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元帅,你上次不说一旦楚国出兵,你们就攻打楚国吗?”特使看见中行寅,紧忙说。
“我,我说过吗?”中行寅开始抵赖。
“说过啊,那时候我就在旁边啊。”
“那,你弄错了。我那次是说,如果蔡国遭到楚国侵犯,我愿意帮你们去求情,实在不行,我出动我们家的兵力帮助你们。你想想啊,我怎么敢说出动晋国的军队呢。晋国军队出动,那只有范元帅才敢说啊。 ”中行寅说得自然,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你,你。”蔡国特使气地说不出话来了,他一转身,走了。
“哈哈哈哈。”身后,范鞅和中行寅放声大笑。
蔡昭公傻眼了。
“晋国人比楚国人更坏啊。”蔡昭公感慨,现在是被楚国人讨伐,被晋国人忽悠,活路在哪里?
紧急会议。
有人建议投降,实在不行就肉袒。
“别肉袒了,肯定直接扔锅里了。”蔡昭公说,现在他头脑倒很清楚。
有人建议逃跑。
“跑,跑哪里去啊?”蔡昭公真是无路可逃。
关键时刻,有人头脑清醒了。
“我们为什么不向吴国求救呢?楚国最怕他们。”有人提出。
“好。”蔡昭公又看到了希望。
当晚,蔡昭公派出太子公子乾前往吴国求救。
——孙武妙计
公子乾走的第二天,吴国人来了,谁?伍子胥。
“哎呀妈呀,我儿子是飞过去的?怎么才走一天就把吴国人请来了?”蔡昭公又惊又喜,弄不明白。
公子乾当然不会飞,因为吴国人根本不是他请来的,吴国人是自己找上门来的。
当楚国讨伐蔡国的消息传到吴国之后,吴国人就召开了五人会议。哪五个人?吴王阖闾、阖闾的弟弟夫概、伍子胥、伯嚭、孙武。
“看来,孙武的策略是对的,我们没有骚扰楚国,楚国的内部就出了问题。
如今,楚国的属国都无法忍受而要公开背叛楚国,说明楚国已经国力衰弱了。现在,楚军包围了蔡国,我们是不是可以行动了?”吴王阖闾提出问题。
“可以。”有人回答,谁?全部。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大王,我建议我们立即联络蔡国和唐国,联军讨伐楚国。这两个国家虽然没有战斗力,但是他们加入讨伐楚国的行列,对于楚国人的心理是沉重打击。”孙武提出建议,按照《孙子兵法》的原则。
于是,伍子胥就这样来到了蔡国。
“楚国人是强盗,晋国人是骗子,吴国大哥真是好人呐。”蔡昭公高兴得瞎猫碰上死耗子一般。
唐、蔡两国纷纷响应,吴国准备出兵。
怎样出兵?
五人会议再次召开。
“我建议围楚救蔡,我们直接攻打楚国,等楚军回来,我们再以逸待劳。”
这是伍子胥的建议,也就是吴军出巢湖,过长江,自东向西攻击楚国本土。
伍子胥的建议得到伯嚭的支持,吴王阖闾点点头。不过,他还是要听听另外两个人的想法。
“这样太示弱了,”夫概是这个意见,我建议我们直扑蔡国,与楚军主力决战。
他是一名猛将,喜欢直来直去。
吴王阖闾皱了皱眉头,问孙武:“孙先生,你看呢?”
“我支持公子的意见。”孙武说,话音刚落,在座的另外四人都觉得出乎意料。
“为什么?”伍子胥问,他觉得夫概的方案缺乏技术含量。
“围楚救蔡,只能救蔡国。如果楚军不来与我们决战,而是固守城池,我们就很被动。这是第一。目前已经是临近冬季,地里都没有了粮食,很难就食于敌。
如果我们向东行进,一路山水不断,辎重困难,不等楚军来到,我们就会因补给不足而撤军。再来看公子的方案,如果我们直扑蔡国,就是逼迫楚军与我们决战,这样就能歼灭楚军主力;此外,我们可以走北线,沿淮河进入蔡国,这样,我们的粮食辎重就可以由船运解决,就没有了后顾之忧。所以,走淮河,由蔡国攻击楚国是更好的路线。”孙武一番话,说得清清楚楚。
“哇噻。”在座的人都是恍然大悟。
——沈尹戌妙计
秋天楚国攻打蔡国,冬天,吴国就出兵攻打楚国。
吴军多少人?精兵三万。
《左传》: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舍舟于淮(三点水+内) ,自豫章与楚夹汉。
吴军北上,然后沿淮河向西,直到淮河口(今河南潢州西北)弃舟登陆,这时候已经是蔡国境内,而船只顺淮河而下,再运粮沿淮河而上。
吴军登陆,会合蔡国军队,而唐国军队随后赶到。
楚军统帅是囊瓦,听说吴军到来,二话没说:撤。
楚军一口气撤到了豫章(今湖北省安陆县),然后渡过汉水,沿汉水西岸隔江布防。
吴军不依不饶,翻越大别山,挺进到汉水东岸,与楚军隔江相望。
囊瓦这时候很后悔,跟吴国人打仗,从来没有打赢过,而且从来没有全身而退过。原本以为吴国人已经变成了爱好和平的人民,谁知道这次竟然又来了。早知道他们会来,就不打蔡国了。
到这个时候,进攻是绝对不敢的,想都不敢想。撤退呢?现在已经是自家的地盘了,还往哪里撤?再说了,如果把汉水让给了吴军,后面更是无险可守。
怎么办?囊瓦这叫一个愁,自从当上令尹之后,还没有这么愁过。
还好,楚军中还有一个有点想法的人,谁?司马沈尹戌。
“令尹,准备怎么办?”沈尹戌来找囊瓦。
“怎、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据险死守,等吴军没有粮食了,自己撤退。”
囊瓦说,他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恐怕不行,吴国现在用淮河运粮,估计等他们撤军,要到明年秋天了。”
“那,那怎么办?”囊瓦倒真没有想到这一点,更加傻眼。
“我有一个办法,吴军主力都在汉水对面,令尹在这里拖着他们。我率领本部人马从汉水上游,绕道随地过汉水,然后包抄到淮河口,烧掉他们的运粮船。
随后占据大别山的大隧、直辕、冥(宝耳+厄)三个关口,断绝吴军回蔡国的道路。这样,吴军无粮,并且没有归路,一定军心大乱。然后,令尹渡过汉水,我则率部从背面杀来,两面夹击,一定大败吴国人。”沈尹戌的主意很正,并且很有可操性。
“好主意,就这样。”囊瓦喜出望外,命令沈尹戌立即出发。
现在,楚国人要反客为主了。
可是,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第一八六章 楚国沦陷
沈尹戌的计划太完美了。
吴国人想到了没有?孙武想到了没有?没有答案,因为不需要答案。
沈尹戌的计划太完美了。
所以囊瓦在梦里也能梦到楚军大胜,他不再忧愁,面带笑容,似乎胜利就在眼前。
可是,很多人不高兴。
沈尹戌是楚国的另类,或者说是楚国官场的另类,他不贪污不受贿不拍马屁不买官卖官,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所以大家都不想让他的计划获得成功。
所以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诱敌之计
武城黑是楚国武城大夫,很黑,人送绰号“五成黑”。
“令尹,我们的战车是包皮的,吴国的战车是实木的,现在动不动下场雨什么的,我们的战车很容易损坏啊。所以啊,赶紧跟吴国人交战吧,否则战车都坏了,还怎么打?”五成黑就属于“没好人”,他很担心沈尹戌会成功。为什么包皮容易坏呢?因为包皮是用胶粘在木头上的,见水潮湿就容易脱落。
“这个,这个,老黑说的也对啊。”囊瓦其实也不喜欢沈尹戌,他觉得五成黑说的包皮确实是个问题。
老黑并没有能够说服囊瓦,于是,又来了一个“没好人”。
“令尹啊,楚国人一向对您有意见,都说沈尹戌好。如果这次沈尹戌打败了吴国人,嘿嘿,估计您这令尹的位置就保不住了。我看啊,咱们别等他了,跟吴国干吧。”说话的叫史皇,外号“屎黄”,是囊瓦的亲信。
“这个,这个还真没想过。”囊瓦现在开始想,越想越觉得屎黄的话有道理。
“如果等沈尹戌打败了吴国人,我是肯定要完蛋。如果不等他,我先跟吴国人交手,不是还有赢的机会?”
囊瓦分析得挺有道理,一个是必然完蛋,一个是还有机会,两害相权择其轻,最后囊瓦一拍桌子:“明天渡江,干吴国人去。”
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楚军渡过汉水,与吴军决战。
第一战,不分胜负,吴军后撤。
“吴国人害怕了,追击。”囊瓦高兴,楚军追击。
第二战,又是不分胜负,吴军继续后撤。
“吴国人怎么这么差?国内出问题了?”囊瓦有些奇怪,下令继续追击。
第三战,还是不分胜负,吴军还是后撤。
“追?还是不追?”囊瓦有点犹豫了,他觉得有点不对劲。
“追啊,谁怕谁啊?”五成黑和屎黄们说。
于是,继续追击。
这个时候,楚军已经从豫章追到了柏举,也就是从湖北安陆追到了麻城,再追,就该上大别山了。
表面上,吴军在撤,但是,一切都掌控在吴军的手中。换句话说,吴军掌握着节奏。
按照孙武的部署,吴军不在平原地带与楚军交战,因为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三万对九万。吴军更适合在地势狭窄,地形复杂的地带战斗,楚军的人数优势就无法发挥。
所以,吴国且战且退,将楚军引到了柏举。
与此同时,虽然节节挺进,囊瓦却越来越心虚。一来,吴军虽然撤退,但是并没有战败,而是有秩序地撤退,看得出来,吴国的纪律性比从前要好很多,战术也非常清晰;二来,虽然楚军在前进,每战的伤亡都远远大于对方,逃兵一天比一天多,各部的将领们也都互不服气,随时准备逃命。
眼下,来到了柏举,囊瓦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似乎每当到了这样的地形,楚军就必败无疑。
“不行了,我,我想逃跑了。”囊瓦感到很绝望,也很恐慌。
“不行,和平时期你想着执掌大权,战争来了就想逃跑。你跑了倒轻松,兄弟们怎么办啊?你必须要拼死一战,万一打赢了,你就是民族英雄,过去的恶名就能一笔勾销了。”屎黄反对,囊瓦的亲信们都反对。
囊瓦叹了一口气,一个大腐败,下面牵着一群小腐败,大腐败要逃,小腐败们当然不干了。
——柏举之战
十一月十八日,楚军和吴军在柏举进行第四次决战。
一大早布阵之前,夫概就来找阖闾了。这些天夫概感觉很不爽,他觉得这几仗打得很不过瘾,好像还没活动开就收兵了。从前跟楚国人打仗,不把楚国人打得哭爹喊娘而逃是绝不罢休的,如今搞得这么娘娘腔,不爽,太不爽。
“大王,囊瓦不得军心,他的手下没人愿意为他卖命。我请求派我率精兵先行攻击囊瓦,他的手下必然逃奔。然后我们大军跟进,楚军一定崩溃。 ”夫概请战,要充当先锋直捣楚军中军。
“《孙子兵法》这么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急什么?
楚军就快自行崩溃了。”吴王阖闾现在是孙武的粉丝,随时背几段《孙子兵法》出来。
夫概一看,这位还挺能拽,算了,不跟他罗嗦了。
双方布阵,还是吴国快楚国慢。
夫概的部属在吴国中军,一共五千人。夫概这时候来到军前,大声说道:“兄弟们,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等主帅下令了。今天,我们率先冲锋,就算战死,也能让吴国战胜楚国,跟我冲。”
五千吴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五千红了眼不要命的吴军,发疯一样扑向了楚国中军大帅的旗下。
本来就是胆战心惊的楚军害怕了,本来就痛恨囊瓦的士兵们决定不再为这个腐败分子卖命了。
囊瓦的卫队第一个崩溃,随后是整个中军。
“擂鼓。”吴王阖闾终于下令冲锋了。
楚军崩溃。
除了逃命,囊瓦已经没有别的想法了。这个时候,他倒很清醒,他不敢向南逃,他知道逃回楚国的结果只能是死得更没有面子。所以,他向北逃去,逃到了郑国。而屎黄运气不佳,被打成了黄屎;五成黑也没有能够逃脱,被打成了五成红。
看上去,夫概首功,实际上,孙武的计划是中路诱敌,两翼包抄,聚歼楚军。
楚军的残兵败将一路奔逃,到了清发。后面,吴军紧紧追赶。
“大王,古人打仗,不追逃啊。”伯嚭提出一个看法。
“孙先生,你看呢?”吴王阖闾问。
“我们是蛮夷,不讲这个。”孙武说得毫不犹豫,《孙子兵法》里可没有什么礼法。
前面是涢水(汉水支流),楚军在岸边集结。
“看你们往哪里跑?准备攻击。”吴王阖闾笑了,要将楚军聚歼在涢水河畔。
“困兽犹斗,况人乎?(《左传》)”夫概又发表意见了,不过这一次他反对进攻。“如果人知道自己要死,一定会拼命,如今楚军人数多于我们,如果他们拼命,我们恐怕就要失败了。不如让他们渡河,前面的过河就跑,后面的急着渡河,渡过一半的时候,我们发起攻击,一定大胜。”
困兽犹斗,这个成语由夫概发明,意思是野兽被逼到了绝路也会跟你拼命。
“嗯,对,《孙子兵法》说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就是这个意思,对吧?孙先生。”吴王阖闾现在《孙子兵法》倒背如流,随时应用。
孙武笑了。
果然,楚军开始渡河。刚开始的时候,阵型还算整齐。之后不久,就开始乱了,等到渡过一半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阵型了,人人都要抢着过河。
战鼓响起,吴国人的战鼓。
冲锋。
马的嘶叫声,车的奔驰声,士兵的喊杀声,随后是楚国士兵的惨叫声。
已经渡河的楚军回头看对岸自己的兄弟们,不是被杀就是跳进河中,被滔滔江水冲走。
逃生的楚军拼命奔逃了一阵,没有看见吴军追上来,于是开始埋锅造饭。
饭刚熟,还没有来得及吃,后面杀声又起,夫概带着吴军精兵,追杀而来。
“快跑吧,吴国人来了。”楚军哪里还有心思吃饭,拔腿就跑。
吴国人也饿了,现成的饭。
吃饱了喝足了,吴国人继续追击。
可怜的楚国士兵,饥寒交迫,狼奔豕突。
就这样,楚国人在前面跑,吴国人在后面追。
十一月二十八日,吴军进抵郢都。
郢都城里,楚昭王在一天前落荒而逃,公卿大夫能逃的都逃了。
“进城。”吴王阖闾下令,连攻城都免了。
从柏举之战到首都沦陷,仅仅十天时间,楚国的脆弱超乎想象。
那么,这边全线崩溃,首都沦陷。那一边,包抄敌后的沈尹戌怎样了?
沈尹戌率领本部从汉水上游过江,一路包抄,已经到了息(今河南息县 ),距离淮河口咫尺之遥。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得知囊瓦的楚军主力大败,吴军势如破竹,向郢都挺进。
“唉,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啊。”沈尹戌仰天长叹,之后下令全军南下,迅速回救郢都。
沈尹戌的部队最终并没有达到郢都,而是在今湖北京山县境内遭遇吴军,结果,楚军战败,沈尹戌为国捐躯。
——报仇
在吴军进入郢都之前,孙武曾经提出建议。
“此次讨伐楚国,进展之顺利出乎意料。下一步,大王准备怎么办?”孙武问,他也没有想到这样快就打到了郢都。
“怎么办?兄弟们先进去爽一爽再说,哈哈哈哈。”吴王阖闾更是没有想到楚国如此不堪一击,真没有想过今后怎么办。
“不可,希望大王约束军队,进城后不要扰民。与此同时,一边追杀楚王,”一边迅速把公孙胜从吴国弄来,立他为楚王。这样,楚国就可以短期内安定下来。
“啊?我们辛苦一场,为公孙胜打工了?”吴王阖闾有点吃惊,很不愿意。
“不然,等到楚国安定之后,大王就可以把公孙胜贬为县公,给几亩地让他做个小地主,那时候,楚国自然就成了吴国的地盘。 ”孙武想得够周到,也够长远。
“不好,这会节外生枝。”吴王阖闾还是不愿意。
“那,即便不这样,进城之后,也要找到在楚国德高望重的人出来担任令尹,安定人心。”孙武见吴王阖闾不愿意,退了一步。
“孙先生,有什么事,咱们进城再说啊。”吴王阖闾已经有些不耐烦了,随即下令:“进城。”
吴国大军进城了,吴军将士们嗷嗷乱叫,一阵狂欢。
孙武叹了一口气,他知道随后会发生些什么。
吴王阖闾带着亲兵卫队直扑楚王的后宫,楚昭王逃得匆忙,只来得及带着妹妹季芈出逃,一众妻妾都留在了宫中,甚至连他亲娘秦国夫人也没有逃走。
吴王阖闾带着人马闯进宫中,下令:男人全部杀死,女人统统留下。
“哇噻。”看着眼前的女人们,吴王阖闾发出惊叹,这里的后宫比自己的后宫实在是牛太多了,各式美女风格多样,形态各异,美不胜收,什么叫楚楚动人?
就是楚国的美女很动人。正是:东西南北中,美女在楚宫。
楚昭王的大床很大,逃得匆忙,连被子都没有叠。
吴王阖闾跳到了床上。
“好床。”吴王阖闾再次发出赞叹。
从那之后,一天之内吴王阖闾就没有下过床。
楚昭王的夫人和楚昭王的母亲,先后都上了吴王阖闾的床。
而吴王阖闾的亲兵们也没有闲着,宫女们成了他们发泄的对象。
夫概领着亲兵,四处打探囊瓦的家在哪里,一路打听,来到了囊瓦的家。
“哇噻,富丽堂皇啊。”夫概赞叹,这里比吴国的王宫还要豪华。“弟兄们,这里属于老子了。”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里早已经名花有主了,他来晚了一步。
是谁这么大胆,明知道夫概看好了这里,却抢先来占了?要知道,在吴国,除了吴王阖闾,就是夫概最有权势了。
可想而知,这个人的来头也不小。
谁?公子子山,吴王阖闾的儿子,夫概的侄子。
“去你大爷的,敢跟我抢,给我滚开。”夫概大怒,也不管子山是谁,破口就骂。
“叔,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啊。”子山当然不想让出。
“狗屁,老子杀人的时候,你还尿裤子呢,还跟我讲什么先来后到?立即给我滚,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夫概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就是吴王阖闾平时也让他三分,这时候红了眼,竟然要动手。
“我的妈呀,我走还不行吗?”子山是真害怕了,心里一边骂着,一边命令的手下赶紧撤走,给叔叔腾地方。
“哎,把那个小妞留下来。”夫概眼尖,见子山的手下要带走一个囊瓦的小妾,大声喝道。
就这样,夫概占据了囊瓦的家,囊瓦的财宝和女人都属于他了。
被从囊瓦家赶出来之后,子山再找了一个大夫家,寻欢作乐去了。
吴国的将军们忙着找地方寻欢作乐,可是有两个人暂时还没有这样的心情,谁?伍子胥和伯嚭,他们先要把仇报了再说。
两人的大仇家都是费无极,可惜费无极已经死了,而且全家被灭,弄得两人拿着刀砍不到仇人。
不过,既然回来了,大仇人砍不到,小仇人还有不少。两人早早拟了一个名单,此时按单抓人,两人都是楚国人,倒也熟门熟路,抓住人就砍了。
小仇家们杀得差不多了,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彻底了结恩怨。
伯嚭来到了囊瓦家,进城之前他就跟夫概打过招呼:囊瓦家里,女人都归你,男人给我留下。
囊瓦家里,年轻貌美的女人们都被抓去了房里由夫概奸淫,其余的留给弟兄们发泄。男人们则被关押起来,等候伯嚭来处置。
等到伯嚭来到,把这些囊瓦家的男人不分老少,一刀一个,全部杀死。
“走,兄弟们也找地方爽去。”报完了仇,伯嚭带着自己的手下,找地方奸淫掳掠去了。
伍子胥要做的事情比伯嚭略复杂一些,他带着手下出到城外,找到了楚平王的坟墓,将尸体挖了出来,然后亲自动手,在楚平王的尸体上抽了三百鞭,算是解恨。
楚平王的尸体原本就早已经腐烂,再加上这三百鞭,被抽得支零破碎。这还不算,又被抛到荒郊野外,落得个尸骨无存。
“父亲,哥哥,我给你们报仇了。”伍子胥对天长啸。
没有回音,因为不是山谷。
“兄弟们,走,找地方乐呵乐呵。”伍子胥带着亲兵,又进城去了。
——腐败分子死了
当自己老婆和老娘都被吴王阖闾糟蹋的时候,楚昭王去了哪里?
楚昭王在吴军攻到郢都的头一天傍晚仓皇出逃了,渡过沮水和长江,逃到了云梦泽,这原本是楚王打猎的地方,如今成了逃难的地方。
到了云梦泽,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于是住到了原先打猎的行宫。
俗话说:人要倒霉了,喝水都能塞牙。
此时兵荒马乱,云梦泽这里也是一样。到了晚上,当地一帮土匪前来抢劫,还好,他们的目标是财物,因此楚昭王一行又是仓皇出逃,土匪们也并没有追杀。
一路逃,逃到了郧地(今湖北京山县境内),投奔郧公斗辛。
斗辛是谁?蔓成然的儿子。想当年,蔓成然被楚平王所杀,斗辛与楚昭王的父亲有杀父之仇。
正是:才出狼潭,又入虎穴。
“杀了楚王,为咱爹报仇。”有人动了杀心,斗辛吗?幸亏不是斗辛,而是斗辛的弟弟斗怀,他想学习伍子胥和伯嚭了。
“不行,咱爹被杀,是因为咱爹贪污腐败。楚平王虽然杀了咱爹,可是对咱们家还是不错啊,否则,咱们还能在这里吃香的喝辣的?你要是杀楚王,我就先杀了你。”斗辛不同意。
就这样,楚昭王总算找到个地方喘口气。
可是,也就是喘口气而已。
转眼间,吴国的追兵到了。
怎么办?还能怎么办?继续逃命吧。
斗辛和另一个弟弟斗巢带着家兵,保护楚昭王逃到了随。
吴军追到了随地,但是,却不敢轻举妄动了,为什么?一来,此地地形复杂,吴国人不敢深入;二来,吴军数量不多,大部队在郢都享受花花世界,这只是小股部队。本来人少胆就不壮,再加上想起兄弟们正在郢都抱着美女睡觉,自己却在这荒山野岭忍饥挨饿,谁还有心情去抓人?
于是,吴军首领派人去找随地的部族首领,要他们交出楚昭王。
当地部族权衡利弊之后,觉得还是不交出去比较好,于是派人告诉吴军:“楚王是在我们这里,可是,我们不能这么随便交给你们,谁知道你们能呆多久啊?
这样,等你们平定了整个楚国,我们把人给你们送去。”
“好好好,替我们看管好啊。”吴军撤了,要赶回郢都去享受享受,虽然只能吃吃别人的剩饭,捡个残枝败柳之类,总好过什么也没捞到吧?
楚昭王算是有惊无险,就躲在了随地。
囊瓦呢?囊瓦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囊瓦逃到了郑国,把郑国人给愁坏了。囊瓦这人名声太差,郑国人一点也不欢迎他,可是人都来了,要赶他走又好像有失风范;不赶走他呢,迟早是个麻烦。
没办法,郑国人对他也还是好吃好喝好招待,不过就暂时没有按照政治避难国际准则的待遇给他具体的级别,只当个临时客人。
没过几天,麻烦真来了,吴国的特使来到,说是囊瓦是吴国的敌人,害死了伯嚭的全家,因此吴国一定要捉住他,请郑国把人送来,否则,吴军将攻打郑国。
郑国人会为了囊瓦而得罪吴国?傻瓜才会。
郑国派人去见囊瓦,把吴国的意思说了一遍。
“那,那我逃到晋国去吧。”囊瓦还想逃,他很怕死。
“那什么,忘了告诉你,晋国特使昨天也来了,说不欢迎你。”郑国人说,其实是编的。
“那,那我逃到秦国去?”
“算了吧,秦国也不一定欢迎你。我们给你准备了一顿好酒好肉,吃完之后,我这里还有一包楚国产的七步倒,你吃了之后,也算是叶落归根吧。 ”郑国人早已经准备好了,把药放下,走了。
囊瓦就这样死在了郑国。
第一八七章 楚国光复
楚国沦陷,楚军主力被歼灭。那么,楚国是不是就已经亡国了呢?
没有。
楚昭王还在,所以,楚国人还有盼头,楚国人还可以团结在一起。
除了这个,更重要的是,吴军占领郢都之后,没有继续向周边扩张,而是留守郢都,安于淫乐。
而更更重要的是,吴军十分暴虐。如果说楚国人民此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现在就是朝不保夕。吴军没有扮演解放军的角色,而是扮演了强盗的角色,赶走吴国侵略者成了楚国人民的最大愿望。
斗辛对楚昭王说:“大王放心,我们一定能够重新回到郢都。我听说吴国人在郢都互相争夺,很不团结。一支不团结的军队是不能远征的。如今吴国人在楚国内斗,一定会内乱的,只要内乱,他们就只能回国,绝对安定不了楚国。”
斗辛看得非常清楚。
斗辛看到的,孙武早已经看到。
孙武很清楚,吴王阖闾并没有远大志向,同样没有远大的谋略,他只是追求个人的欲望;夫概的眼中已经没有任何人,他将是一个危险人物;而伍子胥和伯嚭都只是为了报仇,而不会去考虑吴国的利益。
“这不过是一群暴徒,他们躺在楚国人的大床上奸淫楚国人的妻女的时候,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正在错过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吧。 ”孙武暗自感慨,对眼前的一切都很失望,他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怎样选择了。
——申包胥哭秦庭
吴军的暴行激怒了所有的楚国人,如果说从前囊瓦们的贪污腐败令他们难以忍受的话,现在吴国人的残忍和暴虐就让他们随时准备奋起反抗了。
一个楚国人,伍子胥的朋友,派人给伍子胥带了几句话。此人是谁?申包胥。
“子之报雠,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事之。今至于戮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史记》)”申包胥严厉斥责伍子胥,话的意思是:你如此报仇太过分了,怎么说楚平王也曾经是你的君主,如今你掘墓鞭尸,还有比你这样更没有天道的吗?
伍子胥怎样回答?
“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也。”替我谢谢申报胥吧,告诉他,我现在是太阳要落山,可是前面的路还远,没办法,只好往回走了。
日暮途穷,倒行逆施,这两个成语,被伍子胥在一句话里发明了出来。不过,现在多半分开来用。
申包胥并没有等到伍子胥的回答,因为他要行动。
如果说伍子胥是一个性格男,申包胥也同样是一个性格男,这也许就是他们成为朋友的原因。
现在,是申包胥实现他当初“你能灭楚,我必复之”诺言的时候了。
申包胥知道,靠自己的力量,甚至靠楚国本身残存的力量,要驱逐吴国人都是做不到的,到了这个时候,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了。纵观天下,能够借助的力量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晋国,另一个是秦国。
申包胥是不会去找晋国人的,不错,晋国人有这样的实力,但是晋国人靠不住,依靠他们只能有两种结果,要么忽悠你,要么就是引狼入室。
而秦国人不一样,他们纯朴可信,而且,他们是楚国的亲戚,秦国国君秦哀公是楚昭王的亲外公。
于是,申包胥上路了,一个人上路了,就像当初伍子胥离开楚国的时候。只不过,伍子胥向东,申包胥向西。
虽然没有追兵没有关卡,申包胥的求救之路走得比当年伍子胥的逃亡之路一点也不逊色。《吴越春秋》写道:“昼驰夜趋,足踵跖劈,裂裳裹膝。”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脚肿了,脚趾裂了,膝盖磨得血肉模糊,用衣服裹着。
一路辛苦,申包胥来到了秦国,冒充楚昭王的特使,紧急求见秦哀公。
吴国灭楚国的事情秦国早已经知道,这样大的事情全世界都早已经知道。所以,废话就不用说了。
“主公,吴国人就像野猪和毒蛇,他们不是人,他们多次侵犯我们中原国家,楚国最先受害。现在,楚国濒于灭亡,您外孙楚王流落荒郊野外,特地派我前来求救。吴国这样的蛮夷都是贪得无厌的,如果他们占领了楚国,下一步就是贵国了。如今主公何不趁吴国人立足未稳,发兵入楚,攻击吴军。如果楚国就这样灭亡的话,那么楚国就是秦国的了;如果上天有眼,让楚国留存下来,那么楚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会念您的好。主公,行行好吧。”申包胥这一番话,一边哭一边说,说服力是有,但是并不是太强。
秦哀公想了想,秦国跟楚国之间其实一向关系一般,再加上吴军这么凶悍,秦国出兵会不会惹火上身呢?
“那这样,你呢,先去宾馆休息,让我们商量商量再答复你。”秦哀公说,明显在推托。
“楚王流离失所,无处安居,我怎么能贪图安逸呢?”申包胥看出来秦哀公的意思,不肯走。
不肯走又能怎么样呢?
申包胥就在秦朝朝廷的门口开始哭泣,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于是,在秦朝朝廷外面,人们发现一个大汉,此人头发蓬乱,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时而哭泣,时而哀叹。
整个,又是一个犀利哥。
想一想伍子胥当年在吴国当犀利哥,再看看如今申包胥在秦国当犀利哥,真是一个比一个犀利啊。
犀利哥在朝廷外面,整整哭了七天。
秦哀公并没有去管犀利哥,尽管他知道犀利哥就在外面,并且宫里的宫女们也在谈论犀利哥。
秦国驻楚国地下办事处的线报终于又来了。
根据线报,吴国军队四处寻欢作乐,已经没有士气可言。同时,楚国残军正向随地集结,准备向吴军发起反击。而楚昭王的母亲秦国夫人被吴王阖闾奸淫之后,又先后转手给伍子胥和伯嚭,最终不堪受辱,自杀身亡。
“吴国人,禽兽不如啊。”秦哀公大怒,自己的女儿受到这样的屈辱,这也是整个秦国的耻辱。
秦哀公知道,现在出兵,已经是时候了。
“来人,请外面那个楚国人进来。”秦哀公下令。
犀利哥再一次见到了秦哀公。
“楚国人,我送你一首诗。”秦哀公清了清嗓子,高声吟颂起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首诗收于《诗经》,全诗如下。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描写的是秦国军队准备战斗的情形。
秦哀公的诗朗诵完的时候,申包胥已经跪在了地上,紧接着磕了九个头。
废话不用再说。
秦哀公下令,秦军集结,子蒲、子虎两人率领五百乘战车,跟随申包胥救楚国。
“哭秦庭”后来成为诸多剧种的经典剧目,与“文昭关”遥相呼应。
——越国的由来
吴王阖闾在郢都的日子过得很爽,一转眼冬天过去春天到了,再一转眼,春天过去,夏天到了。
秦楚之间,道路难行,秦军还在路上。
秦国出兵的消息早已经传到吴王阖闾这里,他已经安排了夫概预作提防,虽然夫概很不愿意,还是带着满营的美女出了郢都。
可是,西线战事还没有开始,东线却传来了战事的消息,吴国本土受到攻击。
是谁这么大胆?是哪个国家比吴国还要凶悍?
答案只有一个:越国。
越国趁着吴国国内空虚,竟然出兵攻打吴国本土。
我们来大致看看越国的情况。
越国是夏朝的后裔,说起来,倒跟北狄同宗同源了。
按《吴越春秋》,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接见四方诸侯,死后就葬在这里。至夏朝少康的时候,担心大禹香火断绝,就封自己的庶子于越,称为“无余”,越国就这么来的。
近年有说法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地山东荷泽地区。再后来却逐次南下,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周朝初年迁到今江苏吴中,到吴王阖闾初年,被吴国挤压,迁到了今浙江绍兴,当时叫做会稽。
不管怎么说,历经了夏商周,到了这个时候,越国的王叫做允常。
历史有个规律:不管从前怎么亲,只要是邻居,最后都要变成仇人。
秦晋之好,现在是仇人了;齐鲁之好,现在是仇人了;吴楚之间,那是从来就没有好过。
吴越之间呢?原本,两个国家都是小国寡民,地大人少,八竿子打不到一块,风马牛不相及的那种。后来,两个国家都在扩张,尤其是吴国,于是终于有了接触。四年前,吴国曾经攻打过越国,越国知道不是对手,没敢还手,不过,梁子结下了。
现在,吴军主力出征楚国,一去半年多,看那架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越国人就动了趁机报仇的念头。
“掏他们老窝。”越王允常下令,于是越军出动,偷袭吴国。
好在,吴国有所防范,还没有吃大亏。不过毕竟国内空虚,有些吃紧,于是镇守国内的太子终累派人紧急前往郢都请求救援。
——吴军败逃
这边刚刚收到国内的告急,另一边,秦军已经赶到,会合楚国北方边防军,向随地进发。
夫概率领吴军北上迎敌,双方在沂(今河南信阳境内)相遇。于是,秦楚联军与吴军交手了。
“我们不清楚吴军的打法,你们先上,我们策应。”秦军主帅子蒲对传说中的吴军有些忌惮,要让楚军垫底。
放在过去,楚国人是不干的。可是事到如今,一来是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二来,楚军也是憋着一股火要跟吴军拼命,毕竟老婆孩子都惨遭吴军践踏。
于是,楚军在前,秦军在后,这样一个奇怪的阵型迎战吴军。
换了过去,这样一个阵型就是一个找死的阵型,因为吴军一冲,楚军必然崩溃,也就必然冲乱秦军阵型,随后吴军掩杀,秦军也是挨宰的命。
可是,现在不是过去。过去,楚军士气低迷,吴军凶悍无比。现在,楚军士气高涨,吴军则被淘空了身子。
此消彼长。
红了眼的楚军与酒色过度的吴军交手了,这一次,被砍杀的不是楚军,而是吴军。秦军则锦上添花,乘胜追击。
吴军大败。
秦楚联军乘胜推进,直达随地,与楚昭王胜利会合。
吴国有两个要报仇的人,就能让楚国几乎灭亡。
而现在,楚国有成千上万要报仇的人,吴国又怎么能够抵挡?
兵败如山倒。
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孙武也无能为力了。
此后,楚秦联军与吴军交手三次,吴军三次大败。
吴国人有点麻烦了,怎么办?吴王阖闾拒绝撤军。
可是,有一个人先撤了,这让吴王阖闾不得不撤军。谁敢先撤?夫概。
夫概不怕吴王阖闾跟他秋后算账?不怕,因为他造反了。
用夫概的话说:你占了楚王的后宫,我就占你的后宫。
夫概眼看在吴军在楚国已经呆不下去,而吴王阖闾还要硬撑,干脆率领本部人马悄悄回到吴国,自立为王。夫概的意思,干脆楚国人把吴王阖闾给宰了,大家都省事。
老窝出事,吴王阖闾就不得不撤军了。
于是,吴军全面撤军。
秦楚联军并没有追赶,而是找个空子把唐国给灭掉了,算是小出一口恶气。
——光复楚国
上一年十一月,郢都沦陷;次年的九月,楚昭王终于又回到了郢都。
一转眼十个月过去,楚昭王回到自己后宫,女人还是那帮女人,可是都已经被吴国人用过了,物是人非啊。
“把那张大床拉出去烧掉。”楚昭王下令。
随后,楚昭王开始奖赏有功之臣。
一等功共有九个人,他们是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
其中,几位王孙和钟建、宋木都是全程跟随,贴身保护的人,申包胥从秦国请来救兵,斗辛、斗巢兄弟从郧地率领甲兵保护楚昭王,这些,都没有异议。可是,斗怀不仅曾经图谋杀害楚昭王,而且也没有随同楚昭王前往随地。
“大王,斗怀也算有功之臣?”楚昭王的哥哥子西提出异议。
“我们刚刚复国,要以德报怨啊,这样人们才会安心。奖赏斗辛,是因为他忠于国君;奖赏斗怀,是因为他没有忘记父亲的仇恨。倒是蓝尹亶这厮可恨,当初去随地过臼水的时候,说什么也不让我上船,非要先把他老婆孩子渡过去再来渡我,要收拾他。”楚昭王算得挺清楚,有原谅的有不原谅的。
“大王,既然以德报怨了,干脆蓝尹亶也就一块报了吧。当年囊瓦就是因为总是记着旧怨,因此大家都很讨厌他,何必要学他呢? ”这回,轮到子西来扮大度。
于是,楚昭王决定放蓝尹亶一马,让他官复原职。
大家都在请功,可是申包胥却拒绝了赏赐。
“国家已经安定,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很瞧不起贪得无厌的人,如果接受赏赐,岂不是也成了这样的人?”申包胥没有领赏,悄悄地溜了。
申包胥,真的很犀利。
所有人中,钟建的奖赏是最实惠的,他原本是个宫廷乐师,跟随楚昭王出奔,因为在过河的时候背了楚昭王的妹妹季芈,两人由此而一背定情,发生了一段战地爱情故事。回到郢都,季芈强烈要求嫁给钟建,于是,钟建就成了楚昭王的妹夫,官升乐尹。
自古以来,背人也是门学问。当年晋景公的小内侍背了晋景公,结果被殉葬了;而钟建背了楚昭王的妹妹,于是攀龙附凤了。
现在,楚国政局重新洗牌。
子西担任令尹,他是楚昭王的庶兄大哥。子西这人忠诚而且有才能,郢都失守的时候,子西逃到了脾泄这个地方,于是假冒楚昭王,在当地收拢楚军,安抚人心。之后得知楚昭王在随,于是率领自己收拢的人马前去会合楚昭王。
子期担任司马,他也是楚昭王的哥哥。当初逃亡在随地的时候,吴国军队要求随地人交出楚昭王,子期挺身而出,要求冒充楚昭王,把自己交出去。最终虽然没有这样执行,但是子期的精神感动了所有人。在与吴军的几次交锋中,子期表现得极其出色。
子西这个人是个实在人,当初楚平王薨的时候,楚昭王岁数还小,于是囊瓦建议子西继位,被子西严词拒绝。
此时赶走了吴国人,楚国上下都有一点浮躁,认为吴国人不过如此。楚昭王回到郢都之后,也有些不思进取。这些,都让子西感到忧虑。
第二年,楚军与吴军发生两次战斗,结果楚军两次大败。楚国人这才知道,楚军的军力依然不是吴军的对手。而两次战败让子西非常高兴,因为这令楚国人重新清醒。
于是,在子西的主持下,楚国迁都到(若+宝耳,今湖北宜城),并着手采取了一系列民生措施,这才安定了楚国。
需要一提的时候,吴军攻破郢都之后,将楚国典章制度大部分运回了吴国,剩下的则全部毁掉。因此,楚昭王复国之后,竟然没有典章可以使用。直到迁都之后,大夫蒙谷才重新制作了一套典章献给楚昭王,这样,楚国才重新有法可依。
顺便说说蒙姓的起源。颛顼后代在商朝被封到蒙双城,其后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双字作为姓氏,分别称为蒙氏和双氏,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于周朝,那时朝廷在蒙山(在今山东省中部)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们以地名作为姓氏。后世的蒙姓多出于东蒙主,因此蒙姓主要来自姬姓。
第一八八章 盟主变流氓
吴国人在楚国是去得快,回得也快,跟旅游差不多。
吴王阖闾率领大军匆忙回国,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王位夺回来。
夫概是个一勇之夫,就算想当王,也该做得有点技术含量啊。在楚国的时候找个机会也把吴王阖闾给刺杀了,吴国大军就是自己的了,当上吴王岂不是顺理成章?如今偷偷跑回来称王,一看就没底气。
吴国大军杀回,人人都憋着气,都认为吴军在楚国战场上的失败是夫概造成的,都认为夫概暗通越国,再加上有孙武的指挥,夫概哪里是对手?
三下五除二,夫概的队伍就崩溃掉了。
于是,夫概在占领吴王后宫之后没一个月,仓皇出逃到了楚国。看在夫概为自己报仇的分上,楚昭王将夫概封在了棠溪(今河南遂平县)。
吴王阖闾回到了后宫,下的第一道命令和楚昭王一样: “把那张大床拉出去烧掉。”
自古以来,说来说去,打来打去,无非都是为了抢占别人的大床。
而抢占别人的大床,往往自己的大床也会被别人抢占。
楚国国力大伤,自尊大伤,需要休息。
吴国男人们淘空了身子,伤了筋骨,也需要休养。
“大王,身体不佳,请求退休。”孙武要求退休,所谓道不同,不与谋,经过这一次战争,孙武对吴国彻底失望。
“休息吧,大家都该休息休息了。”吴王阖闾批准了,大家这段时间把一辈子的坏事都做完了,也该休息了。
“是啊,累了,该休息了。”伍子胥和伯嚭大仇已报,人生目标基本实现,也没有了继续折腾的动力。
孙武退休了,几年后英年早逝于吴国。
如今,苏州有孙武墓。
孙武的一生并不长,而且有些颠沛流离,甚至搞到身世不清。对楚作战,孙武不过是统帅之一,但绝对不是主帅,否则《左传》不会没有他的名字。所以说,以战功而论,孙武并不出众。
然而,一部《孙子兵法》在,孙武可以不朽。
吴国人确实休息了,从吴王阖闾十一年(前 504 年)开始,八年内吴国人竟然没有对外开战。
八年时间,可以做很多事的。
吴国人休息了,楚国人休息了。
可是,晋国人没有休息。
——自找没趣
吴楚大战的时候,另一个超级大国晋国却没有发出声音,不是很奇怪吗?
世界大战,哪个有实力的国家不出来报个仇或者趁火打劫啊?不说别的,郑国还趁着这机会把许国给灭了呢。
晋国衰落了,衰落得厉害。
齐国已经完全不尿晋国这一壶了,郑国也不理晋国这个茬了,卫国也在动摇,只有鲁国还保持着“擦掉一切陪你睡”的原则。
鲁定公六年(前 505 年),也就是吴军撤离楚国的第二年。
宋国的乐祁在分析了国际形势之后,发现现在全世界真正还能忠于晋国的好像只有宋国了,于是有了一个想法。
“主公,现在全世界都不尿晋国了,只有咱们还是忠贞不渝,这时候咱们要是去聘问聘问,那不是晋国人会对咱们另眼相看?”乐祁去找宋景公,这算是逆向思维法。
“好,我考虑考虑。”宋景公觉得有道理,不过没有立即决定。
乐祁回到家里,把这事情对自己的家宰陈寅说了。
“等着瞧,肯定派你去。”陈寅断言,很简单,因为没人愿意去。
果然,几天之后,宋景公叫来乐祁。
“我这几天咨询了一下,大家都说不该去,可是我觉得还是该去,那什么,你提出来的,你就去吧。”宋景公把活真就派给了乐祁,不过乐祁还挺愿意。
回到家里,乐祁又把这事情告诉了陈寅。
“你怎么知道会派我去?”乐祁问陈寅。
“那除了你,谁还愿意去啊?晋国遍地腐败分子,六大家族一个比一个贪,伺候好这个,伺候不好那个,花了钱还得罪人,谁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