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心灵的力量之类物质世界

_3 吴扬文(现代)
  我在前面数封信中已经对人类以及自然宇宙所存在的类物质进行了陈述,并努力以一种直白的方式说明它们的存在依据和检验这种存在依据的诸种方法。我也深知,这种对类物质世界的认知与探索对于人类而言或许才刚刚开始,尽管更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众多的哲人和先知所论及的精神与太虚境界。然而相对于宇宙时间而言,人类文明存在的数千年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要在这样一个短促瞬间理解宇宙精神的本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所幸的是人类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代表来思考并揭示出这自然宇宙奥秘的某一部分,这种揭示哪怕是一丁点,都会使人类迈入宇宙真理的更深处。当人类一步一步这样迈进时,我相信,人类将获得更大的自我解放并与自然宇宙真正融合——一个无限的世界将迎接我们的未来。到那时,爱因斯坦以及所有人类哲学与科学的质疑都将迎刃而解。我们会发现,人类原来是宇宙永生不灭的一分子,仅仅是一分子而已,而这一分子也正是自然宇宙本质的全部缩影。
  最初的时间里,我对于类物质这一世界仅仅只是一种感悟,并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运用到生活体验与实践中。有时当我听到一些对于这一倾向的指责和批评时,的确会觉得一个人在这个现实世界思考虚无多少会显得荒唐。然而时光流逝,我却看到了这种信念和梦想带给我的力量,也通过亲身经历这种由梦想转变为现实的过程而更加确信它的存在。当类物质世界反复不断地给我以这种力量昭示时,我相信这种力量不可能仅仅源于生命的有形部分,更存在于更大的一个无形世界即心灵的世界之中。心灵的力量是如此巨大,使人类由远古抵达到今天,倘若人类失去这一力量,不知道人类将会变成怎样。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5)
  在自然宇宙之中,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似乎一直都不是我们人类的擅长,这是人类本身便是宇宙精神物质化结果的原因么?抑或又由于这一原因背后宇宙无形力量的本质使得人类在物质形态中总怀着对于虚无精神的一丝依恋和感怀?
  我浏览人类历史时发现,在对于有形生命物质的感悟之初,人类往往存在着对于宇宙精神更为本质的认知,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是最早的古埃及还是古希伯来民族以及古中国的历史,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对于宇宙万物创世的猜想和对于宇宙原初的认知,同时拥有着对于宇宙世界形成的最早探索——是怎样的原因导致人类在自己的幼年期就对洪荒宇宙拥有了如此深刻的洞悉?我设想或许是因为古人类所拥有的现实力量还太弱小,而自然现实又过于严酷,这种巨大的悬殊使人类更趋于相信自然宇宙中所存在的强大主宰力量,促使他们对这一力量深信不疑。
  这是老子作出《道德经》和以色列的先知们笃信耶和华的原因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这是老子对自然宇宙精神本质的描述,2500年前所刻画的宇宙虚无直到今天仍然都是撼世经典,而且我相信,这一混成之物便是古人眼中的类物质世界。
  我也更确信,人类正是这样开始对类物质世界启蒙的。
  参考人类知性历史的发展,对于这一无形力量之源的认知将随着人类在自然宇宙中的不断体验而有所深入,这种深入体验所获得的结果必将更加符合客观宇宙的本质规则。然而,当人类先知们的探索与发现成为后人的教宗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类在对于自然宇宙的知性追索几乎完全停止了。那些对于《圣经》以及《道德经》的解释权,最后演变为宗教和学究领域的极小数人所拥有。这种为古人作注的传承方法扼杀了人类本身的创造力与探索精神,尽管人类宗教教义的本质鼓励不同的理解、感悟与发现。约翰?沃尔多的勇敢最后也不得不成为了人类特有的局狭心智的祭品(约翰提出:汝等需自寻圣经——他认为对于主宰力量的认知应该由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自己去理解而非教条和机械地遵守):一方面它被所谓正宗的教派所扼杀,另一方面又被追随者所禁锢。这使我们看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有限的解释来解释无限,这可能是人类所有知性上存在的最大阻碍。针对这一现象,房龙在《宽容》这部书里作出了详尽的评述,对于人类在求知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困惑,房龙自己也表示:如果在六百年前,他也不敢写这样的一部书的,因为这样一部倡导宽容与独立思想的书足以令他上绞架。
  当人类在漫长探索中获得物质世界的发展并几乎完全成为地球生命的统治者时,对于自然宇宙主宰力量反而又显得不那么相信了。有形物质世界被改变的表面假象以及人类财富的虚妄积累,导致一种自大的产生并渐渐蒙闭了人类的心灵和思想;物质的财富与成就使人类有理由确信自己的行为更符合自己的生存法则,这与今天的人们相信金钱地位以及汽车和豪宅并无二致。尽管它们从本质上来说都只是一场由自然宇宙设定的以生命之物换自然有形之物的游戏。
  因此,检省人类的知性之路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简单结果:首先是因为人类自身力量的贫乏而使人们相信先知和教义并体会到宇宙精神,然后又因为有形物质的财富力量而使人们忘却掉先知们对于自然宇宙与人类自身使命的哲言。这是一条呈现人类知性不断反复的谬误路径,就如同贫而谄,富而骄,大而无当,弱则不足,当无数时间过去,人们势必重又回到另一种原始的萌芽阶段。这时的人类,在物质上仅仅只是比上一个循环期多穿上了一件时尚的外衣或者是开上了一辆跑车,对于心智而言,将同样是另一个空白期的开始。
  正因为如此,我经常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是否知道自己仍处在一个巨大无形并无限循环的世界之中且时刻接受着它的主宰?人类只是自然宇宙循环演变的一个产物,这场无止的演变将把人类带入到一个同样无限的循环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都只是这一过程虚无的表象呈现。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6)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而且有益的话题。它有可能使我们变得更加从容与不争。人类最初认知宇宙的主宰力量是因为自己的柔弱和卑微,是因为人类生命难以承受之轻。当人类延续到今天并获得这个地球的统治地位时,所有物质的假象都会让这种本来卑微的生命变得盲目强大起来,这种阶段的到来,往往又成为人类命运衰落的时际。当人类失去对精神世界本源的认知和探索时,物质世界的诱惑只会使人类向无知和盲目的荒原更进一步。
  这种类似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有发生。我们注意到那些毫无准备而暴富起来的人们,他们在历史上拥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模型:富而骄奢,最后被淘汰和抛弃。古罗马的结局是因为极度的繁荣所导致的奢侈而使它走向反面的消亡。在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经过两百多年而崛起的美利坚合众国,小布什似乎正在一个由强大经济与军事实力所导致的傲慢和偏见的边缘徘徊。
  这一规则还可以应用到贯穿人类历史的战争与和平中。解析下来,战争往往是基于人类对有形物质利益争夺所导致的结果,和平则表现为人类对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种本质回归,几乎所有的人类不幸都发生在这种精神回归的断裂带与终止地带。在日本,有一种称之为忍者的武士,成为忍者的条件必须是获得其武士精神的至深体悟,同时这种体悟也使忍者拥有与其他武士相比所不能具备的“忍”和智慧。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到了最后,这样的一个忍者仍然有可能避免不了要出手。
  人类在自然宇宙中的表现,是不是也有些像这样的一个忍者呢?
  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与回归而产生的慷慨施予甚或对现实的退避也发生在另一部分人类身上。在很早以前,古希伯来民族中就已经出现了避世的先知,他们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同时也不知疲倦地奔走于希伯来的各个部族之间,向人们传播关于主宰世界的预言。在东方,老子和稍后不久的庄周也成为中国隐士们的榜样,而古印度的佛陀也同样采用避世的方法来达成精神升华的境界。在今天的尼泊尔以及世界的许多地方,仍有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虔诚地维持着一种精神纯净与节欲的生活,现在,他们正在喜玛拉雅众多的山谷之中修行。
  我一直试图将人类所有活动的本质作出一个适当的解释,以了解人类存在的真实意义。事实上,这种解释很早以前就有了。
  哲学的使命就是让人类获知我们是谁以及从哪儿来和到哪儿去的知解。然而,纷繁世事像一个巨大的轮盘使人类极易失去对这一哲学使命原点的把握陷入到凡尘的万般琐事之中。所以,这一状态下的哲学仅仅只会成为一种失去实践力的理论解释,这使它对人类获取自然宇宙本质精神认知的作用将极其有限。在哲学的使命上,我将之作为“实践的思考学”来定义,这与那位将哲学喻为“磨刀石”的女孩的答案有着相似之处。更为重要的是,我确信哲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也是一场不断创新的人类精神运动。这一运动本身便是对自然宇宙根本义理的体显与揭示。
  因此,我对于人类在客观物质世界的持续探索以及在精神领域所进行的不懈思考一直持着高度认同的态度。人类只有将这二者相互交融时才有可能无限接近宇宙的真理,这其中任何单方面的努力都只会导致苍白与空虚的结果。在人类历史上,这种空虚和苍白一方面表现为竭尽人类资源的战争与争夺,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理论和教义的空洞。将这种交融从更为广阔的角度来印证,恰恰可证明出构成自然宇宙的物质与类物质这两类能量的客观存在,在更深远的意义上,精神则是宇宙世界唯一不变的本质代表。
  与其说我想批判的是人类精神的匮乏更不如说是我想揭示宇宙本源所存在的无形与虚无的特性。
  这种虚无并非空洞意义上的虚无,而是指宇宙本体主宰力量的存在形态。对于人类大受局限的认知能力而言至少是这样——正是这种认知能力的局限导致这一无形世界极少被人类发现,因而成为人类精神匮乏的根源。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7)
  然而,人类的这种认知局限并非不可打破,相反,人类本身从一诞生起便具备了对宇宙精神世界无限拓展的能量。人类之所以缺乏对精神世界的领悟和开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是无知和懒惰,另一方面是傲慢与偏见。无知是人类面对宇宙真理的一种相对状态,在这种相对状态中,无知表现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或是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这种无知可能因为人与宇宙精神的恢弘所形成的客观差距所致,同时更多是因为人类本身的懒惰。面对这样一个巨大存在的义理使人们往往畏缩不前。在第一种情况下,人类通过许多代际的努力和积累将可以获得知性上的弥补,这种努力之下的积累将引导人类接近宇宙精神的本源。同时,与生俱来的懒惰又完全可能成为这种无限接近宇宙真理的努力的敌人,从而使人类的探索总是功亏一篑。就这一点,我想,只要人类最后克服掉懒惰,对于人类知性的悖论是可以获得消除的。
  傲慢与偏见,则是我们在探索宇宙真理过程中一个真正可怕的敌人,同时更是人类自己最危险的敌人。
  傲慢和偏见是人类极易产生的一种对既得利益与经验的衍生情态。对于人类自身而言,傲慢是他们存在价值的一种证明方式,从现实意义上讲,一种傲慢的诞生是需要本钱和经验来作为基础的。很不幸,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所创造的各类财富滋长了这种傲慢,以致于难以根本上从人类心理中消除。一个乐于将所得全部都抛弃的心智时代似乎还未来到,至少以人类现有的智慧与自信心还不能达到。
  需要说明的是,消除这种傲慢和偏见并非真正要将人类的有形财富与经验完全抛弃掉,而是需要在心智上保持一种对自然宇宙精神的谦逊和敬畏。正是由于这种谦逊和敬畏才使得人类有可能获得这个与人类共生的自然世界本质的真知。
  我想,这种傲慢此刻也许就滋长在我的身上,或许未来,这种傲慢还会在你的心间延续,那么,请你读到这封信时作一番这样的思考: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傲慢呢?我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说我们主宰了什么?
  这是消除我们傲慢和偏见的最好方法之一。另外还有一种极好的方式,那就是接受并认识失败——这是一个极好的建议。它与人类的欲望和努力期望的结果总是恰然相反,我认为它是命运馈赠给我们人类的宝贵之物,也是一个行不言之教并令我们变得谦逊和努力的导师。
  亚马,失败是真正的财富之一,要钟爱它。
  对人类精神与心灵世界的探索,除了哲学家们之外,心理学、现代精神病理学和遗传学等诸多自然与社会科学家都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我相信,这些努力都将使人类对于精神领域的探索达到一个共同认知点,即类物质世界。
  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苏珊?阿尔德里奇博士在她所著的《愤怒与抑郁之联系》一书中,就通过解剖学、生物化学以及遗传学对人类大脑与情绪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解构。苏珊博士似乎打算通过脑解剖科学来找寻人类诸种情绪产生的根源,并由此获得对人类感悟力和心灵力的解。与这位博士所不同的是,我认为脑科学仅仅是解析了人类获取情绪感知与发挥的一个器官而非所感知世界的本身。苏珊博士将所有情绪和心灵现象归结为大脑中央神经系统(CNS)接受外界事件刺激并通过神经元的复杂传递和处理所形成的反应结果。这一论断于目前人类对于脑科学的认知并无相悖,然而对于真正的心灵领域则显得离题颇远。苏珊博士也承认,尽管她已经努力这样作出解释,然而“感觉产生的过程非常复杂,连心理学家也所知甚少。”这番话意味着问题并未获得根本性的解决,苏珊博士对此亦显得力不从心。
  仅仅从器质解剖的角度来诠释人类精神与心灵的存在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谬误。不能否认在器官功能范围内,脑科学可以作为对于人类认知世界并产生情绪的一个接受体与发生体的研究学科而存在。在链接人类精神与心灵的更大世界时,这一门科学仅仅只是人类精神之路的一个站点,下一个站点的研究形态也许都变化了。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8)
  苏珊博士采取脑科学来解释心灵的努力在书中随处可见。在如何解释人类的情感和情绪的概念上,她使用了这样的一段话: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情感”——它是一种心灵状态,由脑内的特殊关系在无意识中产生……一般认为,基本情感深植于大脑内部。换句话说,当遇到适当的刺激,这样情感就会自动产生。我们无法控制情感的产生,但我们或许能够控制它们……
  很显然,苏珊博士已经陷入到一个无法获得真正的解的错乱逻辑与猜测之中。如果作一个稍事的分析,就会发现她的困境以及所受到对于“情感”认知的煎熬。
  首先,苏珊博士已经将情感定义为“心灵”的状态并作为获得情感之解的前提。然而,这时的苏珊博士又转身回到非心灵的实证科学中来进行解析。
  这是第一个错误。苏珊博士没有向“心灵世界”更进一步,倘若她能够依借由脑科学到达心灵的这一路径而建立起一个大本营并扎下营寨,才会有可能以此为起点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第二营地,这样依次类推,最后一个冲顶的营地也就可以在类物质的世界中获得建立,同时将有一个罕有的机会实施冲顶。可惜的是,苏珊博士看到了心灵之峰,然而又下山去做她的地图测绘的工作去了。这里须注意到:绘图板上的等高线仅仅能够表现的只会是心灵某种可见的尺度或者说是人择的一种尺度,而绝非心灵之峰所能代表的能量和产生这种能量的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与领域。
  接下来的错误更加明显。作为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我们有许多理由确信它们应当早已达到某一领域的高度,然而或许是我们自己错了,苏珊博士指出“情感”这一心灵状态几乎是先天性地深植于大脑的内部。这是一个可爱但幼稚的推测,一如中世纪教宗们将梵帝冈视为宇宙中心一样。在这里,可以看到苏珊博士对于脑科学的严重依赖,她几乎无法摆脱大脑对她的束缚,这与人类所惯常拥有的某些习惯性思维与行为类似,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所获得的认识去推测另一陌生领域的规则,这种例证与比较的方法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在知性方面的巨大阻碍。
  总言之,苏珊博士仅仅只是指出了人类情感的现象以及大脑在这一现象中所扮演的接收与发送者的角色,却未能解析出这种情感现象的本源。而对于“心灵”这种特异状态,苏珊博士也是以一种不得其解的态度作出了无法自圆其说的回答。这类似于有人告诉我们在某条大街上发生了一个事件,而事件本身的原因我们却无从得知。许多时候,我们就像蚂蚁感受世界一样感受着自己的心灵,却不知道这心灵究竟由何而来。
  这就是人类之于自然宇宙的一份现实处境写真,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失去方向和心灵觉悟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人类,或许才刚刚开始认知自身心灵以及精神的世界,正是因为这种漫长时间中所存在的心灵匮乏,才使人类总是显得无知幼稚而且有时的确可恶可憎。
  值得欣慰的是,总有一些善于思考并期望通过思考获得宇宙真知的分子出现在人类之中,我猜想他们的出现或许是宇宙精神的造化或是它的特使。我十分注意他们思想深处的这些感悟和所得,同时努力去解析这种所得的核心所在。我相信人类的思考不会失去意义。至于尼采所说的那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话,我猜想是他对人类于思考本身的肤浅理解以及对待思考的懒惰所执的批判和嘲笑,而非对思考本身的否定,更不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否定——尼采本人,恰是一个在上帝之下思考了一生的人。
  在观察过的现代人类的思考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思考并不是针对纯粹精神的感悟,而大多成为一种自身欲望满足的方式。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思考仅仅是大脑对于现实世界中存在事物和欲望的虑及而非对心灵和精神世界本质意义的探索。即便是有关这样的谈论,也都是被当做奇迹或是轶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索,更无心灵上的真正所得。
  对精神匮乏时代的批判(9)
  正因为如此,人类今天的心灵才显得那样的陌生以及脆弱,以致于人类之间经常出现可怕的信赖与和谐的危机。这种危机,与过去的三千年间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并无二致。
  所以,对于心灵世界的追索和探求将是一件长期而且颇为艰巨的工作,需要由许多的人们来为之努力并实践。在未来,亚马已经长成的时代,人类或许会因为这样的一封信而有所感悟。就像苏珊博士所期待的那样,通过正确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药物甚至是基因的改良而使人类大脑获得更大的解放,从而使人类的心智获得完全的成长。
  对于人类知性成长这一命题我所坚信的方式则是:体验与思考,谦逊和放弃经常获得的骄傲并不断克服偏见,将是人类通向类物质精神世界的真正道路。
  亚马,所以你必须有所思考并且注重对于生命的体验,努力实践是唯一的方式和途径,对于人类的心灵之旅而言,经历越多则越接近心灵的世界。
  这个冬天的寒冷期似乎已经过去了。广州阳光灿烂。当寒流来临的时候,人们更多的不是感到冷而是觉到了一种快意。尽管气候的变化已经让人类习以为常,然而当变化一旦来临时,人们的状态总是要显得比在一个迟疑不变的季节中好得多,也显得聪明和冲动得多。
  变是唯一。而变的规则却在另外的一个世界里。探索这个世界吧,这样,你必定成为你自己的真正主宰。
  祝福你!羊年学习好!身体好!
  你的父亲。
  2003年2月6日晚于碧桂园西斯廷
  心灵的力量(1)
  第十封信:心灵的力量
  亲爱的亚马:你好!
  这将是一个引人兴趣的信件标题。而这封信要探讨的内容是如此,同时也一直是这一部书信所要讨论的核心主题。
  不久以前,我还和好几位朋友在广州以及在上海至无锡的路上都谈论到这样的一个话题:人类是心灵动物。
  这个话题涉及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研究作为动物的人,在人类动物属性方面,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途径对人类起源以及演进至今的动物物种形态进行解析,并得出种种动物世界中所能获得的答案。在这一领域中,达尔文博士的进化论以及现代生命基因学说都能够解释出人作为动物种群所体显的种种特征:生理构造、活动属性、种群繁衍、语言习惯等等。
  当人类失去精神文明这一重要的支柱时,对于动物性的回归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结果,从这一角度而言,迄今属于动物类型的人类分子在全球人类中占有着相当的比例。
  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我始终认为它是一项对于可见事物规律的实证探索。从某种意义上,人类科学极类似于更大范围概念的一门自然宇宙解剖学,属于那种对自然宇宙的一切都希望通过解剖与实证来获得答案的方式。这一求证宇宙世界的方式显然难以真正涉及到类物质的领域,对于人类心灵而言,科学似乎也难以表现得卓越。
  话题最先所涉及人类的另一个方面,便是心灵。几乎全人类都相信这是人类区别于其它物种甚至是自身动物属性的另一属性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如前所述,人类的所有科学与现实技能对于这一部分总显得难以企及,只有神学、宗教以及一部分古老的占星术才似乎对它有所涉及。这类涉及心灵的学说从来就没有被列入可以普世传播的常规教育知识的范畴内,它们在人类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总是十分可疑而且极易招至唯物主义者乃至科学的攻讦和否定。
  人类作为心灵动物的这一不争事实又不可回避地摆在了人类的任何一位研究者面前。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前提让每一个具体的人类分子直接面对。所以,心灵这一课题直接成为了一个人必须面对的巨大悬疑,我们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同时又真切地感受着它的存在。这样的一个悬疑伴随了我们整个文明历史的始终。
  在探索人类心灵之先,不可以忽略对于人类生命形态这一心灵载体的探讨:这一生命形态究竟从哪儿来的呢?
  宇宙生命科学认为今天的人类是由最早的低级浮游生物演变而来,这种只有单细胞的原始虫是地球所有生命的始祖。千变万化之后,形成了始祖的动植物和最初的地球自然环境,再后来是由古猿人演进为猿人并逐步成就了古代人类,这是自然科学对于人类起源的基本解释,这一解释主导了今天人类自我认知的学说。
  许多宗教则认为人类这一形态是上天主宰力量的化身,统合来说,这一上天主宰力量也就是自然宇宙的“神”,神话便这样来到人世。几乎所有的宗教教徒以及泛神论者对此都持相差无几的看法,所不同的只是他们各自所信仰的神祗不同而已。今天,全世界最大的神学宗派分为基督、穆斯林和佛教,它们各自的教徒均以数亿计遍布全世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义均已延续了二千年以上。对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神学是人类在科学之外解知自然宇宙的一个重要并值得深究的途径,尤其是在解知人类心灵世界方面。
  还有另外一些声音会赞同人类形态是外星人的遗留或变种以及其它宇宙创生的奇特事件后的结果,透过这些猜想可以得知,所有这些对于人类生命形态的猜测仍然是建立在对自然宇宙神奇力量的认同上。
  总括而言,在追索人类思想与心灵的课题上,自然宇宙这一背景一直都在起着最根本的作用。我相信,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进一步探索人类的心灵指引出了一条重要的道路,人类心灵的力量之源也势必将找寻到它的真正源头。
  心灵的力量(2)
  一如人类的动物特性一样,人类的心灵同样也经历着一个由弱小而演进至强大的过程。观察并分析人类婴儿状态以及它的发育和成长,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心灵在孕育与发展过程所产生的种种奇迹。
  当人类生命还仅仅是一个细小的受精卵时,这时的人类生命特征与自然宇宙诞生的产生过程有着十分的类似,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自然宇宙诞生的浓缩版本——这种浓缩意味着生命在未来的膨胀和爆炸。而且,这种最早的浓缩也正是自然宇宙物质世界与类物质世界能量在人类生命胚胎中的初始聚合,正是因为这种奇特的初始聚合显现出人类生命形态从一开始就具备的心灵本质,同时也表明人类生命区别于其它生命的如下特质:人类生命从一开始就由物质形态与类物质精神态所共同构成,这一共同构成的复合生命形态是不可分离的。我们相信宇宙创生人类的这一学说,从这一角度来说,类物质的精神态实际上就是自然宇宙精神对于人类生命的一种能量传递,并总以一种不可理喻的方式透现出来-宇宙之所以将这一能量传递给人类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它的产物。
  自然宇宙的本质是精神,因而人类的本质亦如此,其生命的最根本就是心灵。
  我们看到婴儿的明亮眼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天使般的面容则是这个类物质世界的某种反映——纯真而且充满着无限生命力。人类胎儿出生时那一声啼哭与其是一个生命物质形态降生的象征更不如说是自然宇宙类物质力量通过人类胎儿所进行的某种能量展示。
  这时候,人类的心灵是自然态并且充满蒙昧的,没有添加任何人世的痕迹和杂色。自然宇宙的精神中似乎并没有人类才有的羞耻和虚荣以及种种规矩,。从这一点来说,生命的原始态往往代表着宇宙本源的意味。对于今天的人类而言,这似乎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难以解开的悖论:一方面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而获得心灵的觉悟并创造着自身的文明,另一方面又极可能因人类在物质世界中所获的进步而距离心灵的本源越来越远——因为心灵感悟而改造世界,因为世界的改变而使心灵失去初始的质朴,在物质与心灵之间究竟哪一个方向才正确?
  事实上,我们很快会发现这仅仅是人类二元理论本身所带给我们的困惑,自然宇宙并非由非此即彼的人类法则来解释。在更大的宇宙精神世界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个可能结果:
  人类将通过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知和种种实践更进一步促成自身心灵更为健康的成长。这种成长的关键在于人类对于心灵世界的正确认知和懂得庇护——如懂得庇护这个自然物质生态环境一样。在更深远的背景下,自然宇宙亦将对人类的心灵施以指引与影响,启发并纠正人类心灵的方向。
  在人类自身对于物质世界改造的实践中,这种心灵的觉悟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自省在人类的历史中随处可见。“过犹不及”这句由中国先哲提出来的观点便是人类自身实施心灵反省与行为纠正的说明之一。摩西《十诫》亦表达出相同的意义,它表明人类已经认识到在物质世界中的行为方法都必须受到节制。“中庸”的哲学理论则以一种更为抽象的方式对人类生存的有形态所应具备的正确方式进行了心灵的辅导。
  从这些可以看出,依循正确的符合自然宇宙法则的方式,是可以使人类获得物质与精神这两种形态的共同成长与健康发展的。
  更多的时候,人类大多只在物质的现实世界面前来理解这些伟大的心灵见地,因而使自己的行为从一开始就存在着错误,这个错误的根本在于人们仅仅将物质世界的现实作为思想与觉悟的前提而忽略掉精神本体的这一重要存在前提。忽略精神是人类生存更为重要的部份,因此,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从一出生便失去了心灵的庇护。
  事实上,“中庸”这一哲学概念并非是一般所理解的对人们改造世界的行为的一种限制方法,它恰恰是一种解放,更是对于人类心灵的开启。我认为“中庸”的本质要义在于:你必须中和这个自然宇宙的物质世界和类物质两类世界,即充分认知到世界构成的真正前提,而使行为与心灵达到和谐的统一——按你的心灵指引而非你的动物本能欲望生存。
  心灵的力量(3)
  人们几乎都沉溺于欲望之中而难以解脱,这种源于动物本能的东西几乎成为了人类生活内容的全部。在许多时候,欲望甚至被人们误认为就是他们心灵之中的东西,事实上,这一观点从一开始就错了。
  就欲望与心灵而言,许多情形下,人们往往对它们难以分辩。我认为区分它们较为简单:欲望属于生命在有形状态下的一种本能,当它来临时会使人寝食难安,会有一种得之若惊和失之若惊的感受。欲望令人类获得生理方面的各种冲动,同时与人类的生命周期相对称,当生命力衰减,欲望亦随之衰减。从本质上来说,欲望有着躁动不安的本能,它造就了人类的整个行为史,或者说人类史的所有行为几乎都直接与欲望有关。
  与欲望所不同的是心灵,人类对于心灵有着与欲望完全不同的感应。
  心灵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喜悦,发自内心深处。因为它直接连接着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人类的心灵的本质安详而宁静。心灵没有欲望感而只有启悟感。更多的时候,心灵往往以一种无须条件的方式自然来临,无论是人类在物质上的穷困或是富有,心灵本质上都与它们无关。在人类生命的世界里,心灵总是旁若无人地来到,让人类心中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启悟。
  这就是人类在获得心灵之后的真正价值(对于注重现实利益的人们而言,心灵的这一价值往往显得可有可无)。从心灵价值实务的角度而言,人类通过获得心灵,可以获得现实世界中的正确生存方法。
  何谓正确的生存和生活呢?回答是:心灵所指引的。
  亚马,关于“心灵指引”这一话题似乎还需要在以下再多向你作出一些说明,这样你将对此理解更深一些。在世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并评论到一些无知并缺乏行为规范的人,事实上,这些人的行为与人生知觉的匮乏,往往是由于缺乏生活常识与事物判断力所导致的,也就是我们所谈到的缺乏“心灵指引”。这种缺乏,常常被大多数人习惯地指出为缺乏“悟性”。
  这便是“无知”的本质。事实上,一个“无知”的人在现实世界中是失去作为人存在的本体价值的,而缺乏“悟性”又正是导致“无知”的直接原因。这样的一个人哪怕是拥有一些现实世界的基本技能,却难以抵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即觉悟的境界。很显然,缺乏“悟性”的人必将与智慧无缘,对于人类“心灵动物”这一概念而言,一个失去“悟性”的人至多只能算作是一头“资深动物”而已,这与一头有经验的老狗并无太大差别。
  那些获得心灵的人,会从生命中获得一种由衷的喜悦,这喜悦来自生命的本源,来自那个由心灵世界直接而来的类物质的欢乐,从而使这个人能够更懂得善解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价值,并通过行为的实践而有所创造。获得心灵的人,将获得智慧的指引,于是他便能超越视力和听力的器官限制,深入事物的本质,获得客观世界的真知,产生出超越他自身的更大能量而获得升华。在此前提下,人文科学和哲学思辩亦将产生,那些非凡和伟大的事业也就自然诞生了。
  那些获得心灵的人,将表现出远阔的目光和心胸,所有的事物能够装入他的内心被理解和感悟。他将拥有巨大的知解力,成为远见未来的先知。我相信获得心灵的人,将意味着在物质世界之外获取了那个更大同时也无形的类物质世界的能量,于是他在物质形态的世界中也会显得与众不同,让人们惊讶他的力量。
  人类分子中有多少人能够拥有这样的启悟和喜悦呢?据我观察,有几乎超过半数的成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这种心灵启悟的能力,这也是我们能够在许多时候际遇知音或者获得某些感动的原因。还会有另外一部分难以或不能获取这种启悟的人类分子。事实上,这种缺乏悟性的人并非天生没有悟性,而是由于他们在相当长时间里失去了对心灵以及类物质世界认知的兴趣,甚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并不相信这一世界。然而我相信,当类物质这一世界真正在人类面前开启并获得确认时,人类的所有都必将为它的光芒所照耀。
  心灵的力量(4)
  这就是心灵的力量,也是自然宇宙的力量。
  在人类诞生直到今天的所有历程中,每一个人类的思想分子都不禁会要问到这样的一个问题:人类将要在这个浩瀚宇宙中的小小地球上的现实世界里走多远呢?在另一个奇妙无比的心灵世界里,我们人类还将去到哪里?
  我相信这属于我们人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所有哲学和科学意欲获取它们的根本性答案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相信自己对这个关乎人类自我存在以及心灵探索的种种思考都将富有深刻的意义,尽管这个时代更多的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在这个现实世界中获得更多物质财富的成功积累——事实上这种物质追求自人类从这一自然世界中诞生以来就如此了。对此我并无任何异议,我们不能忽略我们作为客观物质存在的这一前提。不同的是,人类作为物质存在这一特性仅仅只是前提,在此之上,人类还将行走于一个更加空灵与辽远的心灵之路。我们注意到,今天的人类在这样一条道路上似乎一直未能走出更远,人类被物质世界所深深吸引住并形成一个强大的物质态的世界观,我不能不想到这将使人类在面对无限未来时缺乏富足的信心和必要的悟性,而这种缺乏也就自然而然地带来人类智慧和心智力量的贫乏。
  我在设想一个这样的可能:当人类的智慧尚不足以符合我们所面对的自然宇宙精神的要求时,宇宙精神是否会将人类扫地出门或是降格成为一个普通的生命种属——即人类无法获得更高级的进步亦无法高贵起来。这一设想似乎有些荒唐,人类到达地球生物圈中之时并没有获得某些特别指定的要求,至少是没有太多证据来表明这些要求。从人类自身的演进是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我们会看到,人类社会中几乎所有的愚昧和无知都会被更为先进的文明所超越与替代。我们很难不相信自然宇宙精神亦会有一个起码的进化标准来要求每一生命种属,同时我们也很难相信这个伟大自然宇宙会将一个缺乏更高追求的物种永远葆有。
  宇宙精神就是我们的生命演绎之源。宇宙的精神在进化,面对这一前提,我们不能不关注心灵的进化方向和它的历程。
  这同时也就是人类进化的未来方向——向心灵的世界和智慧的高度,这是我所坚信不疑的。我相信这样的一点,即创造财富不如提升智慧,人类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必须改变自己,这就是宇宙世界的规则。它就如同孩子们现在所爱玩的电子游戏一样,游戏每升一级都意味着游戏者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也必须同时获得增长,否则这一游戏便无法继续。
  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个硕大无朋并不断进化着的宇宙游戏程序中的一个参与者,也恰恰是宇宙精神之中的一个产物。它设定在自己程序中的一个对手和自身映象,我们人类将和它一起不断地将这场没有终结的游戏对弈下去。这场对弈中唯一不再继续的理由只会是人类自己放弃——我相信宇宙精神正是这样无时不刻地看到我们,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它。只要我们真正获得心灵世界的不断探索并获取它的力量就可以了。
  我相信这是一个与自然宇宙对话的必要前提。
  心灵不像任何一种可见的物质,它那么飘渺和虚无,人类对于它究竟是如何感受的?除了在诗歌和小说以及诸多艺术创作中由人类借助文字和情绪来进行对它的表述之外,还有直接触及的尝试吗?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听说过在另外一种情境之下人类获取对心灵甚至是灵魂进行直接接触的传闻,这些传闻大多是占星术或是古老的灵异学。然而这些终归都是传闻而已,在实施这些方法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神秘而有些令人恐惧。乔娜,这位美藉的印度女航天员,则通过一项无可怀疑的科学实践行为对心灵的存在进行了一次让全世界每一位人类成员均可获得切身感受的说明。她曾在97年首度进入太空时便这样描述过以下感受:
  我就像悬挂在半空中,四周空无一物,没有地板,不知手足在何处,唯一能够感受到的就是自己的心灵中的思想。
  心灵的力量(5)
  很不幸,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前,乔娜和她的另外六名宇航员乘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时因为事故献身太空,为我们人类再一次留下追逐外太空梦想的遗憾。我在这里之所以引用她的话,更是想通过乔娜作为一名身处太空的人类一分子的亲身感受来印证心灵和思想的伟大存在:当我们脱离开所惯常依赖的物质化地球表面的种种条件之后,对于心灵的感悟和认知将更加明显甚至成为一种唯一。
  我相信乔娜是人类分子中脱离物质态进入宇宙虚空并获得心灵体悟的代表之一。这样的代表在人类中实在太为罕有,因此更多的人类难以察觉她的感受,然而无论如何,这种对于心灵的感悟是人类十分重要的经验。
  这是一种奇妙的心灵感受,同时也是对心灵世界的存在以及其重要性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当我们如同宇航员一样乘坐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000公里也就是超过音速18倍的速度飞行并距离地球数万米甚至是数十万米时,一切所谓常规之下的条件都将消失殆尽,这种时际而能够继续陪伴人类的,是心灵的世界。也正因为如此,在航天科学实践领域中,太空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才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对于那些将要承担太空旅行使命的使者们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比在生理方面的要求要高得多。
  这种情形毕竟属于十二分特殊。更多的时候,在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中,心灵大多都会被物质世界中的种种物质态下的条件或规则所困郁,使我们忽略甚至是忘记掉心灵的存在,使许多人难以从它的世界里去获取感悟和力量,所以,灵魂的苍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成为人类的一个根本问题。
  几天前我与一些业内的朋友在碧桂园的咖啡馆偶尔相遇,谈了许多有关业内的事情。我有一个这样的发现:人们都在关注着自己现实生活之中的事物,同时也在竭力把握这种无时不刻处在变化之中的事物。我发觉这种竭力而为的行为从本质上看来是十分稚嫩,而且要获得它的结果也将十分艰难。也就在这种看似稚嫩和艰难的背后,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未来——当人类所有的努力总在不断被实施之后,某一种质变的契机也就随之而存在了。我们常所说的质变,更多是指人类在物质世界中物态的级别层次间所发生的某种转换,然而我则认为质变的本质意义应该是事物由物质形态向类物质形态转化所产生的结果的表现,我认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物质态与类物质态的转换之变。
  当人类不断在困惑与稚嫩之中不失努力地追寻时,心灵的力量将随着实践所触及的思考而渐渐开启。这种由实践所带来的演进规则是这样:思考越深则距离心灵越近。当心灵的门户有朝一日在人类面前洞开之时,人类的所有实践都将获得这一持续努力之后的回报,这一成果被称做为智慧。
  这里必须说明的一点是,在窥见智慧之前,我们人类,是极易成为一只迷途羔羊的,故此,人类的先哲们对这一难以觉察的危险处境很早就提出了警告。无论是《圣经》还是《可兰经》或是《道德经》以及《易经》,都可以看到先哲们劝世的良苦用心,这些用心亦由他们通过种种忠言和警句传递了下来,以供后来的人们通过它们去获得领悟。
  我在这里并无为任何教义或学说提供偏护或是评述它们的合理性的动机,我仅仅想说明的是,当我们对一切还有所怀疑时,不妨相信这样的一点,即是:当我们面对一种可言和可喻的文字或声音以及图像时往往会产生某种经验或判断上的确信,那么,类推下去则可以认为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与我们的理解亦可以视为成立。由此,我们对于心灵的感悟应当采取同样的认同——心灵是人类生命更为本真的一则体现。
  这与谎言不同,关键的一点是谎言所依据的总是以现实存在为借假对象,而智慧与教义的精髓则属于对心灵感悟世界的描述。在人类求知的漫长征程上,常常会将谎言与心灵世界的真知混为一谈。对于心灵世界的真知而言,它不需要任何假托的对象,只要求相信,即对心灵自身的确信。而谎言,只须用时间就足以证明并揭穿。当我们听到对某人的评价或某物的议论时,谎言有可能存在其中,而当我们获得到心灵的任何感悟时,我们都应当确信这一真知的存在。
  心灵的力量(6)
  有时候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譬如一个暴君或阴谋家会向世人来表明他的心灵是如何的善良或拥有爱心,这在历史和今天的现实中常常会出现。那么有必要注意到,人类中的一些分子经常会使用这样的神圣概念来偷取人们的信任。这种时候,我们应当分辩出,关于善良和爱心本身并无虚假,识破这一假借的谎言的紧要处恰恰在于用它们来比喻自己的那个人。善良和爱心以及智慧这样的词语,我们只能相信纯属来自心灵世界的力量,同时并因为这种真知的力量而使我们变得谦逊。至于这种力量是否真正可以附加于某一个人,我们不妨用时间来证明,当他表现得傲慢以及言不由衷时,人类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相信他人不如相信自己,亚马,你确信你自己的心灵就足够了。
  心灵的世界是伟大而且无限宽阔的,人类只能不断接近并获取它的一部分。它会因为你的虔诚而到来,也会因为你的傲慢和轻率而离去。人类就这样在它的世界里沉浮和飘荡,更多时候的状态是若即若离。当我们不断为之而努力感悟并努力去争取获得心灵时,当我们不断保持着应有的谦逊和积极的思考时,这个心灵的世界便会来临。
  当我们的心灵有所归宿时,我们,人类,在这个物质世界的生存状态也就会随之改变。
  这种改变的结果会是:一个大同的世纪会来临,人们将彻底舍弃掉过于膨胀的私欲而变得平和与公正并符合自然宇宙的规则。在这一规则之下,人类间的战争将变成一种遥不可及的过去。在未来,人类会检索到过去数千年的历程并作出自身心灵路程的解答,用心灵来诠释世界,用心灵来衡量取舍。当我们以心灵来替代物质世界的尺度时,一个与自然宇宙完全融合与永恒相执的境界也就实现了。
  这种融合是宇宙精神的本质和它对于人类的期望。
  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会发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真正解释:在我们尚无法完全获得自身生命的解时,对于心灵慰藉的极终追求往往可能会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方体现出来。而在心灵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类,都将充满着生命本源的喜悦和智慧拥有的信念、安详。
  我们可以不再在意什么,因为是在心灵的世界中,这就足够了。在人类现实中会有一些伟大的作品可以代表这一境界以及和它所带给我们的心灵感悟,比如《圣母颂》。
  依靠梦想来驱动自己,这一直是我的人生努力方向,也是对于自身价值实质意义的一个体悟。
  在临近节后上班的时间里,我还与几位年青的同事进行了会谈,我一直相信这类谈话是颇为有益的,因为每一次都会涉及心灵的世界。我从他们的言谈中看到了未来的心灵和所拥有的力量,而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人们所存在的对于心灵认知的局限和所受到的现实世界的困囿。更多的人们,他们往往只会在物质形态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对于这一点,我在较早前的信件中有过涉及。通过这样的谈话后,我相信,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心灵类物质世界。
  因为我相信没有人会拒绝对于自己心灵的认知。心灵,是一个客观的世界,也是每一个生命的一个客观拥有,一旦当他们发现心灵世界的真义时,他们也就会获得更多智慧。
  有这样的一段对话可以呈现出我们人类经常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正确解答。在这里我使用A、B两个代表,其中B可代表我的观点。
  A:我认同心灵这种力量。然而我仍然认为,我们总得需要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做得好。而问题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在现实处境中并没有什么可以褒奖的成绩,我的技能还只是一个较低的水平,别人则会显得更加出色。怎么面对这样的问题?这会成为我的困境,所以,仅仅谈论心灵显然是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的。
  B:是的。假若心灵存在而且被我们真正拥有它的力量,那么,应该相信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都将会拥有更好的表现。你所谈到的能力和出色在这一意义上便是心灵力量在现实行为中所呈现出的具体量化的表现,这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的解,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碰到了很大的困惑。这种困惑的根源恰恰是我们过于计较现实而忽略心灵的力量和信仰所致。让我们暂时离开现实的成绩一会儿来谈谈心灵。请注意,拥有心灵力量和通过这种力量而取得成绩是两个概念,从类物质理论上说,拥有心灵是一切的前提,它与通过心灵而获得现实能力并不能简单并列。事实上,人类的困惑更多的是来自心灵而非现实,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对现实的简单类比所产生的不平衡。无论是出于虚心和好学还是不平衡,所有对现实所产生的困惑的根本,都是因为这个人心灵力量的弱小。
  心灵的力量(7)
  A: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你所说的心灵与现实的能力是两回事。在现实中,具体的生存和物质条件是必要的,打一个比方说,我们总不能是作为一团空气而存在吧。我们有身体,有身体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要求,哪怕这些条件匮乏一些。如果仅仅是心灵,那么则过于形而上了。要让一个人忽略现实的存在,怎么做得到呢?这是不现实的。
  B:这个反驳真精彩!然而这恰恰是我们人类所经常运用的思维,这种思辩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形而下,即是对于物质形态世界所有生命存在条件的探讨与逻辑研究,同时这也就是你所强调的“现实性”与务实的概念。下面,我将开始对它的解释,我的解释会从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开始,这个问题是:你恋爱吗?也就是说你是否会去关注一个你所喜爱的女孩,总之,是她打动了你。
  A:当然。如果她打动了我。
  B:好,让我们继续。那个女孩打动了你,请问这一打动是针对你的物质态呢还是心灵态?我相信这种打动应产生在你的心灵中,你会感到有一种爱的力量和冲动的。你想每一天见到她或是为她做些什么。然而问题是,你有怀疑过你的现实吗?也就是说,你是否忽然回过头来开始怀疑你自己是否存在肉身或是某些所谓的必要条件?所以,当生命已经作为前提时,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对于恋爱的产生,我们只需要具备爱的心灵就足够了,并不需要其它的物质条件?
  A:我认同。不过,必须是依附我的身体。
  B:对,那么我们再继续。我想表明这样的一点:第一,心灵将是关于爱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第二,在爱产生之前而所拥有的身体则是心灵世界的前提——即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可以忽略或不计这一前提的存在,因为它已经作为前提而存在了。而心灵作为一个虚态的世界,它可以以虚空的状态而存在,同时也可以附着在我们的身体之中。关键是,作为我们正在讨论的当事人而言,身体已经成为了前提。也就是说,我们并非是两团空气在对话而是两个人在对话。由此类推,我对于刚才所讨论的问题的解答就是:所有现实的环境早已是我们每一个人类生命体的存在前提,也是我们存在的先决条件。对于人类的每一分子而言,心灵早已经具备了一个不争的现实条件,而我们真正所缺乏的,恰是对于心灵力量的感悟。假定有一百万现金在银行,虽然此时不归你所有,然而只要你想得到,那么基于你的心灵的梦想,你便可以通过许多现实的努力而有希望得到。对于你的心灵而言,这一百万早已是一个客观的物质存在,关键的则是你是否具备获得它的念想。因此,在这一前提下的所有努力应源自心灵的悟解和力量。当你的心灵真正获得力量时,又有怎样的物质条件不会被你所掌握呢?
  A:我同意,但是我们不能只谈论心灵呀。
  B:这个问题又使我们回到谈话的开始。事实上,即便是现在,要真正解决你的现实能力和成绩是否更好的方法并不在于再给你多少条件而应是心灵的觉悟。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形而上必包括了形而下,而形而下并不能包含形而上。这是一个属于自然宇宙的关系法则。这就如同一件商品不一定会是一件艺术品而任何一件艺术品则一定会成为一件好的商品一样。我想说明的是,当你真正获得心灵力量时,现实的一切都将成为你的条件,也就是说,你将获得你意欲获得的技能与成就。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说,当你有心去学习的时候,有什么会学不到呢?我们人类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平淡无奇,当我们一步一步走出家门时,实在是没有什么奇迹发生,然而当我们人类有信念并坚信自己可以去到更远,心灵中充满了这种力量和梦想的目标时,我们如何不能走出一万步呢?当我们真正走到那一万步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看到令别人吃惊的风景?请注意,一个心灵的悟解还必须拥有在现实世界中行动的配合,有行为力不代表有心灵力,而拥有心灵的力量则一定会产生行为的能力。这就像是我们要去某个目的地一样,首先,我们必须相信心中的那个目的地,并为它而一步一步地努力践行。今天你所谈论的问题仅仅是:你也许仅仅才走了十步。请你相信你在一万步之后所看到的风景和取得的骄人成绩,如果你坚信这一点,你就必将是那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那个抵达月球的宇航员,在他刚走出家门的时候,甚至在他刚走出大学的时候,他也还只是走出了二十步、五十步,这时他与常人并无什么不同,没有人会想象到他会到达月球,然而事实是,他真的到达了,并且代表着我们人类。所以,我相信所有的成就尤其是伟大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奇遇而必然是一种信仰之下的产物。而信仰,就是心灵的力量所在。
  心灵的力量(8)
  A:啊。我有些被你说动了。
  B:所以,当我们以心灵为原点时,事实上恰恰为我们在现实种种努力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这将比我们仅仅在现实世界中所进行的条件要求要强大千百倍不止。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获得了智慧的力量而非一百万的金钱与财富的力量。真正的财富是什么?是我们人类的心灵和智慧,金钱这种代金币只是所有财富在现实世界中的小小一种体显而已。在人类历史中,你真的以为财富是那些货币吗?真正的人类财富无一不是哲人的思想和学说,是人类的智慧。当你真正具备信念和心灵时,还会需要谁来给你现实的条件吗?不用了,你自己会去努力创造的。因此,所有伟大的人类代表以及衡量这个代表的标准,都在于他们所拥有的伟大心灵箅思想的力量。
  A:我理解了你的意思。心灵是我们必须追求的。是在我们拥有身体和物质世界的客观前提之下所应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B:我很高兴有这样的理解。然而,对于广袤无垠的心灵类物质世界,不仅仅是你和我,而应是整个人类不断探索和努力追寻的一个世界,我们追寻到越多,我们就越拥有力量。应当这样记取:拥有人生信念比什么都重要。
  这样的一段对话,我相信有相当的代表性。在我的生活经历中,和每一个普通的生活者并无二致,仅有的区别就是在于我对于心灵世界的发现和一点点发掘。我发现它的确存在并拥有其独特的规则,这一规则是来自自然宇宙主宰者的,当它被我们所理解并运用的时候,它所呈现的力量将无比强大。这也解释了那些伟大的先哲和君王们为什么可以成就非凡伟业的真实原因。然而更多的时候,人们只在现实的世界里寻找着生命力量的解释,这种解释往往最终导致对人生本义的曲解和误解,也导致谬论和错误的产生。正因为如此,才可以解释我为什么要写此信的原因,也表明我们在困惑之中所应该获得的对于生命意义和心灵世界的真正的解——这个解就是发现心灵并使它拥有力量。
  心灵的力量即是智慧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如此之大,使我们能够更加轻易抵达目标建树起符合自然宇宙法则的人间伟业。这种力量是如此重要,使人类在社会组织和个体之间真正达成一种美妙的平衡与和谐,远古先哲们所称的仁智礼信也就自然而成,一个理想社会的实现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在未来,人类必将更多地探索地到心灵以及类物质世界的种种奇妙能量,从而使人类获得无极的智慧并善待和驾驭他们所拥有的物质和类物质这两个世界。人类与宇宙主宰精神的这场互动游戏,将最后将以融合而告终——人类即是宇宙精神的代表者。
  只是,今天,我们还不是这一代。我们在很多时候仅仅还只是作为一个渺小的一分子而自我和自大地存在,对于自然宇宙,我们还只是它的从属,一个并没有完全启悟的自然生命和种属。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人生必须谦逊。
  当人类与自然宇宙精神融合的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将更加谦逊。因为谦逊和无限虚怀是宇宙精神的本质。我认为,只要人类努力,则可以做得到。
  亚马,愿你的心灵伟大,
  同时这样的一颗心灵必将为人类作出贡献。
  你的父亲。
  2003年2月9日于西斯廷
  思维的生命态(1)
  第十一封信:思维的生命态——心灵的存在方式
  亚马:你好!
  所有这些信件几乎是集中在一个时期写给你的,与其说是我想急于为你写些东西,不如说是我想把一些思考的所得记录下来并留赠给你。我认为它们对我来说很重要,同时对你的未来亦将如此。至少来说,在你成长之后,在面对越来越多看似复杂和忙碌的现实世界中,你还有这样的一些信件可读,它们或许可以让你内心清醒一些。
  在写了这么一些信件之后,我忽然有了一个决定,打算把它们出版出来。不过也有一个这样的问题随之而来:谁会来阅读它们吗?我和你所谈论的种种,尤其是类物质以及心灵这样虚无的世界,现实中的人们会有多少对它们感到兴趣?然而我仍决定这样做,因为这个虚无的世界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实在太重要,这个世界就是诞生我们生命并决定这些生命一切意义的所有本源。我相信在很多年之后,当你同样也拥有心灵的阅历并阅读这些信件和思考它们时,你会理解并明白我的决心。
  这同时还是我在好几年间所看到现今出版界的作为以及人们在选择所读书目之后所作的一个决定的原因。在那么多教人务实和追崇物质成功的工具书之外,能不能也有一本关于类似于哲学和它的世界观的小册子?
  人类的所有思想,均是包容在一个巨大而多元的哲学体系中,它具体呈显出来的便是完成人类认知宇宙精神本体的种种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是哲学思考的本身,方法则是这种由思考而指导行为的实践途径,更可以体现为人类具体的现实行为。联接这些思考和行为之间的所有网络,就是人类的思维。当这种解构我们自己的方法畅行于世的时候,人类对于宇宙世界以及自身规则与未来命运的看法是否也将变得更加清晰?
  事实似乎并非完全如此。在今天充满实际应用和指引人们如何实现利益追逐的工具书中,我们很难找得到这个人类时代所需要的更大人文思想与智慧。这种纯物质观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就好比金钱之于人类,当它遍地通行之时,其实并不代表黄金在地球上的增加,也不意味着人们由此而获得了对于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理解;这又与一件华丽服饰之于女子只能对她在物质态中的表面作出某些改变而无法变更她的内质一样。我想,出版这些信件的目的也就在于对人类生命价值与黄金物质之间进行一些讨论,或许能使人类获得一些新思维方法。
  在谈到关于书籍所涉及的人文话题,在这里我还想稍微延伸一下。我曾注意并观察到广州天河书城以及其它书店的销售状况,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中国古籍图书以及西方哲学书籍的书架前都门前廖落,这使我颇为忧虑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类哲学思想在今天的式微与薄弱。这样的状况再持续二十年,可以预测,对于中国以及世界人类数千年文化与哲学的继承将成为一种难以兑现的虚脱。那个时候真正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也许不会再是中国血统的中国人了——我在猜想,最后来继承中国文化的将会是人类中的先进分子而非以是否中国人为前提。
  写这封关于思维方式的信的原因还有一个偶尔的契机,一位朋友与我谈到了人类思维的问题,提到了一本关于思维的工具书,其中举出了一些思维的模型,这使我意识到对于类物质以及有关心灵的话题中,必须有一些如何获取心灵思维以及如何在物质态世界具体应用的方法引导。这样才能使有关类物质和心灵的论述不再那么虚无、能够对人类的现实与未来有所实务的贡献。
  现在对于我而言,一个新课题似乎被提了出来,而且似乎将颇有一些现实应用的价值,相信也会有许多人乐意看到这种被称之为类物质或心灵的力量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获得有效的应用——如果它能带来显著的财富则更好(很显然它必定能够带来财富)!一直以来,我似乎都不是那么一个善于应用和注重实效的人,在许多年的与他人合作同事的过程中,我获得的评价亦是如此。因此,在此我必须先给亚马以及可能读到这一小册子的人们提一个醒:有关应用的一些方法将不一定是真正的方法。人类要以在物质世界所形成的那些实用观点与方法来对待并解析类物质和心灵的世界实在是勉为其难。我不禁想到先哲们所称言的关于“道”的种种论述,“礼之用,和为贵”,这是人类对于自身和自然客观环境的基本态度与方法。对于“道”则应当如何呢?对于类物质和心灵世界的认知和应用之法又应当如何呢?老子有过这样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相信便是人类在类物质与心灵世界里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只是这种方法本身就虚无得不得了——效法自然,便是这一切方法的根本吧。
  思维的生命态(2)
  我相信如果能做出一些努力也未尝不可以到达一个令我们自身更加清晰准确地认知并理解并宇宙世界的程度,我同样相信人类的理解力和思维力与自然宇宙精神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共通与响应之处,因此我们可以共同来深入研讨这一课题。
  在进行这一研究之先,我们必须做一项必要的心理准备,即尽可能屏蔽掉过于急切的功利心理以及我们在物质世界所惯常使用的得失判定的基本准则。这一屏蔽是为我们能够顺利进入到类物质和心灵世界的首要条件,即你必须不再在乎是否得到什么而仅仅需要作一些与物质所得无关的思考。
  顺便问一句:你经常会令自己处在这一状态中吗?
  另外,我们还必须做一个这样的思维准备:即是准备将各种人类的思维方式纳入我们将要进行的思维之中而我们自己不致迷失,即需要我们在不放弃自己的思维习惯之外有容纳更多思维方式的能力。我相信这需要一个人思维本身的力量而非经验的力量。顺便提到一句:我相信类物质的心灵世界将可以容纳人类思维的全部而非某一部分更非一己之见,这是心灵世界的奇妙之处,因为它便是自然宇宙的化身。
  其三,是对于我自己的要求:我将尽可能把握住这一研究和探索的思维的准确与稳定性(请注意这一思维尽管源出于我这样一个个体然而却可以进入到我们人类彼此共通的类物质世界),并努力争取清晰地抵达到那个类物质心灵世界以获得其思维方式的发掘。
  ——当我们做好了这些准备,就启程吧。
  最近我见到一本关于思维方式书的书《六顶帽子的思维方式》,这是一部流行的实务型思维工具书,在任何一家小书店都可以买到。翻开这本书就可以看到作者首先就将苏格拉底以及他的弟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古希腊系的哲人们的思维模式作了一个总括:辩论性思维。作者从一开始就告诉人们人类仅仅拥有这种思维模式。这部书的起点似乎不错,一下就击中了人类思维单一性的要害。作者还指出这种“辩论性”思维的局限性并批评这一思维所存在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缺乏。在人类思想史上,作出这样的批评是大胆的,也是需要勇气的。
  作者提出批评的理由是:辩论性思维是对“是”与“否”的问题的解答,作者认为这种局狭的是非型思维显然排斥了事物本身所存在的多元复杂特性,从而使这种思维拒绝了更多信息的介入,其结果也就在不自不觉中封杀了人类通过对事物进行思考时可能出现的其它见地。因此,辩论思维本身就与人类所期望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了天然的对立。为了纠正这一思维上存在的错误,作者提出并倡导另外一种称之为“平行思维”的方式,他认为这是人类获得客观事物系统解答的一把正确的钥匙,这种平行思维,也就是六顶帽子的思维模式。
  我饶有兴趣地读到作者对于人类思维所阐述的种种(尽管不多)。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由作者所提出的两种人类思维方式(这里暂且不论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否可予以确定):辩论思维和平行思维。
  作者也承认,时至今日,人类所共用的思维方式仍是采用苏格拉底所倡导的辩论性思维,而且引导这一思维形成的基础方法是逻辑学。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对这本书的观点稍作一些修正和补充,以免我们在以后的讨论中陷入迷途:由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最早采用逻辑学原理获得的辩论型思维模式,而非简单的辩论方式。如果说辩证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型的话,辩论则是人类在进行思维探讨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讨论方式之一,这种辩论亦可以发生在所谓的平行思维模式之中。这种思维方法之所以形成,是基于人类获取事物变化本质认知的愿望以及所应用的具体思辩方法。逻辑学的初始与基本原理,便是采用“排除法”的原则。直到今天,麦肯锡咨询机构在全球所倡导并应用的工作方式也与之完全相同。
  思维的生命态(3)
  因此,作者所提出的平行思维并不与辩证思维方式相冲突。也就是说,苏格拉底的辩证思维体系本身就已包含了作者所提出的平行思维方法,如果说辩证法是思维方式的一种更不如说它同时还是人类哲学本身以及自然宇宙的法则之一。而平行思维,仅仅是这一哲学体系之中的其中一个思考方法,这二者并不在一个高度上。事实上,作者所做只是一个错误的简单类比。在平行思维方式之外,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其它方式比如交叉性或复合性的思维方式等等。鉴于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系统多元和局部单点的辩证法则,所以在思维的方式上我更乐意使用“系统思维”这一思维方式的概念。我会认为它将比作者所提倡的平行思维令我们获得一个多维空间的思维体而非简单的思维线或面。这样的一个多维思维体便是思维的系统,这个系统是有着思维本身的生命力的。也就是说,这将意味着思维并不简单是一种方式或方法而是另外的一种生命态的存在。
  我相信这将是人类在对思维的认识上所必须表达出的进步,即抛弃掉我们原来对于思维仅仅是当做人类思考所运用的方法的观点。也正因为思维所呈现出区别于我们人类物质态生命的另外一种生命态,所以也才会拥有思维力和思维度真正的解。
  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人类所遵循的往往是由表及里的规则,请注意,这与事物生成的规则恰然相反。而正因为如此,“辩”的概念在这里便显得十分重要。它所代表着的一个思维因子是:事物的表象是否是事物本质的真正体现?思维因子总是附着于事物体并努力深入某一事物的本质,以探寻事物成因的本源为使命目的。因此,解析这一思维因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相信思维因子恰是事物体系中基于宇宙精神本体而本原存在的一种精神态,同时也是人类生命态基于这一自然宇宙精神的本体而拥有的一个思维生命的本能(当物质生命态拥有本能时我们难以回避精神思维态也存在类似的这一本能的前提)。也就是说,任何自然宇宙所产生的客观事物本身都存在了一个思维的独立生命态,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人类思维这一生命态则依靠大脑以及人类的行为实践被激活。
  这是一段似乎难以理清的系列概念和推论,简而言之,总的概念便是:思维不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生命态。思维属于类物质世界的生命存在形式,更是自然宇宙精神通过其所创造的任何一事物所呈现的宇宙精神态。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解,人类所感受到的思维对于现实物质世界所表现出的种种超越和它的无限延伸性才可以被我们真正理解。
  让我们再回到这场思维讨论的起始之处,思维所触及的事物的“表”,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论的起点,正是这个客观事物的“表”激发并衍生出人类缜密的思维系统。人类在获得这一系统之后反过来对客观事物的本质进行一场由“表”及“里”的识别和判明(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人类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表及里的认知与解析的循环过程),这个的识别与判明的过程方式便是平行或系统思维的过程方式。这一方式的基本法则便是排除法,在对客观事物产生成因所实施的种种排除过程中,辩论有可能产生。那本书的作者,我相信他仅仅只是看到了人们对于排除时所采取的方式,或许作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粗暴方式,然而他可能忽略了辩论仅仅是辩证思维中所采用的诸种方式中的其中一种而已,有时是无须辩论而只须举证便足以说明了的。
  人类的认知思维与事物由内及外的生成发展规则逆向地进行着由表及里的层层深入时,这一过程便类似我们所常说的剥笋原理。这就像每一个人类儿童都乐于参与的一个相互对拆的捉迷藏的游戏:其中一群孩子躲藏起来而由另外一个孩子来找寻他们的踪迹。这一游戏并无胜负一定的概率,成功归结为任何一方的努力(请注意这两种努力均将形成一套成功的指向经验然而这些经验一旦被对方击破则又必须再建立起新的模式——没有任何一方可以保证完胜,因此游戏可以无限延伸下去)。那个努力搜寻踪迹的孩子,并不是每一次都能找到。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妨将人类思维的诞生理解成一场与自然宇宙智慧所进行的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如果这样,人类的思想家们会稍觉轻松一些。而人类,就是在这样的一场可以无限延伸下去的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成长。自然宇宙孕育出人类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希望能有一个陪伴它进行这场游戏的对手。亚马,后来的这一段话仅只是我的一个猜测,将这一猜测再延伸一步,我会认为那个伟大而恢弘的自然宇宙精神只是一个和我和你一样的孩子:善良、公正、爱心、宽容、而且充满着活力。
  思维的生命态(4)
  接下来,我们再继续我们的讨论。当我们不断由表而及里对事物本质进行更为深层的解知时,辩证思维将会获得越来越大量的应用。当我们最后聚焦于事物本质核心的判定时,辩证思维则成为最佳的工具。我在上面的讨论中谈到过事实上辩证思维的本身就已包含了系统思维方式的工具体系(自然也包括了平行思维的方式),因此,辩证法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被公认的一个认知世界的重要的思维方法和人类解知世界的哲学体系。
  在这里“辩”就是系统思维以及思维对于客观事物系统的求解,“证”则是对于事物成因本质的判明与求证。顺便提及一下,这种求证使人类科学获得了最初的发轫并一直发展到今天。“辩”与“证”本身就是人类由表及里解知事物并逐步排除其它干扰的过程——这是人类与自然宇宙之间所形成的一个有趣的永恒关系:人类被宇宙诞生出来而同时人类的心灵又不能自禁地向它的诞生之源追溯回去,这一奇特关系使我们只能得出人类便是宇宙精神产物这样的解——即人类希望通过思维而争取获得对于自身存在以及客观事物的本质理解。我在这里不得不作出这样的一个判明:人类在回归自然宇宙的精神本体,或者说,向自然宇宙精神本体的回归是人类存在的使命!
  这样的一个解便可以解析从人类诞生以来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的先知与哲人存在。人类在面对自然宇宙时所抱有的那份天然的敬畏,让他们竭力去指引人类自己。
  回到我们所讨论的那本书上。那位作者似乎忽略了人类解知事物本源的、与宇宙精神同体的使命要素而过多强调了思维的表面特征。尽管我会赞同思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表面特征,然而它们毕竟才仅仅是我们以思维认知客观事物的方式而非思维精神的本质,更不是思维的终极。因此,这样的一本书只是现实世界中的思维之术,我想如果还有一个儿童能够说出他的认知方式,有可能会令我们人类更加吃惊。所以,我必须论断,按照作者所提倡的那种思维方式,其最终仍将回到人类的辩证思维模式中来,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思维归宿。
  对于思维的研究是具有伟大意义的,尤其是当我们论证出它的独立生命态。更多的时候人类会认为思维仅仅是一种人生的辅助意识工具。这种观点将无法解释关于人类思维的种种独立现象,比如说梦境,这种不期而来的东西,令人类无法拒绝也无法掌握。而医学上将死亡最后归结于大脑死亡的判定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类开始触及到了思维死亡的问题。
  对于思维的研究还为我们作出了这样的探索和发现:思维将人类心灵的存在方式予以了确定,也就是说,心灵之于人类的存在与活动方式就是思维。它将最终解释人类面对思维时的种种困惑与犹疑,这些犹疑使人们无法正确地理解并使用自然宇宙慷慨赐予我们的思维这一神奇力量。当我们耽于物质态生命的种种欲求时,心灵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这种与自然宇宙精神背道而驰的生存方式必将受到来自宇宙精神的谴责。
  人类的终极归宿,便是皈依于心灵的世界,离开这一世界,便只有覆灭的结果。这一结论可以解释人类所有历史中发生的一切不可理喻的事件以及未来还将发生的事件。
  长久以来,关于思维的种种问题一直都萦绕人类不去:人类思维是如何产生的?它最早的形式如何并首先思考了怎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在远古的时候人类便会获得如此神奇而隽永的思想发现?当这一切都因为我们认识到心灵以及思维源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个独立存在时,种种这些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我想,自然宇宙在决定给予人类以物质生命形态的时候,也就将心灵与思维的生命交给了我们,可以这样说,自然宇宙所作出的决定更像是塑造出一个可以与它直接对话与交流的心灵尤物,这个尤物便是人类。这一答案便可解释为什么在人类历史诞生之初便会拥有巨大无比的人类心灵与精神力量。到今天这种力量反倒消弥虚弱,因为由自然宇宙所赐予的心灵最早是没有任何污染与任何杂念,心灵和思维的诞生因循着人类生命的物质态而匹配。今天的人类心灵,已经是蒙尘纳垢而且充满了由各个时代人类物质生命的杂念留下的深深划痕。
  思维的生命态(5)
  人类思维因为自然宇宙的特别赐予而使它的使命遵循了心灵的方向,因此它从诞生伊始便是为了通过认知人类生命和宇宙万物的自我本体而最终向着自然宇宙的精神内核回归,它的活动路线与空间几乎完全都在类物质的世界之中,只有偶尔会在物质世界中有所表现。
  因此,人类思维的最早功能是为了“区别”的认知,在《大学》中被中国的先哲们称之为“格物”,即思维对自我生命与外界以及各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区别”认知。当事物有所区别时才会有所认知,否则世界将是模糊一团,而人类也就只有永在一种盲人摸象的状态之中。正因为如此,“辩”成为了人类思维的基本功能。这种区别认知的最早人文成果是文字和数字,亦成为人类文明与科学的开端。
  请注意,我很留心地把握着我们对于思维所讨论的方向,同时希望在这一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不致于引起我们思考与阅读的混乱。
  从一个人文哲学的角度看,人类思维所依附并产生的重要前提是一个基于“我”的本体思维体系,以及基于“我”这一生命本体的原点而开始对人类生命本体与自然宇宙世界关系的探索和解知。正因为如此,这一本体思维的出发点使人类思维难以摆脱掉“我”的本体束缚,同时也使几乎所有的思维无不打上人类自己与自我的烙印。一方面,因为这种本体而导致本位的思维束缚使人类无法在自然宇宙的客观世界中行进太深。然而另一方面,人类则完全可以通过 “我”的本体而建立起通向自然宇宙的观测与思维基地,这便是基于每一生命体都是自然宇宙产物的结论。这一结论表示出“我即宇宙”的伟大生命奥秘。我认为人类这种由本体思维开始的这一过程在进入到它的高级阶段时便会出现一种摆脱物质态生命本体思想升华,这一升华便是哲学思维的诞生,它是人类探索宇宙精神所上升并形成的人类宇宙世界观。
  然而,人类的许多思维并没有完全上升到更为客观并接近宇宙精神本体的哲学高度,更多时候,人类对于思维的发现和运用大多被限制在一个物质态的“我”的生命本体世界中。这种情形下,人类思维以及在思维应用方面所面临的黔驴技穷的状况也就时有发生。漫长的人类实践史表明,不断地寻找种种方法和出路,是过去以及现在人类都处心积虑的一件事情,许多人都有过面对问题而无计可施的窘境。
  这表明,当思维无法上升并摆脱掉物质生命态的约束时则必然反过来受到物质条件的诸多限制。同时,当思维以一种有限的方式进行时,其应用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而哲学,则是人类努力超越自我而产生出更为独立的系统思维模式,也是一个切近宇宙精神并进入到类物质世界的思维体系,它符合自然宇宙的精神法则,并充满了类物质世界的独立能量,因此也就拥有辐射并牵引一切人类思维的力量。也正因为这一点,使许多人在阅读或领悟起哲学来总感觉到如阅天书。因此,对于哲学的全新定义,可以这样来解释:哲学是由人本世界观而上升的自然宇宙精神本体的宇宙世界观,亦是进入到形(人择物质世界)而上(天择类物质精神世界)层面所产生的一种自主的广阔思维。由于这一思维对于自然宇宙精神的无限切近而使它体显出巨大的宇宙人文力量。哲学超越了人本世界观中的“我”的局限性并由“我”进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宇宙精神世界之中,并通过这种升华形成人类对于自然宇宙事物规则的基本判定。在哲学领域,对于思维方式方法的依赖会变得相对微弱,思维本身的生命态则成为哲学的本质。这种思维生命态,即是超越“我”的物质思维态上升成为的无限的宇宙精神思维态。
  我想这可能会是一段很不好理解的文字,请注意到我所提出的宇宙人文这一观念。它是对人与宇宙相通的根本关系的揭示,同时也表达出这样的一个哲学引导:当人类思维超越自身物质生命态时,其与自然宇宙的融合便成为了可能。
  思维的生命态(6)
  那么,从一本关于思维的工具书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这场讨论是试图说明什么呢?亚马不禁要问。
  其实这场讨论的答案已经有了。我想说明的是:对于类物质以及心灵世界的思维方式,就是哲学的方式而非任何其它方法论层面的工具方式。也就是说,我所写给你的这些书信,它们的本质都是哲学范畴内的讨论而非物质世界中的任何一种。这样,你便可以体会到什么是哲学的形态以及如何是一种哲学生活。
  对人类思维体系的解析,我还想进一步形象地向你作出这样的说明:正如一座金字塔,哲学处在金字塔的顶端,这是一个由基础而发并触及到自然天空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现实与未来或者物质与虚无之间的联结点。直接支撑这一金字塔顶端的是辩证法。辩证法同时也辐射并指导着所有它之下的人类的种种思维方法。必须注意,就在辩证思维的位置上,正好划定了人类思维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分界线。这一界线的意义上可以表明,辩证法思想之下的所有思维方式都属于形而下的层级,即人类对于物质态世界的认知世界的层面。
  这座金字塔的建筑师,并不是人类自己,而是自然宇宙精神的主宰者。
  基于这一人类思维的模型建筑比喻,我将对人类的思维进行系统划分并作出如下的归纳。这样可以看到人类的思维层级与结构的方式大致如下:自然宇宙精神 无限的思维生长和扩张的特性一、人类思维最高层: 哲学思维思维范畴与对象:超越自我的无限宇宙事物哲学领域:形而上二、人类思维中高层: 感悟思维思维范畴与对象:超越自我的部分事物哲学领域:形而上三、人类思维中层: 辩证思维思维范畴与对象:自我与超越自我的事物哲学领域:形而上与形而下四、人类思维中下层: 经验思维思维范畴与对象:系统事物哲学领域:形而下五、人类思维基础层: 习惯思维思维范畴与对象:简单事物哲学领域:形而下六、人类思维本能层: 反应思维思维范畴与对象:单一事物哲学领域:形而下连我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有趣的排列。我想说明的是,这一结构不仅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所有的自然宇宙所诞生的事物。这一思维结构模型之于人类种属而言,恰恰与人类整体在思维高度上所进行的排序规律相符。这一排序规律是:越往下则基数越大,越往上则基数越少,呈现出经典的金字塔效应。顺便提一下,这与人类在财富敛集与积累的模型恰然相反。
  从以上结构可以发现,人类思维的层级越低,思维所面对的事物也就会越简单,其思维的“维度”需求就越少,通过思维而获取的思想能力也就越低。事实上,“反应思维”在这一结构系统中属于自然宇宙的普适性思维。在自然物质界,一块石头对于时间的“反应”可以通过风蚀来呈现。而在生物学的领域,“反应思维”的类型则可称之为动物性思维,这一思维层级同时也表现为人类最低级的一种,它呈现出思维的单维性和对于事物的简单反应。巴甫洛夫所进行的动物试验中所获得的条件反射反应,便是对动物性反应思维的一例生动的说明。
  必须认识到在思维体系中,每一个思维的层级并非固定不变。“反应思维”的高级状态可以呈现出“习惯思维”的特性,即是表现出思维对同一类事物的反应形成思维态的“记忆性条件反射”。在一些低级动物的中央神经系统中,这种习惯性思维都可以通过某些强制引导性的训练而获得:一条家犬懂得回到主人指定的窝中休息,一只八哥会说出人类的语言短句,而海豚则会按照驯导师的要求作出种种表演。
  这时,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自然动物界,几乎所有的动物的思维都停止在反应思维这一层级便不再向前进化,只留下人类这一支种属向更高的思维梯次迈进。直到今天,这一现象都是人类的不解之谜。
  思维的生命态(7)
  亚马,我将来解掉这一切人类的迷惑——只要人类紧跟住我,他们必将看到结果。
  通过思维系统我们可以看到在反应思维层级之上,人类将演进到经验思维层。值得一提的是,处在这一层级的人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阵营:政府公务员与公司职员往往是经验思维模式的代表者。另外,农民、产业技术工人、小作坊老板、不得志的金融家、工程师以及医师、商贩、生意人、中小学教师和政府中低级官员以及所有需要依靠格式化经验进行工作并以此维生的人们,大都集中在这一领域中并形成最基础的人类社会。经验思维为人类所葆有的最大得益是对于已知领域事物的系统把握,同时使社会获得某种稳定秩序与思维规范的建立。法律便是附着于这一思维层级所进行的一则人类契约协定,它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个基本产物。经验可以使人类获得一个相对的安定期而远离动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验思维类似于人类的安眠剂,它能够促使人类获得一份暂时的安宁。然而这一思维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悖论,即它不能将自然宇宙的变化规律完全计算在内,因此,经验思维模式还将表明出这一思维类型的低级性。在每一个人类发展阶段的变更期,经验思维往往成为人类演进与发展的一种自我束缚。值得特别提及的是:人类在努力改变自身旧有模式的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往往仍是经验思维而非其它,这使许多次的社会变革总是成为换汤不换药的一个幼稚的思维革命。
  在这里,将我们过去与现在的人类社会评价为一个经验型的社会类型十分贴切,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总是不断地需要一些异类分子对这一思维进行摧毁并发挥出创新的力量。
  可喜的是,经验的繁衍与不断重复将刺激出一个由单一经验体向多元经验体的发展,这一过程本身就蕴含了人类思维向更高一级演进的可能。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注意“经验”这种思维本身所存在的自我更新的本能机制。“多元异化”是经验思维的重要变异因子,也是“经验”获得更新的关键。当“经验”的认知对象发生客观变异时,单一经验则必然向多元经验的格局发展,“多元异化”的变异因子便开始发挥出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到,人类由单一经验向多元经验变异的过程中往往将发生“经验”与“经验”的相互碰撞,这种碰撞所产生的能量是奇妙的,这一能量令人类开始步入“思辩”的全新轨道。就像一个按原有轨道运行的球体受到外力碰撞而改变原有轨迹一样,人类的经验思维往往由此而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辩证思维的领域。这一模型十分类似于合伙人之间所进行的一场意见交流和讨论。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公开由各自的经验所起始的经验之谈在实施充分的融合后会有可能诞生出一个全新的变异观点。今天的人类任何一个组织和企业几乎都是采用类似“集议”或“经验交流”这样的方式而获得新的思维决策。
  必须认识到,人类由经验思维进入到辩证思维层将是一个伟大的思维之旅。辩证思维是一个伟大的思维体系,它标志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度,令我们步向了客观世界的真知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启动我们类物质世界的旅程。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人类,是一个以辩证思维为一切思维基础的人类思维主体,这种由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使人类开始触及到了哲学思维的范畴。辩证思维之所以被人类沿用,除了它可以主动创造思维的进化能量并抵达哲学的高度外,还在于它对于客观事物普适的应用解析功效。人类从辩证思维中获得的最大得益在于它的有效解析力和实证力并通过这一解析获得对于事物的本质认知。也正因为如此,辩证思维成为了人类科学的直接启蒙和基石。在今天,律师、记者、政治家和企业家以及科学家和军事领导人,同时还包括一些出色的商业经纪人和广告人以及所有拥有探索并创新本能或职业需求的人们,都是辩证思维的最大获益者。
  思维的生命态(8)
  在这里应该称作声明的是:以上所列举的一些职业仅供用于思维方式应用的例证说明。事物的另外一种形态往往会是:一个有所成就的企业家或军事家也可能会在后来沦落为一个习惯性思维的人——当成功作为一种经验时,思维发展的停滞和退步也就随之而来。事实上,各种思维方式都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的不同生命阶段上。
  这里我们再来谈谈哲学。
  由辩证思维到达哲学思维的过程是奇妙的,它们正如我此刻的感受。在辩证与哲学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狭小的感悟思维层,它像一个夹层一样存在于辩证和哲学之间——奇妙的感受正是来自于它。在这一层级中,辩证的逻辑效用与哲学的系统性都变得模糊不清,唯有心灵自身的感悟力量被放至最大。人类历史中所常常谈论与评价的那些各种各样的天才思维大都处于这一层级,他们拥有足够的悟性然而却往往不能自解,他们有所表达却难以被人类所理喻。在这一层级中,所有的艺术家、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成为它的代表。另外,一些在辩证思维或哲学思维层级中的优异分子偶然也会触及到这一领域而使自己获得某种感悟的释放,中国的毛泽东和汉末的曹操便属于这样的一类人物。
  这个夹层式的思维是人类奇妙灵感与艺术产生并形成的源泉。
  哲学,并不拒绝任何一位人类分子通过心灵的感悟去争取抵达。当它作为一个人类思维的顶点时,也就意味着它将拥有人类整个思维世界中的任何一部分——哲学具备着一种对所有思维类型的共通性和兼容性。事实上,哲学亦可以由最低级的反应思维模型中获得。
  迄今为止,哲学仍然是人类所触及到的一个至高的思维模型(包括那些一直都难以被归类的玄学以及灵异学说在内)。这一哲学模型的特征在于对具体事物无法作出任何经验以及思辩性的判定,而仅仅是给定一种思维的方向。在这一方向上,人类可以任意组织适合他们的思维。就在哲学之上,自然宇宙的精神赤裸地存在着,袒露着它的原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哲学去触摸到它,它是那样的柔软和虚无。因此可以这么说,人类对于哲学的认知正如对宇宙精神本质的认知一样,仅仅才刚刚开始并且模糊不清。简单而言,正如我在前面的信件中所讨论到的,哲学才是人类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个连接点,也是人类思维与自然宇宙精神的一个共享空间。它是一个恢弘无际的思维空间,包罗万象并且能量充足,同时引导我们获取对宇宙精神本体的解,这个解是如此重要,以致于人类在自身历史之中永恒地将它列为头等大事。在这里,我将这个解诠释为宇宙真理。
  即便面对这一真理,人类却有着许多不同的认知。这就是我们的现状:处在对这一真理的不尽探索和讨论甚至是争吵之中。
  回过头我们来看看整个人类的思维模型,也许还会发现一些东西。
  从反应思维模型来看,我们发现,人类的每一个体在其诞生之初的所有表现与其它动物并无二致(请留意关于狼孩和猴孩的罕见例子)。那个在稍前所提及的巨大疑惑至此仍没有解开:为什么人类的思维能够在一个单纯个体的一生之中发生如此之大的演进和变异呢?是什么促成了人类思维的进化——在排除掉人类文明的哺育和启蒙影响之外,第一个突破经验思维并上升到辩证思维的人类是谁?是什么帮助他实现这一伟大的思维突破的?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问题。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当哲学触及到了自然宇宙精神的本体世界时,人类是否可以真正获得它的解?这个解是一个多元解还是一个唯一的解?
  将人类思维系统进行解构,我们将其大致划分为物质态思维和类物质态思维。在物质态思维模型中,驱动这一思维体系的核心是以“我”为思维中心的人择原理,即思维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对于认知对象的选择或际遇如此。所以,物质态思维模型的特征属于反应或经验型,一如物质态生命世界中的生理反应模式,在这原理基础上所形成的思维,亦是人类对于有限客观世界事物的反应思维,它以物质态的“我”为思维存在的前提,也是一项人类的主观型思维,并未涉及到类物质世界。这种物质态思维包括了反应思维、习惯思维、经验思维以及辩证思维的一部分。
  思维的生命态(9)
  我相信人类在它的诞生之初有很久时间内停滞于经验层级。一如我在稍前所讨论到的,人类的单一经验由于群体活动而产生出对事物判明的多元经验体,并通过“多元变异”而产生出一个新的思维变体,这一变异是如此微妙而且重要,它使辩证的思维首次在人类中获得了萌芽和确立并使其成为人类所获得的新的思维经验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最早的人类辩证思维开始在思维本身的运动中发生了对类物质世界的自然渗透——这是一个思维本身所发生的临界变异。这一临界变异与其说是思维的进化,不如说是思维本身首次获得来自类物质世界的能量。在这一辩证思维的临界区间中,思维的能量在物质与类物质之间穿行,为辩证思维更深一层带来了更进一步的激发和感悟,同时促使辩证思维抵达到类物质世界。
  这样,人类突破原来的物质态思维模型而进入到一场更高级的演进程序中。它是一次偶然,也是一个必然。这种必然的原因在于:人类幼年期的经验积累以及群居生活模式,它们导致经验思维体系的多元变异而促进思维的进化。另外,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也对人类思维的演进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就是人类生存形态与饮食的宽阔容纳度。早期的人类经常迁徙,他们被迫不断扩大他们的求生方式和食物链结构,这使早期人类比其它动物获得了更多经验变异的客观条件。今天的人类在食物与生活形态的普适特性可以说明这一点:越是趋向复杂的生存体系越能为生命提供一种向高级演进的条件。正因为如此,人类的这一客观获得的复杂适应生存系统为人类思维的早期发育提供了比任何一种动物都更为广阔和丰富的认知自然宇宙的训练。
  在人类本身,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类似的例子:几乎所有的伟大人物都拥有过艰苦磨砺的经历,当这些经历获得升华之后往往会成就出他们的人生信念以及哲学观,从而使他们发挥出非凡的创造力。
  从单纯的思维发育与演进的领域看,人类思维的进化可以描述为这样的演进模式和行程:人类由最先的物质态的思维模型中产生思维的较低级运动,并通过运动获得思维层级的演进,这种思维的演进运动客观上带动了人类自身所蕴含的类物质能量。事实上,思维本身即是人类生命中心灵部分触及物质与类物质的一种临介质,思维运行一部分受物质世界的激发,另一部分则同时接受着类物质世界的引导,这种类似于阴阳交合的思维运动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进化。进化的核心要义与使命则是人类心灵对于自然宇宙精神世界的持续深入和回归。
  这种进化的结果,从物质态生命世界的标准来看是生命体的持续优化,而从类物质心灵态来看则是人类知性能量的增长,这一知性的能量往往以思维的成熟度和智慧来衡量。
  思维在由低级至高级的循环往复运行中,物质或类物质世界的巨大剌激有可能会提早催化并激活人类思维中的类物质力量,从而使思维因子获得快速进化和提升。在佛教中,这种思维因子和知性的快速成长表现为一种“顿悟”的结果,并使它与“渐悟”相对。所谓“渐悟”则是对人类思维在演进过程中以一种逐次提高并抵达到类物质世界的一种描述。
  讨论到这里,我们应该对人类思维模型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对思维的本质意义和使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即是人类通过思维而获得对于自身与自然宇宙精神本体关系的解。下面,我想使我们的讨论去到思维所涉及的另外一端,从这一端所发生的讨论或许有助于我们对人类思维的终级目的形成一些有价值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当我们基于思辩而发现人类自身与宇宙万物的不同区别时,思维协助我们对这些种种不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种基于“区分”“不同”事物的思维率先在人类的思维中产生,并形成人类哲学的第一根本问题:我是谁?随着思维的不断演进并深入到自然宇宙精神的世界时,我们会发现,万物的“不同”皆出于这个自然宇宙相同的本质,即宇宙精神的本体。如果说辩证是人类思维为了确认事物本质的存在差异特性,那么哲学的目标和使命则是人类探索宇宙世界的本质的解,这个解不是多元而只会是自然宇宙精神的一元。
  思维的生命态(10)
  这一结论类似于每个人类生命的发祥:基于微小的生命基因胚体而发展出一个复杂的生命组织。这一生命体的一方面是复杂生命组织的多元器官、形态与功用,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复杂体均源出一个引导这一生命起源的本原基因。
  当人类思维触及到自然宇宙万物的种种区别与差异时,几乎所有的思维目的均是为了实现对这些无穷差异体本质的解知。而哲学,则实现了对所有思维的统合与回溯,并从自然万象中获得一个对宇宙万物的统一思想。当哲学的行程在宇宙精神的世界中越走越深,它将发现这样的一个状况:宇宙的所有不同事物实际上产生于一个相同的本源体中。在世界万物的“不同”产生之前,一个“同”的本源体早就诞生了——所有的“不同”都是“同”发育生长并扩散的结果,同时都依附在“同”的基础之上。
  这样的一个哲学的“同”便是我们所探索到的自然宇宙精神的本质,亦是宇宙所有生命的本源和宇宙精神本质的解,以及人类所追求的真知和极致真理的所在。在佛教的经典之中,这一真理被称之为金刚般若波罗蜜,其意便是指如同万世不销并可超度一切事情因果的智慧力量。一旦我们认同这一哲学所获的解,那么,人类剩下的问题则是:这样一个宇宙精神的“同”又从何而来?当这一“同”发祥出宇宙万物时,“同”在我们思维的空间中仅仅只是人类思维回溯的一个交集的P点,在“同”之前还有什么吗?是什么构成了自然宇宙的“同”?
  这会是一个更加深远的人类问题。我曾就类似的问题与朋友谈到过一只梨子的故事:人类在自然宇宙的状况就像生活在一只梨子丰厚的果肉之中——人类便在那儿思考着: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等问题,然而就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人类同时又永远无法摆脱梨子所创生的世界的局限和约束,甚至无法到达梨子的皮质层更无法穿透皮层而抵达到梨子的外部(然而我确信人类的思维有可能突破这一切)。
  所以,我们可以以此假设来进行一个小小的试验:当人类的思维能够穿透这只梨子的皮层时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人类或许会发现以下有趣的几点。
  其一、梨子之中,人类所处的世界是一个由统一精神统合的整体世界,其间所有的不同的事物均源于一个“同”的宇宙精神本体。
  其二、梨子之外,还有许多相同类似的梨子和树叶以及更为广阔的世界(可以用伊甸园来借喻),这个巨大无涯的世界是人类所依附的宇宙精神本体(人类居住的梨子)的来源。
  其三、在梨子之中和梨子之外,我们看到,梨子是人类所认知的宇宙而梨子之外同样是宇宙所认同的宇宙。这样,哲学所探索的解将获得一个无穷延伸而统一的解,这个解便是宇宙本身的大一统。这个大一统的解便是自然宇宙精神的本体即处在一个无有穷尽的精神虚空态中,这种虚空不是绝对的空而是充满孕育万物的生机活力,它以一个巨大的虚空和本源的“同”相统一,寂廖而不灭,无极无涯,无始而无终。
  就这样,宇宙存在于一个充满寂寥生机的时空的多维体系中,人类恰恰处在一个适于它出生并生长的时空交集处,就像宇宙万物中的任何一个诞生物,人类所处的星球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虚空中飘浮,生长并延续着。而宇宙精神的本体,当它虚空的精神显出无极的生命力时,人类也就获得了这一生命力的相同响应。如果说万物在宇宙中拥有不同命运的区别,那么也只会是事物生命形态的不同罢了——因此,我可以证明宇宙以及人类在这一意义上的相同与永生。
  心灵的思维模式,即是类物质世界的思维模式的统称。它包括辩证思维的一部分,更完全包容了感悟思维与哲学思维两个部分。心灵思维的最大特征就是无极的放射性与天才的灵悟(这与宇宙虚空的生机十分相似)。这里所讲的思维的无极放射性,是指思维在类物质世界中所进行的自由探索,这种自由,暗合着自然宇宙的无极性,是心灵在类物质世界的自我解放,是对所有人择束缚的打破,更是一种来自宇宙生命境界的升华与回归。至于思维所体现的天才的灵悟,则是心灵本体在完全融入类物质世界并获得的无穷能量之后的非凡启动。通过这一动力,心灵在类物质世界所取得的能量才会被有效地传递到特质态的生命之中直至影响到整个人类社会,起到引领和推动人类思想进步的作用。
  思维的生命态(11)
  因此,达成心灵思维模型的前提就是心灵的“自由”,倘若缺乏这种“自由”,则心灵无法实现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更无法真正抵达类物质世界。人类现实生活中,禁锢自己心灵的人们比比皆是,究其根本,大多都是使自己的思维停滞在物质态中而不能超越。再次回到前面所提及动物为什么会在习惯思维面前停止而不再进化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因由亦与人类思维停滞的现象十分类似,这之间的区别仅仅只是动物们的思维停止之处更加低级而已。
  在这里我们将人类这一问题揭示出来,我相信这一问题将受到广泛的关注:为什么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类也会如同动物界一样将自己的思维停止在经验思维之中而不再进化呢?
  在我们所建立的人类由经验思维上升到辩证思维的多元变异的演进模型之外,必须注意到,人类由于种群发源与群居生存形态所产生的趋同心理导致了多元变异模型的极端脆弱性,即人们最后宁肯放弃经验的个性差异而回归到群属经验的统一之中,人们在更大程度上将主动拒绝某种变异的产生!人们更愿意相信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经验,这便是人类趋同心理的特征,这种心理所起到的马太效应将使几乎所有的人都被纳入到经验之中而无法逃脱。这样,一个经验的整体心态由此形成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人类自己所固定,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会在辩证思维之前停驻他们进化的脚步,直到一个人类思维的异已分子出现或由一场自然宇宙的力量来将这些群属的经验击个粉碎!
  群属经验并引导出的趋同心理是人类动物型的心理特质,这一特质更多地为自然动物种群所拥有,比如羊群整体的弱小与狼群的整体强悍,候鸟的集体迁徙与旅鼠和蝗虫的集体行为。
  人类的相当一部分尤其是弱势群体部分往往处在这样的一种群属经验之中而获得思维趋同的生存。当这种生存成为一种人类自己的思维法则与方式时,经验思维的强大与稳固便成为极其自然的结果,这也就导致了人类经常陷入到自己所设定的困囿之中。
  类物质世界在数千年前被先知们感知之时还没有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能量。约翰“汝等当自寻圣经”的训导实质上就是对人类在突破经验思维模式上的一次心灵感召。不幸的是,在感召之后,人们更多的仍然将以趋同的心理归附到新的经验之谈中。
  值得庆幸的是,每一时期总会有一些人类自身种属之中的异类分子出现,他们就像是人类身体上所产生的某种变异物质一样,突然出现在人类的群属经验之中并与这些经验发生激烈的冲突。在人类历史上,这种冲突几乎伴随着人类思想史的始终,其激烈程度令人吃惊不已。这种冲突使得经验人类变得辩证和哲学,变得感悟和有所创造。我相信这种异类的力量完全来自于类物质世界。这是人类本身便具备的另外一种力量,心灵的力量,只是过多的群属经验使人类在更多的时候拒绝了这种力量的输入。
  也正因此如此,一个开明、开放、自由和民主的人类社会结构与体制才会显得如此重要。从类物质世界的原理来看,这是生命本体存在的基本原则,同时更是心灵思维获得的必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人类将认知 “天赋人权”更为深刻的意义所在。
  可以相信,从人类自身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人类对于心灵世界的自由和生命平等意识的认知将以加速的方式达成。可以预见,人类世界对于类物质心灵的真正解放虽然仍将路途漫长然而却将通过不断的自我解放而无限接近并最终抵达心灵的自由世界——这一世界便是类物质的宇宙精神世界,我们人类最终归宿的所在。
  也就是说,我们将以心灵态而存在于宇宙之中,这一心灵态同时也是未来再次诞生更加高级生命物质态的基础和前提,是宇宙精神本身的使命体现。
  茫茫宇宙,在浩渺之中,孕育着的是无穷的生机和心灵生命的冲动。我们所见到的物质世界仅仅是这个宇宙世界的极小的部分。人类,不应仅仅被这一小小世界的诱惑所困绕,人类应当相信,当心灵被真正唤起时,人类便可以飞翔。
  思维的生命态(12)
  亚马,你便是未来能够飞翔的一个,用你的心灵去感悟——只要你相信飞翔,就一定能飞翔。
  祝你健康。
  你的父亲
  于西斯廷咖啡馆 2003.2.11
  后记:回归心灵家园——类物质世界
  2002年整整一年,我都在作一个我维持了将近九年的公司工作无关的考虑。
  而事实上,这一考虑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这九年中的每一天我都会与各种各样具体的公司事务打交道,这中间也会发生一些我并不熟悉以及个人并不情愿的际遇。另外,我也相信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许多同伴和我的客户,都是一群务实而且勤奋努力的工作者,注重现实利益、关心年底的红利。2002年底来临时,我对于经营将近九年的公司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困顿,这一困顿的根源几乎可以归咎于那些过于现实目标的追求而使我感到极端的无聊。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有相同的感受,不过据我观察,金钱以及利润似乎是许多人在这个时代的慰藉所在,在物质所带来的短暂快感之外许多人并不需要考虑其它。
  我相信这是一种人类生命的重大失落与精神的悲哀。然而,当你提出这一点时,人们或多或少会向你投来怀疑的眼光,那个意思是:你怎么这样不切实际?
  有时我想,他们真的要和我比较现实的财富吗?好吧,那我就再创造或者捞一点儿给你们看一看,这种能力我和大家一样并不低下呢。
  这是一个可笑和极容易令人变得可耻的游戏,而且还有可能十分的可悲。
  很早的时候,我对于自然天地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悟,这种感悟我相信许多人都曾同样有过。我记得我和父亲,静静地坐在涟江的河边,对岸是涟钢的高炉。我记得那些看到的景色:深深的天空、连接天际的河流以及父亲的那把夏威夷吉它所留给我的种种记忆,这种记忆之深,以致使我从来都不曾忘记掉。少年的时候,我会长时间地观看夏夜的蔚蓝星空,并在星光之下睡去。那种仰望,是出于一个少年渴望对宇宙的求解,更是对它深远无极的仰慕。我常想,我是否可以解读它哪怕是一点点?
  成人之后当我处在人与人的近切关系之中时,我日渐感到这种关系的短浅和脆弱。这种建立在对于物质有形化世界中的种种关系,从唯变的事物原则上来说是极其短暂而且表浅的。我不愿意将心思花销到这种脆弱的努力中去。同时我也发现,尽管人们对相互建立起的各种关系都显得乐此不疲,然而事实上是:谁也没有获得过真正的安慰——当心灵匮乏时,那些俗世之中的觥筹交错和云裳华服的晚宴并不值得任何艳羡。我相信,这一切的背后,将会是更大的一种空虚。古罗马因为极度的物质奢糜而消亡,这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朝代,若对于一个个体的人类分子而言,物质所产生的摧毁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相信这种对于物质世界的依赖并导致心灵的匮乏在人类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出现。在阅读了历史和人类思想的种种发源之后,我深信人类在这一宇宙中并未脱离幼稚太远,也未能在心灵感悟的世界中获取过更大的进步。浩荡时空和宇宙之中,人类是那么渺小,其生命是那么短暂,虽然我们在地球这个有限的物质世界中因为财富的积累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富裕,然而这些仅仅都只是人类对于自己的一种自慰而已,就心灵而言,它的苍白处处可见,这是一种难以觉察到的危险。然而这并非意味着人类思想的不存在。事实上,人类的先哲们早已将智慧表达在了他们的学说和文字中,而自然所赋予我们的生活,亦通过每一天和每一件事物在提示我们还有另外的一个巨大世界以及这个世界对于我们的影响存在:只有它才是宇宙主宰,也是人类的主宰-同时还是这样的一场生命演进游戏的另外一个巨大的智慧大脑。
  我有时不免这样思考,当人类失去智慧时,我们所有的生存与生活只会是一个自然概率下的存在现象,物质的财富并不能给予人类生命本质的启示和慰藉。这种完全偶然的自然概率总会被宇宙意外的事件打破,然后人类历史也就面临被重新改写。在现实的今天,因为缺乏智慧和心灵,会使许多年轻的人们变得骄傲,他们为今天所拥有的人类全球资讯和各种丰富的实用知识而显得过于自负,这种自负来得如此轻易,从而使我怀疑假使让他们回到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或者更早时候又可能会变得如何沮丧和颓废。当人类无法理解过去,不去理解中世纪的欧洲也不去理解人类心灵的历史,人类也就无法见到未来。
  思维的生命态(13)
  当人类失去未来时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的未来启发终究是什么?未来如何达到?许多人都这样问,实际上,这些问题大多都是提出在物质世界中。这个未来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人类的心灵世界,人类的未来将依靠心灵和梦想达到。因此,对心灵世界的观察和探索才变得如此重要,甚至将超过我们对于现实的关注。必须懂得,所有现实的存在都是那样一个极其短暂的P点,只有未来才可以被人类所追索,而最近的未来,就是明天——我们必须为明天而准备。
  我在写下这些信件的时候大都是与日常工作和朋友之间的沟通交往掺杂在一起,我对此只有一个书写下来并如实记录自己心灵感悟的要求,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多少人会对此有所响应。当类物质被提出来时,我自己都有些吃惊。然而有趣的是,在新年2月13日《广州日报》国际版一个不大的栏目中,有一篇揭示宇宙新发现的文章,该文报道了美国国家航空局和宇宙航行局在12日所发布的一项发现:科学已计算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同时证明宇宙乃是由一场大爆炸所形成,这个宇宙仍在加速膨胀之中。协助人类获得这项发现的是一架遥控太空探测器WMAP,目前它已经游历到距地球160万公里的宇宙深处并发回探测图片。WMAP对于宇宙的另外一项重要发现是关于宇宙的形态与构成成份。这篇报导的原话是这样的:宇宙中的大部分组成(形态)与我们想象的不同——宇宙中的普通物质(可见物质)只占4%,而看不见的“黑色物质”占到23%,在这二者之外,神秘的“暗能量”则占据了宇宙73%的空间。
  人类的这一发现是令人欣喜的,以我在前些信件中对于宇宙的所有思考并结合这一发现来看,可以这样来解释报道中所涉及的概念:关于宇宙的普通物质,便是我们人类所处以及最为熟悉的物质态的世界,它们包括星球、太空灰尘和陨石以及一些微尘物质,它们是有限的、处在变化和不稳定状态中的;所谓的“黑色物质”,我猜测它将是物质世界与类物质世界之间的某种过渡介质。在此之前,我尚没有思考到物质和类物质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是否存在着某种介质,以便使这两个不同形态的世界获得联通。这则报道似乎为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猜测这种看不见的黑色物质是存在于物质世界周围并形成一种包裹,同时与类物质相混合。它的作用应该有如下几项:将物质与类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转换和传递,它虽然虚无但可以被人类感受得到,它的形态十分类似于黑白之间的过渡灰阶,也是中国古老阴阳太极两个世界的临界面。所以,它同时还是这个宇宙精神的变异因子,它活跃于物质和类物质世界之间,同时也是物质世界形成之前的基础态,也就是说,它可能是物质世界的前身同时也是物质世界消亡后的形态,我可以将它称之为宇宙精神可用来传递与变异发展的基因态。而“暗能量”则正是我一直所努力说明的类物质,它弥漫宇宙,是宇宙精神的本体,充满虚无的生机和无极的能量,并对物质世界和黑色物质施以影响,是万物孕育之源,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质。那么,如果设想人类是宇宙的一个微缩,那么一个人同样亦可以由这三种形态所构成。也就是说,在人类有形的身体之外,看不见的黑色物质则类似于中国传统医学所提出并引证及应用的经络,拥有其特定的气和场以及输送生命能量的脉络作用。而“暗能量”则是人类所具备的心灵世界,它虚无而而深阔,充盈着生命活力,激发并制造着人类所有的梦想、激情和感悟的力量,同时驱导人类有形生命体的行为实践而改变物质态的世界。
  我很高兴看到人类科学家们所作出的种种努力,这使我更加确信科学与哲学的共生原理和类物质世界的存在,同时也相信只要人类对于类物质世界持续探索,则必将获得一个更大的宇宙世界与精神。
  亚马,我的儿子,一个自小沉默思考的男孩。在他如我一样渐渐长大之中,我能给他什么呢?我回想我的生命历程,相信除了心灵和思想,再也不会有比它更加重要的东西了。给予他一个心灵的世界,让他可以看到比别人所能看到的更大世界,看到超越短暂时间和局促物质的恒久,让他相信人类将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生活着。
  思维的生命态(14)
  这样的意义是我将传递给他的。
  在心灵的世界里生活,这不是梦想,而是一个现实。
  2003年2月14日于西斯廷
  5月6日修订于西斯廷
  2004年再补:一封补充的信件
  亚马,你好。今天是2004年10月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在广州飞往重庆的航班上。从2002年10月到今天,这封长信也写得够长,在今天看来,还有几句话有必要再写一写。
  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又过去了两年,上一个月你已满十五岁了。现在,你的个子是我们全家最高的,你已经长大了,这与我在两年前写这封信时有了一些区别。所以,我得回头再看一下,这些信件是否真正符合我意欲表达的东西以及你是否可以在未来某个时候能够真正读到并理想到它们。另一方面,是我需要对这些信件的内容再作一次思考,看看是否需要作出校正。两年的时间,是否有许多事物可能使我对原来的看法产生改变?回顾这两年的经历,我比过去任何时候奔波得更多,也去到更远,而更为重要的是,宏观格局亦在我的意识中深深扎根并成为每一思考的起点。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坚定的是:我确信自己对于心灵以及观念之于人类的重要性的确信,这种不移的态度使我对于人类未来抱有信心,同时也对今天与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社会心灵缺失产生出某种程度的担虑。
  这一担虑也是促使我决心写这些信件的原因之一。
  这趟航机稍微延误了一些时间,到达重庆时应是中午过后了。我离开家的时候,你和你妈妈还在床上呢,走的时候没有再叫醒你了。前天我们还在一起看了一场《新警察故事》的电影,那个后来成为成龙拍裆的小男孩留给我很深的印象。我觉得你就是那样的一个小男孩,在你并不大的心灵中,需要一个未来的巨大力量,需要一个英雄的榜样。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给到你。我给你的时间,给你妈妈的时间都不多,所以我一直都在想如何给到你一种可以永远都健康、明亮和勇敢的东西。我的确是这样想的,一直都在寻找中,后来我发现,与其这样去寻找,不如自己来做到它。这就像你爷爷当年给我做了一把小木枪一样,他下放右派后,用学到的木工手艺给我做了一把小木枪,让我的童年因此而有了一份稀罕的快乐和遐想。我想这些信件,会是另外的一种小木枪,是我亲手写下的,是我的思考和所有学习以及体验过的,我把它们摘抄下来,留给你,也希望你能够得到同样的快乐。唯一不同的是,我不能确信的是这些信件会同那支小木枪一样好玩。
  这封短信我就不写长了。飞机正穿过云层。我们的未来,将和我们所有的创想与发现一道——将近一百年以前,人类发现了飞行的原理,而更早以前,人类就在想象飞行了。我相信未来,人类可以更加高贵,因为它们是自然之子,因为它们的心灵伟大。亚马,假使你天天都这样想象,你就可以和思想一样伟大。再见,儿子,我们一起等待这些书信印刷出来。你,还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人,都会看到,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在你未来的路上。
  2004年10月7日于广州至重庆航班
  融合的一元世界(1)
  第十二封信:融合的一元世界
  亚马:你好!
  今天是2004年6月5日星期日。中午我和你以及你妈妈一起在西斯廷午餐。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封信是在离去年所有写给你的信中断了将近半年再继的一封。
  这一段时间里,世界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在有形的经济、政治、国家和我的周围,许多的事端就像象历史一样涌现出来。而这些事物的背后,总是蕴含着一个虚无的力量。我相信就是这一力量而发散并催生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而同时,尚有一些没有形成或正在形成中的事物亦将被我们所看到。
  世界就是这样的神奇。
  从去年十月以来,我做了几件在现实中的重要决定。一件是将公司重新解构了一次,这一次解构等于是将我与最早合伙建立起来的组织模型进行了结构性改变,我让董事会的每一位成员重新获得了自己再创业的机会。这是一件对许多人来说都颇感痛苦的再构,不过,半年之后,这种痛苦已经很淡了,更多的人,他们开始相信市场和事业都需要持续的努力与主动进取而不是坐等机会来到。第二件事是我在重庆同样以重构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平台,它由多家公司组成。,这样,就像象勘探到一个富矿一样,以多个井架来获取市场的资源,同时也将一座城市开设一个公司的传统模式和仅此一家的传统组织模型作出了大胆的革新,这样一方面使公司拥有获取更多资源的可能,还使每一个团队具备了良性竞争与发展的环境-——我相信竞争一定是优化组织与个体的客观外在条件。第三件事就是我决意在广东进行地产项目和城市运营的市场开发,在这一点上,依据我的体会与判断,广州以及它的周边地区都将获得新一轮的城市发展,这将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开端。
  我差不多几乎在给你介绍我的公司运营了。而事实上,这并不是我要在信里与你所以谈的。
  现在以下的内容,是在这封未写完的信隔了几乎两年之后所补写的。我补写的今天是2006年12月31日,也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观看这些信件时发现了这封在2004年6月5日开始着笔的未竟之笔,而且标题也令我自己有些吃惊:我怎么会在那时就开始思考关于世界的一元问题了?而且,这封信是因为什么缘故而在开头之后不久便中止了?或许是因为忙,或许是因为别的更多事情。我已经回忆不起来当时的情况了。估计,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太忙。2004年6月的时候,应当是我着手在广州和重庆以及南宁几个地方努力拓展公司业务的时期,而且哈尔滨也需要人手。有那么一长段时间,我在全中国飞来飞去几乎无法停顿下来,这令你妈妈和你都无法理解。这种状态实在是太长太久,以致将使很多人都无法忍受——如果他们没有成功的话,那么就一定会倍感巨大的打击。情况大致如此。
  就在昨天,伊拉克的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一个阿拉伯国家的总统以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死亡了。这在21世纪是一件惊人的事情,也留给人类很多的思考。我注意到了今天所有的报纸都在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出了这一信息,有关对此事件的评论似乎是有意回避了,但是我仍然相信,这对全世界所有的国家而言,都是一个记忆深刻的事件。
  这封2004年前未写完的信件,在今天由我再来补写,我开始想了许多。这个续写之间的时间中,世界又发生了很多的事情。而你,亚马,又更加长大了,今天的你,已经快十七岁了,你已经走上了一条青年的道路,人生即将在更大的世界中开始。
  这部用来写信的索尼小电脑,还是以前的那一部,它已伴随我做了无数的工作,同时它也似乎老了许多。硬盘曾经坏过一次,差一点把所有的文件丢掉了。其中就包括了这封书信集。后来请一位电脑专家来才抢救了出来,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做成是多么不易而摧毁它又是多么轻而易举。现在,这只硬盘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些声音来,就像是一个人吹口哨一样,也象一个人在喘息,这样哮喘几次之后,才歇息下来。
  融合的一元世界(2)
  今天是2006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是2007年了。你妈妈刚刚打来电话,说你们将会在西斯廷一起吃年饭。我又没有能和你们在一起。我在重庆,办公室里,写下这样文字,外面开始下雨了,我们的许多同事,还在工作。
  今天稍早一些的时候,我还在想,是不是该写一篇关于萨达姆之死的文章,发表在博客上。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一个人的死,是第一次让全世界开始懂得了一个更大的法则:世界与人类的法则。报上所反映的许多看法,大多都停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或是西方对待阿拉伯世界的态度上,或是美国国家霸权思想以及民主政治派别的竞争谋略上。我的思考与这些不同。这个不同点就在于我所思考的是这位阿拉伯国家的总统为什么会被绞死抑或是能够处死萨达姆这个总统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到底是谁对这个人绳之以法?而这条法律又是怎样的取值标准?
  现在,我想全世界都在思考着吧。
  人类的历史,在我们能够看到的部分只有五千多年一些的时间,你看看,无数人这么努力所能保留住的时间,全世界加起来也就只有这么多。有时候也会想一想,我们一个人,又能够留给人类多长和多少的一个可资想念的时间和价值呢?那些伟大者的身影,他们也不过只是一生,有的甚至极其之短,却光辉灿烂,更多的,则被时间所隐去,被岁月所淹没了。孔老夫子站在江岸上发出感慨说:逝者如斯。他所感叹的,莫非也是这样的一种情形?
  人类一方面由每一个个体构成,而这个个体的另一面,则是整体人类相加的社会体。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并非是一种矛盾,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或缺。亚马,你在成长的过程中,最早产生的,都将是一个个体的感知与体会,这将是你的自我心灵成长的路径,但同时,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也将对你施以影响,你将会发现到你与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种种联系。有关这一点,人类社会学家很早就开始注意并研究这种关系了。如果说孔子是研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那一个人,那么柏拉图则在这一方面更强调了这种关系的协调与完美,所以他著写了《理想国》,将个体与整体通过共同的理念归纳于一致。孔子也试图使用某种东西来系统归纳和感召人们,但不幸的是,他仅仅只是将这个尺度放置在了人与人的关系上,而没有从人类整体社会以及更大自然宇宙的部分进行连接。所以,儒家学派到今天,还只是停留于人际的层面,对于科学几乎毫不涉及。这是中国文化中所存在的一种天然的缺乏。
  唯自然论者在中国也有,老子和庄子是代表,然而他们似乎对于治国和社会的现实发展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们太天真,也太过于单纯,以致于忽略了还有人类社会这一端的发育与发展。所以,他们很早就遁世了,到现在,老庄思想,仍然带着浓烈的避世痕迹。这是一种大智慧,然而对于一个意欲发奋并有所创造的社会而言,他们的消极性是存在的。
  在处理个体与整体之外,人类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一一弄清楚。那就是家庭和更大的社会组织,党派与民众,以及国家和世界。到了21世纪时,许多原来的传统边界开始被打破,甚至,许多原来属于国家的概念正在被全球化概念所覆盖,这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客观事实。
  萨达姆总统之死,让我突然想起来2300多年前马其顿王朝的时代,一个强势的亚历山大帝也是东西征伐直到印度,甚至攻克了当时最为先进和发达的雅典。而他的老师,也就是柏拉图的弟子亚里斯多德,一个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那个时候,地球还不是圆的,在亚历山大的眼里,世界就是他所见到并征服的那些土地,那些土地上原有的住居和城邦以及它们的君主,也会因为亚历山大的强大被征服。人类的历史似乎藏着这样的一个秘密:强大者拥有着征服的权力。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我们东方的思想中强调中庸,但仍然处处可以看到强大并征服的例子,甚至,我们从心底里追求自己更强大。这个秘密,与我们的文化没有什么关系,却与自然所赋予我们的本能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我们不强大,那么,当我们还处在精子的阶段就已经被淘汰了。
  融合的一元世界(3)
  然而,导致强大的究竟是什么呢?当我们看到亚历山大远征,也看到美国人将萨达姆从地洞中捉将出来,或许,这种强大恰恰只是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表面。这些所有的信件中,我所传达的只是一个概念,就是类物质和它的巨大能量,在人类社会中,这种能量我将之归结为心灵、精神和信念的追求。我一直都认为,强大并不是强大的表面,而是这些表现所赖以寄托的精神力量。这是人类的特征,也是精神引领物质的根本原理所在。从2006年开始,随着中国对于文化创意经济及其产业的关注,同时也因为这一新经济产业正在世界的发达国家取得越来越大的广泛影响,由想像力而至的创意与创造力成为了这个世纪人类经济的推进器,这些事实,正在或已经证明了类物质世界的本原和其巨大能量的客观存在。
  我很高兴它已经直接反映出来了。
  话又说回来。所以,追求强大成为了许多人以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生存本能和意愿。但是,这种各自追求强大起来的意愿并没有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共同福祉,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强大了之后便会发生征服与被征服。因此,我们在此还必须讨论得更多一些,以便使我们得出一个所期望的结果。
  我在刚才谈到了强大是一种生存的本能意愿。这一点值得关注。在此我们可以设问:人类或者是人们每一个人,是否仅仅只有一种个体本能的强大意愿而没有更大的强大意愿?事实上,这个疑问是很好解答的。在人类历史上以及今天的许多国家中,有许多人都抱有着对人类共同发展的美好意愿的。将这个尺度稍微放低一些,会看到更多为家庭、为团体以及为族群去承担责任的慷慨的人们。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由于其共同的社会属性,而拥有着共同的价值与意愿追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意愿追求,人类获得了其历史的整体进步。倘若不是这样,我们就不会虑心学习,同时拥有如此之多的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那些人员。联合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机构,尽管它在现在还不是那么强大和有完全的影响力,但是它至少,已经是一个对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可作出努力的一个机构。这在亚历山太的时代是没有的,在中国更加漫长的历史中也是不存在的。而今天,这个机构在我们面前很真实地存在着了。
  这样的一个存在,有着巨大的象征意义。甚至,它所象征的意义比它实际的价值还要大很多。自1762年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以来,一个有关社会公共利益和共同理想的原则就开始普世了。卢梭于1761年11月7日在写给该书出版商的信中,对自己的这部书作了如下的预言:我再次向您推荐我最新的一部著作,尽管它的性质决定了它无法像小说一样迅速传播,但我希望它同样不会过时,如果它不被公众所抛弃的话,它会成为对一切时代有益的书。
  这是一段很有见地的话,也代表着卢梭所拥有的强大类物质中的自信精神。这本书你要看看,书店里有卖了。
  现在,卢梭的预言开始对这样一个新的人类世纪起作用了。如果说,原始部落的社会共同价值尺度还建立在一个族群之中的话,那么,封建君主时代则开始了一个国家价值观的探索。工业时代,这种国家价值观开始发挥到更高的程度,国家理想也造就了许多的英雄以及诸多门类的杰出精英。同时,也使整体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国家竞争的全新时期,而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所有传统的国家和区域价值模型正在被一个更大的人类共同价值观所取代,这场演变的发生在很多人看来是悄无声息的,但同时也是倍有感召力的。一批卓越的人士开始从事这一方面的追求,无论是在经济方面的全球化还是文化方面的全球化,甚至包括政治理想方面,这些人士都在努力探寻一个可以归属于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只会存在着两种选择:作为全球人类共同理想的一个国家而建设,或作为这一个国家某一种单一或单边的意愿而发展。这两种选择中,势必会有一个选择将与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
  融合的一元世界(4)
  接下来的问题则是:我们可以从过往的历史中理解任何一个单一国家各自不同的政治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那么,全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是一应当在今天和21世纪上半叶重点讨论并有所决定的问题。
  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在世界各国仍因为各自国家或国家利益集团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着相当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将国家比喻作个人来看,这个21世纪之初的国家们都对人类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是历史、文化、地域等等所客观造成的。然而我认为,这也是因为国家们在各自利益以及权力的追求和种种国家的虚荣心所造成的。基于人性的共同属性来看,人类的共同理想很有可能不由国家来提供判断,而由民主制度下的个体来进行共同选择:人类可以以个体的方式为自己生存与发展的意愿作为价值观上的表决。如果是这样,这种表决之后便可达成卢梭所称的社会契约,只是这个社会的契约更适应于21世纪以及未来的全人类,在这里,这个契约可以称之为“人类契约”。
  今天,这个人类契约的探索与标准建立的工作正在由联合国国际和平组织以及各式各样被世界各国认可的共同组织所承担。在这一点上,联合国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价值与作用。而同时,一批拥有着全球化与人类共同价值尊重的人士,也正在以自己的不同方式来促进这一契约的产生与丰富。
  在这里,可以指出,萨达姆之死,并非是一场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所至,而是一个国家与人类共同价值目标所产生的一场冲突结果。事实上,我们唯一感到困难的就是,我们不知道最后决定这场冲突胜败的究竟是谁?我们也不能拥有足够的标准评判美国是否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真正代表?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只能将这一切所发生的归结于人类在迈向共同价值追求的道路上所付出的牺牲,今天是萨达姆,明天可能会是另外一个。而一个更好的结局则可能是:每一个国家都能真正尊重人民的意愿,保护每一个个体的自我价值并包容这些个体的自由选择,这样,人类就会自然而然走到一起,来到一个共同的理想社会。这个时候,充当人类引路人的,则应当是一个公立的、被人类所共同认可的机构,或许它就是联合国。
  或许,它就是养育并让我们人类产生并发展到今天,而且还要到未来去的这个自然宇宙。这是一个本原的归属,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以这个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意志或是国家利益为转移,除非这个国家的意志就是这样一个追求人类大本大源的意愿与意志。当这样的一个意志发挥出它的能量时,可以相信,人类社会的所有参与者,都将归于这大同的一元世界。这是我想在此说明的。
  亚马,时间又过去了一会。时间中,你渐渐长大,也会渐渐认识这个巨大的世界。当你初初面对这个巨大世界时,你会被它快速而至的种种弄得分不清方向,你会迷失,会怀疑,甚至会沮丧,这都是正常的。时间长流不止,甚至,我都会认为时间只是一种使我们拥有存在感的虚拟,或许,世界还会有另外的一种尺度,只有这样的尺度,才可能测量宇宙,才可以将时间征服,将空间分拆。
  你妈妈刚刚又很不放心地打来电话,告诉我你现在的样子,说到你的头发很怪异,我想,这跟我现在头发的怪异应该差不多,只是生长的方向不同罢了。这表明你的个性,或者说你是一个有着自我个性的大男孩,这一点比我在你这个时候要好得多了。任何一种个性,都是自然所赋予的,所有人都将归于这个自然大规律的统一之中。这个统一不是同一,而是最大尺度地允许个性的彰显。事实如此。所以我无什么意见。
  有一个建议是你应当听取的:你的个性的存在,将因自然而生,也将为这个自然所创造的人类而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所以,这样看来,你就必须对自己的个性以及所喜爱的事情好好想一想了。反过来,如果不是这样呢,又会怎么样?很简单,那么人生也就仅仅只是你自己的一场度过,很显然,你会忽略掉更多的人生,我指的是因人类共同理想而有所追求的种种人生。事实上,你已是人类的一分子,客观上你无法脱离这种关系,哪怕是你的一个发型。没有人欣赏到,这样发型会失去相当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所以,你的存在是因为你不同,而这种不同则是因为它有着人类的价值。
  融合的一元世界(5)
返回书籍页