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相见,母子重逢。
那一刻,庄公和太后抱头痛哭,泪水如同黄泉一般喷薄而出。
庄公亲自扶着母亲从坑里爬了上来,然后坐一辆车回到荥阳。
黄泉相见,这个成语来自这里。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与这段故事的结局截然相反了。
考叔作为头号功臣,庄公将他封为大夫,从基层干部成为中央领导,具体职位相当于总参谋长,与公子吕的儿子公孙阏同掌军权。
——第一美男
公孙阏,又叫公孙子都。在公子吕告老退休之后,公孙子都接替了国防部长的职位。
算起来,子都是庄公的堂弟,高干子弟,人们通常的想法就是靠着裙带关系爬上去的。但是,子都是有能力的,而且不止有能力。
子都高大英俊,武艺高强,而且擅长射箭,是郑国有名的勇士。
除了是勇士之外,子都还是有名的美男子。似乎从古到今,子都是排得上号的。为什么这样说?来看看证据。
《诗经》写道:“山有扶苏,隰①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山上青松挺拔,水中荷花美丽。女孩子啊盼着见到子都,可是她等啊等啊等,却见到了一个轻狂的蠢猪。意思呢其实就是这样:等啊等啊等帅哥,没等到帅哥,来了一个恐龙,扫兴。
《孟子》写道:“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孟子的说法就是:子都的漂亮地球人都知道,谁要是不知道,那真是瞎了眼。
后来,子都成了美男子的代号,就像恐龙成了丑女的代号一样。
怎么样?偶像啊,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啊,实力派偶像,偶像实力派。
长得英俊,高干子弟,又是正厅级高官。
谁不想嫁给他?
可是,这么好一个孩子,有一个坏毛病,什么坏毛病?后面再说。
所以,在嫁给大帅哥之前,要小心谨慎。
——卫国战争
自从太后回来,郑庄公的心情好了很多。
现在,拨乱反正了,一切都好了。造反的弟弟自绝于人民了,娘回来了,手下的大臣们都很尽力,国家一天天繁荣起来,自己的孩子们也一天天成长起来。
庄公非常高兴,没有什么烦心事。在郑国呆腻了,他会去周朝朝廷转一转,感受一下中央的气氛,领会一下中央的最新精神,过一把中央领导的瘾。
但是,和平总是不长久的,战争随时会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
就在郑庄公###叔段四年之后,有人上门来###郑庄公了。谁?以卫国为首的五国集团,分别是卫国、陈国、宋国、蔡国和鲁国。
因为是卫国牵头的,因此叫做卫国战争。为什么平白无故卫国就杀上门来?说起来,跟叔段还有关系。
原来,当初叔段的儿子公孙滑投奔卫国公子州吁,庄公也算是故意放了他。谁知道不久前州吁杀了哥哥卫桓公,自己当了国君,因此起兵来为公孙滑讨个公道,名义上就是这样了。
那其他国家来凑什么热闹?还有理由,宋国的公子冯前不久逃到郑国避难,宋殇公因此上门###。而陈国与郑国历来互相看不上,蔡国是小国,跟着凑热闹,鲁国则是收了州吁的银子。
知道了五国前来###的原因,郑庄公乐了:“我们的人逃到了卫国,卫国要来打我们;宋国的人逃到了我们这里,宋国也要来打我们,合着是不管怎样人家都要打我们,这他妈哪儿讲理去?”
五国来###,郑庄公还能笑出来?没错,他还笑得很自然。
这五个国家,就算绑起来,也不是郑国的对手。何况这还是一群乌合之众,庄公当然不怕他们。
“主公,办了他们。”公孙子都第一个要打,早憋着找人打仗呢,送上门来的,自然不客气。
“兄弟,别急,不用。”庄公摆摆手。
“不用?主公有何妙计?”
“老祭,你告诉他。”庄公把问题给了祭足,他要看看祭足是不是跟自己想的一样。
祭足也乐了,看来庄公跟自己想的就是一样的。
“忍。”祭足只说了一个字。
“老祭,你怕了?”子都有些不明白。
“怕什么?犯不着跟他们打,我跟你打个赌,我们只要坚守不战,五天之内如果他们不自己滚蛋,我这上卿就让给你。”祭足很有信心。
东门外,五国联军已经驻扎下来。
庄公让子都关了城门,又派了几个兄弟上城墙巡逻,然后大家在一起喝酒娱乐,看表演,唱卡拉OK。
五天之后,庄公派子都去城墙上观察。
“哎呀妈呀。”子都傻眼了,他服了。
东门之外,五国联军撤军了,巡逻士兵说昨天走的。
卫国战争结束了,就这么结束了。
郑庄公和祭足为何算得这样准?这要先说说卫国的事情了。
《说春秋》之一·齐楚崛起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亲爹也靠不住(2)
说起卫国,要从当初武王灭纣开始。周灭了商之后,把商朝首都朝歌那一带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地方就在当今的殷墟,也就是河南北部新乡一带。同时派了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辅佐禄父,说是辅佐,实际上就是监视。
后来武王驾崩,成王继位,成王还小,因此国家就由周公旦管理。也不知道管叔蔡叔是不服周公,还是确实缺心眼,或者既不服也缺心眼,两人竟然跟禄父合谋谋反。周公也不客气,将他们给灭了。
于是,周公把这块地方封给了弟弟康叔封,国名就叫卫,卫康叔就是卫国的第一代君主,也是卫姓、石姓、宁姓、康姓、凌姓和常姓的祖先。康叔是武王的同母弟,当时很年轻,周公就给他写了一部《梓材》,又写了《康诰》和《酒诰》,详细告诉他怎么治理国家。
后来,康叔按照哥哥的指导治理国家,将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商朝遗民心悦诚服。那时候,卫国就是天下的模范,各国不断派出代表团前往“取经”。
为了表彰卫康叔治国有道,成王特地将他从地方大员提拔为中央领导,担任周朝司寇,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说起来,卫国的祖先很牛。
——公子州吁“篡党夺权”
公子州吁是个什么货色?简单说,就是卫国的叔段。让他庆幸的是,卫国的国君不是郑庄公。
卫武公死后,传位给卫庄公。卫庄公的夫人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完,就是世子。古人取名有时候很奇怪,取什么不好?叫完,那不是迟早要完?
庄公有个小妾,生个儿子叫州吁。
州吁很聪明,很帅,也很喜欢打仗,庄公很喜欢他,让他当大将。在卫国,州吁的地位跟叔段在郑国的地位相当,所谓物以类聚,两个人的私交竟然也很好。
州吁有个哥们,名叫石厚。石厚的老爸叫石碏(音却),是卫国的大夫。偏偏石碏特别讨厌州吁,见儿子跟他混,就警告儿子:“离州吁远点啊,这人不地道。”
“爹,你知道什么呀?州吁那迟早要当国君的,我就把宝押他身上了。”
父子二人谁也不能说服谁,一气之下,石碏把儿子软禁起来,石厚翻墙出去,索性就住州吁家里了,也算是为了事业舍弃了亲情。
到这里姓石的读者请起立,石碏是你们的祖先。石碏是卫康叔的八世孙,本姓姬,卫国公族,叫公孙碏,字石,人们称他为石碏,后代就姓石。
庄公活着的时候,石碏就提醒不要重用州吁,否则他实力太强,不是好事。庄公当然不听,说家务事你就别管了。石碏想想也是,这家务事管不好就是自找没趣,既然看不惯,索性退休回家算了。
后来庄公鞠躬尽瘁了,太子完继位,就是桓公。桓公看州吁不顺眼,把他赶回自己领地去了。州吁可不是好惹的,没有多久,组织了一支由卫国犯罪分子组成的敢死队,找个机会杀入卫国首都,刺杀了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国国君。
杀害君主而自己当君主的,古代史书中叫做“弑”,中国现代的说法就叫做“篡党夺权”。现在,州吁篡党夺权了。
回头再看郑庄公,若是他不杀叔段,他基本上就是卫桓公的命了。
——石厚的妙计
毛主席说过: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州吁没有接受过毛主席的教导,可是他还是知道篡位容易,让大家服气不容易。要坐稳江山,千秋万世,那非要大家服气不可。
怎么办?打土豪分田地?州吁可没有这样的理论高度,他甚至连李自成“迎闯王不纳粮”的忽悠高度都没有。
《说春秋》之一·齐楚崛起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亲爹也靠不住(3)
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大家吃一顿好的,沟通一下感情。之后又考虑是不是给全国公务员涨一级工资什么的,想来想去,没有什么好主意。正在发愁,石厚来了。
说起来,石厚真是个人才,州吁想到的,他早就想好了。
“主公,你说的我早就想过,首先我们要做的是立威。原本呢,杀几个人是最好的办法。可是现在没什么借口,乱杀人也不好,那就成暴君了。怎么办?打仗,找个国家来打一仗。”你看,石厚想得够周到。
“打仗,我喜欢。”州吁就喜欢打仗。
“打仗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显示主公您的实力,让大家知道您有多厉害;第二,转移视线,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矛盾中去,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更紧密地团结在主公的周围。”石厚的原话不是这样,大概是这个意思。
州吁眼前一亮,想不到这兄弟这么有才。
“快说,打谁?”
“这要好好研究了,太大的国家咱们惹不起,打不过反而扫了威风,太小了又没什么意思,反而被人说欺负人。最好是差不多大的,而且出师有名的。譬如郑国,郑庄公杀弟逐母,罪不可赦。这不公孙滑就在咱们这里吗,正好###郑国。这样名正言顺出兵,大家不会说什么。”
石厚这样的人才,还真是不好找。
如今世界,也常常用挑起外战的办法转移执政危机。说起来,祖师爷就是石厚。
确定了方向,就该实施了。自己一个国家去打,既打不过,也不好看,要再找几个盟国,组成类似联合国军。在联合国军的问题上,春秋诸侯都会这么做,今天美国动不动组成联军,那应该是跟石厚学的。
粗粗一算,两人圈定了几个国家。
鲁国、陈国、蔡国都好办,出点银子就行了,当下派人前往。宋国不大好办,为什么?宋国爵位高,架子大,轻易不肯出动。
“我有一哥们叫宁翊,特能忽悠,派他去准行。”又是石厚推荐了宁翊。宁翊也不推辞,开了介绍信,领了出差费,取了礼物,去宋国了。
宁翊为什么敢去?因为他有把握。他为什么有把握?因为他信息灵通,知道宋国最近发生的事情。
所以,信息很重要。
——宋国的故事:好人不能当
既然说到了宋国,索性就介绍一回宋国的来源。
宋国在现在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周武王灭纣之后,将当时被纣王弄去当奴隶的哥哥微子启封在宋,公爵,微子启是宋、孔、萧、穆、华、牛等姓氏的祖先。由此可见,当个贤臣,敌人都敬重你。
微子启很贤明,这种贤明有遗传。后来传位到宣公的时候,宣公很贤明,鞠躬尽瘁之前没有把君位传给儿子,而是给了弟弟穆公。穆公也很贤明,鞠躬尽瘁之前也没有把宝座留给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而是给了宣公的儿子殇公。
贤明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就是迟早会遇上不贤明的,那就麻烦了。殇公和公子冯就都是那种不贤明的,相互之间恨得咬牙切齿。穆公早就看出来这两个兔崽子不是什么好人,临死之前安排公子冯去守边疆,意思明摆着:不行就跑吧。殇公这边刚接班,公子冯那边就跑郑国去了,他知道殇公不会放过他。
公子冯属于政治避难,春秋那时候在这一点上是很仁义的,任何国家,对于落难来投的,都是张开双臂欢迎,似乎不保护你就不够男人。按着当时的不成文规矩,政治避难所享受的待遇是比照原待遇下调一级。以公子冯为例,他在宋国的待遇相当于卿,到了郑国,享受大夫待遇,郑庄公给了他一座小城长葛作为封邑。
《说春秋》之一·齐楚崛起 第一部分 第八章 亲爹也靠不住(4)
殇公很想去把公子冯捉回来,可是又怕打不过郑国。不仅怕打不过,还怕公子冯从郑国借兵打回来。
所以,宋国比卫国还想打郑国。
这事发生的时间不长,州吁还不知道,但是石厚知道。这时候推荐宁翊去,就是给他个立功发财的机会。由此可见,石厚作为一个朋友,还真是不错。
宁翊去了宋国,把大致意思一说,宋殇公高兴坏了,早就憋着要打郑国把公子冯捉回来呢。
卫、宋、陈、蔡、鲁五国联军进攻郑国,一路秋毫无犯,直接杀到了荥阳。为什么不占领其他的城池呢?因为州吁和石厚根本就是做做样子,从来没想过真打。
大军围住郑国东门,都不进攻。联军就是这样,各怀鬼胎,都想躲在后面。虽然宋国是真想打,可是实力不行,也不敢单独上。
按着宋殇公的想法,派人进去跟郑庄公商量,把公子冯交出来就撤军。可是郁闷的是,郑国军队根本就不出来,这边派人去谈判那边也不让,谁过去都是一通箭给射回来。
一连五天,毫无进展,卫国首先要撤军了。
为什么要撤军?
“主公,差不多就回去吧。五天了,再不回去,日久就怕生变啊。”石厚对州吁说,州吁想想,是这么回事,别再被人端了老窝。
当初郑庄公就是算准了州吁刚刚篡位,不敢在外面呆太长时间。
卫国收兵,其余四国也只得跟着撤军。
卫国军队撤军,一路上抢了些郑国老百姓,又抓了几个没来得及跑的。回到卫国,号称大败郑国,打得郑庄公不敢出门。
可是,卫国人似乎还是不服州吁。怎么办?州吁继续烦恼。
这个时候,石厚又出主意了。主意是个好主意,可是也是一个送命的主意。
——石老爷子的坏主意
做好人容易还是做坏人容易?答案是都不容易。
不论做好人还是做坏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得彻底,否则一定不得好死。
州吁是一个坏人,可是他还总想着要让老百姓认为他是个好人,总想着名正言顺,那就错了。
所以,当坏人就要彻底地当坏人,不能当了坏人害怕别人说自己是坏人,干了坏事害怕别人说自己在干坏事。
当坏人要理直气壮地当,从心眼里就不认为自己是坏人。就像当小偷的,你要是认为自己是在偷别人的,那你一定被捉住,打个半死。
你要从心里认为那就是你的,不过暂时放在别人的包里,你拿回来是正当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偷出水平,偷出境界,从而积累财富,最终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绅士。
石厚的主意是什么?
“主公,要说别人没办法,那也就没办法了。我家老爷子一定有主意,不妨去叫他来。我去叫还不行,老爷子都不认我这个儿子了,就得主公派人去请才行。”石厚的主意就是这个。说起来,石厚是很敬佩老爷子的,知道老爷子比自己高,可是奇怪的是,明明知道老爷子是对的,在跟随州吁这件事上偏偏就不听老爷子的。
州吁一听,有理啊,石厚都这么聪明了,他爹那不是更厉害?也甭派人去请了,我上门请教吧。
礼贤下士,没有架子。你说说,这州吁有多少优点?
州吁带着石厚亲自上门去向石碏请教,石碏看见州吁上门,没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接待。紧接着,州吁请教怎样才能让老百姓服气,于是《左传》有了如下对话:
“王觐为可。”
“何以得觐。”
“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说春秋》之一·齐楚崛起 第一部分 第九章 荒淫无度(1)
简单说吧,石碏建议州吁朝觐周王,然后由周王亲自任命他为卫公,那就名正言顺了。可是州吁担心周王不给面子,石碏就建议他先去拜会陈桓公,因为陈桓公跟周王关系好,可以替他说说好话,那就没问题了。
这是个好主意吗?这是一个听上去挺好,实际上很不好的主意。
首先,无数血的教训证明,暴力夺得的江山,首先要用暴力来维持,所以不用急着去见什么周王;其次,刚刚篡党夺权,江山还不稳固,不要到处乱跑,很危险;第三,陈国跟卫国确实是亲戚,谁啊?被州吁杀了的卫桓公的妈是陈桓公的妹妹,陈桓公是卫桓公的舅舅。这么个亲戚,你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可是,这么明显的道理,州吁和石厚愣没有看出来,一方面是向善心切,另一方面,州吁也没想到,自己这么礼贤下士竟然没有感动石碏。
其实,石厚是有些怀疑的,可是想想虎毒还不食子呢,爹总不会害自己儿子吧?
总之,君臣二人得了良计,高高兴兴走了。
——大义灭亲
三天之后,州吁和石厚收拾了些金银财宝,带了百十个人,前往陈国,拜会陈桓公。
他们不知道,在他们出发的前一天,石碏已经派人去了陈国,给陈桓公送了一封鸡毛信。鸡毛信上说什么?
石碏在鸡毛信里说,州吁以暴力手段篡党夺权,恶毒杀害您的外甥,霸占您的妹妹,罪该万死。如今我骗他们去陈国,请您将他当场抓获,就地正法,为您外甥报仇,为卫国人民除害,此致敬礼。
陈桓公看了信,拿不定主意,急忙召集大臣们开会。当时也是意见分歧,一派认为这是个机会,反正也不费劲,就是杀几个人而已;另一派认为这属于粗暴干涉别国内政,何况别人是来拜会你,你杀人家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最终,陈桓公一拍大腿:“就这么着了,上回忽悠我们打郑国,带头去的是他,带头跑的也是他,不地道,杀。”
就这么着,陈国准备好了刀斧手,单等州吁来到。
州吁一行人高高兴兴,唱着卫国小调来到了陈国,陈桓公令人接着,一直带到了朝廷。两国君主热情寒暄,之后州吁开始献礼。
这一箱是金子,这一箱是银子,这一箱是珠宝,这一箱是鹿皮,等到礼物献完了,陈桓公问:“没有了?”州吁说:“没有了。”
“那抓起来吧。”陈桓公下令。
“哎哎哎。”州吁瞠目结舌,合着自己是来送钱找死的。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政治家,州吁还是嫩了点,不成熟。
抽个空子,说一说陈国的由来。
妫(音归)阏父是舜的后代,在周武王那里做负责陶器的官员。周武王灭商后,把大女儿嫁给了阏父的儿子妫满,之后把女婿封在了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建立了陈国,侯爵。妫满谥号陈胡公,是陈姓、胡姓、田姓、袁姓和一部分孙姓等姓氏的祖先。
大概是因为国家不大而且不是周朝宗室,陈国一向比较低调,行事谨慎。到了陈桓公,保持了政策水平比较高的传统。
虽然捉了州吁,陈桓公可不想在自己这里下手,更不想自己下手,他怕别人说他粗暴干涉别国内政。怎么办?陈桓公派人去卫国,让卫国自己来人把州吁弄回去。
卫国这边,陈国使臣来到,石碏召集公卿们开会讨论。基本上,主要内容是以下几点:
第一,不能把州吁弄回来处死,万一弄回来,州吁的余党可能会乘机闹事;
第二,派谁去执行死刑?右宰丑主动请缨,就他了。
事情到这里,人们开始考虑一个棘手的问题:石厚该怎么处置?石厚是州吁的狗头军师,首要帮凶,按理就该一同处斩,可是,他是石碏的儿子。
“石厚这孩子,我是看着他长大的,老实巴交,人也聪明。年轻人嘛,谁能不犯错误,改了就好。我看,就放过他吧。”一个大夫开口说话,要给石碏面子,放过石厚。
有人开头,其余的人都来附和,大概也就说些石厚本来是三好学生,都是被州吁带坏了,只要好好教育,还能成为有用的人才这一类屁话。
“大家都别说了,石厚是个什么人我最清楚,州吁干的坏事都是他出的主意,他比州吁还该死。各位,你们要是不肯杀他,老夫自己去。”石碏不干了,非要杀石厚。
这下大家不说话了,谁愿意去杀石厚?这时候杀了,说不准什么时候石碏后悔了,不是得罪人?
最终,卫国派了两个人,右宰丑负责杀州吁,石碏的家臣獳羊肩负责杀石厚。
在哪里杀呢?陈卫两国商量,干脆就在两国交界的地方动手吧。
“说吧,还有什么遗言?”右宰丑问州吁。
“糊涂啊,被小人暗算了。从前只知道组织靠不住,没想到朋友也靠不住。”州吁仰天长叹。
“你呢?”獳羊肩问石厚。
“唉,不是朋友靠不住,是亲爹都靠不住了。”石厚摇头叹气,十分沮丧。
《左传》评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表彰石碏为了正义,将自己的儿子杀死了。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大义灭亲就是正确的吗?不一定,看看后面的故事就知道了。
《说春秋》之一·齐楚崛起 第一部分 第九章 荒淫无度(2)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音渠锄)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经?邶风?新台》
什么意思?
河上新台照眼明,河水溜溜满又平。只道嫁个称心汉,缩脖虾蟆真恶心。
新台高高黄河边,黄河平平水接天。只道嫁个称心汉,癞皮疙瘩讨人嫌。
下网拿鱼落了空,拿个虾蟆在网中。只道嫁个称心汉,嫁个缩脖丑老公。
这首诗,讲的就是下面的故事。
——勾搭后妈
石碏大义灭亲之后,卫国把在邢国避难的桓公的同母弟弟公子晋迎回来继位,就是卫宣公。
如果以为正统的就是好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个卫宣公说起来比州吁只坏不好,说句公道话,石碏的大义灭亲弄回这么个东西来,真是不值。
卫宣公没有州吁那么能干,也没有像石厚那么有才干的哥们帮着出谋划策,可是,他在淫荡和不要脸上比州吁厉害得多。他爹庄公有个小妾名叫夷姜的,年轻貌美,宣公早早就跟她勾搭上了。后来庄公鞠躬尽瘁了,宣公索性就把夷姜偷运出宫,金屋藏娇起来。再之后,夷姜生了个孩子,名叫急子,又叫伋。
当上国君之后,卫宣公就把夷姜立为后,急子就成了世子。看看十六岁了,公子急子生得眉清目秀,英俊异常,风度翩翩之外,还十分懂得道理,文武全才,剑术精妙,人称天下第一公子。整个天下都知道,卫国的世子是个好孩子。
所以后世有人总结,说私生子往往优秀,不知道公子急子是不是第一个例子,反正孔子和耶稣都是私生子。
闲话少说,卫宣公有个这么好的世子,心想给他娶个媳妇吧,把这事情就交给了公子急子的老师右公子姬职。
右公子接了这个活,一合计,公子急子太优秀了,郎才女貌郎才女貌,要给他找个天下最漂亮的女孩子做媳妇才对得起他。一打听,说是齐国僖公的女儿漂亮得倾城倾国,算是天下最漂亮的了。
右公子于是带着礼物和单位介绍信就去了齐国,齐僖公听说是来给公子急子求婚,很高兴,二话没说,把大女儿许配出去了。原来,齐僖公有两个女儿,都那么漂亮。右公子临走之前,齐僖公还特地把大女儿叫出来见了一面,好让右公子放心。
右公子回去之后向宣公作了详细汇报,一个劲夸奖齐僖公的大女儿多么漂亮,跟世子多么般配,那是绝对的金童玉女。
齐僖公的大女儿究竟漂亮到什么程度?咱们也别用右公子的形容词了,就想想年轻时候的林青霞吧,原籍在同一个地方,就跟她差不多。
“很好,很好。”宣公很高兴。
右公子万万没有想到,宣公动了贼心。
——新台,强占儿媳
卫宣公在淇水边上修建行宫,取名新台。修新台干什么?宣公的说法是给朝中公卿们消暑度假,类似如今的干休所或者疗养院。但实际上,他另有打算。
新台修得很快,华丽而别致。设计是世界一流,装修材料也都是最好的。
“孩子,你长大了,该出去走动走动了,宋国国君过几天祝寿,你就代表我去一趟,也算是增进两国传统友谊。”宣公把急子打发去了宋国,右公子也一同前往。
把急子打发走了,宣公找来左公子泄,派他前往齐国迎亲。
“直接送到新台,我要先看看,把把关。”宣公叮嘱。
左公子去了齐国,呈上单位介绍信和聘礼,那边齐僖公热情接待,回赠了不少陪嫁珍宝,高高兴兴把个女儿送上车,前往卫国成亲。
《说春秋》之一·齐楚崛起 第一部分 第九章 荒淫无度(3)
齐国公主知道自己要嫁给天下第一公子急子,心情十分激动,恨不得一步飞到急子的身边。坐车、乘船,折腾了两天,终于来到卫国。下了船,就看见一座宫殿,十分的新颖别致,公主见了,更加的心情激动,想不到急子为自己修了这样一栋宫殿。
这是哪里?新台。
带着激动的心情,公主成亲了。
婚礼当晚,算不上隆重,似乎宾客也不多。公主虽然觉得奇怪,还是没有想太多。蒙着盖头,她什么也看不见,不过她幸福得什么也不想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