 发奎两派军阀之间的矛盾,积极作起义的准备;要纠正消极等待叶、贺军配
合起义的思想;省委正着手组织总同盟军罢工,扩大工人赤卫队,发动市郊 农民暴动,并分化敌军使之一部分能站到工农方面来。在这次谈话中,黄锦
辉还交给了叶剑英这样几项任务:(一)要在张发奎的第四军中站住脚跟, 掌握敌军动态;(二)加强对教导团的控制,掌握好这支暴动的基本武装;
(三)利用敌人的矛盾,分化削弱敌人力量,壮大革命力量。最后黄锦辉叮 嘱:对张发奎不能抱幻想,要提高警惕,处处小心,不能露出马脚。①
叶剑英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了解了党组织的意图,更加谨慎行事,在 极其复杂险恶的环境中秘密地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
9 月底,南昌起义军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下,被迫撤出了汕头。10 月 上旬,周恩来、贺龙、叶挺、张太雷、恽代英、聂荣臻等相继转往香港。这
时,叶剑英受党组织委托秘密前往香港,会见了广东省委委员恽代英,交换 情况,进一步商讨了广州起义的问题。返回广州后,他把与恽代英交谈的情
况向黄锦辉作了汇报。
叶剑英在广州立稳脚跟后,昼夜思虑着如何把他苦心培育的教导团调进 广州。张发奎、黄琪翔本来是拒绝教导团来穗的。他们听到许多关于教导团
“赤化了”的传言,此时正把教导团看做是“一颗拉了弦的手榴弹”,既想 丢出去炸别人,又怕留在手里炸自己。叶剑英看透了他们的心思,几次找他
们陈述利害:要想驱逐异己势力,扩大自己实力,非起用这支饶有作战能力 的年轻武装不可。并且一再担保,只要使用得当,调度有方,不会发生任何
意外。费尽唇舌,张、黄终于被他说通,同意把教导团调入广州。10 月中旬, 教导团从广东花县新街出发,抵达广州北郊四标营。稍事休整,便获准重新
发还武器,并补发了新的灰布军装。
教导团进驻广州后,叶剑英便设法与团内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唐维等取 得联系。为了避嫌,他先向张发奎辞去教导团团长的职务,同时建议由杨澍
松代理团长,李云鹏(中共地下党员)等人接任营长和连长。叶剑英部署停 当,即来到教导团视察。这一天,他身着笔挺的军服,佩带短剑,英姿勃勃,
出现在全团官兵面前。他首先问候大家,随即庄重地宣布杨澎松等人的任命, 接着,讲革命的形势和任务,最后语意双关地说:当前,在我们面前展现着
一条曲折的革命道路,希望大家不要低估自己的作用。要用高度的革命精神 来接受紧张的训练。要养成服从军纪的良好习惯,为巩固革命策源地广东作
出贡献!同学们听了老团长寓意深刻的讲话,对革命斗争的复杂性有了进一 步的理解。
① 叶剑英谈话记录,1983 年 5 月 3 日。
叶剑英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军委的指示,在教导团内加紧部署起义前的准 备工作。9、 10 月间,党组织又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全团 1300 名学员和教
官中,有 200 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3 个营长有 2 个是共产党员, 其他各级干部也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叶剑英还与团内党组织负责人一起迅速
扩大“工农兵革命同志会”这一进步组织,并指导“同志会”开展小组活动, 进行个别谈心,团结和教育广大士兵群众,使全团绝大多数官兵同情革命。
通过这个革命组织,党的指示精神和“老团长”对起义准备的具体要求,得 以在全团贯彻实施。由于党的领导加强,“孙文主义学会”的影响受到削弱,
广州起义的武装准备工作有了迅速的进展。
三调虎离山
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和“老团长”的布置,教导团经常派出一些有战斗经 验的学员深入到市区、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指导工人
纠察队使用武器。一些女生队的学员也穿起工人服,外出宣传,和女工一起 讨论革命大事,受到工友们的欢迎。教导团的革命士兵与广大工人打成一片,
阶级觉悟迅速提高。教导团党组织在叶剑英提议下,还以加强训练为名,成 立了一个“士兵训练委员会”,根据城市起义的特点,对各个连队各有侧重
地进行巷战中的攻击、射击、投弹、爆破、刺杀和夜战训练教育,并对全团 的勤务、司号、炊事、饲养、看护等 300 多人,按时进行军事政治训练。每
天,在晨光熹微中,一队队的教导团战士便开始了长跑锻炼。他们向着沙河 方向,一直跑到黄花岗。在巍然肃穆的七十二烈士墓碑前,列队集合,高唱
革命歌曲,抒发战斗激情。教导团战斗力日益增强,政治影响日益扩大。
正当教导团厉兵秣马、待机而动之际,粤系张发奎与桂系李济深、黄绍 竑争夺广东地盘的斗争愈演愈烈。
自从南昌起义军在潮汕失败之后,黄绍竑得胜回归广州,代任第八路军 总指挥。李济深自恃实力壮大,遂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自任军委主席,并
企图取消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直接指挥第四军。张发奎也不示弱,表面上声 称要出洋,暗地里却召集军官会议签名倒李。这时,遭到国民党政府排斥的
汪精卫,想利用张发奎的实力,赶走李济深,插足广州。而被桂系军阀李宗 仁、白崇禧以及唐生智排挤暂时下野的蒋介石,也施展其两面派手法,拉张
反李,妄图坐收渔利。汪精卫迫不及待地跑到广州,到处发表演讲,宣扬他 的“护党运动”和“在夹攻中奋斗”的陈词滥调,遭到广州工人群众的怒骂 和讥讽。
叶剑英为了麻痹敌人,掩护自己,陪同张发奎、黄琪翔等举行所谓“迎 汪”大会。通过与汪、张的多次接触,进一步摸清了汪精卫的真实意图和汪、
张之间的微妙关系。当时,汪精卫正与张发奎密谋,要将李济深调开,并乘 机解除其部队的武装。叶剑英认为,两霸相争,必有一败,张、李矛盾,大
可利用。于是等张发奎找他商量倒李之策时,他完全支持张的主张。不久, 汪精卫以解决党内纠纷、出席国民党第四次中央执监委全体会议为名,于 11 月 16
日骗李乘军舰同赴香港并转道去上海。随后,黄琪翔即以“护党”名义 发动了倒李的事变。一场争夺广东政权的军阀战争终于开场。
“事变”前夕,黄琪翔与叶剑英商量,决定以第四军教导团为主力,进 行逐桂之战。17 日凌晨,叶剑英向教导团下达了战斗命令。全团官兵按照预
定部署,一举攻克了黄绍竑的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接着占领黄埔军校、虎门 要塞等地,夺取了兵工厂,捣毁了国民党广州政治分会清党委员会等据点。
桂系部队节节败退,很快被逐出广州。黄绍竑早已预感到这场角逐的败局, 非常痛恨背后出谋划策的叶剑英,曾两次派人暗杀他,均未得逞。这次“政
变”本来要捉获黄绍竑,因他化装出走,没有找到。后来,黄从香港逃到广 西去了。
在这场驱逐桂系军阀的战斗中,教导团不但为“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中 死难的烈士们报了仇、雪了恨,增强了战斗意志和信心,还攻占了迫击炮制
造厂,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进一步武装了自己,并秘密地装备了部分工人 赤卫队。从而分化和削弱了反革命力量,为起义积蓄了力量,锻炼了队伍。
张发奎、黄琪翔通过这场被南京政府称为“急煞人的广东事变”,夺得 广州政权后,马上在东较场召开所谓“护党”祝捷大会。张、黄首先得意地
发表演说,但未引起多大反响。随后,叶剑英登台发表支持工人革命斗争的 讲话,受到了与会群众的热烈拥护。会场上成千上万的工人群众高举红旗,
高呼“打倒新军阀!”“士兵弟兄们站到工人方面来!”等口号。他们还当 场散发革命传单。教导团和一些同情革命的士兵被深深感染,公开表示支持
工人的革命行动。
“护党”祝捷大会上显示出来的工人和士兵的革命情绪,使张发奎大为 惊恐。他进一步撕下“左”的假面具,采取了加紧镇压工人运动的步骤。同
时,他对教导团越来越不放心。为了控制教导团,他将自己的表弟朱勉芳派 往团里当参谋长,又安插一批亲信到教导团,严密监视革命师生的活动。但
是,由于教导团的中共组织基础雄厚,叶剑英的影响较深,实际的领导权仍 然掌握在“老团长”的手里。①
就在张发奎把注意力转向对付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时候,他们的对手 李济深、黄绍竑却在暗中调兵遣将,组成东西两路军,准备打回广州。其东
路军指挥为陈铭枢,辖第十一军约两个师的兵力,从汕头向惠州方向进击。 西路军指挥为黄绍竑,辖桂军第十五军、徐景唐的第十二师等约 4 个师的兵
力,集结于广西梧州等地,企图配合东路军夹击广州。
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张发奎赶紧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对策。会上,有 的主张全面出击,有的主张先打东路之敌,有的主张先打西路之敌。各种意
见,争执不下。叶剑英在发言中,首先分析了东西两路的敌情:东路陈铭枢 由福州进入潮汕,实力较强,比较难打;而西路黄绍竑从广州败退广西,刚
刚纠集起残兵败将,队伍虽多,多属杂牌,且立足未稳,比较好打。因此, 他主张捏紧拳头,集中兵力打击广西一路来敌,先拿黄绍竑开刀。
张发奎采纳了叶剑英的意见。叶剑英见时机成熟,使出“调虎离山”之 计,以参谋长的身份建议速战速决,说:“要打梧州,一定要全力以赴!”
张发奎任命黄琪翔为前敌总指挥,将广州防务交由叶剑英负责。黄琪翔 根据叶剑英提出的作战方案,率第四军主力缪培南第十二师、许志锐第二十
六师开赴肇庆、梧州一带,进击黄绍竑;派政变后新编的教导第二师黄镇球 部增防西江;派薛岳师和李福林军的两个团去江门、四邑,以钳制态势向徐
景唐的十三师逼进。其余部队也大都调至广州外围防守。这样,广州城内只 剩下教导团和警卫团一个营及其他少数部队。广州一时成了一座“不设防的
城市”,这就给革命武装起义造成了极好的时机。
① 访问宋维靖、魏鉴贤、左洪涛谈话记录,1984—1987 年。
四加强起义武装力量
为了不失时机地变军阀战争为革命战争,党加快了起义的步伐。10 月至
11 月上旬,中共广东省委在香港连续召开会议,研究在广州起义的问题。正 在香港养病的周恩来抱病参加会议,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11 月 17 日,就
在张、黄发动政变,赶走李、黄的同一天,中共中央常委会议及时作出《广 东工作计划决议案》,要求中共广东省委在城市和农村中发动和扩大武装起
义,夺取广东全省政权,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的政权。
起义急需加强武装力量。为此黄锦辉特意交代叶剑英想方设法扩充和组 建第四军警卫团。当时,新编的警卫团,共有两个营:第一营由第四军军部
特务营改编,第二营由原李济深第八路军特务营改编。军官成份复杂,只有 少数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叶剑英受命后,即去面晤张发奎,向他提出
广州城防空虚,亟待扩编警卫团。这时,张发奎正为工人闹事,驻守广州兵 力薄弱,无力维持秩序而伤脑筋,于是听从了叶剑英的建议。叶剑英顺势推
荐了中共地下党员梁秉枢担任警卫团团长。
团长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事,张发奎交给叶剑英全权办理。叶剑英想方 设法安排了张诗教、陶剑寒(即陶铸)、蔡申熙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警卫团
内的主要领导职务,并将 300 多名曾参加省港大罢工的工人招进该团,编成 第三营,由共产党员施恕之任营长。各连的排长和班长也大部由教导团调来
的进步学员担任。叶剑英将警卫团的组建情况及时报告中共广东省委军委, 得到了批准。
叶剑英根据党的指示,在广州起义前,拟订了初步的起义行动计划。他 不仅秘密地准备了教导团、警卫团两支武装力量,还与其他国民党军中有革
命倾向的老熟人李明和李洁之等保持联系,以便到时让他们策应起义。当时, 驻扎在石龙的七十五团团长李明是叶剑英信得过的老部下,对共产党有好
感。起义前几天,叶剑英要他在广州的堂弟李新俊(少校军官)特意到石龙 告诉李明作应急的战斗准备,并约定了行动方向及联络暗号。叶剑英的机智
果敢和周密策划,使敌人无法逆料,连连中计。当时国民党广东省政府要员 陈公博后来知道实情,叫苦不迭地说:“军队有了异动分子已经很可虑,而
高级将领就是共产党,尤其无法可以预防。原来我们的参谋长兼教导团 长就是共产党,警卫团的团长梁先生也是共产党!”①
但是,这个汪精卫在广州的代理人知道的并不完全,当时中国共产党除 了掌握这两个团之外,还组织了 3000 余人的工人赤卫队和其他武装力量。
面对如火如茶的革命形势,张发奎使出了反革命两手:一方面指使公安 局长朱晖日加紧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多次表示要与共产党谈判,协商
所谓“共同保卫广州,不让桂系卷土重来”的问题。
当时,共产国际派来中国南方指导武装斗争的诺伊曼(德国人),对张 发奎的本质认识不清,认为张发奎与李济深的矛盾是小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
的冲突,发动广州起义,就会帮助地主阶级,主张与张、黄举行谈判。党内 也有人同意他的观点,遭到叶剑英、周文雍等主张起义的同志的坚决反对。
11 月 20 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从上海来到省委所在地香港,否 定了与张发奎谈判的意见,并向中央做了报告。26 日,他到达广州,当晚召
① 陈公博:《寒风集·军中巢记》,上海地方行政社 1945 年 7 月版。
开省委会议,根据中央的训令,决定在广州举行暴动,并组成了以张太雷为 书记的革命军事委员会。
起义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五设法稳住敌人
11 月 28 日,中共广东省委秘密散发了号召举行暴动的宣言。工农群众 进一步行动起来。
张太雷多次召集教导团党员骨干唐维、王侃予、李云鹏等人举行秘密会 议,具体商议起义的部署问题。事后,他们将会议内容转告叶剑英,听取他 的意见。
12 月 4 日,张太雷代表省委于黄花岗召集教导团和黄埔军校特务营等单 位的 200 多名党团员积极分子开会,动员大家做好暴动准备。
12 月 7 日,张太雷秘密主持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正式决定 12 日起 义。在这次大会上,张太雷发表演说,高度评价了教导团和警卫团这两支武
装力量,他说:“苏联十月革命,首先有列宁格勒的两团士兵同情工人,后 来影响了帝俄在前方作战的部队,终于取得革命成功。今天我们起义,也有
两团士兵同情我们,如果打响之后,能够影响军阀们在梧州混战的部队,我 们也有可能完成革命任务。”
不料,共产党秘密准备暴动走漏风声,教导团内也有反动分子告密。汪 精卫得知后,连夜派其妻子陈壁君从上海回广州,面告张发奎要立即镇压暴 动。12 月 9
日,汪精卫连发三电给他在广州的代理人陈公博以及张发奎、朱 晖日,要他们火速解散教导团,查封工人赤卫队总部,“认真清肃共党”,
并严厉指出:“所部凡有纵容共党者,立即严加惩办,决勿稍存宽恕”,“如 苏俄领事有包庇情事,应即勒令出境”。
就在这时,中共设在小北直街的大安米店的武装转运站被敌人侦破,更 增加了敌人镇压起义的决心。
本来,教导团参与广州暴动一事,张发奎已有耳闻,并准备加以镇压, 只因没有抓到可靠的把柄,加上叶剑英在旁多次劝阻,极力保护,张才未及
下手。此事中共东江特委在事后给省委的报告中曾经提到:“这次广州的暴 动,完全是以军官教导团做主力的。在我们未暴动以前,反动派对于军官教
导团有一种风气,就是说军官教导团自官长以至兵士通通都赤化了,亟(就) 要暴动了。所以张发奎、黄琪翔、朱晖日等的第一次军事会议时,朱晖日就
主张要向他们大施屠杀。时时剑英同志极力担保,黄琪翔亦表示不赞成此种 主张(黄已向我们妥协),故他们第一次欲向我们屠杀的主张已经没有实现。”

叶剑英不但担保教导团,还利用其特殊身份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包括 省军委秘书麻植)和革命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发奎看到共产党准备暴
动的迹象愈来愈多,感到危险似乎正一天天临近,于是召开第二次军事会议, 作出了屠杀全广州的革命分子的决议,并于 12 月 10 日密调黄琪翔所部从西
江前线赶回广州,策划以武力进行镇压。
在此千钩一发之际,叶剑英挺身而出,面见张发奎:“总指挥,根据我 的侦察,所谓共产党暴动的情报并不可靠!”他分析形势说,共产党发动南
昌起义业已失败,贺龙、叶挺败走汕头,绝对没有力量在广州暴动,不可轻 信谣言。但是,张发奎的口袋里正揣着几封汪精卫发来的电报,内心还是疑
多信少。叶剑英又向他说明自己是教导团的老团长,更了解教导团的所作所
① 《中共东江特委报告》,1928 年 1 月 13 日。
为,并一再担保:“共产党暴动不成”,即使暴动了,光凭警卫团也对付得 了。
这样,他一方面稳住敌人,另一方面,将所获敌人有关镇压起义的部署, 随时报告党组织,暗地里通知教导团作好准备,警惕敌人袭击。起义前夕,
叶剑英还特意到教导团,向全体师生严正指出:“很遗憾,张总指挥听到坏 人告密,诬指我们教导团要举行武装暴动,并且准备从外面调动队伍来缴你
们的枪,为此,我已向总指挥当面辟谣,大家可以放心操练,不要听信坏人 的谣言!”他联系国内形势,告诉大家:“国民党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新旧
军阀仍在津浦路混战,叶、贺队伍退到海陆丰,还要‘聚众闹事’”
这次讲话讲得非常及时,又很含蓄,局外人听来,是官长在教育部属, 而在教导团革命师生听来则是传递消息,倍受鼓舞。这可以说是时剑英在起
义前夕对教导团所做的一次重要的战斗动员。
为了麻痹敌人,教导团不动声色,按时作息,一切照常。只有少数党员 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进行着起义的准备工作。
第九章广州工农兵起义
一“夜半枪声连角起”
广州起义迫在眉睫。12 月 8 日,中共广东省委在《关于暴动工作的准备 情形给中央的报告》中特意提出:“我们指导力量薄弱,希望恩来兄能即来。”
但周恩来因工作离不开,未能来粤。
革命军事委员会根据叶剑英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情报,决定于 11 日提前起 义。中共广东省委派叶挺前来广州担任军事总指挥。他 12 月 10 日从香港仓
促起程,当晚到达广州,立即投入了紧张的起义前的战斗部署工作。
10 日晚,起义总指挥部成员及有关人员举行了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 叶挺、张太雷、周文雍、黄平、聂荣臻、杨殷和徐光英;还有新任命的教导
团团长李云鹏和各营营长叶镛、赵希杰、饶寿柏,警卫团团长梁秉枢,以及 工人赤卫队、市郊农军的领导骨干多人。会议确定了起义的时间和各路起义
队伍的战斗任务、行动路线、联络信号等等,同时要求大家严守纪律,听从 指挥,坚决完成任务。
午夜,在教导团的营房里,几名革命战士按照计划悄悄摸进参谋长朱勉 芳的卧室,将其处决。与此同时,各连的反动分子也被一网打尽。紧接着,
全团革命师生臂带红布条,鸦雀无声地集合在操场上。起义领导人张太雷、 叶挺、恽代英等到达操场,简短地进行了战斗动员。
“夜半枪声连角起,广州工农兵起义。”
11 日凌晨 3 时 30 分,教导团打响了第一枪。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开始 了!
英勇的教导团全体革命官兵,高举带有镰刀斧头的大红旗,分三路出发, 投入了市内的战斗。随后,梁秉枢等率领的警卫团、王侃予等率领的黄埔军
校特务营,以及市内各地的工人赤卫队,犹如万箭齐发,向着各个指定目标 发起勇猛的攻击。
东路,教导团主力直指沙河,那里驻有张发奎留下的一个步兵团。经过 战斗,步兵团被打垮, 600 余人被俘。接着,教导团主力又消灭了驻燕塘
的炮兵团,尔后,回师市区,协助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反动堡垒公安局。
中路,教导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点观音 山。
南路,警卫团第三营及工人赤卫队一部向第四军军部等地发起进攻,遇 到顽强抵抗,未能攻克。
二城区鏖战 起义的枪声迎来了羊城的黎明。 城内的敌军猝不及防,溃不成军。可笑的是,张发奎和陈公博在梦中被
枪声惊醒,还打电话找叶剑英,命令他派兵镇压。及至得到教导团、警卫团 相继“叛变”的消息,连衣服、鞋子都顾不得穿,狼狈逃窜到珠江南岸,找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保驾”!
12 月 11 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政府和临时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在公安局 宣告成立。苏兆征任苏维埃政府主席(未到职),叶挺任工农红军总指挥,
叶剑英任副总指挥,①后被补选为中共广东省军委委员。
“夺得政权声势众”。广州城内满街奔走着“红带友”。总指挥部门前, 工人们排着队领取武器。在总指挥部里,叶剑英协助总指挥叶挺紧张地指挥
着各支起义队伍向纵深推进,扩大战果。到 11 日中午,起义军占领了无线电 局、邮政局、各区警察署,以及其他国民党的党政机关,控制了广州市的大
部地区,但第四军军部等据点的敌人仍在负隅顽抗。叶剑英离开总指挥部, 冲到第一线指挥战斗。他先到维新路,指挥教导团士兵布防,又到文德路城
隍庙门口,教不熟练的炮手架炮,亲自指挥炮兵向敌人射击。②
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在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支持下,加紧勾结, 调兵遣将。陈公博、张发奎、黄琪翔等逃到珠江南岸以后,匆匆忙忙登上一
艘军舰,到肇庆和江门等地调遣部队,大肆反扑,逐渐对广州形成合围之势, 妄图把新生的革命政权一举扼杀在摇篮中。
叶剑英利用战斗间隙,返回总指挥部,同时挺等冷静地分析了敌情,然 后找到军事顾问诺伊曼和斯库托夫,提议迅速抽调兵力迎击来自北面的许志
锐部和来自西南的李汉魂部敌军,还提出将起义队伍迅速转入农村的建议, 但均未被采纳。叶剑英眼看第四军军部据点久攻不下,又得到警卫团第二连
叛变的消息,心急如焚。他命令教导团炮兵连连长田时彦到指挥部,当面交 代两项任务:第一,迅速率部队前往观音山解决叛变的警卫团第二连;第二,
解决叛军后,即在山上架炮,居高临下,炮击第四军军部。田时彦率炮连到 达阵地后,架好山炮,即派人与叛变的二连连长谈判。对方看到全市大部地
区已被起义军占领,便无可奈何地带领全连交枪归顺。接着,炮兵连将炮拉 上山顶,炮口对准长堤方向,由炮兵指挥官杨达夫(朝鲜籍)亲自操炮,朝
着第四军军部驻地肇庆会馆连连开炮。目标被击中,顿时浓烟四起,守敌乱 了阵脚。
这时,停泊在珠江上的几艘英国军舰,对准天字码头一带的起义军阵地 猛烈轰击。防守这一地带的工人赤卫队和警卫团士兵急报指挥部。叶挺、叶
剑英立即下令教导团的炮兵连狠狠还击。敌舰连中数弹,见势不妙,急速向 白鹅潭方向退去。但是,敌舰仅退至起义军炮火射程之外,又继续向岸上射
击。反动军队也向市区步步进逼。
在这种紧迫的形势下,起义军总指挥部召集紧急会议,分析形势,讨论 下一步行动方案。会上,叶挺、叶剑英、聂荣臻等认为起义虽然成功了,但
敌众我寡,孤立无援,不宜坚守广州,建议将革命队伍拉出去,转向农村,
① 叶剑英谈话记录,1981 年 1 月 10 日。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查阅的资料,1991 年 5 月。
② 访问陈慧清、刘祖靖、刘少卿谈话记录,1984—1987 年。
与农军汇合。但是,诺伊曼等人激烈反对这种意见,并大声训斥叶挺等“动 摇”,想当“土匪”。诺伊曼主张“进攻,进攻,再进攻”。经过反复争论,
最后决定以教导团为基础,迅速扩建军队,把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编成三个 师;打通与海陆丰的联络道路,组织农民队伍前来增援,打击敌人援兵;对
尚未攻下的残余据点,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办法,迅速予以解 决等等。可惜,由于敌人来势凶猛,这些决定和措施,没有来得及贯彻实施。
12 月 12 日晨,各国驻粤领事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派陆战队登岸,驻守 沙面。原来欲图保存实力、按兵不动的李福林部,向江北市区发起进攻。起
义军在叶挺、叶剑英、聂荣臻、杨殷等分头指挥下,在长堤一带四次击退了 强行渡江的敌军。战斗中,叶剑英冒着枪林弹雨,拿着驳壳枪,在长堤第一
线巡视布防,指挥战斗,还利用战斗空隙去探视伤员,巡查俘虏。
12 日中午,敌军攻占了广州制高点观音山的一些山头,有小股敌兵冲下 山向吉祥路前进,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受到威胁。叶挺和叶剑英命令教导团
团长李云鹏带领队伍夺回了被敌军占领的一部分观音山阵地。不久敌人后续 部队上来,又重新向观音山阵地反扑,观音山再度告急!这时,叶剑英立即
派红军指挥部副官陈赓,①率领部队前去增援。适逢徐向前率工人赤卫队亦奉 命去增援,起义军经过猛烈冲杀,粉碎了敌人多次反扑,守住了观音山阵地。
陈赓在起义后的报告中写道:“当时负指挥之责者叶挺为红军总指挥, 叶剑英为副总指挥。12 日午 12 时,李福林军约一团由观音山来攻我军,
赓奉叶剑英命率队前往观音山与敌抗战。赓亲督队与敌奋战,约数小时将敌 纷纷击溃,并缴得军械甚多。”②
敌军又一批援兵到来,向观音山阵地发起了新的反扑。
12 日午后 4 时,教导团第三营第十连连长邱维达奉命来到总指挥部。叶 剑英指着广州市地图问邱:“你知道观音山这个据点的重要性吗?”
邱维达回答说:“这是控制全城的制高点,决不能丢失。”
叶剑英当即命令:“你火速带全连跑步前往观音山,支持陈赓部的战斗, 坚决守住观音山!”
观音山虽然一时守住了,但从其他方向进攻的敌人又猛压过来。珠江南 岸敌人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再次强渡珠江,进犯江北市区。叶剑英即
调教导团第一、三营在永汉路布防,迎头痛击来犯之敌。但是由于敌众我寡, 起义军兵力不济,部分阵地被敌占领。
这时,刚刚从西瓜园广场返回总指挥部的张太雷,听到一股敌军正向起 义总指挥部扑来的报告,急忙乘车赴大北门指挥部队阻击,他走到大北街附
近,遭敌伏击,中弹牺牲。①叶剑英得知这一不幸消息,不胜悲痛。
形势越来越严重。傍晚,起义总指挥部决定撤出广州,并分头向起义队 伍下达了撤退命令。
当时仍在阵地上指挥战斗的叶剑英,未接到这一命令。黄昏后,他几经 周折,找到司机罗炳等,要他们开汽车去东江联络彭湃的农军前来广州增援,
罗炳等驾车冲出市区后,因在途中病倒,没有达到目的。
对于当晚最后撤离的情景,叶剑英回忆说:“那一天晚间,当我从长堤
① 与陈赓大将同名,后牺牲。
② 《陈赓给牛斌的信》,载《广州起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8 年 5 月版,第
① 访问张西蕾(张太雷之女)谈话记录。
巡视回来到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时,一个人影都没有了。我上楼一看,财务部 长的办公桌上放满了五十元、一百元的票子。我看了一下,又到楼上、楼下
都找了一遍,见不到一个人。我当时没有想到把那些钱拿起来,将来交给党, 白白丢在那里
了。”①
这一天夜里,起义军主力从市区撤出,在黄花岗集中后,经太和圩向花 县撤退。敌军以比起义军多十数倍的兵力向广州围攻。13 日上午,来不及撤
退的部分起义队伍和工人赤卫队,坚守街垒,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由于敌我 力量悬殊,敌军陆续抢占了市内主要据点。13 日下午,广州全城被敌军占领。
被喻为“广州巴黎公社”的这次起义失败了。
时隔五十年后,叶剑英在《大革命失败与广州起义》一文中,对这次伟 大的起义,曾经作过如下的评述:“广州起义留下的教训是多方面的,其中
主要的一条是:无产阶级先锋队要派自己的干部下乡。如果广州起义不 留恋城市,在起义之后自觉地、主动地迅速向农村发展,与当时正蓬勃发展
着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相配合,建立农村根据地,开展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的游击战争,那么,起义将会取得更大的胜利。”②
广州起义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参加起义的队伍大部分转移到花县,改编 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到达海陆丰,与彭湃领导的红二师汇合。当时,中共
广东省委曾经决定叶剑英去当合编后的师长,恽代英去当党代表。东江特委 得悉这一决定后,也曾给省委打报告,要求“快些派他们来”。但是,由于
敌人封锁严密,交通被阻断,叶剑英没有去成。起义的另一部分队伍到达北 江,在韶关附近,参加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经过辗转斗争,
上了井冈山。还有一部分人到广西,后来参加了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百色 起义和龙州起义。
“将成即毁原尝试,虽败犹荣应赞扬”。广州起义同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人民军队的伟大
开端。它是中国城市工农兵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 了光辉的篇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